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酵肉生产处理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6002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酵肉生产处理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发酵肉生产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酵肉生产处理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发酵肉是指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微生物或酶的发酵作用,使原料肉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及物理变化,而形成具有特殊风味、色泽和质地以及较长保存期的肉制品。其主要特点是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保质期长。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发酵,引起肉中蛋白质变性和降解,既改善产品质地,也提高了蛋白质的吸收率;微生物发酵及内源酶共同作用,赋予产品独特的风味;肉中有益微生物可产生乳酸、菌素等代谢产物,降低肉品pH值,发酵的同时还会降低肉品水分含量,这些都将提高产品安全性和延长产品货架期。

传统的发酵肉生产处理过程中常常需要对发酵肉进行长时间的夹持,一般的夹持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而且夹持过程中容易出现掉落的现象,影响工作进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发酵肉生产处理夹持装置,减少了制造成本,避免了夹持掉落现象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发酵肉生产处理夹持装置,包括依次安装的夹爪、连接杆、铰接座、安装座、弹簧、手持筒、铰接筒,所述夹爪通过连接杆与铰接座铰接相连;

其中,所述铰接座顶端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顶端开有球槽;

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一端固定有底板,所述安装杆另一端固定有梅花把手,所述安装杆中间固定有限位板,所述底板底面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末端固定有铰接球;

所述限位板与底板之间安装有手持筒,所述底板与手持筒之间安装有弹簧,所述铰接球与球槽配合接触;

其中,所述铰接筒包括第一半筒、第二半筒,所述第一半筒与第二半筒通过铰链相互相连,其中所述第一半筒与手持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半筒与第二半筒之间开有螺纹槽,所述安装杆外设有与螺纹槽相互配合的外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筒靠近限位板一端开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安装杆之间为滑动配合,所述通孔孔径小于限位板直径,保证了整个装置的使用更加的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筒外表面设有波纹槽,且所述波纹槽表面覆有防滑层,提高的使用舒适度,更加具有实用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依次安装的夹爪、连接杆、铰接座、安装座、弹簧、手持筒、铰接筒,实现了对发酵肉的手动高强度夹持,能够自由调节夹爪的夹持开口大小,适应范围广泛,减少了制造成本,避免了夹持掉落现象的发生,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手持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铰接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夹爪、2-连接杆、3-铰接座、4-安装座、5-手持筒、6-铰接筒、7-弹簧、31-安装座、32-球槽、41-底板、42-安装杆、43-梅花把手、44-限位板、45-连接杆、46-铰接球、51-通孔、61-第一半筒、62-第二半筒、63-螺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发酵肉生产处理夹持装置,包括依次安装的夹爪1、连接杆2、铰接座3、安装座4、弹簧7、手持筒5、铰接筒6,夹爪1通过连接杆2与铰接座3铰接相连;

如图2所示,铰接座3顶端固定有安装座31,安装座31顶端开有球槽32;

如图3和图4所示,安装座4包括安装杆42,安装杆42一端固定有底板41,安装杆42另一端固定有梅花把手43,安装杆42中间固定有限位板44,底板41底面固定有连接杆45,连接杆45末端固定有铰接球46;

限位板44与底板41之间安装有手持筒5,底板41与手持筒5之间安装有弹簧7,铰接球46与球槽32配合接触,其中,手持筒5靠近限位板44一端开有通孔51,通孔51与安装杆42之间为滑动配合,通孔51孔径小于限位板44直径,保证了整个装置的使用更加的方便,手持筒5外表面设有波纹槽,且波纹槽表面覆有防滑层,提高的使用舒适度,更加具有实用性;

如5所示,,铰接筒6包括第一半筒61、第二半筒62,第一半筒61与第二半筒62通过铰链相互相连,其中第一半筒61与手持筒5固定连接,第一半筒61与第二半筒62之间开有螺纹槽63,安装杆42外设有与螺纹槽63相互配合的外螺纹。

本发明通过依次安装的夹爪、连接杆、铰接座、安装座、弹簧、手持筒、铰接筒,实现了对发酵肉的手动高强度夹持,能够自由调节夹爪的夹持开口大小,适应范围广泛,减少了制造成本,避免了夹持掉落现象的发生,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