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闭体的锁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997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开闭体的锁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闭体的锁止装置,其用于在将可开闭地安装在固定体的开口部处的开闭体关闭后的状态下进行锁止。



背景技术:

在例如汽车的手套箱等固定体上形成的开口部处,可开闭地安装有外盖等开闭体。并且,设有锁止装置,该锁止装置用于在由外盖等将开口部关闭后的状态下进行锁止,并且用于成为将外盖等从开口部打开的状态。

作为现有的这种锁止装置,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开闭部件的锁止装置,该开闭部件的锁止装置具备:锁止装置主体,其设置于用于可开闭地安装开闭部件的支撑体的开口部上;以及切口部,其在关闭了开闭部件时,以将锁止装置主体包围的方式形成于开闭部件上,锁止装置主体具有:壳体,其安装于支撑体上;一对锁止销;弹簧,其安装于一对锁止销之间,朝向两侧外侧对各锁止销进行预紧;以及操作部件,其抵抗弹簧而将一对锁止销拉入。从所述操作部件的背面侧凸出设置有具有凸轮面的一对按压部件,在一对锁止销的基端部,分别形成有所述凸轮面滑动接触的倾斜面。

并且,形成为,在由开闭部件将支撑体开口部关闭后的状态下,如果将操作部件压入,则一对按压部件的各凸轮面在一对锁止销的各倾斜面上滑动,抵抗弹簧的预紧力,分别使一对锁止销向彼此接近的方向滑动,锁止销前端的卡合爪从开闭部件的切口部两侧的卡合孔拉入,开闭部件打开。

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侧锁止装置,其构成为具备:转子,其轴支撑于外盖背面侧;一对杆,它们分别连结该转子;把手,其可推拉地安装于外盖正面侧,通过推拉操作使转子转动;复位弹簧,其对转子进行转动预紧,该侧锁止装置通过对把手进行推拉操作,使转子抵抗复位弹簧而转动,将杆拉入至外盖内。

在该实施方式中,记载有:在转子上形成圆弧状的狭缝,其周向一端形成为锥面,并且,把手为压入构造,在其背面侧凸出设置具有锥形形状的按压面的按压件。并且,构成为如果压入把手,则转子的锥面受到按压件的按压面按压,使转子旋转,使一对杆拉入外盖内侧。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734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0034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锁止装置的情况下,形成为,与设置于操作部件的各按压部件相对应,各锁止销分别独立地滑动。因此,形成为,如果在支撑体的开口部打开后的状态下将开闭部件压入,则在切口部两侧,各锁止销的前端部受到按压,各锁止销抵抗弹簧的预紧力而在锁止装置主体内侧分别不断滑动,如果各锁止销的前端部位于切口部两侧的卡合孔中,则各锁止销由于弹簧的预紧力而被挤出至锁止装置主体外侧,与卡合孔分别卡合。

然而,在上述锁止装置中,由于形成为各锁止销分别独立地滑动,因此,在利用开闭部件不断关闭支撑体开口部时,有时产生仅一侧的锁止销与一侧的卡合孔卡合的所谓的单侧卡挂。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侧锁止装置中,形成为如下构造,即,在压入把手时,其按压件按压转子的锥面,使转子旋转,但由于该锥面设置于形成为圆弧状的狭缝的周向一端,因此,难以较长地形成锥面,其结果,有时难以确保锥面和按压件的抵接长度,难以使转子旋转。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闭体的锁止装置,其能够防止一对连杆的钩部单侧卡挂于锁止部,并且能够确保凸轮斜面的长度较长,通过操作部件的压入可靠地使旋转部件旋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开闭体的锁止装置,其可开闭地安装于固定体的开口部处,所述开闭体的锁止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锁止部,其设置于所述开闭体的两侧或者所述固定体的开口部两侧中的某一方;壳体,其安装于所述开闭体或者所述固定体中的另一方;旋转部件,其能够旋转地安装于该壳体中;一对连杆,它们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联动而同步地进行滑动动作,形成于前端的钩部与所述锁止部卡合/脱离;弹簧,其在使所述连杆的各钩部与所述锁止部卡合的方向上,对所述连杆进行预紧;以及操作部件,其能够压入地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构成为,在所述旋转部件或者所述操作部件中的某一方上形成具有凸轮斜面的壁部,在所述旋转部件或者所述操作部件中的另一方上形成凸轮抵接部,通过所述凸轮抵接部与所述凸轮斜面抵接,从而能够将所述操作部件的压入力变换为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力,构成为,通过将所述操作部件压入,所述旋转部件抵抗所述弹簧的预紧力而进行旋转,使所述一对连杆的这些钩部滑动至不与所述锁止部卡合的位置处。

在本发明的开闭体的锁止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凸轮抵接部相对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中心,在周向上均等地配置于至少2个部位处。

在本发明的开闭体的锁止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壁部在从以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为中心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呈圆弧状或者圆筒状,该壁部的端面沿着周向逐渐变低地形成,构成为所述凸轮斜面。

在本发明的开闭体的锁止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操作部件能够压入地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正面侧,所述旋转部件能够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背面侧。

在本发明的开闭体的锁止装置中,优选为,从所述壳体或者所述旋转部件中的一方凸出设置有轴部,从该轴部的前端部外周朝向外径侧形成有凸起,在所述壳体或者所述旋转部件的另一方形成有轴孔以及槽部,其中,该轴孔用于供所述轴部插入,该槽部与该轴孔连通而使所述凸起穿过,构成为,在使所述凸起与所述槽部匹配,将所述轴部插入至所述轴孔,使所述凸起从所述槽部穿出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旋转部件沿规定方向旋转,从而所述凸起与所述轴孔的周缘卡合,防止所述旋转部件脱出。

在本发明的开闭体的锁止装置中,优选为,还具备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将所述操作部件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进行预紧,在所述轴部上形成有支撑凹部,该支撑凹部收容、支撑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

在本发明的开闭体的锁止装置中,优选为,在形成于所述旋转部件或者所述操作部件上的具有所述凸轮斜面的壁部的内径侧或者外径侧,一体地设置有圆筒部,在压入所述操作部件,所述凸轮抵接部与所述凸轮斜面抵接,所述旋转部件旋转时,该圆筒部成为所述凸轮抵接部的引导部。

在本发明的开闭体的锁止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旋转部件上设置有具有所述凸轮斜面的壁部,在所述操作部件上形成有所述凸轮抵接部。

在本发明的开闭体的锁止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旋转部件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操作部件之间,且能够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侧。

在本发明的开闭体的锁止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操作部件上设置具有所述凸轮斜面的壁部,在所述旋转部件上形成有所述凸轮抵接部。

在本发明的开闭体的锁止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凸轮抵接部具有圆弧状的前端面,该圆弧状的前端面与所述凸轮斜面抵接。

在本发明的开闭体的锁止装置中,优选为,所述一对连杆分别枢接在所述旋转部件的外周的相对的位置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开闭体的锁止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分解斜视图。

图2表示构成该锁止装置的壳体,(a)是其斜视图,(b)是从与(a)不同的方向观察的斜视图。

图3表示构成该锁止装置的旋转部件,(a)是其斜视图,(b)是从与(a)不同的方向观察的斜视图。

图4表示构成该锁止装置的操作部件,(a)是其斜视图,(b)是从与(a)不同的方向观察的斜视图。

图5是该锁止装置,是在去除操作部件后的状态下的要部放大主视图。

图6是该锁止装置的要部放大主视图。

图7是该锁止装置的要部放大俯视图。

图8是表示在该锁止装置中,旋转部件以及操作部件的放大后视图。

图9表示利用该锁止装置将开闭体关闭后的状态,(a)是其俯视图,(b)是主视图。

图10表示利用该锁止装置将开闭体打开后的状态,(a)是其俯视图,(b)是主视图。

图11是该锁止装置的要部放大后视图。

图12是图6的E-E向视线的剖面图。

图13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开闭体的锁止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是要部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开闭体的锁止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分解斜视图。

图15是从与图14不同的方向观察该锁止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16是该锁止装置的斜视图。

图17表示在该锁止装置中,将操作部件压入之前的状态,(a)是其主视图,(b)是(a)的F-F向视线的剖面图。

图18是图17(a)的G-G向视线的剖面图。

图19是在该锁止装置中,将操作部件压入之前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20是该锁止装置的将壳体去除后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21是该锁止装置的剖面斜视图。

图22表示在该锁止装置中,将操作部件压入后的状态,(a)是其主视图、(b)是(a)的H-H向视线的剖面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开闭体的锁止装置的第4实施方式的分解斜视图。

图24是在该锁止装置中,在壳体安装有旋转部件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25表示与本发明关联的开闭体的锁止装置,是其要部放大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12,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开闭体的锁止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开闭体的锁止装置10(以下,称为“锁止装置10”),是用于对在车辆的仪表板上设置的手套箱1(本发明中的“固定体”)的开口部2处可开闭地安装的外盖5(本发明中的“开闭体”)进行开闭锁止的装置。

如图10所示,在所述手套箱1的开口部2的两侧部内面,设置有凹状的锁止部3、3。另外,如图1所示,所述外盖5具有:面板6,其形成有长孔状的安装孔6a;以及箱体7,其配置于该面板6的背面侧上方,所述外盖5经由其下部两侧的支撑片8可开闭地安装于手套箱1的开口部2处。在所述面板6和所述箱体7之间的内部空间配置有锁止装置10。另外,从箱体7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形成有杆穿出孔7a、7a。

并且,如图1所示,该实施方式的锁止装置10主要由以下部件构成,即,壳体20,其安装于所述外盖5上;旋转部件50,其可旋转地安装于该壳体20中;一对连杆90、91,它们与该旋转部件50连结;扭转弹簧95,其对所述旋转部件50进行旋转预紧,以使得这些连杆90、91的各钩部92处于与所述锁止部3、3卡合的方向;操作部件60,其沿着所述旋转部件50的旋转轴方向,可压入地安装于所述壳体20中;座体80,其安装于所述壳体20的正面侧(表面侧);以及螺旋弹簧97,其将所述操作部件60向远离所述壳体20的方向进行预紧。另外,旋转部件50位于壳体20和操作部件60之间,且可旋转地安装于壳体20的内侧。

如图3(a)所示,所述扭转弹簧95由螺旋部95a、从该螺旋部95a的一端延伸出来的一个端部95b、以及从所述螺旋部95a的另一端延伸出来的另一个端部95c形成,形成为本发明中的“弹簧”。

另外,所述一对连杆90、91形成为以规定长度伸长的方杆状,在该实施方式中,形成为连杆91比连杆90长。另外,在各连杆90、91的前端,形成有外表面呈锥状的钩部92,在基端侧形成有凹状的嵌合凹部93。并且,在连杆91的规定位置处,设置有钥匙锁止容纳部94。

如图2(a)、(b)以及图5所示,所述壳体20设置有:四边框状的配置凹部24,其与所述外盖5的安装孔6a相匹配,整体形成为横向长的箱状,所述壳体20的周壁21的内部由分隔壁23隔开,用于配置旋转部件50、操作部件60等;以及圆筒状的锁芯配置部25,其用于配置锁芯85。

从所述配置凹部24的背面侧(反面侧)的底部27的中央朝向正面开口侧(表面开口侧)凸出设置有圆筒状的轴部29,形成为可旋转地支撑旋转部件50,并且容纳并支撑所述螺旋弹簧97的一个端部(参照图3(a)、图5以及图12)。此外,在轴部29的前端侧外周,配置所述扭转弹簧95的螺旋部95a(参照图3(a)以及图12)。

在所述底部27的轴部29外周,沿着旋转部件50的旋转方向以圆弧状伸长的销移动孔31、32以轴部29的轴心C1(参照图5)为中心而形成于在周向上相对的位置处。各销移动孔31、32的周向一个端部31a、32a形成为与其他部分相比直径扩大后的形状,这些一个端部31a、32a相对于轴部29的轴心C1而配置于旋转对称的位置处。

如图5所示,从所述销移动孔31的周向一个端部31a的所述分隔壁23侧的内周面朝向销移动孔31的内腔,延伸设置有舌片状的返回限制片33。并且,在销移动孔32的分隔壁23侧的内周,形成有用于与所述扭转弹簧95的另一个端部95c卡止的台阶状的弹簧卡止部35(参照图2(a)以及图5)。

如图5所示,在所述配置凹部24的宽度方向两侧、且与所述轴部29匹配的位置处,形成有滑动孔37、37。另外,在该配置凹部24的四个角部分别形成有引导孔39,在规定的引导孔39中,形成有引导槽39a。并且,如图2(a)所示,在壳体20的周壁21的一个侧部22以及分隔壁23上分别形成有与所述滑动孔37、37连通的狭缝22a、23a。

另外,如图2(a)、(b)所示,形成为从所述壳体20的周壁21的外周朝向外侧延伸设置有多个安装片21a,壳体20经由这些安装片21a而安装于外盖5上。另外,在该周壁21的外周,凸出设置有用于安装座体80的多个卡合爪21b。

如图1所示,安装于上述壳体20的正面侧的座体80形成为具有锁芯配置孔82以及操作部件配置孔81的横向长的板状,在该座体80的外周设置有多个卡合片83。形成为通过使该卡合片83与壳体20的所述卡合爪21b卡合,从而将座体80安装于壳体20的正面侧(表面侧)。

如图5以及图11所示,在上述壳体20的锁芯配置部25中配置有锁芯85。形成为通过将未图示的钥匙插入至该锁芯85的钥匙孔85a中并进行旋转,从而从锁芯85的背面凸出设置的钥匙锁止凸起87转动至与连杆91的钥匙锁止容纳部94匹配的位置处,连杆91的拉入受到限制(参照图11)。

然后,参照图3(a)、(b)以及图5,对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壳体20中的旋转部件50进行说明。

该旋转部件50形成为,具有呈圆筒状的旋转体51,通过向该旋转体51内插入所述壳体20的轴部29,使得旋转部件50可旋转地支撑于壳体20中。此外,该旋转部件50的旋转中心C2与所述轴部29的轴心C1一致(参照图5)。

从所述旋转体51的外周的相对的部分,朝向外径方向延伸设置有延伸部52、52。另外,从各延伸部52的一个端面、且相对于旋转部件50的旋转中心C2处于点对称的位置,与旋转部件50的旋转轴平行地,即,沿着以旋转部件50的旋转轴为中心的旋转轴方向(以下,简称为“旋转部件50的旋转轴方向”),分别凸出设置有销53、53。各销53的前端部53a以及基端部53b形成为与中间部分相比直径扩大后的形状,前端部53a可拆装地与连杆90、91的基端侧的嵌合凹部93嵌合,基端部53b分别配置于所述壳体20的销移动孔31、32内,构成为减少旋转部件50的旋转时的晃动而顺滑地旋转的部分。

并且,从各延伸部52的另一个端面、且相对于在旋转部件50的旋转中心C2处于点对称的位置,沿着旋转部件50的旋转轴方向在前面侧分别凸出设置有凸轮凸起55、55。即,在该实施方式中的旋转部件50上,以相对于该旋转中心C2而在周向上隔开均等的间隔的方式设置有2个凸轮凸起55、55。此外,凸轮凸起55的个数并不特别限定,可以为1个,但优选相对于旋转中心C2在周向上均等地配置大于或等于2个。所述凸轮凸起55形成为本发明中的“凸轮抵接部”。

另外,各凸轮凸起55构成为,其前端面55a呈以圆弧状凸出的形状,在包含该前端面55a的前端部外周,形成有用于收集润滑脂的润滑脂槽57。并且,在轮凸起55的基端部的外侧面凸出设置有返回限制凸部56,该返回限制凸部56与所述壳体20的返回限制片33(参照图5)卡合,对销53、53返回至销移动孔31、32的一个端部31a、32a进行限制。另外,在各凸轮凸起55的基端部的所述返回限制凸部56的两侧,形成有与扭转弹簧95的一个端部95b卡止的弹簧卡止槽58、58。

所述扭转弹簧95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安装,即,使其螺旋部95a与旋转体51的一个端面周缘抵接地配置,并配置于从该旋转体51的前端开口插入的壳体20的轴部29的前端外周(参照图3(a)),并且使一个端部95b与凸轮凸起55的规定的弹簧卡止槽58卡止,使另一个端部95c与所述壳体20的弹簧卡止部35(参照图5)卡止。所述旋转部件50构成为,由该扭转弹簧95向规定方向旋转预紧,在这里为图5的箭头A1方向旋转预紧。

另外,使旋转部件50的各销53的前端部53a、53a分别与连杆90、91的基端侧的嵌合凹部93、93嵌合,由此,一对连杆90、91构成为,其基端侧枢接在旋转部件50的外周的相对的位置处(参照图9(b)、图10(b)以及图11)。并且,一对连杆90、91构成为,经由在图5的箭头A1方向上旋转预紧后的旋转部件50,以钩部92、92成为与手套箱1的锁止部3、3卡合的方向而彼此分离的方式受到预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扭转弹簧95使旋转部件50旋转预紧,由此间接地使连杆90、91滑动预紧,但也可以例如利用拉伸弹簧、螺旋弹簧等,直接地滑动预紧连杆90、91中的一方或者两方,以使得钩部92成为与锁止部3卡合的方向,或者同样地利用拉伸弹簧、螺旋弹簧等,使旋转部件50旋转预紧,不特别限定。在该情况下,拉伸弹簧、螺旋弹簧等形成为本发明中的“弹簧”。

下面,参照图4(a)、(b)、图7以及图8,对可压入地安装于所述壳体20的操作部件60进行说明。

该操作部件60具有按压部61,该按压部61形成为与所述壳体20的配置凹部24匹配的横向长的板状,从该按压部61的背面侧中心凸出设置有支撑所述螺旋弹簧97的另一个端部弹簧支撑凸部63。

另外,从按压部61背面侧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中央部,延伸设置有卡止片65、65,在各卡止片65上,隔着“コ”字状狭缝可弯曲地形成有卡止爪65a。这些卡止片65、65可滑动地插入至壳体20的滑动孔37、37中,并且,这些卡止爪65a与壳体20的一个侧部22的狭缝22a的一个端缘、以及分隔壁23的狭缝23a的一个端缘卡止,由此,防止操作部件60相对于壳体20脱出而保持操作部件60(参照图12)。

从所述按压部61的背面侧的四个角部,分别延伸设置有引导片67,在规定的引导片67的外周,凸出设置有在轴向上伸长的引导肋67a。各引导片67构成为,插入至壳体20的引导孔39中,并且,所述引导肋67a进入形成于引导孔39的引导槽39a,操作部件60的滑动移动受到引导(参照图6及图8)。

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按压部61的背面侧,沿着操作部件60向所述壳体20压入的方向,直立设置有一对壁部70、70,该一对壁部70、70具有与所述旋转部件50的凸轮凸起55抵接的凸轮斜面71。

如图8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一对壁部70、70相对于旋转部件50的旋转中心C2在周向上隔开均等的间隔而配置,并且,当从旋转部件50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形成为沿着所述凸轮凸起55、55的转动方向的圆弧状。即,一对壁部70、70的圆弧的中心C3与旋转部件50的旋转中心C2以及壳体20的轴部29的轴心C1一致(参照图8以及图11)。

另外,如图4(b)以及图7所示,在一对壁部70、70上,分别设置有凸轮斜面71、71,该凸轮斜面71、71分别与所述旋转部件50的凸轮凸起55、55抵接,用于将操作部件60的压入力变换为旋转部件50的旋转力。即,以圆弧状的壁部70的端面高度沿着周向逐渐降低的方式、且沿着周向倾斜地切割,而形成凸轮斜面71。

并且,如图4(b)以及图8所示,一对壁部70、70以下述方式进行配置,即,凸轮斜面71的凸出得最高的周向一个端部71a、71a之间、以及最低的周向另一个端部71b、71b之间相对于操作部件60的中心C3成为点对称。

另外,在各壁部70的凸轮斜面71的一个端部71a侧的外周,分别连接设置有柱部73,该柱部73的上端部形成为比凸轮斜面71的最高的一个端部71a略高地凸出的形状。该柱部73形成为下述部分,该部分在未将操作部件60向壳体20压入的状态下,与凸轮凸起55、55抵接,限制旋转部件50的旋转(参照图7)。并且,如图4(b)以及图8所示,在各凸轮斜面71的从周向一个端部71a至另一个端部71b的范围内,形成有用于收集润滑脂的润滑脂槽75。

上述操作部件60经由螺旋弹簧97而可压入地安装于壳体20中。此时,构成为,螺旋弹簧97的一个端部插入至所述壳体20的轴部29内周而受到支撑,另一个端部受到操作部件60的弹簧支撑凸部63支撑,利用该螺旋弹簧97,操作部件60始终在从壳体20的前表面离开的方向上受到预紧(参照图7以及图12)。此时,操作部件60如上所述构成为,卡止片65、65的卡止爪65a与壳体20的狭缝22a、23a卡合而防止脱出。

在上述状态下,形成为在旋转部件50的凸轮凸起55、55的圆弧状的前端面55a、55a分别与操作部件60的壁部70、70的凸轮斜面71、71的周向一个端部71a、71a抵接的位置处受到保持(参照图7以及图9)。

并且,构成为,如果从上述状态,抵抗螺旋弹簧97的预紧力而向壳体20不断压入操作部件60,则凸轮凸起55、55分别受到壁部70、70的凸轮斜面71、71按压,凸轮凸起55从凸轮斜面71的一个端部71a向另一个端部71b不断移动,与其相伴,旋转部件50抵抗扭转弹簧95的旋转预紧力而沿箭头A2方向(参照图9(b))旋转,一对连杆90、91的钩部92、92滑动至不与手套箱1的锁止部3、3卡合的位置处(参照图10)。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与旋转部件50的凸轮凸起55、55相对应而设置有一对圆弧状的壁部70、70,但也能够与凸轮凸起55的个数相对应地设置壁部70。另外,也可以以从旋转部件50的旋转轴方向观察呈圆筒状的方式设置壁部,在该壁部的端面设置规定数量的凸轮斜面71。并且,也可以以使壁部呈同心状的方式进行设置,在各自的端面形成凸轮斜面。

下面,对由上述结构部件构成的锁止装置1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上述锁止装置10例如以如下方式组装。即,将旋转部件50的销53、53分别插入至壳体20的销移动孔31、32的周向一个端部31a、32a,并且,向旋转体51内插入壳体20的轴部29。然后,以直至旋转部件50的返回限制凸部56越过壳体20的返回限制片33为止,经由轴部29使旋转部件50旋转,由此,以使得旋转部件50的销53、53再次返回至销移动孔31、32的周向一个端部31a、32a而不会脱出的方式,将旋转部件50可旋转地安装于壳体20的轴部29上(参照图5)。

在该状态下,将扭转弹簧95的螺旋部95a配置于从旋转体51插入的轴部29外周,使一个端部95b与凸轮凸起55的规定的弹簧卡止槽58卡止,使另一个端部95c与所述壳体20的弹簧卡止部35卡止,由此安装扭转弹簧95。

然后,在向轴部29内周插入螺旋弹簧97的一个端部,并使另一个端部支撑于操作部件60的弹簧支撑凸部63上的状态下,使操作部件60的卡止片65、65以及各引导片67与壳体20的滑动孔37、37以及各引导孔39匹配,而向壳体20压入操作部件60。其结果,操作部件60在由螺旋弹簧97向从壳体20前表面离开的方向上预紧的状态下,卡止片65、65的各卡止爪65a与壳体20的狭缝22a、23a的一个端缘卡止,可向壳体20压入地安装操作部件60(参照图12)。

在该状态下,通过使座体80的卡合片83与壳体20的卡合爪21b卡合,从而在壳体20上安装座体80。并且,经由安装片21a将壳体20安装于外盖5的安装孔6a,并且,使旋转部件50的各销53的前端部53a、53a分别与连杆90、91的嵌合凹部93、93嵌合,由此,一对连杆90、91枢接在旋转部件50的外周的相对位置处,各钩部92、92可滑动地支撑于外盖5的杆穿出孔7a中。在该状态下,旋转部件50由扭转弹簧95向箭头A1方向(参照图5)旋转预紧,由此,一对连杆90、91以钩部92、92在与手套箱1的锁止部3、3卡合的方向上彼此分离的方式受到预紧(参照图9(a))。

并且,如果对用于关闭手套箱1的开口部2的外盖5进行压入,则连杆90、91的各钩部92的锥面受到开口部2的两侧内面按压,各连杆90、91抵抗扭转弹簧95的旋转预紧力而向外盖内侧拉入,如果各钩部92到达至开口部2的凹状的锁止部3、3,则旋转部件50由扭转弹簧95旋转预紧,连杆90、91再次朝向外盖外侧推出,各钩部92、92分别与锁止部3、3卡合,能够在利用外盖5将手套箱1的开口部2关闭后的状态下进行锁止(参照图9)。

此时,在该锁止装置10中形成为,一对连杆90、91与旋转部件50的旋转联动而同步地进行滑动动作,因此,能够使得一对连杆90、91之中的仅某一个连杆90、91的钩部92与手套箱1的锁止部3、3的一方卡合的所谓的单侧卡挂难以发生,其结果,能够在利用外盖5将手套箱1的开口部2关闭后的状态下稳定地进行锁止。

此外,在该状态下,如图11的假想线所示,将未图示的钥匙插入锁芯85的钥匙孔86并旋转,使背面的钥匙锁止凸起87旋转至与连杆91的与钥匙锁止容纳部94匹配的位置处,从而形成为限制连杆91向外盖内侧的拉入,维持利用上述外盖5对开口部2的锁止状态。

另一方面,在从手套箱1的开口部2打开外盖5的情况下,抵抗螺旋弹簧97的预紧力,向壳体20压入操作部件60。于是,利用操作部件60的壁部70、70的凸轮斜面71、71,旋转部件50的凸轮凸起55、55分别受到按压,如图7的箭头A3所示,凸轮凸起55一边在凸轮斜面71上滑动接触,一边从高的周向一个端部71a向低的另一个端部71b移动,并且,旋转部件50抵抗扭转弹簧95的旋转预紧力,经由壳体20的轴部29沿箭头A2方向(参照图9(b))旋转,一对连杆90、91的钩部92、92滑动至不与手套箱1的锁止部3、3卡合的位置处(图10(a)、(b)),其结果,能够使外盖5从手套箱1的开口部2移动,打开开口部2。

并且,在该锁止装置10中,在旋转部件50或者操作部件60中的一方上(在该实施方式中,为操作部件60),设置有具有凸轮斜面71的壁部70,因此,如上述专利文献2的侧锁止装置这样,与在转子的圆弧状狭缝的一端形成锥面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凸轮斜面71形成得较长,能够确保在凸轮斜面71上的与凸轮凸起55的滑动接触距离较长,通过操作部件60向壳体20的压入,能够使旋转部件50以较大的角度顺滑地旋转。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旋转部件50上,相对于其旋转中心C2在周向上均等地设置有一对凸轮凸起55、55,在操作部件60上也相对于与旋转部件50的旋转中心C2一致的中心C3在周向上均等地设置有一对壁部70、70,凸轮凸起55和具有凸轮斜面71的壁部70相对于旋转部件50的旋转中心C2在周向上均等地至少分别形成2个,因此,操作部件60的压入力均等地作用于旋转部件50的周向,能够利用旋转部件50的旋转力顺滑地进行变换。

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具有凸轮斜面71的壁部70从旋转部件50的旋转轴方向观察,呈圆弧状,因此,能够使凸轮凸起55沿着壁部70的形状移动,能够防止凸轮凸起55从凸轮斜面71脱落。另外,设置于呈圆弧状的壁部70的端面处的凸轮斜面71形成为沿着周向逐渐降低,因此,形成为较紧凑的形状,即使旋转部件50旋转,也能够维持凸轮凸起55和凸轮斜面71的抵接状态。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操作部件60上设置具有凸轮斜面71的壁部70,在旋转部件50上形成有凸轮凸起55。这样,通过在旋转部件50侧设置凸轮凸起55,从而能够易于使旋转部件50轻量且小型化,因此能够易于将用于安装旋转部件50的壳体20紧凑化,并且能够使旋转部件50顺滑地旋转。

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凸轮凸起55具有圆弧状的前端面55a,该圆弧状的前端面55a与壁部70的凸轮斜面71抵接,因此,能够减小凸轮凸起55与凸轮斜面71抵接的面积,并且,能够易于滑动而减少摩擦阻力,能够更顺滑地将操作部件60的压入力变换为旋转部件50的旋转力。另外,能够使凸轮凸起55的形状薄型化,能够使旋转部件50更紧凑化。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一对连杆90、91的基端部侧分别枢接在旋转部件50的外周的相对的位置处,因此没有诸如齿条齿轮之类的齿轮间的齿隙,能够使一对连杆90、91顺滑地滑动而不发生晃动,另外,能够形成较简单的构造。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旋转部件50位于壳体20和操作部件60之间、且可旋转地安装于壳体20的内侧,因此,能够防止旋转部件50向壳体外部露出,保护旋转部件50免受外部应力等影响。

在图13中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开闭体的锁止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此外,对与前述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省略其说明。

如图13所示,该实施方式的开闭体的锁止装置10a(以下,称为“锁止装置10a”),与前述实施方式相比,锁止部的形成部位、除了其以外的部件的配置部位不同。即,在该锁止装置10a中形成为如下构造,即,在本发明中的“开闭体”即外盖5a的宽度方向两侧,形成有凹状的锁止部3a、3a,在本发明中的“固定体”即手套箱侧,安装有壳体20。

另外,与可旋转地安装于壳体20上的旋转部件50枢接的一对连杆90a、91a,形成为在其规定部位以L字状弯曲的形状,并且,进一步以该一对连杆90a、91a的前端部分朝向外盖内侧折回的方式弯曲,该部分形成为钩部92、92。并且,一对连杆90a、91a在与外盖5a的锁止部3a、3a卡合的方向即钩部92、92彼此接近的方向(参照箭头A4)上,经由被扭转弹簧95旋转预紧后的旋转部件50而受到预紧。

并且,在手套箱的开口部由外盖5a关闭后的状态下,通过向壳体20压入操作部件60,从而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地,构成为,利用凸轮凸起55和凸轮斜面71的相互作用,旋转部件50抵抗扭转弹簧95的旋转预紧力而旋转,一对连杆90a、91a的钩部92、92滑动至不与手套箱1的锁止部3a、3a卡合的位置处,能够将外盖5a打开。

在图14~22中,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开闭体的锁止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此外,对实质上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省略其说明。

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关于该实施方式的开闭体的锁止装置10b(以下,称为“锁止装置10b”),操作部件和旋转部件的配置部位、以及具有凸轮斜面的壁部和凸轮抵接部的设置部件,与前述实施方式不同。

即,该锁止装置10b形成为如下构造,即,在壳体20b的正面侧可压入地安装有操作部件60b,在壳体20b的背面侧可旋转地安装有旋转部件50b,另外,在旋转部件50b侧设置有具有凸轮斜面71的壁部72,在操作部件60b侧设置有凸轮抵接部125。

此外,本发明中“壳体的正面”是指配置于安装有壳体的开闭体或者固定体的正面侧的面,“壳体的背面”是指配置于开闭体、固定体的背面侧的面。

该实施方式的壳体20b形成为不存在锁芯配置部的四边框状,在该壳体20b的内周的两侧部,分别形成有引导孔39、39,该引导孔39、39用于可滑动地插入操作部件60b的卡止片65、65。另外,从壳体20b的底部28的背面侧中央凸出设置有轴部101,从该轴部101的前端部外周的相对的位置,朝向外径侧凸出设置有不同形状的凸起102、103。在这里,凸起102形成为比凸起103凸出设置得更长的形状(参照图19)。并且构成为,从轴部101的正面侧,以规定深度形成有支撑凹部105,并且,在该支撑凹部105的底面凸出设置有弹簧支撑凸部105a(参照图18),该支撑凹部105收容对操作部件60b进行预紧的螺旋弹簧97,支撑该螺旋弹簧97的一端。

另外,构成为从底部28的背面侧周缘直立设置有框状壁107,在其内周面抵接支撑扭转弹簧95的螺旋部95a(参照图17(b)以及图18)。如图15所示,在该框状壁107的周向规定位置处形成有弹簧卡止部107a,该弹簧卡止部107a用于使扭转弹簧95的另一个端部95c卡止,另外,在该框状壁107的其他位置处设置有返回限制部107b,该返回限制部107b用于对暂时组装后的旋转部件50b的返回进行限制

如图18所示,在壳体20b的底部28的背面侧、且所述框状壁107的内周,设置有凹部109,该凹部109用于收容旋转部件50b的前端部侧并进行旋转支撑。另外,在壳体20b的底部28且所述轴部101的两侧,形成有滑动孔111、111,该滑动孔111、111用于对操作部件60b的柱状的凸轮抵接部125、125进行滑动引导(参照图14以及图17)。

另外,构成为,从壳体20b的周壁21的背面侧凸出设置有杆引导凸起112、112(参照图15),它们分别插入至连杆90、91的滑动孔98、98中,而形成对连杆90、91的滑动引导(参照图19)。

另一方面,如图14、图15以及图20所示,在安装于上述壳体20b的背面侧的旋转部件50b上,从旋转体51的正面侧直立设置有与所述实施方式的操作部件60的壁部70大致相同的、具有凸轮斜面71的一对壁部72、72,在该旋转部件50b的内径侧,一体地凸出设置有圆筒部113。

另外,在旋转体51以及圆筒部113上,形成用于插入所述壳体20b的轴部101的轴孔115,并且,在周向上相对并与轴孔115连通地形成有使轴部101的前端外周的凸起102、103穿过的槽部116、117。此外,槽部116形成为比槽部117长,形成供凸起102通过的部分,槽部117形成供凸起103通过的部分,由此规定旋转部件50b的组装方向。

并且,在旋转体51的背面侧、且所述轴孔115的周缘,凸出设置有圆弧状的减小摩擦肋119、119(参照图20)。另外,从旋转体51的一侧的延伸部52的侧面,延伸设置有舌片状的返回限制片121,并且从该延伸部52的正面凸出设置有弹簧卡止凸部123,该弹簧卡止凸部123与扭转弹簧95的一个端部95b卡止(参照图14以及图20)。

如图14、图15以及图20所示,配置在壳体20b的正面侧的操作部件60b,在按压部61的背面侧、且弹簧支撑凸部63的两侧,直立设置有柱状的凸轮抵接部125、125,该凸轮抵接部125、125与所述旋转部件50b的壁部72的凸轮斜面71抵接。

各凸轮抵接部125由细长板状的纵肋126、以及从该纵肋126的两侧以彼此倾斜地扩展的方式连接设置的一对横肋127、127构成,在从背面侧观察操作部件60b时,其形成为大致“コ”字状。另外,横肋127的前端外周面127a(参照图20),形成为以圆弧状倒圆角的形状,该前端外周面127a能够与所述旋转部件50b的壁部72的凸轮斜面71滑动接触。

下面,对该实施方式的锁止装置10b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该锁止装置10b例如以下述方式组装。即,在壳体20b的支撑凹部105内收容螺旋弹簧97,利用弹簧支撑凸部105a支撑该螺旋弹簧97的一端,并且,使螺旋弹簧97的另一端支撑于操作部件60b的弹簧支撑凸部63上。在该状态下,将操作部件60b压入壳体20b,而使操作部件60b的各凸轮抵接部125以及各卡止片65分别插入至壳体20b的各滑动孔111以及引导孔39中,并且使卡止爪65a、65a与壳体20b的狭缝22a、22a的一个端缘卡止。由此,如图17(b)、图18以及图21所示,能够利用螺旋弹簧97,在操作部件60b沿从壳体20b分离的方向受到预紧的状态下,可向壳体20b压入地安装操作部件60b。

然后,将扭转弹簧95的螺旋部95a配置于壳体20b的框状壁107内,使该螺旋部95a抵接支撑于框状壁107的内周面,并且,使另一个端部95c与壳体20b的弹簧卡止部107a(参照图15)卡止。

然后,使轴部101的凸起102、103与旋转部件50b的槽部116、117匹配,将轴部101插入至旋转部件50b的轴孔115中,使轴部101的凸起102、103从槽部116、117的背面侧穿出,并且,将旋转部件50b的前端部侧插入至壳体20b的凹部109,进而使扭转弹簧95的一个端部95b与旋转部件50b的弹簧卡止凸部123卡止,在该状态下使旋转部件50b沿规定方向(在这里为图15的箭头A3方向)旋转。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图15中的旋转部件50b表示安装于壳体20b后的状态。

并且,将扭转弹簧95的一个端部95b卡挂于弹簧卡止凸部123,并且使旋转部件50b抵抗扭转弹簧95的预紧力而旋转,直至返回限制片121与框状壁107的返回限制部107b(参照图15)卡止为止,使旋转部件50b旋转,由此,轴部101的凸起102、103与旋转部件50b的轴孔115的背面侧周缘的减小摩擦肋119、119分别卡合,能够在防止脱出的状态下,将旋转部件50b可旋转地安装于壳体20b的背面侧。

这样,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使凸起102、103从槽部116、117穿出之后,使旋转部件50b沿规定方向旋转,通过仅使其凸起102、103与壳体20b的背面侧卡合的简单的作业,能够在防止旋转部件50b相对于壳体20b脱出的状态下,可旋转地安装旋转部件50b,能够提高旋转部件50b相对于壳体20b的组装操作性。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7(b)以及图21所示,轴部101的凸起102、103构成为,与在旋转体51的背面侧且轴孔115的周缘凸出设置的圆弧状的减小摩擦肋119、119卡合,因此形成为能够减小旋转部件50b的转动时的摩擦阻力。

此外,在上述状态下,利用扭转弹簧95将旋转部件50b在箭头A1方向(参照图19)上旋转预紧,由此,一对连杆90、91在与手套箱1的锁止部3、3(参照图9)卡合的方向上,以钩部92、92彼此分离的方式受到预紧。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7(b)、图18以及图21所示,构成为在设置于所述轴部101的支撑凹部105中收容并支撑螺旋弹簧97的一端,因此能够确保螺旋弹簧97的长度,并且实现锁止装置10b的薄型化。

并且,在该锁止装置10b中,如果抵抗螺旋弹簧97的预紧力而向壳体20压入操作部件60b,则旋转部件50b的各壁部72的凸轮斜面71、71分别受到操作部件60b的凸轮抵接部125、125按压,凸轮抵接部125的横肋127的前端外周面127a(参照图20)一边在凸轮斜面71上滑动接触,一边抵抗扭转弹簧95的旋转预紧力,如图22(a)、(b)所示,旋转部件50b旋转,如果一对连杆90、91的钩部92、92滑动至不与手套箱1的锁止部3、3卡合的位置处,则能够从手套箱1的开口部2打开外盖5。

此时,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于旋转部件50b上而具有凸轮斜面71的壁部72、72的内径侧一体地设置有圆筒部113,该圆筒部113在压入操作部件60b,凸轮抵接部125在凸轮斜面71上一边滑动接触一边移动时,成为凸轮抵接部125的引导部,因此能够使旋转部件顺滑地旋转(参照图17(b)以及图20)。

另外,如图17(b)、图18以及图21所示,在从壳体20b的背面直立设置的框状壁107的内周面,抵接支撑有扭转弹簧95的螺旋部95a,不与旋转部件50b的两壁部72、72的外周面抵接,因此,在旋转部件50b的旋转动作时,能够防止来自螺旋部95a的弹簧力(旋转预紧力)、摩擦力的作用,能够使旋转部件50b顺滑地旋转。

并且,操作部件60b的凸轮抵接部125的横肋127的前端外周面127a以圆弧状倒圆角,因此能够在旋转部件50b的凸轮斜面71上顺滑地滑动接触而移动,能够使旋转部件50b的旋转动作更顺滑。

并且,在该锁止装置10b中,在壳体20b的背面侧可旋转地安装有旋转部件50b,因此能够防止旋转部件50b与壳体20b的周壁21干涉,并且能够增大旋转部件50b的外径。其结果,能够增大旋转部件50b和连杆90、91之间的连接设置部的旋转半径,而使连杆90、91相对于旋转部件50b的旋转角的滑动量增大。由此,即使减小操作部件60b的压入量,也能够确保连杆90、91的行程量,因此能够实现锁止装置10b整体的薄型化。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旋转部件50b上不设置凸轮抵接部,在操作部件60b侧设置有凸轮抵接部125,因此只要在壳体20b的背面侧的壁部(底部28)设置用于使凸轮抵接部125前后滑动的较小的滑动孔111即可,能够提高壳体20b的背面侧的壁部的刚性(在旋转部件侧设置凸轮抵接部的情况下,在壳体的背面侧的壁部,需要用于可旋转地容纳凸轮抵接部的较大的孔)。

图23以及图24中,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开闭体的锁止装置的第4实施方式。此外,对于与前述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省略其说明。

该实施方式的开闭体的锁止装置10c(以下,称为“锁止装置10c”)与所述第3实施方式的基本构造相同,但与所述第3实施方式不同点在于,在旋转部件50c侧配置有轴部101,在壳体20c侧形成有轴部插入用的轴孔115。

即,在旋转部件50c的壁部72、72以及圆筒部113的内侧且从旋转体51的表面侧中心直立设置有轴部101,从该轴部101的前端外周的相对的位置处,凸出设置有相同形状的凸起102、102。

另一方面,在壳体20c的底部28的中央、且所述滑动孔111、111之间,形成有所述轴部101所插入的轴孔115,在该轴孔115的两侧,与所述滑动孔111连通地形成有槽部116、116,该槽部116、116用于使所述轴部101的凸起102、102穿过。另外,从轴孔115以及槽部116、116的背面侧周缘,分别凸出设置有圆弧状的支撑壁129、129,该支撑壁129、129构成为对插入至轴孔115的轴部101进行旋转支撑的部分。

并且,使轴部101的凸起102、102与壳体20c的槽部116、116匹配,将轴部101插入至壳体20c的轴孔115中,在使其凸起102、102从槽部116、116的正面侧穿出之后,使旋转部件50c沿规定方向旋转,从而能够在防止旋转部件50c脱出的状态下,将旋转部件50c可旋转地安装于壳体20c的背面侧(参照图24)。

此外,与所述第3实施方式相同地,将轴部101的从前端外周凸出设置的一对凸起形成为不同形状(例如,使一方的凸起宽度较窄等),可以与这些凸起匹配地形成配置于轴孔115的两侧处的一对槽部,由此能够规定组装方向。

在图25中,示出与本发明关联的开闭体的锁止装置的实施方式。此外,对与前述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该开闭体的锁止装置10d(以下,称为“锁止装置10d”)构成为,在固定体或者开闭体上可旋转地支撑有2级齿轮状的旋转部件50a,该旋转部件50a具有小径齿59a以及大径齿59b,并且,在基端部上形成有齿条槽93b的一对连杆90b、91b,其齿条槽93b、93b与所述旋转部件50a的大径齿59b啮合,一对连杆90b、91b与旋转部件50a的旋转动作同步地进行滑动动作。并且,在从操作部件60a的背面侧延伸出来的“U”字状的壁部70a的内表面形成有正齿70b,在该壁部70a内配置有旋转部件50a的小径齿59a,操作部件60a可压入地安装于未图示的壳体中。此外,连杆90b、91b的一方形成为,钩部由未图示的弹簧在与锁止部卡合的方向上进行滑动预紧。

并且,构成为,如果将操作部件60a向未图示的壳体压入,则壁部70a内的正齿70b与旋转部件50a的小径齿59a啮合,使旋转部件50a旋转,从而使经由齿条槽93b而与旋转部件50a的大径齿59b啮合的一对连杆90b、91b抵抗未图示的弹簧的预紧力,而使各钩部滑动至不与锁止部卡合的方向。

此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将开闭体的锁止装置适用于在手套箱1的开口部2处可开闭地安装有外盖5的构造,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适用于下述构造等,即,在仪表板的开口部处可转动地安装有手套箱的构造(仪表板形成为“固定体”、手套箱形成为“开闭体)、在仪表板的开口部处可开闭地安装有外盖的构造(仪表板形成为“固定体”、外盖形成为“开闭体”),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对固定体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各种开闭体。

标号的说明

1 手套箱(固定体)

2 开口部

3、3a 锁止部

5、5a 外盖(开闭体)

6 面板

10、10a、10b、10c 锁止装置

20、20b、20c 壳体

50、50b、50c 旋转部件

55 凸轮凸起

55a 前端面

60、60b 操作部件

70、72 壁部

80 座体

85 锁芯

90、91 连杆

92 钩部

93 嵌合凹部

95 扭转弹簧

97 螺旋弹簧

101 轴部

102、103 凸起

115 轴孔

116、117 槽部

125 凸轮抵接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