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位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5278发布日期:2018-12-25 21:22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位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夹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位夹具。



背景技术:

特种陶瓷材料由于其具备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耐高温、抗腐蚀、绝缘性、热点性、压电性、隔热性等特点,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半导体、光学、生物医疗、化学、工具制造等行业。由于特种陶瓷材料的产品种类较多、结构复杂、批量性小、精度要求高等因素,增加了测量检验的难度、效率及产出周期,导致其定位难度较大,测量检验成本投入较大,测量检验的自动化程度较低。

现有的测量方式通常是采用三坐标测量机、显微镜以及影像测量仪对产品进行测量,通常是将没有固定功能,且装夹时间长,重复操作效率低,适用范围较小,对装夹特殊形状的特种陶瓷产品具有较大的局限定,而且易遮挡产品,影响对产品尺寸的测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因此急需一种定位夹具,以解决对特种陶瓷材料的产品进行测量检验时存在的装夹效率低、测量检验成本高、以及影响尺寸测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夹具,以提高测量检验特种陶瓷材料产品时的定位夹紧效率,降低测量检验成本。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定位夹具,包括底座,沿所述底座周向分布的若干卡爪柱,及驱动每个所述卡爪柱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底座中心的方向运动的卡爪;若干所述卡爪柱向靠近所述底座中心的方向运动时能够夹紧置于所述底座中心的工件;每个所述卡爪包括:

驱动杆,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底座;

固定块,套设于所述驱动杆且与其螺纹连接,所述卡爪柱固定于所述固定块;及

导向杆,平行于所述驱动杆设置,其滑动贯穿所述固定块且其两端均固定于所述底座。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中心设有与待夹紧工件对应的工件模型,若干所述卡爪柱向靠近所述底座中心的方向运动时能够夹紧置于所述底座中心的工件模型,工件置于所述工件模型上并由若干所述卡爪柱夹紧。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卡爪一一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安装架,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螺纹连接于安装架,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安装架。

进一步地,所述卡爪柱与所述固定块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底座架,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底座架。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通过紧固件连接将所述底座夹设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卡爪柱包括与所述固定块螺纹连接的连接部,及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一端的夹紧部,所述夹紧部的高度大于第一预设距离,且小于第二预设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杆包括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安装架,其另一端连接有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卡爪柱设有至少三个。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水平设置,若干所述卡爪柱设于所述底座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卡爪驱动卡爪柱向靠近底座中心的方向运动,进而通过若干卡爪柱夹紧置于底座中心的工件,上述定位夹具的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采用点接触、线接触或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夹紧,能够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工件,提高了其适用范围及其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卡爪与所述安装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卡爪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底座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座;11、凹槽;12、安装架;121、滑动槽;

2、卡爪柱;21、连接部;22、夹紧部;

3、卡爪;31、驱动杆;311、螺杆;312、手柄;32、固定块;321、连接孔;33、导向杆;

4、底座架;41、安装板;42、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夹具,包括底座1,沿所述底座1周向分布的若干卡爪柱2,及驱动每个所述卡爪柱2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底座1中心的方向运动的卡爪3;若干所述卡爪柱2向靠近所述底座1中心的方向运动时能够夹紧置于所述底座1中心的工件。

本实施例通过卡爪3驱动卡爪柱2向靠近底座1中心的方向运动,进而通过若干卡爪柱2夹紧置于底座1中心的工件,上述定位夹具的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采用点接触、线接触或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夹紧,能够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工件,提高了其适用范围及其通用性。

具体的,如图2所示,每个所述卡爪3包括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底座1的驱动杆31,套设于所述驱动杆31上且与其螺纹连接的固定块32,及平行于所述驱动杆31设置且滑动贯穿所述固定块32设置的导向杆33;所述卡爪柱2固定于所述固定块32上,所述导向杆33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底座1。通过上述结构形成一个类似于丝杠的结构,在旋拧驱动杆31时,由于驱动杆31与固定块32螺纹连接,且导向杆33限制了固定块32的转动,使得固定块32沿驱动杆31的轴向移动,使得卡爪柱2能够沿驱动杆31的轴向移动,以向靠近所述底座1中心的方向运动;便于根据工件的外形调整各个卡爪柱2的位置以夹紧工件。优选的,所述卡爪柱2设有至少三个,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卡爪柱2的数量。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卡爪柱2与所述固定块32螺纹连接,具体的,所述卡爪柱2包括与所述固定块32螺纹连接的连接部21,及连接于所述连接部21一端的夹紧部22,所述夹紧部22的高度大于第一预设距离,且小于第二预设距离。其中固定块32上设有连接孔321,连接孔321内设有内螺纹,连接部21上设有外螺纹,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配合实现连接部21与固定块32之间的连接。

卡爪柱2的高度在第一预设距离和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内,能够根据实际工件的高度更换卡爪柱2,由于卡爪柱2与固定块32采用螺纹连接,其拆装方便快捷,提高了更换效率。优选的,上述夹紧部22为圆柱状结构,在快速重复对工件进行夹紧时,能够避免夹紧部22的棱角碰撞工件而造成工件损坏。第一预设距离和第二预设距离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在此不再做具体限定。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底座1上设有与所述卡爪3一一对应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内设有安装架12,所述驱动杆31的一端螺纹连接于安装架12,所述导向杆33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安装架12。通过设置安装架12,可以将安装架12和卡爪3、卡爪柱2形成一个夹紧整体,在使用时只需将上述夹紧整体置于凹槽11内即可,安装快捷方便,提高了安装效率。

安装架12上设有滑动槽121,固定块32设于滑动槽121内,部分导向杆33置于滑动槽121内且两端分别从滑动槽121的相对两侧壁穿出安装架12;驱动杆31从安装架12的一端穿入滑动槽121内并从滑动槽121的另一端穿出,由于安装架12置于凹槽11内,能够通过凹槽11的内壁限制导向杆33以及驱动杆31的移动。

优选的,上述驱动杆31包括螺杆311,所述螺杆311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安装架12,其另一端连接有手柄312。通过设置手柄312便于旋拧,提高了夹紧效率。

为了避免其他卡爪柱2对夹紧过程造成影响,本实施例要求安装架12的上表面与底座1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在实际使用的卡爪柱2的数量少于凹槽11的数量时,可以将每个凹槽11内都放置安装架12,在选定的安装架12上安装卡爪3、卡爪柱2即可置于凹槽11内。

如图5所示,上述定位夹具还包括底座架4,所述底座1固定于所述底座架4。具体的,所述底座架4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安装板41,两个所述安装板41通过紧固件连接将所述底座1夹设于两个所述安装板41之间。上述紧固件为螺栓。在实际使用时只需将固定有底座1的底座架4安装于工作台上即可,每个安装板41的长度方向两端均设有螺纹孔,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将两个安装板41均固定于工作台上即可。当然还可以不采用底座架4,具体的,在夹紧有工件的底座1重量较小时,可以直接将夹紧有工件的底座1置于工作台,对工件进行测量检测;在夹紧有工件的底座1重量较大时,采用上述底座架4将底座1固定于工作台上。

优选的,上述安装板41上设有滑槽,滑槽上套设有能够沿滑槽滑动的滑块42,滑块42上设有螺纹孔,通过螺栓等紧固件穿过相应的螺纹孔并连接于工作台即可实现对底座架4的固定。通过上述设置能过根据工件的大小选择相应的底座1,并根据底座1的大小调整滑块42的位置,继而固定底座架4,扩大了本实施例所述夹具的适用范围,通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中心设有与待夹紧工件对应的工件模型,若干所述卡爪柱2向靠近所述底座1中心的方向运动时能够夹紧置于所述底座1中心的工件模型,工件置于所述工件模型上并由若干所述卡爪柱2夹紧。所述底座1水平设置,若干所述卡爪柱2设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即不对竖直方向的移动进行限位,只限制水平方向的移动。

在实际使用时,只需将工件模型置于底座1中心,而后调节卡爪3通过相应数量的卡爪柱2进行夹紧;在对工件进行夹紧时,无需取出工件模型,只需将自动化设备工件置于底座1上方,即可通过夹紧工件模型的卡爪柱2夹紧工件。

通过设置工件模型,能够提高定位精度,降低装夹时间,提高装夹效率。上述工件模型可以采用工件替换,以降低定位夹具的生产成本,提高适用范围以及通用性。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