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限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5863发布日期:2019-11-25 23:09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车门限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门限位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性能及外观要求越来越高。车门开启限位器在使用过程中因沙尘进入限位器盒总成会导致车门限位器异响、磨损等现象,影响用户体验。现有限位器仅在限位器盒总成安装面上贴一张发泡海绵,并需在中部开一个方孔用于在使用过程中限位臂总成与限位器盒总成相对移动,故无法完全密封。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车门限位器,能够在车门关闭时通过固定在限位臂总成上的柔性防尘罩将限位器盒总成与外界隔离密封,避免沙尘进入限位器盒总成导致车门限位器异响、磨损的情况发生;柔性防尘罩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寿命长,密封效果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车门限位器,能够在车门关闭时通过固定在限位臂总成上的柔性防尘罩将限位器盒总成与外界隔离密封,避免沙尘进入限位器盒总成导致车门限位器异响、磨损的情况发生;柔性防尘罩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寿命长,密封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限位器,包括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车身上的限位臂总成和固定于车门上且与限位臂总成滑动连接的限位器盒总成,所述限位器盒总成可沿限位臂总成轴线方向滑动,所述限位臂总成用于与车身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柔性防尘罩,所述柔性防尘罩内部形成有用于与车门密封连接的密封腔。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防尘罩朝向车门一侧的表面向车身方向凹陷形成凹槽i。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防尘罩朝向车门一侧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由凹槽ⅰ的侧边向远离限位臂总成方向延伸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ⅰ的槽底中部设置有向车门方向凸起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凹槽ⅰ的槽壁存在间隙且凸起部高度小于凹槽ⅰ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防尘罩朝向车身一侧的表面与凸起部对应的位置向车门方向凹陷形成凹槽ⅱ。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防尘罩中部设置有可沿限位臂总成轴线方向伸缩的波纹缓冲褶皱。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防尘罩与车门贴合一面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的圆弧弧长为33-38mm,圆弧半径为92-97mm,并且所述圆弧面的圆弧圆心在限位臂总成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防尘罩以可拆卸方式固定在限位臂总成上。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臂总成上设置有用于与柔性防尘罩连接的安装槽,所述柔性防尘罩与限位臂总成上的安装槽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包括环绕限位臂总成一周的环形槽和沿限位臂总成周向间隔设置的条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条形槽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车门限位器,通过车门关闭时柔性防尘罩上的翻边与固定限位器盒总成的车门钣金处紧密贴合,并且柔性防尘罩为凹槽状,翻边贴合后凹槽内部会形成空腔;凹槽内底部设置有凸起部,凸起部在柔性防尘罩与车门接触变形后会覆盖在车门上的用于与限位臂总成相对移动的孔周边,形成翻边和凸起部双重贴合隔离层,并且翻边和凸起部之间存在负压密闭空腔,因此翻边和凸起部与限位器盒总成贴合紧密不会有缝隙,使用过程中柔性防尘罩有轻微变形仍然能够有密封效果,使用寿命得到了提高;柔性防尘罩还沿变形方向设置有波纹缓冲褶皱,并且柔性防尘罩与限位器盒总成贴合一面为圆弧面,车门关闭柔性防尘罩挤出空气形成负压密闭空腔或车门打开柔性防尘罩吸入空气与车门分离时波纹缓冲褶皱能够缓冲变形,圆弧面能够使柔性防尘罩随着翻边与限位器盒总成逐渐接触而逐渐且缓慢的挤出或者吸入空气,进一步增加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车门限位器,能够避免沙尘进入限位器盒总成导致车门限位器异响、磨损的情况发生;柔性防尘罩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寿命长,密封效果好,可拆卸便于更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去除套筒后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臂总成上安装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柔性防尘罩处的局部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防尘罩的正视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图5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门限位器,包括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车身上的限位臂总成2和固定于车门上且与限位臂总成2滑动连接的限位器盒总成3,所述限位器盒总成3可沿限位臂总成2轴线方向滑动,所述限位臂总成2用于与车身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柔性防尘罩4,所述柔性防尘罩4内部形成有用于与车门密封连接的密封腔。所述限位器盒总成3包括盒体31、弹簧32和限位滑块33,所述弹簧32一端与盒体21侧壁上的缓冲垫34接触,另一端与限位滑块33连接,所述盒体21上设置有用于将限位器盒总成3固定在车门上的螺栓35。所述限位臂总成2包括连接支架1、限位臂21和外套于限位臂21上的套筒,所述连接支架1固定在车身上且与限位臂21一端铰接;所述限位臂21上远离连接支架1一端沿轴向间隔设置有三个凹槽;当打开车门时,连接支架1固定在车身上,限位臂总成2旋转,限位器盒总成3相对于限位臂总成2滑动,限位滑块会卡在三个凹槽之一,从而实现了车门开启的限位,因此车门限位器具有三个不同车门开启角度的开启档位(如附图8中开度状态ⅱ、ⅲ、ⅳ所示)和一个关闭档位(如附图8中开度状态ⅰ所示);当关闭车门时,限位器盒总成3逐渐靠近连接支架1,柔性防尘罩4罩在车门上固定限位器盒总成3的车门钣金上,内部形成一个与外界隔离的密封腔,避免沙尘进入限位器盒总成3导致车门限位器异响、磨损的情况发生。

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防尘罩4朝向车门一侧的表面向车身方向凹陷形成凹槽ⅰ41。柔性防尘罩4与车门钣金贴合后,凹槽ⅰ41形成空腔。朝向车门一侧即为朝向限位器盒总成3一侧,朝向车身一侧即为朝向连接支架1一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防尘罩4朝向车门一侧设置有翻边43,所述翻边43由凹槽ⅰ41的侧边向远离限位臂总成2方向延伸形成。翻边43一方面是便于加工,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加与车门钣金的接触面积,增加接触面积使密封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ⅰ41的槽底中部设置有向车门方向凸起的凸起部42,所述凸起部42与凹槽ⅰ41的槽壁存在间隙且凸起部42高度小于凹槽ⅰ41深度。凸起部42在柔性防尘罩4与车门钣金接触变形后会覆盖在车门钣金上的用于与限位臂总成2相对移动的孔周边,形成翻边43和凸起部42双重贴合隔离层,并且翻边43和凸起部42之间由于柔性防尘罩4变形将空气挤出,会形成负压密闭空腔,因此翻边43和凸起部42与限位器盒总成3贴合紧密不会有缝隙,柔性防尘罩4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在交变载荷作用下会有轻微变形,但是由于有负压密闭空腔,轻微变形后的柔性防尘罩4仍然能够有密封效果,使用寿命得到了提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防尘罩4朝向车身一侧的表面与凸起部42对应的位置向车门方向凹陷形成凹槽ⅱ44。凹槽ⅱ44的侧壁是斜面,底壁是用于与车门钣金接触的平面。翻边43、凹槽ⅰ41和凹槽ⅱ44形成类似于“w”的形状,在变形形成负压密闭空腔的过程中首先翻边43接触车门钣金使凹槽ⅰ41发生变形使内部空腔体积变小,接着凸起部42与车门钣金接触,接触后车门钣金向连接支架1方向挤压凸起部42,使凸起部42与车门钣金紧密贴合,凹槽ⅱ44侧壁变形使凸起部42沿限位臂总成2轴线方向位移时凸起部42不发生变形,保持平面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防尘罩4中部设置有可沿限位臂总成2轴线方向伸缩的波纹缓冲褶皱45。凹槽ⅰ41的侧壁是波纹状,车门关闭柔性防尘罩4挤出空气形成负压密闭空腔或车门打开柔性防尘罩4吸入空气与车门分离时波纹缓冲褶皱45能够缓冲变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防尘罩4与车门贴合一面为圆弧面,车门关闭时,圆弧面的两端首先与车门钣金接触,此时柔性防尘罩4与车门钣金间有着圆弧形间隙,气体能够从中被挤出,随着车门的关闭柔性防尘罩4变形,圆弧形间隙逐渐变小,最终完全贴合密闭,形成负压密闭空腔;车门打开时与车门关闭时相反,此处不再赘述。相对于贴合的面为平面,这种逐渐分离或者逐渐贴合的方式过程是渐变的,作用在柔性防尘罩4上的力更加均衡不会突然增大,能够显著增加柔性防尘罩4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所述圆弧面的圆弧弧长为33-38mm,圆弧半径为92-97mm,并且所述圆弧面的圆弧圆心在限位臂总成2轴线上;圆弧的弧长决定了与车门钣金接触的面积,面积过大车门限位器整体体积过大且浪费材料,而面积过小达不到所需的密封效果;圆弧的半径决定了圆弧形的弯曲程度,这与柔性防尘罩4变形过程相关,而变形过程又与密封效果和使用寿命有关;所述圆弧形的圆弧圆心在限位臂总成2轴线上是为了使圆弧两端同时与车门钣金接触,两侧对称同时变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防尘罩4以可拆卸方式固定在限位臂总成2上。由于柔性防尘罩4使用寿命远小于其他金属部位,可拆卸的方式便于柔性防尘罩4老化时更换,节约维修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臂总成2上设置有用于与柔性防尘罩4连接的安装槽,所述柔性防尘罩4与限位臂总成2上的安装槽卡接。卡接的方式固定效果好,安装和拆卸简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包括环绕限位臂总成2一周的环形槽22和沿限位臂总成2周向间隔设置的条形槽23,所述环形槽22与条形槽23相连通。所述条形槽23设置有四个,防尘罩的凸起部42卡在环形槽22内,凸起部42上卡接环形槽22的为方孔,方孔四个角处还各设置有一个凸点46,凸点46卡在条形槽23内,环形槽22与条形槽23能够防止柔性防尘罩4沿限位臂总成2轴线方向移动和防止柔性防尘罩4绕限位臂总成2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防尘罩4采用邵氏硬度为55°-65°的tpr材料制成,便于加工,硬度、热塑性和弹性符合需求。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