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印刷机印版滚筒冷却装置及其冷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29603阅读:12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印刷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凹版印刷机印版滚筒冷却装置及其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在凹版印刷中,油墨的转移率通常在50%~80%之间,1/4~1/2的油墨总是残留在网穴中。印版滚筒网穴中的油墨残留率提高时,油墨的转移率就会随之减少,造成堵版故障,即会造成印迹网目浅、小字和图案印不清晰,实地颜色偏浅,严重的会造成断笔少画。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印版滚筒温度过高和油墨中的溶剂挥发过快导致。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凹版印刷机冷却辊装置[申请号:201120483984.5],包括设置有内腔的冷却辊,冷却辊分别通过轴承A、轴承B安装在两侧的墙板中,冷却辊伸出操作侧墙板之外的操作端头圆周设置有带轮B,带轮B通过同步带与驱动电机的带轮A传动连接;冷却辊伸出操作侧墙板之外的操作端头与旋转接头连通,旋转接头内设置有进水管、排水管,分别与冷却辊的内腔连通,进水管伸进冷却辊的内腔后还设置有一段延长管。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法兰连接高速旋转头,不受冷却辊正反转旋向限制,不采用油封,完全杜绝冷却水渗漏;电机驱动冷却辊,使冷却辊表面速度与料膜主动趋于一致,避免冷却辊的阻尼影响料膜张力。

虽然上述的方案虽然具有以上诸多的优点,但是,上述的方案并未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因此,急需设计一款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滚筒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更合理且冷却效果好的凹版印刷机印版滚筒冷却装置。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工艺简单且能提高冷却效果的凹版印刷机印版滚筒的冷却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凹版印刷机印版滚筒冷却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墨槽且印版滚筒部分浸入墨槽内的油墨中,所述的墨槽通过油墨循环系统连接有油墨箱,所述的油墨箱位于冷却水箱中且所述的冷却水箱通过冷却水循环系统连接有冷水机,所述冷却水箱内的冷却水水位高于油墨箱内的油墨液位。

在上述的凹版印刷机印版滚筒冷却装置中,所述的油墨箱位于冷却水箱的轴向中心且所述的冷却水箱内壁和油墨箱外壁之间形成U形储水空间。

在上述的凹版印刷机印版滚筒冷却装置中,所述的油墨箱上端与冷却水箱上端齐平且冷却水箱4的上端设有封闭机构,油墨箱固定在封闭机构上。

在上述的凹版印刷机印版滚筒冷却装置中,所述的油墨循环系统包括油墨供墨管和油墨回流管,油墨供墨管的进墨端插于油墨箱内且油墨供墨管的进墨端延长至油墨箱的内底部,油墨供墨管的出墨端插于墨槽内且油墨供墨管的出墨端位于墨槽内的正常油墨液位的上方,在油墨供墨管的进墨端设有供墨泵,在油墨供墨管上安装有供墨流量阀;所述的油墨回流管进墨端插于墨槽内且油墨回流管进墨端位于墨槽内的正常油墨液位的上方,油墨回流管的出墨端插于油墨箱的上端内部,在油墨回流管上安装有回流流量阀。

在上述的凹版印刷机印版滚筒冷却装置中,所述的油墨回流管进墨端具有呈竖直设置的回流漏斗。

在上述的凹版印刷机印版滚筒冷却装置中,所述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回水管,冷却水进水管的出水端连接在冷却水箱的上端,冷却水进水管的进水端连接在冷水机的出水口上,在冷却水进水管上安装有冷却水泵;所述的冷却水回水管进水端连接在冷却水箱的底部,冷却水回水管的回水端连接在冷水机的回水口上。

在上述的凹版印刷机印版滚筒冷却装置中,所述的油墨供墨管内径与油墨回流管的内径相等,所述的冷却水进水管内径和冷却水回水管的内径相等,所述的冷却水进水管大于油墨供墨管的内径。

在上述的凹版印刷机印版滚筒冷却装置中,所述的封闭机构包括固定在冷却水箱上端的封闭端盖,所述的油墨箱上端固定在封闭端盖的下表面且油墨箱上端与封闭端盖的下表面之间密封连接。密封连接通过焊接或者密封圈等等结构实现。密封连接避免了冷却水进入至油墨箱中。

在上述的凹版印刷机印版滚筒冷却装置中,所述的墨槽固定在凹版印刷机机架上;所述的冷却水箱固定在支撑架上。

在上述的凹版印刷机印版滚筒冷却装置中,所述油墨循环系统的油墨循环流动的流量等于或者小于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冷却水循环流动的流量。

为了达到上述的另外一个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凹版印刷机印版滚筒的冷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冷却印版滚筒,将印版滚筒的部分浸入墨槽内的油墨中且墨槽通过油墨循环系统连接有油墨箱;

B、冷却油墨,A步骤中的油墨箱位于冷却水箱中且所述的冷却水箱通过冷却水循环系统连接有冷水机,油墨在冷却印版滚筒的同时所述冷却水箱中的水不断对油墨箱内的油墨进行间接冷却,所述的油墨箱位于冷却水箱的轴向中心且所述冷却水箱内的冷却水水位高于油墨箱内的油墨液位。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凹版印刷机印版滚筒冷却装置及其冷却方法的优点在于:

1、设计更合理,有效保证凹版印刷溶剂型油墨保持低温状态循环供给印版滚筒使印版滚筒保持低温状态,保证印刷过程中油墨不粘附到印版网穴内,有效避免油墨堵住印版滚筒网穴,使印刷油墨有效转移到印刷纸张上,保证印刷品油墨厚薄的稳定,使印刷品笔画粗细稳定色相稳定,以此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废品率。

2、方法简单且易于操控,提高了冷却效率和冷却效果。

3、结构简单且易于制造。

4、节能且符合当前社会技术的发展趋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墨槽1、凹版印刷机机架11、油墨循环系统2、油墨供墨管21、油墨回流管22、供墨泵23、供墨流量阀24、回流流量阀25、回流漏斗26、油墨箱3、冷却水箱4、支撑架41、金属垫板42、冷却水循环系统5、冷却水进水管51、冷却水回水管52、冷却水泵53、冷水机6、安装机构7、横梁71、印版滚筒a、U形储水空间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凹版印刷机印版滚筒冷却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墨槽1且印版滚筒a部分浸入墨槽1内的油墨中,墨槽1固定在凹版印刷机机架11上;印版滚筒a的两端穿设在凹版印刷机机架11上且与凹版印刷机机架11上转动连接。

在凹版印刷机机架11上设有定位架,所述的墨槽1通过若干连接脚固定在定位架上且所述的墨槽1位于印版滚筒a下方。定位架与凹版印刷机机架11之间通过若干螺栓固定连接。

墨槽1通过油墨循环系统2连接有油墨箱3,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油墨循环系统2包括油墨供墨管21和油墨回流管22,油墨供墨管21的进墨端插于油墨箱3内且油墨供墨管21的进墨端延长至油墨箱3的内底部,油墨供墨管21的出墨端插于墨槽1内且油墨供墨管21的出墨端位于墨槽1内的正常油墨液位的上方,在油墨供墨管21的进墨端设有供墨泵23,在油墨供墨管21上安装有供墨流量阀24;所述的油墨回流管22进墨端插于墨槽1内且油墨回流管22进墨端位于墨槽1内的正常油墨液位的上方,油墨回流管22的出墨端插于油墨箱3的上端内部,在油墨回流管22上安装有回流流量阀25。

所述的供墨泵23、供墨流量阀24和回流流量阀25分别与PLC控制柜连接,PLC控制柜控制泵的开启和关闭,控制流量阀开度大小、以及开启和关闭,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控制更加精确。

其次,在油墨回流管22进墨端具有呈竖直设置的回流漏斗26。回流漏斗26大头端朝上,回流漏斗26其能够提高回流量,本实施例的油墨回流管22和回流漏斗26连为一体式结构。

油墨箱3位于冷却水箱4中且所述的冷却水箱4通过冷却水循环系统5连接有冷水机6。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冷却水循环系统5包括冷却水进水管51和冷却水回水管52,冷却水进水管51的出水端连接在冷却水箱4的上端,冷却水进水管51的进水端连接在冷水机6的出水口上,在冷却水进水管51上安装有冷却水泵53;所述的冷却水回水管52进水端连接在冷却水箱4的底部,冷却水回水管52的回水端连接在冷水机6的回水口上。

冷却水泵53与上述的PLC控制柜连接,实现滚筒冷却和油墨冷却的均衡性。

为了便于移动和搬运,冷却水箱4固定在支撑架41上。支撑架41上设有金属垫板42,冷却水箱4放置在金属垫板上。其次,在金属垫板上表面设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凸筋,金属垫板结合凸筋具有吸收冷却水箱4热量和加强的两个作用,无形中降低了冷却水循环系统5运行的能耗。

所述冷却水箱4内的冷却水水位高于油墨箱3内的油墨液位。即,正常的水位高于油墨的正常液位,其不仅可以确保油墨冷却的效率和有效性,而且还可以将油墨的正常液位以上的空余部分的热量进行热量交换,即,还可以与热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大幅提高了冷却效率。

冷水机冷冻出的冷水,通过冷却水进水管51上安装的冷却水泵53流到冷却水箱4内,冷却水箱是密闭的经过冷却水泵的压力,冷却水会经回水管流到冷水机,由此冷却水会在冷却水箱内不停循环流动保证冷却水箱处于低温状态,由于油墨箱安装在冷却水箱内,油墨箱内的油墨保持低温状态,油墨经过油墨循环系统在油墨箱与墨槽之间流动,由供墨管和油墨回流管上安装的流量阀来控制油墨流量的大小,冷却后的油墨在墨槽内一直保持低温状态给印版滚筒冷却泵降温和减少油墨溶剂的挥发,以此来确保油墨不粘附到印版网穴内造成堵版故障,避免生产出的印刷品印迹网目浅、小字和图案印不清晰以及实地颜色偏浅,断笔少画现象,以此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废品率。

作为本实施例的最优化方案,油墨箱3位于冷却水箱4的轴向中心且所述的冷却水箱4内壁和油墨箱3外壁之间形成U形储水空间b。位于冷却水箱4的轴向中心其可以确保冷却的均匀性,形成的U形储水空间b可以确保冷却的均匀性和有效性。

油墨供墨管21内径与油墨回流管22的内径相等,所述的冷却水进水管51内径和冷却水回水管52的内径相等,所述的冷却水进水管51大于油墨供墨管21的内径。

该方案的优点在于:通过上述的方案其可以确保冷却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提高冷却效率和冷却效果。

另外,油墨箱3上端与冷却水箱4上端齐平且且冷却水箱4的上端设有封闭机构7,油墨箱3固定在封闭机构7上。封闭机构7包括固定在冷却水箱4上端的封闭端盖71,所述的油墨箱3上端固定在封闭端盖71的下表面且油墨箱3上端与封闭端盖71的下表面之间密封连接。上述供墨泵23的驱动电机固定在安装机构7上,通过该结构的设计安装,能够提高组装效率。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印版滚筒a的部分浸入墨槽1内,油墨对印版滚筒a进行冷却。

而油墨的冷却过程如下:

通过冷却水循环系统5使冷水机排出的冷冻水间接与油墨箱3内的油墨进行热量交换,即,将油墨中的热量带走,而被热交换后的油墨不断被循环到墨槽1内,即,实现了油墨的冷却。另外,在墨槽1的底部设有若干横向设置的横向散热孔和若干纵向设置的纵向散热孔,所述的横向散热孔和纵向散热孔相互连通,横向散热孔和纵向散热孔能够将滞留在墨槽1内的油墨进行进一步的散热。横向散热孔和纵向散热孔并不与墨槽1内的槽体连通,避免了油墨的流失。

本凹版印刷机印版滚筒的冷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冷却印版滚筒,将印版滚筒a的部分浸入墨槽1内的油墨中且墨槽1通过油墨循环系统2连接有油墨箱3;

B、冷却油墨,A步骤中的油墨箱3位于冷却水箱4中且所述的冷却水箱4通过冷却水循环系统5连接有冷水机6,油墨在冷却印版滚筒a的同时所述冷却水箱4中的水不断对油墨箱3内的油墨进行间接冷却,所述的油墨箱3位于冷却水箱4的轴向中心且所述冷却水箱4内的冷却水水位高于油墨箱3内的油墨液位。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墨槽1、凹版印刷机机架11、油墨循环系统2、油墨供墨管21、油墨回流管22、供墨泵23、供墨流量阀24、回流流量阀25、回流漏斗26、油墨箱3、冷却水箱4、支撑架41、金属垫板42、冷却水循环系统5、冷却水进水管51、冷却水回水管52、冷却水泵53、冷水机6、安装机构7、横梁71、印版滚筒a、U形储水空间b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