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膜印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454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膜印刷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膜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装膜印刷设备。



背景技术:

包装膜印刷设备,用于生产印有特定图案的包装膜,包装膜印刷设备一般能完成以下工序:放卷-印刷-固化-收卷。为此,包装膜印刷设备一般包括上料装置、印压装置、加热装置和收卷装置,包装膜从上料装置放卷后进入印压装置进行印刷,包装膜印刷后进入加热装置对油墨进行固化,油墨固化后由收卷装置进行收卷,完成印刷。现有技术的包装膜印刷设备中存在以下问题。

在上料装置中,为纠正包装膜的偏移,一般设置纠偏系统,现有的纠偏系统一般包括液压缸或气缸,包装膜是套在上料转轴上的,液压缸或气缸与上料转轴的端部连接,工作人员通过控制液压缸或气缸的活塞杆的行程来使上料转轴轴向运动,从而使包装膜沿其轴向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上。但是液压缸或气缸的响应速度慢,且行程难以精准控制,比较容易出现误差;此外,现有的纠偏对准一般是手动调节目视检测,很多时候是依靠工作人员的经验来判断是否对准,这也使得纠偏工作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

在印压装置中,一般设置有圆柱形的版棍,版棍上刻有印刷图案,印压装置中还设置有版棍轴,版棍轴被驱动装置带动旋转,版棍套在版棍轴上并被版棍轴带动旋转,版棍吸收油墨后转印到与之接触的包装膜上。当要印刷新的图案时,印压装置需要更换版棍,这时就需要工作人员把原来的版棍连同版棍轴一起从驱动装置中拆下,之后把新的版棍套上版棍轴,再把版棍轴连同新的版棍一起安装到驱动装置上。版棍轴一般由金属材料制成,质量较重,这需要耗费工作人员较多的体力,人性化不足,而且频繁的体力劳动也会影响生产效率。

在加热装置中,一般包括烘箱,包装膜印刷后进入烘箱内进行油墨固化,现有的包装膜印刷设备的流水线上一般需要设置多个烘箱,各个烘箱是单独提供热空气的,各个烘箱的热空气使用完后直接排到大自然中,这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再有,经过烘箱的热空气中含有挥发出来的有机溶剂,这些热空气如不合理地处理将会污染环境。

在收卷装置中,包装膜印刷完成后便被收卷,在高速收卷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难以观察印刷后的包装膜上是否存在印刷错误,如要进行检测,就必须先停止整套印刷设备的运转,这无疑会大大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上述的众多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纠偏精度高、方便工作人员安装版棍、方便工作人员检测包装膜的印刷质量和能够对烘箱内的热空气进行循环利用的包装膜印刷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包装膜印刷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包装膜印刷过程中依次通过的上料装置、多个印压装置、加热装置和收卷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上料转轴和光电传感器,所述上料转轴安装在支架,所述支架连接有支架驱动装置,所述支架驱动装置适于驱动所述支架沿所述上料转轴的轴向方向运动,所述支架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并受控于所述控制装置,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当包装膜处于正确的位置时,包装膜的其中一条侧边与所述光电传感器对齐;每个所述印压装置包括油墨腔、第一锥顶轴、第二锥顶轴和气缸,所述气缸安装在所述油墨腔的第一侧壁,所述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所述第一锥顶轴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锥顶轴沿其自身的轴向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锥顶轴设置在所述油墨腔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所述第一锥顶轴与所述第二锥顶轴同轴相对,版棍设置有轴向通孔,版棍的两端适于夹持在所述第一锥顶轴与所述第二锥顶轴之间;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多个烘箱,一个所述烘箱与一个所述印压装置对应,各个所述烘箱均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各个所述烘箱的进风口均设置有抽风机和加热丝,各个所述烘箱通过管道连通,连通的方式为前一个烘箱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后一个烘箱的进风口连通,最后一个烘箱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第一个烘箱的进风口连通;所述收卷装置包括收卷转轴和频闪灯,所述频闪灯设置在所述收卷转轴的前方,所述频闪灯设置在包装膜的一侧并用于照射包装膜。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料装置中,所述底座设置有滑轨,所述支架设置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轨和支架中的其中一者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传动丝杆,所述滑轨和支架中的另一者安装有第一传动螺母,所述第一传动丝杆与所述第一传动螺母螺纹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并受控于所述控制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光电传感器安装在一个光电检测调节机构上,所述光电检测调节机构适于带动所述光电传感器沿平行于所述上料转轴的轴向方向平移,所述光电检测调节机构包括直线电机,所述光电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直线电机的活动端,所述直线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并受控于所述控制装置。

进一步的,在所述印压装置中,所述第二锥顶轴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传动丝杆和第二传动螺母,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油墨腔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传动丝杆连接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传动丝杆转动,所述第二传动螺母与所述第二锥顶轴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丝杆与所述第二传动螺母螺纹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并受控于所述控制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锥顶轴或所述第二锥顶轴的锥顶面设置有摩擦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锥顶轴或所述第二锥顶轴的锥顶面设置有缓冲层。

进一步的,在所述加热装置中,各条所述管道内均可拆卸地安装有活性炭过滤网,各个所述烘箱内均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各条所述加热丝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并受控于所述控制装置,各个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个烘箱设置有能够开闭的进气窗,所述最后一个烘箱设置有能够开闭的排气窗,所述排气窗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内可拆卸地安装有活性炭过滤网,所述排气管内设置有抽风机。

进一步的,在所述收卷装置中,所述频闪灯为LED频闪灯,所述LED频闪灯设置有至少两钟颜色的灯珠,各个灯珠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并受控于所述控制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LED频闪灯设置有三种颜色的灯珠,所述三种颜色分别为红、绿、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使用光电传感器对包装膜的位置是否正确进行判断,判断精度高,位置不正确时控制装置控制支架驱动装置进行调整,自动化水平高;

(2)安装版棍时无需版棍轴,工作人员可直接把版棍抬升到第一锥顶轴和第二锥顶轴之间,之后驱动气缸对版棍进行夹持,安装方便,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

(3)多个烘箱依次连通,前一个烘箱排出的热空气通过管道输往下一个烘箱进行循环利用,管道上的加热丝对输入该烘箱的空气进行加热,保证输入烘箱内的空气的温度达到要求;

(4)通过控制频闪灯,使频闪灯闪亮时正好对准一张图案,频闪灯的闪亮能够帮助工作人员看清图案,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发现包装膜上的印刷瑕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包装膜印刷设备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3是印压装置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4是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简图;以及

图5是收卷装置的结构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包装膜印刷设备,如图1至5所示,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包装膜印刷过程中依次通过的上料装置1、多个印压装置2、加热装置3和收卷装置4,还包括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包装膜01从上料装置1放卷后进入印压装置2进行印刷,在本实施例中,印压装置2共设置三个,加热装置3上也设置三个烘箱31,包装膜01先进入第一个印压装置2进行第一种颜色的印刷,印刷后进入第一个烘箱31进行固化,包装膜01之后进入第二个印压装置2进行第二种颜色的印刷,印刷后进入第二个烘箱31进行固化,以此类推,油墨固化后由收卷装置4进行收卷,完成印刷。当然,设置一个或其他个数的印压装置2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料装置1包括上料转轴11和光电传感器14,上料转轴11安装在支架12,支架12连接有支架驱动装置,支架驱动装置适于驱动支架12沿上料转轴11的轴向方向运动,支架驱动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并受控于控制装置,光电传感器14与控制装置通讯连接,当包装膜01处于正确的位置时,包装膜01的其中一条侧边与光电传感器14对齐;而当包装膜01发生了偏移时,包装膜01的其中一条侧边将不再与光电传感器14对齐,光电传感器14向控制装置发出信号,控制装置控制支架驱动装置运动,支架12平移,同时带动上料转轴11以及包装膜01平移,从而实现对包装膜01的纠偏,而且是动态的纠偏。

优选地,在上料装置1中,底座设置有滑轨13,支架12设置有滑动部,滑动部与滑轨13滑动连接,滑轨13安装有第一电机15,第一电机15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传动丝杆16,支架12安装有第一传动螺母17,第一传动丝杆16与第一传动螺母17螺纹传动连接,第一电机15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并受控于控制装置。丝杆螺母机构控制精度高。

优选地,光电传感器14安装在一个光电检测调节机构上,光电检测调节机构适于带动光电传感器14沿平行于上料转轴11的轴向方向(即包装膜01的宽度方向)平移。在某些情况下,包装膜01的宽度是不一的,当包装膜印刷设备需要印刷宽度不一样的包装膜01时,为了保证通用性,光电传感器14的位置也应该随之改变,为此,设置了能够带动光电传感器14沿平行于上料转轴11的轴向方向平移的光电检测调节机构。优选地,光电检测调节机构可包括直线电机,光电传感器14安装于直线电机的活动端,直线电机受控于控制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每个印压装置2包括油墨腔21、第一锥顶轴22、第二锥顶轴24和气缸23,气缸23安装在油墨腔21的第一侧壁,气缸23的活动端连接第一锥顶轴22并能够带动第一锥顶轴22沿其自身的轴向方向运动,第二锥顶轴24设置在油墨腔21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第一锥顶轴22与第二锥顶轴24同轴相对,版棍02设置有轴向通孔,版棍02的两端适于夹持在第一锥顶轴22与第二锥顶轴24之间;安装版棍02时无需版棍轴,工作人员可直接把版棍02抬升到第一锥顶轴22和第二锥顶轴24之间,之后驱动气缸23对版棍02进行夹持,安装方便,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

优选地,在印压装置2中,第二锥顶轴24与第二侧壁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第一锥顶轴22是被气缸23驱动运动的,而气缸23的传动介质为气体,相对于液体和固体而言,气体的可压缩性较大,因此,版棍02安装后可通过控制第二锥顶轴24沿其自身的轴向运动来微调版棍02的位置,在调节机构微调后,气缸23内气体的可压缩性能使第一锥顶轴22能产生微小的位移。调节机构包括第二电机25、第二传动丝杆26和第二传动螺母27,第二电机25安装在油墨腔21的第二侧壁,第二电机25的输出端与第二传动丝杆26连接并能够带动第二传动丝杆26转动,第二传动螺母27与第二锥顶轴24连接,第二传动丝杆26与第二传动螺母27螺纹传动连接,第二电机25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并受控于控制装置。丝杆螺母机构控制精度高。

优选地,第一锥顶轴22或第二锥顶轴24的锥顶面设置有摩擦层,摩擦层用于增加锥顶轴与版棍02之间的摩擦力,防止传动打滑。本实施例中摩擦层设置在第一锥顶轴22的锥顶面。

优选的,第一锥顶轴22或第二锥顶轴24的锥顶面设置有摩擦层,摩擦层用于增加锥顶轴与版棍02之间的摩擦力,防止传动打滑。本实施例中摩擦层设置在第二锥顶轴24的锥顶面。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加热装置3包括三个烘箱31,一个烘箱31与一个印压装置2对应,各个烘箱31均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各个烘箱31的进风口均设置有抽风机33和加热丝34,各个烘箱31通过管道32连通,连通的方式为前一个烘箱的出风口通过管道32与后一个烘箱的进风口连通,最后一个烘箱的出风口通过管道32与第一个烘箱的进风口连通;多个烘箱31依次连通,前一个烘箱排出的热空气通过管道32输往下一个烘箱进行循环利用,管道32上的加热丝34对输入该烘箱31的空气进行加热,保证输入烘箱31内的空气的温度达到要求。

优选地,在加热装置3中,各条管道32内均可拆卸地安装有活性炭过滤网36,当热空气带着有机溶剂经过活性炭过滤网36时,有机溶剂将被吸附,防止一个烘箱31内挥发出的有机溶剂乱窜到另一个烘箱31内。各个烘箱31内均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35,温度检测装置35可为温度传感器,各条加热丝34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并受控于控制装置,各个温度检测装置35与控制装置通讯连接,当烘箱31内的温度检测装置35检测到烘箱31内的温度不足时,温度检测装置35发送信号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对应的管道32上的加热丝34对输入该烘箱31的空气进行加热,保证供入烘箱31内的空气的温度达到要求,并实现智能温控。

优选地,第一个烘箱设置有能够开闭的进气窗37,最后一个烘箱设置有能够开闭的排气窗38,排气窗38连接有排气管39,排气管39内可拆卸地安装有活性炭过滤网,排气管39内设置有抽风机。当完成一轮生产后,可打开进气窗37和排气窗38,并通过排气管39的抽风机把系统内的旧空气抽出,换入新空气。设置活性炭过滤网可吸附有害物质,防止排出的旧空气污染环境。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收卷装置4包括收卷转轴42和频闪灯,频闪灯41设置在收卷转轴42的前方,频闪灯41设置在包装膜01的一侧并用于照射包装膜01,通过控制频闪灯41,使频闪灯41闪亮时正好对准一张图案,频闪灯41的闪亮能够帮助工作人员看清图案,人脑会记住灯亮时所呈现的画面,可以让工作人员在不停机的情况下观察到包装膜01上是否存在瑕疵。

优选地,频闪灯41为LED频闪灯,LED频闪灯设置有至少两钟颜色的灯珠,各个灯珠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并受控于控制装置。优选地,LED频闪灯设置有三种颜色的灯珠,三种颜色分别为红、绿、蓝。包装膜01上印刷有不同颜色的油墨,而不同颜色的油墨在不同颜色的光的照射下的可观察性也不同,因此,采用设置有红绿蓝三原色的LED频闪灯,控制装置可控制各个颜色的灯珠的发亮与否,从而配出不同颜色的光,以凸显印刷后的包装膜01上不同颜色的图案,方便工作人员观察与识别。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