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四段除砂新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8512阅读:853来源:国知局
两级四段除砂新工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棉短绒加工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棉短绒两级四段除砂新工艺。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传统棉短绒加工工艺,该工艺具有以下缺陷:

1.原料棉短绒经过蒸煮以后,纤维之间仍然存在无法煮烂的棉籽壳、棉秸秆等硬杂;

2.原来的除砂工序流程简单,对尾渣不做处理,直接排放,原料损失较多;

3.除砂工艺简单,达不到较好的物理除杂效果,只能在前道蒸煮工序加大化学药品用量,提升工艺条件,造成原料内在质量下降,强度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棉短绒加工工艺中硬杂较多、原料损失较多而提供的一种两级四段除砂新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两级四段除砂新工艺,包括顺序设置的前浆池、调浆箱、沉砂沟、一号中间池、一级除砂器、二号中间池、二级除砂器、园网浓缩机、后浆池,其工艺流程为:

浆料自前浆池到调浆箱经过调浆稀释后进入沉沙沟,沉淀砂石等硬杂质,经一号中间池进入一级除砂器处理;一级除砂器处理后的良浆进入二号中间池,再进入二级除砂器处理;二级除砂器处理后的良浆经园网浓缩机园网浓缩后进入后浆池。

还包括二段尾渣除砂器、三段尾渣除砂器、四段尾渣除砂器、微滤机及蒸球,所述的一级除砂器和二级除砂器产生的尾渣集中收集,稀释后进入二段尾渣除砂器处理,处理的良浆回流到一号中间池再处理,产生的尾渣再次稀释后进入三段尾渣除砂器处理;三段尾渣除砂器产生的尾渣还需要进行稀释,然后进入四段尾渣除砂器进行处理,三段尾渣除砂器和四段尾渣除砂器两段尾渣除砂器处理后的良浆回流至二段尾渣除砂器再参与循环处理,四段尾渣除砂器产生的尾渣直接排放进入微滤机;微滤机对随水过来的含纤维四段尾渣进行收集,经人工分拣出无法回用的明显异物,称重计量之后,泵送进入蒸球,随原料一起进行蒸煮再处理。

所述的一级除砂器、二级除砂器、二段尾渣除砂器、三段尾渣除砂器、四段尾渣除砂器的进出浆料压力差必须大于0.2MPa,一般进浆压力在0.32MPa以上,除砂器出浆压力在0.05-0.15MPa之间的任一数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工艺使用物理方法去除原料纤维之间的硬杂,减少前道球内蒸煮化学药品用量,降低工艺条件,保证原料内在质量不受影响;对除砂器的尾渣进行多层次再处理,减少纤维流失,提高原料得率;提升除砂工序物理除杂效果,减少棉浆板表面黄皮等尘埃,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工艺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2所示的两级四段除砂新工艺,包括顺序设置的前浆池、调浆箱、沉砂沟、一号中间池、一级除砂器、二号中间池、二级除砂器、园网浓缩机、后浆池,其工艺流程为:

浆料自前浆池到调浆箱经过调浆稀释后进入沉沙沟,沉淀砂石等硬杂质,经一号中间池进入一级除砂器处理;一级除砂器处理后的良浆进入二号中间池,再进入二级除砂器处理;二级除砂器处理后的良浆经园网浓缩机园网浓缩后进入后浆池。

还包括二段尾渣除砂器、三段尾渣除砂器、四段尾渣除砂器、微滤机及蒸球,所述的一级除砂器和二级除砂器产生的尾渣集中收集,稀释后进入二段尾渣除砂器处理,处理的良浆回流到一号中间池再处理,产生的尾渣再次稀释后进入三段尾渣除砂器处理;三段尾渣除砂器产生的尾渣还需要进行稀释,然后进入四段尾渣除砂器进行处理,三段尾渣除砂器和四段尾渣除砂器两段尾渣除砂器处理后的良浆回流至二段尾渣除砂器再参与循环处理,四段尾渣除砂器产生的尾渣直接排放进入微滤机;微滤机对随水过来的含纤维四段尾渣进行收集,经人工分拣出无法回用的明显异物,称重计量之后,泵送进入蒸球,随原料一起进行蒸煮再处理。所述的一级除砂器、二级除砂器、二段尾渣除砂器、三段尾渣除砂器、四段尾渣除砂器的进出浆料压力差必须大于0.2MPa,一般进浆压力在0.32MPa以上,除砂器出浆压力在0.05-0.15MPa之间的任一数值。

本发明经过实验与传统的工艺相比:

1.成品质量指标明显提高,使用同样的原料和同等的蒸煮工艺,成品表面尘埃由原来的20m㎡/500g降低到7m㎡/500g,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原除砂工艺,每球浆料经除砂器产生15kg左右的尾渣,且不再做再利用;现在的新工艺每球产生尾渣仅2kg,多利用原料13kg/球,价值78元,按照650球/月生产计算,节约原料损失50700元,全年可节约约60万元。

3.除砂效果的提升,为降低蒸煮工艺创造了条件,蒸球蒸煮时化学药品使用量适度减少,蒸球保温温度由原来的122℃,降低到118度,保温时间由原来的120分钟缩短到110分钟,温度和时间的调降既节约了蒸汽的使用量,更减少了高温和化工料对原料纤维内在质量的影响,减少了对纤维强度的损伤,提高了棉浆板的耐折和裂断长指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