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粘接方法,片材粘接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217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片材粘接方法,片材粘接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使得片材之间粘接的片材粘接方法,片材粘接装置,及 设有该片材粘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更具体地说,例如,透明片材状记录介质具有由电子照相方式等图像形 成手段得到的图像,本发明的片材粘接方法将该透明片材状记录介质与其他 片材状介质粘接成为一体,成为照相画质的图像片材。
背景技术
现在,使得片材之间粘接的片材品各种各样,例如有图像记录片材,其是 粘接通过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单面形成图像的透明片材和白色 纸,夹入图像。使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用于简单地得到接近照相画质的光 泽和质感,这是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以往,作为用于得到该图像记录片材的 粘接手段,采用例如向透明片材的图像面侧喷射喷雾粘合剂等粘接剂,使得 透明片材和白色纸粘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例如,以往,为了将由电子照相方式等得到的图像作为与银盐照相同样 光泽的照相画质图像,提出过各种方法,用特别简易方法得到有光泽的照相 画质图像,有几种为人们所公知。在专利文献l中,在透明薄膜上形成镜像图像后,使得白纸或白板密接,从透明薄膜侧看,能得到光泽及质感高的图像。参照图1和图2详细说明以往图像形成方法。图l是制作光泽图像的图像片材场合,在透明记录介质S12表面形成由文 字和/或插画等构成彩色原图像,通过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对所述 原图像使用色调剂,形成作为镜像的图像P。上述这种使得片材之间粘接时,存在片材和片材之间气泡进入问题。包覆介质S11是在基体S14的单面上设有粘结剂层S13,整体为白色或其 他色的不透明介质,为了使得该包覆介质S11的粘结剂层S13遮覆所述透明记 录介质S12的图像P,从透明记录介质S12端面通过加压辊17使得两介质压接, 成为一体化,结果,能得到有光泽的照相画质图像片材。在这种图像片材形成 方法中,如图1所示,在辊压接前的介质区域局部,最初所述两介质轻轻压接, 这时如图所示,成为巻入气泡C状态,两介质在该状态下通过加压辊。结果,如图2所示,在所得到的图像片材S25中,气泡C存在所述透明记录 介质S12和不透明的包覆介质S11之间,将图像作为正像观测时,气泡存在部 的图像成为漫反射图像,即,白浊图像,极端场合会发生折皱等,成为质量不 能充分满足的图像片材。专利文献l:特开平3-50586号公报在上述背景技术中,当粘接片材之间时,没有记载使用手工作业还是机 械作业,不管哪种作业,前提是气泡不能进入片材和片材之间。但是,作为现实问题,不管手工作业还是机械作业,当粘接片材之间时, 与气泡大小无关,由于粘接层表面凹凸或片材偏差或粘接角度等原因,气泡 易进入片材和片材之间。尤其,上述那样图像记录片材场合,若即使非常小的气泡进入,当然该部 分会发生漫反射。有时看起来好像尘埃附着在片材表面,损害图像。发明内容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第 一目的在于,提供能解决上述所存在问题的片材粘接方法,片材粘接装置,及 设有该片材粘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能以简单构成得到保存性良好、且能得到 具有照相画质的光泽图像的片材粘接方法,片材粘接装置,及设有该片材粘 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出 一种片材粘接装置,用于 粘接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成一体,包括运送部,用于运送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使得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以一设定角度互相接触;角度赋予手段,至少使得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中一方折曲;压接手段,设置在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接触位置下游,通过推压第一片 材和第二片材,使其互相粘接成一体。在本发明另 一实施例中,提出 一种片材粘接方法,包括运送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使得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以一设定角度互相接触;使得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中至少一方折曲;使得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互相粘接成一体。


图l是表示用以往形成方法作成的图像片材的粘接工序和图像片材的截面构成图的概略图。图2是表示由以往形成方法得到的图像片材的截面构成图和该图像片材的混入气泡图像例的图。图3是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一实施形态的概略构成图。图4是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一实施形态的感光体单元的概略构成图。图5是本实施形态涉及的片材粘接装置的分离板动作前概略图。图6是图5的分离板周围放大图。图7是表示分离板周围另一例的局部切口的侧面图。图8是本实施形态涉及的片材粘接装置的分离板动作后概略图。图9是图8的分离板周围放大图。图10是表示气泡进入透明片材和不透明片材之间状态的纵截面图。 图ll是表示气泡进入透明片材和不透明片材之间状态的纵截面图。 图12是粘接透明片材和不透明片材状态的纵截面图。 图13是表示透明片材的变化例的平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粘接装置一实施形态的概略构成图。 图15表示通过本发明粘接装置一实施形态的装置中使用的分离板分离 巻状剥离纸和包覆介质时状态。图16用于说明本发明图像片材形成方法一实施形态的包覆介质粘接开始的粘接工序,是记录介质和包覆介质的构成例的截面概略图。图17表示由本发明图像片材形成方法一实施形态得到的图像片材截面 构成例和该图像片材的观测例。图18表示由本发明图像片材形成方法一实施形态得到的作为图像片材 例的贺年卡场合。图19表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一实施形态的图像形成步骤。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态。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形状,相对配置等作了 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图像形成装置]下面参照图3说明作为本发明实施形态之一的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图像片材形成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图3的图像形成装置B设有用于形成黄(Y)、青(C)、品红(M)、黑(K)各色 图像的四个图像形成手段61Y、 61C、 61M、 61K。 Y、 C、 M、 K色顺序并不局限 于图6,也可以是其他顺序。本发明的片材粘接装置A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B后面,B22是图像形成装 置B的排纸部。图像形成手段61Y、 61C、 61M、 61K分别包括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62Y、 62C、 62M、 62K,没有图示的充电手段,显影手段,清洁手段。各图像形成手段 61Y、 61C、 61M、 61K的配置设定为各感光体鼓的回转轴平行,且以所定间距沿转印纸移动方向配列。在图像形成手段61Y、 61C、 61M、 61K下方,配置光写入单元63,其设有没 有图示的光源,多面镜,f- e透镜,反光镜等,根据图像数据使得激光一边扫 描一边照射各感光体鼓62Y、 62C、 62M、 62K表面。在图像形成手段61Y、 61C、 61M、 61K上方,配置作为带驱动装置的一次转印单元65,其设有转印运送带64, 用于使得各图像形成手段的色调剂像叠合转印,进行运送。由刷辊和清洁刮板构成的清洁装置66配置为与转印运送带64的外周面接触。通过该清洁装置 66除去附着在转印运送带64上的色调剂等异物。在一次转印单元65右侧,配置用于将色调剂像转印在转印纸上的二次转 印单元67,在其上方设有带定影方式的定影单元68。在图像形成装置下部,设 有载置作为转印介质的透明介质69的供纸盒70a、 70b。又,设有从图像形成 装置侧面进行手工供纸的手工供纸盘70c。本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设有控制部(没有图示),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装置 B整体,同时通过接口控制片材粘接装置A。此外,还设有色调剂补给容器70Y、 70C、 70M、 70K,没有图示的废色调剂 罐,电源单元等。图3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设有用于得到作为本发明特征的图像形成片 材的粘接装置A。以下详细说明使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本发明的图像片材的过程。图4是组装在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一实施形态的用于形成黄色图像的图 像形成手段61Y概略构成图。通过没有图示的电源对充电辊113施加所定电压,使得对向的感光体鼓 62Y带电。通过光写入单元63以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对带所定电位的感光体 鼓62Y表面进行扫描,写入静电潜像。若载置静电潜像的感光体鼓62Y表面到 达显影装置116,则通过与感光体鼓62Y对向配置的显影辊114,将色调剂供给 感光体鼓62Y表面的静电潜像,形成色调剂像。上述动作在图3的图像形成手段61Y、 61C、 61M、 61K全部相同,在所定时 间实行,在感光体鼓62Y、 62C、 62M、 62K表面分别形成所定色的色调剂像。从供纸盒70a、 70b或手工供纸盘70c中任一个供给运送图3的记录介质 S10,到达定位辊72时暂时停止。在图像形成手段61Y、 61C、 61M、 61K的图像 形成动作时间,各图像形成手段61Y、 61C、 61M、 61K的感光体鼓62Y、 62C、 62M、 62K上的色调剂像顺序转印在转印运送带64上。一次转印辊117(参照图4)与各感光体鼓62Y、 62C、 62M、 62K对向配置, 夹持转印运送带64,通过没有图示的电源,从所述一次转印辊117施加与感光体鼓62Y、 62C、 62M、 62K上色调剂极性相反极性的电压,实行色调剂像转印。接着,通过与各感光体鼓62Y、 62C、 62M、 62K的对向配置,得到四色色调 剂像叠合的色调剂像,在二次转印单元67将该色调剂像转印在由定位辊72送 出的记录介质S10上。记录介质S10继续按B4路径运送到定影单元68,受到热 和压力使得图像定影。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S10可以由各运送辊经B22运送 到本发明的粘接装置A,也可以经排纸部B21排出到载置台B3上。另外,在单面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S10也可以通过翻转通道,进行翻转, 再回到定位辊72处,以在另一面形成图像。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使用可形成图像的透明片材S10作为记录介质, 在该透明片材S10上记录图像P的镜像。图5是本实施形态涉及的片材粘接装置的分离板动作前概略图,图6是图 5的分离板周围放大图。本实施形态涉及的片材粘接装置A如图3和图5所示,设有框体l,运送部2, 输出部3, 一对压接辊(压接部)4。粘接手段由运送部2及输出部3构成,可变手 段由作为输出部3—构成部件的分离板34构成。框体1形成片材粘接装置A的外观形状,在内部形成箱状,能内装以下各 功能部,在该框体1上部的一侧面上设有可与外部装置连接用排纸部B22连通 的记录纸接受口la,电气连接部及机械连接部(没有图示),可装卸地与图像 形成装置B连接着。运送部2包括可回转地设置在记录纸接受口la附近的一对第一辊21,可 回转地设置在该第一辊21左下方的一对第二辊22,可回转地设置在该第二辊 22稍稍左且位于该第二辊22下方的一对第三辊23,以及没有图示的导向壁, 透明片材S10(记录有镜像图像)从外部装置连接用排纸部B22向着记录纸接 受口la,以大致水平方向排纸,使得该透明片材S10弯曲,朝下方运送。该运送 部2根据来自图像形成装置B的控制部的控制指令,可控制第一辊21,第二辊 22,第三辊23的回转。输出部3包括巻取轴31,巻筒纸支承轴32,空转轴33,分离板34。所述巻取 轴31配置在第一辊21配设位置大致正下方,第二辊22的右横向位置,能控制 回转,所述巻筒纸支承轴32可回转地设置在所述巻取轴31配设位置大致正下方,与一对压接辊4相比处于上方,所述空转轴33可回转地设置在巻筒纸支承 轴32和巻取轴31之间、在其左方位置,所述分离板34形成带板状,从长度方向 一方的侧缘部朝着对向侧缘部,逐渐宽度变狭,同时,该宽度狭的侧缘部朝着 连接第二辊22和第三辊23的片材运送通道,以所需角度斜设。所述分离板34如图5和图6所示,宽度狭的侧缘部的前端带有圆形,以便 能使得剥离纸S30平滑地折回,且能使得不透明片材S20与剥离纸S30曲率分 离。另一方面,对向的另一方的侧缘部插入嵌合回转的电磁线圈35的回转轴 35a,如图9所示,通过该回转轴35a的回转,分离板34能摆动所需角度。该回转电磁线圈35可以是所谓ON/OFF型,优选容易控制摆动速度及摆动 角度的脉冲驱动的自锁型(自保持型)。在本实施形态中,例示使用回转电磁线圈35的分离板34摆动,但本发明 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例如,也可以将上述另一方的侧缘部枢支在框架 等固定部,通过线性电磁元件连接分离板34和框架等固定部,通过线性电磁 元件伸縮使得分离板34摆动。例如,也可以如图7所示,将上述另一方的侧缘部枢支在框架等固定部, 从该侧缘部延伸的臂34a上松嵌入大致呈球形的螺母36,切去该球形螺母36 的球体两端,形成所需宽度,螺杆38与该螺母36拧合,电机37驱动该螺杆38, 通过螺杆38回转,分离板34摆动。这种场合,使得螺母36不因螺杆38回转而一 起回转,电机37基端部可摆动地支承在框架等固定部。这样,使得分离板34摆 动的驱动手段并不作特别限定。输出部3使用巻筒纸,在带板状剥离纸S30上成列粘接着多个所需长度的 白色的不透明片材S20,该不透明片材S20成为内侧那样地巻绕着。在不透明 片材S20单面形成使得透明片材S10粘接的粘接层S20a,形成在该不透明片材 S20单面上的粘接层S20a与形成在剥离纸S30上的剥离层粘接。说明巻筒纸的设置状态,如图5所示,巻筒纸设置在巻筒纸支承轴32上, 通过朝逆时钟方向回转,输出片材(以剥离纸S30和不透明片材S20构成),所 拉出的片材之中,仅仅剥离纸S30在分离板34折回,该折回的剥离纸S30架设 在空转轴33上,通过巻取轴31逆时钟方向回转,使得剥离纸S30巻绕在所述巻 取轴31上。这样设置巻筒纸的输出部3根据来自图像形成装置B的控制部的控制指 令,巻取轴31回转,从设置在巻筒纸支承轴32上的巻筒纸输出片材,通过分离 板34片材折回,同时,从剥离纸S30剥离不透明片材S20,在运送部2运送透明 片材SIO,朝着该透明片材S10的运送方向,斜向输出,能粘接在运送中的透明 片材S10上。在本实施形态中,在运送部2和输出部3,使得透明片材S10和不透 明片材S20可斜交地运送。另一方面,不透明片材S20剥离的剥离纸S30巻取回 收到巻取轴31上。分离板34使得接触前的不透明片材S20和透明片材S10所形成的角度为 初始位置(角度),成为不透明片材S20和透明片材S10接触时能抑制冲击,能 可靠地粘接的角度,此后,在所定时间可变。在连接第二辊22和第三辊23的片材运送通道中,沿着运送方向, 一对压 接辊4可回转地设置在比不透明片材S20和透明片材S10相交位置稍稍下游的 位置,进一步推压粘接的不透明片材S20和透明片材S10,使其牢固地粘接。上述构成的第一实施形态涉及的片材粘接装置A可装卸地与图像形成装 置B连接,实行以下一连串的动作。先使用图像形成装置B的操作面板等,选择使用片材粘接装置A的输出模 式,开始在透明片材S10上形成镜像图像P。此时,用于形成图像的原图像可以 是从设在该图像形成装置B顶部的没有图示的扫描装置取入的图像,或者是 从计算机或数字式照相机等电子设备送信的电子图像。将透明片材S10供给 图像形成装置B的供给手段可以从设在装置内的供纸盒进行供给,或手工供 给等,对此不作特别限定。接着,用公知的电子照相处理将小粒径聚合色调剂形成的色调剂像(镜 像)转印定影在透明片材S10上,从外部装置连接用排纸部B22排纸。这时,通 过图像形成装置B内的定影部68向外部装置连接用排纸部B22的透明片材S10 使得记录镜像图像P的图像面朝下,该朝下的透明片材S10通过外部装置连接 用排纸部B22,从记录纸接受口la进入片材粘接装置A。接受透明片材S10的运送部2将透明片材S10朝下方运送。此时,根据来自 图像形成装置B的控制部的控制指令,在所定时间巻取轴31回转,从设置在巻 筒纸支承轴32上的巻筒纸输出片材,通过分离板34,从剥离纸S30剥离不透明片材S20,斜向输出使其与运送中的透明片材S10重叠。透明片材S10的运送速 度与不透明片材S20的运送速度相同。开始运送的不透明片材S20如图5和图6所示,具有粘接角度e 0,其由运 送部2和输出部3的配置以及分离板34的初始位置决定,与透明片材S10的前 端接触粘接。这样,能抑制透明片材S10和不透明片材S20最初接合时的冲击, 可靠地确保开始粘接。接着,刚开始粘接后,或者从开始粘接,到粘接所定长度后,根据来自控 制部的控制信号,回转电磁线圈动作,如图8和图9所示,分离板34朝逆时钟方 向摆动,推压扩展片材(剥离纸S30和不透明片材S20),以根据其角度的角度, 输出不透明片材S20,具有粘接角度0 1,粘接不透明片材S20和透明片材S10。这样,通过使得比初始粘接角度e o大的粘接角度e i,抑制气泡进入。作为从粘接角度e o变为粘接角度e l的时间,可以设为粘接已粘接片材 前端到达一对压接辊的时刻。也包含这种场合,可变时间的取法可以通过定时器等控制时间,或者使用传感器检测透明片材S10前端和不透明片材S20前端的冲击状态,或已粘接片材前端是否到达一对压接辊等,根据检测结果取 得时间,对此不作特别限定。这样,直到透明片材S10后端和不透明片材S20后端重叠之前,粘接两者。 在这期间,两者粘合后,即刻通过一对压接辊4使得两者牢固粘接。接着,透明片材S10后端和不透明片材S20后端通过一对第三辊23,两者 粘接结束,则分离板34回到初始位置,巻取轴31回转停止,作为图像记录片材 排纸到设在框体l内下部的排纸部。若排纸结束,运送部2的运送动作停止,开 始下一次粘接动作前处于待机状态。结束第一实施形态涉及的片材粘接装置 A的一连串动作。从粘接角度e O变为粘接角度9 l时的速度为平滑地输出片材(剥离纸 S30和不透明片材S20)所需要的速度,但是,也可以从粘接角度0 O缓慢地变为粘接角度e i,到粘接结束时成为粘接角度e i。关于进入气泡和粘接角度之间关系,例如,10-45度左右粘接角度场合, 能抑制两者接触时冲击,可靠地确保粘接,与此相反,如图10所示,因粘接层 S20a表面的凹凸或片材稍稍晃动等原因,易进入气泡C。若稍稍进入气泡,则如图11所示,该气泡C部分发生漫反射,作为图像记录片^"不合适。与此相反,粘接角度例如超过30度,90度以内场合,难以抑制冲击进行粘 接,而若已经粘接,气泡取入能减少到很少。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分离板34的动作,能从粘接角度e o变为粘接角度e i,不会产生气泡,能可靠地进行粘接。并且,透明片材S10后端和不透明片材S20后端通过一对第三辊23,两者 粘接结束,作为图像记录片材排纸到设在框体l内下部的排纸部,运送部2的 运送动作停止,开始下一次粘接动作前处于待机状态。结束第一实施形态涉 及的片材粘接装置A的一连串动作。这样,本实施形态涉及的片材粘接装置A通过分离板34动作,使得形成镜 像图像P的透明片材S10和不透明片材S20的粘接角度从粘接角度9 O变大为 粘接角度9 1,使得透明片材S10和不透明片材S20粘接,夹入镜像图像P。这样, 如图12所示,能得到外观成为正像的具有照相画质的图像记录片材。尤其,通 过以小粒径聚合色调剂形成色调剂像,能减少色调剂图像部位引起的高度阶 梯差,在透明片材S10和不透明片材S20之间难以发生气泡,且能提高图像本身的质感,能得到更高质量的图像。本实施形态例示的透明片材S10如图13A所示,片材全区域为透明,但是, 也可以如图13B-13D所示,为局部不透明(例如白色)的片材。在图13B-13D中,用平行斜线表示区域为不透明部分,其他为透明区域。上面说明了本实施形态涉及的片材粘接装置A,但上述实施形态不过是一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 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在本实施形态中,改变粘接角度时,使得分离板34动作,但本发明 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可控制的导向板,推压第一片材或第二片材使其 能弯曲,改变移送方向。这种场合的具体结构与上述分离板34相同,由于结构 简单,很合适。再有,也可以错开移送部和输出部的配设位置,使其变化,以代替上述导 向板或分离板34。这种场合,较好的是,将移送部和输出部单元化,使得单元 自身动作。在本实施形态中,在透明片材S10上形成镜像图像P,使得例如白色的不透明片材S20和透明片材S10粘接,但是,也可以在不透明片材S20上形成图像 P,使得该不透明片材S20和透明片材S10粘接。在本实施形态中,例示与图像形成装置B关连的片材粘接装置A,但本发 明并不局限于输出图像记录片材,也适用粘接片材之间。在本实施形态中,例示片材粘接装置A,但也可以改变第一片材及第二片 材中某一方,或者改变双方片材方向,使得粘接角度变化进行粘接的片材粘 接方法。在这种场合,上述实施形态例示的粘接角度9 0,粘接角度9 1,变更 时间也适合。再有,可以是粘接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夹入图像P得到图像记录片材的 方法。得到该图像记录片材方法场合,较好的是,如上述实施形态例示,使用 小粒径聚合色调剂,在透明片材S10上形成镜像图像P,将例如白色的不透明 片材S20与透明片材S10粘接。[粘接装置]下面参照图14说明作为本发明实施形态之一的粘接装置。 粘接装置80设置设置包覆介质辊201。形成粘结剂层的包覆介质S20以截断为所定大小状态粘接在剥离纸S30上,其巻绕为辊状巻取在所述包覆介质辊201上。处于辊筒状态的包覆介质S20及剥离纸S30构成表示在图15中。 包覆介质S20的剥离纸S30在图14的剥离纸巻取辊204被巻取。此时,通过 图14和图15的分离板215,包覆介质S20与剥离纸S30曲率分离被剥离。为了实 现上述动作,包覆介质S20和剥离纸S30的位置关系构成为剥离纸S30成为分 离板215侧,被夹在分离板215和包覆介质S20之间。作为本发明特征的包覆介质S20和记录介质S10通过粘接一体化时,如图 16所示,使得包覆介质S20折曲,在包覆介质S20的前端部S35B和非前端部区 域S35A之间设有角度9 ,用于折曲包覆介质S20前端部的机构搭载在图14的 粘接装置80中。用于以角度6折曲包覆介质前端部的机构是由角度制作机构213和214 构成的角度赋与手段217。角度制作机构213如图14所示,设有槽,被固定不能移动。若包覆介质来到所定位置,则根据传感器216输出,使得角度制作机构214动作,通过压入角度制作机构213的槽,在包覆介质上形成角度。角度制作 机构213和214与用于分离包覆介质S20与剥离纸S30的分离板215相比,必须 设置在上游。若将角度制作机构213和214设置在分离板215下游,则形成角度 时,包覆介质S20的粘结剂层S20a会与角度制作机构213粘接。通过设置上述那样的机构,能自动且容易地在粘接工序前,使得不透明 的白色包覆介质前端部的面相对不包含前端部的其他区域折曲成具有角度另一方面,具有通过图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的记录介质S10通 过图14所示运入口la,运入粘接装置80内部。记录介质S10的成像面成为设置 包覆介质S20侧。记录介质S10通过作为运送手段之一的运送辊206运送,运向 具有压接辊等压接手段208的压接部。与此时间一致,通过分离板215使得包 覆介质S20与剥离纸S30分离,运向由压接辊208构成的压接部。在此,包覆介 质S20通过粘结剂层S20a与记录介质S10粘接。粘接后,如图17所示,透明部S32的成像面被夹在记录介质S10和包覆介 质S20之间。通过这种构成,所观测到的图像面因透明部S32表面成为平坦化 的色调剂像。透明部S32本身具有高光泽度,因此,也包含无色调剂的非图像 部,成为全画面均一的高光泽度图像。由于上述效果能稳定且可靠地得到与 照相图像类似的具有照相画质的图像。此后,记录介质S10和包覆介质S20通过粘接成为一体化的图像片材S39由图14的切刀211切断,使得处于粘接状态的两介质的平行两边成为例如照 片纵向长度尺寸。 一边附近存在的图像片材的包覆介质设有角度的折曲部分, 因角度制作机构213和214存在痕迹,通过图14的切刀211切断,最终成品图像片材上不会残留角度痕迹,能得到良好的图像片材。切刀211可以采用剪切那样形态。接着,图像片材S39在图14的粘接装置 内回转90度,朝切刀218运送,通过切刀218切断与上述不同的两介质的平行 两边,排出到排出盘212。通过上述切断能切落粘接工序中两介质的错开部分, 使得端部整齐,能得到漂亮的切面。[图像片材的形成方法]下面参照图16-图18说明作为本发明实施形态之一的图像片材的形成方法,在此说明制作具有光泽图像的贺年卡场合。图16用于说明本发明图像片材形成方法一实施形态的包覆介质粘接开始的粘接工序,是记录介质和包覆介质的构成例的截面概略图。记录介质S10至少一部分具有透明部S32,在该透明部S32的单面形成相 对由文字及/或插画等构成的彩色原图像作为镜像的镜像图像P,例如,通过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使用色调剂形成图像,或者通过喷墨记录装置等图 像形成装置形成。根据需要也可以相对原图像放大或縮小图像大小。也可以 对原图像数据经数字处理在透明部S32单面形成镜像图像P。此时,较好的是, 考虑成像,使得和记录介质S10粘接的包覆介质的折曲部S38不要配置在记录 介质的透明部的镜像图像上。接着,另外准备在基体S37上含有透明或有色的粘结剂层S20a,作为非透 明的包覆介质S20,从该包覆介质S20的前端部S35B通过粘结剂层S20a,以便 包覆记录介质S10的图像P,记录介质S10和包覆介质S20通过粘接一体化,能 作成图17所示的图像片材S39。粘结剂层S20a设在作为包覆介质S20—部分的基体S37的单面上,可以预 先将硅酮树脂膜片材等脱模纸,耐热片材粘贴在该粘结剂层S20a上进行保护, 与记录介质S10叠合时,剥离该脱模纸或耐热片材。作为另一种形态,也可以 使用感热性粘结剂,作为最终工序可设置通过热赋与部,发挥粘结性。无色透明场合以外,粘结剂层S20a构成成品图像的背景。若该粘结剂层 S20a无色透明,则不透明部S33表面构成成品图像的背景。若不透明部S33反 映在成品图像背景中,可以使得粘结剂层S20a透明,若与不透明部S33的色或 图样等无关,设定成品图像背景,则可以使得粘结剂层S20a为白色或其他有 色不透明。粘结剂作为背景色一般常备白色,考虑能与各种图像对应。图17表示图像片材为贺年卡场合,作为贺年卡的图像片材S39从透明部 S32侧目视能观测到图18所示的图像片材S39,配置在透明部S32侧的图像P是 将图16的记录介质S10的镜像图像P的镜像状态作为正像观测到。图18的不透 明部S33的色,图案等,可以考虑到粘结剂层S20a透明场合,对成品图像背景 有影响,进行合适设计。在本实施形态中,尤其如图16所示,在粘接工序时,粘结剂层S20a为透明 或白色或其他有色,包含该粘结剂层S20a,在不透明的包覆介质S20的前端部 S35B和非前端部区域S35A之间设置角度6 ,形成折曲部S38。角度9以包覆介 质S20非前端部区域S35A的基体面为基准,以不足180度的角度折曲,尤其,其 中,角度a是从包覆介质S20的折曲部S38到后端侧的粘接面部分与记录介质 S10图像面对应的水平面之间的角度,角度0是从折曲部S38到前端侧的粘接 面部分与记录介质S10图像面对应的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在角度a >角度p 的状态下,开始记录介质S10和包覆介质S20的粘接,能更有效地防止气泡发 生。另外,将角度e设为比较大的锐角也能在使得两介质粘接时有效防止气 泡混入。另一方面,从可靠开始粘接角度考虑,可以使得包覆介质S20的前端 部S35B相对记录介质S10平行。至少局部具有透明部S32的记录介质S10和包覆介质S20的粘接工序从包 覆介质S20的前端部S35B相对记录介质S10表面线接触或面接触开始,此后, 通过将两介质夹持在加压辊之间,通过粘接成为一体化。在本实施形态中,两介质粘接工序时,如图16所示,预先折曲包覆介质 S20的前端部S35B附近,基体S37的面以折曲部S38作为分叉点,在包含前端部 S35B的面和不包含前端部S35B区域的面之间设置180度不足的角度9 ,能防 止在无意图时间两介质粘接,能实现稳定粘接。另外,通过将角度e设为比较 大的锐角能更可靠地防止通过压接辊使得两介质粘接时有效防止气泡混入。在此,以小粒径且粒度分布狭的范围控制得到聚合色调剂,用该色调剂 在记录介质S10表面形成镜像图像P,能减少非图像部和图像部的交界处的阶 梯差(减少图像部的色调剂附着量),能减少气泡进入记录介质和包覆介质之 间,且图像自身质感好,能得到更高图像质量的图像。本实施形态场合,至少局部透明的记录介质可以记录介质某部分透明, 也可以一半透明一半不透明,也可以完全透明。在本实施形态中,图像形成装置能自动处理例如与确定为透明的区域一 致,自动地将输出图像大小放大或縮小到合适尺寸,施加反转操作作为镜像 图像等一连串动作。参照图19说明其实施例。自动实行图3的图像形成装置实行图像形成场合,例如(1) 用户指示实行对透明区域的印刷,即"照相画质打印"。该指示可以 通过例如复制的设定按钮,或打印机的驱动器的设定图符实行。(2) 选择图像。(3) 印刷指示(在透明区域自动合适地放大或縮小,反转形成图像)。 由图像形成装置附带设置的控制部的程序实行图像形成装置的透明部的图像形成,包含对记录介质透明部的图像形成,按图19所示步骤进行。艮P,若在步骤S1用户选择照相画质打印,则进入步骤S2,选择需要打印的 图像,指示印刷。在步骤S3,判断至少局部具有透明部的记录介质是否被设置 在供纸盒等,若没有被设置(步骤S3的"否"),则进入步骤S4,表示差错信息。 若被设置(步骤S3的"是"),则进入步骤S5,与透明部的尺寸一致,放大或縮 小在图16所示透明部S32形成的图像尺寸,进行调整。在步骤S6,处理图像数据,形成反转图像,以便在透明部S32形成表里反 转图像(镜像图像)。在步骤S7,调整图像开头位置,以便图像与透明部S32— 致。接着,在步骤S8,向图像形成装置指示印刷输出。在步骤S9,根据印刷目 的,实行纸(记录介质)运送,根据印刷指示的分辨率调整,实行图像印刷。这样,通过控制部在记录介质的透明部形成使得原图像反转的镜像图像。
权利要求
1.一种片材粘接装置,用于粘接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成一体,包括运送部,用于运送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使得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以一设定角度互相接触;角度赋予手段,至少使得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中一方折曲;压接手段,设置在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接触位置下游,通过推压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使其互相粘接成一体。
2. 根据权利要求l中记载的片材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度赋予手段与运送部配合,通过折曲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中至少一方,变更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之间的初始粘接角度,
3. 根据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片材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度赋予手段在刚开始粘接后,增大上述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之间的粘接角度。
4. 根据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片材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度赋予手段从开始粘接到粘接所定长度后,增大上述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之间的粘接角度。
5. 根据权利要求l中记载的片材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二片材各具有一设定长度,可剥离地粘接在一连续背纸上,经过所述角度赋予手段,以便使得所述背纸与多个第二片材剥离,使得各第 二片材与第一片材粘接。
6. 根据权利要求l中记载的片材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之中某一方是透明片材,另一方是不透明片材,图像形成在所述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之中某一方上,粘接第一片材和第二片 材,夹入该图像。
7. 根据权利要求6中记载的片材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使用小粒径聚合色调剂形成。
8. 根据权利要求l中记载的片材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送部包括第一运送部,用于运送第一片材;第二运送部,朝着所述第一运送部运送的第一片材的运送方向斜向输出 第二片材。
9. 根据权利要求l中记载的片材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片材和第一片材接触前,所述角度赋予手段使得第二片材折曲,以便在第二片材上形成折曲部分;将第二片材的前端部和所述前端部以外的区域,在与第一片材粘接侧的 相反侧,形成为具有小于180度角度的折曲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9中记载的片材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切断装置,设置在压接部的下游,从包括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的粘接片材除去包含所述折曲部的区域。
11. 根据权利要求l中记载的片材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片材上包括透明部,在该透明部形成镜像图像,第二片材包括基体和粘接层;所述粘接层表面与所述第一片材形成镜像图像的表面粘接成一体。
12. 根据权利要求l中记载的片材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传感器,用于检测在透明部形成图像的第一片材是否到达位于压接部上游的所定位置。
13. —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像载置体,在其上形成图像; 转印装置,将所述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权利要求l中所述的片材粘接装置。
14. 一种片材粘接方法,包括 运送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 使得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以一设定角度互相接触; 使得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中至少一方折曲; 使得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互相粘接成一体。
1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记载的片材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之间刚开始粘接后,通过使得第一片材和第二 片材中至少一方折曲,上述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之间的初始粘接角度增大。
16. 根据权利要求14中记载的片材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之间从开始粘接到粘接所定长度后,通过使得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中至少一方折曲,上述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之间的初始 粘接角度增大。
17. 根据权利要求14中记载的片材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分离连续背纸,多个第二片材各具有一设定长度,可剥离地粘接在该连续背纸上,使得所述背纸与多个第二片材剥离,使得各第二片材 与第一片材粘接。
18. 根据权利要求14中记载的片材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片材上包括透明部,在该透明部形成镜像图像,第二片材包括基体和粘接层,所述第二片材的粘接层表面与所述第一片材的图像表面粘接成一 体,在第二片材和第一片材接触前,使得第二片材折曲,以便在第二片材上形 成折曲部分;将第二片材的前端部和所述前端部以外的区域,在与第一片材粘接侧的 相反侧,形成为具有小于180度角度的折曲部。
1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记载的片材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由第一片材的图像面和第二片材的前端部的粘接表面所形成的角度小于由第一片材的图像面和第二片材的非前端部的粘接表面所形成的角度 时,粘接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
20. 根据权利要求18中记载的片材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由第一片材的图像面和第二片材的前端部的粘接表面所形成的角度小于由第一片材的图像面和第二片材的非前端部的粘接表面所形成的角度 时,粘接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所述镜像图像使用小粒径聚合色调剂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片材粘接方法,片材粘接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所述片材粘接装置,用于粘接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成一体,包括运送部,用于运送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使得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以一设定角度互相接触;角度赋予手段,至少使得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中一方折曲;压接手段,设置在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接触位置下游,通过推压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使其互相粘接成一体。
文档编号B32B37/10GK101241321SQ200810005510
公开日2008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5日
发明者中村历, 吉田隆司, 岩崎有贵子, 石桥干生, 结城和彦, 荒井惠, 酒卷崇, 须藤和久, 鲤沼宣之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