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0714发布日期:2019-07-17 05:1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制造呈阶梯状地层叠了多个标签的不使用剥离纸的层叠标签体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2-20633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第一和第二连续标签带状体的制造装置。

第一连续标签带状体的制造装置,具备将粘贴了多个标签的剥离纸做成辊状进行供纸的标签供纸部;从由此标签供纸部供给的剥离纸剥离标签的剥离部;将剥离了的标签向与粘贴了标签的剥离纸不同的另外的剥离纸引导的引导部;和从另外的剥离纸剥离标签的另外的剥离部。

即,标签被印刷在标签基体材料的表面上,以覆盖该印刷面的方式形成了剥离层,在标签基体材料的背面上形成了粘附层。标签,通过将粘附层粘接在剥离纸上,粘贴在在剥离纸上。

然后,由剥离部最初剥离的最初的标签,由引导部送入另外的剥离纸之上,该标签的标签基体材料的粘附层粘接在另外的剥离纸上。此后最初的标签与另外的剥离纸一起被输送。

接着,由剥离部从剥离纸剥离的下一个标签,是该下一个标签的粘附层的一部分堆叠在最初的标签的剥离层上进行粘贴,下一个标签的粘附层的其它部分粘贴在另外的剥离纸上。通过顺次进行此动作,多个标签一连串地连续地顺次层叠在另外的剥离纸上。

通过将层叠了的多个标签由另外的剥离部从另外的剥离纸剥离,使做成多个标签一连串地连续的不使用剥离纸的连续标签带状体(层叠标签体)。

第二连续标签带状体的制造装置,是不使用第一连续标签带状体的制造装置中的另外的剥离纸地使用了环形带构件的连续标签带状体的制造装置。

此制造装置,将从剥离纸剥离了的标签以多个标签一连串地连续的方式层叠在环形带构件上,将该多个标签从环形带构件剥离,做成多个标签一连串地连续的不使用剥离纸的连续标签带状体(层叠标签体)。

第一连续标签带状体的制造装置,其使用了第一连续标签和带状体的制造装置中的另外的剥离纸、另外的剥离部的结构是复杂且高价的。

而且,需要设置另外的剥离纸、另外的剥离部的空间,设置空间变宽。

第二连续标签带状体,由于使用了环形带构件,所以其结构是复杂而高价的。

而且,需要设置环形带构件的空间,设置空间变宽。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现有的课题而做出的发明,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由简易且省空间的结构制造不使用剥离纸的层叠标签体的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将粘贴了标签的剥离纸以第一输送速度输送的供纸部;卷绕以上述第一输送速度输送的剥离纸的卷绕部;使标签从以上述第一输送速度输送的剥离纸剥离的剥离装置;和以第二输送速度输送由上述剥离装置从以上述第一输送速度输送的剥离纸剥离了的标签,并且制造先行的标签和下一个标签相互重叠了的状态的层叠标签体的层叠装置,上述第二输送速度比上述第一输送速度慢,上述层叠装置是压接的两个辊,在使先行的标签的后端部分和下一个标签的前端相互重叠了的状态下进行粘接。

本发明的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中,上述剥离装置具备设置在上述供纸部和上述卷绕部之间的剥离板,上述剥离纸在通过上述剥离板的前端部时,为了剥离标签,绕上述剥离板的前端部呈锐角地折回,上述层叠装置具备被进行旋转驱动的层叠牵引辊和与该层叠牵引辊压接的引导辊。

在本发明的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中,能做成如下的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上述剥离装置具备使上述剥离板相对于上述层叠装置的层叠牵引辊和引导辊之间的转压部在上下方向进行位置变更的上下位置调整机构;使上述剥离板相对于上述转压部在前后方向进行位置变更的前后位置调整机构;和变更上述剥离板的向层叠牵引辊和引导辊之间的插入角度的角度调整机构。

如果这样做,则通过与标签的纸种、纸厚、形状、剥离纸和标签的粘附力的大小等相应地调整剥离板的上下方向位置、前后方向位置、插入角度,能制造规定的层叠标签体。

在本发明的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中,能做成如下的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

上述上下位置调整机构由悬臂构造安装在装置主体上,

上述前后位置调整机构被安装在上述上下位置调整机构的上下地移动的部分上,

在上述前后位置调整机构的在前后方向移动的部分上夹设上述角度调整机构地安装了剥离板。

如果这样做,则由于在各调整机构的跟前侧不存在装置主体,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容易地调整操作各调整机构。

在本发明的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中,能做成如下的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由上述供纸部、卷绕部进行的剥离纸的输送速度和由上述层叠装置进行的标签的输送速度是可分别单独驱动控制的结构,做成了能任意地设定上述剥离纸的第一输送速度和上述标签的第二输送速度的速度比的结构。

如果这样做,则因为通过变更控制由层叠装置进行的标签的输送速度,能变更第一输送速度和第二输送速度的速度比,所以能调整先行的标签和下一个标签的相互重叠的尺寸(重叠量),也可与不同的标签机等的使用变更对应。

在本发明的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中,能做成如下的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在上述层叠装置的下游侧,具备将从层叠装置输送的层叠标签体卷绕成辊状的产品卷绕部。

如果这样做,则能将层叠标签体卷绕成辊状,并设定在标签机上,将标签每次一张地粘贴在被粘贴物上。

在本发明的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中,能做成如下的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

上述层叠装置在与输送方向呈直角的方向邻接地呈列状地输送多个层叠标签体,

在上述层叠装置的下游侧具备多个产品卷绕部,将上述多个层叠标签体由各自不同的产品卷绕部分别卷绕。

如果这样做,则由于多个层叠标签体被卷绕在另外的产品卷绕部,所以层叠标签体的侧边缘部不会相互重叠。

在本发明的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中,能做成如下的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

上述供纸部具有安装剥离纸的供纸轴,该剥离纸粘贴了卷装成辊状的标签,

上述卷绕部具有将剥离纸卷绕成辊状的卷绕轴,

上述产品卷绕部具有将层叠标签体卷绕成辊状的产品卷绕轴,

上述供纸轴、卷绕轴、产品卷绕轴由悬臂构造安装在装置主体上。

如果这样做,则能将粘贴了标签的剥离纸卷装成辊状地在短时间内容易地安装在供纸轴上。

能将卷绕在卷绕轴上的剥离纸从卷绕轴在短时间内容易地卸下。

能将卷绕在产品卷绕轴上的层叠标签体从产品卷绕轴在短时间内容易地卸下。

根据本发明,因为能由供纸部、卷绕部、剥离装置和层叠装置制造多个标签相互重叠成阶梯状地粘贴了的层叠标签体,所以能由简易且省空间的结构制造不使用剥离纸的层叠标签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的整体主视图。

图2是粘贴了标签的剥离纸的说明图。

图3是剥离板和层叠装置的说明用主视图。

图4是剥离板和层叠装置的说明用俯视图。

图5A~E是标签的剥离及向层叠装置的输送动作的说明图。

图6A~E是使先行的标签和下一个标签相互重叠粘贴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7是剥离装置的放大主视图。

图8是图7的俯视图。

图9是图8的右侧视图。

图10是层叠装置的放大主视图。

图11是图10的A-A剖视图。

图12是供纸轴的放大剖视图。

图13是卷绕轴的放大剖视图。

图14是产品卷绕轴的放大剖视图。

图15是装置主体的俯视图。

图16是装置主体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施发明的方式

基于图1说明本发明的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的整体的主视图。

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1具备装置主体1a。

装置主体1a具备供纸部2、剥离装置3、卷绕部4和层叠装置5。

供纸部2朝向剥离装置3输送标签用纸10(供纸)。供纸部2具有供纸轴20和供纸牵引辊21。

将标签用纸10呈辊状地卷绕在纸筒11上形成卷纸。

将此卷纸的纸筒11装卸自由地安装在供纸轴20上做成了辊状的卷纸,将做成了辊状的卷纸的标签用纸10设定在供纸轴20上。使此设定的标签用纸10通过直到供纸牵引辊21,通过驱动供纸牵引辊21,将标签用纸10朝向剥离装置3输送。

标签用纸10,如图2所示,具有剥离纸12和粘贴在该剥离纸12上的多个标签13。

剥离纸12,在基体材料12a的表面上设置了剥离层12b。剥离纸12的表面是剥离面。

标签13,在标签基体材料13a的背面上设置了粘附层13b,并且被印刷在标签基体材料13a的表面上,在该印刷面上设置了剥离层13c。标签基体材料13a,可以是纸、塑料或者铝等各种材料。

标签13的背面是粘接面,标签13的表面是剥离面。

标签用纸10以下面的方式制作。首先,在将标签基体材料13a粘贴在剥离纸12上的状态下在标签基体材料13a的表面上连续地印刷,由剥离层13c覆盖其印刷面。此后,将标签基体材料13a、粘附层13b和剥离层13c留下印刷部分地切断成规定的形状去除(即,半冲加工),将剩余的印刷部分做成标签13。

标签用纸10的制作不会限于此,能由其它的任意的制作的方法制作。

剥离装置3,从标签用纸10的剥离纸12剥离标签13,该标签用纸10从供纸部2输送。然后将剥离了的标签13朝向层叠装置5移送。

剥离装置3具有剥离板30。剥离板30是朝向从供纸部2输送的标签用纸10的输送方向的板状。

卷绕部4,卷绕标签用纸10的剥离了标签13的剥离纸12。

卷绕部4具有卷绕轴40和卷绕牵引辊41。在卷绕轴40上装卸自由地安装了卷绕用纸筒42。

将从供纸部2输送的标签用纸10的剥离纸12(即,贴了标签13的剥离纸12)经由剥离板30的前端部30a(即,朝向标签用纸10的输送方向的方向的端部)向卷绕侧导向辊43方向折回,将折回的剥离纸12的前端缘经卷绕牵引辊41固定在卷绕用纸筒42上。

在此状态下,通过旋转驱动供纸牵引辊21、卷绕牵引辊41和卷绕轴40,如图3所示,标签用纸10的剥离纸12绕剥离板30的前端部30a弯曲成锐角地通过前端部30a。然后,当剥离纸12通过剥离板30的前端部30a时标签13从剥离纸12被顺次剥离,当标签13通过了剥离板30的前端部30a时标签13从剥离纸12被完全地剥离。

层叠装置5,使由剥离装置3剥离了的标签13的粘接面(粘附层13b)与先前剥离了的先行的标签13的剥离面(剥离层13c)重叠地粘合,而且一边在输送方向错开重叠位置一边粘合成阶梯状地以连续带状制造可再剥离地层叠了的层叠标签体14。

此层叠标签体14是可卷绕成辊状的结构。

此层叠装置5,如图3和图4所示,具备层叠牵引辊50和转压(夹持)到此层叠牵引辊50上的引导辊(兼用作加压辊)51。

层叠牵引辊50被进行旋转驱动。

引导辊51被旋转自由地支承。

与层叠牵引辊50相比引导辊51是小直径。

通过层叠牵引辊50旋转,引导辊51与层叠牵引辊50一起旋转。

层叠牵引辊50的轴心和引导辊51的轴心,与剥离纸12(标签13)的输送方向是直角,而且在输送方向的位置是相同的。

剥离装置3的剥离板30的前端部30a(即,标签用纸10的剥离纸12的折回部),与层叠牵引辊50和引导辊51的转压部(夹紧部)相比位于上方。

即,剥离板30的前端部30a与引导辊51的周面相向。

由层叠装置5进行的标签13的输送速度,即层叠牵引辊50的旋转速度(圆周速度)控制成与由供纸部2进行的标签用纸10的剥离纸12的输送速度(进给速度)相比变慢。

当剥离纸12通过剥离板30的前端部30a时,标签13,是一边将该标签13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部朝向引导辊51的周面输送一边从剥离纸12顺次剥离,一边与引导辊51的周面接触一边向层叠牵引辊50和引导辊51的转压部移动(送入)。

然后,以送入的标签13的粘接面(粘附层13b)的输送方向前端部分13d与先行的标签13的剥离面(剥离层13c)的输送方向后端部分13e重叠的方式粘合。这样做,将多个标签13层叠成阶梯状,以连续带状制造可再剥离地层叠了的层叠标签体14。

先行的标签13的输送方向后端部分13e和下一个标签13的输送方向前端部分13d的在输送方向重叠的长度,即重叠量,由标签13的输送速度和剥离纸12的输送速度的速度比决定,上述标签13的输送速度是由层叠装置5进行输送的速度,上述剥离纸12的输送速度由供纸部2进行输送的速度。

例如,如果增大速度比,则先行的标签13和送入的标签13的重叠量变大(变长)。

如果减小速度比,则先行的标签13和送入的标签13的重叠量变小(变短)。

本发明的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1,具备通过控制由层叠装置5进行的标签13的输送速度来变更先行的标签13和送入的标签13的重叠量的结构。

接着,基于图5和图6详细地说明将从剥离纸12剥离的标签13层叠来制造层叠标签体14的动作。另外,在层叠牵引辊50的周面上实施了防止污染该周面的对策及使其具有非粘接性的特殊涂层处理,以便标签13的粘接面(粘附层13b)不粘接在层叠牵引辊50的周面上。例如,在辊的表面上实施了陶瓷喷镀,进而由特殊聚合物进行了涂层。

图5是按时间系列描绘使标签用纸10的剥离纸12一边在剥离板30的前端部30a上滑动一边绕其折回成锐角,当使粘贴在剥离纸12上的第一号标签13从剥离纸12剥离进行输送时,从剥离板30的前端部30a剥离了的第一号标签13被输送到层叠装置5的引导辊51、层叠牵引辊50的转压部的过程的动作说明图。

第一号标签13是指粘贴在剥离纸12的输送方向最下游侧的标签。

在图5中,表示在以使向剥离装置3的剥离板30输送的标签用纸10的剥离纸12的输送速度,即由供纸部2进行的标签用纸10的剥离纸12的输送速度,和由层叠装置5进行的标签13的输送速度,即层叠牵引辊50的旋转速度(圆周速度)的速度比成为1.5:1的方式使由层叠装置5进行的标签13的输送速度比由供纸部2进行的输送速度慢的状态下的动作。

首先,最初如图5A所示,通过使剥离纸12一边在剥离板30的前端部30a上滑动一边绕其折回,将贴该剥离纸12的输送方向最下游侧的第一号标签13的前端部分从剥离纸12剥离。

剥离了的第一号标签13的前端部分,一边与引导辊51的周面接触一边被送入层叠牵引辊50和引导辊51之间。

标签13的前端部分,是指标签13的输送方向下游侧部分。

然后,如图5B所示,剥离了的第一号标签13,是一边将前端部分由层叠牵引辊50和引导辊51的转压部加压保持一边输送,但由于剥离纸12的输送速度与由层叠牵引辊50进行的标签13的输送速度相比快,而且第一号标签13的后端部分被粘贴在剥离纸12上,所以第一号标签13的后端部分的输送速度比前端部分的输送速度快,与该输送速度差相应地在标签13的中间部分中产生松弛。

标签13的后端部分,是指标签13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部分。标签13的中间部分,是指标签13的输送方向中间部分,没有粘接在剥离纸12上,并且是没有由层叠牵引辊50和引导辊51加压保持的部分。

如图5C所示,通过进一步将标签13剥离,标签13的中间部分的松弛一点儿一点儿地变大,该标签13的中间部分的靠近前端的位置被压附在层叠牵引辊50的周面上。

如图5D所示,通过将标签13剥离到被完全地剥离的跟前,标签13的中间部分的松弛进一步变大,第一号标签13的前端部分和中间部分的大部分被压附在层叠牵引辊50的周面上。

如图5E所示,如果将第一号标签13从剥离纸12完全地剥离,则第一号标签13的大部分在与层叠牵引辊50的周面接触的状态下被保持。此后,第一号标签13随着层叠牵引辊50的旋转被输送。

如图5A~E所示,从剥离纸12最初剥离的第一号标签13,通常一边在标签13的中间部分中产生松弛一边顺次剥离向层叠牵引辊50和引导辊51之间输送。然后,如果被完全地剥离,则在第一号标签13的大部分与层叠牵引辊50的周面接触的状态下被保持。

图6是按时间系列描绘在第一号标签13从剥离纸12完全地剥离之后,到第二号标签13呈阶梯状地层叠在第一号标签13上的动作说明图。在图6中也表示将速度比做成了1.5:1的情况下的动作。

如图6A所示,在第一号标签13随着层叠牵引辊50的旋转被输送的同时,第二号标签13的前端部分从通过了剥离板30的前端部30a的剥离纸12开始剥离。

如图6B所示,从剥离纸12开始了剥离的第二号标签13的前端部开始与引导辊51的周面接触。

在此期间,第一号标签13在层叠牵引辊50和引导辊51之间被一点儿一点儿地输送,第一号标签13的前端部分从层叠牵引辊50的周面离开,从层叠牵引辊50和引导辊51之间送出。

如图6C所示,第二号标签13的从剥离纸12的剥离进一步进行,第二号标签13的前端部分一边模仿引导辊51的周面一边朝向被保持在层叠牵引辊50的周面上的第一号标签13的剥离面中的中间部分输送。

如图6D所示,第二号标签13从剥离纸12进一步剥离,第二号标签13的前端部接近被保持在层叠牵引辊50的周面上的第一号标签13的剥离面中的中间部分。

如图6E所示,第一号标签13从剥离纸12与图6D所示的相比进一步剥离,第二号标签13的粘接面中的前端部分与被保持在层叠牵引辊50的周面上的第一号标签13的剥离面中的中间部分重叠成阶梯状,由层叠牵引辊50和引导辊51的转压部加压保持进行粘贴。

此后,第二号标签13的前端部分与第一号标签13一起被输送,第二号标签13的中间部分与图5C、D所示同样地松弛。

然后,如果第二号标签13从剥离纸12完全地剥离,则第二号标签13的粘接面中的后端部分与层叠牵引辊50的周面接触,第二号标签13的前端部分与第一号标签13的后端部分相互重叠。

第一号标签13和第二号标签13的相互重叠部,当通过层叠牵引辊50和引导辊51的转压部时被加压而牢固地粘合。

被粘贴在剥离纸12上的第三号标签13,与图6A~E同样地相互重叠地粘接在第二号标签13上。

被粘贴在剥离纸12上的第四号标签13,与图6A~E同样地相互重叠地粘接在第三号标签13上。

如果归纳图6所示的动作,则由剥离板30从剥离纸12剥离的下一个标签13,其粘接面(粘附层13b)的前端部分与已经剥离并保持在层叠牵引辊50的周面上的先行的标签13的剥离面(剥离层13c)中的后端部分相互重叠地粘合。

即,一边在输送方向错开下一个标签13一边与先行的标签13交替地呈阶梯状地粘合。

这样,通过反复进行图5A~E、图6A~E所示的一系列的动作,利用标签13的粘接面(粘附层13b)向先行的标签13的剥离面(剥离层13c),一边在输送方向错开下一个标签13一边交替地呈阶梯状地贴合而层叠成连续带状地做成层叠标签体14。

此层叠标签体14,其各标签13的粘接面(粘附层13b)连续,并且各标签13的剥离面(剥离层13c)连续。

因此,通过将层叠标签体14卷绕成辊状,粘接面粘接在剥离面上。

而且能从卷绕成辊状的状态每次剥离一个标签13。即,可再剥离。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1,通过使用供纸部2、剥离装置3、卷绕部4和层叠装置5,能制造将从剥离纸12剥离了的标签13层叠成阶梯状地以连续带状可再剥离的不使用剥离纸的层叠标签体14,而且由于没有使用剥离纸、环形带构件,所以能得到简易且省空间的结构。

另外,层叠标签体14由于不使用剥离纸,一边在输送方向仅错开标签13一边使粘接面交替地贴合成阶梯状地层叠成连续带状,所以可以以每次可再剥离1张的状态卷绕,不需要在使用时的剥下剥离纸的工夫,所以作业效率及生产效率提高,另外,由于不使用剥离纸,所以能应对资源、环境问题。

另外,由于层叠标签体14不使用剥离纸,所以与使用剥离纸的现有的层叠标签体比较,可以以相同的卷绕直径卷绕约2倍的标签数量,所以产品空间也成为一半,进而在输送成本的降低上也有效果。

另外,由于将卷绕成辊状的层叠标签体14设定在标签粘贴装置(标签机)上,能每次一个标签13地粘贴在被粘贴物上,所以能将标签13可靠地粘贴在被粘贴物上。

本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1,具备将以上述的方式制造的层叠标签体14卷绕成辊状的装置(产品卷绕部)。

即,如图1所示,在层叠装置5的下游侧设置了产品卷绕部6。

产品卷绕部6具备产品卷绕轴60和装卸自由地安装在该产品卷绕轴60上的纸筒61。

通过将由层叠装置5制造的层叠标签体14的最前端的标签13的粘接面中的前端缘粘接在纸筒61上,旋转驱动产品卷绕轴60,一边粘接标签13的粘接面和剥离面一边将层叠标签体14呈辊状地卷绕在纸筒61上。

卷绕成辊状的层叠标签体14,与纸筒61一起从产品卷绕轴60取下。

取下的辊状的层叠标签体14,能设定在未图示的标签粘贴装置(标签机)上,每次一个标签地粘贴在被粘贴物上。

本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1,能同时制造多个层叠标签体14。即,通过使用在与剥离纸12的输送方向呈直角的方向的多个位置将标签13在输送方向空开间隔地粘贴成多列状的标签用纸10,能同时制造多个层叠标签体14。

在此情况下,从层叠装置5将多个层叠标签体14在与输送方向呈直角的方向空开间隔地邻接地呈列状地输送。即,从层叠装置5将层叠标签体14呈多列地输送。

例如,如图4所示,通过使用在靠近剥离纸12的与输送方向呈直角的方向的一侧的位置和靠近另一侧的位置将标签13分别呈两列状地粘贴了的标签用纸10,能同时制造第一层叠标签体14-1和第二层叠标签体14-2。

即,从层叠装置5输送两列层叠标签体14-1、14-2。

而且,在多个层叠标签体14的与剥离纸12的输送方向呈直角的方向的各个间隔狭窄的情况下,因为如果将输送的多个层叠标签体14卷绕在一个产品卷绕部6的产品卷绕轴60上,则邻接的层叠标签体14的与输送方向呈直角的方向的侧缘部分相互重叠,所以存在不能正确卷绕的情况。

例如,在图4所示的2列的层叠标签体14-1、14-2的与剥离纸12的输送方向呈直角的方向的间隔狭窄的情况下,第一层叠标签体14-1的一方的侧缘部分和第二层叠标签体14-2的另一方的侧缘部分一边相互重叠一边被卷绕在产品卷绕轴60上。

这种情况,同时制造的层叠标签体14的数量越多越容易发生。

图1所示的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1,具备多个产品卷绕部,例如第一产品卷绕部6-1和第二产品卷绕部6-2。而且,使第一产品卷绕部6-1和第二产品卷绕部6-2在上下错开位置地安装在装置主体1a上。

如图4所示,第一产品卷绕部6-1的产品卷绕轴60的轴心和第二产品卷绕部6-2的产品卷绕轴60的轴心,是与层叠牵引辊50的轴心、引导辊51的轴心平行的。

第一、第二产品卷绕部6-1、6-2的产品卷绕轴60的长度是与层叠牵引辊50的长度、引导辊51的长度大致相同的。

在靠近第一产品卷绕部6-1的产品卷绕轴60的轴向一侧的位置安装了纸筒61。此纸筒61的长度,是与第一层叠标签体14-1的与输送方向呈直角的方向的尺寸(宽度)大致相同的。

在靠近第二产品卷绕部6-2的产品卷绕轴60的轴向另一侧的位置安装了纸筒61。此纸筒61的长度,是与第二层叠标签体14-2的与输送方向呈直角的方向的尺寸(宽度)大致相同的。

从层叠牵引辊50到第一产品卷绕部6-1的产品卷绕轴60(纸筒61)的距离即纸路径长度,和从层叠牵引辊50到第二产品卷绕部6-2的产品卷绕轴60(纸筒61)的距离即纸路径长度是相同的。

由此,被卷绕在第一产品卷绕部6-1的产品卷绕轴60(纸筒61)上的第一层叠标签体14-1的标签13的数量和被卷绕在第二产品卷绕部6-2的产品卷绕轴60(纸筒61)上的第二层叠标签体14-2的标签13的数量是相同的。

然后,由第一产品卷绕部6-1的产品卷绕轴60(纸筒61)卷绕第一层叠标签体14-1。由第二产品卷绕部6-2的产品卷绕轴60(纸筒61)卷绕第二层叠标签体14-2。

通过这样做,即使在第一、第二层叠标签体14-1、14-2的与剥离纸12的输送方向呈直角的方向的间隔狭窄的情况下,因为当将第一、第二层叠标签体14-1、14-2卷绕成辊状时,该第一层叠标签体14-1的一方的侧缘部分和第二层叠标签体14-2的另一方的侧缘部分不会相互重叠,所以也能正确地卷绕第一、第二层叠标签体14-1、14-2。

同时制造的层叠标签体14的数量不限于两个,能同时制造任意的数量的层叠标签体14。

例如,可以同时制造四个层叠标签体14、八个层叠标签体14,当制造四个层叠标签体14时,将两个层叠标签体14分别卷绕在第一、第二产品卷绕部6-1、6-2的产品卷绕轴60(纸筒61)上。

当同时制造八个层叠标签体14时,将四个层叠标签体14分别卷绕在第一、第二产品卷绕部6-1、6-2的产品卷绕轴60(纸筒61)上。

而且,在将多个层叠标签体14卷绕在相同的产品卷绕轴60上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后述的摩擦轴。

另外,可以与同时制造的层叠标签体14的数量相应地将产品卷绕部6的数量设置三个以上。

另外,在制造一个层叠标签体14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一个产品卷绕部6。

由以上的实施方式的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1进行的层叠标签体14的制造方法如下。

从供纸部2输送将粘贴了多个标签13的剥离纸12卷绕成辊状的卷纸,经由剥离装置3的剥离板30将剥离纸12向卷绕部4引导,当剥离纸12在剥离板30的先端部30a折回通过时,由该剥离板30从剥离纸12剥离标签13,仅将该剥离了的标签13向引导辊51和层叠牵引辊50之间输送(移动),使输送的标签13的粘接面(粘附层13b)与先行的标签13的剥离面(剥离层13c)相互重叠部分地粘合,制造将多个标签13以连续带状层叠成阶梯状的层叠标签体14。

进而,使标签13的粘接面粘接在与层叠牵引辊50、引导辊51相比设置在下游侧的产品卷绕部6的产品卷绕轴60上,将层叠标签体14卷绕成辊状。

接着,详细地说明各部。

如图1所示,剥离装置3具备使剥离板30在上下方向进行位置变更的上下位置调整机构31、使剥离板30在前后方向进行位置变更的前后位置调整机构32和变更剥离板30的相对于水平的角度的角度调整机构33。

上下位置调整机构31,是在上下方向移动剥离板30来变更剥离板3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的机构。通过变更剥离板3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剥离板30的前端部30a的位置相对于层叠装置5的层叠牵引辊50和引导辊51的转压部在上下方向变更。即,剥离板30的前端部30a的相对于引导辊51的位置变更。

前后位置调整机构32,是将剥离板30在前后方向移动来变更剥离板30的前后方向的位置的机构。另外,前后方向,是指粘贴了标签13的剥离纸12的输送方向,在图1中是朝向纸面的左右的方向。

通过变更剥离板30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剥离板30的前端部30a、层叠装置5的层叠牵引辊50和引导辊51的转压部的输送方向的距离变更。即,剥离板30的前端部30a和引导辊51的距离变更。

角度调整机构33,是上下地摆动剥离板30来变更剥离板30的相对于水平的角度的机构。

通过变更剥离板30的相对于水平的角度,剥离板30的前端部30a的向层叠牵引辊50和引导辊51之间的插入角度变更。

因此,能与标签13的纸种、纸厚、形状、纸质的强度、剥离纸12和标签13的粘附力的大小等的标签用纸10的种类相应地调整剥离板30的前端部30a相对于层叠牵引辊50和引导辊51的转压部的上下方向位置;层叠牵引辊50、引导辊51的转压部和剥离板30的前端部30a的距离;剥离板30的前端部30a的向层叠牵引辊50和引导辊51之间的插入角度,使它们成为最合适的值。

由此,能使用上述的种类不同的标签用纸10来制造规定的层叠标签体14。

即,在本层叠标签体14的制造装置1中,如果剥离板30的上述的上下方向位置、前后方向位置、插入角度是一定的,则通过使剥离纸12一边在剥离板30的前端部30a上滑动一边绕其折回,将标签13从剥离纸12剥离,该标签13在一边与引导辊51的周面接触一边向层叠牵引辊50和引导辊51之间输送的过程中,在标签用纸10的种类不同的情况下等,通过标签13的前端部与引导辊51的周面接触而产生折曲、产生向引导辊51的周面的粘贴等的问题,存在不能制造规定的层叠标签体14的情况。

因此,在使用标签13的纸种、纸厚、形状、纸质的强度、剥离纸12和标签13的粘附力的大小等的种类不同的标签用纸10的情况下,调整上述的剥离板30的上下方向位置、前后方向位置、插入角度使其成为最合适的值,并如基于上述的图5和图6的说明的那样动作。

由此,能使用种类不同的标签用纸10来制造规定的层叠标签体14。

接着,基于图7~图9说明各调整机构31、32、33。装置主体1a具备纵向板状的框架1b。在此框架1b的背面上安装了后述的各马达,框架1b是原动侧框架。

在框架1b的表面上安装了朝向上下方向的线性导向件34。

线性导向件34具备朝向上下方向的一对线性导向导轨34a和沿一对线性导向导轨34a在上下方向移动的一对可动件34b。

遍及一对可动件34b地安装了上下移动体35。上下移动体35具备遍及一对可动件34b地固定的纵板35a、固定在纵板35a上的横板35b、遍及横板35b和纵板35a地固定的加强筋35c。

即,在框架1b的表面上由线性导向件34在上下方向移动自由地安装了上下移动体35。

遍及框架1b和上下移动体35地安装了使上下移动体35在上下方向移动的上下移动机构36。

上下移动机构36具备旋转自由地安装在框架1b上的朝向上下方向的进给丝杠,例如精密滚珠丝杠36a;和安装在上下移动体35(纵板35a)上的螺母,例如精密螺母36b。

精密滚珠丝杠36a与精密螺母36b进行螺纹配合。通过以手柄36c使精密滚珠丝杠36a正旋转、逆旋转,上下移动体35在上下方向移动。

手柄36c内置了刻度盘指示器,在通过手柄36c的旋转使上下移动体35移动时能进行数值管理。

在上下移动体35(横板35b)上安装了朝向前后方向的线性导向件37。

线性导向件37具备安装在上下移动体35(横板35b的下面)上的朝向前后方向的一对线性导向导轨37a;和沿一对线性导向导轨37a在前后方向移动的一对可动件37b。

遍及一对可动件37b地安装了前后移动体38。

前后移动体38具备横板38a;向下地固定在横板38a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一对纵板38b;和遍及一对纵板38b地可旋转安装的剥离板安装轴38c。

即,在上下移动体35上由线性导向件37在前后方向移动自由地安装了前后移动体38。

遍及上下移动体35(横板35b)和前后移动体38(横板38a)地安装了在前后方向移动前后移动体38的前后移动机构39。

前后移动机构39具备旋转自由地安装在上下移动体35(横板35b的下面)上的朝向前后方向的进给丝杠,例如精密滚珠丝杠39a;和安装在前后移动体38(横板38a)上的螺母,例如精密螺母39b。

精密滚珠丝杠39a与精密螺母39b进行螺纹配合。通过以手柄39c使精密滚珠丝杠39a正旋转、逆旋转,前后移动体38在前后方向往返移动。

手柄39c内置了刻度盘指示器,在通过手柄39c的旋转使前后移动体38移动时能进行数值管理。

剥离板安装轴38c朝向与前后方向呈直角的方向。在剥离板安装轴38c的轴向两端部,嵌合地固定了一对剥离板安装构件33a。

遍及一对剥离板安装构件33a的下面地固定了剥离板30。

在前后移动体38的一对纵板38b上安装了剥离板固定杆33b。

如果使剥离板固定杆33b向一方向转动,则剥离板安装轴38c被固定成不可旋转。

如果使剥离板固定杆33b向另一方向转动,则剥离板安装轴38c变得可以旋转。

即,前后移动体38的纵板38b具有圆形孔和与圆形孔连通并延伸到纵板38b一端部的槽。在此圆形孔内可旋转地嵌入了剥离板安装轴38c。在纵板38b上,横穿该槽地螺纹配合了螺钉,在此螺钉上固定了剥离板固定杆33b。

如果向一方向转动剥离板固定杆33b,则槽间隔因螺钉而变得狭窄。圆形孔因为与槽的连通部分的间隔变得狭窄,所以被剥离板安装轴38c紧固,剥离板安装轴38c被固定成不可旋转。如果向另一方向转动剥离板固定杆33b,则纵槽间隔因螺钉而变宽,圆形孔相对于剥离板安装轴38c松弛,剥离板安装轴38c变得可以旋转。

如果旋转上下移动机构36的精密滚珠丝杠36a,上下地移动上下移动体35,则剥离板30与前后移动体38一起上下地移动。

由此,由线性导向件34、上下移动体35和上下移动机构36构成了使剥离板30在上下方向进行位置变更的上下位置调整机构31。

而且,由于使用了线性导向件34、精密滚珠丝杠36a,上下移动体35以高精度在上下方向移动,所以能以高精度调整剥离板3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如果旋转前后移动机构39的精密滚珠丝杠39a,使前后移动体38在前后方向移动,则剥离板30与前后移动体38一起在前后方向移动。

由此,由线性导向件37、前后移动体38和前后移动机构39构成了使剥离板30在前后方向进行位置变更的前后位置调整机构32。

而且,由于使用了线性导向件37和精密滚珠丝杠39a,所以前后移动体38以高精度在前后方向移动,所以能以高精度调整剥离板30的前后方向的位置。

在向另一个方向转动了剥离板固定杆33b的状态下,通过用手拿着剥离板30上下地摆动,能变更剥离板30的相对于水平的角度。

由此,由剥离板安装轴38c、剥离板安装构件33a和剥离板固定杆33b构成了变更剥离板30的相对于水平的角度的角度调整机构33。

剥离板30的前端部30a的形状,为了一边在前端部30a折回剥离纸12一边剥离粘贴在剥离纸12上的标签13,是以锐角的三角形状将前端面进行了半圆的倒角加工的形状。

由此,当剥离纸12绕剥离板30的前端部30a折回时,能防止剥离纸12的破裂及切断。

因为上下位置调整机构31的上下移动体35是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由线性导向件34安装在框架1b上的悬臂构造,而且是在其上下移动体35上安装了前后位置调整机构32的前后移动体38,在其前后移动体38上安装了角度调整机构33的结构,所以不会产生剥离板30的振动、推力载荷。

而且,如从以上的说明明确的那样,在与上下位置调整机构31、前后位置调整机构32、角度调整机构33的框架1b相反侧,不会存在装置主体1a等,能从与框架1b相反侧对上下位置调整机构31、前后位置调整机构32、角度调整机构33进行操作及调整。

因此,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各调整机构的操作及调整。

接着,基于图10、图11说明层叠装置5。

装置主体1a具备层叠装置安装用的辅助框架1c。

辅助框架1c是能安装层叠牵引辊50和引导辊51的程度的大小的纵板状,与作为原动侧框架的框架1b的表面隔开间隔地相向。另外,辅助框架1c由未图示的连结构件(撑条)支承在框架1b上。

层叠牵引辊50的轴向一端部被旋转自由地支承在框架1b上。层叠牵引辊50的轴向另一端部被旋转自由地支承在辅助框架1c上。即,层叠牵引辊50是由框架1b和辅助框架1c进行双支承的构造。

在层叠牵引辊50的周面上,实施了防止污染其周面的对策及使其具有非粘性的特殊涂层处理,以便标签13的粘接面(粘附层13b)不粘贴。

层叠牵引辊50的轴向一端部与层叠牵引辊驱动部52连结。

层叠牵引辊驱动部52具备安装在框架1b的背面侧的马达52a。马达52a的输出侧经减速机52b、联轴节52c与层叠牵引辊50的轴向一端部连结。

通过驱动控制马达52a,层叠牵引辊50的旋转速度变更。

由此,层叠牵引辊50可由层叠牵引辊驱动部52单独驱动控制。

在框架1b的与层叠牵引辊50的轴向一端部相比为上部的位置,设置了第一轴支承体53和上下地移动此第一轴支承体53的引导辊装卸用的第一气缸54。

在辅助框架1c的与层叠牵引辊50的轴向另一端部相比为上部的位置,设置了第二轴支承体55和上下地移动此第二轴支承体55的引导辊装卸用的第二气缸56。

引导辊51的轴向一端部被旋转自由动支承在第一轴支承体53上。

引导辊51的轴向另一端部被旋转自由地支承在第二轴支承体55上。

由于如果向第一气缸54的第一入口54a供给压缩空气,则第一轴支承体53向下方移动,如果向第二气缸56的第一入口56a供给压缩空气,则第二轴支承体55向下方移动,所以能使引导辊51向下方移动,使其周面与层叠牵引辊50的周面压接。

由于如果向第一气缸54的第二入口54b供给压缩空气,则第一轴支承体53向上方移动,如果向第二气缸56的第二入口56b供给压缩空气,则第二轴支承体55向上方移动,所以能使引导辊51向上方移动,使其周面与层叠牵引辊50的周面离开。

另外,能由向第一气缸54的第一入口54a、第二气缸56的第一入口56a供给的压缩空气的空气压决定引导辊51的相对于层叠牵引辊50的加压力,通过该空气压设定进行必要的加压调整。

引导辊51由耐磨损性优异的硅制橡胶的筒51b覆盖辊主体51a,提高了非粘附性。

由此,能防止从标签13的外周部露出的粘附剂向引导辊51侧的粘附。

因为层叠牵引辊50可由层叠牵引辊驱动部52单独驱动控制,所以能与供纸部2的供纸牵引辊21的旋转速度不同地控制层叠牵引辊50的旋转速度。

由此,通过与由供纸部2进行的剥离纸12的输送速度不同地控制由层叠装置5进行的标签13的输送速度来控制双方的输送速度的速度比,能任意地变更先行的标签13和下一个标签13的重叠量。

可以各个单独驱动控制由供纸部2进行的剥离纸12的输送速度和由卷绕部4进行的剥离纸12的输送速度(卷绕速度)。

例如,可以单独驱动控制供纸牵引辊21,可以单独驱动控制卷绕牵引辊41。

由此,在输送剥离纸12时能任意地设定剥离纸12的张力(张紧)。

供纸牵引辊21以下面的方式安装在装置主体1a上。

装置主体1a,如图1所示,具备牵引辊安装用的供纸侧辅助框架1d。此供纸侧辅助框架1d与框架1b的表面隔开间隔地相向。另外,此供纸侧辅助框架1d由未图示的连结构件(撑条)支承在框架1b上。

供纸牵引辊21的轴向一端部被旋转自由地支承在框架1b上。供纸牵引辊21的轴向另一端部被旋转自由地支承在供纸侧辅助框架1d上。即,供纸牵引辊21由框架1b和供纸侧辅助框架1d旋转自由地支承,是双支承构造。

在框架1b的背面侧安装了牵引辊驱动部。由此牵引辊驱动部旋转驱动供纸牵引辊21。

卷绕牵引辊41以如下的方式安装在装置主体1a上。

如图1所示,装置主体1a具备卷绕牵引辊安装用的卷绕侧辅助框架1e。此卷绕侧辅助框架1e与框架1b的表面空开间隔地相向。另外,此卷绕侧辅助框架1e由未图示的连结构件(撑条)支承在框架1b上。

卷绕牵引辊41的轴向一端部被旋转自由地支承在框架1b上。卷绕牵引辊41的轴向另一端部被旋转自由地支承在卷绕侧辅助框架1e上。即,卷绕牵引辊41由框架1b和卷绕侧辅助框架1e旋转自由地支承,是双支承构造。

在框架1b的背面侧安装了卷绕牵引辊驱动部。由此卷绕牵引辊驱动部旋转驱动卷绕牵引辊41。

而且,通过各自地驱动控制供纸牵引辊驱动部和卷绕牵引辊驱动部,能各个单独驱动控制由供纸部2进行的剥离纸12的输送速度和由卷绕部4进行的剥离纸12的输送速度。

如图1所示,在供纸牵引辊21的下游侧设置了供纸侧导向辊22。

从供纸部2输送的剥离纸12,经供纸牵引辊21,通过供纸侧导向辊22输送到剥离板30的前端部30a。

而且,供纸侧导向辊22,将其轴向一端部可变更上下方向的位置地安装在装置主体1a的框架1b上。即,供纸侧导向辊22仅由框架1b支承,是悬臂构造。

例如,在框架1b上,在上下方向空开间隔地形成多个安装孔,通过将供纸侧导向辊22更改安装在某一个安装孔中,来变更上下方向的位置。

如图1所示,在卷绕牵引辊41的上游侧设置了卷绕侧导向辊43。

剥离纸12,从剥离板30的前端部30a经卷绕侧导向辊43,通过卷绕牵引辊41卷绕在卷绕轴40(纸筒42)上。

卷绕侧导向辊43,将其轴向一端部可变更前后方向的位置地安装在装置主体1a的框架1b上。即,卷绕侧导向辊43仅由框架1b支承,是悬臂构造。

例如,在框架1b上,在前后方向空开间隔地形成安装用螺纹孔,通过将螺栓螺纹配合在某一安装用螺纹孔中,能进行更改安装。

通过变更供纸侧导向辊22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并且变更卷绕侧导向辊43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能变更剥离纸12在剥离板30的前端部30a折回通过时的角度。

如图1所示,在供纸牵引辊21的上游侧(即,供纸轴20和供纸牵引辊21之间)和卷绕牵引辊41的下游侧(即,卷绕牵引辊41和卷绕轴40之间),分别设置了自动地进行将剥离纸12的耳端保持在一定位置的操作的控制装置(边缘位置控制装置)7。剥离纸12的耳端,是指在剥离纸12的输送方向连续的侧缘(边缘)。

通过设置控制装置7,能从供纸轴20到卷绕轴40不用进行弯曲行进地输送剥离纸12,将剥离了标签13的剥离纸12对齐耳端地卷绕在卷绕轴40(纸筒42)上。

由此,可以将卷绕在卷绕轴40上的剥离纸12从卷绕轴40卸下,由其它的机械进行再利用。

在图1中,剥离纸12由于被卷绕在纸筒42上,所以能与纸筒42一起从卷绕轴40卸下。而且,通过将纸筒42安装在其它的机械的轴上,能将卷绕的剥离纸12设定在其它的机械上进行再利用,再利用的作业容易进行。

控制装置7具备具有一对辊70的托架71、摆动托架71的摆动源72和检测剥离纸12的耳端的偏移的传感器73。摆动源72和传感器73安装在供纸侧辅助框架1d、卷绕侧辅助框架1e上。

即,控制装置7分别安装在供纸侧辅助框架1d和卷绕侧辅助框架1e上。

控制装置7如下面的那样工作。

一对辊70朝向与剥离纸12的输送方向呈直角的方向,而且在输送方向空开间隔地安装在托架71上。

托架71以一对辊70的输送方向中间为支点进行摆动。

当剥离纸12不弯曲行进地正确地笔直地输送时,一对辊70与剥离纸12的输送方向成为直角。此时,通过传感器73的剥离纸12的耳端在规定位置,传感器73不检测出耳端的偏移。

如果剥离纸12弯曲行进,则通过传感器73的剥离纸12的耳端从规定位置偏移,传感器73检测出耳端的偏移,向摆动源72输出驱动指令。

由于摆动源72摆动托架71,使一对辊70与剥离纸12的输送方向成直角地相对地倾斜,所以剥离纸12在与输送方向呈直角的方向位移来修正弯曲行进。

如果剥离纸12的弯曲行进被修正,则通过传感器73的剥离纸12的耳端成为规定位置,传感器73不再检测出耳端的偏移。摆动源72使托架71向原来的位置摆动,一对辊70与剥离纸12的输送方向成为直角。

因此,通过设置控制装置7,剥离纸12的耳端通常能保持在一定位置。即,能防止剥离纸12的弯曲行进。

如图1和图12所示,供纸部2的供纸轴20的轴向一端部旋转自由地支承在装置主体1a的框架1b上,供纸轴20的轴向另一端部是自由状态。即,供纸轴20由悬臂构造安装在装置主体1a上。

因此,能在短时间内容易地从供纸轴20的轴向另一端部安装卷装成辊状的标签用纸10。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标签用纸10呈辊状地卷装在纸筒11上,通过从供纸轴20的轴向另一端部插入,将该纸筒11安装在供纸轴20上,所以能在更短时间内容易地将呈辊状地卷装了的标签用纸10安装在供纸轴20上。

在此情况下,将供纸结束了的纸筒11从供纸轴20卸下,然后将卷装了标签用纸10的纸筒11安装在供纸轴20上。

如图12所示,供纸轴20的轴向一端部,与设置在框架1b的里侧的磁粉制动器23连结。由此,对供纸轴20赋予由磁粉制动器23设定了的值的旋转阻力。

供纸轴20具备筒体24、在直径方向移动自由地设置在筒体24上的多个纸筒支承片25和在轴向移动自由地设置在筒体24内的滑动轴26。

滑动轴26在轴向空开间隔地具有多个圆锥面26a。纸筒支承片25的楔面25a与此圆锥面26a接触。

而且,滑动轴26由弹簧27将圆锥面26a向从楔面25a离开的方向移动地保持,将各纸筒支承片25作为内侧的位置,可插入、拔出纸筒11。

滑动轴26,通过使气缸28伸长,压缩弹簧27,并将圆锥面26a向按压在楔面25a上的方向移动,将各纸筒支承片25作为直径方向外侧的位置,保持纸筒11。

因此,通过压缩气缸28,能将纸筒11相对于供纸轴20容易地插入、拔出。

通过使气缸28伸长,将纸筒11保持在供纸轴20上,供纸轴20和纸筒11成为一体地旋转。

如图1和图13所示,卷绕部4的卷绕轴40的轴向一端部旋转自由地支承在装置主体1a的框架1b上,卷绕轴40的轴向另一端部是自由状态。即,卷绕轴40由悬臂构造安装在装置主体1a上。

因此,能将呈辊状地卷绕在卷绕轴40上的剥离纸12从其轴向另一端部在短时间内容易地卸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剥离纸12被卷绕在安装于卷绕轴40上的纸筒42上,所以将与纸筒42一起卷绕了的剥离纸12从卷绕轴40卸下,所以能在更短时间内容易地卸下。

在此情况下,在将卷绕了的剥离纸12与纸筒42一起卸下之后,将新的纸筒42安装在卷绕轴40上。

如图13所示,卷绕轴40的轴向一端部,经设置在框架1b的里侧的磁粉式离合器44与未图示的卷绕轴驱动部(马达)连结。由此,卷绕轴40以单独的方式被驱动,此时在未图示的操作面板上预先设定了磁粉式离合器44的控制值,基于该设定值进行控制。通过这样做,因为如果由卷绕产生的剥离纸12的拉伸力超过磁粉式离合器44的设定值,则卷绕轴40不再旋转,所以剥离纸12的卷绕转矩被保持为设定值。

卷绕轴40与供纸轴20同样,具备筒体45、多个纸筒支承片46、滑动轴47、弹簧48和气缸49。

因此,能将纸筒42相对于卷绕轴40容易地插入、拔出,并且能将纸筒42支承在卷绕轴40上作为一体进行旋转。

如图1和图14所示,产品卷绕部6的产品卷绕轴60的轴向一端部被旋转自由地支承在装置主体1a的框架1b上,产品卷绕轴60的轴向另一端部是自由状态。

即,产品卷绕轴60由悬臂构造安装在装置主体1a上。

因此,能将呈辊状地卷绕在产品卷绕轴60上的层叠标签体14从其轴向另一端部在短时间内容易地卸下。

在实施方式中,因为层叠标签体14被卷绕在安装于产品卷绕轴60上的纸筒61上,所以将与纸筒61一起卷绕了的层叠标签体14从产品卷绕轴60卸下,所以能在更短时间内容易地卸下。

在此情况下,在将卷绕了的层叠标签体14与纸筒61一起卸下之后,将新的纸筒61安装在产品卷绕轴60上。

如图14所示,产品卷绕轴60的轴向的一端部,经设置在框架1b的里侧的磁粉式离合器62与未图示的产品卷绕轴驱动部(马达)连结。由此,产品卷绕轴60以单独的方式被进行驱动控制。此时在未图示的操作面板上预先设定了磁粉式离合器62的控制值,基于该设定值进行控制。通过这样做,因为如果由卷绕产生的层叠标签体14的拉伸力超过磁粉式离合器62的设定值,则产品卷绕轴60不再旋转,所以层叠标签体14的卷绕转矩被保持为设定值。

产品卷绕轴60,是具备驱动轴63、设置在该驱动轴63的外周的多个环64、将各环64的轴向端面经油垫圈相互压接的气缸65的摩擦轴。通过由未图示的调节器调整由气缸65产生的压接力,可以调整环64的旋转阻力。

驱动轴63经磁粉式离合器62与产品卷绕轴驱动部连结。在环64上安装纸筒61。

通过对驱动轴63进行旋转驱动,各环64进行旋转来卷绕层叠标签体14。如果由卷绕产生的层叠标签体14的拉伸力超过设定值,则环64不再旋转。

由此,层叠标签体14的卷绕转矩被保持为设定值,可以同时卷绕多列层叠标签体14。

即,当卷绕从层叠装置5输送的多个层叠标签体14时,在存在拉伸力超过设定的层叠标签体14的情况下,卷绕该层叠标签体14的环64不再旋转。由于如果在此状态下从层叠装置5再输送层叠标签体14,则拉伸力变弱,所以环64旋转,卷绕该层叠标签体14。

装置主体1a,如图1、图15、图16所示,在框架1b的下端部具备一对表面侧托架1f和一对背面侧托架1g。

一对表面侧托架1f的宽度比框架1b的宽度小,并以与框架1b成为直角的方式由螺栓等水平地固定在靠近框架1b的宽度方向两端。

一对背面侧托架1g的宽度比框架1b的宽度小,并以与框架1b成为直角的方式由螺栓等水平地固定在靠近框架1b的宽度方向两端。

即,装置主体1a,其由框架1b、一对表面侧托架1f、一对背面侧托架1g如图16所示从侧面看到的状态成为大致倒T字形状。

在一对表面侧托架1f和一对背面侧托架1g上分别安装了脚轮8和水平调整器9。

因此,能使装置主体1a由脚轮8可以自由地在设置场所中移动。

即,本发明的层叠标签体的制造装置1,因为是省空间规格且小型轻量,所以通过将脚轮8安装在装置主体1a上,可以自由地在设置场所中移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