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射方法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0584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喷射方法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具有喷墨式记录头的液体喷射装置中的液体喷射方法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如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9-U6071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有下述的装置,该装置被构成为除了作为形成文字或图像的基本颜色的黑色(K)、青色(C)、品红色(M)、以及黄色(Y)之外,还利用特殊颜色的墨水应对各种用途。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打印机被构成为能够利用包含白色颜料的白色墨水或包含金属颜料的银色墨水进行记录。通过利用这些白色墨水或银色墨水进行图像等的记录,能够进行丰富的色彩表现。然而,并没有提出利用了白色墨水或银色墨水的更加有效的记录方法及其装置构成。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喷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光泽系液体从液体喷射头着陆到着陆对象的预定位置以形成光泽层,其中,所述液体喷射头从喷嘴列的喷嘴喷射液体;使白色系液体着陆到所述光泽层之上以形成白色层;其中,在形成光泽层的步骤中,以使所述光泽系液体的着陆液量多于所述白色系液体的着陆液量的方式进行排液。另外,“白色系”是指视觉上被识别为白色的颜色,并不限于无色的白色,例如,还包括被称作灰白或象牙白的稍有颜色的白色。另外,“光泽系液体”是指包含金属粉末或珍珠粉末等作为颜料、并通过该颜料反射光来视觉上被识别为光泽感的液体。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打印机的构成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记录头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喷嘴列的配置的模式图;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打印机的电气构成的框图;图5是用于说明从本发明涉及的驱动信号产生电路产生的驱动信号的图;图6A是用于说明前向路径时的印刷处理的情形的模式图,图6B是用于说明返回路径时的印刷处理的情形的模式图;图7是图6A和图6B中的区域X的放大图;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喷嘴列的配置的模式图9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前向路径方向的印刷处理的情形的模式图,图9B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返回路径方向的印刷处理的情形的模式图;图10是本发明涉及的图9A和图9B中的区域X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另外,在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具体例,进行了各种限定,但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这些方式,除非在以下的说明中特别对本发明进行了限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方式的图像记录装置、具体以安装有作为液体喷射头的喷墨式记录头(以下,仅称作记录头)的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称作打印机)为例进行说明。首先,基于图1,说明打印机1的整体结构。例示的打印机1具有托架4,在托架4 上设置有盒安装部2和记录头3 (本发明的液体喷射头的一种)。该托架4被引导杆5轴支撑并被安装成能够在记录纸6的宽度方向(主扫描方向)上移动。该托架4与架设在驱动滑轮7和自由转动滑轮8之间的正时带9连接。并且,该驱动滑轮7与脉冲马达10的旋转轴接合。因此,托架4通过脉冲马达10的运转而在记录纸6(记录介质的一种,本发明中的着陆对象的一种。)的宽度方向上移动。在托架4的移动范围内一侧的端部区域设定有初始位置,所述初始位置是当记录头3不进行针对记录纸6的记录动作并进行等待时所处的位置。在该初始位置上配置有擦拭机构12和封盖机构13,擦拭机构12用于清洁记录头3 的喷嘴板11 (参照图2)的表面,封盖机构13能够密封该喷嘴形成面。作为记录头,可以使用各种构成的头,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例示的记录头3 被安装在打印机1上。该记录头3包括振子单元15、可容纳该振子单元15的壳体16、与壳体16的前端面接合的流路单元17等。上述的壳体16是具有用于容纳振子单元15的容纳中空部18的块状部件,例如通过用树脂(环氧树脂等)模制来制造。上述的振子单元15包括形成为梳齿状的多个压电振子19、各压电振子19被接合在其上的固定板20、用于向各压电振子19提供驱动信号等的柔性电缆21。上述的压电振子19是压力产生装置的一种。本实施方式的压电振子19是例如通过将压电板切割成梳齿状来制成的层积型压电振子,并且是能够在与层积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伸缩的纵向振动模式的压电振子,其中,压电板将压电体层和电极层交替地层积而成。上述的固定板20是能够承受来自压电振子19的反作用力的金属制的板材。上述的柔性电缆 21是具有挠性的薄膜状配线部件。并且,柔性电缆21的一端侧的端子部焊接在压电振子 19的端子部上,另一端侧的端子部焊接在配线基板22的端子部上。当向构成该压电振子19的压电体层作用电场时,即经由柔性电缆21提供驱动信号时,上述的自由端部分在元件长度方向(与层积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伸缩。例如,当通过充电来提高振子电位时,压电振子19在元件长度方向上收缩,当通过放电来降低振子电位时,压电振子19在元件长度方向上伸长。上述的流路单元17是具有从液体供应口 23经由压力室M到达喷嘴25的一系列的独立液体流路的板状部件。该流路单元17包括具有作为压力室M或液体供应口 23的中空部或凹槽部等的流路形成基板沈、密封该中空部或凹槽部的开口并划分出压力室M或液体供应口 23的一部分的弹性板27、以及形成有多个喷嘴25的喷嘴板11。并且,弹性板27接合在流路形成基板沈的一个表面、即壳体侧的表面,喷嘴板11接合在流路形成基板26的另一个表面、即与弹性板接合面相反侧的表面。关于该喷嘴板11的构成,将在后面进行说明。上述的弹性板27具有在支撑板四的表面上层积了弹性膜30的双层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复合板材制作了弹性板27,该复合板材是将作为金属板中的一种的不锈钢板作为支撑板四、并在该支撑板四的表面上层积作为弹性膜30的树脂薄膜而制成的,树脂薄膜用PPSbolyphenylenesulfide,聚苯硫醚)或PI (polyimide,聚酰亚胺)制成。在该弹性板27上设置有使压力室容积发生变化的隔膜部。此外,在该弹性板27上设置有密封公共液室40的一部分的柔性部。上述的隔膜部通过利用蚀刻加工等部分去除支撑板四来制成。即,该隔膜部包括与压电振子19的前端面接合的岛部31、以及围绕该岛部31的薄弹性部32。上述的柔性部是用于吸收储存在公共液室40中的液体的压力变动的部分。该缓冲部分也是通过利用蚀刻加工等去除与储存中空部的开口面相对的区域的支撑板四以只剩下弹性膜30来制成的。并且,由于压电振子19的前端面接合在上述的岛部31上,因此通过使自由端部伸缩,能够改变压力室容积。例如,当对压电振子19进行充电而使得自由端部在元件长度方向上收缩时,岛部31被拉伸。由此,岛部31移动,从而与压电振子19的放电状态相比,能够增大压力室容积。另外,当将充电状态的压电振子19放电而使得自由端部在元件长度方向上伸长时,岛部31被压向压力室M侧。由此,与压电振子19的充电状态相比,能够减少压力室容积。在上述的盒安装部2设置有供应针单元33。该供应针单元33是与储存有液体的液体盒34 (液体供应源中的一种)连接的部分,储存在液体盒34中的液体经由该供应针单元33被供应到记录头3内。另外,作为液体供应源,不限于液体盒34,也可以使用液体储存包(储存有液体的袋体)。另外,也可以采用以下构成将液体盒34等液体供应源配置在打印机1的主体侧,并从该液体供应源经由墨水供应管向记录头3供应墨水。并且,还可以采用以下构成在打印机外配置液体储存罐,并且该液体储存罐被直接或间接连接到打印机内部的流路。本实施方式中的供应针单元33大致由液体供应针35和针支架36构成。液体供应针35是插入到液体盒34内部的部件,将储存在液体盒34内的液体导入到针内。该液体供应针35的前端部被形成为圆锥状,并穿设有多个连通针内外的液体导入孔。针支架36 是用于安装液体供应针35的部件,其表面上形成有用于固定液体供应针35的基部的台座 37。该供应针单元33配置在壳体16的安装面上。在该配置状态下,液体出口和壳体 16的连接突起经由衬垫38以液密状态连通。并且,在连接突起的内侧形成有贯穿壳体16 内的液体供应路39。该液体供应路39与流路单元17的公共液室40连通。因此,储存在液体盒34内的液体通过液体供应路39流入公共液室40。 在这些记录头3以及供应针单元33中,形成有从液体供应针35通过公共液室40 以及压力室M到达喷嘴25的一系列的液体流路。并且,当使压电振子19 口工作时,如上所述能够改变压力室容积。通过该压力室容积的变动,压力室M内的液体产生压力变动, 因此能够改变压力室M内的液体压力,从而能够从喷嘴25喷射液滴。例如,当对压电振子 19进行充电使压力室M膨胀之后、将压电振子19快速放电而使压力室M收缩时,通过压力室M的膨胀而流入到压力室M内的液体被快速加压,从喷嘴25喷出液滴。作为上述打印机1所喷射的墨水,例如可使用颜料墨水。该墨水的颜料浓度或保湿剂浓度等被调节成适于图像印刷等用途。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黑色墨水(K)、青色墨水(C)、品红色墨水(M)、黄色墨水⑴、白色墨水(W)、银色墨水⑶总计6种颜色的墨水。 作为这些墨水,优选使用紫外线固化墨水(UV墨水光固化液体的一种)。紫外线固化墨水与通常的水性墨水的不同点在于在着陆到记录介质(着陆对象)之后,通过从紫外线照射装置(没有图示)对该着陆位置照射紫外线来使墨水固化,由此能够确保稳定的印刷品质, 而不受墨水浸透性等记录介质的物理特性的影响。这里,上述的白色墨水是包含白色系颜料的墨水,是本发明中的白色系液体中的一种。作为白色系颜料,例如能够优选使用二氧化钛。另外,银色墨水是包含光泽系颜料的墨水,是本发明中的光泽系液体中的一种。作为光泽系颜料,例如能够使用由铝等金属构成的粉末状或糊状的金属颜料、或者由云母钛等构成的珍珠颜料,云母钛是用金属氧化物涂布云母的表面而成的。上述打印机1被构成为使用这些白色墨水和银色墨水可在记录图像中获得特殊的视觉效果。对此将在后面进行说明。接下来,说明每种颜色墨水向喷嘴列的分配。图3是说明喷嘴板11的构成的平面图。在该图中,左右方向为主扫描方向,右侧为初始位置侧(HP),左侧为记录区域侧(RP)。另外,在该图中,上下方向为副扫描方向(记录纸6的运送方向),下侧为上游侧(UR),上侧为下游侧(LR)。上述的喷嘴板11是以与点 (dot)形成密度对应的间距形成有多个喷嘴25的由金属等构成的薄板。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嘴板11中,在与副扫描方向相当的方向上设置多列喷嘴25构成喷嘴列观,并且在与主扫描方向对应的方向上形成多个该喷嘴列观,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了 6列。一个喷嘴列例如由以与360dpi对应的间距形成的360个喷嘴25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白色墨水(W)以及银色墨水(S)对应的第1喷嘴列^a、与白色墨水(W)以及银色墨水(S)对应的第2喷嘴列^b、与黄色墨水(Y)对应的第3喷嘴列^c、与品红色墨水(M)对应的第4喷嘴列^cU 与青色墨水(C)对应的第5喷嘴列^e、以及与黑色墨水(K)对应的第6喷嘴列28f沿与主扫描方向对应的方向排列形成。这里,构成了如下的相对位置关系当记录头3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前向路径时,第 1喷嘴列28a成为前侧(在相对移动中平面上的位置先与着陆对象重叠的那侧),第2喷嘴列28b成为后侧,另一方面,当在返回路径时,第2喷嘴列28b成为前侧,第1喷嘴列28a成为后侧。第1喷嘴列28a被划分为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一半(180个)的喷嘴组(图中用黑色圆圈表示)和该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一半(180个)的喷嘴组这两个喷嘴组,两个喷嘴组的液体流路也彼此分离。并且被构成为配置在上游侧的喷嘴组喷射银色墨水(S),配置在下游侧的喷嘴组喷射白色墨水(W)。从而,第1喷嘴列^a的上游侧的喷嘴组相当于光泽系对应喷嘴组,下游侧喷嘴组相当于白色系对应喷嘴组。同样地,第2喷嘴列28b被构成为配置在上游侧的喷嘴组喷射白色墨水(W),配置在下游侧的喷嘴组(图中用黑色圆圈表示)喷射银色墨水(S)。该第2喷嘴列28b的上游侧的喷嘴组相当于白色系对应喷嘴组,下游侧的喷嘴组相当于光泽系对应喷嘴组。此外,第1喷嘴列28a和第2喷嘴列^b以在两者之间没有配置其他喷嘴列而相邻的状态配置。此外,第1喷嘴列28a和第2喷嘴列28b 在主扫描方向上配置在相对相同的位置。例如不能采用第2喷嘴列28b相对于第1喷嘴列 ^a的喷嘴间距偏离半个间距的配置。如此配置的原因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喷射银色墨水之后白色墨水被喷射并着陆到该银色墨水的着陆位置上。对此将在后面进行说明。接下来,说明打印机1的电气构成。如图4所示,该打印机1大致由打印机控制器 44、打印引擎45构成。打印机控制器44包括具有CPU、ROM、RAM的控制部46 (控制装置的一种)、产生用于向记录头3提供的驱动信号的驱动信号产生电路47 (驱动信号产生装置的一种)等。 另一方面,打印引擎45包括脉冲马达10 (相对移动装置的一种)、供纸马达48 (着陆对象运送装置的一种)、记录头3等。并且,这些各部的动作可通过上述的控制部46来控制。上述的控制部46是进行该打印机1中的控制的部分。该控制部46与触点端子50 电连接,因此读出已安装的液体盒34的触点ROM 49中存储的各种信息。因此,控制部46 能够基于读出的信息来识别储存在液体盒34中的墨水的类型等。此外,控制部46能够改写被存储在触点ROM 49中的各种信息。该控制部46基于从主计算机等外部装置发送过来的印刷数据,生成用于控制记录头3的点模式数据。然后,控制部46将所述生成的点模式数据转送给记录头3。此外,控制部46还起到作为驱动信号设定装置的功能,设定适于图像等的印刷的波形的驱动信号, 并使驱动信号产生电路47产生该驱动信号。并且,控制部46还使脉冲马达10工作以使托架4(记录头幻移动到期望位置,或使供纸马达48工作以送出记录纸6。上述的驱动信号产生电路47是起到作为驱动信号产生装置的功能的部分,其在控制部46的控制下,产生用于向记录头3提供的驱动信号。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信号产生电路47能够同时产生两种驱动信号COMl、COM2。以下,说明各驱动信号。上述的第1驱动信号COMl是在单位周期内等间隔地产生三个第1驱动脉冲DPl的一系列的信号,其中,第1驱动脉冲DPl被设定为尽可能地增加液滴的喷射量,单位周期是驱动信号的重复周期并且是被锁存脉冲等的定时信号分隔的周期。该第1驱动脉冲DPl是将驱动电压、即将最高电位与最低电位的电位差尽可能高地设定到压电振子19可允许的程度的驱动脉冲。并且,每当该第1驱动脉冲DPl被提供给一个压电振子19时,就会从喷嘴25喷射最大量的墨滴。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在喷射银色墨水时使用第1驱动脉冲DPI。如图5所示,上述的第2驱动信号COM2是在单位周期内等间隔地产生三个第2驱动脉冲DP2的一系列的信号。该第2驱动脉冲DP2是被设定为使得喷射的墨滴的量比上述第1驱动脉冲DPl的场合变少的驱动脉冲,其基本的波形形状与上述第1驱动脉冲DPl相同。但是,该第2驱动脉冲DP2的不同点在于驱动电压被设定得低于上述第1驱动脉冲DPl 的驱动电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喷射银色墨水以外的墨水时使用第2驱动脉冲DP2。此外,第1驱动脉冲DPl和第2驱动脉冲DP2虽被构成为驱动电压不同,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两者的驱动电压相同,并使第2驱动脉冲DP2的电压变化的斜率小于第1驱动脉冲 DPl的电压变化的斜率,由此使得通过第2驱动脉冲DP2喷射的墨滴的量少于上述第1驱动脉冲DPl的场合。
接下来,对如上构成的打印机1中的使用了银色墨水和白色墨水的印刷处理进行说明。在该印刷处理中,在记录纸6等记录介质上首先喷射银色墨水,从而将银色墨水层 (本发明中的光泽层的一种)作为底子进行记录,之后在该银色墨水层之上喷射白色墨水重叠形成白色墨水层(本发明中的白色层的一种)。当接通了电源时,控制部46执行预定的初始化动作。在该初始化动作中,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托架4来进行托架4(记录头幻的位置识别等,或者清除工作区内的不需要的信息。若进行了初始化动作,则控制部46控制脉冲马达10或供纸马达48,使托架4在主扫描方向(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相对移动方向)上移动,并且将记录纸6向副扫描方向(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运送方向)送出。并且,控制部46与托架4或记录纸6的移动同步地对第 1驱动脉冲DPl和第2驱动脉冲DP2向压电振子19的提供进行控制。图6A是用于说明记录头3 —边从主扫描方向的一侧的初始位置侧向另一侧移动一边从喷嘴25喷射墨水的前向路径方向(相当于第1相对移动方向)的印刷处理(记录处理)的情形的模式图。并且,图7是图6A和图6B中的区域X的放大图。如图6A所示, 在前向路径,通过第1喷射脉冲DP1,银色墨水从配置在第1喷嘴列^a的副扫描方向上游侧的光泽系对应喷嘴组( 被喷射,并着陆到记录纸6的预定位置。由此,在记录纸6上形成银色墨水层51。之后,在记录头3移动了相邻喷嘴列的间隔的定时,通过第2驱动脉冲 DP2,白色墨水从配置在第2喷嘴列^b的副扫描方向上游侧的白色系对应喷嘴组被喷射, 并着陆到先前形成的银色墨水层51之上。由此,如图7所示,在银色墨水层51之上重叠形成白色墨水层52。如此,在从记录头3交替地喷射银色墨水和白色墨水的同时,进行前向路径的印刷处理。图6B是用于说明记录头3 —边从主扫描方向的另一侧向一侧的初始位置侧移动一边从喷嘴25喷射墨水的返回路径方向(相当于第2相对移动方向)的印刷处理的情形的模式图。当前向路径的印刷处理结束时,通过供纸马达48的工作,记录纸6向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被运送喷嘴列的一半、即与一个喷嘴组的长度对应的距离,然后返回路径的印刷处理被进行。如该图所示,在返回路径,通过第1驱动脉冲DP1,银色墨水从配置在第2喷嘴列^b的副扫描方向下游侧的光泽系对应喷嘴组(S)被喷射,并着陆到记录纸6的预定位置,形成银色墨水层51。然后,在记录头3移动了相邻喷嘴列的间隔的定时,通过第2驱动脉冲DP2,白色墨水从配置在第1喷嘴列28a的副扫描方向下游侧的白色系对应喷嘴组被喷射,并着陆到先前形成的银色墨水层51之上。由此,与上述前向路径的场合同样地,在银色墨水层51之上重叠形成白色墨水层52。如此,在交替地喷射银色墨水和白色墨水的同时,进行返回路径的印刷处理。如上所述,通过在前向路径和返回路径上在交替地喷射银色墨水和白色墨水的同时进行印刷处理,记录纸6等记录介质的底色被银色墨水层51覆盖而隐藏,并将该银色墨水层51作为底子在其上形成白色墨水层52,因此能够获得银色墨水层51的光泽感。由此, 与在记录介质上直接形成白色墨水层52的场合相比,能够提高白色墨水层52的亮度,其结果,能够更加突出白色的成色。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射银色墨水时的墨滴的量被设定得比喷射白色墨水时的墨滴的量多,因此银色墨水层51的覆盖面积大于白色墨水层52的覆盖面积。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隐藏银色墨水层51的记录介质的底色,并且更加强调光泽感,因此能够进一步突出白色墨水层52的成色。并且,尤其即使记录介质是透光的树脂薄膜或类似的介质,也能够通过作为底子的银色墨水层51的隐藏作用来确保形成在其上的墨水的成色性。此外,在上述打印机1中,能够在前向路径以及返回路径的双方向上有效地进行记录。这里,在上述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将银色墨水层51作为底子在其上形成白色墨水层52来突出白色的构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相反地通过将白色墨水层作为底子在其上形成银色墨水层来突出金属质感。图8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喷嘴板11'的构成的平面图,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在于与第1喷嘴列28a和第2喷嘴列28b中银色墨水和白色墨水的分配相关的部分,其他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第1喷嘴列 28a被构成为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一半的喷嘴组喷射白色墨水(W),配置在下游侧的喷嘴组喷射银色墨水(S)。因此,第1喷嘴列^a的上游侧的喷嘴组相当于白色系对应喷嘴组, 下游侧的喷嘴组相当于光泽系对应喷嘴组。同样地,第2喷嘴列28b被构成为配置在上游侧的喷嘴组喷射银色墨水(S),配置在下游侧的喷嘴组喷射白色墨水(W)。因此,第2喷嘴列^b的上游侧的喷嘴组相当于光泽系对应喷嘴组,下游侧的喷嘴组相当于白色系对应喷嘴组。并且,第1喷嘴列28a和第2喷嘴列^b以两者之间没有配置其他喷嘴列而相邻的状态配置。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中的使用了银色墨水和白色墨水的印刷处理进行说明。在该印刷处理中,在记录纸6等记录介质上首先喷射白色墨水,从而将白色墨水层作为底子进行记录,之后在该白色墨水层之上喷射银色墨水重叠形成银色墨水层。图9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前向路径方向的印刷处理的情形的模式图。并且, 图10是图9A和图9B中的区域X的放大图。如图9A所示,在前向路径,通过第1喷射脉冲 DPI,白色墨水从配置在第1喷嘴列28a的副扫描方向上游侧的白色系对应喷嘴组(W)被喷射,并着陆到记录纸6的预定位置。由此,在记录纸6上先形成白色墨水层52。之后,在记录头3移动了相邻喷嘴列的间隔的定时,通过第2驱动脉冲DP2,银色墨水从配置在第2喷嘴列^b的副扫描方向上游侧的光泽系对应喷嘴组被喷射,并着陆到先前形成的白色墨水层52之上。由此,如图10所示,在白色墨水层52之上重叠形成银色墨水层51。如此,在从记录头3交替地喷射银色墨水和白色墨水的同时,进行前向路径的印刷处理。图9B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返回路径方向的印刷处理的情形的模式图。当前向路径的印刷处理结束时,通过供纸马达48的工作,记录纸6向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被运送喷嘴列的一半(即,与一个喷嘴组的长度对应的距离),然后返回路径的印刷处理被进行。如该图所示,在返回路径,通过第1驱动脉冲DP1,白色墨水从配置在第2喷嘴列28b的副扫描方向下游侧的白色系对应喷嘴组(W)被喷射,并着陆到记录纸6的预定位置,形成白色墨水层52。然后,在记录头3移动了相邻喷嘴列的间隔的定时,通过第2驱动脉冲DP2, 银色墨水从配置在第1喷嘴列的副扫描方向下游侧的光泽系对应喷嘴组被喷射,并着陆到先前形成的白色墨水层52之上。由此,与上述前向路径的场合同样地,在白色墨水层 52之上重叠形成银色墨水层51。如此,在交替地喷射银色墨水和白色墨水的同时,进行返回路径的印刷处理。如上所述,通过在前向路径和返回路径上在交替地喷射白色墨水和银色墨水的同时进行印刷处理,记录纸6等记录介质的底色被白色墨水层52覆盖而隐藏,并将该白色墨水层52作为底子在其上形成银色墨水层51,因此与在着陆对象上直接形成银色墨水层51 的场合相比,能够提高银色墨水层51的亮度,其结果,能够更加突出银色墨水层51的金属光泽感。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区别使用第1驱动脉冲DPl和第2驱动脉冲DP2,以使得喷射白色墨水时的墨滴的量比喷射银色墨水时的墨滴的量多,因此白色墨水层52的覆盖面积大于银色墨水层51的覆盖面积。由此,能够通过白色墨水层52更加可靠地隐藏记录介质的底色,并且更加强调光泽感,因此能够进一步突出银色墨水层51的光泽感。并且,尤其即使记录介质是透光的树脂薄膜或类似的介质,也能够通过作为底子的白色墨水层52的隐藏作用来确保形成在其上的墨水的成色性。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基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进行各种变形。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主扫描方向的往复印刷处理中记录头3(搭载有该记录头3的托架4)相对于静止状态的记录介质相对移动的构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在记录头3的位置固定的状态下使记录介质相对于该记录头3相对移动的构成。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一个记录头3上沿与主扫描方向对应的方向并排形成了例如与白色墨水(W)以及银色墨水⑶对应的第1喷嘴列^a、与白色墨水(W)以及银色墨水(S)对应的第2喷嘴列^b、与黄色墨水(Y)对应的第3喷嘴列^c、与品红色墨水(M)对应的第4喷嘴列^d、与青色墨水(C)对应的第5喷嘴列^e、以及与黑色墨水⑷对应的第6喷嘴列28f的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该方式,例如也可以将设置有与白色墨水(W)以及银色墨水(S)对应的第1喷嘴列^a、与白色墨水(W)以及银色墨水(S)对应的第2喷嘴列^b的记录头和设置有其他颜色的喷嘴列的记录头单独设置。另外,也可以将设置有与白色墨水(W)以及银色墨水(S)对应的第1喷嘴列^a的记录头和设置有与白色墨水(W) 以及银色墨水( 对应的第2喷嘴列^b的记录头单独设置,本发明的“记录头”、“液体喷射头”有时解释为表示所设置的多个记录头(液体喷射头)的全体。另外,用于驱动压电振子19的驱动信号以及其中包含的驱动脉冲不限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构成,也可以采用任意的构成。总的来说,只要被构成为形成底子的墨水的量多于着陆在该底子之上的墨水的量即可。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1喷嘴列28a和第2喷嘴列^b中分别一半一半地设置了白色墨水用喷嘴和银色墨水用喷嘴,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方式,例如也可以根据印刷数据,将第1喷嘴列28a的白色墨水用喷嘴设定得多于银色墨水用喷嘴,并且考虑第1喷嘴列28a的银色墨水用喷嘴的数目,设置第2喷嘴列^b的白色墨水用喷嘴,以相对地增加第2喷嘴列^b的银色墨水用喷嘴。以上,说明了将本发明适用于喷墨式记录打印机的例子,但不限于此。本发明例如也可以适用于在液晶显示器等的滤色器的制造中使用的色料喷射装置、在有机EL显示器、FED等的电极形成中使用的电极材料喷射装置、在生物芯片的制造中使用的生体有机物喷射装置等其他液体喷射装置,只要这些装置具有将两种液体重叠着陆到着陆对象上的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喷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光泽系液体从液体喷射头着陆到着陆对象的预定位置以形成光泽层,其中,所述液体喷射头从喷嘴列的喷嘴喷射液体;以及使白色系液体着陆到所述光泽层之上以形成白色层;其中,在形成光泽层的步骤中,以使所述光泽系液体的着陆液量多于所述白色系液体的着陆液量的方式进行排液。
2.一种液体喷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白色系液体从液体喷射头着陆到着陆对象的预定位置以形成白色层,其中,所述液体喷射头从喷嘴列的喷嘴喷射液体;以及使光泽系液体着陆到所述白色层之上以形成光泽层;其中,在形成白色层的步骤中,以使所述白色系液体的着陆液量多于所述光泽系液体的着陆液量的方式进行排液。
3.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包括液体喷射头,其从喷嘴列的喷嘴喷射液体;第1喷嘴列,其具有喷射白色系液体的白色系对应喷嘴组以及喷射光泽系液体的光泽系对应喷嘴组,并且被配置在所述液体喷射头中相对于所述着陆对象的第1相对移动方向上的前侧;以及第2喷嘴列,其具有白色系对应喷嘴组以及光泽系对应喷嘴组,并且被配置在所述液体喷射头中的所述第1相对移动方向上的后侧;其中,在向所述第1相对移动方向的移动中,在从所述第1喷嘴列的光泽系对应喷嘴组喷射光泽系液体后,从第2喷嘴列的白色系对应喷嘴组喷射白色系液体,在向与所述第1相对移动方向相反的第2相对移动方向的移动中,在从所述第2喷嘴列的光泽系对应喷嘴组喷射光泽系液体后,从第1喷嘴列的白色系对应喷嘴组喷射白色系液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从所述喷嘴喷射的光泽系液体的液滴量多于从所述喷嘴喷射的白色系液体的液滴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在所述第1喷嘴列中,光泽系对应喷嘴组被配置在向与所述相对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运送所述着陆对象时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侧,白色系对应喷嘴组被配置在所述运送方向的下游侧,在所述第2喷嘴列中,白色系对应喷嘴组被配置在所述着陆对象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侧,光泽系对应喷嘴组被配置在所述运送方向的下游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所述第1喷嘴列与所述第2喷嘴列在两者之间没有配置其他喷嘴列而相邻。
7.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包括液体喷射头,其从喷嘴列的喷嘴喷射液体;第1喷嘴列,其具有喷射白色系液体的白色系对应喷嘴组以及喷射光泽系液体的光泽系对应喷嘴组,并且被配置在所述液体喷射头中相对于所述着陆对象的第1相对移动方向上的前侧;以及第2喷嘴列,其具有白色系对应喷嘴组以及光泽系对应喷嘴组,并且被配置在所述液体喷射头中的所述第1相对移动方向上的后侧;其中,在向所述第1相对移动方向的移动中,在从所述第1喷嘴列的白色系对应喷嘴组喷射白色系液体之后,从第2喷嘴列的光泽系对应喷嘴组喷射光泽系液体,在向与所述第1相对移动方向相反的第2相对移动方向的移动中,在从所述第2喷嘴列的白色系对应喷嘴组喷射白色系液体之后,从第1喷嘴列的光泽系对应喷嘴组喷射光泽系液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从所述喷嘴喷射的白色系液体的液滴量多于从所述喷嘴喷射的光泽系液体的液滴量。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在所述第1喷嘴列中,白色系对应喷嘴组被配置在向与所述相对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运送所述着陆对象时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侧,光泽系对应喷嘴组被配置在所述运送方向的下游侧,在所述第2喷嘴列中,光泽系对应喷嘴组被配置在所述着陆对象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侧,白色系对应喷嘴组被配置在所述运送方向的下游侧。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所述第1喷嘴列与所述第2喷嘴列在两者之间没有配置其他喷嘴列而相邻。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液体喷射方法以及液体喷射装置。在使光泽系液体从自喷嘴列的喷嘴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着陆到着陆对象的预定位置以形成光泽层后,使白色系液体着陆到光泽层之上以形成白色层,并且光泽系液体的着陆液量多于白色系液体的着陆液量。
文档编号B41J2/01GK102205709SQ2011100682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8日
发明者小泽欣也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