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297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例如喷墨式打印机等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记录装置的一种,已知通过从液体喷射头(记录部)对用纸等被记录介质喷射墨水而进行印刷(记录)的喷墨式打印机。这样的打印机中,为了在进行比较大量的印刷的情况下稳定而连续地对液体喷射头供给墨水,而提出了从墨水的收置容量比较大的墨包(液体收置体)经过供墨管对液体喷射头供给墨水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样的结构的打印机中,通常,在筐体内在设置为能够沿相对于用纸的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的滑架上搭载有液体喷射头。而且,从在筐体的外部配置的墨包延伸出的供墨管,穿过在筐体形成的间隙而插入滑架的移动区域,连接于在滑架上搭载的液体喷射头。【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008051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上述那样的打印机中,因为是多个墨包在筐体的外部杂乱地重叠配置的结构,所以有在更换所希望的墨包时难以放置新墨包这一问题。此外,这一问题,不限于喷墨式打印机,在将从在筐体的外部配置的液体收置体经由液体供给管供给到筐体内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从该液体喷射头喷射而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中,基本都存在。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及其作用作记载。解决上述问题的记录装置,具备:筐体;记录部,其配置于所述筐体内、对被记录介质喷射液体而进行记录;壳体,其配置于所述筐体外并收置液体收置体,所述液体收置体收置用于对所述记录部供给的所述液体、具有将内部的液体导出到外部的导出口;和连接所述导出口的连接部,所述壳体具备:通过以沿与铅垂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转动而能够开闭所述壳体的盖体;和导向部,其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内表面,在所述盖体的开放状态下将所述液体收置体向所述壳体内放置时,对所述液体收置体进行导向,使得所述液体收置体的所述导出口变为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状态。根据该结构,在将液体收置体向壳体内收置时,能够利用导向部引导所述液体收置体滑向壳体内。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液体收置体放置于壳体内。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所述导向部设置为,在所述盖体打开的状态下至少覆盖所述盖体的铰链部中向内表面侧突出的部分。根据该结构,在将多个液体收置体向壳体内的放置位置放置时,能够利用导向部抑制液体收置体卡在至少盖体的铰链部中的向内表面侧突出的部分。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导向部的对置面,设置有表示与所述液体收置体相对应的位置的视觉辨识部。根据该结构,在将液体收置体放置于壳体内的放置位置时,以视觉辨识部为目标,从而能够高精度地将液体收置体放置于壳体内的放置位置。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所述壳体具备与所放置的所述液体收置体的底部抵接的抵接部。根据该结构,与所放置的所述液体收置体的底部抵接,从而能够进行所述液体收置体的定位。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所述壳体具备经由所述铰链部安装所述盖体的壳体形成部件,所述盖体装配于所述壳体形成部件的端部,所述导向部在所述盖体打开的状态下覆盖所述壳体形成部件的端部。根据该结构,在将多个液体收置体向壳体内的放置位置放置时,能够利用导向部抑制多个液体收置体卡在壳体形成部件的端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底部,使所述底部弯曲。根据该结构,伴随墨水量的减少底部折叠,能够使墨水收置体的容积的减少顺畅进行。附图说明图1是记录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盖体打开时的液体收置单元的立体图。图3是液体收置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省略侧壁形成部件并且盖体打开时的液体收置单元的立体图。图5是省略盖体时液体收置单元的立体图。图6是盖体打开状态的液体收置单元的剖视图。图7是盖体关闭状态的液体收置单元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8是实施方式2的盖体打开时的液体收置单元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液体收置体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液体收置体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1是实施方式2的盖体打开状态的液体收置单元的剖视图。符号说明11…记录装置、15…筐体、17…作为记录部的液体喷射头、25…作为液体收置体的第1墨水收置体、26…作为液体收置体的第2墨水收置体、27…作为液体收置体的第3墨水收置体、25c~27c…导出口、31…壳体、32…盖体、33…作为壳体形成部件的液体受容部、35b~37b…连接部、43…铰链部、47…作为导向部的滑动部、49…作为视觉辨识部的导向部、150…液体收置体、180…抵接部、523…作为底部的第3膜、P…作为被记录介质的用纸。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按照附图对记录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如图1所示,记录装置11整体大致呈长方体状,并具备记录单元12和在记录单元12的左右两侧面设置的液体收置单元13、14。记录单元12具备筐体15,在筐体15内滑架16能够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而配置。在滑架16的下端部,作为对作为被记录介质的一例的用纸P喷射墨水(液体)而进行印刷(记录)的记录部的一例,而支撑有液体喷射头17。在筐体15的前端部的上端部设置有用于进行记录装置11的各种操作的操作部18。在筐体15的前面的中央部,开有供对在筐体15内被印刷了的用纸P进行排纸的矩形状的排纸口19。从排纸口19,向排纸方向即前方突出地延伸出支撑从排纸口19被排纸的用纸P的矩形板状的排纸托盘20。在筐体15的前面的、排纸托盘20的下侧,装卸自如地安装有上下二层的供纸盒21、22。在供纸盒21、22中分别以层叠状态收置有不同尺寸的用纸P。当然,也可以设为在供纸盒21、22中收置相同尺寸的用纸P。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右侧(一侧)的液体收置单元13中,在与滑架16的移动方向即左右方向垂直的前后方向上并排收置有作为分别收置彼此不同的彩色墨水(液体)的液体收置体的一例的第1墨水收置体25、第2墨水收置体26、以及第3墨水收置体27。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分别收置的彩色墨水,分别经由供墨管28被供给到液体喷射头17。另一方面,在左侧(另一侧)的液体收置单元14中收置有收置黑色墨水(液体)的墨水收置体(省略图示),该墨水收置体所收置的黑色墨水经由供墨管29被供给到液体喷射头17。此外,从液体收置单元13伸出的各供墨管28与从液体收置单元14伸出的供墨管29,在筐体15内的途中束集而后一起引绕并连接于液体喷射头17。如图2所示,第1墨水收置体25具备:收置青绿色墨水的由柔性袋体构成的第1墨包25a;和在第1墨包25a的一端部(上端部)设置的呈矩形环状的第1手持部25b。第2墨水收置体26具备:收置洋红色墨水的由柔性袋体构成的第2墨包26a;和在第2墨包26a的一端部(上端部)设置的呈矩形环状的第2手持部26b。第3墨水收置体27具备:收置黄色墨水的由柔性袋体构成的第3墨包27a;和在第3墨包27a的一端部(上端部)设置的呈矩形环状的第3手持部27b。第1~第3墨包25a~27a,在内部充满墨水的状态下,外表面形状弯曲而变为鼓起的凸曲面形状。如图2以及图3所示,液体收置单元13由合成树脂构成,并具备壳体31和能够将壳体31开闭的盖体32。壳体31具备:液体受容部33,其作为形成壳体31的底部的呈有底箱状的壳体形成部件的一例;和侧壁形成部件34,其为大致矩形板状,连结在液体受容部33的成为筐体15(参照图1)侧的侧壁的左侧壁上并且具有深度。如图3以及图7所示,在侧壁形成部件34的下端部,向下方延伸地设置有供插入液体受容部33的4个呈大致L字板状的脚部51。4个脚部51,在前后方向上有间隔地配置,在它们的顶端部(下端部)分别设置有底板部52。在各底板部52形成有螺钉(省略图示)可插通的螺钉插通孔52a。在液体受容部33的内底面上的与侧壁形成部件34的4个螺钉插通孔52a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凸设有呈大致圆柱状的圆柱部53。在各圆柱部53的上面设置有螺钉(省略图示)可拧入的螺纹孔(省略图示)。而且,通过在使侧壁形成部件34的4个脚部51的螺钉插通孔52a重叠于液体受容部33的4个圆柱部53的螺纹孔(省略图示)的状态下,将螺钉(省略图示)插通各螺钉插通孔52a并拧入各圆柱部53的螺纹孔(省略图示),从而侧壁形成部件34固定于液体受容部33。因此,不需要在液体受容部33的底壁形成螺纹孔(省略图示),所以即使墨水从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泄露到壳体31内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该泄露的墨水从液体受容部33向外部泄露。如图2以及图5所示,在壳体31内的侧壁形成部件34的上端部,在前后方向上并排设置有分别支撑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的第1支持部件35、第2支持部件36以及第3支持部件37。第1~第3支持部件35~37在壳体31内向斜前方突出。而且,在第1~第3支持部件35~37分别连接有一端侧连接于液体喷射头17(参照图1)的供墨管28(参照图1)的另一端侧。并且,在第1~第3支持部件35~37的顶端面,分别设置有钩挂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的各自的第1~第3手持部25b~27b的大致矩形状的第1钩挂凸部35a、第2钩挂凸部36a、以及第3钩挂凸部37a。而且,通过将第1~第3手持部25b~27b分别钩挂于第1~第3钩挂凸部35a~37a,从而第1~第3手持部25b~27b分别与第1~第3支持部件35~37连结,成为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分别由第1~第3支持部件35~37以悬挂方式支撑的状态。该状态下,使得第1~第3墨包25a~27a内分别经由第1~第3手持部25b~27b以及第1~第3支持部件35~37与各供墨管28(参照图1)内相连通。第1~第3手持部25b~27b分别具有导出墨水的图2的导出口25c~27c,第1~第3支持部件35~37具有与导出口25c~27c连接的图5的连接部35b~37b。进一步,该状态下,在壳体31内,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相对于侧壁形成部件34倾斜而配置,并且相邻的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彼此在第1~第3支持部件35~37的突出方向上重叠。另外,该状态下壳体31的液体受容部33内的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的位置,分别成为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的放置位置。即,第1墨水收置体25的放置位置为液体受容部33内的前部,第2墨水收置体26的放置位置为液体受容部33内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第3墨水收置体27的放置位置为液体受容部33内的后部。此外,液体受容部33的容积设定为,装满了的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的所有收置体所收置的量的墨水量以上。即,液体受容部33的容积设定为,即使在壳体31内收置有装满了的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的状态下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的所有收置体所收置的墨水全部泄露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该泄露的所有墨水蓄积于液体受容部33内。如图4以及图6所示,盖体32呈具有深度的矩形板状,在基端部经由臂部40a而设置有前后一对铰链轴40。在液体受容部33的与侧壁形成部件34侧相反侧的侧壁即右侧壁的内表面的上端部,设置有可转动地支撑前后一对铰链轴40的前后一对轴承部41。而且,在一对铰链轴40被支撑于一对轴承部41的状态下,利用螺钉42a将一对保持部件42从一对铰链轴40之上相对于一对轴承部41固定,从而盖体32安装于液体受容部33。本实施方式中,盖体32的铰链部43包括一对铰链轴40、一对轴承部41以及一对保持部件42。另外,一对铰链轴40的轴线沿与铅垂方向垂直(交叉)的方向即前后方向延伸。而且,盖体32通过以一对铰链轴40的轴线为中心与一对铰链轴40一起转动而开闭壳体31。在盖体32中的比中央部稍稍靠近基端侧的位置形成有大致遍及整个前后方向而延伸的矩形状的窗45,在窗45中嵌入有由透明的合成树脂形成的矩形状的板部件46。在盖体32的内表面的板部件46上侧形成有斜坡50,该斜坡50用于在使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在盖体32的内表面上向各自的放置位置滑落时、抑制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卡在板部件46上。在盖体32的内表面的基端部(下端部),设置有与窗45相邻并且遍及整个前后方向延伸的矩形板状的、作为导向部的滑动部47。该情况下,滑动部47设置为,在盖体32打开的状态下覆盖一对铰链部43与液体受容部33的右侧壁的上端部。在滑动部47的表面,分别与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的放置位置相对应地、设置有与第1~第3墨包25a~27a的凸曲面形状的外表面形状相对应的凹曲面形状的引导部47a。即,在滑动部47的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并排设置有与第1~第3墨包25a~27a的外表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的3个(与壳体31所收置的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相同个数)的引导部47a。进一步,若换言之,则滑动部47的表面成为与第1~第3墨包25a~27a的外表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另外,盖体32的前后两侧壁的内表面的靠基端侧的位置与侧壁形成部件34的前后两侧壁的内表面的中央部,通过限制盖体32的转动范围的一对连结臂48而连结。本实施方式中,一对连结比48的长度设定为,在以盖体32的关闭状态(图1所示的状态)的角度为0度的情况下,盖体32的开放状态(图6所示的状态)的角度变为40度。即,本实施方式中,盖体32构成为,在关闭状态下与垂直面平行、在开放状态下相对于垂直面成40度的角度。进一步,若换言之,则本实施方式中,盖体32能够在呈关闭状态的关闭位置与呈开放状态的开放位置之间在0~40度的角度范围内转动。如图3以及图5所示,在壳体31内的盖体32为闭关状态时滑动部47的对置面即侧壁形成部件34的内表面,分别与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的放置位置相对应地,设置有与第1~第3墨包25a~27a的凸曲面形状的外表面形状相对应的凹曲面形状的、作为视觉辨识部的导向部49。即,在侧壁形成部件34的内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并排设置有与壳体31内所收置的第1~第3墨包25a~27a的数量相同的3个导向部49。而且,这3个导向部49指示与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相对应的位置,成为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的放置位置的目标。接下来,关于将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放置到壳体31内时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如图6所示,在将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放置到壳体31内的情况下,首先,使盖体32转动而成为开放状态。于是,盖体32由一对连结臂48保持在相对于垂直面倾斜的开放位置。接着,一边捏着第3手持部27b一边以导向部49为目标将第3墨水收置体27载置于与其放置位置相对应的盖体32的内表面上的前部。于是,第3墨水收置体27在盖体32的内表面上向滑动部47滑落。而且,如果第3墨水收置体27到达滑动部47,则滑动部47的与第3墨水收置体27相对应的引导部47a引导第3墨水收置体27滑向其放置位置。此时,因为铰链部43与液体受容部33的右侧壁的上端部由滑动部47覆盖,所以第3墨水收置体27不卡在铰链部43和/或液体受容部33的右侧壁的上端部地顺畅地向液体受容部33内的放置位置滑落。之后,通过使第3手持部27b卡挂于第3支持部件37的第3卡挂凸部37a,第3墨水收置体27在悬挂于第3支持部件37的状态下放置于壳体31内。同样,在使第2手持部26b卡挂于第2支持部件36的第2卡挂凸部36a后,通过使第1手持部25b卡挂于第1支持部件35的第1卡挂凸部35a,第1墨水收置体25以及第2墨水收置体26在分别悬挂于第1支持部件35以及第2支持部件36的状态下放置于壳体31内。之后,通过使盖体32转动而成为关闭状态,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向壳体31内的放置作业完成。根据以上详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1)在盖体32的内表面设置有滑动部47,该滑动部47在盖体32的开放状态下将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向壳体31内收置时能够使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向壳体31内的放置位置滑动。因此,在将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向壳体31内收置时,通过将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载置于盖体32的内表面上,能够利用滑动部47引导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滑向壳体31内的放置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向壳体31内的放置位置放置。(2)滑动部47设置为覆盖盖体32的铰链部43。因此,在使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在盖体32的内表面滑动而向壳体31内的放置位置放置时,能够利用滑动部47抑制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卡在盖体32的铰链部43上。(3)盖体32经由铰链部43安装于壳体31的液体受容部33的上端部,滑动部47在盖体32打开的状态下覆盖液体受容部33的上端部。因此,在使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在盖体32的内表面滑动而向壳体31内的放置位置放置时,能够利用滑动部47抑制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卡在液体受容部33的上端部。(4)壳体31的液体受容部33呈有底箱状,因此无接头(无缝)。因此,在壳体31内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破损、内部的墨水漏出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液体受容部33蓄积该漏出的墨水。因此,能够抑制从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漏到壳体31内的墨水向壳体31外流出。也即是,在液体受容部33为组装多个部件而形成的结构的情况下,漏到液体受容部33内的墨水容易从各部件彼此的接缝向外部漏出。(5)在壳体31内的滑动部47的对置面即侧壁形成部件34的内表面,设置有表示与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相对应的位置的导向部49。因此,在将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放置于壳体31内的放置位置时,通过将导向部49作为目标,能够高精度地将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放置于壳体31内的放置位置。(6)滑动部47的表面成为与第1~第3墨包25a~27a的外表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因此,能够减小将第1~第3墨包25a~27a放置于壳体31内的放置位置并将盖体32关上时、第1~第3墨包25a~27a的外表面与滑动部47的表面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实现省空间化。(7)在滑动部47的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并排设置有形状与第1~第3墨包25a~27a的外表面形状相对应的3个引导部47a。因此,如果使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在盖体32的内表面上滑动并使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滑动直至滑动部47,则能够利用滑动部47的与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相对应的引导部47a引导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分别向各自的放置位置滑动。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将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放置于壳体31内的放置位置。(8)滑动部47配置在盖体32的内表面的不与窗45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得,在为了确认墨水余量而从液体收置单元13的外部透过窗45观察液体收置单元13的内部所收置的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时,滑动部47不会成为障碍。(9)铰链部43配置于液体受容部33的内侧面。因此,铰链部43不从壳体31的外表面突出,因此能够提升壳体31(液体收置单元13)的外观。(10)导向部49呈与第1~第3墨包25a~27a的凸曲面形状的外表面形状相对应的凹曲面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视觉识别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的放置位置。(11)液体受容部33的容积设定为,即使在收置有装满了的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的状态下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中任一收置体所收置的墨水全部漏出到壳体31内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这些漏出的墨水全部蓄积于液体受容部33。即,即使墨水从装满了的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中任一收置体漏出到壳体31内,也能够将该漏出的墨水蓄积于液体受容部33内。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漏到壳体31内的墨水向壳体31外流出。(12)在壳体31内,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相对于侧壁形成部件34倾斜配置,并且相邻的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彼此在第1~第3支持部件35~37的突出方向重叠。因此,与在壳体31内在使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相对于侧壁形成部件34平行状态下在前后方向上并排配置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使得其彼此在左右方向上不重叠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壳体31(液体收置单元13)的前后方向的宽度抑制为较小。(13)通常,在要将盖体32在预定的转动范围内大幅打开的情况下,需要降低盖体32的铰链部43的位置。但是,铰链部43需要设置于液体受容部33的上端部,因此如果过度降低铰链部43的位置,则液体受容部33的深度会变浅。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能够利用滑动部47引导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向壳体31内的放置位置滑动,所以即使缩窄盖体32的转动范围而减小了盖体32的打开量,也能够维持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向放置位置的放置性。因此,因为能够提高盖体32的铰链部43的位置,所以能够将液体受容部33设为深度较深的液体受容部,对于将从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漏到壳体31内的墨水蓄积于液体受容部33内而言是有利的。而且,能够减小盖体32的开打量,所以能够减小盖体32的开闭所需要的空间。(实施方式2)关于实施方式2参照图8到图11进行说明。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1a,在液体受容部33具有抵接部180这一点上不同于实施方式1的记录装置11。图8是表示盖体32打开时的液体收置单元13a的立体图。图8表示液体收置单元13a中收置有一个液体收置体150的状态。液体收置单元13a具备滑动部47和抵接部180。滑动部47以及抵接部180按每个装卸单元(支持部件)35、36、37而设置。抵接部180与液体受容部33设置为一体。抵接部180,在液体收置体150安装于装卸单元35、36、37的状态下与液体收置体150抵接。抵接部180为了抑制液体收置体150的损伤而如图8所示那样具有弯曲的凸形状(凸曲面)或突起。在使用者将液体收置体150从外部插入盖体32打开状态的液体收置单元13a时,滑动部47对该插入进行引导。执行该引导,使得液体收置体150的底部即第3膜523(参照图9)抵接于抵接部180。为了进行该引导,滑动部47如图8所示具有弯曲的凹形状。液体收置体150的结构:图9以及图10是表示液体收置体15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液体收置体150的外观的主视图。图9、图10示出液体收置体150安装于装卸单元35、36、37的状态(安装状态)下的Z轴、K1轴、K2轴。Z轴与图8所示的Z轴相同。图9以及图10表示填充有墨水且安装于装卸单元35、36、37前的状态。如图9以及图10所示,液体收置体150具备液体收置袋(墨包)152和操作部件153。操作部件153具备把持部154、作为导出口的液体供给单元155、基板单元158和按压部545。把持部154是供利用者把持液体收置体150的部分。液体收置袋152能够收置墨水。液体收置袋152以袋面露出的状态安装于操作部件153。即,液体收置袋152构成为,不被壳体所收置、能够从外部看到。将液体收置袋152中安装有操作部件153的一侧定义为一端501侧,将一端501的相反侧定义为另一端502侧。将液体收置袋152中的+K2轴方向侧的一端定义为第1侧端503侧,将-K2轴方向侧的一端定义为第2侧端504侧。如图9所示,液体供给单元155以及基板单元158位于液体收置袋152的一端501侧。如图9所示,如果沿K1轴方向观察液体收置体150,则液体供给单元155以及基板单元158的位置至少在局部与一端501重叠。也就是,液体供给单元155以及基板单元158的下端与一端501的上端相比分别位于-Z轴方向侧。液体收置袋152具有第1膜521、第2膜522(图9)和第3膜。第1~第3膜521~523区划出用于在内侧收置墨水的空间部。如图9以及图10所示,第1膜521以及第2膜522构成液体收置袋152的侧面。如图9所示,第3膜523构成液体收置袋152的底面。第1膜521以及第2膜522相向配置。第1膜521以及第2膜522彼此的周缘区域151W的一部分熔敷。详细而言,周缘区域151W中,一端501侧部分、第1侧端503侧部分与第2侧端504侧部分熔敷。图9以及图10所带的交叉画影线,表示第1以及第2膜521、522熔敷了的部分。液体收置袋152的一端501(详细而言,第1以及第2的膜521、522的一端),熔敷于操作部件153的接合部(未图示)。图9以及图10所带的实线的单画影线表示操作部件153与第1以及第2膜521、522的熔敷部分即周边区域153Wa、153Wb。第3膜523的周缘区域151W、还有第1膜521以及第2膜522的周缘区域151W的一部熔敷。图9所带的单点划线的单画影线表示第3膜523熔敷与第1以及第2膜521、522的部分。第3膜523作为底部发挥作用。第1~第3膜521~523均具有柔性。作为第1~第3膜521~523的材料,例如,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聚乙烯等。液体收置袋152,因其柔性其内部的容积伴随收置的墨水量的减少而减少。液体收置体150具有用于使液体收置袋152所收置的墨水流入液体供给单元155的流路部件170。流路部件170配置于液体收置袋152的内侧。在第3膜523上带有折痕190。折痕190设置为连结第1侧端503与第2侧端504。在液体收置袋152的内部的容积减少时,利用抵接部180沿折痕190折叠第3膜523。通过这样折叠第3膜523,液体收置袋152的内部的容积的减少顺利进行。其结果,剩余墨水的量减少。所谓剩余墨水是在液体收置体150的更换时被卸下(取下)的液体收置袋152中剩余的墨水。(变形例)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这样变形。·盖体32也可以,设定一对连结臂48的长度使得开放状态(图6所示的状态)的角度变为小于90度,构成为能够在关闭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在0度以上且小于90度的角度范围内转动。但是,盖体32的开放状态(图6所示的状态)的角度必须设定为,盖体32打开到能够在壳体31内收置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的程度。·滑动部47的引导部47a的形状(滑动部47的表面形状),不是必须设为与第1~第3墨包25a~27a的外表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将引导部47a的形状设为有棱角的形状。·导向部49也可以省略。·壳体31的液体受容部33不是必须设为有底箱状。·滑动部47不是必须配置为覆盖液体受容部33的上端部。·滑动部47不是必须配置为覆盖盖体32的整个铰链部43。即,滑动部47也可以配置为仅覆盖铰链部43中向盖体32的内表面侧突出的部分。·滑动部47也可以形成为环形,使得从盖体32顶端侧(上侧)看包围整体第1~第3墨包25a~27a。·在液体受容部33的底部,也可以设置用于将从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漏出而蓄积于液体受容部33内的墨水排出的排出口。该情况下,在排出口设置可开闭排出口的栓等。·盖体32的铰链部43也可以设置在液体受容部33的外侧面。如果这样设置,则在向壳体31内放置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时,能够使得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不会卡在铰链部43上。·盖体32的铰链部43也可以配置为从液体受容部33的内侧面以及外侧面这两方突出。如果这样配置,则能够将铰链部43的突出量分散于液体受容部33的内侧面以及外侧面这两方。·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使盖体32的厚度变厚从而使得盖体32覆盖铰链部43。在该情况下,铰链部43既可以配置在液体受容部33的外侧面,也可以配置在液体受容部33的内侧面。·也可以构成为,利用滑动部47以外的部件来覆盖铰链部43。即,不是必须利用滑动部47来覆盖铰链部43。·铰链部43也可以配置在壳体31中的供放置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的区域外。·盖体32的臂部40a也可以设为带圆弧的形状,使得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不会卡住地滑动。·也可以构成为,利用滑动部47以外的部件来覆盖铰链部43以及液体受容部33的上端部。即,不是必须利用滑动部47来覆盖铰链部43以及液体受容部33的上端部。·也可以将盖体32配置为相对于液体受容部33的上端部重叠。·也可以遍及盖体32的整个内表面而设置滑动部47。该情况下,优选,滑动部47中至少覆盖窗45的部分由透明材料形成。·导向部49的形状,不是必须设为与第1~第3墨包25a~27a的外表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将导向部49的形状设为有棱角的形状。·液体受容部33的容积也可以设为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全体收置的合计量的墨水量以上。·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在壳体31内,既可以配置为相对于侧壁形成部件34不倾斜,也可以配置为相邻的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彼此在第1~第3支持部件35~37的突出方向不重叠。·也可以,在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分别设置将内部的墨水导出的导出管,将该导出管分别连接于供墨管28而后将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放置于壳体31内的放置位置。·既可以使导向部49作为引导部47a发挥作用,也可以使引导部47a作为导向部49发挥作用。·也可以,在将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放置于壳体31内的放置位置并盖上盖体32的状态下,使得引导部47a与导向部49相对于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抵接。·也可以由颜色、文字、记号、标号(label)等构成导向部49。·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也可以设为在由硬质合成树脂等形成的硬壳体内收置墨水的结构。·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不限于悬挂在壳体31内的方式,也可以设为载置于放置位置的方式。该情况下,构成为,将墨水从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的底部导出而向供墨管28引导。·也可以,省略液体收置单元14,而构成为,从液体收置单元13向液体喷射头17引导黑色墨水、青绿色墨水、洋红色墨水以及黄色墨水。·第1~第3墨水收置体25~27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设为能够补充墨水的结构。·液体收置单元13、14的配置也可以转换。·记录装置11中,设为与黑色墨水、青绿色墨水、洋红色墨水以及黄色墨水这4种颜色相对应的结构,但是既可以设为与单色或2种颜色相对应的结构,也可以设为能够与5种以上的颜色相对应的结构。·被记录介质不仅是用纸P,也可以是布、塑料膜、CD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