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轮机定位键配准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轮机定位键配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键、配准装置;所述配准装置安装在被定位的部件上;所述定位键通过与配准装置的接触面贴紧实现定位,所述配准装置留有配准余量。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汽轮机改造项目的定位键本身无法进行配准的情况下的被定位部件配准;且便于现场配准操作和节约工期。
【专利说明】
一种汽轮机定位键配准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轮机定位键配准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汽轮机定位键配准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汽轮机中,用定位键来给汽缸和隔板定位时;汽缸和隔板的相对位置在定位前的调整,通常是通过对汽轮机定位键的修磨来配准。对于汽轮机定位键的配准方式,常规设计均是将调整部分放在定位键上或直接将调整量留在被定位部件本身上,这为后期项目改造或设备更换造成困难。例如,某汽轮机通流改造项目,因为只改造隔板,原机组定位键的结构是将修磨余量留在定位键上,再将定位键用销子固定在汽缸底部,无法取出。原结构定位键上的余量在初次安装的时候就已经修磨好了,定位键已经没有修磨余量了。因此在该改造项目上不能动定位键,配准困难。上述配准方式的局限性归纳起来有如下类型,如图1所示,常规设计中的隔板定位键类型I,该隔板定位键I结构为长方体型,通过螺钉把紧在隔板外环上,调整余量留在定位键I上,造成定位键I不能重复使用;如图2所示,常规设计中的隔板定位键类型Π,该隔板定位键I结构通过敛缝将圆柱形结构固定在汽缸6底部,通过方型部位来定位,通过调整垫片来满足隔板找中,虽然能重复使用,但因垫片8固定在定位键I上,在操作上常会因空间不足而带来困难;如图3所示,常规设计中的隔板定位键类型m,该结构将定位键I通过销孔9固定在汽缸6底部,调整余量留在隔板外环上底部键槽的两侧,来保证隔板的找中,其缺点是返修和余量修配不方便,影响工期。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汽轮机定位键配准结构,这种结构能满足定位配准要求,尤其适用于定位键本身无法配准,而隔板结构又受限的情况的被定位部件配准,且便于现场配准操作和节约工期,可重复使用。
[0004]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轮机定位键配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键、配准装置;所述配准装置安装在被定位的部件上;所述定位键通过与配准装置的接触面贴紧实现定位;所述配准装置留有配准余量。
[0005]所述配准装置布置在定位键两侧。
[0006]所述配准装置用紧定螺钉安装在被定位的部件上。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8]1、可以满足某些条件下(如某些汽轮机改造项目的定位键本身无法进行配准的情况下)的被定位部件配准;
[0009]2、且便于现场配准操作和节约工期。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常规设计中的隔板定位键类型I示意图;[0011 ]图2为常规设计中的隔板定位键类型Π示意图;
[0012]图3为常规设计中的隔板定位键类型m示意图;
[001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定位键配准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定位键配准结构工作状态剖面图。
[0015]图中标号:I一定位键,2—固定销,3—配准装置,4一紧定螺钉,5—配准余量,6—汽缸,7—隔板,8—塾片,9 一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如图4、图5所示,一种汽轮机定位键配准结构,包括定位键1、配准装置3;所述配准装置3安装在被定位的部件上;所述定位键I通过与配准装置3的接触面贴紧实现定位;所述配准装置3留有配准余量5。所述配准装置3布置在定位键I两侧。所述配准装置3用紧定螺钉4安装在被定位的部件上。
[0018]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是:在需要被定位的部件上增加两个可拆卸重复使用的定位块,即配准装置3,将配准装置3与隔板7上定位键槽各个面完全贴紧后,再用螺栓径向把合(其他方向无法加工螺孔)。配准时,修磨配准装置3上的配准余量5,达到配准目的。由于配准装置3更换非常方便,很轻松地解决了现场配准操作问题和节约了工期,还可重复使用。
[0019]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主权项】
1.一种汽轮机定位键配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键、配准装置;所述配准装置安装在被定位的部件上;所述定位键通过与配准装置的接触面贴紧实现定位;所述配准装置留有配准余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轮机定位键配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准装置布置在定位键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轮机定位键配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准装置用紧定螺钉安装在被定位的部件上。
【文档编号】B25B11/00GK205703878SQ201620694775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30日
【发明人】陶功新, 欧楚雄, 段增辉, 谭俊, 王志利, 廖兴宝, 高宏喜
【申请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