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纺织缫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蚕茧索绪锅定量喂料装置。
背景技术:
蚕茧是制丝的原材料,将蚕茧剥离制成生丝的过程就称为制丝,制丝流程常常包括烘茧、剥茧、选茧、煮茧、缫丝、复摇、整理等环节。煮茧就是利用水和热的作用,膨润和适当的溶解丝胶,使得茧子在缫丝过程中能够顺利地从茧层中顺序剥离。煮茧工序在制丝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煮茧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缫丝生产的产量、质量、消耗及工人的劳动强度。
干茧是无法直接顺次剥离出茧丝的,由于蚕儿吐丝结茧的独特方式,茧丝以“s”形和“8”字形排列,形成的交叉重叠点多,且茧层由外到内丝胶含量有差异,使得部分茧丝胶着程度重,较难离解。蚕茧经烘茧、贮存后,茧层丝胶胶着更牢,此时茧丝间的胶着力大大超过茧丝的切断强力。因此不经过煮茧而直接抽取茧丝,茧丝会被切断而无法进行缫丝。为了达到更好的效益,各缫丝企业都在不断的尝试新缫丝技术。
相关研究表明,无煮茧工艺对缫丝产质量和消耗均有负面影响,缫丝解舒率、运转车速、运转率、台时产量、清洁与洁净和综合等级下降,万米吊糙次数和均方差变大。而且,无煮茧工艺对生丝品质及丝织物的品质也有影响,且弊大于利。随着制丝生产的发展,煮茧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都满足一定的规律。从工艺角度均可以将煮茧分为渗透、煮熟及调整与保护三个过程。各个过程作为煮茧的手段,在煮茧时主要发挥渗透和煮熟作用,其目的是要达到茧层和茧粒之间煮熟均匀。
蚕儿吐丝结茧时,茧层是靠丝胶将茧丝顺序胶着而成,经过烘茧和贮存,茧丝胶着更加紧密。所以离解茧丝时,当剥离胶着点所消耗的离解能大于一定长度茧丝具有的断裂功时就发生断头。从胶着状态来看,茧丝胶着点有层茧胶着和内胶着之分。层内胶着点是蚕儿吐丝瞬间形成的胶着点,属于湿胶着,其胶着面大、胶着程度深。层间胶着是由于茧丝外围丝胶经蚕儿吐出数十分钟后的再胶着,其胶着程度轻。经测定,丝缕胶着密集度为每厘米有8~25个胶着点。胶着力最大约1.67cn,最小值还不到0.098cn。就一粒茧而言,胶着点多至100多万个,干茧虽有从头离解至蛹衬的情况,但由于茧丝中存在异常胶着点(胶着力超过正常值)和异常茧丝(茧丝强力远小于平均茧丝强力),使茧丝不能顺次离解,所以茧层结构中主、副胶着点的密集程度、胶着力大小和胶着状态的均匀性是影响茧丝离解的主要因素。
另外,从茧层丝缕的胶着顺序看,蚕儿吐丝时,头部运动大致分两种,一种是沿着茧横幅方向不断作左右摆动并画出形似“s”或“8”字形的丝缕,每吐出15~20个丝圈(构成一个丝团),蚕儿就移动一下位置;另一种运动是沿着茧纵幅方向,有规律地作茧头部至腰部的往复移动和尾部至腰部的往复运动。这种由头——腰——尾的连续往复移动,致使在缫丝离解茧丝时,蚕茧要连续地进行头尾翻滚运动。这种头尾交替翻动,随着丝缕之间胶着密集度和不匀度增大而增加,由此产生的附加惯性力是引起茧丝断头的另一主要因素。由此可见,由于胶着力极不均匀和缫丝的动态作用易引起茧丝断头;加上丝胶又以干胶形式存在,既不利于索取丝头,也不利于茧丝的相互抱合,所以干茧不能用来直接缫丝。要使茧丝顺序离解,必须使茧层丝胶适当膨润软化,减弱并均匀茧层丝缕间胶着力,这就需要通过煮茧来实现。煮茧的目的就是要适当的膨润丝胶,以便与茧丝能够顺利顺次的从茧层剥离。
研究表明,煮茧不仅使得茧丝胶着力下降,同时还增加了茧丝的湿润强力,从而使茧丝茧的胶着力远小于茧丝的切断强力,在保证茧丝顺利顺次的从茧层离解的同时,也能够减少缫丝过程中因茧子跳动幅度过大而引起的断头。
制丝生产中,煮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煮茧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缫丝工序能否顺利进行。制丝过程中,蚕茧的渗透是煮茧工艺中重要的一部分,渗透的目的即是给与茧层必要的水分,使茧丝胶着点膨润。煮茧过程中要达到煮熟均匀的目的,蚕茧的渗透均匀是关键。
茧层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多孔结构,茧层表面含有蜡质物,茧层间隙小,茧体内有空气,加上茧丝外围丝胶具有表疏内亲性,自然环境下,干茧茧层具有较强的抗润湿性。水与干茧表面接触时,其润湿角一般都会大于90°。根据表面物理化学中对润湿的定义,接触角大于90°就表示不易润湿,即茧层通水困难,不论热水或冷水,茧层都不易被湿润。采用一定的方法,通过茧腔吸水,使茧的内、中、外层湿润,为丝胶膨软创造条件,这个过程叫做渗透。若干茧煮茧前不进行渗透,煮茧时水和热对茧子外层作用强,中、内层作用弱,加上茧层内外丝胶性能的差异,容易造成煮熟不匀。渗透的目的就是润湿茧层,确保茧丝胶着点处有水分存在,从而保证煮熟过程中丝胶膨化均匀。根据多孔介质热传递理论可知,蚕茧煮熟过程中,热传递过程有一定的梯度,热量由外层向内层传递,实际操作中是无法达到理想的煮熟均匀的要求,如果蚕茧的渗透均匀性不好,会加重这种煮茧不均匀性。
缫丝时茧的解舒良好,提高索理绪率,减少落绪茧;茧与茧之间、内外茧层之间煮熟适当且均匀;对于立缫来说,煮熟茧有绪率要适当,绪丝量要减少,同时要适当减少丝胶溶失量;要适应自动缫、立缫对茧子的沉浮程度的要求,确保一的蚕茧吸水量;不损伤生丝的色泽、强力、伸度及手感等生丝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在保证煮茧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煮茧效率,以节约能源。
蚕茧索绪装置,即,蚕茧索绪锅在加工过程中是有一定加工量限制的,其一次索绪只能对一定质量的蚕茧进行加工,如果一次投入的蚕茧量过小,则会导致加工能力的浪费,造成能源浪费;如果一次投入的蚕茧量过大,则会导致索绪加工不完全,蚕茧索绪质量不好,现有技术中通常都是采用人工事先称重的方式进行待加工蚕茧的称量,比较繁琐,而且每次称重还会存在有较大的误差,不利于工厂的高效率加工,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蚕茧索绪锅定量喂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计量装置、自动控制、节约人力的新型蚕茧索绪锅定量喂料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蚕茧索绪锅定量喂料装置,包括索绪锅体以及位于索绪锅体进料口处的定量喂料装置,所述定量喂料装置包括上加料口、中间暂存部、下出料口,上加料口和下出料口分别位于中间暂存部的上端和下端,下出料口与索绪锅体进料口相连;中间暂存部呈箱体形式,其中间位置贯穿设置有加料轴,加料轴与驱动电机相连;加料轴上设置有若干插接位,插接位上插接有若干加料控制片;加料控制片的一端插接在加料轴上,另一端与中间暂存部的箱体内壁紧密滑动相接,相邻的两个加料控制片与位于它们之间的箱体内壁围成一个蚕茧暂存空间,该暂存空间可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在中间暂存部中发生位移,暂存空间位移到下出料口的位置时,其中所暂存的蚕茧从下进料口中下落进入索绪锅中。
优选的,所述上加料口横截面呈倒梯形,所述下出料口横截面呈梯形,所述中间暂存部横截面呈圆形。
优选的,驱动电机采用伺服电机,并设置有控制系统,伺服电机与控制系统相连。
优选的,所述加料控制片设置有四个或六个。
优选的,所述加料控制片的长度等于加料轴的长度,相邻的两个加料控制片与位于它们之间的中间暂存部的箱体内壁围成一个封闭的横截面为扇形的蚕茧暂存空间;加料控制片上设置有与蚕茧外形尺寸相近的凹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一种蚕茧索绪锅定量喂料装置,包括索绪锅体以及位于索绪锅体进料口处的定量喂料装置,所述定量喂料装置包括上加料口、中间暂存部、下出料口;中间暂存部呈箱体形式,其中间位置贯穿设置有加料轴,加料轴与驱动电机相连;加料轴上设置有若干插接位,插接位上插接有若干加料控制片;加料控制片的一端插接在加料轴上,另一端与中间暂存部的箱体内壁紧密滑动相接,相邻的两个加料控制片与位于它们之间的箱体内壁围成一个蚕茧暂存空间,该暂存空间可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在中间暂存部中发生位移,暂存空间位移到下出料口的位置时,其中所暂存的蚕茧从下进料口中下落进入索绪锅中。与传统的人工称量蚕茧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在喂料装置中设置中间暂存部,使喂入的蚕茧先在其中暂时储存,这也是对喂入的蚕茧进行的定量称量,相连的加料控制片和位于它们之间的箱体内壁围成一个蚕茧暂存空间,这一空间具有一定的体积,将这一体积装满,其中的蚕茧必然具有一定的质量,这一空间体积的大小可以根据所加工蚕茧的不同批次的不同蚕茧性质进行事先确定,一次确定后即不需要更改,可以满足本批次蚕茧加工的整个流程的使用;
第二,加料轴上设置有多个插接位,可以根据需要插接不同数量的加料控制片,如果插接片设置的数量多,则每一个蚕茧暂存空间就小,每一次喂入的蚕茧质量就小;反之亦然;
第三,加料轴采用伺服电机驱动,伺服电机连接控制系统,可以设置伺服电机的转动时间间隔,比如,可以控制伺服电机进行一次转动,使得一个蚕茧暂存空间位移到下出料口,完成蚕茧加入到索绪锅的工作,然后使伺服电机停止转动,待这一批蚕茧索绪完成之后,再给伺服电机一个转动命令,使其再进行一次转动,使得下一个蚕茧暂存空间位移到下出料口,进行蚕茧的加料;借助这一控制系统,只需要将该喂料装置的上加料口与外部蚕茧供应装置相连,即可实现蚕茧自动喂入索绪锅的工作,节约人力,而且加料量更为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上加料口;
2——中间暂存部;
3——下出料口;
4——加料轴;
5——加料控制片;
6——蚕茧暂存空间;
7——蚕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蚕茧索绪锅定量喂料装置,包括索绪锅体以及位于索绪锅体进料口处的定量喂料装置,所述定量喂料装置包括上加料口1、中间暂存部2、下出料口3,上加料口1和下出料口3分别位于中间暂存部2的上端和下端,下出料口3与索绪锅体进料口相连;中间暂存部3呈箱体形式,其中间位置贯穿设置有加料轴4,加料轴4与驱动电机相连;加料轴4上设置有若干插接位,插接位上插接有若干加料控制片5;加料控制片5的一端插接在加料轴4上,另一端与中间暂存部的箱体内壁紧密滑动相接,相邻的两个加料控制片5与位于它们之间的箱体内壁围成一个蚕茧暂存空间6,该暂存空间6可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在中间暂存部2中发生位移,暂存空间6位移到下出料口3的位置时,其中所暂存的蚕茧7从下进料口3中下落进入索绪锅中。
本发明在喂料装置中设置中间暂存部,使喂入的蚕茧先在其中暂时储存,这也是对喂入的蚕茧进行的定量称量,相连的加料控制片和位于它们之间的箱体内壁围成一个蚕茧暂存空间,这一空间具有一定的体积,将这一体积装满,其中的蚕茧必然具有一定的质量,这一空间体积的大小可以根据所加工蚕茧的不同批次的不同蚕茧性质进行事先确定,一次确定后即不需要更改,可以满足本批次蚕茧加工的整个流程的使用;
本发明加料轴上设置有多个插接位,可以根据需要插接不同数量的加料控制片,如果插接片设置的数量多,则每一个蚕茧暂存空间就小,每一次喂入的蚕茧质量就小;反之亦然;
本发明中加料轴采用伺服电机驱动,伺服电机连接控制系统,可以设置伺服电机的转动时间间隔,比如,可以控制伺服电机进行一次转动,使得一个蚕茧暂存空间位移到下出料口,完成蚕茧加入到索绪锅的工作,然后使伺服电机停止转动,待这一批蚕茧索绪完成之后,再给伺服电机一个转动命令,使其再进行一次转动,使得下一个蚕茧暂存空间位移到下出料口,进行蚕茧的加料;借助这一控制系统,只需要将该喂料装置的上加料口与外部蚕茧供应装置相连,即可实现蚕茧自动喂入索绪锅的工作,节约人力,而且加料量更为准确
为了便于蚕茧7的顺利加入和顺利下落,所述上加料口1横截面呈倒梯形,所述下出料口3横截面呈梯形,所述中间暂存部2横截面呈圆形。
为了实现加料轴转动的自动控制,进而实现加料动作的自动实施,驱动电机采用伺服电机,并设置有控制系统,伺服电机与控制系统相连。
根据不同批次蚕茧个体体积的大小,蚕茧暂存控制的体积可以通过加料控制片5的数量进行控制,根据需要,所述加料控制片5设置有四个或六个。
为了使蚕茧在蚕茧暂存空间中封闭保存,避免其以外露出,所述加料控制片5的长度等于加料轴4的长度,相邻的两个加料控制片5与位于它们之间的中间暂存部2的箱体内壁围成一个封闭的横截面为扇形的蚕茧暂存空间;加料控制片5上设置有与蚕茧外形尺寸相近的凹槽。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