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57240发布日期:2019-09-24 23:1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冲击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击扳手、冲击起子等冲击工具。



背景技术:

作为冲击扳手等冲击工具,公知有这样一种冲击工具,其包括马达、伴随马达的驱动而旋转的主轴以及具有与主轴凸轮结合的锤体的打击机构,将打击机构容纳于锤体壳体内,使锤体与轴支承于锤体壳体前端的砧座卡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里,当砧座的转矩增加时,能够将主轴的旋转转换为锤体的间歇性旋转打击力(冲击)而作用于砧座,从而利用安装于砧座的套筒(socket)、起子头等进行螺栓、螺钉的紧固/拆卸。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31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这样的冲击工具中,例如在利用安装于砧座的套筒进行螺栓、螺母的紧固时,若沿扭转方向作用有较大的转矩,则可能会导致砧座折损而使其前端与套筒一起分离。

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击工具,即使砧座发生折损,其前端也不会发生分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为一种冲击工具,该冲击工具包括:马达;锤体,其在马达的作用下旋转;以及轴状的砧座,其沿旋转方向受到锤体的打击,其特征在于,砧座包括外形呈圆筒状的基端部以及与基端部连续的外形呈棱筒状的前端部,并且具有跨基端部和前端部地在砧座内沿轴线方向形成的孔,孔内插入有销。

技术方案2所述的实用新型以技术方案1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孔形成于砧座的轴心。

技术方案3所述的实用新型以技术方案1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前端部形成有用于防止安装的套筒脱落的贯通孔,该贯通孔沿着与砧座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孔夹着贯通孔在以砧座的轴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的位置设有一对,各孔内分别插入有销。

技术方案4所述的实用新型以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的结构为基础,销由强度高于砧座的强度的材料形成。

技术方案5所述的实用新型以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基端部侧,在孔和销之间设有销的防脱机构。

技术方案6所述的实用新型以技术方案5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防脱机构为外套于销并挤压孔的内表面的弹性体。

技术方案7所述的实用新型以技术方案5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防脱机构为将销的至少一部分压入于孔而得到的。

技术方案8所述的实用新型以技术方案5~7中任一项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销上设有与前端部的端面卡合的卡合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9所述的实用新型为一种冲击工具,该冲击工具包括:马达;锤体,其在马达的作用下旋转;以及轴状的砧座,其沿旋转方向受到锤体的打击,其特征在于,该冲击工具包括分离防止机构,该分离防止机构在砧座折损时防止砧座从工具主体分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0所述的实用新型为一种冲击工具,该冲击工具包括:马达;锤体,其在马达的作用下旋转;以及轴状的砧座,其沿旋转方向受到锤体的打击,其特征在于,砧座包括外形呈圆筒状的基端部以及与基端部连续的外形呈棱筒状的前端部,并且具有跨基端部和前端部地在砧座内沿轴线方向形成的孔,在孔的内部设有跨基端部和前端部地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连结构件,并且,在连结构件的基端部侧的端部和前端部侧的端部分别一体地设有直径大于孔的直径的扩径部。

技术方案11所述的实用新型以技术方案10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前端部形成有用于防止安装的套筒脱落的贯通孔,该贯通孔沿着与砧座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设于前端部侧的扩径部在贯通孔内形成为与贯通孔同轴的环状,贯通孔的内径和环状的扩径部的内径相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相同”也可以包括些许误差。

技术方案12所述的实用新型以技术方案11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为了防止套筒脱落而从贯通孔中穿过的防脱销贯通环状的扩径部。

技术方案13所述的实用新型以技术方案11或12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连结构件为线材,环状的扩径部为供线材的端部卡定的O型密封圈。

技术方案14所述的实用新型以技术方案11或12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连结构件为线材,环状的扩径部通过弯曲线材的端部而形成。

技术方案15所述的实用新型以技术方案10~14中任一项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基端部形成有与孔同轴地连通的有底孔,设于基端部侧的扩径部为在有底孔内与连结构件连结的钢球。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存在销、分离防止机构、连结构件,因此即使砧座发生折损,其前端部也不会发生分离。因此,能够防止套筒从工具主体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冲击扳手的立体图。

图2是冲击扳手的主视图。

图3是冲击扳手的中央纵剖视图。

图4是主体部的放大图。

图5A~图5E是安装了套筒的砧座的说明图,图5A表示侧视图,图5B表示主视图,图5C表示A-A剖视图,图5D表示砧座折损状态的剖视图,图5E表示将销加长了的变更例的剖视图。

图6A、图6B是仅将销的前端压入的砧座的变更例的说明图,图6A表示纵剖视图,图6B表示砧座折损状态的剖视图。

图7A、图7B是将整个销压入的砧座的变更例的说明图,图7A表示纵剖视图,图7B表示砧座折损状态的剖视图。

图8A~图8C是在具有有底孔的砧座上安装了套筒的变更例的说明图,图8A表示侧视图,图8B表示B-B剖视图,图8C表示砧座折损状态的剖视图。

图9A、图9B是仅将销的前端压入了具有有底孔的砧座的变更例的说明图,图9A表示纵剖视图,图9B表示砧座折损状态的剖视图。

图10A、图10B是将整个销压入了具有有底孔的砧座的变更例的说明图,图10A表示纵剖视图,图10B表示砧座折损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具有设有2颗销的变更例的砧座的冲击扳手的局部主视图。

图12是具有设有2颗销的变更例的砧座的冲击扳手的主体部的放大图。

图13A~图13D是在设有2颗销的变更例的砧座上安装了套筒的说明图,图13A表示侧视图,图13B表示主视图,图13C表示C-C剖视图,图13D表示砧座折损状态的剖视图。

图14A、图14B是仅将2颗销的前端压入的砧座的变更例的说明图,图14A表示纵剖视图,图14B表示砧座折损状态的剖视图。

图15A、图15B是以间隙嵌合的方式插入了2颗销的砧座的变更例的说明图,图15A表示纵剖视图,图15B表示砧座折损状态的剖视图。

图16A~图16C是使用了线材的砧座的变更例的说明图,图16A表示纵剖视图,图16B表示D-D剖视图,图16C表示E-E剖视图。

图17是图16A的A部放大图。

图18A~图18C是在使用了线材的变更例的砧座上安装了套筒的说明图,图18A表示纵剖视图,图18B表示F-F剖视图,图18C表示G-G剖视图。

图19是图18A的B部放大图。

图20A~图20C是使用了线材的砧座的另一变更例的说明图,图20A表示纵剖视图,图20B表示H-H剖视图,图20C表示I-I剖视图。

图21是图20A的C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冲击扳手;2:主体部;3:手柄;4:砧座;6:电池组;7:主体外壳;8:锤体壳体;12:无刷马达;13:主轴;14:打击机构;22:旋转轴;37:锤体;43:轴承部;46:基端部;47:前端部;48:臂部;53:轴心孔;53a:后端部分;55:销;56:头部;57:环形弹簧;60:套筒;67:防脱销;82:孔;82a:后端部分;83:贯通孔;90:线材;91:钢球;92:O型密封圈;95:扩径部;P、P1、P2:折损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1是冲击工具的一个例子、即冲击扳手的立体图,图2是主视图,图3是中央纵剖视图。该冲击扳手1具有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体部2上向下形成手柄3的、侧面观察呈T字状的工具主体,从主体部2的前端向前方突出有砧座4。在设于手柄3下端的电池安装部5上安装有成为电源的容纳有多个充电电池的电池组6。

主体部2的外壳包括在下部延伸设置有手柄3的合成树脂制的主体外壳7以及组装于主体外壳7前方的容纳打击机构14的金属制的锤体壳体8。主体外壳7通过利用左右方向的螺钉9、9…组装左右一对半边外壳7a、7b而形成。在主体外壳7内,在锤体壳体8后方保持有封闭锤体壳体8后端的齿轮外壳10,齿轮外壳10由突出设置于各半边外壳7a、7b的内表面上的保持肋11进行保持。

亦如图4所示,在主体部2中从后方起依次配置有无刷马达12、主轴13、打击机构14和砧座4,无刷马达12容纳于主体外壳7中,主轴13、打击机构14和砧座4容纳于锤体壳体8中。

首先,无刷马达12是包括定子15及其内侧的转子16的内转子型马达,定子15包括:筒状的定子铁芯17,其由多块层叠钢板形成;前绝缘构件18和后绝缘构件19,其分别设于定子铁芯17的轴向前后端面;以及线圈20、20…,其隔着前绝缘构件18、后绝缘构件19卷绕于定子铁芯17。在前绝缘构件18上安装有搭载了旋转检测元件(省略图示)的传感器电路板21,旋转检测元件检测设于转子16上的永磁体24的位置并输出旋转检测信号。

转子16包括:旋转轴22,其位于转子的轴心;大致圆筒状的转子铁芯23,其层叠多块钢板而成,配置于旋转轴22的周围;以及板状的永磁体24、24…,其固定于转子铁芯23的内部。旋转轴22的后端轴支承于被保持在主体外壳7后部的轴承25,其前端轴支承于被保持在齿轮外壳10上的轴承26,旋转轴22的形成有小齿轮27的前端向齿轮外壳10的前方突出。

在旋转轴22上的轴承25前方的部位安装有离心风扇28,在离心风扇28外侧的主体外壳7的左右侧面形成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排气口29、29…,在传感器电路板21外侧的主体外壳7的左右侧面形成有沿前后方向排列的多个进气口30、30…。

主轴13在后部一体地具有保持行星齿轮32、32…的行星架部31,在后端轴心形成有有底孔33,突出到有底孔33内的旋转轴22的小齿轮27与行星齿轮32啮合。在锤体壳体8的后端内表面和齿轮外壳10之间保持有与行星齿轮32啮合的内齿圈34。在锤体壳体8内,主轴13的后端由保持于齿轮外壳10的轴承35进行轴支承。在主轴13的前端轴心形成有凹部36。

打击机构14包括外套于主轴13前部的锤体37以及向前方对该锤体37施力的螺旋弹簧38。锤体37在前表面具有未图示的一对爪,锤体37利用与设于它内周面的外侧凸轮槽39及设于主轴13外周面的内侧凸轮槽40同时嵌合的滚珠41、41而与主轴13在旋转方向上卡合。螺旋弹簧38外套于主轴13,其前端插入到设于锤体37后表面的环形槽42中,而其后端与行星架部31的前表面抵接,在常态下向前进位置对锤体37施力。

锤体壳体8呈朝向前方越来越尖细的锥形筒状,在前端形成有内周面直径相同的小径的轴承部43,在轴承部43的前端外套有缓冲件44。

砧座4是铁制的,呈轴状,包括:外形呈圆筒状的基端部46,其利用轴瓦45与主轴13同轴地轴支承于轴承部43;以及外形呈棱筒状(这里是正方形筒状)的前端部47,其与基端部46同轴且连续地向前方突出,外周四面进行倒角,用来安装后述的套筒60。在基端部46的后端形成有与锤体37的爪在旋转方向上卡合的一对臂部48、48,并且在基端部46的后端轴心形成有与主轴13的凹部36嵌合的凸部49。轴瓦45被保持成从轴承部43的后端内表面向后方突出,在其后端外套有用来对臂部48、48的前侧进行支承的垫片50。

此外,亦如图5A~图5E所示,在前端部47的前端外周形成有环形槽51,在环形槽51上外套有弹簧卡环52,弹簧卡环52挤压套筒60的内表面而对套筒60施加防脱阻力。

此外,在砧座4的轴心形成有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孔的横截面呈圆形的轴心孔53,轴心孔53从前端部47的前表面起穿越前端部47向后方延伸,且前表面侧的开口部54的直径较大,在该轴心孔53中的大致全长范围内以间隙嵌合的方式插入有作为分离防止机构的横截面呈圆形的销55,销55具有大径的头部56来作为与开口部54嵌合的卡合部。在销55的后端部外套有作为防脱机构(弹性体)的环形弹簧57,环形弹簧57通过与轴心孔53的内表面抵接来防止销55脱落。该销55与砧座4一样是铁制的。

安装于前端部47的套筒60呈筒状,包括:大径部61,其开设有能够与六角螺栓等的头部嵌合的正面观察呈正六边形的六方孔62;以及小径部63,其与大径部61同轴地连结,形成有与前端部47嵌合的正面观察呈正方形的四方孔64。在小径部63上形成有能外套未图示的O型密封圈的凹槽65,在凹槽65的位置上贯通形成有与小径部63的轴线正交的正交孔66。安装于前端部47的状态下的轴心孔53和销55的后端位于比砧座4的臂部48的前表面靠前方的位置,且是位于比套筒60的后端靠后方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手柄3的上部设有触发开关70,且设有无刷马达12的正逆切换钮72,触发开关70的触发器71向前方突出。在主体外壳7的位于触发器71上方的部分形成有延设部73,延设部73覆盖锤体壳体8的下表面,且突出到比触发器71靠前方的位置,在延设部73的前端设有对砧座4的前方进行照射的具有LED75的照明单元74。

在电池安装部5中容纳有控制器76和端子台78,控制器76包括搭载有用来控制无刷马达12的开关元件、微型计算机等的控制电路板77,端子台78与安装的电池组6的端子电连接。此外,在电池安装部5上设有开关面板79,开关面板79与控制电路板77电连接,具有打击力切换钮和显示灯等。此外,在电池安装部5的左侧面用螺钉固定有正面观察呈U字状的挂钩80的一端。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冲击扳手1中,当压入操作触发器71时,触发开关70接通,无刷马达12在电池组6的电源作用下进行驱动。即,控制电路板77的微型计算机获得由传感器电路板21的旋转检测元件输出的表示转子16的永磁体24的位置的旋转检测信号而获取转子16的旋转状态,根据获取的旋转状态控制各开关元件的ON/OFF,使电流依次流过定子15的各线圈20而使转子16旋转。因此,旋转轴22旋转而使行星架部31的行星齿轮32进行行星运动,由此使主轴13减速旋转,再借助滚珠41使锤体37旋转,因此,与锤体37卡合的砧座4旋转而能够利用套筒60对螺栓等进行紧固。此外,若操作开关面板79而使灯呈ON状态,则触发开关70接通而使LED75点亮,从而对套筒60的前方进行照射。

当砧座4的转矩随着紧固的进行而升高时,锤体37克服螺旋弹簧38的作用而一边使滚珠41沿着内侧凸轮槽40向后方滚动一边后退,当爪与臂部48脱离时,锤体37在螺旋弹簧38的作用下使滚珠41沿着内侧凸轮槽40向前方滚动,从而一边旋转一边前进,使爪与臂部48再度卡合而使砧座4产生旋转打击力(冲击)。通过间歇性地反复产生该冲击,能够进一步进行紧固。

于是,即使砧座4受到较大的转矩而使砧座4如图5D所示那样在前端部47的位置P处折损,以间隙嵌合的方式插入于轴心孔53中的销55也能免于折损,因为销55不易受到扭转应力。因此,前端部47的折损的部分在销55的作用下不会分离而与套筒60一同被保持在原有位置,能够防止该折损的部分和套筒60掉落。特别是,销55的头部56直径较大,因此通过头部56与开口部54的卡合能有效防止折损的前端部分发生分离。

这样,根据上述方式的冲击扳手1,砧座4包括外形呈圆筒状的基端部46以及与基端部46连续的外形呈棱筒状的前端部47,并且具有跨基端部46和前端部47地在砧座4内沿轴线方向形成的轴心孔53,在轴心孔53内插入有销55,因此,即使砧座4发生折损,由于销55的存在,前端部47也不会发生分离,因此能够防止套筒60从主体部2分离和掉落。

特别是,这里将轴心孔53形成于砧座4的轴心,因此能够将销55配置在不易受到扭转应力的位置,从而降低了销55折损的风险。

此外,在基端部46侧,在轴心孔53和销55之间设有销55的防脱机构,因此,能够阻止前端部47折损时销55从基端部46脱离,从而可靠地防止前端部47的分离。

此外,防脱机构采用了外套于销55而对轴心孔53的内表面进行挤压的环形弹簧57,因此能简单地进行销55的防脱。

而且,销55设有与前端部47的端面卡合的头部56,因此能利用进行了防脱的销55有效地防止前端部47的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轴心孔53和销55的后端也可以如图5E所示那样向后方延长到臂部48的前表面处的位置。这一点在以下的变更例中也是一样的。此外,作为防脱机构的弹性体除了环形弹簧以外,也可以采用O型密封圈等。

其中,销55的防脱机构不限于环形弹簧57,也可以如图6A、图6B所示那样,采用将轴心孔53的仅后端部分53a的内径做成和销55的外径大致相同,从而将销55的后端压入到后端部分53a中的构造。

此外,作为防脱机构,也可以如图7A、图7B所示那样,采用将轴心孔53的全长的内径做成和销55的外径大致相同,从而将整个销55压入到轴心孔53中的构造。在该情况下,整个销55都进行防脱,因此大径的开口部54、头部56就不需要了。但是,由于销55整体都会受到扭转应力,因此为了避免销55和前端部47同时折损,即使它们同为铁制,也要相对提高销55的强度。

这样,防脱机构采用将销55的至少一部分压入到轴心孔53中的形式时,也能简单地进行销55的防脱。

此外,若用强度高于砧座4的材料形成销55,则能进一步减小销55和砧座4一同折损的风险。其中,销不限于和砧座一样采用铁制,也可以用具有韧性的树脂、合金等其他材料来进行制作。

除此之外,砧座4的形状也不限于上述方式,例如如图8A~图8C所示,当在砧座4的后端轴心形成有供主轴13的前端插入的前有底孔58时,可以将轴心孔53贯通形成至与前有底孔58连通为止,并以间隙嵌合的方式插入具有环形弹簧57的销55。采用该构造也能利用销55防止套筒60掉落。

此外,在该构造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图9A、图9B所示那样将轴心孔53的后端部分53a的内径做成和销55的直径大致相同而进行局部压入,或者如图10A、图10B所示那样将整个轴心孔53的内径做成和销55的直径大致相同而进行整体压入来构成防脱机构。

而且,在上述方式、各变更例中,销55的直径期望设为前端部47的倒角部分的宽度(图4所示的宽度H)的25%以下。因为若大于该值,则前端部47的缺损部分过大,前端部47的有效截面积减小,会导致强度降低。此外,当转矩变大时,作用于销55的扭转应力也会变大,因此即使在25%以下的范围内,也期望在设定时随着转矩变大而减小销55的直径的比例。

另一方面,销55不限于1颗,也可以设有2颗。图11、12示出了这样的一个例子,冲击扳手1自身的结构与前述方式大致相同,因此省略重复说明。

这里的砧座4和图8A~图8C一样在后端轴心形成有供设于主轴13前端的凸部81插入的前有底孔58。亦如图13A~图13D所示,在砧座4的前端部47的以轴线为中心的上下中心对称的位置上形成有一对孔82、82,孔82、82的后端形成到比前有底孔58的前端稍靠前方的位置。在前端部47的孔82、82之间的部分贯通形成有贯通孔83,贯通孔83与安装的套筒60的正交孔66一同供防脱用销贯通。而且,在各孔82中分别整个压入固定有铁制的销55,销55的直径与孔82的内径大致相同,强度高于砧座4。

在这样将孔82、82夹着贯通孔83在以砧座4的轴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的位置上设有一对,并向各孔82中分别插入销55的情况下也是一样,即使砧座4受到较大转矩而导致砧座4如图13D所示那样在前端部47的位置P处发生折损,销55、55也能免于变形和折损。因此,前端部47的折损的部分在压入的销55、55的作用下不会分离,能够和套筒60一同被保持在原有位置,能够防止其掉落。

在该情况下,优选使销55、55的强度高于砧座4。

需要说明的是,在销55有2颗的情况下也不限于整体压入,也可以如图14A、图14B所示那样,仅使各孔82的后端部分82a的直径与销55的外径大致相同而进行局部压入,并使头部56与大径的开口部84卡合。

此外,也可以如图15A、图15B所示那样,将整个销55以间隙嵌合的方式插入到孔82中,并使外套于销55后端的环形弹簧57挤压孔82的内表面来实现防脱。

此外,若砧座4的后端没有前有底孔58,则销55的长度也可以进一步加长,孔82和销55的数量也可以设为3个以上并配置于同心圆上。

另一方面,要防止套筒掉落不限于使用横截面呈圆形的销,也可以采用横截面呈方形、多边形、平板状的构件等来作为分离防止机构的分离防止构件,以便即使砧座折损时也不会从工具主体分离。在该情况下,可以考虑用分离防止构件从砧座的外周进行固定而避免砧座分离,或者将砧座和外壳(也包括锤体壳体、缓冲件)之间用分离防止构件连结起来而避免砧座分离。

而且,在砧座4如图11、图12那样具有前有底孔58和贯通孔83的情况下,除了设有2颗销的上述变更例之外,还可以考虑图16A~图16C所示的这种变更例。

这里,在砧座4的轴心处设置轴心孔53,向该轴心孔53中插入作为连结构件的线材90。线材90的后端铆接固定于设于前有底孔58中的作为扩径部的钢球91,钢球91的直径大于轴心孔53的直径。另一方面,在轴心孔53的前方,在贯通孔83内同轴地配置有作为扩径部的O型密封圈92,O型密封圈92形成为直径大于轴心孔53的直径,线材90的前端在贯通孔83内贯通卡定O型密封圈92。贯通卡定O型密封圈92后的线材90的前端向轴心孔53内折回,成为沿着线材90的中间部插入于轴心孔53内的折回部93。如图17所示,在贯通孔83内形成有在轴心孔53的前方保持O型密封圈92的保持槽94,保持槽94形成为环状,保持于保持槽94中的O型密封圈92的内径与贯通孔83的内径相同。该O型密封圈92的内径只要能供后述防脱销67贯通即可,因此也可以与贯通孔83的内径有些许差异。

因此,如图18A~图18C所示,只要向砧座4的前端部47嵌合套筒60,并将防脱销67同时插入于正交孔66和贯通孔83,再将O型密封圈68外套于凹槽65中,便装好了套筒60。此时,亦如图19所示,在贯通孔83内,防脱销67贯通O型密封圈92,因此利用O型密封圈92和防脱销67防止了线材90的前端向后方侧脱出。此外,利用钢球91防止了线材90的后端向前方侧脱出。因此,由于存在前后端进行了防脱的线材90,因此,即使前端部47在例如比O型密封圈92靠后方的位置(图18A所示的位置P1)处发生折损,前端部47也不会发生分离,套筒60也不会发生分离。此外,由于利用贯通O型密封圈92的防脱销67防止了套筒60分离,因此,即使在贯通孔83的位置(图18B所示的位置P2)处发生折损,前端部47也不会发生分离。

这样,根据图16A~图16C所示的变更例,在轴心孔53的内部,跨基端部46和前端部47地设有沿砧座4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连结构件(线材90),并且在线材90的基端部46侧的端部和前端部47侧的端部分别一体设有直径大于轴心孔53的直径的扩径部(钢球91、O型密封圈92),因此,即使砧座4发生折损,也能利用线材90的存在而避免前端部47发生分离。因此,能够防止套筒60从主体部2分离和掉落。

特别是,这里将在前端部47侧设于贯通孔83内的O型密封圈92的内径设为与贯通孔83的内径相同,因此,即使设置O型密封圈92,也能够无障碍地穿入防脱销67。

此外,由于防脱销67贯通O型密封圈92,因此能利用防脱销67防止线材90脱出(防止套筒60分离和掉落)。

此外,连结构件采用了线材90,环状的扩径部采用了卡定线材90端部的O型密封圈92,由此能够简单地防止前端部47分离和掉落。

而且,设于基端部46侧的扩径部采用了在前有底孔58内与线材90连结的钢球91,由此能够简单地利用前有底孔58进行线材90的防脱。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变更例中,前端部47侧的扩径部采用了O型密封圈,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金属制、树脂制的环体来卡定线材。此外,也可以如图20A~图20C、图21所示那样,将线材90的前端弯曲成环状而形成扩径部95,将该扩径部95保持在保持槽94中并将折回部93插入到轴心孔53中来实现防脱。

这样,只要弯曲线材90的端部来形成环状的扩径部95,就能够简单地进行防脱。

另一方面,基端部侧的扩径部除了钢球以外也可以采用销等其他构件,也可以不采用其他构件而将线材的后端弯曲成环状、钩状来形成扩径部。

此外,孔不限于设于砧座轴心的情况,也可以设于偏心位置并利用连结构件和扩径部实现防脱,还可以设置多个孔并分别设置连结构件和扩径部。需要说明的是,在设有多个孔时,例如也可以考虑夹着轴心设置左右一对孔,向一对孔中穿入一条线材,并使线材的前部沿着贯通孔的保持槽走一圈来形成扩径部。

其中,连结构件不限于线材,也可以采用金属制、树脂制的销等。该情况下的扩径部也可以形成为与连结构件独立的构件,或与之一体形成。

除此之外,冲击工具也可以是马达不是无刷型的工具、不使用电池组而使用交流电源的工具,冲击工具不限于冲击扳手,冲击起子、与主轴成直角地设置砧座的角向冲击扳手、角向冲击起子等也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例如在冲击起子中,为了插入安装起子头,也可以考虑在设于砧座轴心的安装孔的径向外侧配置1或2颗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