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加工切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0611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豆制品加工切割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食品切割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豆制品加工切割机。



背景技术: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中国栽培大豆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同时也是最早研发生产豆制品的国家。几千年来,汉族劳动人民利用各种豆类创制了许多影响深远,豆制品是以大豆、小豆、绿豆、豌豆、蚕豆等豆类为主要原料,经加工而成的食品。大多数豆制品是由大豆的豆浆凝固而成的豆腐及其再制品。广为流传的豆制品,如豆腐,豆腐丝,腐乳,豆浆,豆豉,酱油,豆芽,豆肠,豆筋,豆鱼,羊肚丝,猫耳,素鸡翅,大豆耳等美食。

随着工业的发展,豆制品切割渐渐实现了机械化操作,现有市场中的切割机包括切割板和放置板,将豆制品放置在放置板上后利用切割刀对豆制品进行切割,功能较为单一,只能实现切块或者切片,而在对豆制品进行售卖时,根据消费者的喜欢,豆制品会有块或片等形状。若采用现有的切割装置,则需要对豆制品分别进行切块或切片,如此一来,则增长了豆制品的加工时间,从而降低了豆制品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工艺中,需要对豆制品分别进行切块或切片,导致豆制品的加工时间延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同时实现对豆制品进行切块和切片的切割机。

本发明提供基础方案是:豆制品加工切割机,包括主传动带、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带和切割件,其中,

主传动带行进方向的两侧的机架上连接有连接杆,切割件的两端连接在连接杆上;

第一传动带位于主传动带行进方向的一端,第一传动带的进料口与主传动带的出料口相抵且位于同一平面,第一传动带沿运动方向的轴线与主传动带运动方向的轴线重合且第一传动带的传输带宽度大小小于主传动带的传输带宽度的大小;

主传动带靠近第一传动带的一端设有导向板,导向板的下端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连接在主传动带的支架上;

导向板斜向设置,导向板的一端位于主传动带的上方且导向板的另一端位于第一传动带的上方;

导向板位于第一传动带上方的一端之间连接有切割支架,切割支架的下端面连接有切割件且切割件与第一传动带垂直设置;

第二传动带位于第一传动带的下方且第二传动带与主传动带的机架紧贴。

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待加工的豆制品放置在主传动带上后,主传动带启动,豆制品随着主传动带的运动还是移动;当豆制品移动到连接杆处时,豆制品与切割件接触,切割件对豆制品进行切割,完成对豆制品的切片操作;随着主传动带的继续运动,经过切片操作的豆制品运动至导向板处;当豆制品被运输至导向板处时,导向板与豆制品接触并对上部的豆制品施力,随着主传动带的运输,下部的豆制品随着主传动带运动,随后从主传动带的出料口处掉落至下方的第二传动带上,而上部的豆制品在主传动带和导向板的作用下,脱离与下部的豆片的接触,经过主传动带的出料口运输至第一传动带并掉落到第一传动带上;运输至第一传动带上的豆制品随着第一传动带的运动移动到切割支架处,切割支架连接的切割件对豆制品进行切割,将豆制品切割成块,最后经过第一传动带的出料口出料;掉落在第二传动带上的豆片则随着第二传动带移动最后经过第二传动带的出料口出料,完成切割机的切割操作。

设置第一传动带的进料口和主传动带的出料口相抵且位于同一平面,保证了豆制品能顺利的从主传动带运动到第一传动带上;第一传动带的运输带宽度大小设置为小于主传动带的传输带宽度的大小,保证了下部的豆制品能从主传动带掉落至下方的第二传动带上;斜向的导向板用于对上部的豆制品进行导向,保证上部的豆制品能运动到第一传动带上;第二传动带与主传动带的机架紧贴,保证从主传动带掉落的豆片能顺利的掉落到第二传动带上进行运输。

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传动带和导向板,实现对豆制品的切块操作,通过与第二传动带的配合,实现豆片和豆块的分别运输,通过将豆制品运输到不同的传动带上,从而实现了在运输的过程中对豆制品的切片和切块操作,相较现有的切割装置,能在传输过程中实现对豆制品的切块和切片切割,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喜好,无需延长切割时间,从而提高了豆制品的生产效率。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切割件为金属丝。有益效果:选用细长的金属丝作为切割件,减小了切割件的体积,从而减小了装置的整体体积,从而减小了装置所需的放置空间。

优选方案二:作为基础方案的另一优选,导向板位于第一传动带上方的一端连接有引导板,引导板沿第一传动带行进方向设置。有益效果:设置引导板,保证了豆制品在运输到第一传动带上后能沿着第一传动带正常移动。

优选方案三:作为基础方案的又一优选,导向板位于主传动带上方的一端连接有栏板,栏板位于主传动带的两侧,栏板的下端连接在主传动带的机架上。有益效果:在两侧设置栏板后,避免都在豆制品在移动的过程中从主传动带的两侧滑落。

优选方案四: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导向板和引导板一体成型。有益效果:设置导向板和引导板一体成型,便于对引导板的安装,无需另设连接件实现引导板在第一传动带上的安装。

优选方案五:作为基础方案的再一优选,机架上设有与连接杆相适应的滑槽,连接杆的下端位于滑槽内。有益效果:设置滑槽后,实现了连接杆与机架的滑动连接,通过连接杆在机架上的滑动,利用切割件切割出不同厚度的豆片,操作简单。

优选方案六:作为优选方案五的优选,连接杆上螺纹连接有螺栓。有益效果:设置螺栓后,通过旋紧螺栓,实现连接杆的定位,便于切割件对豆制品的切割。

优选方案七: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的出料端均设有收集箱,收集箱内设置有对豆制品进行打包的打包机。有益效果:设置收集箱,直接对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出料口处的豆制品进行收集,便于收集箱内的打包机对豆制品的打包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豆制品加工切割机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主传动带10、机架11、连接杆13、螺栓131、切割件15、栏板17、第一传动带21、导向板23、支撑杆25、切割支架27、引导板29、第二传动带30、收集箱40。

如图1和图2所示的豆制品加工切割机,包括主传动带10、第一传动带21、第二传动带30和切割件15,本实施例中选用金属丝作为切割件15;

主传动带10行进方向的两侧的机架11上设置有滑槽,滑槽内连接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上有用于定位的螺栓131,切割件15的两端连接在连接杆13上;

第一传动带21位于主传动带10行进方向的一端,第一传动带21的进料口与主传动带10的出料口相抵且位于同一平面,第一传动带21沿运动方向的轴线与主传动带10运动方向的轴线重合且第一传动带21的传输带宽度大小小于主传动带10的传输带宽度的大小;

主传动带10靠近第一传动带21的一端设有导向板23,导向板23的下端连接有支撑杆25,支撑杆25连接在主传动带10的支架上;

导向板23斜向设置,导向板23的一端位于主传动带10的上方且导向板23的另一端位于第一传动带21的上方;导向板23位于第一传动带21上方的一端之间连接有切割支架27,切割支架27的下端面连接有切割件15且切割件15与第一传动带21垂直设置;导向板23的一端有一体成型的引导板29,引导板29沿第一传动带21行进的方向设置;导向板23的另一端连接有栏板17,栏板17的下端连接在主传动带10机架11上;

第二传动带30位于第一传动带21的下方且第二传动带30与主传动带10的机架11紧贴;

第一传动带21和第二传动带30的出料端均设有收集箱40,收集箱40内设置有打包机。

待加工的豆制品放置在主传动带10上后,主传动带10启动,豆制品随着主传动带10的运动还是移动,两侧的栏板17避免了豆制品在移动的过程中从主传动带10的两侧滑落;当豆制品移动到连接杆13处时,豆制品与切割件15接触,切割件15对豆制品进行切割,完成对豆制品的切片操作;随着主传动带10的继续运动,经过切片操作的豆制品运动至导向板23处;当豆制品被运输至导向板23处时,导向板23与豆制品接触并对上部的豆制品施力,随着主传动带10的运输,下部的豆制品随着主传动带10运动,随后从主传动带10的出料口处掉落至下方的第二传动带30上,而上部的豆制品在主传动带10和导向板23的作用下,脱离与下部的豆片的接触,经过主传动带10的出料口运输至第一传动带21并掉落到第一传动带21上;运输至第一传动带21上的豆制品随着第一传动带21的运动移动到切割支架27处,切割支架27连接的切割件15对豆制品进行切割,将豆制品切割成块,最后在第一传动带21和引导板29的作用下经过第一传动带21的出料口掉落入收集箱40进行收集;掉落在第二传动带30上的豆片则随着第二传动带30移动最后经过第二传动带30的出料口落入收集箱40进行收集,完成切割机的切割操作;当需要切割不同厚度的豆片时,拧松螺栓131后,滑动连接杆13,当切割件15与主传动带10的距离满足豆片的切割厚度时,拧紧螺栓131即可。通过设置第一传动带21和导向板23,实现对豆制品的切块操作,通过与第二传动带30的配合,实现豆片和豆块的分别运输,最终实现了在运输的过程中对豆制品的切片和切块操作,无需延长切割时间,提高了豆制品的生产效率。

优选的,本实施中对豆制品进行包装的打包机使用的包装袋设有内外两层包装膜,内外两层包装膜之间还有修复片,每个修复片为圆形塑料薄膜;修复片在圆心处与外包装膜固定连接,所有修复片的圆心呈矩阵状均布,相邻的修复片的边缘部分相互重叠;内包装膜朝向外包装膜的侧壁上涂设有双氧水层。

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一旦外包装膜发生破损,空气经由破损处进入到内外包装膜之间,此时双氧水层与进入的空气接触,产生大量气体,气体在内外包装膜之间流动,将外包装膜和修复片顶起,修复片张开,紧贴在外包装膜的内侧,堵住了破损之处。内外包装膜之间形成空气囊保护内包装膜不受破坏;通过在内包装膜上涂设双氧水层,利用双氧水暴露在空气中后产生大量空气,从而将修复片撑开后堵住破损的地方,完成对包装膜的修复,从而保证了食品的完好包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