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浆模塑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3329发布日期:2018-11-09 20:3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浆模塑成型装置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纸浆模塑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纸浆模塑是利用可完全回收循环使用的植物纤维浆或废弃纸品作基础材料制成的绿色环保制品,广泛用于食品药品盛放、电器包装、种植育苗、医用器皿、工艺品底坯和易碎品衬垫包装等领域,它是目前泡沫塑料制品的最佳替代产品。

现有的纸浆模塑制作方法是通过纸浆湿坯生产设备生产出纸浆湿坯,然后生产人员使用热压整形设备或通过自然晒干的方法对纸浆湿坯进行脱水整形,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消费力的提高,纸浆模塑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上述传统的纸浆模塑制作方法因产量少,生产速度慢,产品质量不稳定等因素,已经无法适应现今制造业对纸浆模塑的庞大需求量,故亟需一种能用于生产高质量纸浆模塑,且生产效率高的纸浆模塑成型装置领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纸浆模塑成型设备,能用于生产高质量纸浆模塑,且生产效率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纸浆模塑成型设备,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浆液箱、湿坯成型机构、湿坯转移机构和热压整形机构;所述浆液箱设置在所述机架下部;所述湿坯成型机构设置在所述浆液箱内,所述湿坯成型机构吸取所述浆液箱内的浆液制备成纸模湿坯;所述湿坯转移机构对应所述湿坯成型机构设置在机架上方,其用于将所述湿坯成型机构上的纸模湿坯转移至所述热压整形机构,所述热压整形机构设置在所机架上用于对纸模湿坯进行热压整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纸浆模塑成型设备,设置有湿坯成型机构和热压整形机构,能完成纸浆模塑的全部生产步骤,从而提高纸浆模塑的生产速度,实现纸浆模塑的大批量生产;另外,该纸浆模塑成型设备实现了纸浆模塑的流水线生产,节约人力资源,大大降低生产成本,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

优选的,所述热压整形机构包括真空抽吸装置、推顶机构、平移机构,以及至少两组上、下模板;所述两上模板通过所述平移机构设在所述机架上,两上模板可沿着所述平移机构的设置方向同步水平运动;所述两下模板通过所述推顶机构与所述上模板相互对应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两下模板可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真空抽吸装置设置在所述两组上、下模板上,用于吸附和吹出所述上、下模板模腔内的纸模湿胚。

上述热压整形机构的设置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已知单个上、下模板合模对纸模湿坯在单位时间内的脱水效率是有限的,为了确保纸模湿坯充分脱水,需要延长上、下模板的合模时间,但这造成纸模湿坯热压整形时间的延长,降低了纸浆模塑成型设备的生产效率,且上、下模板长时间合模和发热,容易出现零部件损坏和增加能耗;通过在热压整形机构上设置至少两个上模板和至少两个下模板,对纸模湿坯进行多次脱水的加工方式,与现有的热压成型设备相比,在相同的时间内,本设备可以实现连续对多个湿膜湿坯进行加工,生产效率高;另外,本设备的上、下模板的合模时间缩短了,能有效降低热压整形过程中的能耗和减少零部件损坏损耗,从而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和生产成本;

(2)通过对纸模湿坯进行多次脱水,能有效避免由于纸模湿坯单次失水量过多,出现收缩程度大、形变严重、废品率高的问题;

(3)通过对纸模湿坯进行多次挤压,能有效提高纸模湿坯的结构强度和纸模湿坯形状的精度,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纸浆模塑;

(4)通过将三个上模板设置在同一平移机构,从而使三个上模板实现同时水平移动的设置方式,有效简化设备的内部结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便于后期维护。

优选的,所述平移机构包括水平驱动装置、上模固定板,以及相对设置在机架上部内端两侧的导向件;所述上模板设置在所述上模固定板上,所述上模固定板通过滑动件与所述导向件滑动连接;所述水平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上模固定板沿所述导向件的长度方向滑动。

优选的,还包括压力调节结构,所述压力调节结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上模固定板上方,所述压力调节结构用于缓减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合模时的冲击。

通过在所述上模板上设置压力调节结构,避免出现所述上模板向上抬升时,所述滑动件挤压导向件,造成所述滑动件和导向件同时受损的情况,从而有效消除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合模时对所述滑动件和导向件产生的挤压力,保证热压整形机构的加工精度。

优选的,还包括下模固定板,所述下模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推顶机构上,所述下模板设置在所述下模固定板上端;所述推顶机构可驱动所述下模固定板向所述上模固定板方向移动使所述上、下模板合模。

优选的,所述推顶机构包括竖直驱动装置、第一导引结构和至少两组连杆机构,所述第一导引结构连接所述下模固定板和机架,所述下模固定板可以沿所述第一导引结构上下移动,两组连杆机构对称的设置在所述下模固定板和机架之间,并且两组连杆机构的支撑端分别连接所述下模固定板和机架,所述竖直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两组连杆机构之间,所述竖直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连接块与所述两组连杆机构的动力端连接。

通过在所述推顶机构上设置连杆机构,能有效增大所述下模板与所述上模板合模时产生的挤压力,从而提高所述热压整形机构对纸模湿坯的脱水效果和响应速度;另外,该连杆组件结构简单,充分利用杠杆原理,使驱动装置能以最小的输出功率驱动所述第一连接块沿竖直方向运动,从而降低能耗,减少生产成本的投入,同时节约资源,符合绿色生产的要求。

优选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相互铰接的一端为动力端,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为支撑端,两支撑端分别与所述下模固定板和机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一端与动力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块铰接。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导引结构,所述第二导引结构设置有至少两个,两个第二导引结构相对设置在第一连接块中部两侧;所述竖直驱动装置设置在机架下部,所述竖直驱动装置为驱动气缸,其伸展端抵顶所连接块中心;所述下模固定板上端设置有弹性件,所述下模板通过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下模固定板上;通过设置弹性件,能避免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合模时发生刚性碰撞,导致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受损,从而降低维修成本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上模板和/或所述下模板上设有发热件,从而使热压整形机构可对纸模湿坯进行加热脱水。

优选的,所述湿坯转移机构设置在所述平移机构上,并位于所述湿坯成型机构上方,其包括安装板、转移模具、转移模具固定板和升降结构;所述安装板通过所述平移机构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平移机构可驱动所述安装板在所述机架上部进行水平运动;所述真空抽吸装置与所述转移模具固定板连通,所述真空抽吸装置可对转移模具固定板进行供气或抽真空;所述升降结构设置在安装板上,所述转移模具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升降结构下端,所述转移模具设置在所述转移模具固定板上;所述升降结构可驱动所述转移模具固定板与所述湿坯成型机构合模或分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湿坯转移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上模固定板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下模固定板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湿坯成型机构和浆液槽的组装示意图;

图8是湿坯成型机构的剖视图;

图9是浆液槽的示意图;

图10是浆液槽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机架,3湿坯转移机构,31安装板,32转移模具固定板,33升降结构,331驱动气缸,332第三导杆,4湿坯成型机构,40转轴连接座,41转轴,42模具固定机构,420气室,421模具安装板,422固定板,423内部气流通道,43真空抽吸装置,431吸浆管道,432脱水管道,433吹气管道,44旋转驱动机构,441传动件,442驱动电机,45静环体,450第一转轴孔,46吸浆气腔,462吸浆气腔入口,47脱水气腔,472脱水气腔入口,48吹气气腔,482吹气气腔出口,49动环体,491气流管道,492静环体容纳腔,5浆液箱,50箱体内腔,51箱体,52底壁,53侧壁,531第二进浆管道,54底板,541第一进浆管道,542匀浆板,55竖壁,56溢流槽,57夹层,58泵液装置,581轴流泵,582桨叶,59模具冲洗结构,61上模固定板,71下模固定板,72推顶机构,73竖直驱动装置,74第一导柱,741第二导柱,751连杆机构,752第一连杆,753第二连杆,754第一连接块,755第二连接块,76弹性件,77导柱套筒,8平移机构,81导向件,82滑动件,83压力调节结构,831缓冲件,832固定件,84水平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10,本实施例的一种纸浆模塑成型设备,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浆液箱5、湿坯成型机构4、湿坯转移机构3和热压整形机构;所述浆液箱5设置在所述机架1下部;所述湿坯成型机构4设置在所述浆液箱5内,所述湿坯成型机构4吸取所述浆液箱5内的浆液制备成纸模湿坯;所述湿坯转移机构3对应所述湿坯成型机构4设置在机架1上方,其用于将所述湿坯成型机构4上的纸模湿坯转移至所述热压整形机构,所述热压整形机构设置在所机架1上用于对纸模湿坯进行热压整形。

所述热压整形机构包括真空抽吸装置(图中未示出)、推顶机构72、平移机构8,以及三组上、下模板(图中未示出);三个上模板通过所述平移机构8设在所述机架1上,三个上模板可沿着所述平移机构8的设置方向同步水平运动;三个下模板通过所述推顶机构72与所述上模板相互对应的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三个下模板可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真空抽吸装置设置在所述两组上、下模板上,用于吸附和吹出所述上、下模板模腔内的纸模湿胚。

三个上模板分别为第一上模板、第二上模板和第三上模板;三个下模板分别为第一下模板、第二下模板和第三下模板。

所述上模板6和/或所述下模板7上设有发热件(图中未示出);热压整形机构可对纸模湿坯进行加热脱水。

上述热压整形机构的设置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已知单个上、下模板合模对纸模湿坯在单位时间内的脱水效率是有限的,为了确保纸模湿坯充分脱水,需要延长上、下模板的合模时间,但这造成纸模湿坯热压整形时间的延长,降低了纸浆模塑成型设备的生产效率,且上、下模板长时间合模和发热,容易出现零部件损坏和增加能耗;通过在热压整形机构上设置至少两个上模板和至少两个下模板,对纸模湿坯进行多次脱水的加工方式,与现有的热压成型设备相比,在相同的时间内,本设备可以实现连续对多个湿膜湿坯进行加工,生产效率高;另外,本设备的上、下模板的合模时间缩短了,能有效降低热压整形过程中的能耗和减少零部件损坏损耗,从而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和生产成本;

(2)通过对纸模湿坯进行多次脱水,能有效避免由于纸模湿坯单次失水量过多,出现收缩程度大、形变严重、废品率高的问题;

(3)通过对纸模湿坯进行多次挤压,能有效提高纸模湿坯的结构强度和纸模湿坯形状的精度,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纸浆模塑;

(4)通过将三个上模板设置在同一平移机构8,从而使三个上模板实现同时水平移动的设置方式,有效简化设备的内部结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便于后期维护。

在实际生产中,一组上、下模板在5-10秒内的脱水率为20-40%,且纸模湿坯需具有一定含水量才能确保能对其进行挤压整形;通过设置三组上、下模板对纸模湿坯进行三次热压整形,能将纸模湿坯的脱水率稳定在90-99%,提高纸模湿坯的合格率;若只设置两组上、下模板,会出现脱水不充分或脱水速度过快等问题;若设置四组上、下模板,会造成增加设备的制造成本和设备能耗,增加生成成本。

所述平移机构8包括水平驱动装置84、上模固定板61,以及相对设置在机架1上部内端两侧的导向件81;所述上模板设置在所述上模固定板61上,所述上模固定板61通过滑动件82与所述导向件81滑动连接;所述水平驱动装置84用于驱动所述上模固定板61沿所述导向件81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这种设置方式,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生产制造和组装。具体的,所述导向件81为导轨或滑轨,所述滑动件82对应所述导向件81为滑轮、轴承或滑块。

还包括压力调节结构83,所述压力调节结构83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并位于所述上模固定板61上方,所述压力调节结构83用于缓减所述上模板6与所述下模板7合模时的冲击。

具体地,所述压力调节结构83包括若干缓冲件83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导向件81的固定件832,所述缓冲件831设置在所述固定件832上,并位于所述导向件81上方;所述缓冲件831为螺栓,其上部贯穿所述固定件832上部,并通过螺母固定;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合模时,所述上模板抬升并抵触所述缓冲件831。

通过在所述上模板上设置压力调节结构83,避免出现所述上模板向上抬升时,所述滑动件82挤压导向件81,造成所述滑动件82和导向件81同时受损的情况,从而有效消除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合模时对所述滑动件82和导向件81产生的挤压力,保证热压整形机构的加工精度。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人员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调节所述缓冲件831与所述上模板6之间的高度差。

还包括下模固定板71,所述下模固定板71设置在所述推顶机构72上,所述下模板设置在所述下模固定板71上端;所述推顶机构72可驱动所述下模固定板71向所述上模固定板61方向移动使所述上模板6和下模板7合模。

所述推顶机构72包括竖直驱动装置73、第一导引结构和至少两组连杆机构751。

所述第一导引结构包括四个第一导柱74。

四个第一导柱74分别设置在下模固定板71四角,所述第一导柱74连接所述下模固定板71和机架1,所述下模固定板71可以沿所述第一导柱74上下移动。

两组连杆机构751对称的设置在所述下模固定板71和机架1之间,并且两组连杆机构751的支撑端分别连接所述下模固定板71和机架1,所述竖直驱动装置73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且位于所述两组连杆机构751之间,所述竖直驱动装置73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连接块754与所述两组连杆机构751的动力端连接。

一组连杆机构751包括四个连杆机构751,每个连杆机构751包括第一连杆752、第二连杆753和第二连接块755,所述第一连杆752、第二连杆753相互铰接的一端为动力端,第一连杆752和第二连杆753的另一端为支撑端,两支撑端分别与所述下模固定板71和机架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755一端与动力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块754铰接。

还包括第二导引结构,所述第二导引结构为第二导柱741,所述第二导柱741设置有至少两个,两个第二导柱741相对设置在连接块754中部两侧;所述竖直驱动装置73设置在机架1下部,所述竖直驱动装置73为驱动气缸,其伸展端抵顶所连接块754中心。

当所述竖直驱动装置73驱动所述第一连接块754沿向上运动时,所述第二连接块755推顶所述第二连杆753的动力端,使所述第一连杆752的动力端、第二连杆753的动力端向外侧伸展,从而向上举升所述下模固定板71;当所述竖直驱动装置73驱动所述第一连接块754沿向下运动时,所述第二连接块755牵引所述第二连杆753的动力端,使所述第一连杆752的动力端、第二连杆753的动力端向内侧收纳,带动所述下模固定板71向下复位。

所述下模固定板71上端设置有弹性件76,所述下模板通过所述弹性件76设置在所述下模固定板71上;通过设置弹性件76,能避免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合模时发生刚性碰撞,导致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受损,从而降低维修成本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为了提高第一导柱74和第二导柱741运动时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导柱74和第二导柱741外侧套设有导柱套筒77,所述第一导柱74、第二导柱741可分别相对导柱套筒77运动,所述导柱套筒77固设在所述机架1上。

通过在所述推顶机构72上设置连杆机构751,能有效增大所述下模板与所述上模板合模时产生的挤压力,从而提高所述热压整形机构对纸模湿坯的脱水效果和响应速度;另外,该连杆机构751结构简单,充分利用杠杆原理,使驱动装置能以最小的输出功率驱动所述第一连接块754沿竖直方向运动,从而降低能耗,减少生产成本的投入,同时节约资源,符合绿色生产的要求。

通过设置第一导柱74和第二导杆741,可以提高连接块754和下模固定板71沿竖直方向运动时的稳定性,从而确保所述下模板7沿竖直方向运动,提高热压整形机构对纸模湿坯的成型精度。

所述湿坯转移机构3设置在所述平移机构8上,并位于所述湿坯成型机构4上方,其包括安装板31、转移模具(图中未示出)、转移模具固定板32和升降结构33;所述安装板31通过所述平移机构8与所述机架1连接,所述平移机构8可驱动所述安装板31在所述机架1上部进行水平运动;所述真空抽吸装置与所述转移模具固定板32连通,所述真空抽吸装置可对转移模具固定板32进行供气或抽真空;所述升降结构33设置在安装板31上,所述转移模具固定板32设置在所述升降结构33下端,所述转移模具设置在所述转移模具固定板32上;所述升降结构33可驱动所述转移模具固定板32与所述湿坯成型机构4合模或分模。

具体地,所述升降结构33包括驱动气缸331和第三导杆332,所述第三导杆332可竖向运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板31上,其下端与所述转移模具固定板32连接;所述驱动气缸331设置在所述安装板31上,其伸展端与所述转移模具固定板32连接。

所述湿坯成型机构4包括转轴41、模具固定机构42、湿坯模具(图中未示出)、真空抽吸装置43、动静环结构和旋转驱动机构44。

所述浆液箱5上部设置有转轴连接座40。所述转轴41可旋转设置在所述转轴连接座40上;所述模具固定机构42设置在所述转轴41上并且可随所述转轴41转动而进入和离开所述浆液箱5。

所述旋转驱动机构44设置在所述转轴41任一端,其包括传动件441和驱动电机442,所述传动件441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442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所述转轴41对应的末端;所述驱动电机442通过所述传动件441驱动所述转轴41旋转。

所述动静环结构包括静环体45和动环体49;所述静环体45中部设有供转轴41通过的第一转轴孔450,所述转轴41可相对所述静环体45旋转,围绕所述第一转轴孔450依次设有吸浆气腔46、脱水气腔47和吹气气腔48;所述吸浆气腔46、脱水气腔47和吹气气腔48贯通所述静环体45的外侧端面和周侧,在静环体45的外侧端面上形成吸浆气腔出口(图中未示出)、脱水气腔出口(图中未示出)和吹气气腔入口(图中未示出),以及在静环体45周侧上形成吸浆气腔入口462、脱水气腔入口472和吹气气腔出口482。

所述动环体49设有朝外开口的静环体容纳腔492,所述气流管道491内端贯通所述静环体容纳腔492的周侧,所述气流管道491的外端口与所述模具固定机构42连通。

所述静环体45外侧端面朝外地置于所述静环体容纳腔492内,所述气流管道491在静环体容纳腔492的内端口位置与所述吸浆气腔入口462、脱水气腔入口472和吹气气腔出口482的位置对应;所述动环体49可相对所述静环体45旋转,使气流管道491依次与上述三个气腔连通。

所述模具固定机构42设有两个,两个模具固定机构42分别设置在所述转轴41相对两侧,所述湿坯模具设置在所述模具固定机构42上,且所述模具固定机构42通过气流通道与所述动环体49的静环体容纳腔492连通。

所述模具固定机构42包括用于安装湿坯模具的模具安装板421,所述模具安装板421中部向内凹陷形成气室420。

还包括固定板422,所述固定板422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板422相对设置在所述转轴41两端,所述模具安装板421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422固定连接。

所述气流通道包括连接气管491和设置在所述模具安装板421内的内部气流通道423,所述内部气流通道423与所述气室420连通,所述连接气管491用于连通所述内部气流通道423和所述静环体容纳腔492。

所述静环体45周侧与静环体容纳腔92周侧之间设有密封结构(图中未示出);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在所述静环体45周侧上的两个密封圈容纳槽,以及安装在两个密封圈容纳槽上的密封圈,所述两个密封圈容纳槽布置在吸浆气腔入口462、脱水气腔入口472和吹气气腔出口482轴向的两侧,所述两个密封圈与对应的密封圈容纳槽以及所述静环体容纳腔92周侧密封配合。

所述气动控制结构包括吸浆管道431、脱水管道432和吹气管道433。

所述吸浆管道431通过所述吸浆气腔出口与所述吸浆气腔46连通,所述吸浆管道431用于对所述吸浆气腔46进行抽真空。

所述脱水管道432通过所述脱水气腔出口与所述脱水气腔47连通,所述脱水管道432用于对所述脱水气腔47进行抽真空。

所述吹气管道433通过所述吹气气腔入口与所述吹气气腔48连通,所述吹气管道433用于对所述吹气气腔48进行供气。

上述湿坯成型机构4的设置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驱动转轴41间歇旋转,即可控制湿坯模具浸入浆液箱5内的时间,从而精准控制吸浆时间和吸浆量,保证纸模湿坯的重量和壁厚达标,提高纸模湿坯的成型质量,进而提升产品合格率,节约生产资源,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所述浆液箱5包括箱体51、第一进浆装置和第二进浆装置.

所述箱体51包括底壁52及自底壁52四周向上延伸的侧壁53;所述底壁52上侧设有底板54,所述底板54将所述箱体51内腔分隔成上腔体50和下腔体57,所述底板54上设有三块向所述上腔体50延伸的竖壁55,所述竖壁55与所述侧壁53之间形成溢流槽56,所述溢流槽56连通所述上腔体50和所述下腔体57。

所述第一进浆装置包括第一进浆管道541和泵液装置58,所述第一进浆管道541的进浆口、出浆口分别与所述下腔体57、上腔体50连通;所述泵液装置58包括轴流泵581,轴流泵581的输出端上设有桨叶582,所述轴流泵581的输出端置于所述第一进浆管道541的进浆口内。

所述第二进浆装置包括第二进浆管道531,所述第二进浆管道531的进浆口与外界浆池连通,所述第二进浆管道531的出浆口设置在侧壁53下部。

工作时,所述外界浆池通过所述第二进浆装置向所述溢流槽56输送浆液,浆液流至下腔体57,所述第一进浆装置将所述下腔体57内的浆液向所述上腔体50输送,所述上腔体50的浆液通过所述溢流槽56回流至所述下腔体57内。

所述底板54上端设置有匀浆板541,所述匀浆板541偏离所述第一进浆管道541的出浆口的位置上均匀分布有循环孔。

所述溢流槽56内设置有液面感应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液面感应装置用于检测溢流槽56内的液面高度。

所述侧壁53的高度高于所述竖壁55,所述侧壁53高出所述竖壁55的位置上设置有模具冲洗结构59,所述模具冲洗结构59用于冲洗湿坯成型机构4。

上述浆液箱5的设置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箱体51内设置下腔体57和泵液装置58,使浆液箱5内的浆液实现循环流动,从而保证上腔体50内的浆液浓度均匀一致,解决纸浆湿坯质量不稳定的难题;浆液浓度均匀,能有效降低纸模湿坯之间的重量偏差,同时确保纸模湿坯之间的壁厚液均匀一致,大大提高产品的合格率,节约资源,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通过在箱体51内设置下腔体57和第一进浆装置,使浆液箱5内的浆液实现循环流动,从而保证上腔体50内的浆液浓度均匀一致,能有效降低纸模湿坯之间的重量偏差,同时确保纸模湿坯之间的壁厚液均匀一致,大大提高产品的合格率,解决纸模湿坯质量不稳定的难题,节约资源,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该浆液箱5实现箱体51内的浆液的循环运动,从而提高箱体51内浆液的利用率,节约资源,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且相比于现有的应用在纸模湿坯成型设备上的大型浆液箱,其体积相对较小,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湿坯成型机构4制备纸模湿坯后,所述湿坯转移机构3将纸模湿坯转移至第一下模板上,第一下模板向上移动与第一上模板合模,从而将纸模湿坯转移至第一上模板上;所述平移机构8驱动第一上模板移动至第二下模板上方,并与第二下模板合模,从而将纸模湿坯转移至第二下模板上;所述平移机构8驱动第一上模板复位,使第二上模板位于第二下模板上方;第二下模板向上移动与第二上模板合模,从而将纸模湿坯转移至第二上模板上;所述平移机构8驱动第二上模板移动至第三下模板上方,并与第三下模板合模,从而将纸模湿坯转移至第三下模板上;所述平移机构8驱动第二上模板复位,使第三上模板位于第三下模板上方;第三下模板向上移动与第三上模板合模,从而将纸模湿坯转移至第三上模板上,同时完成单个纸浆模塑的热压整形;所述平移机构8驱动第三上模板向机架1外端移动,将纸浆模塑移出本纸浆模塑成型设备,完成单个纸浆模塑的生产;在此过程中,湿坯转移机构3、第一上模板和第二上模板上均吸附有纸模湿坯,从而实现纸浆模塑的连续生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纸浆模塑成型设备,设置有湿坯成型机构4和热压整形机构,能完成纸浆模塑的全部生产步骤,从而提高纸浆模塑的生产速度,实现纸浆模塑的大批量生产;另外,该纸浆模塑成型设备实现了纸浆模塑的流水线生产,节约人力资源,大大降低生产成本,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