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9530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装置,该装置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专门用于防坠落。
背景技术
在风力涡轮机的外罩或塔筒内,出于修护目的,需要许多用于防坠落固定的锚点。锚点通常包括有眼螺栓,该有眼螺栓形成为支撑用于防坠落目的的绳索或其它附 件,例如用于个人安全带的固定。有眼螺栓正常被固定就位,例如,与塔筒壁连接或者与外罩内的部件连接。当设计塔筒或风力涡轮机时,许多锚点以策略性的方式加以放置,但它们的数量 一般不足以覆盖所有可能的情况。因为这个原因,梯级或梯蹬可能被部分用于提供额外的锚点,以便例如用于防坠 落绳索、工作定位绳索、缆索等的固定。因为梯级的尺寸定制通常并不足以承受可能因人体坠落所引起的力,所以技术人 员一般被指示使用梯子上专用选择点,用于他们的固定目的。用于固定的典型点可位于梯 子的顶端附近,因为这顶端通过螺栓和支架被牢固地固定在(塔筒)壁。由于螺栓和支架,这些位置对于计划的固定是足够稳定的。然而,测试已经显示,即使使用M16螺栓的加固物,梯子的负载能力仍然是有限 的。另一个问题是,梯子的梯蹬的强度须充分到足以承受由于坠落所发生的冲击。损坏的梯子须更换,但是这个任务并不容易,这是因为梯子一般很长,而塔筒内须 用来进行该种更换的剩余空间则由于已经安装的部件(如缆索,引导设备,电子设备等)而 常常太小。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优选与梯子组合起 来使用。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该目的得以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 求的主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固定装置包括具有梯蹬的梯子。该梯子具有至少一个空心梯蹬。螺 栓纵向地位于该空心梯蹬内。该螺栓在其第一侧具有眼,该眼用作附接点,用于附接目的, 同时该眼位于在该梯子第一侧上的空心梯蹬外面。该螺栓在其第二侧具有联锁装置,该联 锁装置可牢固但可拆卸地接合在该梯子的第二侧。因此,通过空心梯蹬、插入的螺栓以及与 螺栓连接的眼和联锁装置在梯子处形成能移动的附接点。眼被专门用于附接目的——例如承载绳索、防坠落系索、限制下落系索、缆索等。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螺栓的第一侧包括阻挡器,该阻挡器阻止眼能被插入空心梯蹬中。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联锁装置以下述方式来设定尺寸,即联锁装置可被插入到空心梯蹬中。因此,螺栓通过其第二侧被插入空心梯蹬中,直到阻挡器邻接梯子的第一侧(所 以插入被阻止)。在改进的实施方式中,眼本身大到足以用作阻挡器——优选地,眼的直径大于空 心梯蹬的直径。在改进的实施方式中,螺栓比梯蹬长,所以整个梯蹬被纵向贯穿。由于螺栓的长 度,当插入被阻挡器阻止时,联锁装置位于空心梯蹬外面。联锁装置以下方式设计,即它可以牢固但可拆卸的方式接合在梯子的第二侧。因 此,在梯子处形成能移动的附接点。借助阻挡器和联锁装置,螺栓固定在梯蹬内,而梯蹬被螺栓额外增强。该创造性的装置允许以非常容易的方式在任意梯蹬位置处应用沿着梯子能移动 的锚点。插入螺栓增强了梯踏——因此由于人体下落产生的力可被增强的梯蹬吸收。该创造性的装置还允许快速并非常容易地移除不用的锚点。该创造性的装置可非常容易地安装在老的和新的梯子,只要该梯子包括空心梯蹬 便可。该创造性固定的部件在塔筒或风力涡轮机内非常容易运输,并且还非常容易运送 到该塔筒或风力涡轮机的地点以及从该地点将其运走。另外,该创造性的固定非常便宜。


本发明借助附图将被更详细地显示。图1显示了用作根据本发明的固定装置的部件的第一实施方式,图2显示了用作根据本发明的固定装置的部件的第二实施方式,以及图3显示具有如上面图1和图2中所描述的两种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显示了用作根据本发明的固定装置的部件的第一实施方式。螺栓Bl被专门用于插入稍后如图3所描述的梯子的空心梯蹬中。螺栓Bl在其第一侧Sll上包括用于附接目的的眼E11。螺栓Bl在其第一侧Sll还包括阻挡器STl 1,该阻挡器被形成为例如凸缘,且该阻 挡器阻止眼Ell能被插入到稍后描述的空心梯蹬中。螺栓Bl在其第二侧S12包括联锁装置IL。在这种情况下,联锁装置IL包括螺纹 以承载螺母SN。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螺纹杆被用作螺栓Bi。用以下方式设定联锁装置IL的尺寸联锁装置IL能被插入如稍后描述的梯子的 空心梯蹬中。由于螺纹和螺母,实施方式El可非常容易地以牢固但可拆卸的方式接合在梯子 上。
图2显示了用作根据本发明的固定装置的部件的第二实施方式E2。螺栓B21和螺栓B22被专门用于插入稍后如图3所描述的梯子的空心梯蹬中。两个螺栓B21、B22在它们第一侧S21以及在它们第二侧S22上都具有螺纹。第一条构件BRl包括第一眼E21,而第二条构件BR2包括第二眼E22。第一条构件BRl通过螺母SN与螺栓B21、B22的第一侧S21连接。相应地,第二条构件BR2通过螺母SN与螺栓B21、B22的第二侧S22连接。与图1比较,“阻挡器”的功能由第一条构件BRl执行。“联锁装置”的功能通过第二条构件BR2、螺栓B21和B22第二侧S22上的螺纹,以 及通过连接在螺栓B21、B22的第二侧S22处的螺母SN来构建。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螺纹杆被用作螺栓B21、B22。由于螺纹和螺母,实施方式E2可非常容易地以牢固但可拆卸的方式接合在梯子 上。图3显示了具有如上面在图1和图2中所描述的两种实施方式El、E2的固定装置。 梯子L具有例如三个空心梯蹬HR。需要一个空心梯蹬HR来承载如上面所描述的实施方式E1,而其它两个空心梯蹬 用来承载如上面所描述的实施方式E2。参考图1和实施方式E1,螺栓Bl (没有螺母SN)经由其第二侧S12被插入空心梯 蹬HR中,直到阻挡器STll邻接梯子L的第一侧SD1,由此插入被阻止。螺栓Bl位于空心梯蹬HR内,因此它纵向地贯穿空心梯蹬HR。螺栓Bl比空心梯蹬HR长。因此当插入被阻止时,允许联锁装置IL在空心梯蹬HR 外面。联锁装置IL现在通过螺母SN接合在梯子L第二侧SD2上。由于部件具有大的把手,所以这个实施方式允许无需工具就被紧固以及被释放。由于小尺寸,该“移动锚点组件”在人员爬上爬下梯子时可被附接至该人员的带。参考图2和实施方式E2,螺栓B21、B22 (没有螺母SN和第二条构件BR2)经由其 第二侧S22被插入空心梯蹬HR中,直到在该示例中被用作阻挡器的第一条构件BRl邻接梯 子的第一侧SD1,由此插入被阻止。螺栓B21和B22位于空心梯蹬HR内,因此它们纵向地贯穿空心梯蹬HR。螺栓B21、B22比空心梯蹬HR长,因此当插入被阻止时,用于联锁装置的螺纹被允 许在空心梯蹬HR外面。联锁装置现在通过螺母SN并且通过第二条构件BR2接合在梯子L的第二侧SD2上。实施方式E2允许将作用在眼E21和/或眼E22上的负载分布于梯子的两个梯蹬 上。还可能将防坠落的弹簧钩和限制下落系索附接至眼E21、E22。这个实施方式也能很好地适合于辅助缆索作业等。
权利要求
固定装置,-具有梯子,所述梯子具有至少一个空心梯蹬,-具有螺栓,所述螺栓纵向地位于所述空心梯蹬内,-其中,所述螺栓在其第一侧具有眼,所述眼用作附接点,用于附接目的,同时所述眼位于在所述梯子的第一侧上的所述空心梯蹬外面,-其中,所述螺栓在其第二侧具有联锁装置,所述联锁装置能够牢固地但能拆卸地接合在所述梯子的第二侧,-因此,通过所述空心梯蹬、插入的螺栓以及与所述螺栓连接的所述眼和所述联锁装置,在所述梯子处形成能移动的附接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在其第一侧包括阻挡器,所述阻挡器阻止所述眼能被插入所述空心梯蹬中, -所述联锁装置以下方式设定尺寸所述联锁装置能够被插入所述空心梯蹬中, _同时所述螺栓通过其第二侧被插入所述空心梯蹬中直到所述阻挡器邻接所述梯子的 第一侧,由此所述插入被阻止,以及-所述螺栓比所述空心梯蹬长,因此当所述插入被阻止时,所述联锁装置位于所述空心 梯蹬外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眼构造成支撑绳索、防坠落系索、 或限制下落系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眼的尺寸被设定以将所述眼本身 用作阻挡器。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锁装置包括螺纹,以承载螺母,-所述螺母作用抵靠所述梯子的第二侧,由此所述联锁装置被接合。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锁装置还具有用于 附接目的的眼。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所述梯子第一侧的第一条构件,所述第一条构件包括所述眼,-所述第一条构件与两个螺栓连接,所述两个螺栓都贯穿所述梯子的两个空心梯蹬,以及_所述两个螺栓通过联锁装置都被接合在所述梯子的第二侧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所述梯子第二侧的第二条构件, 所述第二条构件与位于所述梯子第二侧上的所述两个螺栓连接,以用作所述联锁装置的部 件。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条构件包括用于附接目的的眼。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条构件通过螺母与所述两 个螺栓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装置,该装置被应用于梯子。该梯子具有至少一个空心梯蹬。螺栓纵向位于该空心梯蹬内。该螺栓在其第一侧具有眼,该眼被用作附接点,用于附接目的,同时该眼位于在该梯子第一侧上的空心梯蹬外面。该螺栓在其第二侧具有联锁装置,该联锁装置能够被牢固但可拆卸地接合在该梯子的第二侧,因此通过该空心梯蹬、插入的螺栓以及与该螺栓连接的眼和联锁装置,在该梯子处形成能移动的附接点。
文档编号A62B35/00GK101812964SQ20101011877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3日
发明者R·黑尼希 申请人:西门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