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中用于对辊进行调整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5250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印刷机中用于对辊进行调整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2或3前序部分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用于调整印刷机中两个辊中的一个辊作用于另一辊的贴合力和/或用于对这些辊中的至少一个辊的离合压控制。
在印刷机中采用输墨装置或润湿装置,用于由相应的供给装置将印刷过程中所需要的油墨或所需要的润湿剂输送到印刷区。为形成其中所需要的油墨膜或润湿剂膜在输墨装置或润湿装置中设置有辊或滚筒。“辊”和“滚筒”概念就理解本发明而言具有相同的含义。辊在所谓的辊接触区内相互贴合,从而使油墨膜或润湿剂膜在辊接触区内从一个辊转移到另一个辊上。
在这类输墨装置或润湿装置中具有在在机架上可调设置的辊,从而通过对这些可调设置的辊对应于其它的辊的相对调整改变在辊接触区内的贴合力。在EP0826501A中披露了一种输墨装置,所述输墨装置具有一个在机架上固定设置的串墨辊和一个在机架上固定设置的印版滚筒,其中油墨通过一个设置在串墨辊和印版滚筒之间的着墨辊传递到印版滚筒上。着墨辊本身可调地设置在机架上和被一可变的力抵压在串墨辊和印版滚筒之间的间隙内。用于设置着墨辊的装置的设计应使将着墨辊抵压在印版滚筒与摩擦辊之间的间隙内的力总是沿一在串墨辊和印版滚筒之间的角等分线起作用。换句话说,虽然用于对着墨辊进行贴合的力的大小是可变的,但力的方向基于调整装置的结构设计是预定不变的。为实现一方面在印版滚筒和串墨辊之间和另一方面串墨辊与着墨辊之间的辊接触区内的贴合压力的调整,可以仅改变贴合力的大小,其中基于预定的几何形状在辊接触区内生成合成的贴合压力。
在专利说明书DD64064中另外还披露了一种用于夹固印刷机的压印滚筒和印版滚筒轴承的的轴套进行夹固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利用液压将轴套抵压在机架的孔壁上,其中轴套由两个套装收缩的轴套套筒构成,其中在外面的轴套套筒的内壁上设置两个液压加载的压力室,两侧的所述压力室与作用于轴承的平均的力的合力的夹角为120°。采用这种装置由于消除了轴承轴套在容纳轴承轴套的机架的孔内的间隙,实现了滚筒在很大程度上无振动的运转,因而改善了滚筒的同心转动特性。
在专利说明书DE1561014C1中披露了一种仅在一个方向上可调的,特别是用于印刷机的串墨辊和着墨辊等的辊的设置,其中设有用于对垂直于辊轴对辊进行调整的调整机构,其中调整机构设置在一个与机架壁连接的轴颈和一个容纳辊端的,优选钵状的机壳内,其中轴颈和机壳被反作用于调整机构的弹簧件相互连接。其中弹簧件优选是径向伸展的橡胶缓冲器或是作为径向设置的调整螺钉或作为两个成45°设置的调整螺钉的作用于轴颈的调整机构。根据另一实施方式,辊的离合压控制和随之对辊设置的调整也可以采用两个径向设置在机壳内部的用空气或液体加载的压力室加以实现,其中相互反向作用的压力室分别根据所需的作用方向有选择地被压力加载。
在DE 10001 582A1中披露了一种用于调整印刷机中的辊间的贴合压力的装置,其中在相邻的辊之间设置有液压的,优选作为双活塞缸的伺服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调整印刷机中至少一个辊作用于另一辊的贴合力和/或用于对这些辊中的至少一个辊进行离合压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所述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2或3得以实现。
采用本发明实现的优点尤其在于,在对可调的辊与与其相邻的辊之间的贴合压力进行调整时不仅改变力的大小,而且还改变力的方向。因而可以相互不受影响地实现两个辊接触区内的贴合压力的调整。
对在辊接触区内的贴合压力不是步进顺序进行调整的,而是基本同时进行的,因而就输墨装置或润湿装置调整时的停车时间而言,是特别有利的。此点意味着,在对将可调设置的辊抵压在其它的辊的力进行调整时,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直至在所有的辊接触区内产生分别所需的贴合压力。
为避免出现对贴合压力的意外调整,最好在对对应于两个其它的辊的贴合压力调整后通过对固定装置的控制实现对可调设置的辊的位置的固定。基本上可以任意选择力的方向和大小,以便对可调整设置的辊进行调整,此点也可以用于切断对墨和润湿剂的供给。在此种应用时选择在背离两个其它辊的方向上的力,对可调整设置的辊进行调整。从而使可调整设置的辊偏离间隙,直至在可调整设置的辊与其它的辊之间不再存在接触。一旦可调设置的辊与其它的辊脱离,则不再有润湿剂或油墨被输送到辊接触区。
另外,为此也可以将可调整设置的辊设置在一个可围绕其它的辊的旋转轴摆动的杠杆机构上。为了断开油墨或润湿剂也可以通过杠杆机构的驱动装置使辊与其它的辊脱离。在杠杆机构实现可调设置的辊与两个其它的辊贴合的作用位置的移动后,可调设置的辊被一个在大小和方向上可调的力抵压在两个其它的辊之间的间隙内。然后通过对位于可调设置的辊与杠杆机构之间的一固定装置的控制实现该调整的固定。当以后需要断开油墨或润湿剂的供给时,杠杆机构被摆动到第一作用位置,在该位置可调设置的辊与一个辊脱离。在恢复油墨或润湿剂的供给时,只需将杠杆机构摆回到第二作用位置,而不必对贴合压力进行附加的调整,这是因为正确的调整已经被位于杠杆机构与可调设置的辊之间的固定装置固定。
在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和在下面将对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图中示出

图1为用于调整两个辊之间的贴合力的装置的纵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装置在基本位置时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装置在偏移位置时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装置的立体图,其中未示出辊座;图5为图1所示装置的立体图,其中示出辊座;图6为输墨装置的局部侧视示意图;图7为输墨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的输墨装置的局部侧视示意图,其中示出一个与两个辊合压的辊和相应的力矢量图;图9为输墨装置的局部图,其中示出两个相互合压的辊和力矢量的相应的图10为输墨装置的局部图,其中示出一个离压的辊和力矢量的相应的图;图11为输墨装置的局部图,其中示出一个与两个辊合压的辊和促动器的径向力;图12示出辊设置的第三实施例,其中具有两个单独与第三辊离合压的辊,和图13为输墨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1示出一种用于调整一个第一辊21和一个第二辊22之间的贴合压力的装置20。辊21轴23的端部固定在一个设置在装置20上的快速闩锁装置24上。这类快速闩锁装置根据已有技术是公知的并具有一半圆形的轴瓦,轴23的端部嵌入所述轴瓦内。通过对一在图1中未示出的上面的轴瓦的固定可以将轴23固定在快速闩锁装置24上。
所述装置20主要由一框架座26和一个辊座27构成,所述框架座和辊座在一调整平面上可相对移动,所述调整平面垂直于图平面。框架座26由一基板28和一个套筒体29构成,所述基板28例如利用一个摆臂可摆动地固定在印刷机的机架上。在套筒体29面向辊21的一侧具有一个下凹31,辊座27的圆柱状的段32嵌入所述下凹内。下凹31的内径或段32的外径的选择应使在基本位置环形的间隙33的宽度例如为1mm至10mm,优选2mm。所述间隙33决定辊座27与框架座26的相对调整的最大的调整范围。
为了实现在调整辊21时必要的位置移动或实现在辊21和辊22之间所需的贴合压力,在圆周上的间隙33内分布设置优选四个促动器34,例如压力软管34,在图1的剖面图中仅示出其中的两个。通过图1中未示出的输送管路48(见图4)用压力对促动器34的壁构成的压力室36进行加载。根据在四个促动器34中的压力状况一个合力作用于辊座27上,从而通过对促动器34内的压力的相应的控制用所需的贴合压力将辊21抵压在辊22上。由于在促动器34内处于压力下的气垫是可压缩的,通过由此产生的弹簧作用可以实现对机械扰动的吸收。
为实现对辊座27对框座26的相对固定,在辊座27上固定有叠板件37,所述叠板件37与固定在套筒体29上的叠板件38在形成叠板组的情况下相互啮合设置。为了优选采用摩擦配合方式实现由叠板件37、38构成的叠板组的夹固,设置有一个在横截面上成T-形的支柱39,所述支柱的圆形柱头40的圆环形的边缘41贴靠在叠板组的最外面的叠板件37或38上。一压板42固定在支柱39的相对端上,一个盘簧组43形式的弹簧件43的弹力作用在所述压板42上。弹簧件43被加有预应力并安装在压板42与套筒体29之间,从而使由叠板件37、38构成的叠板组被弹力夹固,所述弹力被支柱39传递到叠板件37、38上。
在对辊座27对应于框架座26进行相对调整时,特别是在对辊21和22之间的贴合压力进行调整时,必须释放由叠板件37、38或支柱39和压板42构成的固定装置。为此在基板28上设置有一个压力连接管44,通过所述压力连接管可以用压力介质,例如用压缩空气对压板42和基板28之间的压力室46加载。一旦作用于压板42的空气压力超过弹簧件43的弹力时,支柱39将偏离最外面的叠板件37或38,使叠板件不再以摩擦配合方式被夹固和可以相对移动。
例如可以以如下方式实现对辊21和22之间的贴合压力的调整首先用充足的压力对压力室46进行加载,从而使叠板件37、38不再被以摩擦配合的方式夹固。接着分别用压力对促动器34加载,所述压力应正好可以形成在辊21和22之间或辊21与其它的在图1中未示出的辊之间形成所需的贴合压力并导致形成所需宽度的的接触区。一旦用辊21和22之间的所需的贴合压力实现正确的调整,对压力室46内的压力进行消除,从而使立柱39将叠板件37、38相互夹固,并使辊座27对应于框架座26被固定在所需的位置上。最后去除促动器34内的压力。与在此所述的方法无关,优选替代摩擦配合的方式形成的固定装置也可以采用型面配合啮合的件或附加摩擦配合具有以型面配合的方式啮合的件。
在图2和3中示意示出在必要的位置移动时所述装置20的工作原理。
图2示出具有下凹31的框架座26和嵌入所述下凹内的辊座27的段32。通过对尺寸的选择在框架座26和辊座27的段32之间形成一个间隙33,在所述间隙内设置有在图2和3中仅用力作用方向箭头示意示出的促动器34。在框架座26和辊座27之间的可能的伺服移动被在图2和3中的图平面上延伸的调整平面定义,其中由间隙33的宽度对伺服移动的伺服范围进行限制。
如图3举例示出,辊座27和固定在辊座上的辊21可对应于框架座26侧偏移,此点是通过对促动器34的相应的控制和因此产生的对段32的作用力实现的。一旦实现辊座27对应于框架座26的所需的相对的位置,即对由叠板件37、38或支柱39和压板42构成的固定装置进行控制,从而对位置持续地进行固定和不必再对促动器34进行驱动。
图4为所述装置20的立体图,其中未示出辊座27。利用四个固定螺钉47将套筒体29固定在辊座27(见图5)上。在框架座26的套筒体29与辊座27(图5中在辊座的前侧可以看到半钵状的快速闩锁装置24的部分)之间,设置有四个例如压力软管34形式的促动器34,用压缩空气通过输送管路48对促动器加载。利用压板42可以对叠板件37、38减压。
图5为从前面所视的所述装置20的立体图,具有压板28、框架座26、辊座27、快速闩锁装置24、固定螺钉47和促动器34。从图中可见所述装置20结构紧凑,所述装置由于其整体的旋转对称结构(基板28除外)具有的直径小于辊21本身(见图1)的直径。
图6为输墨装置51的局部图,所述输墨装置具有一个可调整设置的辊52和两个在机架上固定设置的辊53、54。如图1-5所示,所述可调设置的辊52利用一个装置20设置在机架上。此点在图6中用压力室56-59和61示意示出。压力室56-59的作用与在装置20上的压力室的作用相同。即通过对压力室56至59的送风和排风可以将可调设置的辊52压入辊53和54之间的间隙内或从间隙内移出。压力室61的作用与在装置20上的压力室46的作用相同,从而通过对压力室61的送风和排风实现可调整设置的辊52对应于在机架上固定设置的辊53和54的相对位置的固定。
对辊53和54与可调整设置的辊52之间的辊接触区62、63内的贴合压力的调整按如下方式进行首先分别用空气压力对压力室56和57进行加载,所述空气压力产生调整力,以所需的大小和方向作用在辊52上。接着用压缩空气对压力室61送风,以便释放对辊52的固定。在由压力室57和56所加的贴合压力的作用下,辊52被抵压在辊53和54上。通过改变压力室56和57内的压力可以实现对辊接触区62和63内的贴合压力相互不受影响地变化调整。一旦在辊接触区62和63内的贴合压力等于额定值时,即通过解除压力对压力室61排风和从而实现对可调设置的辊52对应于辊53和54的相对固定。
因此可以通过遥控改变辊接触区62、63内的贴合压力。也可以在不中断输墨的同时实现在生产过程中对辊接触区62、63的再调整。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再调整时仅对压力室61送风,对固定装置进行释放,和改变压力室56、57内的压力,直至实现在辊接触区62、63内所需的贴合压力。
但不必非得采用通过对压力室61的排风实现对调整的固定。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保持在压力室56和57内的调整压力,则可以省去通过对压力室61的排风的固定。在此情况时辊52被弹性地抵压在辊53和54上和例如在出现失衡和振动时将向后偏移。当然在辊52未固定时应注意,在输墨装置51中出现的振动不得超过允许的量度。
为了中断输墨装置51中的输墨,即断开对油墨的供给,压力室56和57被排风和压力室58和59被送风。一旦通过对压力室61的送风辊52的固定被释放,辊52将从辊53和54间的间隙内退出。在辊52和辊53或54之间不再接触时,重新对压力室61送风和因此使辊52被固定在离压位置。因此实现了甚至在生产过程中对辊52的离压控制,而不必对辊53进行拆卸。为避免在调整辊接触区62、63内的贴合压力时出现由于辊52的固定产生的误差,在通过对压力室56和57送风对贴合压力调整前也可以以所述方式首先使辊52离压。
当然通过对压力室56-59的控制也可以使辊52仅与一个辊53或54离压。当例如对压力室57和58送风和辊52的固定被释放时,可以实现辊52与辊53的离压,但同时仍然保持与辊54的接触。
图7示出一种输墨装置66,利用所述输墨装置油墨从一个辊67,例如从一个网纹辊67被传递到一个滚筒68上,例如一个印版滚筒68上。为此在输墨装置66内设有一个由两个辊71、72,例如两个传墨辊71、72和一个辊73,例如一个着墨辊73构成的上面的墨辊组69,和同样设有一个由两个辊76、77,例如两个传墨辊76、77和一个着墨辊78构成的下面的墨辊组74。传墨辊71、72、76、77以及着墨辊73、78可调整地设置在一个机架79上。为实现对这些辊71、72、76、77、73、78的调整例如采用与装置20相符的装置,和这些装置分别具有优选四个用于调整贴合压力或用于对辊71、72、76、77、73、78离压控制的压力室。
为实现对输墨装置66的贴合压力的调整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根据第一方法方案,顺序地对在上面的墨辊组69和下面的墨辊组74的辊接触区内的贴合压力进行调整。即首先对着墨辊73的固定进行释放和通过对相应的压力室的送风实现对应于网纹辊67和对应于印版滚筒68的墨辊接触区内的贴合压力的调整。在对着墨辊73或78调整后对所述辊进行固定和接着通过对相应的压力室的送风对传墨辊72与着墨辊73或传墨辊77与着墨辊78之间的贴合压力进行调整。一旦传墨辊72和77也被重新固定,最后通过对相应的压力室的送风实现对传墨辊72和76的调整,从而在传墨辊71和76与网纹辊67或传墨辊72和77之间的墨辊接触区内产生所需的贴合压力。当传墨辊71和76重新被固定时,则实现对整个输墨装置66的完全调整。
如果对墨辊组69或74内的各个顺序设置的传墨辊71、72、76、77或着墨辊73、76顺序地调整,由于利用同一调整装置分别对各个墨辊71、72、76、77、73、78进行调整,因而可以大大降低实现的设备的代价。例如仅需要设置两个比例阀即可实现通过对压力室的送风实现对各个墨辊71、72、76、77、73、78的调整,这是因为对各个墨辊71、72、76、77、73、78的调整可以顺序应用这两个比例阀。另外对墨辊71、72、76、77、73、78的顺序调整保证了对墨辊71、72、76、77、73、78的调整相互不受影响。当然对各个墨辊71、72、76、77、73、78的顺序调整需要较长的调整时间。
根据第二方法方案,对所有的传墨辊71、72、76、77或着墨辊73、78同时进行调整。即采用相应的空气压力同时对所有的传墨辊71、72、76、77或着墨辊73、78上的压力室进行加载。其中当然要注意,各个墨辊71、72、76、77、73、78之间的贴合压力也作用于在前或在后设置在墨辊组69或74中的墨辊71、72、76、77、73、78上,从而对各个墨辊71、72、76、77、73、78的调整是相互影响的。
在对各个压力室的空气压力进行选择,对不同的墨辊71、72、76、77、73、78进行调整时,所以必须对作用于各个墨辊71、72、76、77、73、78的力矢量矢量相加。
在图8中示出例如对传墨辊71的这种力矢量的相加。在传墨辊71上除了例如由重力形成的力矢量80外,与例如作用于墨辊接触区内的贴合力81和82相符的力矢量81和82也起作用,所述贴合力是在传墨辊7 1对网纹辊67和对传墨辊72的预定的贴合压力的情况下产生的。当重力80和贴合力81或82矢量相加时,产生一个力差,所述力差通过对气室83或84内的空气压力的调整被吸收,因此在传墨辊71上不再会产生向外作用的力。在图8中由压力室83所加的力矢量86,例如调整力86,和由压力室84所加的力矢量87,例如调整力87被矢量相加。从图中可以看出,力矢量80、81、82、86、87形成闭合的能流和因此不再有向外的力作用在传墨辊71上。针对每个单独的可调整设置的墨辊71、72、76、77、73、78,在对所有的辊71、72、76、77、73、78的贴合压力进行同时调整时将提出这种闭合的能流,以便可以考虑到不同的力量度的相互影响。
一种用于调整印刷机中第一辊71作用于第二辊72和至少一个第三辊67上的贴合力81、82的方法,其中第一辊71被保持在一辊座27上,所述辊座本身设置在一框架座26上,其中至少两个促动器83、84、93、94设置在辊座27和框架座26之间,其中促动器83、84、93、94在其受控的工作状态下施加一个径向对准辊座27的力89、91、96、97,还包括如下方法步骤形成作为所有调整后作用于第一辊71上的力80、81、82的矢量和的合力88,用控制信号对那些其径向力89、91反作用于合力88的促动器83、84进行控制和将受控的促动器83、84的径向力89、91调整到一个值86、92上,直至其矢量和等于合力88。这种方法的出发点在于,在方法过程开始前至少一部分作用于第一辊71上的力81、82尚未实际起作用,而是力求实现的额定值,因为至少贴合力81、82只有通过推荐的方法才会调整到所需的值上。因此作为矢量和形成的合力88是预给定的额定值,以矢量相加的方式将径向力89、91调整到预给定的额定值上。
在印刷机中第一辊71与至少一个第二辊67、72离压的情况下,其中第一辊71被保持在一个辊座27上,所述辊座本身设置在框架座26内,其中至少两个促动器83、84、93、94设置在辊座27与框架座26之间,其中促动器83、84、93、94在其受控的工作状态下施加一个径向对准辊座27的力89、91、96、97,以类似的方式得出一种方法,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形成作为所有离压后作用于第一辊71上的力80、81、82的矢量和的合力88,用控制信号对至少一个促动器83、84进行控制,所述促动器的径向力89、91反作用于合力88和将受控的促动器83、84的径向力89、91调整到一个值86、92上,所述值与合力88的矢量和相符。
在上述两种方法中,由于在矢量和中通常重力值并不是小到足以忽略不计的程度,所以第一辊71的重力80优选被加入到矢量和中。当这时由于例如没有贴合力作用在第一辊71上,所以仅第一辊71的重力80形成合力88时,受控的促动器83、94的径向力91、97至少瞬时地调整到一个值86、98上,从而使在离压时其矢量和的数值大于合力88。该方法步骤用于第一辊71的离压,即加入一个促使第一辊71移动的力。当第一辊71到达一特定的额定位置时,针对反作用于合力88的力仅需要一个保持第一辊71处于静止状态的数值。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受控的促动器83、84、93、94对框架座26内的辊座27进行移动,其中促动器83、84、93、94将辊座27的中点例如被移动到偏离框架座26的中点的15mm位置。其中对框架座26内的辊座27偏心移动,使第一辊26与第二辊26脱离接触,其中该移动可以仅通过对唯一一个设置在辊座27与框架座26之间的促动器83、84、93、94的控制加以实现。在辊座27和框架座26之间也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弹簧件,促动器83、84、93、94抵压弹簧件对框架座26内的辊座27进行移动和所述弹簧件用于在被促动器83、84、93、94卸载的工作状态下恢复辊座27的初始位置。
优选在实施上述方法时仅那些其径向力89、91、96、97具有抵消合力88的有效数值86、92、98的促动器83、84、93、94加以控制。最好在调整到数值86、92、98上的径向力89、91、97与合力88相符后,将框架座26内的辊座27以结合图1所述的方式进行固定。
一种用于调整印刷机中第一辊71作用于第二辊72和至少一个第三辊67的贴合力81、82和/或对第一辊71与第二辊72和至少一个第三辊67的离合压进行控制的和用于实施上述方法的装置,其中第一辊71被保持在辊座72上,所述辊座本身设置在框架座26内,其中至少两个促动器83、84、93、94设置在辊座27和框架座26之间,其中促动器83、84、93、94在其受控的工作状态下施加一个径向对准辊座27的力89、91、96、97,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信号控制促动器83、84的至少一个径向力89、91与一个作用在第一辊71上的力80、81、82对准。所述装置20的另一特殊的设置是,设置有两个由一个控制信号控制的促动器83、84,将其径向力89、91的数值86、92调整到相同的程度和所述数值86、92的矢量和反作用于一合力88,其中合力以上述方式作为由所有作用在第一辊71上的力80、81、82形成的矢量和的合力88。
从图8中可以看出,促动器83、84的径向力89、91相互形成一个张角α。径向力89、91必须加入力的量值86、92,所述力的量值数值相等,矢量相加成合力88。促动器83、84在受到控制后,即在用压力介质加载后,在与径向力89、91相同定向的径向力89、91的力矢量86、92之间形成一个所施加的径向力89、91之间的张角α。分别根据促动器83、84的设置,在力矢量86、88、92图中形成合力88与力矢量86、92之间不同的张角γ1、γ2,所述张角应促使形成至少15°的动力关系。最好以如下方式对促动器83、84的径向力89、91的角位置进行选择,使由两个通过控制信号控制的促动器83、84对径向力89、91进行调整,从而使每个径向力89、91具有一个为反作用的合力的至少30%,优选50%,特别是70%的数值,其中重新形成作为由所有作用于第一辊71的力80、81、82构成的矢量和的合力88。否则两个参与的促动器83、84中的一个促动器必须加入一过高的分力83、84,而几乎不利用另一促动器。但由于由促动器83、84加入的力的数值在具体实施时将受到限制,所以最好这种设置是,在给定的结构的情况下参与的促动器83、84提供尽可能相同的量值,此点在图8中例如通过两根虚线表示的力矢量示出,所述两个矢量在本例中占反作用的合力88的70%。在图8中选择的径向力89、91之间的张角α例如为90°,从而使相互正交的力矢量86、92与合力88相互始终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在径向力89、91之间的张角α的顶点分别根据径向力89、91的分配在图8中用虚线绘出的圆弧线上移动。对张角α的另一有益的调整在45°至135°之间,特别是在90°,和甚至在120°。受控的促动器83、84的径向力89、91相互构成的张角α在多种辊设置中不等于由第一辊71作用在第二辊72上的贴合力82与由第一辊71作用在第三辊67上的贴合力81构成的张角β,其中张角β例如在30°至180°之间,优选在60°至120°之间,特别是约为90°。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20的一优选实施方式,在框架座27的壁内或壁上形成促动器83、84、93、94,确切地说,优选作为设置在框架座26或辊座27的壁内或壁上的侧限定的压力室(见图4),其中压力室在压力加载时实施对准辊座27的径向偏移,所述径向偏移例如可以达到10mm。
最好框架座26具有用于向空腔体或压力室输送压力介质的输送管路的连接管(图4和5)。至少框架座26是旋转对称的,这是因为在安装时不必考虑对应于机架壁79(图7)的特殊矫正。压力室可以具有一个膜片,其中在压力室之间形成至少一个在框架座27上成型的隔件(图4),膜片与隔件连接。根据结构设计,或者一自我闭合的环形的膜片覆盖所有压力室或对每个压力室设置有一个配合的膜片。在图4中示出上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膜片优选嵌入、粘固或夹固在一个设置在框架座27上的槽内。在装置20内最好设置有三个或四个促动器83、84、93、94或压力室,所述促动器或压力室沿辊座27的圆周优选等间隔地设置。
图9示出一种与图8类似的设置,但其区别在于,在此根据图中所示的输墨装置的局部图两个辊67、71处于相互合压状态。图中绘制出相应的力矢量80、81、86、88、92图,根据所述图促动器83、84加入必要的力86、92。在图10中就同一输墨装置,辊71与其相邻的辊67、72完全离压。在图中力矢量80、86、96的相应的图清楚地说明有效的力的关系,据此为了实现辊设置的该工作状况对与辊71配合的促动器83、94进行控制。
图11为输墨装置的局部图,其中一个辊71与两个辊67、72处于合压状态,和分别错位90°设置的促动器83、84、93、94的径向力89、91、96、97的图示。利用这种设置加入贴合力81、82和对作用在合压的辊71上的重力80进行补偿。采用促动器83、84、93、94的这种设置可以实现对辊71在调整平面上任意方向上的移动,所述调整平面在此与图平面相同。有些用于调整印刷机中第一辊71作用于至少第二辊72上的贴合力82和/或用于对第一辊71与至少一个第二辊72的离合压控制的装置并不需要所有这些所示的促动器,而是仅至少需要两个促动器83、84,所述促动器在其受控的,即压力介质加载的工作状态下施加一个径向对准第一辊71的力89、91,因为在径向力89、91的反向上例如设置有一个优选加有预应力的弹簧件。
在图12中示出辊设置的第三实施例。所述辊设置涉及一种用于调整印刷机中第一辊71和第二辊72加在至少一个第三辊67上的贴合力81、82,和/或用于第一辊71/和至少一个第二辊72与第三辊67离合压控制的装置20,其中为第一辊71和第二辊72设置有促动器83、84、93、94,所述促动器在其受控的工作状态施加一个径向力89、91、96、97,所述径向力分别对准与其有效连接的辊71、72。所述装置20的特征在于,第一辊71和第二辊72的两个受控的促动器83、84对准同一辊71、72的径向力89、91之间的张角α1、α2相等。其中在第一辊71和第二辊72上受控的促动器83、84、93、94的径向力89、91、96、97分别相互构成一个张角α1、α2,所述张角不等于张角β,由第一辊71作用于第三辊67的贴合压力82与由第二辊72作用于第三辊67上贴合压力81构成所述张角β。如上所述的装置20促动器83、84、93、94受控制信号控制施加其径向力89、91、96、97,即促动器83、84、93、94例如被一个与印刷机配合的控制台控制。受控的促动器83、84的径向力89、91相互形成的张角α、α1、α2例如在45°至136°之间,优选在90°至120°之间。由第一辊71作用在第三辊67上的贴合力82与由第二辊72作用在第三辊67上的贴合力81构成的张角β例如在30°至180°之间,优选在60°至120°之间,特别是为90°。
而且在这种具有两个相互独立的与第三辊67合压的辊71、72的装置中,第一辊71和/或第二辊72分别被保持在辊座27内,辊座本身设置在框架座26内,其中促动器83、84、93、94优选设置在框架座26和辊座27之间。框架座26优选是一个机壳,促动器83、84、93、94设置在所述机壳内(见图4或5),其中机壳至少是半钵状的。而且还建议,促动器83、84、93、94是一个压力加载的空腔体,所述空腔体例如被气动控制和优选是无活塞杆的。最好一个或多个空腔体至少部分是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而且在这种辊设置中第一辊71或第二辊72是输墨装置或润湿装置的辊。
图13所示的输墨装置01用于将油墨覆着在滚筒02上,例如印版滚筒02上,印版滚筒本身将油墨传递到胶皮布滚筒03上。一个在图13中示出的材料带,例如承印材料带,例如纸带在胶皮布滚筒03和压印滚筒03之间穿过和通过与胶皮布滚筒03接触被印刷上印刷图像。为了输送在转印印刷图像时所需的湿度设置有一个具有喷雾装置07和不同辊08a、08b、08c、08d,例如润湿辊08a、08b、08c、08d的润湿装置06。
在一个作为墨斗09的储存容器内存储一定量的粘稠的油墨10。通过采用墨斗辊11与比色计12配合以相应的方式补充输送油墨。一定厚度的油墨膜从墨斗辊11被传递给后置的辊13,例如匀墨辊13。通过辊14、15,例如传墨辊14、15或分别后置的辊16、17,例如传墨辊16、17的分别并列的壳面的滚动,油墨10被传递给两个辊18、19,例如两个着墨辊18、19。着墨辊18、19本身在印版滚筒02上滚动和其中将补充输送的油墨10涂布在印版滚筒02上。
印版滚筒02、传墨辊16、17、匀墨辊13和墨斗辊11都固定设置在一个在图13中未示出的机架上。根据本发明这意味着,各个辊16、17、13或滚筒02之间的调定压力不是通过对这些辊16、17、13或滚筒02的调整改变的。但串墨辊16、17当然可以对应于机架在轴向上相对移动,以便在相邻的传墨辊14或15和着墨辊18或19进行串墨。“固定的”辊的轴间隔是不可改变的。
传墨辊14或15和着墨辊18或19分别采用两个装置20设置在机架的相对侧上,从而在输墨装置01的辊组中辊16、17、13或滚筒02之间通过对所述装置20的控制可以实现对传墨辊14或15和着墨辊18或19的调整。对传墨辊14或15和着墨辊18或19与滚筒02、串墨辊16、17和匀墨辊13和墨斗辊11之间的辊接触区内的贴合压力分别顺序地进行调整。由于在辊接触区内各处的贴合压力的调整是同时进行的,因此可以实现对输墨装置01特别快速的调整。为此对设置有传墨辊14或15和着墨辊18或19的装置20基本同时进行控制。由于在可调整设置的传墨辊14或15与着墨辊18或19之间分别设置有在机架上固定设置的辊16或17,即串墨辊16或17,所以即使在对所有装置20同时进行控制也可以避免对各个辊接触区内的贴合压力的影响。
而且在润湿装置06中,在机架上固定设置的润湿辊08b或08d与在机架上固定设置的印版滚筒02之间设置有用装置20可调整设置的润湿辊08a或08c。
附图标记对照表01输墨装置02滚筒,印版滚筒03胶皮布滚筒04压印辊0506润湿装置07喷雾装置0809储存容器,墨斗10油墨11墨斗辊12比色计13辊,匀墨辊14辊,传墨辊15辊,传墨辊16辊,串墨辊17辊,串墨辊18辊,着墨辊19辊,着墨辊20装置21辊22辊23轴24快速闩锁件2526框架座27辊座28基板(26)
29套筒体(26)30-31下凹(26)32段(27)33间隙34促动器,压力软管3536压力室37叠板件(27)38叠板件(26)39立柱40柱头41边缘(40)42压板43弹簧件,盘簧组44压力连接管45-46压力室47固定螺钉48输送管路49-50-51输墨装置52可调整设置的辊53可调整设置的辊54可调整设置的辊55-56压力室57压力室58压力室
59压力室60-61压力室62辊接触区63辊接触区64-65-66输墨装置67辊,网纹辊68滚筒,印版滚筒69上面的辊组70-71辊,传墨辊72辊,传墨辊73辊,着墨辊74下面的辊组75-76辊,传墨辊77辊,传墨辊78辊,着墨辊79机架80力矢量,重力81力矢量,贴合力82力矢量,贴合力83促动器,压力室84促动器,压力室85-86力矢量,调整力87力适量,调整力88合力
89径向力90-91径向力92力矢量,调整力93促动器,压力室94促动器,压力室95-96径向力97径向力98力矢量,调整力08a 辊,润湿辊08b 辊,润湿辊08c 辊,润湿辊08d 辊,润湿辊α、α1、α2 径向力之间的张角β 贴合力之间的张角γ1、γ2 径向力与合力之间的张角
权利要求
1.一种装置,用于调整印刷机中第一辊(08a、08c、14、15、18、19、52、71、73、76、78)作用于第二辊(08b、16、17、54、72、77)的贴合力和用于对第一辊(08a、08c、14、15、18、19、52、71、73、76、78)与至少一个第二辊(08b、16、17、54、72、77)离合压控制的装置,其中为第一辊(08a、08c、14、15、18、19、52、71、73、76、78)设置有至少两个促动器(83、84),所述促动器(83、84)处于受控工作状态时施加一个径向对准第一辊(08a、08c、14、15、18、19、52、71、73、76、78)的力(89、91),其特征在于,在径向力(89、91)的反向上设置有一个弹簧件。
2.一种装置,用于调整贴合力(81、82),印刷机中的第一辊(08a、15、18、71)和第二辊(08c、14、19、72)将所述贴合力(81、82)加在至少一个第三辊(02、08b、16、17、67)上,和/或用于对第一辊(08a、15、18、71)和至少一个第二辊(08c、14、19、72)与第三辊(02、08b、16、17、67)离合压控制,其中为第一辊(08a、15、18、71)和第二辊(08c、14、19、72)设置有促动器(83、84、93、94),所述促动器(83、84、93、94)分别对准与其有效连接的辊(08a、08c、14、15、18、19、71、72),其特征在于,第一辊(08a、15、18、71)和第二辊(08c、14、19、72)中两个受控的促动器(83、84、93、94)对准同一辊(08a、08c、14、15、18、19、71、72)的径向力(89、91)之间的张角(α1、α2)相同。
3.一种装置,用于调整贴合力(81、82),印刷机中的第一辊(08a、15、18、71)和第二辊(08c、14、19、72)将所述贴合力(81、82)加在至少一个第三辊(02、08b、16、17、67)上,和/或用于对第一辊(08a、15、18、71)和至少一个第二辊(08c、14、19、72)与第三辊(02、08b、16、17、67)离合压控制,其中为第一辊(08a、15、18、71)和第二辊(08c、14、19、72)设置有促动器(83、84、93、94),所述促动器(83、84、93、94)处于受控状态时施加一个径向力(89、91、96、97),其中径向力(89、91、96、97)分别对准与促动器有效连接的辊(08a、08c、14、15、18、19、71、72),其特征在于,受控促动器(83、84、93、94)的径向力(89、91、96、97)相互构成一个张角(α1、α2),所述张角(α1、α2)不等于由第一辊(08a、15、18、71)作用在第三辊(02、08b、16、17、67)上的贴合力(82)与由第二辊(08c、14、19、72)作用在第三辊(02、08b、16、17、67)上的贴合力(81)构成的张角(β)。
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促动器(83、84、93、94)受控制信号控制,施加一径向力(89、91、96、97)。
5.按照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受控的促动器(83、84、93、94)的径向力(89、91、96、97)相互构成的张角(α1、α2)在45°至135°之间。
6.按照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第一辊(08a、15、18、71)作用在第三辊(02、08b、16、17、67)上的贴合力(82)与由第二辊(08c、14、19、72)作用在第三辊(02、08b、16、17、67)上的贴合力(81)构成的张角(β)在30°至180°之间。
7.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辊(08a、15、18、71)和/或第二辊(08c、14、19、72)被分别保持在一个辊座(27)上,所述辊座本身设置在框架座(26)上。
8.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促动器(83、84、93、94)设置在框架座(26)与辊座(27)之间。
9.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框架座(26)为机壳结构,促动器(83、84、93、94)设置在机壳内。
10.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机壳至少是半钵状的。
11.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促动器(83、84、93、94)分别是一个压力介质加载的空腔体。
12.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空腔体是气动控制的。
13.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空腔体是无话塞杆的。
1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空腔体至少部分由弹性材料构成。
1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辊(08a、15、18、71)或第二辊(08c、14、19、72)是输墨装置或润湿装置的辊。
16.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可调整的或可离合压控制的辊(08a、08c、14、15、18、19、71、72)中的至少一个辊是一个与印版滚筒(02)配合的辊。
17.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与印版滚筒(02)配合的辊(08a、18、19、71、72)是可调整的或可离合压控制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置,用于调整贴合力,印刷机中第一辊和第二辊将所述贴合力加在至少一个第三辊上,和/或用于对第一辊和至少一个第二辊与第三辊离合压控制,其中为第一辊和第二辊设置有促动器,所述促动器在其处于受控的工作状态时施加径向力,所述径向力分别对准与促动器有效连接的辊。其中在两个辊中,两个受控的促动器对准同一辊的径向力之间的张角相同,确切地说,与第一辊作用在第三辊上的贴合力与第二辊作用在第三辊上的贴合力构成的张角无关。
文档编号B41F7/40GK1617799SQ02827576
公开日2005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6日
发明者贝恩德·克劳斯·法伊斯特, 沃尔夫冈·奥托·雷德尔, 格奥尔格·施奈德 申请人: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