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铆合式结构的滤清器支撑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5555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铆合式结构的滤清器支撑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清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铆合式结构的滤清器支撑圈。



背景技术:

现有的滤清器支撑圈主要由金属板材通过圈曲为桶状,然后利用焊接的方式将圈曲连接处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显然,通过焊接的固定方式也能取得一定的固定效果,但是,采用焊接的固定连接方式不但增加工序,而且也存在漏焊等导致连接效果不稳定的问题。有鉴于此,发明人针对现有的支撑圈结构作出了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铆合式结构的滤清器支撑圈,本支撑圈具有强度高和连接牢固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铆合式结构的滤清器支撑圈,包括成型圈体,所述成型圈体设置有螺旋式的铆合部,所述铆合部包括相互扣接的正扣和反扣,所述正扣与反扣接合形成加强筋。

优选的是,所述成型圈体由带料卷绕形成,所述正扣设置于带料的一侧,所述反扣设置于带料的另一侧。

优选的是,所述成型圈体设置有若干个过滤孔。

优选的是,所述铆合部位于成型圈体的内侧或外侧。

优选的是,所述成型圈体的壁厚为1.0~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铆合式结构的滤清器支撑圈,包括成型圈体,所述成型圈体设置有螺旋式的铆合部,所述铆合部包括相互扣接的正扣和反扣,所述正扣与反扣接合形成加强筋;本滤清器支撑圈采用了螺旋式的铆合部,利用铆合部不但可以实现成型的固定作用,而且还可以形成加强筋,以螺旋的方式对成型圈体形成加强支撑,进而提高支撑圈的强度,降低制造成本,这种铆合式连接更加稳定和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料卷绕成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料成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成型圈体--1, 过滤孔--11, 铆合部--2,

正扣--21, 反扣--22, 加强筋--3,

带料--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铆合式结构的滤清器支撑圈,包括成型圈体1,所述成型圈体1设置有螺旋式的铆合部2,所述铆合部2包括相互扣接的正扣21和反扣22,所述正扣21与反扣22接合形成加强筋3;本滤清器支撑圈采用了螺旋式的铆合部2,利用铆合部2不但可以实现成型的固定作用,而且还可以形成加强筋3,以螺旋的方式对成型圈体1形成加强支撑,进而提高支撑圈的强度,降低制造成本,这种铆合式连接更加稳定和可靠。

对于成型圈体1的成型来说,所述成型圈体1由带料4卷绕形成,所述正扣21设置于带料4的一侧,所述反扣22设置于带料4的另一侧。而正扣21与反扣22均可采用U形或V形等截面形状,只需要保证正扣21与反扣22能够实现扣接即可,然后通过压辊对正扣21和反扣22进行压合固定形成上述的加强筋3。

在本技术方案中,根据支撑圈的不同需要,所述成型圈体1设置有若干个过滤孔11。该过滤孔11最好在卷绕前预先冲裁,这样,在卷绕成型圈体1后即可直接裁切为对应长度的成品。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铆合部2位于成型圈体1的内侧或外侧。一般来说,所述铆合部2在内侧或外侧均可以达到固定效果,但是,为了保证成型圈体1的表面光洁性及保证便于设计装配,将铆合部2设置于内侧为最佳。

通常,支撑圈需要保证有相应的强度,而提高强度最为普遍的方式就是增加支撑圈的壁厚,即选用较大尺寸的壁厚来增加强度,在本方案中,将正扣21与反扣22形成加强筋3后,其强度自然会增加,这样,即在不增加壁厚的情况下,也能取得较好的支撑强度,根据实际测试发现,所述成型圈体1的壁厚为1.0~1.5mm。在适用不同厚度材料、不同直径,实现相同支撑压力时:普通采用2.5mm的材料厚度实现4KG支撑压力时,采用本结构的材料厚度为1.5mm;普通采用2mm的材料厚度实现4KG支撑压力时,采用本结构的材料厚度为1.2mm;普通采用1.5mm的材料厚度实现4KG支撑压力时,采用本结构的材料厚度为1.0mm。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