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41623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
【背景技术】
[0002]有了家庭监控机器人,它可以移动监控家庭环境,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清楚家中发生的事情,能够在紧急情况发生时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但是目前机器人在防撞防跌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原因在于用于防撞防跌感应的红外线在暖光源的照射下(如白炽灯、太阳光)检测受到很大影响,它会受到所有相近红外信号的干扰,白炽灯和太阳光中含有红外信号成分较多,对红外的影响也较大。红外相互之间也存在干扰,因此导致机器人移动底座没有很好的防撞防跌功能,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容易碰撞到杂物,从而使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0003]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如何开发一种移动方便,有效防碰撞和防跌的机器人,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移动方便,有效防碰撞和防跌的机器人移动底座。
[000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包括:上盖、下盖,2个主动轮以及一个从动轮,所述两个主动轮上分别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下盖的前端设置有前碰撞感应装置,所述下盖的前端底部设置有防跌装置,所述下盖的后端设置有后碰撞感应装置,所述下盖的中间设置有两个重力锤,所述前碰撞感应装置、防跌装置、后碰撞感应装置为红外线装置,所述红外线装置由保护盖和红外线传感器组成,所述保护盖由上盖板、后盖板组成。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后盖板底边延伸出一延伸板。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延伸板上设置有用以将红外线传感器固定在下盖上的安装孔。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下盖由黑胶制成。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下盖还设置有供电电池以及工作电路板。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工作电路板通过导线与所述供电电池连接。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下盖的尾端设置有充电接口。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与所述保护盖通过螺丝连接。
[0013]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4]1、本实用新型中下盖前后设置了防碰撞装置,在机器人前进后退时能够成功检测障碍物,探测距离在4-30cm,在红外线传感器外设有外壳,避免了外界光线对红外线造成干扰,大大提高了避障的精确度。
[0015]2、本实用新型中下盖前端左右两边固定安装有两个重力锤,在下盖前端底部设置有防跌装置,保证了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重心始终保持在前端,防止了机器人跌倒。
[0016]3、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 2个主动轮和一个从动轮,保证了机器人能够前后左右顺畅转动。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下盖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红外线装置的保护盖设计方案I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红外线装置的保护盖设计方案2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红外线装置的保护盖设计方案3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红外线装置的保护盖设计方案4结构示意图。
[002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上盖1、下盖2,主动轮3,从动轮4,驱动电机5,前碰撞感应装置6,后碰撞感应装置7,保护盖8,上盖板9、后盖板10,工作电路板11,重力锤12,充电接口13,延伸板14,安装孔15,螺丝孔16,防跌装置17,出线口 18,第一侧板19,第二侧板20,螺丝孔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图2所示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包括:上盖1、下盖2,2个主动轮3以及一个从动轮4,两个主动轮3上分别连接有驱动电机5,下盖2的前端设置有前碰撞感应装置6,下盖2的前端底部设置有防跌装置17,所述下盖2的后端设置有后碰撞感应装置7,所述下盖2的中间设置有两个重力锤12,所述前碰撞感应装置6、防跌装置17、后碰撞感应装置7为红外线装置,所述红外线装置由保护盖8和红外线传感器组成,重力锤12保证了底座的重心平稳,与防跌装置17配合达到了更好的防跌效果;设置了两个主动轮3和一个从动轮4,通过该设计,机器人能够前后左右顺畅的转动,移动更灵活。
[0027]如图3、4、5、6所示,本实用新型中保护盖8有4种设计方案,其中设计方案I中保护盖8由上盖板9、后盖板10组成,后盖板10的底边延伸出一延伸板14,延伸板14上设置有用以将红外线传感器固定在下盖2上的安装孔15,;设计方案2中,保护盖8的上盖板9上设置有出线口 18,设计方案3中保护盖8由第一侧板19与第二侧板20连接组成,第一侧板19与第二侧板20相互垂直,设计方案4中后盖板10上设置有将保护盖8固定在下盖2上的螺丝孔21,通过在前碰撞感应装置6、后碰撞感应装置7上设置了保护盖,能够把外界光线更彻底的隔绝,排除对红外线的干扰,提高了探测的准确度,更好的检测障碍物,探测距离达到4-30cm,另一方面,该设计能够防尘,延长红外线装置的使用寿命,在防跌装置17上设置保护盖8,起到固定的作用。
[0028]下盖2由黑胶制成,通过该设计,黑胶下盖相当于红外线接收管,能透过红外线。
[0029]下盖2还设置供电电池和工作电路板11,驱动电机5和工作电路板11通过导线与供电电池连接,通过该设计,供电电池为机器人移动提供电力,下盖2的尾端设置有充电接口 13,在电源不足的情况下,可通过该充电接口 13补充电力。
[0030]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中前碰撞感应装置6、防跌装置17、后碰撞感应装置7皆为红外线传感器,其具有一对红外信号发射与接收二极管,发射管发射一定频率的红外信号,接收管接收这种频率的红外信号,当红外的检测方向遇到障碍物(反射面)时,红外信号反射回来被接收管接收,经过处理之后,通过数字传感器接口返回到机器人工作电路板,机器人即可利用红外波的返回信号来识别周围环境的变化,成功的检测障碍物。
[003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下盖,2个主动轮以及一个从动轮,所述两个主动轮上分别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下盖的前端设置有前碰撞感应装置,所述下盖的前端底部设置有防跌装置,所述下盖的后端设置有后碰撞感应装置,所述下盖的中间设置有两个重力锤,所述前碰撞感应装置、防跌装置、后碰撞感应装置为红外线装置,所述红外线装置由保护盖和红外线传感器组成,所述保护盖由上盖板、后盖板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板底边延伸出一延伸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上设置有用以将红外线传感器固定在下盖上的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由黑胶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还设置有供电电池以及工作电路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工作电路板通过导线与所述供电电池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的尾端设置有充电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与所述保护盖通过螺丝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包括:上盖、下盖,2个主动轮以及一个从动轮,所述两个主动轮上分别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下盖的前端设置有前碰撞感应装置,所述下盖的前端底部设置有防跌装置,所述下盖的后端设置有后碰撞感应装置,所述下盖的中间设置有两个重力锤,所述前碰撞感应装置、防跌装置、后碰撞感应装置为红外线装置,所述红外线装置由保护盖和红外线传感器组成,所述保护盖由上盖板、后盖板组成,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移动方便,有效防碰撞和防跌的家庭监控机器人。
【IPC分类】B25J19-04, B25J19-02, B25J5-00
【公开号】CN204450514
【申请号】CN201520089992
【发明人】覃争鸣
【申请人】广州映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2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