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隐藏式汽车外门把手的惯性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1562发布日期:2018-09-18 20:17阅读:20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用于隐藏式汽车外门把手的惯性锁结构。



背景技术:

车辆门把手用于将车门和车体锁住固定,车辆门把手包括固定在车门上的底座、设于该底座的外侧并位于车门外的门把手体、设于该底座内侧的平衡块,该门把手体的一端设有穿设在所述底座上的把手钩座,该把手钩座的末端凸设有位于所述底座的内侧的钩体,所述平衡块通过平衡回位钮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正常情况下,在平衡块与平衡回位钮簧的相互配合的作用下,门把手体有贴合车门的运动趋势,这样就起到了将门把手体和车门固定的作用从而使得车门不会被打开。当车辆在发生侧面碰撞的情况下或车门受到侧向撞击时,平衡回位钮簧和平衡块则无法保证门把手体贴合车门,外把手由于其重力惯性向外开启,通过拉索拉动门锁开启机构开启车门,这种情况如果发生,乘员有被甩出车内的风险,并造成伤害。为了避免车辆在侧面碰撞中因惯性作用引起车门开启导致乘员伤害,国标对车门的耐惯性力进行了强制规定,要求车门需经受30g加速度而不开启。法规对车门在侧面碰撞中的状态也进行了规定,要求车门在侧面碰撞中不得开启。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目前汽车在侧面碰撞时可能产生的车门开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在汽车侧面碰撞时车门开启的结构设计。

一种用于隐藏式汽车外门把手的惯性锁结构,包括基座,基座外侧设置把手,基座内侧转动设置有开锁摆臂,开锁摆臂末端连接拉锁,基座内侧上开锁摆臂的一侧设置惯性锁结构。

所述惯性锁结构包括惯性锁、第一转轴和扭簧;其中,惯性锁为平行于基座表面的块状体,惯性锁通过第一转轴连接至基座,惯性锁能够围绕第一转轴在基座表面旋转一定角度,惯性锁末端的旋转轨迹与开锁摆臂末端的旋转轨迹部分重合,开锁摆臂与惯性锁旋转至重合部分时摆臂末端与惯性锁末端边缘接触且部分重合,且在基座上设置有限制惯性锁只能旋转至轨迹重合部分的挡板;扭簧套装在第一转轴上,该扭簧的两端分别支撑在惯性锁一侧边缘和基座内侧上;在静置或较小作用力下扭簧维持惯性锁静置不动;在较大作用力下,惯性锁旋转速度大于开锁摆臂的旋转速度。

优选的是,所述把手与开锁摆臂之间通过连杆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开锁摆臂与连接杆之间通过第二转轴连接,第二转轴带动开锁摆臂旋转摆动。

优选的是,所述开锁摆臂与基座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优选的是,所述惯性锁为硬质的长条形块状物,其靠近开锁摆臂的一端设置为宽度逐渐缩小的尖部。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转轴与惯性锁的中部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开锁摆臂设置为扇形,沿着扇形的圆弧边缘开设有凹槽。

优选的是,所述拉手与基座之间铰接连接,且在拉手与基座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当侧门受到碰撞时,惯性锁和开锁摆臂分别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因惯性锁产生的加速度大于开锁摆臂产生的加速度,惯性锁先绕着转轴旋转至轨迹重处被挡板挡住;随后开锁摆臂旋转到轨迹重合处与惯性锁发生碰撞,停止运动,所以开锁摆臂不能继续旋转,不能带动拉锁继续运动,门锁机构处于闭锁状态,车门不能被开启,有效防止汽车受到侧面撞击后车门解锁,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车门关闭时,用于隐藏式汽车外门把手的惯性锁结构的示意图。

图2.图1的惯性锁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3.开启车门时,用于隐藏式汽车外门把手的惯性锁结构的示意图。

图4.汽车受到撞击时,用于隐藏式汽车外门把手的惯性锁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

惯性锁1、第一转轴2、扭簧3、把手4、开锁摆臂5、拉锁6、连杆7、基座8、第二转轴9、挡板10、凹槽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隐藏式汽车外门把手的惯性锁结构,包括基座8,基座外侧设置把手4,所述把手4与基座8之间铰接连接,且在把手4与基座8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基座内侧转动设置有开锁摆臂5。所述把手4与开锁摆臂5之间通过连杆7连接,开锁摆臂5与连接杆7之间通过第二转轴9连接,第二转轴9带动开锁摆臂5旋转摆动,开锁摆臂5末端连接拉锁6。作为优选的结构,所述开锁摆臂5设置为扇形,沿着扇形的圆弧边缘开设有凹槽11。开锁摆臂5与基座8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基座8内侧上开锁摆臂5的一侧设置惯性锁结构。

所述惯性锁结构包括惯性锁1、第一转轴2和扭簧3;其中,惯性锁1为平行于基座8表面的块状体,优选的结构为:所述惯性锁1为硬质的长条形块状物,其靠近开锁摆臂5的一端设置为宽度逐渐缩小的尖部。惯性锁1通过第一转轴2连接至基座8,第一转轴2一端与惯性锁1的中部连接。惯性锁1能够围绕第一转轴2在基座表面旋转一定角度,惯性锁1末端的旋转轨迹与开锁摆臂5末端的旋转轨迹部分重合,开锁摆臂5与惯性锁1旋转至重合部分时摆臂5末端与惯性锁1末端边缘接触且部分重合,且在基座8上设置有限制惯性锁1只能旋转至轨迹重合部分的挡板10;扭簧3套装在第一转轴2上,该扭簧2的两端分别支撑在惯性锁1一侧边缘和基座8内侧上;在静置或较小作用力下扭簧3维持惯性锁1静置不动;在较大作用力下,惯性锁1旋转速度大于开锁摆臂5的旋转速度。

正常情况下,把手打开车门的过程如下:

驾驶员向外拉动把手4,把手4通过连杆7带动开锁摆臂5从位置S1旋转到位置S3,开锁摆臂5带动拉索6从位置P1运动到位置P2,此过程拉索6拉动门锁开启机构开启车门。整个过程中,惯性锁1在扭簧3的作用下,在位置Q1处保持不动。

汽车受到侧面撞击情况下,把手锁止过程如下:

当汽车受到碰撞时,惯性锁1和开锁摆臂5同时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因惯性锁1产生的加速度大于摆臂5产生的加速度,惯性锁1先绕着第一转轴2从位置Q1开始旋转,到位置Q2后被挡板阻挡停止运动,随后开锁摆臂5从位置S1旋转到位置S2,开锁摆臂5运动到位置S2后与惯性锁1发生碰撞,惯性锁1的尖部处于开锁摆臂5的凹槽11内且尖部抵靠在凹槽11的顶部侧壁上,使得开锁摆臂5停止运动,此后开锁摆臂5不能带动拉锁6继续运动,门锁机构处于闭锁状态,车门不能被开启。通过上述过程,惯性锁机构有效防止汽车受到侧面撞击后车门解锁,提高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