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行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5075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器人行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机器人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各种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仿人机器人通常都具有行走装置,而现有技术中的行走装置主要以轮式、履带式、双足步行式为主,这些行走装置都只能在一定角度内转动或移动,不能在整个平面(360度)内转动或移动,从而导致这些机器人不能及时快速的转动或移动。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行走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行走装置不能在360度内移动或转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机器人行走装置,其中,所述机器人行走装置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上支撑板及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外侧通过三根支撑柱连接于下支撑板外侧;

所述下支撑板设置有三个向下凸出的安装凸起,三个所述安装凸起面向上支撑板一侧皆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机的电机槽;

三个所述电机槽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用于电机输出轴穿出的轴孔,三个所述电机槽底部边缘位置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电机的安装孔;

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包括转盘本体、均布设置在转盘本体外缘的多个第一滚珠以及间隔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一滚珠之间的第二滚珠;

所述转盘下方安装有一用于支撑机器人行走的球体。

优选地,所述的机器人行走装置,其中,所述上支撑板及下支撑板皆为圆盘形薄板。

优选地,所述的机器人行走装置,其中,三个所述电机槽一侧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上支撑板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

优选地,所述的机器人行走装置,其中,所述上支撑板设置有用于控制三个电机工作的电路板。

优选地,所述的机器人行走装置,其中,三个所述电机倾斜安装在电机槽中。

优选地,所述的机器人行走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滚珠的最大外径大于第二滚珠的最大外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机器人行走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上支撑板及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外侧通过三根支撑柱连接于下支撑板外侧;所述下支撑板设置有三个向下凸出的安装凸起,三个所述安装凸起面向上支撑板一侧皆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机的电机槽;三个所述电机槽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用于电机输出轴穿出的轴孔,三个所述电机槽底部边缘位置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电机的安装孔;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包括转盘本体、均布设置在转盘本体外缘的多个第一滚珠以及间隔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一滚珠之间的第二滚珠;所述转盘下方安装有一用于支撑机器人行走的球体,使得所述机器人行走装置,能够在原地转动,同时,还能够在整个平面360度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器人行走装置较佳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器人行走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电机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器人行走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器人行走装置较佳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器人行走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电机安装示意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器人行走装置中,所述机器人行走装置包括:支架100,所述支架100包括上支撑板101及下支撑板102,所述上支撑板101外侧通过三根支撑柱连接于下支撑板102外侧;所述下支撑板102设置有三个向下凸出的安装凸起,三个所述安装凸起面向上支撑板101一侧皆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机200的电机槽112;三个所述电机槽112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用于电机200输出轴穿出的轴孔(图中未示出),三个所述电机槽112底部边缘位置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电机200的安装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电机200输出轴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包括转盘本体201、均布设置在转盘本体外缘的多个第一滚珠202以及间隔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一滚珠202之间的第二滚珠203;所述转盘下方安装有一用于支撑机器人行走的球体300。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机器人行走装置,主要是通过三个所述电机300的驱动,带动连接在输出轴上的转盘,从而带动设置在转盘外缘的第一滚珠202及第二滚珠203,通过第一滚珠202及第二滚珠203的作用力,使得设置在机架100下方的球体300在不同的角度移动或转动。在这里,机器人的移动或转动的方向主要通过控制每个所述电机200的转动方向及转速,当三个电机的转动方向相同,机器人可以大范围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撑板101及下支撑板102皆为圆盘形薄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三个所述电机槽112一侧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上支撑板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时,所述圆盘形薄板、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主要是为了在不降低机器人行走装置的强度的情况下,尽量减轻整个机器人行走装置的重量,从而减轻整个机器人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撑板101设置有用于控制三个电机工作的电路板。

具体实施时,所述机器人行走装置还设置有通过电路控制三个电机的控制旋钮,所述控制旋钮设置有不同的模式,比如之行模式、右转模式、左转模式、后传模式等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三个所述电机200倾斜安装在电机槽112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珠202的最大外径大于第二滚珠203的最大外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机器人行走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上支撑板及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外侧通过三根支撑柱连接于下支撑板外侧;所述下支撑板设置有三个向下凸出的安装凸起,三个所述安装凸起面向上支撑板一侧皆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机的电机槽;三个所述电机槽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用于电机输出轴穿出的轴孔,三个所述电机槽底部边缘位置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电机的安装孔;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包括转盘本体、均布设置在转盘本体外缘的多个第一滚珠以及间隔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一滚珠之间的第二滚珠;所述转盘下方安装有一用于支撑机器人行走的球体,使得所述机器人行走装置,能够在原地转动,同时,还能够在整个平面360度的移动。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