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源改性纤维素纤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3031发布日期:2018-11-28 00:2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植物源改性纤维素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溶胀、预处理步骤;所述溶胀步骤:将纤维用浆粕浸入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混合溶胀;所述浆粕的纤维素含量≥96.5%,灰分含量≤0.06,小尘埃≤50mm2/kg,动力粘度16.15-18.25mPa.s,聚合度800以下含量小于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源改性纤维素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步骤:将溶胀后的浆粕脱水至20%以内,然后将浆粕浸入预处理剂中,加压浸渍预处理,预处理时间为30-50mn;所述预处理剂的用量为浆粕质量的3-10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源改性纤维素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浓度为3-10%的离子液体溶液升温至温度30-50℃,加入浆粕质量分数0.5-2%异构十三醇,搅拌5-10min,加入梳理剂,再次搅拌5-10min,后经两次超声处理,得预处理剂;所述第一次超声时间15-20min,超声频率为150-180KHz;所述第二次超声时间为45-60min,二次超声频率为100-120 KHz。

4.根据权利要去3所述的一种植物源改性纤维素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梳理剂,按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份,1-2份碳酸氢钠,0.2-0.5份植物功能提取物颗粒,3-10份无水乙醇,0.05-0.1份半纤维素酶,1.5-5份的甲壳素,20-50份40-50%浓度的离子液体水溶液。

5.根据权利要去3所述的一种植物源改性纤维素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梳理剂的加入量为所述预处理剂质量的10-30%。

6.根据权利要去3所述的一种植物源改性纤维素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梳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1)配置40-50%浓度的离子液体水溶液,将离子液体水溶液升温至70-80℃,然后将甲壳素均匀加入到离子液体水溶液中,搅拌溶解,搅拌速度500-600r/min,搅拌溶解时间5-10min,制成甲壳素-离子液体水溶液;

(2)将植物功能提取物颗粒与无水乙醇混合升温50-70℃搅拌溶解,搅拌溶解时间30-40min,制成植物颗粒添加液;

(3)将步骤(1)制备的甲壳素-离子液体水溶液和步骤(2)制备的植物颗粒添加液混合,待溶液冷却到50℃以下,加入半纤维素酶和碳酸氢钠搅拌均匀。

7.根据权利要去6所述的一种植物源改性纤维素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壳素,脱乙酰度≥96.5%,粘度为550-700mPa.s,灼烧残渣≤0.6%;所述半纤维素酶,酶活保存率≥88.5%,酶活为95-100万U/g,有效成份含量≥99.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源改性纤维素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溶解蒸发步骤;所述溶解蒸发步骤包括:将预处理后的浆粕脱干,粉碎成浆粕微粒,然后加入稳定剂、没食子酸丙酯、NMMO溶剂,混合升温溶解成纤维素溶液;将纤维素溶液进入真空蒸发器进行真空蒸发形成纺丝原液;所述稳定剂的加入量为脱干浆粕质量的2-4.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植物源改性纤维素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羟胺、四氢呋喃、丙酮酸钠的混合物;所述稳定剂中,羟胺、四氢呋喃、丙酮酸钠的质量比为5-10:20-40:2-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源改性纤维素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的制备方法还包括纺丝及后处理步骤;所述纺丝及后处理步骤:将制成的纺丝原液进入过滤器进行过滤,除去杂质;将杂质转入水洗槽进行水洗回收部分NMMO溶剂,同时将过滤后的纺丝原液与制备的植物功能前驱液按照10:0.5-1的质量比混合后进入纺丝计量泵,然后经过纺丝、后处理制得功能性溶剂纺纤维素纤维;所述植物功能前驱液的组分包括:过滤后的纺丝原液17-19份、没食子酸丙酯0.05-0.15份、植物功能提取物颗粒8-10份、混合助剂0.1-0.3份。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