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锁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1933阅读:2876来源:国知局
电磁锁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锁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在目前市面上的直流充电机产品中,有部分充电机的充电枪无车辆上锁功能,或充电枪解锁、上锁功能不稳定、容易产生误动作。充电枪电磁锁功能不正常,可能导致充电过程中大功率线连接不牢,甚至掉枪断路,拉弧、打火烧毁充电插头现象,将对用户和车辆充电存在很大的充电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精简、体积小、成本低、精度高、抗扰能力强、电路保护功能强的电磁锁驱动电路,克服了市面上充电枪驱动电路不可靠、不稳定、容易产生充电系统误动作的难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磁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电压差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依次经开关K1-1,开关K2-3连接至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依次经开关K1-3,开关K2-1连接至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经开关K2-2连接至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经开关K1-2连接至第二输出端;开关K1-1与开关K2-3为常开/常闭互补,开关K2-3与开关K2-2为常开/常闭互补,开关K2-2与开关K1-2同为常开/常闭,开关K1-2与开关K1-3为常开/常闭互补,开关K1-3与开关K2-1常开/常闭互补。

进一步的,K1-1、K1-2、K2-1、K2-2为常开开关,K1-3、K2-3为常闭开关。

进一步的,包括第一继电器或第一接触器,所述开关K1-1,开关K1-2和开关K1-3均为所述第一继电器或第一接触器的线圈控制的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连接至高电平和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另一端经驱动单元连接至控制器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

进一步的,包括第二继电器或第二接触器,所述第开关K2-1,开关K2-2和开关K2-3均为所述第一继电器或第一接触器的线圈控制的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连接至高电平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另一端经驱动单元连接至控制器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单元为达林顿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入端接地,第二输入端接高电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还设置有电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现了12V直流电源供电,通过控制器和继电器的切换实现12V电压的正方向切换,克服了电磁干扰导致信号失真、通信失败等问题,采取正方向电源切换驱动上锁或解锁,使控制信号准确,避免误上锁或解锁,提高了电路精度与可靠性;

2.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稳定,克服了由于车辆充电插头接触不良导致拉弧打火烧毁充电插头的现象,提高了充电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体积小,电路精简,克服现有技术成本高、体积大、外观臃肿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电压差的第一输入端in1和第二输入端in2;所述第一输入端依次经开关K1-1,开关K2-3连接至第一输出端out1,所述第一输入端依次经开关K1-3,开关K2-1连接至第二输出端out2;所述第二输入端经开关K2-2连接至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经开关K1-2连接至第二输出端;开关K1-1与开关K2-3为常开/常闭互补,开关K2-3与开关K2-2为常开/常闭互补,开关K2-2与开关K1-2同为常开/常闭,开关K1-2与开关K1-3为常开/常闭互补,开关K1-3与开关K2-1常开/常闭互补。所谓常开/常闭互补的具体含义为两个开关中一个为常开,另一个为常闭;同为常开/常闭的含义为两个开关同时为常开或同时为常闭;于本实施例中,K1-1、K1-2、K2-1、K2-2为常开开关,K1-3、K2-3为常闭开关。

请参照图2,于本实施例中,以A枪为例(B枪同理),所述第一输入端in1接地,第二输入端in2接高电平,该高电平根据电磁锁的电源参数选定,于本实施例采用+12V;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至CN9的端口1和端口2,CN9是电子锁的驱动接口,用于驱动电子锁。还包括第一继电器或第一接触器,本实施例中采用继电器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包括开关K1-1,开关K1-2和开关K1-3,所述第一继电器包括线圈RLY30C,开关RLY30B(开关K1-1),单刀双掷开关RLY30A(开关K1-2与开关K1-3);包括第二继电器或第二接触器,本实施例中采用继电器控制,所述第二继电器包括开关K2-1,开关K2-2和开关K2-3,所述第二继电器包括线圈RLY31C,开关RLY31A(开关K2-1),单刀双掷开关RLY31B(开关K2-2与开关K2-3)。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RLY30C的一端连接至+12V高电平,另一端经驱动单元连接至控制器的1端口且线圈RLY30C的两端并联有二极管D38;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RLY31C的一端连接至+12V高电平,另一端经连接至控制器的2端口且线圈RLY31C的两端并联有二极管D40。二极管D38和D40其卸荷作用,当继电器线圈断电时,将继电器线圈的剩余能量通过对应二极管形成回路卸荷。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优选为达林顿管,达林顿管具有反相放大作用,可用于驱动负载,同时防止可能存在的冲击电流损坏控制器或存在干扰信号干扰控制器工作的现象发生。本实施例中,达林顿管采用型号为ULN2003ADR的集成芯片,该芯片包括多个达林顿管。

请继续参照图2,所述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还设置有两个串联的电容C97和C99用于滤波。

为了让一般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以A枪为例(B枪同理),控制和输出的结果如下表格所示:

当电磁锁解锁时,控制器的1端口MCU-O1被设置为高电位,达林顿管IC100A收到高电位信号,经达林顿管IC100A取反后输出低电位,第一继电器的线圈RLY30C的一端与地短接,电流流过线圈RLY30C,开关RLY30B的端9和13吸合,RLY30A的端4和8吸合,电磁锁驱动端口CN9的端口1对端口2的电压为-12V,充电枪解锁。同理,可将电磁锁驱动端口CN9的端口1对端口2的电压为-12V设置为充电枪上锁。

当电磁锁上锁时,控制器的2端口MCU-O2被设置为高电位,达林顿管IC100B收到高电位信号,经达林顿管IC100B取反后输出低电位,第二继电器的线圈RLY31C的一端与地短接,电流流过线圈RLY31C,开关RLY31B的端9和13吸合,RLY31A的端4和8吸合,电磁锁驱动端口CN9的端口1对端口2的电压为+12V,充电枪上锁。同理,可将电磁锁驱动端口CN9的端口1对端口2的电压为+12V设置为充电枪解锁。

B枪同理,故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