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容器及其生产方法和喷墨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2263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墨容器及其生产方法和喷墨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在喷墨印刷(打印)装置上的可更换的油墨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作为传统用的可更换的油墨容器的一个例子,如

图1和2所示的油墨盒是本行业所公知的。图1为侧立剖视图,示出油墨盒的细节。图2为剖视图,示出油墨盒的主要部件如油墨连结部等。
如图1和2所示,油墨盒10包括一个油墨存储室1和一个废油墨存储室2。在油墨存储室1的端头的两个部分上设有胶塞4,以便喷墨头上的供墨针(未画出)在其中刺穿。与此相似,在废油墨存储室2的端头的一个部分上设有另一个胶塞4。这些胶塞4形成油墨连结部的一部分。除了供墨针要刺入的油墨连通部3外,胶塞4被油墨盒的壳体5、油墨吸收体6和胶塞保持件7夹紧着。采用这种构造,当从印刷装置卸下油墨盒而从油墨盒上拨出供墨针时,粘附在供墨针上的油墨能被油墨吸收体6除去。这样便可成功地防止印刷装置的内部被粘附在供墨针上的油墨弄脏或供墨针本身的堵塞。
废油墨存储室2的存储部分为两层,在一端互相连通。在废油墨存储室2内,供墨针刺入的部位定在与下层存储部相对的位置上。即在废油墨存储室2内,与喷墨印刷装置的供墨通道连接的供墨针是这样进入的,使由喷射回收过程等排放的废油墨可流入到下层存储部内。吸收体8基本上充满整个废油墨存储室2,因此流入到下层存储部内的油墨能被下层存储部分的吸收体8吸收。随着废油墨的流动,保存废油墨的吸收体8的区域逐渐扩大到上层存储部内的吸收体8。与此同时,一部分废油墨会从吸收体渗出。在另一方面,有一分隔壁2A设在上层存储部内的废油墨吸收体端部的附近。由于该壁,从吸收体8内渗出的油墨就不能流到分隔壁2A右侧的没有充填吸收体的部分内,这样可维持到废油墨的数量超过吸收体的容纳能力为止。只有当流到废油墨存储室2内而被积聚起来的废油墨的数量超过吸收体的容纳能力时,渗出的油墨才会过分隔壁2A流入到右侧的室内,这时油墨的水平面会逐渐上升以致与一设在预定水平面上的废油墨检测电极d接触。这样充满废油墨的废油墨存储室2就能被检测出来,促使人们赶快更换油墨盒。在废油墨存储室2后端部的上侧还设有一个大气连通部9。通过这个连通部9,可使废油墨存储室2的内部与油墨盒外的大气连通。
但由于在传统用的油墨容器中,油墨存储室1和废油墨存储室2是整体制出的,从生产着眼,主要尚有下列问题留待解决。
例如,图1所示油墨盒在生产时需要焊接一个罩壳,以便将油墨存储室1和废油墨存储室2整体覆盖起来,即需要焊接一个能覆盖图1所示油墨盒整个表面的罩壳。在这个生产过程中会遇到下列问题a)在生产时从邻近的吸收体8经常产生的吸收体碎屑有可能会侵入到油墨存储室1内,而灰尘的侵入到其内是不希望有的。在另一方面,要完成生产而不使吸收体的碎屑侵入到油墨存储室1内或把灰尘管理好却是不容易做到的。
b)在另一方面,罩壳在安装时要用焊接来密封各有关室。但如图1所示,由于要焊接的面积较大,有关件会弯曲,要完成完全的焊接经常会遇到困难。特别是,较难确实地焊接好罩壳以便使油墨不能通过将油墨存储室1与废油墨存储室2分隔开的分隔部来串通。
在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独立的未装配的状态下,胶塞4的外径做得比壳体部5的内径略大。胶塞4就在这样的状态下用一预定的装置在直径方向上(图2中箭头A的方向)压缩并沿箭头B的方向装到壳体部5内。
但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胶塞4是在直径方向上压缩时装入到壳体部5内的,因此会带来下列缺点。
即由于不容易使弹性体如胶塞等在直接方向上均匀压缩,因而c)需用对小批量生产来说为过高的费用的昂贵的装置;d)当弹性体的大小略微改变时就必需为其压缩准备新的装置;e)当油墨连通部过小时,就不能提供足够的空间来插入压缩弹性体用的装置;
f)产品的性能能随用来压缩弹性体的装置的质量状况而波动;g)能够引起弹性体相对于壳体内壁的弯曲;h)为了适应针的大小而构成最佳的油墨连通部需要改变弹性体的大小并准备新的装配装置;以及i)由于装配困难,装配是在注入油墨之前完成的,而油墨的注入是在其后用针来完成的,由于针的直径不能太大,太大的针会在弹性体上造成损坏,因而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注满。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油墨容器,它能在制造过程中减少灰尘的侵入到油墨存储室中,提高油墨存储室和废油墨存储室的密封能力,从而可靠和方便使用。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油墨容器的喷墨印刷(打印)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更换的油墨容器,其油墨连结部能最佳地和稳定地适应各种要求而可不管装置的情况如何,也不需要昂贵的装置,并可具有优越的生产率。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油墨容器的生产方法,它能方便装配操作,并允许油墨在弹性体安装之前注入,这样便可用一尺寸比针(具有大的流动阻力)大得多的管子来减少流动阻力,并从而减少生产工步数、提高生产率,还可防止由于针的刺入和拨出而造成的对弹性体的损伤。
本发明的第五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更换的油墨容器,以便在具有高可靠度的油墨容器方面增加设计的自由度并进一步提高可靠度。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所提供的用来存储油墨以便用在印刷装置上的油墨容器具有一个油墨存储器,用来存储印刷装置上要使用的油墨;一个废油墨存储器,用来存储印刷装置上使用过的油墨;一个设在废8同墨存储器内的大气连通孔;及一个设在油墨存储器和废油墨存储器中一个或两个储器上的连结件,以便用来将这两个储器连结起来,该连结件还形成一条油墨导引路径以便用来导引油墨使它从大气连通孔流到油墨存储器或废油墨存储器的一个预定位置。
这里,油墨导引路径可由连结件内进行连结操作时的导引表面构成。
油墨导引路径可由连结件内进行连结操作时的导引表面上的一条凹槽构成。
油墨容器还可包括一张跨越而粘贴在油墨存储器和废油墨存储器上的标签,把它作为构成油墨导引路径的一个零件。
连结件可具有一个咬合的凹槽部,一个利用弹性变形与咬合的凹槽部咬合的咬合按压部,和一个可在咬合的按压部与凹槽部固定咬合的方向上偏压按压部的弹簧部。
按压部可包括多个分别与咬合凹槽部咬合的咬合卡爪和设在前端上的弹簧部。
在要和印刷装置连结的油墨存储器的连结表面上可设有一个突出部,以便在印刷装置进行装载操作时与印刷装置上的一个预定件接触。
油墨可被注入到油墨存储器内。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提供一种采用喷墨头的喷墨印刷装置以便用来在印刷介质上完成印刷,其中用来存储印刷装置上要使用的和使用过的油墨的油墨容器具有一个油墨存储器,用来存储印刷装置上要使用的油墨;一个废油墨存储器,用来存储印刷装置上使用过的油墨;一个设在废油墨存储器内的大气连通孔;及一个设在油墨存储器和废油墨存储器中一个或两个储器上的连结件,以便用来将这两个储器连接起来,该连结件还形成一条油墨导引路径以便用来导引油墨使它从大气连通孔流到油墨存储器或废油墨存储器的一个预定位置。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提供的油墨容器具有一个油墨存储器,用来存储在印刷装置中所用的油墨;一个设在油墨存储器上适宜用来供应油墨的圆筒形孔;一个弹性件,用来封闭圆筒形孔并被针体刺穿,以便将油墨供应给印刷装置;及一个固定件,以便用来保持使圆筒形孔被弹性体封闭,其中弹性体有一圆拱形的外形,其直径基本上与圆筒形孔的内径相同。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所提供的油墨容器具有一个废油墨存储器,以便用来存储在印刷装置中使用过的油墨;一个设在废油墨存储器上的圆筒形孔,以便用来引入废油墨;一个弹性体,用来封闭圆筒形孔并被针体刺穿,以便从印刷装置引入废油墨;及一个固定件,以便用来保持使圆筒形孔被弹性体封闭,其中弹性体有一圆拱形的外形,其直径基本上与圆筒形孔的内径相同。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所提供的油墨容器具有一个油墨存储器,用来存储在印刷装置中所用的油墨;一个废油墨存储器,用来存储在印刷装置中使用过的油墨;一个设在油墨存储器上并适宜用来供应油墨的第一圆筒形孔;一个设在废油墨存储器上用来引入废油墨的第二圆筒形孔;一个用来封闭第一圆筒形孔的第一弹性体;一个用来封闭第二圆筒形孔的第二弹性体;及一个固定件,以便用来保持使第一和第二圆筒形孔被第一和第二弹性体封闭,其中第一和第二弹性体具有圆拱形的外形,其直径基本上与第一和第二圆筒形孔的内径相同。
这里,弹性体可被接纳在圆筒形孔的一个端部内,并可设有一个内径比圆筒形孔大的壳体部。
固定件可具有一个推动部,以便用来压下弹性体的顶部,使它在壳体内弹性变形而被接纳在壳体部内。
假定壳体的内半径为r而弹性体在未变形状态的曲面半径为R,那么1.05<(R/r)sin-1(r/R)<1.57的关系可被满足。
假定壳体的内产径为r而弹性体在未变形状态的曲面半径为R,那么1.1<(R/r)sin-1(r/R)<1.4的关系可被满足。
油墨可被注入到油墨存储器内。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提供的采用一个喷墨头在印刷介质上完成印刷的喷墨印刷装置具有一个油墨供应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油墨存储器,用来存储在印刷装置内所用的油墨;一个设在油墨存储器上并适宜用来供应油墨的圆筒形孔;一个弹性体,用来封闭圆筒形孔并被针体刺穿以便将油墨供应给印刷装置;及一个固定件,以便用来保持使圆筒形孔被弹性体封闭,其中弹性体具有圆拱形的外形,其直径基本上与圆筒形孔的内径相同,有一针体刺穿弹性体,以便从油墨容器取得油墨的供应。
本发明的第七方案提供的采用一个喷墨头在印刷介质上完成印刷的喷墨印刷装置具有一个油墨供应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废油墨存储器,用来存储在喷墨头的回收操作中从印刷装置排放出来的废油墨;一个设在废油墨存储器上用来引入废油墨的圆筒形孔;一个用来封闭圆筒形孔的弹性体;及一个固定件,以便用来保持使圆筒形孔被弹性体封闭,其中弹性体具有圆拱形的外形,其直径基本上与圆筒形孔的内径相同,有一废油墨处理装置的针体刺穿弹性体以便将废油墨引入到油墨容器内。
本发明的第八方案提供的采用一个喷墨头在印刷介质上完成的喷墨印刷装置具有一个油墨供应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油墨存储器,用来存储在印刷装置中所用的油墨;一个能与油墨存储器连结在一起的废油墨存储器,用来存储被喷墨头的回收操作从印刷装置排放出来的废油墨;一个设在油墨存储器上并适宜用来供应油墨的第一圆筒形孔;一个设在废油墨存储器上用来引入废油墨的第二圆筒形孔;一个用来封闭第一圆筒形孔的第一弹性体;一个用来封闭第二圆筒形孔的第二弹性体;一个固定件,以便用来保持使第一和第二圆筒形孔被第一和第二弹性体封闭,其中第一和第二弹性体具有圆拱形的外形,其直径基本上与圆筒形孔的内径相同,有一油墨供应装置的第一针体刺穿第一弹性体,还有一废油墨处理装置的第二针体刺穿第二弹性体。
本发明的第九方案提供的油墨容器的生产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一外径基本上等于圆筒形孔内径的圆拱形弹性体压缩而插入到圆筒形孔内,该孔设在存储油墨的油墨存储器上以便用来注入油墨;和用一固定件固定弹性体,以便使圆筒形孔保持封闭。
本发明的第十方案提供的油墨容器的生产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一外径基本上等于圆筒形孔内径的圆拱形弹性体压缩而插入到圆筒形孔内,该孔设在存储印刷装置中使用过的油墨的废油墨存储器上,以便用来引入印刷装置中使用过的油墨;和用一固定件固定弹性体,以便使圆筒形孔保持封闭。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提供的油墨容器的生产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采用一个连结而成的实体,其中用来注入油墨的第一圆筒形孔、用来存储印刷装置内所用油墨的油墨存储器、用来引入废油墨的第二圆筒形孔、用来存储印刷装置中使用过的油墨的废油墨存储器都被连结在一起;将外径基本上与第一圆筒形孔的内径相同的、圆拱形的第一弹性体压缩而插入到第一圆筒形孔内;将外径基本上与第二圆筒形孔的内径相同的、圆拱形的第二弹性体压缩而插入到第二圆筒形孔内;和固定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以便使各该圆筒形孔保持封闭。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案提供的油墨容器具有一个油墨存储器,用来存储在印刷装置中所用的油墨;一个设在圆筒形存储器上并用来注入油墨的圆筒形孔;一个弹性体,用来封闭圆筒形孔并被针体刺穿以便将油墨供应给印刷装置;一个固定件,用来保持使圆筒形孔被弹性体封闭,在圆筒形孔的一端设有壳体部以便用来接纳弹性体,壳体部有一内径比圆筒形孔内径大的弹性体接纳部,固定件有一推动部用来将弹性体的顶部压下使它被接纳在壳体部的弹性体接纳部内而发生弹性变形,固定件上还设有多个卡爪部,以便用来与壳体部连结,而壳体的外周部上设有咬合部,以便用来与固定件的多个咬合卡爪部咬合。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案提供的油墨容器具有一个废油墨存储器,用来存储在印刷装置中使用过的油墨;一个设在废油墨存储器上并用来引入废油墨的圆筒形孔;一个弹性体,用来封闭圆筒形孔并被针体刺穿以便从印刷装置引入废油墨;一个固定件,用来保持使圆筒形孔被弹性体封闭,在圆筒形孔的一端设有一个壳体部以便用来接纳弹性体,在壳体部上设有一个内径比圆筒形孔内径大的弹性体接纳部,固定件有一推动部以便用来压下弹性体的顶部使它被接纳在壳体部的弹性体接纳部内并发生弹性变形,固定体还设有多个卡爪部以便用来与壳体部连结,而在壳体的外周部上设有咬合部以便与固定件上的多个咬合卡爪部咬合。
这里,壳体部的咬合部可为导引固定件的卡爪部的凹槽,该凹槽包括在壳体部的外周部上沿圆筒形孔的轴线延伸的第一凹槽部及与第一凹槽部连通并在与第一凹槽部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凹槽部。
在第二凹槽部上可设有与固定件的卡爪部咬合的咬合部。
弹性体可具有圆拱形的外形,其外径基本上等于固定件的弹性体接纳部的内径。
假定壳体的内半径为r而弹性体在未变形状态下的曲面半径为R,则1.05<(R/r)sin-1(r/R)<1.57的关系可被满足。
假定壳体的内半径为r而弹性体在未变形状态下的曲面半径为R,则1.1<(R/r)sin-1(r/R)<1.4的关系可被满足。
油墨可被注入到油墨存储器内。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案提供的油墨容器的生产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弹性体插入到壳体上一个内直径比圆筒形孔的内直径大的弹性体接纳部内,该壳体设在圆筒形孔的一端,而该圆筒形孔是注入油墨用的;配装上一个具有推动部的固定件,利用推动部将弹性体压下使它发生弹性变形而将圆筒形孔封闭,在固定件上还具有多个卡爪部可与壳体的咬合部咬合。
本发明的第十五方案提供的油墨容器生产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弹性体插入到壳体上一个内直径比圆筒形孔的内直径大的弹性体接纳部内,该壳体设在圆筒形孔的一端,而该圆筒形孔是引入废油墨用的;和配装上一个具有推动部的固定件,利用推动部将弹性体压下使它发生弹性变形而将圆筒形孔封闭,在固定件上还具有多个卡爪部可与壳体的咬合部咬合。
本发明的第十六方案提供的用来存储印刷装置所用的油墨和使用过的油墨的油墨容器具有一个油墨存储器,用来存储在印刷装置中所用的油墨;一个废油墨存储器,用来存储在印刷装置中使用过的油墨;一个设在废油墨存储器上的大气连通孔;一个设在油墨存储器和废油墨存储器中一个或两个储器上的连结件,以便用来将这两个储器连结在一起,该连结件还形成一条油墨导引路径,以便用来导引油墨使它从大气连通孔流到油墨存储器或废油墨存储器的一个预定位置,其中在油墨存储器和废油墨存储器中一个或两个储器上设有连结部,以便用来将油墨存储器或废油墨存储器连结到印刷装置上,该连结部具有一个圆筒形孔;一个弹性体,以便被接纳而将圆环形孔封闭并被针体刺穿借以将油墨供应给印刷装置;及一个固定件,以便用来保持使圆筒形孔被弹性体封闭,弹性体具有圆拱形的外形,其直径基本上与圆筒形孔的内径相同。
这里,油墨导引路径可由连结件在进行连结操作时的导引表面构成。
连结件可具有一个咬合凹槽部、一个利用弹性变形与凹槽部咬合的咬合按压部和一个能在咬合按压部与凹槽部固定咬合的方向上力图使咬合按压部返回的弹簧部。
油墨可被注入到油墨存储器内。
假定壳体的内半径为r而弹性体在未变形状态下的曲面半径为R,则1.05<(R/r)sin-1(r/R)<1.57的关系可被满足。
假定壳体的内半径为r而弹性体在未变形状态下的曲面半径为R,则1.1<(R/r)sin-1(r/R)<1.4的关系可被满足。
固定件可具有一个推动部,以便用来压下弹性体的顶部使它被接纳在壳体部的圆筒形孔的弹性体接纳部内而产生弹性变形;固定件上还设有多个卡爪部,以便用来与壳体部连结,在壳体部的外圆周部上设有咬合部,可与固定件上的多个咬合卡爪部咬合。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的目的、效果、特性和优点在阅读下面结合附图关于实施例的说明后当可有更清楚的了解。在附图中图1为示出传统用的油墨容器一个实例的剖面图;图2为示出图1中油墨容器的油墨连结部的放大的剖面图;图3为示出按照本发明的油墨容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4为示出油墨容器的上述实施例的装配过程的流程图;图5为油墨容器的上述实施例的剖面图;图6为示出在构成油墨容器的上述实施例时油墨存储部与废油墨存储部的接合部的透视图;图7为示出上述接合部另一例的透视图;图8为用来说明油墨容器的上述实施例在印刷装置主体内的布置的剖面图;图9A、9B和9C为用来说明油墨容器的上述实施例在油墨存储部与废油墨存储部之间的接合的剖面图;图10A、10B和10C为用来说明上述接合的另一例的剖面图;图11A、11B、11C和11D为用来说明上述接合的另外一例的剖面图;图12为在图11A至11D的接合中一个接合部的剖面图;图13为示出油墨容器的上述实施例的连结部和供墨针等的剖面图;图14为上述接合部的放大的剖面图15A和15B为用来说明上述连结部的合适的内直径的剖面图;图16为具有上述连结部的油墨容器的端部的前立面图;图17为用来说明上述实施例在油墨容器与供墨针之间的连接的剖面图;图18为用来说明上述实施例在油墨容器与供墨针之间的连接的剖面图;图19为用来说明上述实施例在油墨容器与供墨针之间的连接的剖面图;图20为示出按照本发明的油墨容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21为图20所示油墨容器中构成油墨连结部的各个零件的透视图;图22为示出应用本发明的油墨容器的标签印刷机的透视图;图23为上述印刷机从前侧看去的透视图。
下面本发明将按较优的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列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为的是可对本发明一个透撤的了解。但显然,对于本行业的行家来说,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他们也能将本发明付诸实施的。在另一方面,常见的结构倒是不详细列出,为的是不必要地使本发明模糊。
图3为一分解的透视图,图中示按照本发明的油墨盒的一个实施例。标号11指出一个油墨存储器而标号12指出油墨存储器11的盖,这两个零件构成一个油墨存储室1。在另一方面,标号13指出一个废油墨存储器,其中要装入吸收体14。吸收体14用来吸收并保持收集在废油墨存储器13中的油墨。废油墨盖15装在其内含有吸收体14的废油墨存储器上,这样便构成一个废油墨存储室。就油墨存储器11而言,盖12是用超声波焊接装上去的。在另一方面,废油墨存储器13和废油墨盖15也是用超声波焊接装置起来的。
在油墨存储器11的盖12内和废油墨存储器13的一端分别设有限定连通通道的壳体20。有一圆拱形的弹性体16被装到每一个连通通道上。而且,还有一个冠状体17要装上。这样便构成一个与装置主体连结而供油墨流通的连结部。油墨存储器11和废油墨存储器13通过后面将论述的咬合部18和咬合卡爪19互相咬合成为一个整体,构成一个油墨容器,即油墨盒。下面,如图4所示,我们将按照一个油墨盒的生产流程来论述油墨容器的所示出的实施例的生产。
油墨存储器11及其盖12,废油墨存储器13,废油墨盖15和冠状体17,以上这些零件均用注射模塑法预先制成单独的零件。在另一方面,虽然弹性体16在本实施例中用的是橡胶材料,但模压的橡胶或由注射模塑法制成的弹性体也是可用的。另外,如吸收体14也可用一叠具有吸收能力的纸压制而成。还应知道,合成橡胶也可用作弹性体16的材料。
作为I步,首先,(1)将油墨存储器11和盖12用超声波焊接装配在一起。此时,由于油墨存储器11和盖12都是油墨注入时直接接触的构件,因此如果需要,最好在清洗之后再行装配。(2)其次,须进行渗漏校验,以便核实油墨存储部11及盖12在装配后焊接部分的状态。校验可这样进行,利用两个壳体中的一个(见图3),把它作为压力检测孔,通过另外一个壳体使内部空间增压,观察内部压力是否能经过一个给定时间保持不变。应该知道,如果焊接本身是稳定的,那么也有可能用抽样来代替全部校验,或者甚至不进行渗漏校验。
(3)其次,将吸收体14装在废油墨存储器14内,(4)然后用超声波焊接将废油墨盖15装配到废油墨存储器13上。(5)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仍要对焊接部分进行渗漏校验。应该知道,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内部空间的增压可通过大气连通孔36来进行(见图3)。
(6)如上所述,在油墨存储器和废油墨存储器都已无渗漏地装配好以后,就要把它们连结成为一个整体。这个成为一个整体是由设在油墨存储器11上的咬合部18与设在废油墨存储器13上的咬合卡爪19咬合而完成的。
(7)其次,将存储器11设定在油墨灌注机上,使油墨存储器11的设有壳体20的这一侧向上取向。然后将盖12上的一个壳体作为灌注孔,并将另一个壳体作为内部空气的通风孔,便可将必要数量的油墨输入。(8)此后如果需要,可进行重量校验来核实油墨注入的数量。
当油墨灌注完毕后,(9)分别将弹性体16装到油墨存储器和废油墨存储器的壳体(20)内,(10)然后将冠状体17配装到弹性体16上。这样,便完成连结部的装配。此后,(11)将标签(未示出)粘贴到油墨存储器和废油墨存储器的一部分侧表面上。(12)在另一方面,在装置主体加上载荷后颜色辨认板21可切割成与油墨颜色对应的样片。
通过上述过程,油墨盒便告完成。应该知道,上述流程只是一个例子而已,但装配操作总是应该按照所示的次序进行的。
图5为完成后的油墨盒的剖面图。
从上面关于生产过程的论述可以明白,装配油墨存储器11及其盖12的I步,将吸收体14装到废油墨存储器13内的I步,和装配废油墨盖15的I步都是在完全分开的I步内完成的。因此能够成功地防止油墨存储器11的被污染,特别是由于吸收体14的碎屑而被污染。
在另一方面,校验容易进行,因为油墨存储器和废油墨存储器的焊接是否牢靠都能单独进行校验。而且,即使发现有焊接得不好的地方,由于范围有限,也容易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这样,由于装配等等条件的不合适而造成的失效就不再能长期继续下去。在另一方面,应对油墨存储器和废油墨存储器两者中任一个的失效采取措施以便提高成品率并提供可靠的油墨容器。另外,从图上可清楚地看到,由于要焊接的区域比现有技术小得多,焊接可以克服零件的弯曲、尺寸的波动等等因素而稳妥地进行。而且,可不需要大的焊接装置。而且相反地,由于利用这些效果,还能生产出比传统用的油墨盒具有更大容量的油墨盒。
在另一方面,在要焊接的区域变得更小后,就有可能焊接那些材料如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等等,这些材料具有很高的气体阻挡性能,作为油墨容器存储器用的材料是很理想的,只是因为焊接性很差,很难实际使用。这些材料用作油墨容器的构造材料是比较好的。特别是,由于PP材料不仅材料费用低而且还是透明的,用PP材料制成容器的存储器对用户来说真是太方便了,因为能够用眼睛来看出油墨的剩余量。
其次,如图5,当油墨存储器11与废油墨存储器13连结成为一个整体时,油墨存储器的底面11a在连结部侧做得较低。这样,当油墨的剩余量变小时,油墨便能在连结部20B的一侧集中。应该注意到,底面的梯度可在用注射模塑法制造油墨存储器11时利用拨模角来形成。设在废油墨存储器13上的大气连通孔36可使废油墨存储器13的内部保持在大气压力,从而使来自装置主体并通过连结部20C的废油墨顺利流动。大气连通孔36设在废油墨存储器13内离开连结部20C较远地方。由于大气连通孔36的位置较高,即使所收集的废油墨逐渐增多甚至在存储器内装满,废油墨也不会从废油墨存储器中向外漏出。
另外,在最坏情况下,当收集的废油墨溢出时,油墨总是向前,即向连结部20C侧流动。其时,溢流的油墨不会流到使用者的手可能接触到的废油墨盖的手柄15上,这是因为废油墨存储器的顶壁13a在结合部20C一侧较低的原故,而用来与油墨存储器11连结并定位的零件设在废油墨存储器13的上表面上,如图6所示,这样形成溢流油墨的导引部。即在废油墨存储器的上表面上设有导引件40a和40b,以便用来在咬合卡爪19与油墨存储器11的咬合部18咬合时导引咬合操作,而使咬合卡爪19突起的壁件40被设在手柄侧的一端。这样便有一个从大气连通孔36来到废油墨存储器13的前端部即来到连结部20C侧的废油墨通道。
在图6中,标号44指出一个缺口部,该缺口部是在废油墨存储器的后端侧制出咬合卡爪时由于模具制作的关系而需要制出的。由此,在某些注射成型模内,这个缺口部44便可不要。另外,缺口部44可用一张粘贴在图5中点划线所示范围上的标签来覆盖使上述废油墨通道成为封闭空间。这样,就可防止油墨从缺口部44漏出。
废油墨存储器13顶面的梯度也可像油墨存储器11的底面11a那样,利用拔模角形成。
就上述废油墨通道的构造而言,当由于装置的规格或其他原因致使在收集废油墨时流入到废油墨存储器内的废油墨的流入压力较高,这时在存储器内的废油墨有可能通过大气连通孔36流出而造成不必要的渗漏。在这种装置主体上使用油墨盒时,油墨盒最好采用如图7所示的构造。
即把大气连通孔36设在比图6所示情况更为超前而更为向连结部20C倾斜的位置上,并从大气连通孔36到结合部制出一条油墨导引槽46。在油墨导引槽46的上表面上可粘结一个覆盖件47。作为覆盖件47,像胶带那样的件就可应用。
在制出废油墨从大气连通孔36通往连结部侧的油墨导引槽后,废油墨就能肯定地被导向连结部侧,而可不管装置本体的废油墨收集系统采用何种型式。
应该注意到,在图6和7中,被引向连结部侧的废油墨都要来到装置主体的存储下机架140L上如,图8所示。存储下机架140L有一向下倾斜的部分。这样,废油墨最后便会被收集在存储下机架140L的端部内。当积聚在端部内的废油墨达到一个预定的数量时,达到预定数量的油墨量便被检测出来,以便采用适当的措施如同排放废油墨或其他。
接下来,我们将论述把油墨存储器11与废油墨存储器13连结起来的接合部的构造。
图9A、9B和9C为油墨存储器11的咬合部18与废油墨存储器13的咬合卡爪19。
在咬合部18内设有一个咬合突部29和一个与它相对的弹簧部30。在另一方面,在咬合卡爪19内类似地设有一个咬合突部28。
如图9A所示,由于油墨存储器11与废油墨存储器13的连结动作,咬合卡爪19沿图中箭头A的方向插入到咬合部18内。随后,由于插入运动,如图9B所示,咬合卡爪19的咬合突部28倾向于越过咬合部18的咬合突部29。其时咬合卡爪19如图所示以其基部作为支点而向下弯曲来越过咬合突部29。随之,弹簧部也向下弯曲如图所示,咬合突部28在越过咬合突部29后,各该突部就分别与凹槽部咬合。在另一方面,弹簧部30发挥其固定咬合的作用。由此,咬合部18和咬合卡爪19牢固地咬合并固定下来。
这里,当有一力作用在松开咬合的方向上时,弹簧部30就被用来限制咬合卡爪19使它保持咬合状态。但当施加的力超过弹簧部30所作用的弹簧力时,咬合状态就可被解除。
其次,请参阅图10A到10C,我们将论述一个半永久咬合的构造。
虽然咬合部18和咬合卡爪19本身的构造与图9A到9C中所示的构造相同。但这里,如图10A所示,在咬合前,有一要固化的材料31如含有环氧树脂的胶粘剂被施加在弹簧部30的上表面上。
材料31像胶粘剂那样固化并且最好是随时间而固化的那一种。在另一方面,也希望材料在固化后是坚硬的,即具有低弹性的。
在将咬合卡爪19和咬合部18连结起来时,要固化的材料31像胶粘剂那样还没有硬化。当咬合突部28越过咬合突部29时弹簧部30被咬合卡爪19推动向下弯曲。由于要固化的材料像胶粘剂那样能被变形,在咬合部18与咬合卡爪19之间的咬合没有被干优。但一旦建立起咬合状态,像胶粘剂那样会固化的材料就随着时间的延续会在存储器的弹簧部30和壁表面32之间进行固化。因此,在固化后,弹簧部30的弯曲就受到限制。这样,要使咬合部解除咬合便变得困难了。
根据本发明人所做的实验,当像胶粘剂那样会固化的材料31没有被施加时,如果装配的油墨盒是在高位置上装配的,那么两个存储器可以被拆开。与此相反,当像胶粘剂那样会固化的材料被施加时,那么油墨盒的装配好的两个存储器将不再能分开。
在另一方面,像胶粘剂那样会固化的材料31并不总是需要粘合到弹簧部30或壁表面32上也可需要被设置在弹簧部30可不被弯曲的位置上。显然,对本行业的行家来说,这种材料并不仅限制胶粘剂。
因此,有这样一个实施例,其中咬合卡爪的咬合突部进一步增加如图11A到11C所示。
与上述相似,咬合卡爪19在图11中(见图11A)箭头A所示方向上装配到咬合部18上。当咬合突部28越过咬合突部29时,增加的咬合突部33也越过弹簧部30的端头34(见图11B)。由此,在咬合完毕后建立起如图11C所示的状态。这样,由于在咬合部18与咬合部19之间的咬合,咬合突部29与咬合突部28通过咬合突部33而被设置在咬合状态。
即合有力作用在油墨盒上希望松开由于跌落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咬合时,弹簧部30的尖端34与咬合卡爪19的咬合突部33之间的咬合也可能不会被松开。因此,当该力撤除时,原来的咬合状态便会被恢复,从而保持连结状态(见图11C)。
图12为图11A中所示咬合卡爪19的剖面图。
咬合突部33的形状如图12所示。这样,只要在弹簧部30上制出与咬合突部33相应的凹槽35,就有可能适应而不必相当多地改变图9所示外形。
这里,请再一次参阅图6,在将油墨存储器11和废油墨存储器13连结起来时,纵长方向上的定位是这样进行的,使设在废油墨存储器13的上部上的接触部42与设在油墨存储器11上的接触部43接触,并如上述,使咬合部18与咬合卡爪19咬合。在另一方面,在与纵长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定位是这样完成的,使废油墨存储器的导引件40a和40b的侧壁与设在油墨存储器11上的咬合件41的接触部41a和41b接触)如上所述。
现在结合图13论述连结部20A、20B和20C(见图5)。
在图13中,标号20指出上面说过的壳体。作为弹性体16接受器的壳体20的内半径r基本上等于弹性体16的外半径r1。这里,弹性体16的半径r1如比壳体20的内半径r小,安装将可容易进行,即使r1略大于r,由于弹性体16的外形在施加外力时容易变形,只要r1不过分大于r也不会发生什么严重问题。在另一方面,将壳体的进口部20a倒角或倒圆,或使弹性体16的下边16a倒角或倒圆,则将弹性体16装配到壳体20内也能容易进行。另外,将弹性体16倒角或倒圆可以成功地防止弯曲。再者,用冲洗机(最好用纯水)或油墨溶剂使弹性体初步润湿,装配可更容易进行。从图上可清楚地看到,弹性体16为独立体,被制成圆拱形的外形,其曲率半径为R。
冠状体17被安装用来覆盖壳体20。冠状体17具有咬合卡爪23可与壳体20侧边的咬合部25咬合,还有一个推动部22,以便用来在基本上垂直于弹性体16的直径方向的方向上推动弹性体16。标号24指出用来导引装置主体上供墨针的孔部24。孔部24的前端24a制成比后端24b大,使插入的针体能肯定地位在弹性体中心的附近。标号26指出一个通向存储器内侧的连通部。
图14示出上述三个零件装配在一起的状态。如从图14可看到的,弹性体16在冠状体17安装以前的状态如图中虚线所示,而要装入到壳体20内的弹性体16在被冠状体17的推动部22以基本上垂直于直径的方向上压下后,其形状如图中的实线所示。其时,壳体20的内直径=2r,而弹性体16在剖面方向上的长度L以独立的形式表示为2r<L。这样,在被冠状体17压下的状态下,弹性体16倾向于在壳体20的直径方向上胀开。由于膨胀力受到壳体的限制,弹性体16被夹持在一个在直径方向上被壳体20和冠状体17压缩的状态下。由于这一点,即使当针体27被刺入和撤走,弹性体16总是可返回到其初始状态而把针体27刺穿时所形成的孔封闭。因此,能够成功地防止内装油墨或废油墨的渗漏。
在另一方面,在冠状体17的孔部24的推动部22一侧的孔径24b与在壳体侧的连通部26的内径26的关系为24b≤26a。从弹性体16被冠状体17的推动部22压下的情况看,孔径24b最好尽可能做得小一些,而从针体27看,孔径24b又最好尽可能大一些。因此,当孔径24b尽可能地减小时,为了有效地充分利用孔径24b并考虑到在冠状体17与壳体20等之间的位置误差,连通部26在壳体20侧的内径被制造成等于或大于弹性体的直径。如果尺寸关系与此相反,那么通过冠状体17的孔部24并刺穿弹性体的针27可能会顶住在壳体上,使进一步刺入成为不可能。
在另一方面,当连通部26的内径26a过分大时,当针体刺入时弹性体16可能被压入到壳体内,即使在针体27抽掉后也不再能返回到初始位置。在波动取决于弹性体16的厚度或针体27的大小的情况下,根据实验的结果,当弹性体的厚度约为3mm而针27的直径为1.2mm时,内径26a最好小于或等于Φ5mm。
其次,就弹性体16的曲面半径R、壳体的内半径r和针27的直径x而言,我们校验了针的刺穿和抽出能力,及装入物是否有从弹性体渗出的情况。结果如下列的表1所示。
表1
在表1中,r、R和x的单位都是mm,(R/r)sin-1(r/R)没有量纲,A表示良好,B表示在某些情况下不好,C表示不好。从上表可以看到,就油墨的渗漏而言,需要有1.05>(R/r)sin-1(r/R),而就针的刺穿能力言,(R/r)sin-1(r/R)<1.57成为必要条件。因此,最好把R和r设置在这样的范围内使它满足1.05<(R/r)sin-1(r/R)<1.57另外,考虑到在使用条件下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设定R和r时最好能满足1.1<(R/r)sin-1(r/R)<1.4这里,用来评价油墨渗漏的标记B代表这样一个情况,即在针27刺穿后在环境60℃等条件下保持针刺使在弹性体16内造成永久针孔再抽出针体后所发生的油墨渗漏。在另一方面,用来评价针的刺穿能力的标记B在考虑到使用方便的要求下代表一个判断水平,该水平对妇女或那些气力较小的人是难于达到的。
在另一方面,所示油墨容器的实施例的构造如图5所示,当油墨存储器内的油墨消耗完时,将一用来使内部空气通风的针插入到一个连结部内,并用注射器或其他将油墨从另一个连结部重新注入。另外,将老的冠状体17和弹性体16用新的零件更换下来,这样便可恢复到与初始状态完全相同的性能。
另外,废油墨存储器的材料可这样选用,使它可在某种程度上让人们看到在废油墨存储器内的油墨吸收量,例如在化学上对油墨稳定的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或其他,这种材料难于被油墨粘附,并能在某种程度上允许观察油墨的状态,这样由于反复注入油墨而在废油墨存储器内积聚起过多的废油墨从而造成的油墨从废油墨存储器内的溢出便可成功地防止。
但应知道,即使溢流已被造成,油墨可流向连结部如上所述,如果设有上述的油墨传感器,便可消除废油墨存储器内由于充满废油墨而致溢出的情况。
在另一方面,从整个装置的可靠性来看,最好能在装置主体的连结部侧设有具有吸水能力的材料。
图16为所示油墨盒的实施例从结合部侧看去的前立面图。
各个连结部20A、20B和20C分别设在由两个基准面确定的预定位置上。当油墨盒10装在装置主体上时这些基准面适宜与预定的部分接触,以便能相对于供墨针和各个主体侧的连结部而定位。如图16所示,采用左侧表面作为水平方向上的基准,只有在最上面位置的连结部20A比其他两个连结部20B和20C设置得偏向基准面侧,在由这个偏置而形成的空档内设有一个凸起的部分。凸起部48的高度基本上等于油墨盒前端面的高度(见图5)并完成下列功能。
图17到19用来说明图5和16所示凸起部48的功能,并为剖面图示出供墨针单元275的针275c和油墨盒10在装载时的位置关系。
首先,在装载油墨盒时,在油墨盒10内的弹性体16还没有被接触以前,由于没有外力作用在杠杆275D上,一个用弹簧275B偏压的阀门275A将连通通道保持在关闭状态。
接着,如图18所示,当将油墨盒10继续插入时,供墨针单元275的杠杆275D到达与油墨盒10的凸起部48接触的位置。其时在尖端具有连通孔的针275C已刺穿弹性体并位在油墨盒内。在另一方面,其时杠杆275D正开始与油墨盒的凸起部48接触。来自油墨盒的压下力刚开始作用。因此在其时,阀门225A仍将连通通道保持在关闭状态。
再接着,如图19所示,当将油墨盒10进一步插入时,来自油墨盒的压下力作用在杠杆275D上将它压下。由此,一个连接杠杆275E环绕其作为支点的一端旋转而移向图中的右方。结果连接在杠杆275E上的阀门275A就克服弹簧275B的偏压力而移向右方,这样便在连接管275D和针275C的连通孔之间建立起连通的关系。
从结合图17到19的论述中可以知道,用来使油墨从一未示出的分油墨槽循环流劝到油墨盒内的供墨针单元是在其针275C的连通孔结合油墨盒的操作首先进入到油墨盒内,随后阀门才开启的。换句话说,需要确定杠杆275D的长度与针275C的长度之间的关系来保证上述系列操作的进行。
采用这种构造就能成功地防止阀门275A在供墨针插入到油墨盒内之前打开以致从分油墨槽侧来的油墨通过供墨针275C的连通孔而发生 漏的情况。
如上所述,凸起部48被设置用来为装置立体侧的供墨针进行阀门操作。但为了方便连结部20A和20B的生产可使凸起部48在油墨存储器盖12的凹槽部内突出。即在这些连结部制出后,将弹性体16装在壳体内,再将冠状体17装上。这样安装操作容易进行由于环绕其周围都是凹槽部的空档。然后再使如上所述要与杠杆275D对接的凸起部48在凹槽部内突出。
应该注意到,供墨针275C如上所述是用来将从分油墨槽来的循环流动的油墨回流到油墨盒的油墨存储部内,并为这样而通过连结部20A的弹性体16。另一个连结部20B则连接到用来将油墨供应到装置主体的供墨针上。在另一方面,废油墨存储器的连结部20C被设计用来与将废油墨引入到废油墨存储部内的针连接。与连结部20B和20C连接的供墨针单元的针没有像上述那样的阀门构造。
按照本发明的油墨盒内的连结部的另一个实施例将在下面说明。
这个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相比,装配能力可以提高。
在图20和21中,标号20指出圆筒形的壳体。在这壳体20内设有一个弹性体接纳部20a以便用来在其内接纳弹性体16。弹性体接纳部20a的内半径r和弹性体16的外半径r1被设定为具有基本上相等的尺寸。这里,如果弹性体16的外半径r1小于弹性体接纳部20a的内半径r固然可以方便装配。但反过来,即使r1略大于r,由于弹性体16的外形很易被外部施加的力改变,因此,只要r1不过分大,也不会发生问题。而且可在弹性体接纳部20a的进口边上倒角或倒圆,或在弹性体的下表面上倒角或倒圆,都可使装配能力提高。此外,使弹性体16弯曲的可能性还可减小。另外用作为油墨一个组分的水(最好是纯水)或油墨溶剂来润湿弹性体16可进一步有效地方便装配。弹性体为独立体,具有曲率半径为R的圆拱形外形,如图21所示。
作为固定件的冠状体可咬合或固定在壳体20的外周面上。冠状体17具有基本上为圆筒形的外形并有多个卡爪部23(三个中的两个在图21中示出)。相应于这些卡爪部23,在壳体20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作为咬合部的凹槽39,以便用来导引卡爪部23并与它咬合。凹槽39通常具有从壳体20外周面的上端沿壳体轴线向下延伸的第一凹槽部39a和从第一凹槽部39a的下部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部39b。在第二凹槽部39b的前端部设有一个挡止部37,以便用来防止冠状体17的旋转过头。并且在第二凹槽部39b的上边部上设有突出式的咬合部38,以便用来防止卡爪部23向第一凹槽部39a返回。在另一方面,推动部22设在冠状体17内卡爪部23的内侧比卡爪部高的位置上,该推动部22用来压下窝藏在壳体的弹性体接纳部20a内的弹性体16,以便封闭圆筒形孔26。
现在就冠状体17安装在壳体20上的情况进行论述。
首先,在将圆拱形的弹性体16接纳在壳体的弹性体接纳部20a后,将冠状体17的多个卡爪部23相对于第一凹槽部39a而定位。
然后,沿着壳体20的轴线压下冠状体17,这个压下是在基本上垂直于弹性体16直径的方向上进行的。当冠状体17的卡爪部23到达第一凹槽部39a的下端时,将冠状体17在壳体20的圆周方向上旋转(在图21中为顺时钟方向)一直到对接在挡止部37上。由于这样,卡爪部23就被导引到咬合部38以外的第二凹槽部39b内。这时,如果撤去施加在冠状体17上的压下力,卡爪部23将被弹性变形的弹性体16的恢复力推向第二凹槽部39b的上边部。
应该注意到,冠状体17的推动部22和弹性体的互相接触是在低摩擦力的滑动状态下进行的。因此,冠状体17的旋转可能不会在弹性体16内造成扭力。这样,由于扭力而沿第二凹槽部39b方向施加的弹性恢复力的弹性分量就较小,第二凹槽部39b的上边部对卡爪部23的接合就可不被弹性体16的恢复力松开。为了更可靠地防止接合的被松开,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卡爪部23与第二凹槽部39b的咬合部38进一步咬合,这样来完成冠状体17对壳体20的安装。
在完成如上所述的安装后,冠状体17的卡爪部23就向上复位到第二凹槽部39b的上边部上使卡爪部23不再越过突出式的咬合部38。这样,冠状体17就可不被振动、掉落时的冲击、环境条件如热周期或其他因素影响而致从壳体上掉落。于是,壳体20内的弹性体16对油墨存储器的圆筒形孔的封闭就可不容易被解除。因此所示的实施例能提供具有高可靠度而不会有任何油墨渗漏的油墨容器。在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可使直径扩大的力施加在冠状体17上,因此,由不能扩展的材料制成的冠状体17可与由高刚度材料制成的壳体20结合在一起,使装配容易进行。并且,由于在冠状体上没有施加过较大的应力,所以能够提供具有高可靠度的连结部。
在图21中,标号24指出用来导引主体供墨针的孔部24。前端24a做得比后端24b宽,使供墨针可以在主体侧允许有的位置误差下肯定地基本上定位在弹性体的中心,在孔部24的下侧制有上述的推动部22。在另一方面,图中的标号26指出一个连通部(圆筒形孔),它是在壳体的弹性体接纳部20a的中心部上制出的,为的是与存储器的内部建立起连通的关系。
应该注意到,在图21中,从油墨存储器的表面到壳体的第二凹槽部39b的上边部的距离例如被设定为2.3mm,而冠状体17的卡爪部23的高度例如为1.7mm。在这种情况下,冠状体17压入到壳体20内的最大压下量约为0.6mm。其时,例如假定壳体20的咬合部的突出量为0.2mm,那么在最大压下量的情况下,在卡爪部23和咬合部38之间形成的间隙约为0.4mm。
在本实施例中,不用说,连结部能较好地满足与上一实施例类似的条件。
图22为一台具有喷墨印刷装置的标签印刷(打印)机的透视图,其上应用了本发明。图中卷纸供应单元101的盖111已被拿掉,印刷(打印)头已被向上旋转而打开。图23为同一机械从另一侧看去的透视图,其中油墨盒部103的前盖113已被打开。
如图22所示,有一卷筒126装在两个设在单元101底部的驱动辊301上(有一个未示出),在卷筒126上卷绕着卷纸124准备藏入到卷纸供应单元内。卷筒126和驱动辊301的外周面依靠卷纸124本身重量的压下力保持互相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用来被示出的电动机的驱动力使驱动辊301旋转,在最外层的卷纸124就被输送出去,在内侧从卷纸上离开。这个卷纸的输送基本上与在印刷头部102和油墨盒接纳部103之间的卷纸输送机构104(其细节未示出)的输送无关。因此,为了调节两个部分之间的输送,在上述卷纸供应单元内,控制卷纸的输送使它成为一个环(松驰的环,在图22中未示出)用来作为缓冲,即当一个环传感器(未示出)不能用输送机构104内的输送检测出一个环时驱动上述驱动辊来完成卷纸的输送并形成该环。
设有纸张导架131,以便在存储卷筒126的宽度方向上滑动。即在存储卷纸时使纸张导架131滑动一个比卷纸124宽度大的量,以便将卷筒126装在驱动辊上。在此以后,纸张导架131滑动到卷筒126的宽度上,以便与卷筒126的筒芯件125上的一个部件对接。依靠这一点,在供应卷纸124时,在驱动辊的上游侧(就输送方向而言)的宽度方向上的卷纸104的振动能被限制而只允许一个给定的细小的振动。应该注意到,在纸张导架内为了固定纸张导架的滑动位置,还设有一个挡止块316。
在卷纸输送的路径上,在输送路径的入口附近靠近输送机构104的地方设有一个斜向输送单元,该单元包括两个与卷纸124下表面接触的斜向输送辊(未示出)和与此两辊相对的另外两个与卷纸124的上表面接触的斜向输送辊129和130。前两个斜向输送辊中包括一个与斜向输送辊130相对的驱动辊,它是被来自输送机构侧的驱动力驱动的,和另一个与斜向输送辊129相对的从动辊,它并不是确定地被驱动的。前两个输送辊都安装得可在与卷纸输送方向斜交的方向上旋转(旋转轴位在与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方向斜交的方向上)。在另一方面,另两个斜向输送辊129和130也是类似地安装着,它们的旋转方向与卷纸的输送方向斜交。由于这些斜向输送辊,就有可能将一斜向输送力施加在要输送的卷纸上将它按压在图纸背侧预定的导轨上。结果,由于卷纸124是在将输送方向限制为预定方向的条件下输送的,输送效果良好并且没有在输送方向上造成偏斜。
设在印刷头部102和油墨盒接纳部103之间的卷纸输送机构104在图23中被略去。卷纸输送机构104具有多条皮带,这些皮带被布置在卷纸124的下侧(因此也就布置在油墨盒接纳部103的上表面上),在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都设有驱动辊,以便用来驱动皮带,还在印刷头部102的下表面上设有一个齿轮,以便被多条皮带中的一条预定的皮带驱动。
在图23中可看到,油墨盒接纳部103具有四个油墨盒接纳室140Y、140M、140C和140BK,分别与标签印刷机的所示实施例内所用的四种油墨相对应黄色(Y)、红色(M)、兰绿色(C)和黑色(BK)。在各该油墨盒接纳室进口的附近设有活门142Y、142M、142C和142BK以便用来基本上遮盖住各接纳室的内部。这些活门用铰链支承在上部以便防止使用者错误地将手插入到接纳室内并与供墨针接触。在要插入油墨盒时,用油墨盒本身将活门推向接纳室的后侧,便可完成插入动作。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明白,即使油墨从废油墨存储器的大气连通孔中流出,流出的油墨也会通过被油墨存储器和废油墨存储器的连结件所形成的导引通道被导引到预定的位置上。
结果,采用油墨存储器和废油墨存储器分开制成然后结合的油墨容器,可防止被不需要的油墨沾污,达到高度可靠。
在另一方面,按照本发明,能够容易地提供造价低和性能稳定的油墨容器而不需要任何昂贵的装置。
而且,按照本发明,由于弹性体的装配容易,有可能在油墨注入后进行装配,这样可以增加制定I步的自由度。另外,注射针在注入油墨时对弹性体的损伤可以避免从而提高可靠性。在另一方面,由于没有使直径扩大的力作用在冠状体上,因此可以将由不可膨胀的材料制成的冠状体与由高刚度材料制成的壳体结合起来,使装配容易进行,并能提供高度可靠的连结部而不会在冠状体内造成较大的应力。
另外,按照本发明,有可能提供这样一种油墨容器,它具有良好的针刺穿透和恢复性能,能在针体抽出后确定地闭合。
本发明就较优的实施例作出了详细的说明,应当指出的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改变和修改可能没有越出本发明的较广的范围,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内,本发明理应覆盖所有这些在本发明创意之内的改变和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用来存储印刷装置上要使用的油墨和印刷装置上使用过的油墨的油墨容器,它包括一个油墨存储器,用来存储所说印刷装置上要使用的油墨;一个废油墨存储器,用来存储所说印刷装置上使用过的油墨;一个设在所说废油墨存储器上的大气连通孔;及一个设在所说油墨存储器和所说废油墨存储器中一个或两个存储器上的油墨容器连结件,以便用来将这两个存储器连结起来,所说连结件还形成一条油墨导引路径以便用来导引油墨使它从所说大气连通孔流到所说油墨存储器或所说废油墨存储器的一个预定位置。2.按照权利要求1的油墨容器,其特征为,所说油墨导引路径由所说油墨容器连结件的导引表面构成。
3.按照权利要求1的油墨容器,其特征为,所说油墨导引路径由所说油墨容器连结件的导引表面上的一条凹槽构成。
4.按照权利要求1的油墨容器,其特征为,还包括一张跨越而粘贴在所说油墨存储器和所说废油墨存储器上、以构成油墨导引路径的标签。
5.按照权利要求1的油墨容器,其特征为,所说油墨容器连结件具有一个咬合的凹槽部,一个利用弹性变形与所说咬合凹槽部咬合的咬合按压部,和一个可在所说咬合的按压部与凹槽部固定咬合的方向上偏压所说按压部的弹簧部。
6.按照权利要求5的油墨容器,其特征为,所说按压部包括多个分别与所说咬合凹槽部和所说弹簧部咬合的咬合卡爪。
7.按照权利要求1的油墨容器,其特征为,还包括一个印刷装置连结件用来连接所说油墨容器和印刷装置。
8.按照权利要求1的油墨容器,其特征为,油墨被注入到所说油墨存储器内。
全文摘要
油墨容器具有:一个存储印刷装置所用油墨的油墨存储器,一个存储印刷装置使用过的油墨的废油墨存储器,一个设在废油墨存储器内的大气连通孔,和设在油墨存储器及/或废油墨存储器上把这两者连结起来的连结件。该连结件上引成一条油墨导引径,可用来导引油墨使它从大气连通孔流到指定地点。另外设有连结部,用来将存储器连结到印刷装置上,在连结部上设置圆拱形弹性体来使油墨的连通道密封。
文档编号B41J2/175GK1358629SQ011393
公开日2002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1995年9月14日
发明者阿部力, 小泉宽, 青野清美, 刘田诚一郎, 小俣好一, 但马裕基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