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热打印头的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打印方法

文档序号:2510852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热打印头的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打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构思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打印方法,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使用热打印头(TPH)的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打印方法。
背景技术
图1是示出传统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的视图。参照图1,弹簧1将热打印头(TPH)51推向压印辊(platen roller)52,以形成打印压区N。通过使用输送机构(未显示),打印介质10穿过打印压区被供应到输送单元39。输送单元39以预定的打印速度输送打印介质10。响应于热而渲染(render)预定颜色的墨层(未显示)设置在打印介质10上。TPH 51通过向打印介质10施加热而将图像打印在打印介质10上。
驱动电机(未显示)的驱动力没有被传递到压印辊52。压印辊52通过其与打印介质10两者之间的接触力与打印介质10同步旋转。为此,在打印介质10的前边(或前缘)部分需要与从打印压区N到输送单元39的距离对应的非打印区域(NP)。为了进行无边距打印,在打印完成之后必须去除NP。因此,用户不得不在打印之后不方便地去除NP。此外,打印介质10的长度被延长了NP的长度,这增加了打印介质10的价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总体构思提供一种能够在打印介质的整个部分上打印图像的使用热打印头(TPH)的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打印方法。
对于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其它方面和优点,一部分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一部分将通过描述而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实施本发明的总体构思而了解。
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和实用性也可以通过提供一种用于使用TPH并通过其施加热来打印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打印方法来实现,所述打印方法包括使用拾取辊从盒中拾取打印介质;使用沿着第一方向输送打印介质的第一输送单元将打印介质供应到TPH和压印辊面对的打印压区;直到打印介质的前缘通过打印压区并且到达第二输送单元,才在使用第二输送单元沿着第一方向以预定的打印速度输送打印介质的同时,将图像打印到打印介质的第一侧上;在对打印介质的后缘的打印完成之后,使用第二输送单元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输送打印介质;当打印介质的后缘到达第一输送单元时,在以预定的打印速度沿着第二方向输送打印介质的同时,将图像打印到打印介质的前缘和打印压区之间的没有图像的区域。
所述打印方法还可包括定位所述TPH,使其面对打印介质的第二侧,其中,打印介质的第二侧与打印介质的第一侧相对;将图像打印在打印介质的第二侧,而所述第二侧包括在打印介质的前缘和打印压区之间的没有图像的区域。
所述TPH可绕着压印辊旋转并且被送到面对打印介质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位置。
在供应打印介质和输送打印介质过程中,TPH和压印辊可互相分开。
所述TPH可具有与压印辊接触的打印位置、与所述压印辊分开第一间隙的第一开启位置以及与所述压印辊分开大于第一间隙的第二间隙的第二开启位置,并且在执行供应打印介质和沿着第二方向输送打印介质的同时,TPH被定位在第一开启位置。
使用拾取辊从盒中拾取打印介质的步骤可包括通过将所述TPH移动到第二开启位置,从而拾取单元旋转以将码纸板推到拾取位置,以使装在码纸板上的打印介质与拾取辊接触;通过旋转拾取辊从盒中输出打印介质;当打印介质的前缘到达第一输送单元时,在通过将TPH移动到第一开启位置使码纸板回到等待位置之后,装在码纸板上的打印介质与拾取辊分开。
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和实用性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来实现,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TPH,用于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压印辊,被设置为与TPH一起形成打印压区;多个输送辊,沿着打印介质行进的路径被设置在TPH第一侧和第二侧,用于沿着路径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输送打印介质以使打印介质越过压区,从而当沿着第一方向输送打印介质时,TPH在打印介质的第一侧的第一部分上形成图像的第一部分,而当沿着第二方向输送打印介质时,TPH在打印介质的第一侧的第二部分上形成图像的第二部分。
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和实用性可以通过提供一种用于在打印介质的两侧上都形成图像的具有TPH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来实现,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框架,具有侧板;支撑支架,可旋转地被侧板支撑,以支撑TPH单元;旋转凸轮,用于相对于侧板控制支撑支架,从而将TPH单元送到TPH单元可在打印介质的第一侧上打印的第一位置以及TPH可在打印介质的第二侧上打印的第二位置。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发明总体构思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及优点将变得清楚并更加易于理解,其中图1是示出传统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的视图;图2A至图2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实施例的使用TPH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无边距打印方法的视图;图3是示出在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实施例中使用的打印介质的横断面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实施例的能够双面打印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的视图;图5是示出图4的图像形成设备的透视图;图6是示出图4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7是示出图4的用于将码纸板提升到拾取位置和等待位置的拾取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8A至图8G是示出图4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将TPH送到分别面对打印介质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与压印辊接触的打印位置以及与压印辊分开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的第一开启位置和第二开启位置的操作;图9A至图9L是示出图4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无边距打印方法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详细说明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实施例,其例子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指示相同的元件。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实施例以解释本发明总体构思。
图2A至图2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无边距打印方法的视图。参照图2A,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打印单元50以及第一输送单元40和第二输送单元40a,第一输送单元40和第二输送单元40a分别设置在打印单元50的前侧和后侧,用于以预定的打印速度输送打印介质10。打印单元50包括压印辊52和热打印头(TPH)或者TPH单元51。弹性构件83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的机身上,用于将TPH 51推向压印辊52。由于压印辊52与TPH 51接触,所以压印辊52可以与TPH 51形成打印压区N。码纸板(knock-up plate)71可旋转地设置到装纸盒70上。打印介质10装在码纸板71上。用于拾取打印介质10的拾取辊63设置在码纸板71的上侧。第一输送单元40和第二输送单元40a以预定的打印速度分别沿着第一方向A1(图2A和图2B)和第二方向A2(图2C)输送打印介质10。第一输送单元40和第二输送单元40a的每个包括输送辊41和与输送辊41接合的惰性辊42。用于输出打印介质10的输出单元60包括输出辊61和惰性辊62,输出辊61与拾取辊63同步旋转(或一起旋转),惰性辊62与输出辊61接合。
现在将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前述实施例的打印方法。一个或者多个响应于热而渲染(render)预定颜色的墨层被设置在打印介质10的一侧M1上(在图3中示出)。如图2A所示,打印介质10通过拾取辊63被从装纸盒70中拾取,然后通过第一输送单元40沿着第一方向A1被输送,以便被供应到打印单元50。当打印介质10的前缘11到达第二输送单元40a时,第二输送单元40a以预定的打印速度沿着第一方向A1输送打印介质10。TPH 51通过施加与图像数据对应的热将图像打印在打印介质10的一侧M1上。如图2B所示,当打印介质10的后缘12通过打印压区N时,打印介质10的输送停止。驱动电机(未显示)的驱动力没有被传递到压印辊52。压印辊52通过其与打印介质10之间的接触力与打印介质10同步旋转(或一起旋转)。因此,当打印介质10的前缘11到达第二输送单元40a时,图像没有被打印在打印介质10的前缘部分L(见图2A)上,即,图像没有被打印在打印压区N和打印介质10的前缘11之间的区域上。
为了将图像打印在打印介质10的前缘部分L上,第二输送单元40a沿着第二方向A2输送打印介质10。如图2C所示,当打印介质10的前缘部分L到达打印压区N时,即,当打印介质10的后缘12到达第一输送单元40时,第一输送单元40沿着第二方向A2以预定的打印速度输送打印介质10。TPH51通过将热施加在打印介质10的前缘部分L上来打印图像。当完成打印时,打印介质10通过输出单元60输出。通过重复几次上述操作从而将热施加到多重墨层上,可以打印彩色图像。输送单元40和40a可以沿着打印介质的行进路径布置。第一输送单元40设置在打印介质路径的在码纸板71和TPH之间的第一部分上。第二输送单元40a设置在打印介质行进路径的在TPH之后的第二部分上。第一方向A1和第二方向A2可以沿着打印介质的行进路径设置。图像形成设备可以具有包括第一转换路径102和第二转换路径103的转换单元101,第一转换路径102和第二转换路径103分别用于将打印介质10从拾取辊63引导到第一输送单元40和从第一输送单元40输送到输出单元60。
拾取辊63与输出辊61同步旋转(一起旋转),由于拾取辊63的旋转方向改变,所以在打印介质10被拾取并且打印介质10的前缘11到达第一输送单元40之后,码纸板71可以降低以将装在码纸板71上的打印介质10与拾取辊63分开。此外,压印辊52没有通过驱动电机(未显示)旋转,而是通过与由第一输送单元40和第二输送单元40a输送的打印介质10接触而旋转。当第一输送单元40和第二输送单元40a沿着第一方向A1和第二方向A2输送打印介质10以使打印介质10被输送到打印单元50时,TPH 51可以与压印辊52分开,然而,当第一输送单元40和第二输送单元40a沿着第一方向A1和第二方向A2以预定的打印速度输送打印介质10时,TPH可以与压印辊52弹性地接合,从而形成打印压区N。以下将描述用于实现使TPH 51与压印辊52弹性地接合和放开接合的装置。
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方法中,设置有两个输送单元40和40a,从而能够实现从打印介质10的前缘11到打印介质10的后缘12的无边距打印。因此,不需要象图1中示出的传统的图像形成设备一样要在完成打印之后去除非打印区域(NP),因此可使用没有NP的较短的打印介质10。
图3是示出打印介质10的横断面视图。参照图3,在图像形成设备中使用的打印介质10可具有在基层S的第一侧M1和第二侧M2上形成预定颜色的墨层L1和L2的结构。各个墨层L1和L2可以具有用于渲染单种颜色的单层结构和用于渲染多种颜色的多层结构。例如,墨层中的第一侧M1的墨层L1可以具有用于渲染黄色和洋红色的两层结构,而墨层中的第二侧M2的墨层L2可以具有用于渲染青色的单层结构。此外,墨层L1和墨层L2可以渲染相同颜色。打印介质10可以是在第US2003/0125206号美国专利中公开的打印介质。然而,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图像形成设备不受打印介质10的第一侧M1和第二侧M2的墨层的结构的限制。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实施例的能够双面打印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的视图。参照图2A至图4,为了用一个TPH 51执行双面打印,TPH51被送(移动)到第一位置(图4中的实线)以面对打印介质10的第一侧M1,和第二位置(图4中的虚线)以面对打印介质10的第二侧M2。TPH 51处于打印位置、第一开启位置和第二开启位置,其中,TPH 51在打印位置面对压印辊52从而形成打印压区N,而压印辊52在第一开启位置与TPH 51分开第一间隙,压印辊52在第二开启位置与TPH 51分开比第一间隙大的第二间隙。当执行拾取操作时,装在码纸板71上的打印介质10与拾取辊63接触,然而,当拾取操作完成时,装在码纸板71上的打印介质10可以与拾取辊63分开。为此,码纸板71被提升到装在码纸板71上的打印介质10与拾取辊63接触的拾取位置,而当码纸板71降低时,码纸板71被降低到装在码纸板71上的打印介质10与拾取辊63分开的等待位置。当TPH 51位于第二开启位置时,码纸板71可以位于拾取位置,而当TPH 51位于第一开启位置时,码纸板71可以位于等待位置。
图5和图6是示出图4的图像形成设备的透视图和局部分解透视图。参照图5和图6,框架100包括底部基座101和从底部基座101的两侧向上延伸的两个侧板102和102a。打印单元50、第一输送单元40和第二输送单元40a、输出单元60、拾取辊63和盒70设置在框架100中。尽管未显示,但是驱动电机可以与侧板102a结合。
在TPH 51的两侧都设置有铰链轴81和凸轮杆84。衬套90结合到在侧板102和102a中形成的孔107中。衬套90包括内周91和第一外周92。压印辊52的两端52a被插入到与侧板102和102a结合的两个衬套90的相应的内周91内。一对支撑支架53与衬套90的相应的第一外周92可旋转地结合。铰链轴81被插入到包括在相应的支撑支架53中的铰链孔82中。TPH 51以绕着铰链孔82可旋转的方式与所述一对支撑支架53结合。
衬套90还包括与第一外周92同轴的第二外周93。一对旋转凸轮95与衬套90的相应的第二外周93可旋转地结合。所述一对旋转凸轮95包括齿轮96和与凸轮杆84接触的凸轮97。凸轮97包括相对于旋转凸轮95的旋转轴离心地设置的第一凸轮表面97a、第二凸轮表面97b和第三凸轮表面97c。旋转轴沿着第二外周93的纵轴设置。第一凸轮表面97a、第二凸轮表面97b和第三凸轮表面97c分别与TPH 51的打印位置、第一开启位置和第二开启位置相关联。所述一对旋转凸轮95中的一个包括止档98或者两个都包括止档98。止档98设置在第三凸轮表面97c的端部。凸轮97对称地形成,从而止档98、第一凸轮表面97a、第二凸轮表面97b和第三凸轮表面97c设置在凸轮97的对称的两部分上。凸轮电机104包括与齿轮96啮合的蜗轮105。与凸轮电机104接合的支架106与侧板102结合。因此,所述一对支撑支架53和所述一对旋转凸轮95具有相同的旋转轴。当止档98与凸轮杆84接触时,旋转凸轮95不再旋转,并且驱动旋转凸轮95的凸轮电机104的驱动电流增加。通过检测驱动电流可确认旋转凸轮95的第一位置。凸轮槽109可以在相对于TPH51彼此相对地设置的侧板102和102a中形成。凸轮杆84设置在凸轮槽109和通孔85中。凸轮槽109可以具有绕着孔107的周向形成的第一槽部分109a,用于当旋转凸轮95控制TPH 5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时提供凸轮杆84的路径。凸轮槽109具有第二槽部分109b和109c,用于当旋转凸轮95控制TPH 51将位置改变到第一开启位置和第二开启位置以及打印位置时容纳凸轮杆84。凸轮槽部分109a、109b和109c限定了当凸轮97旋转时TPH 51行进和改变其位置的路径。
旋转导向件103与所述一对支撑支架53结合。旋转导向件103将从输送单元40和40a输送的打印介质10引导到TPH 51和压印辊52之间的位置。拉伸螺旋弹簧可以被用作第一弹性构件83,拉伸螺旋弹簧的一端与TPH 51连接,另一端与旋转导向件103连接,以盖住压印辊52。旋转导向件103包括沿着输送打印介质10的方向相对于压印辊52彼此相对地设置的导向部分,以引导打印介质10。凸轮杆84被插入到在支撑支架53中形成的通孔85内。为了使TPH 51回转,通孔85可具有以铰链孔82为中心的圆弧形状。
与所述一对旋转凸轮95的相应齿轮96啮合的一对齿轮131结合到轴130两端中相应的一端。因此,当凸轮电机104旋转时,所述一对旋转凸轮95也旋转。
支撑支架53可具有圆的外周87。第一结合凹口88和第二结合凹口89沿着外周87彼此分开180度地形成。锁定构件20可旋转地结合到侧板102上。压缩弹簧25产生沿着第一结合凹口88和第二结合凹口89与锁定构件20结合的方向的弹力。锁定构件20通过旋转凸轮95与第一结合凹口88和第二结合凹口89分开,并且通过压缩弹簧25的弹力而与第一结合凹口88和第二结合凹口89结合。锁定构件20包括突起21和叉枝22,突起21与第一结合凹口88和第二结合凹口89结合,而叉枝22干涉附到旋转凸轮95上的凸轮97。锁定构件20和压缩弹簧25可以安装在侧板102a上。当支撑支架53被设置为相对于侧板102与旋转凸轮95相对时,突起21从锁定构件20的杆部分向圆的外周87突起,而叉枝22从锁定构件20的杆部分向凸轮97突起。侧板102包括在侧板102上形成的与凸轮杆84的运动对应的凸轮槽109,其中,凸轮杆84根据旋转凸轮95的运动而运动。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实施例用于将码纸板71提升到拾取位置和等待位置的拾取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参照图7,拾取单元包括第一臂141和第二臂142以及弹簧(弹性构件)144。第一臂141向下延伸到TPH 51。第二臂142向下延伸到码纸板71。弹簧(弹性构件)144弹性地连接第一臂141和第二臂142。弹簧144的一端由第一臂141支撑,其另一端由第二臂142支撑。当TPH 51从打印位置向第一开启位置回转时,第一臂141不与TPH 51接触,从而拾取单元处于等待位置。当TPH 51向第二开启位置回转时,TPH 51推动第一臂141,从而拾取单元处于拾取位置。例如,当凸轮杆84在通孔85内运动时,TPH 51的一部分与第一臂141接触。结果,第一臂141、弹簧144和第二臂142绕着回转轴143旋转。第二臂142将码纸板71推向拾取辊63。装在码纸板71上的打印介质10通过弹簧144的弹力与拾取辊63弹性地接触。当TPH 51从第二开启位置向第一开启位置回转时,第一臂141和第二臂142以及弹簧144都在码纸板71和装在码纸板71上的打印介质的重力的作用下回到它们的初始位置。当TPH 51处于第二位置时,拾取单元可以处于等待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拾取单元可以不在等待位置和拾取位置之间运动。
下文将参照附图描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打印方法。
图8A至图8G是示出图4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将TPH 51送到分别面对打印介质10的第一侧M1和第二侧M2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与压印辊52接触的打印位置以及与压印辊52分开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的第一开启位置和第二开启位置的操作。图9A至图9L是示出图4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无边距打印方法的视图。参照图8A和图9A,凸轮杆84与第二凸轮表面97b接触。结果,TPH处于第一开启位置,TPH 51与压印辊52分开第一间隙G1。此外,由于锁定构件20的突起21被第一结合凹口88卡住,所以TPH 51被锁在第一位置。由于第一臂141与TPH 51分开,所以码纸板71处于较低的位置,从而打印介质10在等待位置与拾取辊63分开。
旋转凸轮95在第一预定角度内旋转,在所述第一预定角度范围内,旋转凸轮95通过旋转控制TPH 51运动到第一开启位置和第二开启位置以及打印位置。凸轮95的旋转导致第一凸轮表面97a、第二凸轮表面97b和第三凸轮表面97c接触凸轮杆84并移动TPH 51。为了拾取打印介质10,参照图8B和图9B,旋转凸轮95沿着C1的方向旋转。由于支撑支架53被锁定构件20的突起21锁住,所以支撑支架53在凸轮杆84绕着铰链轴81在通孔85内运动的同时没有旋转。第三凸轮表面97c推动凸轮杆84,从而TPH 51向TPH 51与压印辊52分开第二间隙G2的第二开启位置回转。如图9B所示,TPH 51推动第一臂141,从而第一臂141和第二臂142旋转。第二臂142将码纸板71推向拾取辊63。码纸板71位于拾取位置。装在码纸板71上的打印介质10通过弹簧144的弹力与拾取辊63弹性地接触。
拾取辊63从盒70输出打印介质10,并且打印介质10被输向输送单元40。当打印介质10被输向第一输送单元40可以输送打印介质10的第一输送位置时,旋转凸轮95沿着C2方向旋转。然后,TPH 51、第一臂141和第二臂142以及码纸板71回到图9A中所示的位置。参照图9C,在第一输送单元40中,打印介质10通过第一间隙G1在TPH 51和压印辊52之间穿过,并被输向第二输送单元40a。由于拾取辊63和装在码纸板71上的打印介质10彼此分开,所以即使拾取辊63旋转,打印介质10也不会被拾取。
当打印介质10的前缘到达第二输送单元40a时,旋转凸轮95沿着C2的方向从图8A所示的状态旋转,以使TPH 51向打印位置回转。由于锁定构件20的突起21与第一结合凹口88结合,所以支撑支架53不旋转。凸轮杆84面对第一凸轮表面97a,而TPH 51通过第一弹性构件83的弹力绕着旋转轴81旋转,从而如图8C和图9D所示,TPH 51位于打印位置,在TPH 51和压印辊52之间形成打印压区N。这里,第一凸轮表面97a和凸轮杆84可以互相分开。第二输送单元40a沿着第一方向A1输送打印介质10。TPH 51通过对打印介质10的第一侧M1加热来打印图像。参照图9E,当打印介质10的后缘12经过打印压区N时,打印介质10停止。同时,当打印介质10的前缘11到达第二输送单元40a时,图像没有被打印到打印介质10的前缘部分L上,也就是没有图像被打印在打印介质10的前缘11和压区N之间的区域上。
通过下面的操作,图像被打印在打印介质10的前缘部分L上。参照图8C,旋转凸轮95沿着C1方向旋转,以回到图8A中显示的状态,从而TPH 51位于第一开启位置。参照图9F,第二输送单元40a沿着第二方向A2输送打印介质10,当打印介质10的前缘部分L达到打印压区N时,打印介质10停止。旋转凸轮95再次从图8A显示的状态旋转到图8C中显示的状态,从而TPH 51位于图8C和图9G中显示的打印位置,在TPH 51和压印辊52之间形成打印压区。第一输送单元40以预定的打印速度沿着第二方向A2输送打印介质10。TPH 51通过将热施加到打印介质10的前缘部分L上来打印图像。当在打印介质10的第一侧M1上的打印完成时,如图9H所示,打印介质10被输出单元60输出。当旋转凸轮95如图8A或者图8C所示沿着C1和C2的方向在预定的角度内旋转时,由于凸轮杆84根据第一凸轮表面97a、第二凸轮表面97b和第三凸轮表面97c相对于旋转凸轮95的旋转轴的半径在通孔85和凸轮槽109内运动,所以支撑支架53不旋转。
参照图9H,打印介质10在其前缘11被输出第一输送单元40之前停止。为了在打印介质10的第二侧M2上打印,TPH 51现在被送到面对打印介质10的第二侧M2的第二位置,如图4中的虚线所示。当旋转凸轮95在第二预定角度内沿着C2的方向从图8C中显示的状态旋转时,第三凸轮表面97c和止档98推动叉枝22,从而锁定构件20沿着图8D中所示的E1方向旋转,其中,所述第二预定角度大于图8A至图8C的预定角度。当第三凸轮表面97c推动叉枝22将突起21或者从第一结合凹口88或者从第二结合凹口89释放时,凸轮97处于阻滞状态。结果,突起21与第一结合凹口88分开,并且支撑支架53被释放为能够自由旋转。因此,当旋转凸轮95沿着C2的方向连续地旋转并且第二凸轮表面97b推动凸轮杆84时,支撑支架53沿着C2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如图8E所示,而不是控制TPH 51使其在第一开启位置和第二开启位置与打印位置之间绕着铰链轴81回转。当在第三凸轮表面97c和叉枝22之间的阻滞状态结束时,压缩弹簧25的弹力使锁定构件20持续地保持与支撑支架53的外周87接触。参照图8F,当支撑支架53旋转180度时,压缩弹簧25的弹力使锁定构件20沿着E2的方向旋转,突起21与第二结合凹口89结合,并且支撑支架53被锁住,从而支撑支架53不再旋转。参照图8F和图9I,TPH 51位于第一开启位置,TPH 51在该第一开启位置与压印辊52分开第一间隙G1。
第一输送单元40和输出单元60沿着第一方向A1输送打印介质10。打印介质10通过第一间隙G1被输送到TPH 51和压印辊52之间。当打印介质10的前缘11到达打印介质10可被第二输送单元40a输送的位置时,旋转凸轮95沿着C1的方向从图8F中显示的状态旋转。由于锁定构件20的突起21与第二结合凹口89结合,所以支撑支架53不旋转。凸轮杆84面对第一凸轮表面97a,TPH 51位于如图8G和9J所示的第二位置。TPH 51接触压印辊52,以形成打印压区N。输送单元40a以预定的打印速度沿着第一方向A1输送打印介质10。TPH 51通过加热打印介质10的第二侧M2来打印图像。此时,图像没有被打印在打印介质10的前缘部分L上。
通过下面的操作,图像被打印在打印介质10的第二侧M2的前缘部分L上。参照图8G,旋转凸轮95沿着C2的方向旋转,以回到图8F中显示的状态。TPH 51位于如图9K中显示的在TPH 51和压印辊52之间形成第一间隙G1的第一开启位置。第二输送单元40a沿着第二方向A2输送打印介质10。打印介质10通过第一间隙G1被输送到TPH 51和压印辊52之间。当打印介质10的前缘部分L到达打印压区N时,打印介质10停止。旋转凸轮95再次从图8F中显示的状态旋转到图8G中显示的状态,而TPH 51处于图9L中所示的打印位置。TPH 51接触压印辊52,以形成打印压区N。第一输送单元40以预定的打印速度沿着第二方向A2输送打印介质10。TPH 51通过将热施加到打印介质10的前缘部分L上来打印图像。当在打印介质10的第一侧M1和第二侧M2上的打印完成时,打印介质10被输出单元60输出。
当完成双面打印时。旋转凸轮95按照图8G中显示的状态沿着C1的方向旋转。第三凸轮表面97c推动叉枝22,从而锁定构件20沿着E1的方向旋转。即,第三凸轮表面97c和止档98处于阻滞状态。结果,突起21与第二结合凹口89分开,并且支撑支架53被释放为能够自由旋转。因此,当旋转凸轮95沿着C1的方向连续旋转并且第二凸轮表面97b推动凸轮杆84时,支撑支架53沿着C1的方向旋转。当在第三凸轮表面97c和叉枝22之间产生的阻滞状态结束时,锁定构件20在压缩弹簧25的弹力的作用下一直保持与支撑支架53的外周87接触。当支撑支架53旋转180度时,压缩弹簧25的弹力使锁定构件20向E2的方向旋转,从而突起21与第一结合凹口88结合,在此处,支撑支架53被锁住,从而支撑支架53不再旋转。TPH 51回到如图8A所示的第一位置。
例如,打印介质10的基层S可以由透明材料制成。然而,可以在墨层L1和L2中的任一层,例如在墨层L1的表面上形成不透明层。当TPH 51位于第一位置并且加热墨层L1时,TPH 51打印黄色和洋红色图像,然而当TPH51位于第二位置并且加热墨层L2时,TPH 51打印青色图像。从墨层L2的角度上看,由于青色、洋红色和黄色图像交迭,所以可展现完整的彩色图像。
作为另一个例子,如果基层S由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并且在第一侧M1和第二侧M2上形成相同的彩色墨层,则通过分别在第一侧M1和第二侧M2上打印不同的图像可实现双面打印。
如上所述,在使用一个TPH 51的情况下,通过将TPH 51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以在打印介质10的两侧上都能打印图像。此外,因为TPH 51绕着压印辊52旋转,所以TPH 51的移动距离可被显著地缩短。此外,当打印介质被供应到打印压区N时,通过将TPH 51移动到开启位置可减小打印时施加在打印介质10上的应力。此外,通过提升码纸板和使用可移动到打印位置和开启位置的TPH 51,可简化用于驱动第一输送单元40和第二输送单元40a、拾取辊63以及输出单元的设备。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使用一个TPH的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打印方法中,通过提供两个输送单元可实现无边距打印。因此,不需要在打印完成之后去除非打印区域,从而可使用无非打印区域的短的打印介质。此外,通过使用一个TPH可实现能够无边距双面打印的图像形成设备。
尽管已经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对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其范围的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在这些实施例中做出改变。
本申请要求于2005年8月9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2005-0072977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公开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使用热打印头并通过其施加热来打印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打印方法,所述打印方法包括使用拾取辊从盒中拾取打印介质;使用沿着第一方向输送打印介质的第一输送单元将打印介质供应到所述热打印头和压印辊面对的打印压区;当打印介质的前缘通过所述打印压区并且到达第二输送单元时,在使用所述第二输送单元以预定的打印速度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输送打印介质的同时,将图像打印在打印介质的第一侧上;在对打印介质的后缘的打印完成之后,使用所述第二输送单元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输送打印介质;当打印介质的后缘到达所述第一输送单元时,在以所述预定的打印速度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输送打印介质的同时,将图像打印在打印介质的前缘和打印压区之间的没有图像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方法,还包括定位所述热打印头,使其面对打印介质的第二侧,其中,打印介质的所述第二侧与打印介质的所述第一侧相对;将图像打印在打印介质的所述第二侧,将图像打印到所述第二侧的步骤包括供应打印介质、将图像打印在打印介质上、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输送打印介质以及将图像打印在没有图像的区域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所述定位热打印头的步骤包括使所述热打印头绕着所述压印辊旋转到面对打印介质的所述第一侧或第二侧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所述供应打印介质和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输送打印介质的步骤包括使所述热打印头和所述压印辊互相分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热打印头设置在与所述压印辊接触的打印位置、与所述压印辊分开第一间隙的第一开启位置以及与所述压印辊分开大于第一间隙的第二间隙的第二开启位置,其中,在执行所述供应打印介质和所述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输送打印介质的步骤的同时,所述热打印头位于所述第一开启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方法,其中,所述打印介质的拾取包括通过将所述热打印头移动到所述第二开启位置,从而拾取单元旋转以将所述码纸板推到拾取位置,以使装在码纸板上的打印介质与所述拾取辊接触;通过旋转所述拾取辊从所述盒中输出打印介质;当打印介质的前缘到达所述第一输送单元时,在通过将所述热打印头移动到所述第一开启位置使所述码纸板回到等待位置之后,使装在所述码纸板上的打印介质与所述拾取辊分开。
7.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热打印头,用于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压印辊,被设置为与所述热打印头一起形成打印压区;多个输送辊,沿着打印介质行进的路径被设置在所述热打印头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用于沿着所述路径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输送打印介质以使打印介质越过所述打印压区,从而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输送打印介质时,所述热打印头在打印介质的第一侧的第一部分上形成图像的第一部分,而当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输送打印介质时,所述热打印头在打印介质的所述第一侧的第二部分上形成图像的第二部分。
8.一种用于在打印介质的两侧上都形成图像的具有热打印头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框架,具有侧板;支撑支架,可旋转地被所述侧板支撑,以支撑热打印头单元;旋转凸轮,用于相对于所述侧板控制所述支撑支架,从而将所述热打印头单元送到所述热打印头单元可在打印介质的第一侧上打印的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热打印头可在打印介质的第二侧上打印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具有第一开启位置和第二开启位置以及打印位置,在所述第一开启位置,所述热打印头与打印介质分开第一间隙,在所述第二开启位置,所述热打印头与打印介质分开第二间隙,在所述打印位置,所述热打印头接触打印介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旋转凸轮包括分别与所述打印位置、所述第一开启位置和所述第二开启位置对应的第一凸轮表面、第二凸轮表面和第三凸轮表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支撑支架包括铰链孔和通孔,所述热打印单元包括铰链轴和凸轮杆,所述铰链轴用于插入所述铰链孔中,所述凸轮杆用于被可移动地插入到所述通孔中,从而当所述凸轮杆沿着所述通孔移动时,所述热打印单元绕着所述铰链轴旋转,所述旋转凸轮根据其与所述凸轮杆的接触来控制所述接触支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通孔以所述铰链轴的旋转中心为中心沿着周向形成。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在所述热打印头单元面对打印介质的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中的一个的同时,所述旋转凸轮控制所述支撑支架在所述第一开启位置和所述第二开启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热打印头单元。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旋转凸轮控制所述支撑支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热打印头单元。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当所述支撑支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热打印头单元相对于所述铰链轴不旋转。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热打印头单元包括凸轮杆;所述侧板包括凸轮槽,用于容纳所述凸轮杆;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所述第一开启位置、所述第二开启位置和所述打印位置中,所述旋转凸轮控制所述凸轮杆在所述凸轮槽内移动。
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热打印头单元包括凸轮杆;所述支撑支架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凸轮杆的通孔,从而所述热打印单元相对于所述支撑支架运动;所述侧板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支撑支架和所述热打印头的凸轮槽,所述凸轮槽包括第一凸轮槽和第二凸轮槽,所述第一凸轮槽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支撑支架,所述第二凸轮槽与所述通孔对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使用热打印头在打印介质的两面都打印无边距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打印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分别设置在TPH的前侧和后侧的第一和第二输送单元以及一对输出辊,所述第一和第二输送单元用于以预定的速度传递打印介质,所述输出辊与打印介质同步旋转并输出打印介质,其中,一个输出辊与拾取辊接触地旋转。压印辊与由第一和第二输出单元输送的打印介质接触地同步旋转。所述TPH具有TPH被压向压印辊以形成打印压区的打印位置以及TPH与压印辊分开的开启位置。码纸板具有打印介质与拾取辊接触的拾取位置以及装在码纸板上的打印介质与拾取辊分开的等待位置。当TPH被置于打印位置和开启位置时,码纸板被分别设置在等待位置和拾取位置。
文档编号B41J29/38GK1911668SQ2006101106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9日
发明者李龙德, 郑钟声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