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8702发布日期:2019-03-02 03:27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转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转设备。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模组具有底面A和顶面B。在生产线的前段由电芯组成的电池模组以顶面B为基准进行定位,故放置状态是B面朝下而A面朝上。六轴机器人通过抓取夹具从前段机台以B面朝下A面朝上的状态抓取得电池模组,需要将该电池模组以A面朝下B面朝上的状态放入后段机台中。

发明人在研究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六轴机器人将电池模组翻转180度后也相应翻转了180度,影响工件在后段机台中的定位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自翻转工件的翻转设备,能够提高工件在后段机台中的定位精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翻转设备。所述翻转设备包括:六轴机器人、翻转夹持组件以及支撑组件;所述翻转夹持组件与所述六轴机器人组装,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工件;所述翻转夹持组件包括:基座、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以及第三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装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向运动以夹持工件;所述第三夹持部装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三夹持部夹持工件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夹持工件的方向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上装设有第一导轨滑块机构和第二导轨滑块机构,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装设在所述第一导轨滑块机构和所述第二导轨滑块机构上,并通过所述第一导轨滑块机构和所述第二导轨滑块机构进行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笔形气缸、导轨、滑块、滑行件、转接板、槽板以及多根夹持条;其中,所述笔形气缸和所述导轨装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滑块装设在所述导轨上,所述笔形气缸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滑行件装设在所述滑块上;所述转接板装设在所述第一导轨滑块机构和所述第二导轨滑块机构上,并通过所述第一导轨滑块机构和所述第二导轨滑块机构进行滑动;所述槽板装设在所述转接板上,所述槽板上形成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倾斜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夹持工件的方向;所述滑块上的所述滑行件装设在所述条形槽内,并可在所述条形槽内滑动;多根所述夹持条装设在所述转接板上,用于夹持工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构造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夹持部包括固定模组和活动模组;所述固定模组和所述活动模组装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固定模组相对于所述基座固定;所述活动模组相对于所述基座以垂直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夹持工件的方向运动,与所述固定模组配合夹持工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模组包括:固定架、气缸以及夹持座;所述固定架装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气缸装设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夹持座与所述气缸组装;所述气缸驱动所述夹持座以垂直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夹持工件的方向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台架、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多块垫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装设在所述台架上,多块所述垫板装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均形成有多个避让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翻转设备通过六轴机器人驱动翻转夹持组件移动及翻转,通过翻转夹持组件夹持工件,通过支撑组件支撑工件。所述翻转设备在工件翻转180度后所述六轴机器人仍然在翻转前的位置,有利于所述六轴机器人以一个较佳的姿态搬运所述工件,提高了所述工件在后段机台中的定位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一种翻转设备的构造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的构造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支撑组件的构造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公开一种翻转设备。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一种翻转设备的构造图。

如图1中所示意的,所述翻转设备包括:六轴机器人(未图示)、翻转夹持组件1以及支撑组件2。所述翻转夹持组件1与所述六轴机器人组装,所述支撑组件2用于支撑工件100。所述翻转夹持组件1包括:基座11、第一夹持部12、第二夹持部13以及第三夹持部14。所述第一夹持部12和所述第二夹持部13装设在所述基座11上,所述第一夹持部12与所述第二夹持部13相向运动以夹持工件100。所述第三夹持部14装设在所述基座11上,所述第三夹持部14夹持工件100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夹持部12和所述第二夹持部13夹持工件100的方向垂直。

所述翻转设备的工作过程简要概述如下:六轴机器人驱动翻转夹持组件1,并通过所述翻转夹持组件1将工件100放置在支撑组件2上。所述翻转夹持组件1松开所述支撑组件2上的工件100,所述六轴机器人驱动所述翻转夹持组件1翻转180度,然后所述翻转夹持组件1再次夹持所述支撑组件2上的工件100。所述六轴机器人驱动所述翻转夹持组件1夹持所述支撑组件2上的工件100离开所述支撑组件2,然后再次翻转180度,此时所述翻转夹持组件1夹持的工件100翻转了180度,而所述六轴机器人回复到翻转前的位置,也即所述六轴机器人翻转了180度后又反向翻转了180度回复到翻转前的位置。工件100包括但不限于方形电池模组。

上述实施例中的翻转设备通过六轴机器人驱动翻转夹持组件1移动及翻转,通过翻转夹持组件1夹持工件100,通过支撑组件2支撑工件100。所述翻转设备在工件100翻转180度后所述六轴机器人仍然在翻转前的位置,有利于所述六轴机器人以一个较佳的姿态搬运所述工件100,提高了所述工件100在后段机台中的定位精度。

参考图1和图2,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2的构造图。所述基座11上装设有第一导轨滑块机构111和第二导轨滑块机构112,所述第一夹持部12和所述第二夹持部13装设在所述第一导轨滑块机构111和所述第二导轨滑块机构112上,并通过所述第一导轨滑块机构111和所述第二导轨滑块机构112进行滑动。

所述第一夹持部12包括:笔形气缸121、导轨122、滑块123、滑行件124、转接板125、槽板126以及多根夹持条127。其中,所述笔形气缸121和所述导轨122装设在所述基座11上,所述滑块123装设在所述导轨122上,所述笔形气缸121与所述滑块123连接,所述滑行件124装设在所述滑块123上。所述转接板125装设在所述第一导轨滑块机构111和所述第二导轨滑块机构112上,并通过所述第一导轨滑块机构111和所述第二导轨滑块机构112进行滑动。所述槽板126装设在所述转接板125上,所述槽板126上形成有条形槽1261,所述条形槽1261倾斜于所述第一夹持部12和所述第二夹持部13夹持工件的方向。所述滑块123上的所述滑行件124装设在所述条形槽1261内,并可在所述条形槽1261内滑动。多根所述夹持条127装设在所述转接板125上,用于夹持工件。

所述第二夹持部13与所述第一夹持部12的构造相同。

所述笔形气缸121驱动所述滑块123在所述导轨122上滑动,带动所述滑块123上的所述滑行件124在所述条形槽1261内滑动。由于所述条形槽1261倾斜于所述第一夹持部12和所述第二夹持部13夹持工件的方向,因此所述滑行件124将驱动所述槽板126、所述转接板125以及所述转接板125上的多根所述夹持条127通过所述第一导轨滑块机构111和所述第二导轨滑块机构112滑动。所述第二夹持部13同时实施上述过程,并且与所述第一夹持部12相向运动,进而夹持所述支撑组件2上的工件100。

所述第三夹持部14包括固定模组141和活动模组142。所述固定模组141和所述活动模组142装设在所述基座11上。所述固定模组141相对于所述基座11固定。所述活动模组142相对于所述基座11以垂直于所述第一夹持部12和所述第二夹持部13夹持工件的方向运动,与所述固定模组141配合夹持工件。

所述活动模组142包括:固定架1421、气缸1422以及夹持座1423。所述固定架1421装设在所述基座11上,所述气缸1422装设在所述固定架1421上,所述夹持座1423与所述气缸1422组装。所述气缸1422驱动所述夹持座1423以垂直于所述第一夹持部12和所述第二夹持部13夹持工件的方向运动。

参考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支撑组件2的构造图。如图3中所示意的,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台架21、第一支撑板22、第二支撑板23以及多块垫板24。所述第一支撑板22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3装设在所述台架21上,多块所述垫板24装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板22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3上。所述第一支撑板22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3上均形成有多个避让槽221。所述第二夹持部13的多根夹持条通过多个避让槽221进入工件100的下方,与所述第一夹持部12的多根夹持条127配合以夹持所述支撑组件2上的工件100。

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翻转设备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实施例中的翻转设备通过六轴机器人驱动翻转夹持组件1移动及翻转,通过翻转夹持组件1夹持工件100,通过支撑组件2支撑工件100。所述翻转设备在工件100翻转180度后所述六轴机器人仍然在翻转前的位置,有利于所述六轴机器人以一个较佳的姿态搬运所述工件100,提高了所述工件100在后段机台中的定位精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