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容器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7237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饮料用纸筒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纸容器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快速消费品行业快速发展,纸杯行业发展迅速。纸杯是对原纸(白纸板)进行机械加工、粘合所做得的一种纸容器,外观呈口杯形。供冷冻食品使用的纸杯涂蜡,可盛装冰淇淋、果酱和黄油等。供热饮使用的纸杯涂塑料,耐90℃以上温度,甚至可盛开水。纸杯的特点是安全卫生、轻巧方便。公共场所、饭店、餐厅都可使用,是一次性用品。

现有技术中用于生产纸杯的设备结构复杂,成本很高,食品生产单位难以采购;另外纸杯属于异形包材,其成品空间体积大,不可折叠,片状的食品包材需要在生产厂家生产成纸杯,食品生产单位购买纸杯成品后,再运输到生产单位的辅料存储库房,这导致运输成本和存储成本都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用于生产纸杯的设备结构复杂,成本高,食品生产单位难以采购,而购买成品纸杯又导致运输成本高和存储成本高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食品生产单位购买后,可随用随生产,能够大幅度降低运输成本和存储成本的纸容器生产设备。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纸容器生产设备,包括:

纸板储放装置,能够存储并向外供应纸板;

第一输送结构,接收从所述纸板储放装置中供应出的纸板,并运送到卷筒机构;

卷筒机构,将纸板加工成筒状;

第二输送结构,将加工成筒状的纸板运送到底部封合机构;

底部封合机构,将筒状纸板的一端压扁封口,形成一端开口的纸容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纸板储放装置包括:

容纳结构,具有用于容纳堆叠放置的纸板的容纳空间,以及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开口,沿纸板的堆叠方向,所述纸板的投影完全落入所述开口内部;

纸板吸取机构,用于从所述开口位置将所述纸板移出所述容纳空间;

梳理结构,设置在所述容纳结构上,且环绕所述开口设置;

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的下方时,所述梳理结构支撑堆叠放置的所述纸板,并在所述纸板吸取机构向外吸取所述纸板时,将粘附在一起的纸板分开,使所述纸板吸取机构每次只能吸取一张所述纸板;

所述开口设置在除所述容纳空间下方的其他位置时,所述容纳结构支撑堆叠放置的所述纸板,所述梳理结构在所述纸板吸取机构向外吸取所述纸板时,将粘附在一起的纸板分开,使所述纸板吸取机构每次只能吸取一张所述纸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梳理机构具有向所述开口中部凸出的梳理部,所述梳理部在所述纸板通过所述开口时与所述纸板的侧边抵接,提供抵接作用力。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梳理结构为三角形牙结构或梯形牙结构,环绕所述开口均匀设置有多个。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卷筒机构包括:

模芯,固定设置;

预压结构,能够在驱动结构的驱动下向着所述模芯的方向运动,进而将待成型纸板预压在所述模芯下方;

卷压结构,能够在所述驱动结构的驱动下,将预压在所述模芯下方的所述待成型纸板向着所述模芯的方向卷压成筒状;

侧边封合结构,能够将卷压后的所述待成型纸板的两个侧壁的重合部分封合,从而形成纸筒。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预压结构包括:

预压板,具有与所述模芯相对的预压面;

预压联动结构,连接所述预压板和所述驱动结构,用于将所述驱动结构的驱动动作转化为对所述预压板的驱动动作,并使所述预压板能够弹性预压在所述模芯下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预压联动结构包括:

第一导向杆,至少为两个,可移动地穿过固定支架后,一端与所述预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一阻挡件;

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位于所述预压板和所述固定支架之间的部分上;

第一联动板,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位于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第一阻挡件之间的部分上,且不能从设有所述第一阻挡件的一端脱出;所述第一联动板与所述驱动结构的驱动部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结构向着远离所述预压板的方向驱动所述第一联动板时,所述第一联动板通过所述第一阻挡件拉动所述第一导向杆、进而拉动所述预压板向着远离所述模芯的方向运动,此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压缩储能;

所述驱动结构向着靠近所述预压板的方向驱动所述第一联动板时,所述第一联动板不再与所述第一阻挡件互相作用,所述第一导向杆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复位弹力作用下、驱动所述预压板向着所述模芯的方向运动,并最终使所述预压板弹性预压在所述模芯下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卷压结构包括:

半圆形翻转压板,为两个,且开口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半圆形翻转压板的朝下一侧均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两个所述半圆形翻转压板扣合时,朝上的一侧不接触;

卷压联动结构,连接所述半圆形翻转压板和所述驱动结构,用于将所述驱动结构的驱动动作转化为所述半圆形翻转压板的翻转动作,并使所述半圆形翻转压板能够将所述待成型纸板弹性卷压在所述模芯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卷压联动结构包括:

第二导向杆,至少为两个,平行固定设置;

第二联动板,套设在所述第二导向杆上,并与所述驱动结构的驱动部固定连接;

推杆,一端与所述半圆形翻转压板的外壁活动连接,另一端向下穿出所述第二联动板,并且穿出所述第二联动板的部分上设有第二阻挡件,以使得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不能从所述第二联动板脱出;

限位件,设置在所述推杆的位于所述半圆形翻转压板和所述第二联动板之间的部分上;

第二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推杆的位于所述限位件和所述第二联动板之间的部分上;

所述驱动结构向着远离所述模芯的方向驱动所述第二联动板时,所述第二联动板通过所述第二阻挡件拉动所述推杆动作,所述推杆拉动所述半圆形翻转压板向外翻转打开;

所述驱动结构向着靠近所述模芯的方向驱动所述第二联动板时,所述第二联动板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所述限位件推动所述推杆,所述推杆弹性推动所述半圆形翻转压板向内翻转,从而将所述待成型纸板卷压成筒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输送结构包括:

第一台面,位于所述纸板储放装置下方,用于承载从所述纸板储放装置中供应出的纸板;

导向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一台面上,且至少为一条;

第一推动件,具有穿出所述导向通孔而位于所述第一台面上方的推动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一台面下方的连接部分;

第一动力机构,与所述连接部分连接,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推动件沿所述导向通孔方向运动,推动所述纸板进入所述卷筒机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输送结构包括:

开口槽,设置在所述模芯的两侧;

第二推动件,具有向着所述开口槽延伸,并插入所述开口槽内部的插齿;所述第二推动件和所述第一推动件一起,同时被所述第一动力机构驱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输送结构包括:

开口槽,设置在所述模芯的两侧;

第二推动件,具有向着所述开口槽延伸,并插入所述开口槽内部的插齿,

第二动力机构,与所述第二推动件连接,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推动件沿所述开口槽的延伸方向运动,推动纸筒进入所述底部封合机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齿弹性插入所述开口槽内部,并与所述开口槽底面抵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部封合机构包括:

超声波封合机,具有封合触头;

承托台,与所述封合触头相对设置,与所述封合触头一起挤压纸筒端部的两侧,从而封合纸筒的端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封合触头和/或所述承托台的用于挤压纸筒的端面上设有锯齿形结构;

所述封合触头和所述承托台上均设有所述锯齿形结构时,设置在所述封合触头上的锯齿形结构的凸点与设置在所述承托台上的凸点相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用于承接从所述卷筒机构运送来的纸筒的第三台面,所述第三台面上设有用于供所述承托台从底部向上伸出的开口,所述承托台的底部连接有第三动力机构;

所述纸筒一端进入所述封合触头和所述承托台之间时,所述封合触头和所述承托台同时向中间运动,所述封合触头和所述承托台的运动距离大致相同。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引导舌片,所述引导舌片的一端与所述卷筒机构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底部封合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二输送结构将纸筒从所述卷筒机构运送到所述底部封合机构时,引导所述纸筒。

本发明提供的纸容器生产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纸容器生产设备,包括纸板储放装置、第一输送结构、卷筒机构、第二输送结构以及底部封合机构,结构简单,采用对纸筒的一端进行压扁封口的方式,简化了设备,降低了成本,食品生产企业采购后可随用随生产,十分方便;另外压扁封口后的纸筒为长方形结构,容易存储和运输,对于购买纸杯成品的企业来说,降低了存储和运输成本。

2.本发明的纸容器生产设备,其包含的纸板储放装置,设置了梳理结构,能够保证纸板吸取机构每次只吸取一张纸板,无需人工取纸,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3.本发明的纸容器生产设备,其包含的卷筒机构包括模芯、预压结构、卷压结构和侧边封合结构,能将面积较大、且较轻薄的纸板卷压成筒状;这种设计方案有利于实现生产自动化,提升生产效率。

4.本发明的纸容器生产设备,其包含的第一输送结构包括第一台面、导向通孔、第一推动件和第一动力机构,能够自动将从纸板储放装置吸取出的纸板运送至卷筒机构下方,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

5.本发明的纸容器生产设备,其包含的第二输送结构包括设置在模芯上的开口槽、第二推动件和第二动力机构,能够自动将在模芯上卷压成型的纸筒推至底部封合机构,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需要指出的是,开口槽的设计,具有通气作用,可以避免纸筒和模芯大面积接触发生吸附现象;在纸筒脱出时可以使拖拉装置更好的挂靠在纸筒边缘,保证纸筒平稳脱出模芯,从而能够处理轴向长度较长的纸筒。

6.本发明的纸容器生产设备,其包含的底部封合机构包括具有封合触头的超声波封合机和承托台,对纸筒的一侧进行封合时,封合触头和承托台一起向中间运动,对纸筒的一侧进行压扁封合。进一步的,封合触头和/或承托台的用于挤压纸筒的端面上设有锯齿形结构;封合触头和承托台上均设有锯齿形结构时,设置在封合触头上的锯齿形结构的凸点与设置在承托台上的凸点相对,从而能够以更大的挤压力挤压纸筒,提高封合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纸容器生产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纸板储放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主视图。

图4是图2中容纳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另一立体图。

图6是图1中卷筒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模芯的横截面图。

图8是预压结构和卷压结构结合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第一输送结构、第二输送结构在整机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10是第一输送结构和第二输送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第二推动件与模芯的位置关系图。

图12是本发明纸容器生产设备的又一立体视图。

图13是图12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4是引导舌片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纸板;

a、纸板储放装置;a10、容纳结构;a11、梳理结构;a13、限位杆;a15、底板;a17、开口;a18、安装板;a19、长条通孔;a30、纸板吸取机构;a31、气缸;a33、导向杆;a35、活动板;a37、吸管;a39、吸头;

b、第一输送结构;b1、第一台面;b2、导向通孔;b3、第一推动件;b31、推动部分;b32、连接部分;b4、第一动力机构;

c、卷筒机构;c1、模芯;c2、预压板;c21、第一导向杆;c22、第一阻挡件;c23、第一弹性件;c24、第一联动板;c3、固定支架;c4、半圆形翻转压板;c41、第二导向杆;c42、第二联动板;c43、推杆;c44、第二阻挡件;c45、限位件;c46、第二弹性件;

d、第二输送结构;d1、开口槽;d2、第二推动件;d3、插齿;d4、第二动力机构;

e、底部封合机构;e1、封合触头;e2、承托台;e3、第三台面;e4、引导舌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下述的实施例不是本发明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其他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纸容器生产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纸板储放装置a,能够存储并向外供应纸板1;第一输送结构b,接收从所述纸板储放装置a中供应出的纸板1,并运送到卷筒机构c;卷筒机构c,将纸板1加工成筒状;第二输送结构d,将加工成筒状的纸板1运送到底部封合机构e;底部封合机构e,将筒状纸板的一端压扁封口,形成一端开口的纸容器。

本实施例的纸容器生产设备结构简单,对纸筒一端采用压扁封口,设备成本低,食品生产企业采购后可随用随生产,十分方便;另外压扁封口后的纸筒为长方形结构,容易存储和运输,对于购买纸杯成品的企业来说,降低了存储和运输成本。

如图2所示,所述纸板储放装置a包括:容纳结构a10,具有用于容纳堆叠放置的纸板1的容纳空间,以及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开口a17,沿纸板1的堆叠方向,所述纸板1的投影完全落入所述开口a17内部;纸板吸取机构a30,用于从所述开口a17位置将所述纸板1移出所述容纳空间;梳理结构a11,设置在所述容纳结构上,且环绕所述开口a17设置。

所述开口a17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的下方时,所述梳理结构a11支撑堆叠放置的所述纸板1,并在所述纸板吸取机构a30向外吸取所述纸板1时,将粘附在一起的纸板分开,使所述纸板吸取机构a30每次只能吸取一张所述纸板1。

所述开口a17设置在除所述容纳空间下方的其他位置时,所述容纳结构a10支撑堆叠放置的所述纸板,所述梳理结构a11在所述纸板吸取机构a30向外吸取所述纸板时,将粘附在一起的纸板分开,使所述纸板吸取机构a30每次只能吸取一张所述纸板。

上述的结构设置,能够保证纸板吸取机构a30每次只吸取一张纸板,无需人工取纸,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所述梳理机构具有向所述开口a17中部凸出的梳理部,所述梳理部在所述纸板1通过所述开口a17时与所述纸板1的侧边抵接,提供抵接作用力。当采用纸板吸取机构a30从所述开口a17向外吸取纸板1时,该纸板1会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可以通过开口a17,而与其相邻的其他纸板1由于侧边被梳理部抵接,且没有被吸取,没有发生形变,无法通过开口a17。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梳理结构a11为三角形牙结构(也可以变形设计为梯形牙结构,环绕所述开口a17均匀设置有多个。

作为优选方案,梳理机构a11设置为偶数个,环绕所述开口a17对称设置。

如图2所示,所述容纳机构a10包括:底板a15,中部开设有所述开口a17;限位件,安装在所述底板a15上,且位于所述开口a17内部,沿所述纸板的堆叠方向设置,用于从所述纸板的四周限位所述纸板,其中,所述梳理机构a11设置在所述限位件上。

作为变形设计方案,所述容纳机构a10包括:底板a15,中部开设有所述开口a17;限位件,安装在所述底板a15上,沿所述纸板的堆叠方向设置,用于从所述纸板的四周限位所述纸板,其中,所述梳理机构a11设置在所述底板a15朝向所述开口a17一侧的内壁上。

如图4-5所示,所述限位件为限位杆a13,且有多个,均通过可调连接件安装在所述底板a15上;多个所述限位杆a13均能通过所述可调连接件调整其安装位置,进而能够对具有不同面积的所述纸板进行限位。

所述可调连接件包括:安装板a18,一端设有长条通孔a19,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限位杆a13的安装位;固定孔,与所述长条通孔a19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板a15上;螺栓组件或螺栓,穿过所述长条通孔a19和所述固定孔,将所述安装板a18可调整地安装在所述底板a15上。所述安装位为安装孔或安装槽。

如图3所示,所述纸板吸取机构a30包括:气缸a31,具有驱动端;活动板a35,通过连接件与所述驱动端固定连接,能够跟随所述驱动端的伸缩而来回运动;吸管a37,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板a35上,一端与真空发生器连接,另一端与吸头a39连接,用于吸取所述纸板。

所述纸板吸取机构a30还包括用于对所述活动板a35的来回运动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套,至少为两个,固定设置在所述活动板a35上;导向杆a33,至少为两个,外径与所述导向套的内径相匹配,一端与所述驱动端固定连接,另一端穿出所述导向套。

如图6-8所示,所述卷筒机构c包括:模芯c1,固定设置;预压结构,能够在驱动结构的驱动下向着所述模芯c1的方向运动,进而将待成型纸板预压在所述模芯c1下方;卷压结构,能够在所述驱动结构的驱动下,将预压在所述模芯c1下方的所述待成型纸板向着所述模芯c1的方向卷压成筒状;侧边封合结构,能够将卷压后的所述待成型纸板的两个侧壁的重合部分封合,从而形成纸筒。

在卷压之前,首先采用预压结构将待成型纸板预压在模芯c1上,然后再使用卷压结构卷压,因而能将面积较大、且较轻薄的纸板卷压成筒状;这种设计方案有利于实现生产自动化,提升生产效率。

所述预压结构包括:预压板c2,具有与所述模芯c1相对的预压面;预压联动结构,连接所述预压板c2和所述驱动结构,用于将所述驱动结构的驱动动作转化为对所述预压板c2的驱动动作,并使所述预压板c2能够弹性预压在所述模芯c1下方。弹性预压的方式,能够避免对较轻薄的纸板1造成损伤,能够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破损率。

所述预压联动结构包括:第一导向杆c21,至少为两个,可移动地穿过固定支架c3后,一端与所述预压板c2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一阻挡件c22;第一弹性件c23,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杆c21的位于所述预压板c2和所述固定支架c3之间的部分上;第一联动板c24,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杆c21的位于所述固定支架c3和所述第一阻挡件c22之间的部分上,且不能从设有所述第一阻挡件c22的一端脱出;所述第一联动板c24与所述驱动结构的驱动部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结构向着远离所述预压板c2的方向驱动所述第一联动板c24时,所述第一联动板c24通过所述第一阻挡件c22拉动所述第一导向杆c21、进而拉动所述预压板c2向着远离所述模芯c1的方向运动,此时所述第一弹性件c23压缩储能;

所述驱动结构向着靠近所述预压板c2的方向驱动所述第一联动板c24时,所述第一联动板c24不再与所述第一阻挡件c22互相作用,所述第一导向杆c21在所述第一弹性件c23的复位弹力作用下、驱动所述预压板c2向着所述模芯c1的方向运动,并最终使所述预压板c2弹性预压在所述模芯c1下方。

所述卷压结构包括:半圆形翻转压板c4,为两个,且开口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半圆形翻转压板c4的朝下一侧均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c3上,两个所述半圆形翻转压板c4扣合时,朝上的一侧不接触;卷压联动结构,连接所述半圆形翻转压板c4和所述驱动结构,用于将所述驱动结构的驱动动作转化为所述半圆形翻转压板c4的翻转动作,并使所述半圆形翻转压板c4能够将所述待成型纸板弹性卷压在所述模芯c1上。

所述卷压联动结构包括:第二导向杆c41,至少为两个,平行固定设置;第二联动板c42,套设在所述第二导向杆c41上,并与所述驱动结构的驱动部固定连接;推杆c43,一端与所述半圆形翻转压板c4的外壁活动连接,另一端向下穿出所述第二联动板c42,并且穿出所述第二联动板c42的部分上设有第二阻挡件c44,以使得所述推杆c43的另一端不能从所述第二联动板c42脱出;限位件c45,设置在所述推杆c43的位于所述半圆形翻转压板c4和所述第二联动板c42之间的部分上;第二弹性件c46,套设在所述推杆c43的位于所述限位件c45和所述第二联动板c42之间的部分上。

所述驱动结构向着远离所述模芯c1的方向驱动所述第二联动板c42时,所述第二联动板c42通过所述第二阻挡件c44拉动所述推杆c43动作,所述推杆c43拉动所述半圆形翻转压板c4向外翻转打开;

所述驱动结构向着靠近所述模芯c1的方向驱动所述第二联动板c42时,所述第二联动板c42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c46、所述限位件c45推动所述推杆c43,所述推杆c43弹性推动所述半圆形翻转压板c4向内翻转,从而将所述待成型纸板卷压成筒状。

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输送结构b包括:第一台面b1,位于所述纸板储放装置a下方,用于承载从所述纸板储放装置a中供应出的纸板1;导向通孔b2,开设在所述第一台面b1上,且至少为一条;第一推动件b3,具有穿出所述导向通孔b2而位于所述第一台面b1上方的推动部分b31,和位于所述第一台面b1下方的连接部分b32;第一动力机构b4,与所述连接部分b32连接,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推动件b3沿所述导向通孔b2方向运动,推动所述纸板1进入所述卷筒机构c。

纸板1经纸板吸取结构a30吸出后,放置在第一台面b1上,由于第一台面b1上开设有长条通孔b2,且第一推动件b3具有穿过导向通孔b2位于推动部分b31,当第一动力机构b3启动带动第一推动件b3运动时,推动部分b31可推动纸板1由纸板储放装置a下方运动至卷筒机构c。

所述第二输送结构d包括:开口槽d1,设置在所述模芯c1的两侧;第二推动件d2,具有向着所述开口槽d1延伸,并插入所述开口槽d1内部的插齿d3,第二动力机构d4,与所述第二推动件d2连接,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推动件d2沿所述开口槽d1的延伸方向运动,推动纸筒进入所述底部封合机构e。

所述插齿d3弹性插入所述开口槽d1内部,并与所述开口槽d1底面抵接。

作为优化设计方案,所述第二输送结构包括:开口槽d1,设置在所述模芯c1的两侧;第二推动件d2,具有向着所述开口槽d1延伸,并插入所述开口槽d1内部的插齿d3;所述第二推动件d2和所述第一推动件b3一起,同时被所述第一动力机构b4驱动。这样当第一推动件b3推动纸板进入卷筒机构c时,第二推动件d2同步将位于卷筒机构c内部的已经制作完成的纸筒推入底部封合机构e,这样可以简化结构,且能保证同步推动。

如图12-13所示,所述底部封合机构e包括:超声波封合机,具有封合触头e1;承托台e2,与所述封合触头e1相对设置,与所述封合触头e1一起挤压纸筒端部的两侧,从而封合纸筒的端部。

所述封合触头e1和/或所述承托台e2的用于挤压纸筒的端面上设有锯齿形结构;

所述封合触头e1和所述承托台e2上均设有所述锯齿形结构时,设置在所述封合触头e1上的锯齿形结构的凸点与设置在所述承托台e2上的凸点相对。

还包括用于承接从所述卷筒机构c运送来的纸筒的第三台面e3,所述第三台面e3上设有用于供所述承托台e2从底部向上伸出的开口,所述承托台e2的底部连接有第三动力机构;

所述纸筒一端进入所述封合触头e1和所述承托台e2之间时,所述封合触头e1和所述承托台e2同时向中间运动,所述封合触头e1和所述承托台e2的运动距离大致相同,从而能够保证封合位置居中,避免偏封。

如图14所示,还包括引导舌片e4,所述引导舌片e4的一端与所述卷筒机构c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底部封合机构e;用于在所述第二输送结构d将纸筒从所述卷筒机构c运送到所述底部封合机构e时,引导所述纸筒。

本实施例中处理的纸板为双面附有pe等塑料膜的纸板,在超声波的作用下,能够自动封口封合,不会烫伤包材,产品成品外观好,无异味。

本实施例中纸容器生产设备生产纸杯的过程如下:

第一,将纸板1放置在纸板储放装置a中,然后使用纸板吸取结构a30经开口a17向外吸取纸板1至第一台面b1上;

第二、第一动力机构b4启动,带动第一推动件b3动作,位于第一台面b1上方的推动部分b31推动纸板1进入卷筒机构c,然后复位至初始位置;

第三、卷筒机构c的预压结构动作,将纸板1预压在模芯c1上;然后在使用卷压结构卷压,将纸板1卷压在模芯c1上,形成卷筒状;侧边封合结构将卷压后的纸板1的两个侧壁重合部分封合,形成纸筒;

第四、第二动力机构d4启动,带动第二推动件d2动作,插入开口槽d1内部的插齿d3推动纸筒经引导舌片e4进入底部封合机构e,然后复位至初始位置;

第五、超声波封合机的封合触头e1和承托台e2同时向中间运动,将纸筒的一端压扁封合,成为纸容器;

第六、纸容器被前方推动过来的另外一个纸筒推动,落入收纳工位暂存(图中未示出)。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