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车辆用门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79063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车辆用门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车辆用门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车辆中,为了使窗玻璃的开闭操作变得容易,已搭载使窗玻璃自动升降的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

车辆的门具备收藏窗玻璃的收藏部和设置于收藏部的上方的框部,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构成为具备:驱动机构,其使窗玻璃相对于框部在上下方向移动;以及控制部,其控制驱动机构。

在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中,为了电动地使窗玻璃升降,一般会设置防止被窗玻璃夹住的机构。

作为这样的机构,已知如下机构:对驱动窗玻璃的马达的转速的变化进行监视,在窗玻璃的上升中负荷增加而马达的转速减小时,判定为发生了异物被窗玻璃夹住的情况,进行使窗玻璃的移动方向反转并自动下降等各种安全动作。

但是,在这样的机构中,实际上是在异物(人体的一部分等)被夹住后进行安全动作,因此载荷会施加到人体,从这一观点来看,在安全性上存在问题。例如,在窗玻璃的上端部车辆的前后方向的端部向斜下方倾斜的车辆中,当在窗玻璃的上升中手指等异物侵入了窗玻璃与框部之间的楔形的空间时,即使执行了安全动作,人体的一部分等也有可能被施加大的载荷。而且,在这样的机构中,为了不将窗玻璃的关闭误探测为夹住,从窗玻璃的关闭端起的例如4mm的区域往往是不灵敏区,例如,在幼儿的手指被夹住时仍有可能不会进行安全动作,而希望予以改善。

专利文献1中的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解决了这样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内容:在比窗玻璃靠车厢内侧处且比窗玻璃靠车辆前方侧的下方设置照相机,基于该照相机所拍摄的图像,检测有可能被窗玻璃夹住的异物,进行使窗玻璃自动下降等各种安全动作。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还记载了如下内容:将在窗框周边涂敷的标记、窗框的轮廓的边缘等用作异物判定用的特征量,在用作特征量的标记等与照相机之间存在异物时,进行各种安全动作。

如专利文献1,通过根据照相机所拍摄的图像来检测有可能被窗玻璃夹住的异物,能在发生夹住之前进行安全动作,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7-18691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例如在车身尺寸小的紧凑车等门装饰件较薄的车辆中,根据座椅位置、搭乘者的体格,有时即使是在正常使用中搭乘者的身体的一部分也会位于窗玻璃的近处即照相机与标记等之间,而导致实际上尽管窗玻璃进行上升动作时并没有可能被窗玻璃夹住,但有时却仍进行使窗玻璃自动下降或者使窗玻璃停止移动等安全动作。在进行升降操作时有时也会无法使窗玻璃上升或者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正常使用中会在想要关闭窗玻璃时无法将其关闭或者想要移动窗玻璃时无法使其移动,便利性会下降。

为了提高便利性,可以考虑在窗玻璃的紧近处设置照相机和标记等,但在该情况下,若异物不侵入至窗玻璃的紧近处,就无法检测出该异物,因此,即使在检测出异物后进行了安全动作,也有可能来不及而导致异物被窗玻璃夹住,安全性有可能下降。特别是,在门装饰件的宽度、窗扇宽度小的车辆中,设置照相机、标记等的位置离窗玻璃近,可以想到会有无法充分确保安全性的情况。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既能确保安全性又能提高便利性的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车辆用门以及车辆。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其具备:驱动机构,其配置于车辆的门,使窗玻璃在上下方向移动;控制部,其控制上述驱动机构;以及照相机,其对在上述门和上述窗玻璃关闭的状态下沿着上述窗玻璃的外缘的至少一部分而设置在比上述窗玻璃靠车厢内侧处的检测线进行拍摄,上述照相机具有光学系统和拍摄元件,上述光学系统包含至少1个透镜,被摄体像利用上述光学系统成像于上述拍摄元件,上述控制部具有检测单元和防夹单元,上述检测单元检测上述照相机所拍摄的上述检测线的至少一部分被异物遮蔽的遮蔽状态,上述防夹单元在上述窗玻璃利用上述驱动机构进行移动时由上述检测单元检测出上述遮蔽状态时,使上述驱动机构进行用于防止被上述窗玻璃夹住的防夹动作,检测面的下端部的上述检测面与上述窗玻璃的内面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的最小值比上述检测面的上端部的上述检测面与上述窗玻璃的内面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的最小值小,上述检测面是使在上述光学系统与上述检测线之间配置有上述异物时成为上述遮蔽状态的位置连续而成的面。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通过具有“检测面的下端部的检测面与窗玻璃的内面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的最小值比检测面的上端部的检测面与窗玻璃的内面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的最小值小”这样的构成,从而能在容易发生被窗玻璃夹住的情况的上方的区域中增大窗玻璃与检测面之间的距离,在异物接触前执行防夹动作。另外,能在正常使用中搭乘者的身体的一部分等容易接近窗玻璃的下方的区域中减小窗玻璃与检测面之间的距离,抑制尽管并无可能被窗玻璃夹住却仍进行防夹动作这一问题,提高便利性。其结果是,即使是例如车身尺寸小的紧凑车等门装饰件较薄的车辆,也能兼顾安全性和便利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辆用门,其具有收藏窗玻璃的收藏部,并具备在上下方向移动的窗玻璃,上述车辆用门具备:驱动机构,其使上述窗玻璃在上下方向移动;控制部,其控制上述驱动机构;以及照相机,其对在上述门和上述窗玻璃关闭的状态下沿着上述窗玻璃的外缘的至少一部分而设置在比上述窗玻璃靠车厢内侧处的检测线进行拍摄,上述照相机具有光学系统和拍摄元件,上述光学系统包含至少1个透镜,被摄体像利用上述光学系统成像于上述拍摄元件,上述控制部具有检测单元和防夹单元,上述检测单元检测上述照相机所拍摄的上述检测线的至少一部分被异物遮蔽的遮蔽状态,上述防夹单元在上述窗玻璃利用上述驱动机构进行移动时由上述检测单元检测出上述遮蔽状态时,使上述驱动机构进行用于防止被上述窗玻璃夹住的防夹动作,检测面的下端部的上述检测面与上述窗玻璃的内面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的最小值比上述检测面的上端部的上述检测面与上述窗玻璃的内面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的最小值小,上述检测面是使在上述光学系统与上述检测线之间配置有上述异物时成为上述遮蔽状态的位置连续而成的面。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具备上述车辆用门的车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能够提供既能确保安全性又能提高便利性的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车辆用门以及车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从车厢侧的上方观看的门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从车辆的前方侧的下方观看的门的说明图。

图4a是示出照相机与检测线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4b是示出图4a的设置有照相机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示出对照相机所拍摄的图像进行了修剪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6是示意性示出检测面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照相机与检测线的位置关系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从上方观看的图6的检测面的说明图。

图9是示意性示出检测面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0是示意性示出检测面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1是示意性示出检测面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2是示意性示出检测面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的说明图。

如图1所示,搭载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1的车辆的门(车辆用门)2具有:收藏部21,其收藏窗玻璃3;以及框部22,其设置于收藏部21的上方。在收藏部21的车厢内侧,以覆盖收藏部21的方式安装有门装饰件23。

框部22包括:后方立设部22a,其从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收藏部21的后侧的端部向上方延伸;前方立设部22b,其在比后方立设部22a靠前侧处从收藏部21向上方延伸;以及上方延设部22c,其从后方立设部22a的上端部至前方立设部22b的上端部。在窗玻璃3完全关闭时,窗玻璃3会配置于被框部22与门装饰件23的上端部包围的空间。也就是说,框部22和门装饰件23的上端部构成了窗框25。

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1具备:驱动机构4,其驱动窗玻璃3;以及控制部5,其控制驱动机构4。

驱动机构4使窗玻璃3相对于窗框25在上下方向移动,具备:直流马达等马达41;以及动力转换机构42,其将马达41的驱动力转换为窗玻璃3的上下方向的运动力。作为动力转换机构42,例如能够使用车窗调节器等,其具备支撑窗玻璃3并沿着导轨滑动的托板,通过利用马达41的驱动力使线缆沿着导轨滑动,而使安装于线缆的托板和窗玻璃3沿着导轨在上下方向移动。另外,作为动力转换机构42,也能够使用x臂式的调节器、其它方式的调节器。

在门2上设置有用于对窗玻璃3进行开闭操作的开关(sw)24。开关24的输出信号线连接到控制部5。开关24例如包括2级点击式的摆动开关,构成为:在对成为下降侧的一端侧进行了1级点击时,向控制装置5输出下降侧第1级点击信号,在对成为下降侧的一端侧进行了2级点击时,向控制装置5输出下降侧第2级点击信号,在对成为上升侧的另一端侧进行了1级点击时,向控制装置5输出上升侧第1级点击信号,在对成为上升侧的另一端侧进行了2级点击时,向控制装置5输出上升侧第2级点击信号。

控制部5根据来自开关24的信号控制驱动机构4,使窗玻璃3在上下方向移动。控制部5作为适当组合有cpu、存储器、接口、软件等的控制单元搭载于门2。此外,控制部5除了搭载于门2以外,也可以作为功能搭载于例如对车辆的视镜、座椅等进行控制的电子控制单元(ecu)。

控制装置5如下控制驱动机构4:在从开关24输入了下降侧第1级点击信号时,在输入该信号的期间使窗玻璃3下降,在输入了下降侧第2级点击信号时,使窗玻璃3自动下降,直到窗玻璃3下降至最下部或开关24再次被操作为止。另外,控制装置5还如下控制驱动机构4:在从开关24输入了上升侧第1级点击信号时,在输入该信号的期间使窗玻璃3上升,在输入了上升侧第2级点击信号时,使窗玻璃3自动上升,直到窗玻璃3上升至最上部或开关24再次被操作为止。

以下,说明防止被窗玻璃3夹住的构成。

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1具备照相机7,照相机7对在门2和窗玻璃3关闭的状态下沿着窗玻璃3的外缘的至少一部分而设置在比窗玻璃3靠车厢内侧处的检测线6进行拍摄。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该照相机7所拍摄的图像,判断是否存在有可能被窗玻璃3夹住的异物。照相机7的具体构成和安装位置后述。

检测线6是判断是否存在有可能被窗玻璃3夹住的异物的基准,设定于比窗玻璃3靠车厢内侧处。检测线6的具体构成和设定位置后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具备朝向检测线6照射红外光的光源8。照相机7由对从光源8照射而被检测线6反射的红外光进行拍摄的红外线照相机构成。通过具备光源8,即使是在夜间或夜间以外红外线也无法到达的暗处例如地下停车场等,也能检测有可能被夹住的异物。作为光源8,能够使用照射近红外光的光源。

控制部5具有:检测部51,其检测照相机7所拍摄的检测线6的至少一部分被异物遮蔽的遮蔽状态;以及防夹部52,其在窗玻璃3利用驱动机构4进行移动时由检测部51检测出遮蔽状态时,使驱动机构4进行用于防止被窗玻璃3夹住的防夹动作。检测部51是本发明的检测单元的一方式,防夹部52是本发明的防夹单元的一方式。

检测部51具备:图像处理部51a,其对照相机7所拍摄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提取检测线6;以及遮蔽判定部51b,其基于由图像处理部51a进行了图像处理的图像,判定是否是检测线6的至少一部分被异物遮蔽的遮蔽状态。

图像处理部51a的提取检测线6的具体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通过对照相机7所拍摄的图像进行修剪而除去不需要的部分,通过进行色调分离(posterization)处理或者2值化处理或者边缘检测处理,能够提取出亮度与周围的部件不同的检测线6。

遮蔽判定部51b例如构成为:预先将处于非遮蔽状态的图像(由图像处理部51a进行图像处理后的图像)作为初始状态图像进行存储,通过将该初始状态图像与从图像处理部51a输出的图像进行比较,来判定检测线6是否被异物遮蔽。遮蔽判定部51b例如构成为:将初始状态图像与从图像处理部51a输出的图像进行比较,在提取出的检测线6的边缘的差分或检测线6的面积的差分超过了预先设定的异物判定阈值时,判定为是遮蔽状态。

防夹部52在窗玻璃3利用驱动机构4进行移动时由检测部51检测出遮蔽状态时,使驱动机构4进行用于防止被窗玻璃3夹住的防夹动作。作为防夹动作包含使窗玻璃3停止移动的动作、使窗玻璃3下降至安全的位置的动作、通过设置于车厢内的警报装置发出的声音或光向操作者进行示警的动作、将这些组合的动作。

另外,控制部5还具备指示无效部53,在由开关24指示了窗玻璃3进行移动后且窗玻璃3开始移动前由检测单元51检测出遮蔽状态时,指示无效部53使来自开关24的指示无效。通过具备指示无效部53,在检测出遮蔽状态时窗玻璃3根本就不会移动,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指示无效部53是本发明的指示无效单元的一方式。

接着,说明照相机7和检测线6的具体构成等。

图2是示出从车厢侧的上方观看的门2的说明图,图3是示出从车辆的前方侧的下方观看的门2的说明图,图4a是示出照相机7与检测线6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4b是示出图4a的设置有照相机的部分的放大图。

如图2~4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1中,照相机7具有光学系统71和拍摄元件72,光学系统71包含至少1个透镜,被摄体像利用光学系统71成像于拍摄元件72,光学系统71配置在与形成于门装饰件23的上表面s的开口23a对应的位置,且光学系统71的光轴c穿过开口23a。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照相机7设置于门装饰件23的上表面s。在此,门装饰件23的上表面s是指门装饰件23的上端部处的外表面,是能从竖直方向的上方看到的面。门装饰件23的上表面s也可以相对于车宽方向(水平方向)倾斜。门装饰件23一般是如下弯曲形成的:其上表面s的位置在窗玻璃3的近旁即在从收藏部21将窗玻璃3导出的导出口21a的近旁为最高,离窗玻璃3越远则越低。因而,可以说门装饰件23的上表面s是指门装饰件23在窗玻璃3(导出口21a)的近旁的部分的外表面(相当于窗框25的下表面的部分)。

开口23a形成于比导出口21a靠车厢内侧处,照相机7的光学系统71配置为光轴c位于导出口21a的车厢内侧。在此,在图4a的截面图中,将照相机7配置为光学系统71的光轴c与竖直方向一致,但光学系统71的光轴c也可以相对于竖直方向向车辆的前后方向、车宽方向倾斜,根据照相机7的安装位置、所希望的拍摄范围适当调整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照相机7配置于孔23b,孔23b设置于门装饰件23的上表面s在车辆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面对窗玻璃3的门装饰件23的上表面s的中央部)。不过,设置照相机7的位置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向车辆的前方向或后方向偏移的位置。

照相机7整体上形成为圆柱状,在其顶端部形成有向径向外方突出的凸缘73。照相机7从门装饰件23的上方插入到孔23b,使凸缘73收纳到形成于孔23b的周缘的凹部23c,且使设置于孔23b的下方的周缘的卡止爪23d与设置于照相机7的槽(未图示)卡合,从而固定到门装饰件23。此外,在此构成为使照相机7的顶端面与门装饰件23的上表面s一致,但照相机7的顶端面也可以从门装饰件23的上表面s向上方突出,还可以位于比门装饰件23的上表面s靠下方处。另外,在此将照相机7配置为光学系统71的一部分位于开口23a的上方,但也可以将照相机7配置为光学系统71位于开口23a的下方。另外,关于将照相机7固定到门装饰件23的结构、照相机7的插入方向没有特别限制,能适当变更。

优选照相机7构成为对在门2和窗玻璃3关闭的状态下沿着窗玻璃3的外缘中的至少成为窗玻璃3的关闭端的上缘部设置的检测线6进行拍摄。也就是说,优选照相机7构成为对沿着框部22中的后方立设部22a的至少一部分、整个上方延设部22c以及前方立设部22b的至少一部分连续设置的检测线6进行拍摄。这是因为,在窗框25处的窗玻璃3的关闭端,即在上方延设部22c、以及后方立设部22a和前方立设部22b的上端部最容易发生被窗玻璃3夹住的情况。

而且,优选照相机7构成为其拍摄范围(视野角)覆盖窗玻璃3的整个移动区域。具体地说,在窗玻璃3被完全收藏的情况下,优选照相机7设定为其视野角在车辆的后方侧覆盖从竖直方向上方到后方立设部22a的下端部为止的范围,在车辆的前方侧覆盖从竖直方向上方到前方立设部22b的下端部为止的范围。另外,在窗玻璃3未被完全收藏的情况下,优选照相机7设定为其视野角覆盖从竖直方向上方到使窗玻璃3移动至最下部时窗玻璃3的上端(上缘)与后方立设部22a的交叉位置为止的范围,在车辆的前方侧覆盖从竖直方向上方到使窗玻璃3移动至最下部时窗玻璃3的上端(上缘)与前方立设部22b的交叉位置为止的范围。图5示出用照相机7拍摄的图像(修剪后的图像)的一例。

此外,在此,说明了将照相机7的拍摄范围(视野角)设定为覆盖窗玻璃3的整个移动区域的情况,但如果这会导致便利性受到阻碍,则不限于该设定。也就是说,也可以构成为将在正常使用中人体的一部分等容易位于照相机7与检测线6之间而导致便利性受到阻碍的区域从拍摄范围(检测区域)除外。关于这一点的详细内容后述。

作为照相机7的光学系统71,为了能进行上述的范围内的异物的检测,而优选使用广角透镜。在此,作为光学系统71,是将多个透镜组合,视野角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为180°以上,考虑到安装偏差而使用了190°的超广角透镜。

另外,作为拍摄元件72,为了迅速进行异物的检测,而使用图像的读出速度尽可能快的拍摄元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拍摄元件72,使用了cmos(complementary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

检测线6是沿着框部22设定的,设定在比窗玻璃3靠车厢内侧处。为了覆盖容易发生被窗玻璃3夹住的情况的区域,优选检测线6沿着窗框25中的至少成为窗玻璃3的关闭端的上端部设置。也就是说,优选检测线6沿着后方立设部22a的至少一部分、整个上方延设部22c以及前方立设部22b的至少一部分连续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整个框部22且以从窗玻璃3向车厢内侧分隔开的方式设定有检测线6。

检测线6只要沿着窗框25设定即可,可以设定在门2侧,也可以设定在车体侧。例如,在从窗玻璃3到框部22的车厢内侧的端部(端面)为止的距离d4(参照图4a)窄的车辆中,为了确保检测线6与窗玻璃3之间的距离,可以将检测线6设定在车体侧。此外,检测线6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可以是其一部分设定在门2侧,一部分设定在车体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说明将检测线6设定在门2侧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检测线2会以从窗玻璃3向车厢内侧分隔开的方式设定于框部22的整个内周缘面,即设定于后方立设部22a、前方立设部22b以及上方延设部22c的整个内周缘面。此外,框部22的内周缘面是框部22的面对窗玻璃3的面,是后方立设部22a的车辆的前方侧的面、前方立设部22b的车辆的后方侧的面、上方延设部22c的下方侧的面。也就是说,框体22的内周缘面是框体22的外周面中的窗玻璃3的近旁的部分。

光源8构成为照射整个检测线6。在此,构成为使用4个光源8对设定于框部22的整个内周面的检测线6照射红外线,但光源8的个数不限于此。另外,在此,将光源8配置于照相机7的近旁的门装饰件23的上表面,但光源8的配置不限于此,例如光源8也可以配置于框部22的内周面。

检测线6构成为在照射了红外光时亮度与周围的部件不同。例如,在将门2关闭时构成门2的金属(金属板)与车体侧的橡胶部件(腰线)相邻的情况下,能够将它们的边界(即门2与车体的边界)用作检测线6。另外,在框部22的内周缘面由树脂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在该树脂的一部分设置凹凸而形成红外线的反射率与周围不同的线,将该线用作检测线6。此外,不限于此,检测线6也可以是将红外线的反射率高的涂料涂敷到框部22的内周面而构成的,还可以是由照射了红外线时亮度与周围不同的既有的部件构成。在将检测线6设定于车体侧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窗玻璃3的下降中检测出遮蔽状态时,也进行防夹动作。这是为了抑制在使窗玻璃3下降时手指等人体的一部分被卷入导出口21a。在导出口21a的周围,为了抑制水等侵入收藏部21(门2的内部空间),设置有具有与窗玻璃3滑动接触的唇形密封件30a的密封条30,但在窗玻璃3的下降时,有可能随着将该唇形密封件30a卷入而衣服、手指等人体的一部分被卷入收藏部21侧。根据本实施方式,能抑制这样的卷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此外,在窗玻璃3的下降中检测出遮蔽状态时执行的防夹动作中不包含使窗玻璃3下降的动作。

以下,将使在照相机7的光学系统71与检测线6之间配置有异物时成为遮蔽状态的位置连续而成的面称为检测面9。检测面9虽然也依赖于光学系统71的具体结构,但大致等于将光学系统71的中心(车宽方向、高度方向以及车辆的前后方向的中心)与检测线6相连的面。此外,检测面9也可以不是整体连续的面,例如在检测线6不连续的情况下等,检测面9会由多个面构成。另外,使在将检测线6看作点的情况下照相机7的光学系统71与检测线6之间配置有异物时成为遮蔽状态的位置连续而成的线也包含于检测面9。在检测面9由多个面或者线构成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安全性,优选相邻的面或者线的间隔设为至少幼儿的手指的粗细(例如4mm)以下。

如图4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面9的下端部的检测面9与窗玻璃3的内面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的最小值比检测面9的上端部的检测面9与窗玻璃3的内面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的最小值小。换言之,检测面9的下端部的检测面9与窗玻璃3的内面之间的空间10在车宽方向的宽度的最小值比检测面9的上端部的空间10在车宽方向的宽度的最小值小。

作为一例,图6示意性示出在将检测线6与窗玻璃3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d2设为固定的情况下形成的检测面9。在图6中,用影线表示的面为检测面9。此外,图6仅是示出一例,检测线6与窗玻璃3的距离d2也可以不是固定的。

如图4a-4b和图6所示,检测面9以从照相机7越靠近检测线6则离窗玻璃3越远的方式形成,整体上会形成为大致擂钵状。在该情况下,检测面9的下端部的检测面9与窗玻璃3的内面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的最小值等于照相机7与窗玻璃3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d1(光学系统71的中心与窗玻璃3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检测面9的上端部的检测面9与窗玻璃3的内面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的最小值等于检测线6与窗玻璃3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d2。因而,在该情况下,检测线6与窗玻璃3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d2会设定得比照相机7与窗玻璃3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d1大。

此外,优选检测面9的下端部的检测面9与窗玻璃3的内面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的最大值是检测面9的上端部的检测面9与窗玻璃3的内面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的最大值以下。这是因为,如果检测面9的下端部的检测面9与窗玻璃3的内面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变大,则会导致便利性下降。也就是说,检测面9整体上以在下方离窗玻璃3近而在上方离窗玻璃3远的方式形成。

如上所述,在窗框25的关闭端即空间10的上方的区域中容易发生被窗玻璃3夹住的情况。因而,即使在照相机7与窗玻璃3之间的距离d1小的情况下,如果在空间10的上方的区域中充分增大窗玻璃3与检测面9之间的距离,在容易发生被窗玻璃3夹住的情况区域中,也能在异物与窗玻璃3接触前执行防夹动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空间10的下方的区域(特别是离照相机7近的区域)中,窗玻璃3与检测面9之间的距离小,因此,即使在检测出异物后进行了防夹动作,该异物也有可能与移动中的窗玻璃3接触。但是,在空间10的下方的区域中,虽然异物有可能与移动中的窗玻璃3接触,但由于在该异物刚刚与窗玻璃3接触后就会执行防夹动作,因此可以说该异物被窗玻璃3夹住的可能性小。

以下,将作为空间10的上方的区域且即使异物侵入也能在该异物与窗玻璃3接触前执行防夹动作的区域称为非接触区域,将作为空间10的下方的区域且在异物侵入时该异物有可能在执行防夹动作前与窗玻璃3接触的区域称为接触区域。

另外,考虑到所预期的异物的侵入速度、照相机7的读出速度、控制部5的运算速度(从拍摄到判断异物侵入为止的时间)以及驱动机构4使窗玻璃3停止移动的速度(使窗玻璃3停止的时间),将即使异物侵入也能在该异物与窗玻璃3接触前执行防夹动作的最短距离(在车宽方向上离窗玻璃3的内面的距离)称为安全距离d3。非接触区域是检测面9与窗玻璃3在车宽方向的距离为安全距离d3以上的区域,接触区域是检测面9与窗玻璃3在车宽方向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d3的区域。

例如,在将照相机7的读出速度设为400fps(帧/秒、1帧2.5ms),将从拍摄到判断异物侵入的时间设为10ms(假设明亮度的校正处理等最大需要7.5ms,异物的检测处理需要2.5ms),使窗玻璃3停止的时间设为20ms的情况下,在拍摄后经过30ms时窗玻璃3会停止。在该情况下,若将异物的侵入速度设为1m/s,则异物在30ms的期间会移动30mm,因此,安全距离d3为30mm。此外,在此将异物的侵入速度设为1m/s,但例如在从抑制高龄者的身体的一部分等被夹住的观点出发而将异物的侵入速度设为0.5m/s的情况下,安全距离d3为14.5mm。另外,在上述的情况下,当照相机7的读出速度提高到1000fps(1帧1ms)时,安全距离d3为24mm。这样,安全距离d3根据所要求的安全性、所使用的部件(照相机7、驱动机构4等)的性能等而变化。

当将窗框25的高度h(上方延设部22c的下表面与门装饰件23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中的非接触区域的高度设为h2,将接触区域的高度设为h1时,从确保更高的安全性的观点出发,可以说优选使非接触区域的高度h2尽可能大,使接触区域的高度h1尽可能小。

具体地说,从实际的夹住事故的事例来看,特别是在3岁幼儿以下的小儿的头部被窗玻璃3夹住的情况下容易导致重大事故,因此,考虑到3岁幼儿的头高的平均值为191mm,非接触区域的高度h2优选设为至少200mm以上。而且,更优选构成为:非接触区域的高度h2为窗框25的高度h的1/2以上,非接触区域的高度h2比接触区域的高度h1大。

在如图4a-4b、图6那样窗玻璃3不弯曲而形成为平板状的情况下,在包含照相机7的截面中,检测面9与窗玻璃3之间的空间10在车宽方向的宽度随着从检测面9的下端部靠近上端部而逐渐变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窗框25的高度方向的中心处的检测面9与窗玻璃3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设为安全距离d3以上的距离,能够使非接触区域的高度h2成为窗框25的高度h的1/2以上。具体地说,例如,在安全距离d3为30mm而照相机7与窗玻璃3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d1为15mm的情况下,通过将检测线6与窗玻璃3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d2设为45mm以上,能够使窗框25的高度方向的中心处的检测面9与窗玻璃3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成为安全距离d3以上,使非接触区域的高度h2成为窗框25的高度h的1/2以上。

在该情况下,在窗框25的高度h为400mm的车辆中,在包含照相机7的截面中检测面9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度为4.29°。如图6所示,检测面9的下端部中的检测面2与窗玻璃3的距离为距离d1(15mm)以上且距离d2以下,因此,在该情况下,检测面9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度为0°~4.29°的范围。此外,在此示出的检测面9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度仅是一例,其会根据距离d2、窗框25的高度h等而变化。

在此,说明了窗玻璃3不弯曲而形成为平板状的情况,但如图7所示,也可以想到会有窗玻璃3以凸向车厢外侧的方式弯曲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空间10的上方的区域中,空间10的车宽方向的宽度有时会往检测面9的上端部逐渐变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非接触区域的高度h2为窗框25的高度h的1/2以上,至少需要使比窗框25的高度h的中心靠上方的区域中的整个空间10的车宽方向的宽度成为上述的安全距离d3以上。

此外,在将检测线6与窗玻璃3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d2设为固定的情况下形成的检测面9若从上方观看则如图8那样。如图8所示,一般来说,在车辆中,座椅81配置于窗玻璃3的下方且后方侧的位置,因此,也可以想到搭乘者的肩膀等身体的一部分等容易位于检测面9中的车辆的下方侧且后方侧的区域(图示的单点划线所包围的区域a),便利性会下降。认为这种便利性的下降在将检测线6形成于车体侧的情况下尤其大。

因此,在上述这种便利性的下降成为问题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将后方立设部22a的下方的检测线6省略,将检测面9形成于除了与窗玻璃3的车辆的后方侧且下方侧的区域在车宽方向相对的区域以外的、与窗玻璃3在车宽方向相对的区域即可。由此,在人体的一部分等容易靠近窗玻璃3的区域即损害便利性的区域中能够不进行异物的检测,且即使是车辆的后方侧的区域,因为在上方侧的区域会进行异物的检测,因此,能抑制由于被夹住而导致载荷施加到人体,确保安全性。

另外,如图10所示,也可以构成为:使设置于后方立设部22a和前方立设部22b的检测线6(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前后设置的检测线6)以越往下方越靠近窗玻璃3的方式倾斜,在人体的一部分等容易靠近窗玻璃3的下方的区域中,使检测面9靠近窗玻璃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照相机7设置于门2侧的情况,但也能将照相机7设置于车体侧。例如,照相机7能设置于车厢内的顶篷。也就是说,照相机7的光学系统71也可以配置于在门2和窗玻璃3关闭的状态下在窗玻璃3的近旁的车厢内的顶篷形成的开口所对应的位置,且光学系统71的光轴穿过开口。在该情况下,如图11所示,照相机7会配置在离窗玻璃3比较远的位置,但通过将设置于门装饰件23的上表面s的检测线6、设置于后方立设部22a和前方立设部22b的下方的检测线6设定在离窗玻璃3近的位置,既能提高便利性又能确保安全性。

而且,如图12所示,也可以在提高便利性方面不需要的与窗玻璃3的车辆的后方侧且下方侧的区域在车宽方向相对的区域(称为不需要区域)不形成检测面9,在与该不需要区域的上端部相当的位置的后方立设部22a(或者与该位置对应的车厢内侧的位置)设置照相机7。由此,能形成与图9的情况大致同样的检测面9,既能将不需要区域除外而提高便利性,又能确保安全性。此外,在图12中,示出了在门装饰件23的上表面s的车辆的前方侧也设置检测线6的情况,但也能将门装饰件23的上表面s的检测线6省略。

接着,说明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1的控制流程。

如图13所示,在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1中,首先,在步骤s1中,控制部5判断是否从开关24输入了信号。在步骤s1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在步骤s2中,控制部5将照相机7的电源关断(或者使电源关断的状态继续),并返回步骤s1。此外,虽未图示,但在光源8的电源处于开启的情况下,在步骤s2中将光源8的电源关断。

在步骤s1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3中,控制部5将照相机7的电源开启(或者使电源开启的状态继续),前进至步骤s4。在此,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用于通过照相机7进行拍摄的照度不足的情况下,在步骤s3中将光源8的电源开启。

在步骤s4中,检测部51(图像处理部51a和遮蔽状态判定部51b)基于照相机7所拍摄的图像,进行检测遮蔽状态的处理(遮蔽状态检测处理)。其后,在步骤s5中,指示无效部53判断是否由检测部51检测出遮蔽状态。

在步骤s5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指示无效部53判断为有可能被窗玻璃3夹住,不进行窗玻璃3的移动(即,使来自开关24的信号无效),并返回步骤s1。

在步骤s5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在步骤s6中,控制部5判断从开关24输入的信号是否是第1级点击信号(下降侧第1级点击信号或者上升侧第1级点击信号)。

在步骤s6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7中,控制部5控制驱动机构4来进行窗玻璃3的移动控制。

其后,在步骤s8中,检测部51基于照相机7所拍摄的图像,进行检测遮蔽状态的处理(遮蔽状态检测处理)。其后,在步骤s9中,防夹部52判断是否由检测部51检测出遮蔽状态。

在步骤s9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由于有可能被窗玻璃3夹住,因此,在步骤s10中,防夹部52执行使窗玻璃3停止移动或者使窗玻璃3下降至安全的位置等防夹动作。其后,在步骤s18中控制部5结束窗玻璃3的移动后,返回步骤s2。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开关24输入第1级点击信号的期间检测出遮蔽状态的情况下,进行防夹动作后结束窗玻璃3的移动。

在步骤s9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由于没有可能被窗玻璃3夹住,因此,在步骤s11中,控制部5判断是否从开关24输入了信号。在步骤s11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由于开关24的操作已结束,因此,在步骤s18中控制部5结束窗玻璃3的移动后,返回步骤s2。在步骤s11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6,使窗玻璃3的移动继续。

另一方面,在步骤s6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即,在从开关24输入了第2级点击信号(下降侧第2级点击信号或者上升侧第2级点击信号)的情况下,在步骤s12中,控制部5控制驱动机构4来进行窗玻璃3的移动控制。

其后,在步骤s13中,检测部51基于照相机7所拍摄的图像,进行检测遮蔽状态的处理(遮蔽状态检测处理)。其后,在步骤s14中,防夹部52判断是否由检测部51检测出遮蔽状态。

在步骤s14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由于有可能被窗玻璃3夹住,因此,在步骤s15中,防夹部52执行防夹动作。其后,在步骤s18中结束窗玻璃3的移动后,返回步骤s2。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开关24输入了第2级点击信号并使窗玻璃3移动时检测出遮蔽状态的情况下,进行防夹动作后结束窗玻璃3的移动。

在步骤s14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由于没有可能被窗玻璃3夹住,因此,在步骤s16中,控制部5判断窗玻璃3是否已移动至端处(上端或者下端的位置)。在步骤s16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18中控制部5结束窗玻璃3的移动后,返回步骤s2。此外,窗玻璃3的位置信息可以使用由集成到马达41的内部的霍尔ic生成的旋转脉冲或者电流纹波来取得。

在步骤s16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在步骤s17中,判断是否从开关24输入了新的信号(是否在第2级点击信号的输入后输入了新的信号)。在步骤s17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6。在步骤s17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2,使窗玻璃3的移动继续。也就是说,在输入了第2级点击信号的情况下,直到检测出遮蔽状态或者窗玻璃3移动至端处或者从开关24输入新的信号为止,使窗玻璃3的移动继续。

(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1中,检测面9的下端部的检测面9与窗玻璃3的内面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的最小值比检测面9的上端部的检测面9与窗玻璃3的内面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的最小值小,上述检测面9是使在光学系统71与检测线6之间配置有异物时成为遮蔽状态的位置连续而成的面。

通过这样构成,在容易发生被窗玻璃3夹住的情况的上方的区域中增大窗玻璃3与检测面9之间的距离,能在异物接触前执行防夹动作。另外,在正常使用中搭乘者的身体的一部分等容易接近窗玻璃3的下方的区域中减小窗玻璃3与检测面9之间的距离,能抑制尽管并没有可能被窗玻璃3夹住却仍进行防夹动作,在想要移动窗玻璃3时而无法将其移动这一问题,提高便利性。其结果是,即使是例如车身尺寸小的紧凑车等门装饰件23较薄的车辆,也能兼顾安全性和便利性。

(实施方式的总结)

接着,援引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记等来记载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掌握的技术思想。不过,以下的记载中的各附图标记等并非将权利要求书中的构成要素限制为实施方式中具体示出的部件等。

[1]一种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1),具备:驱动机构(4),其配置于车辆的门(2),使窗玻璃(3)在上下方向移动;控制部(5),其控制上述驱动机构(4);以及照相机(7),其对在上述门(2)和上述窗玻璃(3)关闭的状态下沿着上述窗玻璃(3)的外缘的至少一部分而设置在比上述窗玻璃(3)靠车厢内侧处的检测线(6)进行拍摄,上述照相机(7)具有光学系统(71)和拍摄元件(72),上述光学系统(71)包含至少1个透镜,被摄体像利用上述光学系统(71)成像于上述拍摄元件(72),上述控制部(5)具有检测单元(51)和防夹单元(52),上述检测单元(51)检测上述照相机(7)所拍摄的上述检测线(6)的至少一部分被异物遮蔽的遮蔽状态,上述防夹单元(52)在上述窗玻璃(3)利用上述驱动机构(4)进行移动时由上述检测单元(51)检测出上述遮蔽状态时,使上述驱动机构(4)进行用于防止被上述窗玻璃(3)夹住的防夹动作,检测面(9)的下端部的上述检测面(9)与上述窗玻璃(3)的内面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的最小值比上述检测面(9)的上端部的上述检测面(9)与上述窗玻璃(3)的内面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的最小值小,上述检测面(9)是使在上述光学系统(71)与上述检测线(6)之间配置有上述异物时成为上述遮蔽状态的位置连续而成的面。

[2]根据[1]所述的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1),上述光学系统(71)配置于在收藏上述窗玻璃(3)的收藏部(21)的车厢内侧所安装的门装饰件(23)的上表面形成的开口(23a)所对应的位置,且上述光学系统(71)的光轴穿过上述开口(23a),上述检测线(6)在上述门(2)和上述窗玻璃(3)关闭的状态下沿着上述窗玻璃(3)的外缘中的至少成为上述窗玻璃(3)的关闭端的上缘部设置。

[3]根据[2]所述的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1),上述检测线(6)与上述窗玻璃(3)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比上述照相机(7)与上述窗玻璃(3)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大。

[4]根据[1]所述的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1),上述光学系统(71)配置于在上述门(2)和上述窗玻璃(3)关闭的状态下在上述窗玻璃(3)的近旁的车厢内的顶篷形成的开口所对应的位置,且上述光学系统(71)的光轴穿过上述开口。

[5]根据[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1),上述检测面(9)形成于除了与上述窗玻璃(3)的上述车辆的后方侧且下方侧的区域在车宽方向相对的区域以外的、与上述窗玻璃(3)在车宽方向相对的区域。

[6]根据[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1),还具备光源(8),上述光源(8)朝向上述检测线(6)照射红外光,上述照相机(7)是对从上述光源(8)照射而被上述检测线(6)反射的红外光进行拍摄的红外线照相机。

[7]根据[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1),上述控制部(5)还具备指示无效单元(53),在上述窗玻璃(3)被指示了移动后且上述窗玻璃(3)开始移动前由上述检测单元(51)检测出上述遮蔽状态时,上述指示无效单元(53)使上述指示无效。

[8]一种车辆用门(2),具有收藏窗玻璃(3)的收藏部(21),并具备在上下方向移动的窗玻璃(3),上述车辆用门(2)具备:驱动机构(4),其使上述窗玻璃(3)在上下方向移动;控制部(5),其控制上述驱动机构(4);以及照相机(7),其对在上述门(2)和上述窗玻璃(3)关闭的状态下沿着上述窗玻璃(3)的外缘的至少一部分而设置在比上述窗玻璃(3)靠车厢内侧处的检测线(6)进行拍摄,上述照相机(7)具有光学系统(71)和拍摄元件(72),上述光学系统(71)包含至少1个透镜,被摄体像利用上述光学系统(71)成像于上述拍摄元件(72),上述控制部(5)具有检测单元(51)和防夹单元(52),上述检测单元(51)检测上述照相机(7)所拍摄的上述检测线(6)的至少一部分被异物遮蔽的遮蔽状态,上述防夹单元(52)在上述窗玻璃(3)利用上述驱动机构(4)进行移动时由上述检测单元(51)检测出上述遮蔽状态时,使上述驱动机构(4)进行用于防止被上述窗玻璃(3)夹住的防夹动作,检测面(9)的下端部的上述检测面(9)与上述窗玻璃(3)的内面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的最小值比上述检测面(9)的上端部的上述检测面(9)与上述窗玻璃(3)的内面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的最小值小,上述检测面(9)是使在上述光学系统(71)与上述检测线(6)之间配置有上述异物时成为上述遮蔽状态的位置连续而成的面。

[9]根据[8]所述的车辆用门(2),上述光学系统(71)配置于在上述收藏部(21)的车厢内侧所安装的门装饰件(23)的上表面形成的开口(23a)所对应的位置,且上述光学系统(71)的光轴穿过上述开口(23a),上述检测线(6)在上述门(2)和上述窗玻璃(3)关闭的状态下沿着上述窗玻璃(3)的外缘中的至少成为上述窗玻璃(3)的关闭端的上缘部设置。

[10]根据[9]所述的车辆用门(2),上述检测线(6)与上述窗玻璃(3)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比上述照相机(7)与上述窗玻璃(3)之间在车宽方向的距离大。

[11]根据[8]所述的车辆用门(2),上述光学系统(71)配置于在上述门(2)和上述窗玻璃(3)关闭的状态下在上述窗玻璃(3)的近旁的车厢内的顶篷形成的开口所对应的位置,且上述光学系统(71)的光轴穿过上述开口。

[12]根据[8]~[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2),上述检测面(9)形成于除了与上述窗玻璃(3)的上述车辆的后方侧且下方侧的区域在车宽方向相对的区域以外的、与上述窗玻璃(3)在车宽方向相对的区域。

[13]根据[8]~[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2),还具备光源(8),上述光源(8)朝向上述检测线(6)照射红外光,上述照相机(7)是对从上述光源(8)照射而被上述检测线(6)反射的红外光进行拍摄的红外线照相机。

[14]根据[8]~[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2),上述控制部(5)还具备指示无效单元(53),在上述窗玻璃(3)被指示了移动后且上述窗玻璃(3)开始移动前由上述检测单元(51)检测出上述遮蔽状态时,上述指示无效单元(53)使上述指示无效。

[15]一种车辆,具备[8]~[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2)。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上述记载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权利要求书的发明。另外,应当注意,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特征的所有组合对用于解决发明的问题的方案来说并非都是必须的。

本发明能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适当变形来实施。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没有提及,但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1也可以具备安全装置,上述安全装置监视马达41的转速,在窗玻璃3的上升中负荷增加而马达41的转速减小时,判定为发生了异物被窗玻璃夹住的情况,进行使窗玻璃3的移动方向反转并自动下降等各种安全动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应用于车辆的后侧的门2的情况,但不限于此,本发明也能应用于车辆的前侧的门。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应用于具有框部22的门2的情况,但本发明也能应用于在门2侧不具有框部22的硬顶门。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具备在窗玻璃自动上升时防止被窗玻璃夹住的机构的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用窗玻璃升降装置

2门(车辆用门)

3窗玻璃

4驱动装置

5控制部

6检测线

7照相机

9检测面

21收藏部

22框部

23门装饰件

23a开口

25窗框

51检测部(检测单元)

52防夹部(防夹单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