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喷丝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2769发布日期:2018-10-19 21:41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纤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喷丝板。



背景技术:

喷丝板本体是纺织化纤行业中常用的产品,喷丝板包括进料面和出料面,进料面上设有进料孔,出料面上设有出料孔,现阶段普遍使用的喷丝板器结构包括:喷丝板本体,本体上均匀密布有多达数千个的喷丝孔,纺丝生产过程中,材料高温溶体在一定压力下被挤出喷丝板本体,经过喷丝孔形成密布的高温溶体细流,这些溶体细流温度很高,经过侧吹风的吹动,需要在一定的纺程和很短的时间内,均匀冷却并形成稳定的具有一定结晶度和预取向度的预牵伸丝,但由于溶体中带有杂质或者分液不均匀会造成丝束粗细不均,在后期经冷却、预取向时,较细的丝束容易断裂造成断丝,造成极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设有过滤装置,并且纺丝均匀的新型喷丝板。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喷丝板,包括喷丝板本体,所述喷丝板本体设有进料面和出料面,所述喷丝板本体内设有若干贯穿进料面和出料面的喷丝孔,所述进料面为弧状曲面,所述进料面的左右两侧设有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所述第一支脚的下部、第二支脚的下部与喷丝板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脚的上部、第二支脚的上部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上部设有进料口,进料口的下方设有筛网层,所述筛网层的下部为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的下部为整流层,所述整流层下方为储料空间,所述储料空间的下部为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进料面间形成匀料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筛网层的目数为150-180目,所述整流层内交叉设置第一筛网层和第二筛网层,所述第一筛网层的目数为180-200目,所述第二筛网层的目数为200-220目。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装置与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间可拆卸连接。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新型喷丝板,其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简单,过滤效果好,进料面的上方设有可拆卸的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可以拆卸清洗,而且其中带有整流层,可以使溶体减少湍流和起泡,均匀流动;2、分流效果好,丝束均匀,进料面为弧形,中部高,四周低,而且中间部位的喷丝孔孔道长,所以使各个喷丝孔中进入的流体的量时一致的保证丝束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喷丝板本体;2、进料面;3、出料面;4、喷丝孔;5、第一支脚;6、第二支脚;7、过滤装置;8、进料口;9、筛网层;10、过滤层;11、整流层;12、储料空间;13、出料口;14、匀料空间;15、第一筛网层;16、第二筛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喷丝板,包括喷丝板本体1,所述喷丝板本体1设有进料面2和出料面3,所述喷丝板本体1内设有若干贯穿进料面2和出料面3的喷丝孔4,所述进料面2为弧状曲面,弧状的曲面的进料面2使得纺丝溶体在所述进料面2的左右两侧设有第一支脚5和第二支脚6,所述第一支脚5的下部、第二支脚6的下部与喷丝板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脚5的上部、第二支脚6的上部设有过滤装置7,所述过滤装置7的上部设有进料口8,进料口8的下方设有筛网层9,所述筛网层9的下部为过滤层10,所述过滤层10的下部为整流层11,所述整流层11下方为储料空间12,所述储料空间12的下部为出料口13,所述出料口13与进料面2间形成匀料空间14,出料口13通过第一支脚5和第二支脚6的支撑形成匀料空间14,匀料空间14的底部是弧状的进料面2,流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均匀的流入各个喷丝孔中。

优选地,所述筛网层9的目数为150-180目,所述整流层11内交叉设置第一筛网层15和第二筛网层16,所述第一筛网层15的目数为180-200目,所述第二筛网层16的目数为200-220目,通过设置不同目数的筛网层,可以使流体混合均匀,减少流体中的气泡。

优选地,所述过滤装置7与第一支脚5和第二支脚6间可拆卸连接。

具体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中的喷丝板本体1安装在喷丝组件中,纺丝流体从进料口8进入通过筛网层9晒去溶剂中的杂质颗粒,然后进入过滤层10过滤,通过整流层11消除溶体中的气泡,然后从储料空间12进入匀料空间14,通过弧状的进料面2进入喷丝孔4,开始喷丝。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