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家具翻盖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79059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用于家具翻盖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特征的用于家具翻盖的支撑装置以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这样的支撑装置的家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家具翻盖的支撑装置以多种实施方案已知。例如,us8904600b2描述了一种用于具有家具门的家具的铰链装置,该铰链装置包括主体侧的固定机构、两个或三个铰接式固定在主体侧的固定机构上的杠杆臂和同样铰接式固定在所述杠杆臂上的门侧的固定机构。所述铰链装置的任务在于引导家具门的打开运动或关闭运动,其中,家具门在此不是围绕竖直的转动轴旋转,而是在水平面中平行移动。这通过包括两个或三个等长的杠杆的平行运动学机构实现,这些杠杆以分别相等的距离和布置能围绕竖直的转动轴转动地支承在主体侧和门侧。在所述现有技术中不利的是:平行运动机构的复杂的结构和由于布置杠杆臂而构成的剪切缝隙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在使用者操作家具门时的受伤风险。

另外的支撑装置例如由ep2093361a2和us2002/0189052a1已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相对于现有技术改进的用于家具翻盖的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能尤其在技术上制成轻的并且突出优点在于高的操作安全性。

该任务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用于家具翻盖的支撑装置和一种具有至少一个这种支撑装置的家具解决。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方式在从属要求中限定。

通过支撑装置具有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并且第一和第二支撑臂在支撑装置的每个位置中横向于支撑装置的运动方向无缝重叠,可实现支撑装置的特别稳定的构造,其中,通过构成两支撑臂,可以使扭力、弯曲力或一般在支撑装置运动时产生的力的影响小。通过在各支撑臂之间的无缝重叠避免在各支撑臂之间构成横向于支撑装置的运动方向出现的剪切缝隙,由此可使由于例如在使用者操作支撑装置时夹住使用者的手或手指造成的受伤风险降到最低。通过支撑臂的横向于运动方向的无缝重叠,也能实现支撑装置的紧凑的构造方式,该构造方式的突出优点也可在于由于因此能实现的一体式外观而产生的高度美学。在用于向上枢转翻盖的支撑装置的情况下,第一和第二支撑臂沿侧向方向、即在所述情况下相对于支撑装置的竖直的运动水平地无缝重叠。第一和第二支撑臂在支撑装置的每个位置中横向于支撑装置的运动方向无缝重叠意思为:重叠存在于支撑装置的从与固定在支撑装置上的家具翻盖的闭合位置相对应的位置直至与固定在支撑装置上的家具翻盖的开启位置相对应的位置的每个任意位置中。

通过第一支撑臂能在优选在装配状态中布置在上方的第一端部处能围绕第一枢转轴枢转地与家具主体连接,而第二支撑臂能在优选在装配状态中布置在上方的第一端部处能围绕第二枢转轴枢转地与家具主体、优选经由壳体连接,可允许支撑臂构造成枢转臂。这可实现能装配在支撑装置上的家具翻盖的枢转、同时还平移和旋转。经由壳体的连接能实现简单地构造和简单地装配支撑装置。

通过第一支撑臂在优选在装配状态中布置在下方的第二端部处和第二支撑臂在优选在装配状态中布置在下方的第二端部处经由铰接式连接结构互相连接,可产生各枢转臂的运动耦合。这样的与枢转臂连接的铰接式连接结构也能实现家具翻盖固定在支撑装置上。

通过第一支撑臂能围绕第一转动轴转动地和第二支撑臂能围绕第二转动轴转动地与铰接式连接结构相连接,能实现技术上简单地并且有效地连接枢转臂与铰接式连接结构。支撑臂能转动地支承在铰接式连接结构上也可实现铰接式连接结构在支撑臂枢转时的倾斜。

通过第一枢转轴和第二枢转轴的沿将该第一和第二枢转轴相连的直线测量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的沿将该第一和第二转动轴相连的直线测量的垂直距离,可实现各支撑臂的特别有利的运动耦合。转动轴相对于枢转轴的这样的布置允许支撑装置的特别大的枢转范围,而在此各支撑臂在枢转运动时不相互妨碍。通过匹配各枢转轴的垂直距离和各转动轴的垂直距离的比例,可轻微调节铰接式连接结构在支撑装置偏转时的所希望的倾斜度因而以及固定在支撑装置上的家具翻盖的所希望的倾斜。

通过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横向于支撑装置的运动方向相接触或者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横向于支撑装置的运动方向相互间的距离小于等于5mm、优选小于等于1mm,能实现支撑装置的紧凑的构造,该构造的突出优点也在于对于使用者来说高的操作安全性。通过各支撑臂的横向接触、亦即在向上枢转翻盖的情况下沿侧向接触,或者通过构成小的在几毫米范围内的缝隙尺寸,可除了之前所述的措施之外提高支撑装置对于使用者的操作安全性并且特别有效地防止夹住。通过这样的构造也能实现空间需求特别小的支撑装置。

通过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的横截面是有成型轮廓的并且该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是相互嵌套的,可在工艺技术上特别简单地制造稳定性高的支撑装置。通过第一和第二支撑臂的嵌套式布置,可特别简单地实现支撑装置的紧凑的并且基本上无缝的构造。通过各支撑臂的嵌套式布置也可容易满足对操作安全性和美学的要求。

通过第一支撑臂的横截面的形状基本上相当于u形轮廓,可在工艺技术上低成本地并且特别简单地制造第一支撑臂的在占地需求小的情况下稳定的构造。

通过第二支撑臂的横截面的形状基本上相当于u形轮廓或矩形,可以按低成本的并且技术上简单的方式和方法建立第二支撑臂的稳定的构造。

通过第二支撑臂在支撑装置的每个位置中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由第一支撑臂的轮廓构成的空腔内部,可实现支撑装置的特别紧凑且稳定的构造。第二支撑臂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由第一支撑臂的轮廓构成的空腔内部允许特别简单地实现嵌套式地布置支撑臂,并且因此能实现在支撑装置的每个位置中支撑装置的横向于支撑装置运动方向无缝的构造。

通过支撑装置具有电驱动装置或被弹簧加载地机械式驱动装置,能实现支撑装置的尤其有利的构造。

对于包括家具主体、家具翻盖和至少一个用于家具翻盖的支撑装置的家具也要求保护。这样的家具的突出优点在于支撑装置连同家具翻盖的特别紧凑的构型。通过使用按照本发明的支撑装置,可取消附加的构成为与支撑装置分离的用于辅助家具翻盖的打开或关闭运动的枢转臂。通过各支撑臂在每个位置中横向于、亦即在向上枢转翻盖的情况下例如沿侧向于支撑装置的向上枢转运动的方向无缝嵌套,得到支撑装置连同家具翻盖的一体式起作用的、紧凑的并且对于使用者操作安全的构造。此外,这样的家具突出优点在于:通过在家具翻盖打开时能良好地从侧面伸到在家具的由家具主体构成的内部空间中,而能如之前所述那样放弃附加的从家具主体伸出的调整元件。

通过支撑装置在家具翻盖的闭合状态下基本上完全布置在家具的由家具的家具主体构成的内部空间之内,不必为了在家具内部安置支撑装置而在家具翻盖上进行附加的工作或匹配。由此也能实现,在家具翻盖的闭合位置中该家具翻盖基本上贴靠在家具主体上。

通过在支撑装置枢转时改变经由铰接式连接结构装配在支撑装置上的家具翻盖相对于家具主体的角位置,可在家具翻盖打开时能更容易地伸到家具的由家具主体构成的内部空间中。通过在支撑装置枢转时改变家具翻盖相对于家具主体的角位置,也能实现使用者直观地打开和关闭家具翻盖的过程。

通过第一枢转轴和第二枢转轴以及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在支撑装置已装配的状态下水平延伸,能借助支撑装置实现向上枢转翻盖、即为了打开或关闭而向上枢转的家具翻盖。

通过第一支撑臂的u形轮廓的敞开侧在支撑装置已装配的状态下朝向家具翻盖,能实现支撑装置连同家具翻盖的特别高的操作安全性、具有吸引人的美学的一体式起作用的外观和紧凑的构造。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说明参照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细节和优点。附图如下:

图1a至图1d分别示出支撑装置在不同位置的一个侧视图,

图2a至图2c分别示出支撑装置在不同位置的一个透视图,

图3示出支撑装置的剖视图的侧视图,

图4a至图4d示出支撑装置的支撑臂的不同横截面形状的示意图,以及

图5a至图5b示出具有支撑装置的家具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a中示出支撑装置1处于与家具翻盖21的闭合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中。支撑装置1在此具有能装配在家具主体20上的壳体10,包括能围绕第一枢转轴s1枢转地支承的第一支撑臂11以及能围绕第二枢转轴s2(在此未示出)枢转地支承的第二支撑臂12。第一支撑臂11在此进一步与能围绕第一转动轴d1转动地支承的铰接式连接结构13相连接,该铰接式连接结构也能围绕第二转动轴d2转动地与第二支撑臂12连接。因此,第一和第二支撑臂11、12的运动经由铰接式连接结构13耦合。在支撑装置1的与闭合位置相对应的该位置中,第二支撑臂12基本上在第二支撑臂的从壳体10伸出的整个长度上关于第二支撑臂的高度延伸尺寸部分地布置在由第一支撑臂11的轮廓构成的空腔内,由此沿图1a的观察方向、即相对于第一和第二支撑臂11、12的沿逆时针方向可能的枢转运动沿横向或者侧向,在支撑臂11、12之间发生无缝重叠。此外,支撑装置具有固定在壳体10上的减振单元16,在支撑装置的与闭合位置相对应的该位置中,该减振单元在减振作用完成之后出现的最大限度缩回的状态下贴靠在第一支撑臂11上。

图1b示出支撑装置1的一个中间位置,该中间位置与能固定在支撑装置1上的家具翻盖21打开之后不远处或关闭之前不远处得到的位置相对应。相对于在图1a中示出的位置,第一支撑臂11和第二支撑臂12已围绕各自的第一或第二枢转轴s1、s2沿顺时针方向枢转。第一支撑臂11现在也不是进一步贴靠在减振单元16上,该减振单元由此也处于完全伸出的状态。由于在第一和第二枢转轴s1、s2之间的垂直距离与在第一和第二转动轴d1、d2之间的垂直距离不相等(见图3),所以通过第一和第二支撑臂11、12的枢转运动,该铰接式连接结构13同时平移和旋转,并且因此固定在该铰接式连接结构上的家具翻盖21也平移和旋转。通过保持第一支撑臂11和第二支撑臂12的嵌套式布置,在该位置中在支撑臂11、12之间也得到横向于或者侧向于运动方向的无缝重叠。

图1c示出支撑装置处于与家具翻盖21几乎完全打开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中。在该位置中,第二支撑臂12基本上完全布置在第一支撑臂11的由轮廓构成的空腔的内部并且因此在该图示中不能看出。而可清楚地看出,铰接式连接结构13相对于其参照图1a给出的初始位置已倾斜,并且该倾斜程度比例如在铰接式连接结构13不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支撑臂11上时会发生的倾斜程度小。更确切地说,通过第一和第二支撑臂11、12的运动经由铰接式连接结构13耦合、第一和第二枢转轴s1、s2的布置和支撑臂11、12的固定臂长的布置以及第一和第二枢转轴s1、s2的布置,铰接式连接结构13相对于第一支撑臂11反向于支撑装置1的支撑臂11、12的运动方向枢转。

图1d示出支撑装置1处于与完全打开的家具翻盖21相对应的位置中。在该位置中,支撑臂11、12具有最大程度的嵌套,其中,第二支撑臂12在此基本上完全布置在由第一支撑臂11的轮廓构成的空腔之内。同样地,铰接式连接结构13相对于第一支撑臂11最大程度地枢转,由此对于能装配在该铰接式连接结构上的家具翻盖21可实现,该家具翻盖的下边缘仍处于对于使用者能良好够到的范围内。此外,通过所述两支撑臂11、12沿侧向方向无缝的重叠,对于使用者得到用于家具翻盖的特别安全的支撑装置,因为该支撑装置不提供用手或手指伸进缝隙中以及在支撑装置枢转时夹住手或手指的可能性。

在图2a中示出支撑装置1的透视图,其中,为了能更好地看到第一和第二支撑臂11、12的端部区段,未示出铰接式连接结构13。首先,可再次看出壳体10和固定在壳体上的作用在第一支撑臂11上的减振单元16。第一支撑臂11在如图所示在装配状态中位于上方的端部11a处能围绕第一枢转轴s1枢转地支承在壳体10上。与之类似,第二支撑臂12在如图所示在装配状态中设置在上方的端部12a处能围绕枢转轴s2枢转地支承在壳体10上。在第一支撑臂11的如图所示在装配状态中布置在下方的第二端部11b处,设有第一转动轴d1以用于能转动地支承铰接式连接结构13。再次与之类似地,在第二支撑臂12的如图所示在装配状态中布置在下方的第二端部12b处,设有第二转动轴d2以用于能转动地支承铰接式连接结构13。此外,还以局部扩大图a示出第一转动轴d1和第二转动轴d2的布置。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枢转轴s1、s2的定向以及第一和第二转动轴d1、d2的定向为水平的,因此,可实现支撑臂11、12的枢转方向位于竖直的平面中。

图2b示出支撑装置1的透视图,该支撑装置的位置与部分打开的家具翻盖的位置相对应。在支撑装置1的该位置中,减振单元16刚好不再贴靠在第一支撑臂11上或者还没有贴靠在第一支撑臂上。如从细节图a中可看出,第二支撑臂12基本上具有矩形的横截面形状。此外,第二支撑臂12部分地沿着其在该图示中竖直的高度延伸尺寸布置在构成第一支撑臂11的u形轮廓的内部。

图2c示出支撑装置1在与几乎完全打开的家具翻盖21相对应的位置中的透视图。在此为了能更好地看到轮廓形状,只部分地示出第一和第二支撑臂11、12。正如在细节图a中可看出的,第一支撑臂11具有基本上相当于u形轮廓的横截面形状。在支撑装置1的如图2c所示的与家具翻盖21的几乎完全打开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中,第二支撑臂12沿着其在该图示中竖直的高度延伸尺寸基本上完全布置在构成第一支撑臂11的u形轮廓的竖直的侧壁之间。第一支撑臂11的u形轮廓的敞开侧在此朝向能装配在支撑装置1上的家具翻盖21,因此基本上背向由家具主体20构成的内部空间22(见图5b)。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臂12的横截面的形状基本上相当于矩形,其中,该横截面形状由两个对接铆接的彼此面对的u形轮廓构成。

在图3中示出支撑装置1的剖视图的侧视图。支撑装置1在此处于与未示出的家具翻盖21的开启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中。可看出,支撑装置1的壳体10连同布置在其内的被弹簧加载地机械式驱动装置14,该驱动装置经由控制凸轮15作用在第一支撑臂11上。此外,在壳体10上设有用于衰减家具翻盖21的关闭运动的减振单元16。第一支撑臂11在第一端部11a处能围绕第一枢转轴s1枢转地与壳体10连接。第一支撑臂11在第二端部11b处能围绕第一转动轴d1转动地与铰接式连接结构13连接。第二支撑臂12在第一端部12a处能围绕第二枢转轴s2枢转地与壳体10连接。第二支撑臂12在第二端部12b处能围绕第二转动轴d2转动地与铰接式连接结构13连接。通过这样连接的铰接式连接结构13,在操纵支撑装置1时,产生第一和第二支撑臂11、12的运动耦合。如在支撑装置1的如图3所示的位置中可看出,在支撑装置1的与家具翻盖21的开启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中,第二支撑臂12基本上完全地与第一支撑臂11重叠,由此在这两支撑臂11、12之间也不构成缝隙,使用者可能会用手或手指从侧面伸到该缝隙中并且在操纵支撑装置1时可能会伤害手或手指。通过选择在第一和第二枢转轴s2、s2之间的沿将该第一和第二枢转轴相连的直线测量的垂直距离与第一和第二转动轴d1、d2之间的沿将该第一和第二转动轴相连的直线测量的垂直距离的比例,其中,所述比例在本实施例中小于1,可在已装配的支撑装置1枢转时使已装配的家具翻盖21相对于家具主体20的角位置的所希望的倾斜匹配于家具主体20的高度或者家具翻盖21的高度。

在图4a至4d中示意性示出支撑装置1的第一和第二支撑臂11、12的横截面形状的不同实施方案。支撑装置1的位置在此可相当于在支撑装置1的枢转范围的打开的端部位置与闭合的端部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第一支撑臂11在此分别具有基本上相当于u形轮廓的横截面形状。

在图4a中示出第二支撑臂12具有基本上相当于u形轮廓的横截面形状的一种方案。第二支撑臂12在此在其高度延伸尺寸上部分地布置在由第一支撑臂11的u形轮廓构成的空腔的内部,其中,第一和第二支撑臂11、12的轮廓的敞开侧分别彼此面对。

在图4b中示出支撑装置1的一种方案,在该方案中,第二支撑臂12具有基本上相当于u形轮廓的横截面形状。第二支撑臂12也沿其高度延伸尺寸部分地与第一支撑臂11重叠。第一和第二支撑臂11、12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嵌套,使得各轮廓分别相同地定向。

图4c示出具有第二支撑臂12的一种方案,该第二支撑臂具有基本上矩形的横截面轮廓。

第二支撑臂12的在图4d中示出的横截面形状基本上相当于在图4c中示出的第二支撑臂12的横截面形状,然而,在图4d中第二支撑臂12的横截面积更小。

图5a示出具有支撑装置1的家具2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图5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装配在支撑装置1的铰接式连接结构13上的家具翻盖21处于完全闭合的位置中。支撑装置1在此以有利的方式经由壳体10装配在家具主体20的上部区域内、例如在侧壁或盖板上,并且如在图5a中所示地基本上完全布置在家具2的由家具主体20构成的内部空间22的内部。通过从外部不能看见的驱动装置14,家具翻盖21在此可借助对于使用者能轻易克服的力保持在闭合位置中。

在图5b中示出具有支撑装置1的家具2的一种实施方案,其中,家具翻盖21部分地向上枢转。第一支撑臂11和第二支撑臂12在支撑装置1的该中间位置中侧向于支撑臂11、12的运动方向无缝重叠,该重叠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第二支撑臂12在该中间位置中以及在支撑装置1的每个另外的位置中部分地布置在由第一支撑臂11的轮廓构成的空腔之内。在部分打开的家具翻盖21的该位置中已经可看出,附加的从家具主体20伸出的调整元件不妨碍使用者能从侧面伸到家具2的由家具主体20构成的内部空间22中。此外,从外部不能看见的驱动装置14可辅助或者也可主动驱动家具翻盖21的打开和关闭运动。通过这样的驱动装置14,家具翻盖21也可借助对于使用者能轻易克服的力保持在开启位置中。具有这样的用于家具翻盖21的支撑装置1的家具2突出优点在于舒适的、直观的并且安全的可操作性、小的空间需求以及简单的可装配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