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片材、其制造方法和其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2058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片材、其制造方法和其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2枚片状物构成的、且其中一方片状物形成许多凸部的复合片材。又,本发明还涉及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本发明的复合片材作为生理卫生巾与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制品用的片材使用,适宜用作表面片材。
背景技术
弹性材料的至少一面与纺粘型无纺布进行点接合而成为复合无纺布,对该无纺布按照预定方向施加拉伸负荷后除去负荷使其纺粘型无纺布产生松弛的蓬松的复合无纺布已经为人所知(特开平5-59655号公报)。该复合无纺布可以作为短裤形尿布的侧带使用。作为获得具有许多凸部的复合片材的方法,除了该方法外,还知道特开平10-245757号公报以及特开平2-18036号公报所记载的方法。
但是,该复合无纺布是利用塑性变形使其产生松弛,因此在松弛的部位产生纤维的起毛。所以将这样的无纺布作为吸收性制品的表面片材使用时起毛的纤维刺激皮肤,降低吸收性制品的穿戴感。毕竟该无纺布并不是作为吸收性制品的表面片材而设计的,因此即使将其作为吸收性制品的表面片材使用也不能期望有防止漏液的效果。尤其不能期望具有高粘性液的软便以及经血的渗漏防止性。
又,上述无纺布的松弛是由纺粘型无纺布的塑性变形产生的,因此始终以一定的大小使其产生重复性良好的松弛并非容易。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消除上述的现有复合无纺布所具有的缺点的复合片材,尤其能提供适宜作为吸收性制品用的表面片材的复合片材、其制造方法和其制造装置。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的复合片材,而达成上述目的,该复合片材具有实质上不伸缩的片状物所构成的上层以及实质上不伸缩的片状物所构成的下层,该上层和该下层局部接合而形成许多的接合部,该上层在接合部以外的部分向外侧凸出,形成内部成为空洞的许多的凸部;上述凸部以及上述接合部交替地且在一个方向成列地配置,并且成多列配置;在着眼于一列的任意一个凸部时,于该列相邻的左右的列,在该一个凸部相邻的位置上不设置凸部。
又,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外周面成凹凸形状的第1辊和外周面上具有与该第1辊的凹凸形状成啮合形状的凹凸形状的第2辊相啮合的部位,啮入上述上层,对该上层赋予凹凸形状,通过吸引作用在第1辊的所述外周面上一边保持对上述上层赋予凹凸形状的状态一边重叠上述下层,使该下层与位于第1辊的凸部上的该上层接合。
再者,本发明又涉及复合片材制造装置,该复合片材的第1和第2两枚片状物局部地接合而形成许多的接合部,第1片状物在该接合部以外的部分凸出,形成内部成为许多空洞的凸部;所述制造装置包含外周面成为凹凸形状的第1辊、以及外周面具有与该第1辊的凹凸形状成啮合形状的的凹凸形状的第2辊;至少第1辊沿着该辊的旋转方向交替地形成凹凸部,许多枚齿轮安装在旋转轴上形成辊状;每隔预定枚数的齿轮,在该齿轮之间形成预定宽度的空隙部,该空隙部向辊的旋转轴方向延伸,与第1辊内形成的吸引通路连通,通过提供这样的复合片材的制造装置,达成上述目的。


参考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图1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复合片材的主要部分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制造图1所示的复合片材的方法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第1辊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表第1辊的另一实施方案的主要部分的斜视图;图5是图4所示的辊的一部分的分解斜视图;图6是表示上层被赋予凹凸形状保持在第1辊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其优选的实施方案,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复合片材的一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示于图1。本实施方案的复合片材作为生理用卫生巾和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制品的构成材料,特别适用作配置于与肌肤接触侧的表面片材1。图1所示的表面片材由2枚片状物构成。表面片材1具有面对穿戴者的肌肤侧的作为第1片状物的上层2以及配置于吸收体侧的作为第2片状物的下层3。上层2以及下层3由典型的各种无纺布和薄膜构成。
上层2和下层3在许多的接合部4被局部地接合,上层2的接合部4以外的部分向穿戴者的肌肤侧凸出以形成凸部5,凸部5的内部成为空洞。
在本实施方案中,凸部5的底面为矩形,而凸部5总体上是棱线带有圆弧的扁平的长方体或截头四面锥体。另一方面,接合部4也成为矩形。
凸部5以及接合部4交替地且在一个方向成列地配置。在本实施方案中,如图1所示那样,沿着该图中的X方向凸部5以及接合部4交替地配置形成列。该方向与表面片材1的制造工序中的加工方向(流动方向)相一致,又表面片材1与组装成吸收性制品的吸收性制品的长度方向或者与其垂直的方向相一致。凸部5和接合部4所构成的列沿着图1中的Y方向被多列配置。
对于表面片材,在着眼于一列的任意一个凸部时,于该列相邻的左右的列,与该一凸部相邻的位置上不设置凸部。所谓“在与一个凸部相邻的位置上不设置凸部”是指,在着眼于一个凸部时于相邻的列的完全相同的位置上不设置凸部。即,关于图1的Y方向,意味着凸部被配置成,相邻的列之间的凸部并不是完全相连。因此,与一个凸部相邻的位置,凸部的一部分与接合部的一部分双方存在也可以,或者只存在接合部也可以。关于Y方向,当凸部完全连接起来配置时,表面上看向Y方向延伸的凸部被形成,此时液体容易沿着延伸的凸部流出,成为漏液的原因。
在本实施方案中,于相邻的2个列,接合部以每错开半个间距而配置。因此,在着眼于一列的任意一个接合部时,该一个接合部的前后以及左右由凸部包围而形成,成为封闭的凹部。即,接合部成交错的格子状配置。因此,凸部也同样成交错格子状配置。
由于凸部5与接合部4被这样地配置,对于具备表面片材1的吸收性制品,能够极其有效地防止漏液。具体地说,将表面片材1例如用作一次性尿布、尤其是作为排泄高粘度的排泄物的软便的婴幼儿用的尿布的表面片材使用的场合,能够发挥以下的效果。由于软便是高粘度的,因此一般不容易很快地透过表面片材,滞留于表面片材上,容易引起横向流动。对此,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材,软便被捕捉在由凸部5包围所形成的封闭形的凹部内,因此不容易引起横向流动,又由于被捕捉的原因,促进了向下方向(即吸收体方向)的流动。其结果,可防止软便的泄漏。又,凸部5的内部是空洞,因此被吸收体吸收的软便的颜色,从表面片材侧看时也有减低的隐蔽效果。这些效果,作为用于吸收与软便同样高粘度的排泄物的经血等的生理用卫生巾的表面片材,使用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材1的场合也同样可以达到。
从进一步明显发挥这一效果的观点来看,凸部5的高度(参照图1)优选是1~10mm,更优选是3~6mm。又,沿着X方向(列方向)的凸部5的底部尺寸A优选是2~30mm,更优选是2~5mm。沿着Y方向(与列方向成垂直的方向)的凸部5的底部尺寸B优选是2~30mm,更优选是2~5mm。又,凸部5的底面积优选是4~900mm2,更优选是4~25mm2。
从不容易使高粘度排泄物引起横向流动、以及与肌肤接触良好且缓冲感较高这些方面考虑,X方向(列方向)的接合部4的接合长度C(参照图1)优选是0.1~20mm,更优选是0.5~5mm。
上层2以及下层3由同样的或不同的纤维材料的片状物构成。该片状物实质上是非伸缩性的。在使用这样的片状物形成所希望的尺寸的凹凸形状时,能够稳定地并以良好的重复性制造大致适应后述的第1以及第2凹凸辊的凹凸形状的表面片材1。所谓实质上非伸缩性的片状物是指例如伸长极限在105%以下、超过这一伸长时会引起材料破坏或者发生永久变形而言。
作为上述片状物,可以使用作为从前公知的吸收性制品的表面片材使用的材料,只要实质上是非伸缩性的,则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列举出例如由梳理法制造的无纺布、纺粘型无纺布、熔喷法无纺布、射流喷网法无纺布、以及针刺法无纺布等各种无纺布。又,也可使用通过开口而能够透过液体的薄膜等。在使用无纺布作为片材的场合,从确保强度和提高肌肤舒服感等观点考虑,其构成纤维的细度优选是1~20dtex,更优选是1.5~4dtex。优选的是,在上层2和下层3都使用表面活性剂等施以亲水化处理。
上层2的基重优选为10~100g/m2,更优选为10~30g/m2。另一方面,下层3的基重优选为5~50g/m2,更优选为10~30g/m2。包括上层2和下层3在内的表面片材1的总体基重优选为15~150g/m2,更优选为20~60g/m2。
其次,参照图2~图5所示的制造装置,说明本实施方案的表面片材1的制造方法。如图2所示那样,本实施方案的制造装置具有外周面成凹凸形状的第1辊11、其外周面具有与第1辊11的凹凸形状成啮合形状的凹凸形状的第2辊12、以及支承辊14。第1辊11和第2辊12,它们的辊外周面的凹凸部成啮合状态配置。又。第1辊11和支承辊14,第1辊11的外周面的凸部的顶部与支承辊14的外周面相接触配置。
如图2所示那样,首先,从上层2的辊筒2’抽出上层2。同时从下层3的辊筒3’抽出下层3。被抽出的上层2由外周面成凹凸形状的第1辊和外周面具有与第1辊的凹凸形状成啮合形状的凹凸形状的第2辊之间的啮合部咬入,对上层2赋予凹凸形状。
图3表示第1辊1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第1辊11是使具有一定齿宽的直齿轮11a、11b,…等许多枚相组合而形成的辊状。各个齿轮的齿宽决定表面片材1的凸部5的Y方向的尺寸。相邻的齿轮是其齿间距每错开半个齿距而组合的。其结果,第1辊11的外周面成为凹凸形状。
在第1辊11的各个齿轮的齿槽部形成吸引孔13。该齿槽部相当于第1辊11的外周面的凹凸形状中的凹部。吸引孔13通过风机和真空泵等吸引源(图中未示出)进行控制,对第1辊和第2辊的啮合部至上层2和下层3的汇合部之间进行吸引。因此,由第1辊和第2辊的啮合而赋予凹凸形状的上层2通过吸引孔13的吸引力而紧密地附着(粘附)于第1辊的外周面,保持其赋予凹凸形状的状态。此时,如图3所示那样,当相邻的齿轮之间设置预定的空隙G时,对上层2不致施加非正常的拉伸力、也不会因辊的啮合而施加切断效果,使上层2紧密地附着于第1辊11的外周面。空隙G取决于齿轮的齿数多少和上层2的基重,当为0.1~50mm,尤其在0.1~5mm左右时不会使上层2遭到破坏和损伤,能够实现紧密地附着。在不进行吸引的场合,上层2会从第1辊11的外周面脱开,结果不能得到具有所希望的凹凸形状的片材。
其次,如图2所示那样,使上层2在第1辊11的外周面继续紧密地附着的状态下于另外被抽出的下层3相重叠,该重叠的片材在第1辊11和支承辊14之间夹压。此时,将第1辊11和支承辊14双方或者只将支承辊14加热到预定的温度。由此,位于第1辊11的凸部上即位于各齿轮的齿上的上层2与下层3通过热熔融粘合而被接合在一起。
替代上层2与下层3的热熔融粘合,也可以利用粘接剂粘合和超声波接合将它们粘合在一起。
由以上的方法得到图1所示的表面片材1。根据该方法,与前面叙述的特开平5-59655号公报所记载的复合无纺布不同,具有能够使凸部以一定的尺寸且以良好的重复性形成的优点。尤其是作为第1辊11和第2辊12,使用上述的齿轮的组合且在相邻的齿轮之间设置预定宽度的空隙G(参照图3),能够使片材不产生破断或损伤地形成高度较高的凸部5。因此,所得到的表面片材1不发生纤维的起毛,结果也不存在刺激穿戴者的皮肤而穿戴感不佳的危害性。
这样得到的片材1被用于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以及失禁垫片等吸收性制品。吸收性制品一般由具有透过液体性的表面片材、不透过液体性的底面片材、以及夹在该两片材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所构成。又所得到的片材,也可以作为吸收性制品的表面片材以外的用途例如用作吸收性制品的底面片材、带有固紧带的一次性尿布的该固紧带的基材片材和与该固紧带扣合的固定带用片材、带有翼部的生理用卫生巾的该翼部的基材片材、机械式固紧的环状部件用面板、清扫用片材、以及擦拭用片材等。
图4以及图5表示出第1辊11的另一实施方案。图4是第1辊11的主要部分的斜视图,图5是其一部分的分解斜视图。本实施方案的第1辊11是相同模数的直齿轮构成的第1齿轮11c以及第2齿轮11d许多枚相组合且这些齿轮与旋转轴15同心装配所形成的辊状体。各个齿轮11c、11d均具有相同的齿宽。各齿轮11c和11d的中心设置开口,旋转轴15被插入其开口部中。各齿轮11c、11d以及旋转轴15分别形成缺口(图中未示出),在该缺口部插入键。由此,可以防止齿轮11c和11d空转。
第1齿轮11c和第2齿轮11d具有相同的齿顶圆直径。又,第1齿轮11c的齿数是第2齿轮11d的齿数的整数倍。具体地说,本实施方案所使用的第2齿轮11d的齿数是7,而第1齿轮11c的齿数是21。
于第1辊11上,对于1枚第2齿轮11d,其两侧分别各配置1枚第1齿轮11c,以这3枚齿轮为一组配置成多个齿轮组16。对于各个齿轮组16的第1齿轮11c和第2齿轮11d,其各齿轮11c和11d的齿在辊的旋转轴的方向成并排配置。因此,对于各个齿轮组16,沿着辊11的旋转方向交错形状地形成凸部17和凹部18。凸部17或者是由3枚齿轮(即2枚第1齿轮11c和1枚第2齿轮11d)各自的齿在辊11的旋转轴方向并排形成(在图4中由符号17a表示),或者是2枚第1齿轮11c的齿在旋转轴方向并排形成(在图4中由符号17b表示)。另一方面,凹部18是由2枚第1齿轮11c的齿间形成的。凸部17的宽度决定表面片材1的凸部5在Y方向的尺寸。
齿轮组16使用二组以上。各个齿轮组16被配置成,其相邻的齿轮组16的凹凸部的间距成相互不同。在本实施方案中,相邻的齿轮组16、16的凹凸部错开半个间距。
对于各个齿轮组16,在2枚第1齿轮11c之间,沿着辊11的旋转方向以一定的间隔形成许多空隙部19。各空隙部19在2枚第1齿轮11c和位于它们之间的第2齿轮11d内形成。更详细地,各空隙部19是由2枚第1齿轮11c相对向的侧面与第2齿轮11d的相邻的2个齿划定的。因此,空隙部19与第2齿轮11d的齿数成同数形成。对于前面叙述的凹部18,空隙部19向外部开口。
第1齿轮11c形成许多开口部20,其包围回转轴15所插入的中心的开口部。各开口部20的直径相同,在离齿轮中心分别相等距离的位置形成。相邻的开口部20、20与齿轮的中心所成的角度都是相等的。各齿轮11c的开口部20的个数与第2齿轮11d的齿数相同。并且,在组装各齿轮组16的场合,配置好第1齿轮11c和第2齿轮11d,使各开口部20分别对准在第2齿轮11d的相邻齿间的位置。在这样组装各齿轮组16并且使各自的齿轮组16以凹凸部的间距彼此不同地配置的状态下,各个的第1齿轮11c的开口在辊11的旋转轴方向相连通,沿着旋转轴方向延伸的许多个吸引通路21在辊11的内部形成。而且,各吸引通路21与前述的空隙部19连通。
吸引通路21的至少一端与风机或真空泵等吸引源相连通(图中未示出)。因此,在使吸引源工作进行吸引操作时,从空隙部19通过吸引通路21吸引空气。通过第1辊11和第2辊12的相互啮合而赋予凹凸形状的上层2,在第1辊11形成的空隙部19的吸引力作用下,如所示那样(参照图6)紧密地附着于该辊11的外周面上,保持其被赋予凹凸形状的状态。
本实施方案的辊11在以较小的间距形成许多小凸部的场合是有效的。在使用小的间距且齿的尺寸小的齿轮即低模数的直齿轮构成图3所示的辊11的场合,使齿槽部形成的吸引孔13的面积变小。其结果,上层2在辊11的外周面上的吸引保持力下降,妨碍了形成稳定的凹凸。对此,本实施方案的辊11即使使用低模数的直齿轮也能够使第2齿轮11d的齿宽增大,又通过减少齿数增大空隙部19。其结果,能够充分地确保吸收孔的面积。再者,还具有只变更齿轮的组合和宽度的简单的操作就能够自由变更凸部的间距和大小的这一优点。能够形成许多小间距的小凸部,从得到肌肤感觉良好、缓冲感强、视觉印象良好的表面片材这些方面来看是有利的。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没有限制。例如对于上述实施方案,表面片材1的凸部5以及接合部4的列,与相邻的列错开半个间距而配置,只要不是相同间距(同位相),以半间距以外的间距配置也可以。
又,对于上述实施方案,接合部4的前后以及左右被凸部5包围而成为封闭的凹部。该凹部不封闭而其一部分与其它的凹部相连接也可以。
又,对于上述实施方案,表面片材1是上层2与下层3的2层结构,在下层3的下侧,对表面片材1可进一步粘合能赋予预定功能的一层或二层以上的片材。
又,从进一步促进表面片材1的透液性的目的出发,接合部与上层2和下层3的一部分穿孔或开口而形成导液孔也可以。
又,对于图4以及图5所示的实施方案的辊,第1辊11的各齿轮组16,该齿轮组的凹凸部间距相互错开半个间距而配置,以半个齿轮间距以外的间距配置也可以。或者对于第1辊11,第1齿轮11c以及第2齿轮11d的齿在辊的旋转方向并排,沿着辊的旋转方向的凹凸部交替地且在辊的整个宽度方向连续形成也可以。这种场合,与图1所示的片材1不同,可以得到分别在同一方向延伸的凸部以及凹部交替形成的复合片材。
又,对于图4以及图5所示的实施方案的辊,由2枚第1齿轮11c和位于它们之间的1枚第2齿轮11d构成一组齿轮组,但是齿轮组的构成不限于此,至少在1枚第2齿轮11d的至少一侧配置至少1枚第1齿轮11c,以此能够成为一组齿轮组。
对于图4以及图5所示的实施方案的辊,使第2齿轮11d介于2枚第1齿轮11c之间而形成空隙部19,但是空隙部的形成方法不限于此。例如,使用第2齿轮11d与第1齿轮11c成一体化形状的齿轮也可以。
对于图4以及图5所示的实施方案的辊,第1齿轮11c和第2齿轮11d以相同的齿宽W(参见图5)构成,但是以不同的齿宽构成也可以。再者,使一个齿轮组的齿轮的齿宽与其它齿轮组的齿轮的齿宽不同也可以。
对于图4以及图5所示的实施方案的辊,第1齿轮11c与第2齿轮11d的齿顶圆直径以同样的形状构成,但是第2齿轮11b的齿顶圆直径比第1齿轮11c的齿顶圆直径小一些也可以。
对于图4以及图5所示的实施方案的辊,第1齿轮11c的齿数以第2齿轮11d的整数倍构成也可以,但不一定是整数倍。
又,在上述的实施方案中,有关第1辊11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第2辊12与第1辊11成同样的结构也可以。当然,只要是与第1辊11相啮合的形状,与该辊11成不同的结构也可以。但是,无论哪种场合,都不能对第2辊12进行吸引操作。
如以上详述那样,本发明的复合片材,尤其在作为吸收性制品的表面片材使用时,是防漏液性,尤其是软便和经血等高粘性液的防漏性优异的片材,又是吸收的液体隐蔽性较高的片材。又根据本发明的制造装置,能够容易地制造所希望的间距和尺寸的凸部,尤其具有小间距的凸部的复合片材。又,准确地形成许多小的凸部也是容易的。又能够以一定的尺寸形成重复性良好的凸部。再者,只要变更齿轮的组合和宽度这一简单的操作,便能够自由地变更凸部的间距和大小。
综上所述,明显的是,所述的各个方面可以许多方式变化,这些变化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实质的范围内,以及显而易见的工艺技术的所有变更,都包括在后附的权利要求之内。
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已经在日本专利申请取得优先权,它们分别是2002年11月13日递交的No.2002-329213、2003年10月10日递交的2003-351594、以及2003年10月10日递交的2003-351691,在此引入供参考。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片材,其具有由实质上不伸缩的片状物所构成的上层以及由实质上不伸缩的片状物构成的下层,该上层和该下层局部地接合而形成许多的接合部,该上层在接合部以外的部分向外侧凸出,形成内部成为空洞的许多的凸部;上述凸部以及上述接合部交替地且在一个方向成列地配置;并且成多列配置,在着眼于一列的任意一个凸部时,于该列相邻的左右的列在该一个凸部相邻的位置上不设置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复合片材,在着眼于上述一列的任意一个接合部时,该一个接合部的前后以及左右被凸部包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复合片材,该片材的上述凸部的高度为1~10mm,底面积为4~900mm2,该片材的上述接合部在列方向的长度为0.1~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复合片材,其作为吸收性制品的构成材料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复合片材,其作为配置于吸收性制品与肌肤接触侧的表面片材使用,上述上层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并且上述下层配置于吸收性制品的吸收体侧,上述凸部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而凸出。
6.一种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该复合片材具有由实质上不伸缩的片状物所构成的上层以及由实质上不伸缩的片状物构成的下层,该上层和该下层局部地接合而形成许多的接合部,该上层在接合部以外的部分向外侧凸出,形成内部成为空洞的许多的凸部;上述凸部以及上述接合部交替地且在一个方向成列地配置,并且成多列配置;在着眼于一列的任意一个凸部时,于该列相邻的左右的列在该个凸部相邻的位置上不设置凸部;该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将外周面成凹凸形状的第1辊和外周面上具有与该第1辊的凹凸形状成啮合形状的凹凸形状的第2辊相啮合的部位啮入上述上层,对该上层赋予凹凸形状;通过吸引作用,在第1辊的所述外周面保持对上述上层赋予的凹凸状态的同时,使上述下层重叠,使该下层与位于第1辊的凸部上的所述上层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在第1辊的凹部设置吸引口,通过该吸引口进行吸引使上述上层在赋予凹凸形状的状态下紧密地附着于第1辊的上述外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作为该制造方法的第1辊以及第2辊,使用多枚由各自具有预定齿宽的齿轮组成而形成辊状的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在相邻的上述齿轮之间设置预定宽度的空隙。
10.一种复合片材的制造装置,该复合片材的第1以及第2两枚片状物成局部地接合而形成许多的接合部,第1枚片状物在该接合部以外的部分凸出,形成内部成为空洞的许多凸部;所述制造装置包含外周面成凹凸形状的第1辊和外周面上具有与该第1辊的凹凸形状成啮合形状的凹凸形状的第2辊;至少第1辊沿着该辊的旋转方向交替地形成凹凸部,许多枚齿轮安装在旋转轴上形成辊状;每隔预定枚数的齿轮,在该齿轮之间形成预定宽度的空隙部,该空隙部向辊的旋转轴方向延伸,与第1辊内形成的吸引通路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记载的复合片材的制造装置,其中,许多枚齿轮包括第1齿轮和第2齿轮,上述空隙部由2枚第1齿轮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第2齿轮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记载的复合片材的制造装置,其中,至少在1枚第2齿轮的至少一侧配置至少1枚第1齿轮,以此成为一组齿轮组;在上述齿轮组,各齿轮的齿在辊的旋转轴方向并排,交替形成沿着辊的旋转方向的凹凸部;二组以上的齿轮组被配置成,相邻的齿轮组的凹凸部的间距成相互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记载的复合片材的制造装置,其中,第1齿轮以及第2齿轮的齿在辊的旋转轴方向并排,沿着辊的旋转轴方向的凹凸部交替地且在辊的整个宽度方向区域内连续地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记载的复合片材的制造装置,其中,在各自的第1齿轮上形成开口,该开口在辊的旋转轴方向连接,形成上述吸引通路。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复合片材具有由实质上不伸缩的片状物构成的上层2以及下层3。上层2以及下层3局部地接合形成接合部4。上层2在接合部以外的部分凸出,形成内部成为空洞的凸部5。凸部5以及接合部4交替地且在一个方向成列地配置,而且该列成多列配置。在关注一个列的任意一个凸部时,对于该列相邻的左右的列,在与该一个凸部相邻的位置上不设置凸部。
文档编号B32B3/30GK1500626SQ2003101181
公开日2004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13日
发明者佐藤健一, 町田芳信, 塚田实, 石野雄一, 一, 信 申请人:花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