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供应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8086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油墨供应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2016年5月9日提交的申请号为62/333514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权益。此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主题通常涉及喷墨打印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系统和方法,用于向该系统使用的一个或多个喷墨打印头供应油墨。



背景技术:

高速打印系统一般包括一个或多个成像单元。每个成像单单元具有一个或多个喷墨打印头以及一控制器,该控制器控制各个喷墨打印头喷射流体(如油墨或其他组合物)到一接收面上。每个喷墨打印头包括喷嘴板,该喷嘴板包括多个孔(喷嘴),通过其可以控制喷墨打印头内的油墨的喷射。

喷墨打印头一般包括一流体腔室以及一个或多个喷嘴。流体腔室的内部压力相对于环境压力是增大的,以迫使流体液滴通过(多个)喷嘴。一些喷墨打印头使用压电元件,其会使得流体腔室的壁产生变形,以减少其体积,从而增大流体腔室内的压力。可替代地,加热元件可用于在流体腔室内气化一些流体(或流体的组分,例如流体载体或溶剂),以在其中形成气泡,增加流体腔室内部的压力。控制器控制流经压电元件的电流以控制其变形,或反过来控制流经加热元件的电流以控制其温度,以便在需要时形成液滴。本领域公知的其他类型的喷墨技术可在本文所描述的打印系统中使用。

在打印系统中,喷墨打印头可以固定到载体上,并且设置成使得在喷墨打印头的喷嘴朝向接收面。载体可以由可以高精度研磨的钢或其它合金制成。多个喷墨打印头可以以一维或二维阵列固定到载体上。为了形成打印图像,随着油墨滴从固定在载体上的(多个)喷墨打印头受控喷射,载体和待在其上打印的介质相对于彼此移动。在一些系统中,在打印介质移动时,载体以及固定到其上的喷墨头保持静止。在其他系统中,载体移动时,介质保持静止。在其他系统中,载体和介质均移动。

油墨从油墨储存器经由油墨管线被供应到各个喷墨打印头。如果在打印期间,空气被捕获在油墨管线中并流入喷墨打印头的流体腔室,该空气可能会干扰油墨从喷墨打印头的喷嘴正确喷射。而且,一些类型的油墨包括悬浮在流体中的颗粒,该油墨必须保持运动和/或周期性地搅动以防止颗粒不再悬浮。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第一方面,一种油墨供应单元,包括:一下油墨储存器;一上油墨储存器,所述上油墨储存器连接到所述下油墨储存器;以及一流量调节装置。第一和第二流体输入端口设置在所述流量调节装置的相对侧。一第一流体管线和一第二流体管线,分别将所述第一和第二输入端口与所述上油墨储存器连接。一第三流体管线适于将所述流量调节装置与一打印头连接。

根据第二方面,一种供应油墨的方法,包括:将一下油墨储存器与一上油墨储存器连接;将所述上油墨储存器与一流量调节装置的第一和第二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流体输入端口设置在所述流量调节装置的相对侧。所述方法还包括提供一流体管线,以连接所述流量调节装置与一打印头。

考虑到以下详细说明和附图,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打印系统的框图;

图2A和2B是图1的打印系统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为图1的打印系统的打印系统的油墨供应单元的框图;

图4为图3的油墨供应单元的流量调节装置的框图;

图5是示出图3的油墨供应单元的操作模式的状态图;

图5A是示出图3的油墨供应单元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操作模式的状态图;

图6是图1的打印系统的油墨供应单元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框图;

图7是图1的打印系统的流量调节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框图;

图8是图3的油墨供应单元的储存器的轴侧图,移除了前面的一部分和一些内部部件;

图9是图3的油墨供应单元的流体管线的一部分的局部轴侧图;

图10是大致沿着图9的线10-10截取的截面图;

图11是油墨供应柜的框图,其中图3的油墨供应单元可设置在该油墨供应柜中。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打印系统100包括设置为向介质104喷射油墨的打印单元102。打印单元102包括至少一个安装件106以及设置于各个安装件106的一个或多个打印头108。打印单元102的打印头108可布置成一行或多行110。在一些实施例中,每行110可具有一个打印头108。在其他实施例中,每行110可具有多个打印头108。在一些情况下,所述一个或多个打印头108可布置为一维阵列或二维阵列。此外,在一些情况下,打印单元102的所有行110可具有相同数量的打印头108。可替代地,打印单元102的各行110中的打印头108的数量可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打印单元102的各个打印头108可以打印特定颜色的油墨。对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打印单元102可包括,例如,四个打印头108,用于打印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油墨以在介质104上形成四色图像。打印单元102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其它打印头108,用于打印自定义颜色的油墨、白色油墨、金属油墨、和/或类似物。介质104可为涂覆或未涂覆的纸、塑料、聚乙烯、金属,和/或其上可沉积打印头108喷射的油墨或其他材料的任意基材。

打印系统100包括一个或多个油墨供应单元112a、112b、……、112n。每个油墨供应单元112与打印头108相关联,并向其供应油墨。每个油墨供应单元112供应特定颜色或类型的油墨。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油墨供应单元112向一个打印头108供应油墨。在其他实施例中,一个油墨供应单元112可以向多个打印头108供应油墨。此外,打印系统100包括控制器114,控制器114协调打印单元102和介质104之间的相对运动,打印头在介质104上打印图像的操作,以及油墨供应单元112向打印头108提供油墨的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打印过程中,介质104可沿平行于第一轴线116的方向移动,而打印单元102沿平行于第二轴线118的方向移动,第二轴线118垂直于第一轴线116。在其他实施例中,打印单元102可沿平行于第一轴线116的方向和平行于第二轴线118的方向移动,而介质104平行于第一轴线116移动。

参见图2A,在一个实施例中,介质104是材料打印于其上并由供应辊122送料的网状物120。在该实施例中,控制器114操作连接到供应辊122和/或收卷辊124的一个或多个电机(未示出)以运送介质104经过打印单元10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介质104可以通过精整台进行处理,切割和/或折叠印刷后的网状物120,以产生可交付的产品。在任一实施例中,控制器114可以控制连接到供应辊122和/或收卷辊124的一个或多个电机,和/或可以控制精整台以同步网状物120的运动和打印单元102的操作。

参见图2B,在又一实施例中,介质104置于载体126上,载体126和介质104一起相对于打印单元102移动。载体126可以是,例如,由辊128和130驱动的皮带。控制器114可以控制连接到辊128和130的一个或多个电机(未示出),以同步载体126的运动和打印单元102的操作。

参见图3,油墨供应单元112可以连接到主油墨供应源202以向打印头108供应油墨。油墨供应单元112包括下油墨储存器204,上油墨储存器206和流量调节装置208。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主油墨供应源202的这类油墨在不保持运动时容易沉降或滞留,则主油墨供应源202可以连接到油墨搅动装置210。在一个实施例中,油墨搅动装置210包括搅拌磁体212和搅拌板214。搅拌磁体212设置在主油墨供应源202内,主油墨供应源202设置在搅拌板214的顶部。控制器114致动搅拌板214旋转或搅动搅拌磁体212,并且搅拌磁体的这种旋转或搅动会搅动主油墨供应源202内的油墨。

如下详述,控制器114操作油墨供应单元112的阀和泵,以根据需要向打印头108提供油墨。此外,当打印头108不需要油墨时,控制器操作该阀和泵,以保持油墨基本上恒定地在油墨供应单元112和打印头108之间,或主油墨供应源202、下油墨储存器204、上油墨储存器206和流量调节装置208之间运动。保持油墨运动使得油墨中的组分,例如颜料颗粒,保持相对均匀的分布,并且防止这些组分的分离和/或沉降。

再次参见图3,流体管线220连接到主油墨供应源202的输出端口222。流体管线224连接到下油墨储存器204的输出端口226。三通阀228连接到流体管线220和224以及流体管线230。控制器114操作三通阀228以将流体管线220和224中的一个流体连接到流体管线230。流体管线230连接到泵232,当被控制器114致动时泵232将流体从流体管线230吸入流体管线234。三通阀236连接到流体管线234、流体管线238和流体管线242,流体管线238连接到下储存器204的输入端口240,流体管线242连接到主油墨供应源202的输入端口244。控制器114操作三通阀236以使流体管线234流体连接到流体管线238和242中的一个。

流体管线250连接到下油墨储存器204的输出端口252,并且流体管线254连接到上油墨储存器206的输出端口256。三通阀258连接到流体管线250、254和260。控制器114操作三通阀258以将流体管线250和254中的一个流体连接到流体管线260。泵262连接到流体管线260并且可以由控制器114致动,以将油墨从流体管线260吸入流体管线264。流体管线264连接到上油墨储存器206的输入端口266。

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器268和/或脱气机270可以沿着流体管线250设置。过滤器268可以去除油墨中的任何杂质或污染物。脱气机270去除油墨中可能存在的任何气泡。

流体管线280连接上储存器206的输出端口282和t型连接器284。t型连接器284将流体管线280流体连接到流体管线286和288。流体管线286连接到由控制器114操作的三通阀290,以将流体管线286流体连接到流体管线292和294中的一个。流体管线292连接到流量调节装置208的输入端口296。

类似地,流体管线288连接到三通阀298,当由控制器114操作时三通阀298将流体管线288流体连接到流体管线300和流体管线302中的一个。流体管线300连接到流量调节装置208的输入端口304。

如下进一步详述,流量调节装置208经由输出端口306和流体管线308将流体管线292和300流体连接到打印头108。流体管线308将输出端口306连接到打印头108的输入端口310。打印头108的输出端口312连接到流体管线314,并且流体管线314连接到流量调节装置208的输入端口316。流量调节装置208将输入端口316连接到其输出端口318和320。

输出端口318连接到流体管线322,流体管线322连接到t型连接器324。t型连接器324将流体管线322和294流体连接到流体管线326。类似地,输出端口320连接到流体管线328,流体管线328连接到t型连接器330。t型连接器330将流体管线302和328流体连接到流体管线332。

流体管线326和332均通过t型连接器334流体连接到流体管线336。流体管线336连接到下油墨储存器204的输入端口338。在一些实施例中,油墨冷却装置340可以沿着流体管线336设置,以冷却流经该流体管线的油墨到预定温度。

下储存器204、上储存器206和流量调节装置208分别包括端口342、344和346,每个端口分别连接到压力控制装置348a、348b和348c。压力控制装置348可以由控制器114操作,以通过端口342、344和346中的一个或多个引入压缩空气;对端口342、344和346中的一个或多个施加真空(即,负压);或将端口342、344和346中的一个或多个排放到油墨供应单元112周围的大气。

各个压力控制装置348a、348b和348c包括主动压力控制器,例如由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艾里卡特科技有限公司(Alicat Scientific,Inc)制造的Alicat型号PCDS-5PSIG-D-10。这种压力控制器操作真空和压缩空气源以在下储存器204、上储存器206和流量调节装置208内保持控制器114规定的特定压力水平。压力控制装置348还包括由控制器114操作的一个或多个阀,其将下储存器204、上储存器206和流量调节装置208连接到压力控制器或排气口以连接到设置有油墨供应单元102的周围环境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使用一个主动压力控制器运行压力控制装置384a和348b。即一个真空源或压缩空气源在两个装置384a和384b之间共享,并由一个主动压力控制器控制。此外,在这样的实施例中,使用与运行实现压力控制装置384a和348b的主动压力控制器不同的主动压力控制器来运行一个压力控制装置348c。

再次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一个主动压力控制器运行与打印系统100的所有油墨供应源112a、112b、……112c的流体控制装置相关联的压力控制装置348c。

主油墨供应源202、下油墨储存器204和上油墨储存器206分别包括低油墨液位传感器350、352和354。此外,下油墨储存器204和上油墨储存器206分别包括高油墨液位传感器356和358。下面详述这些传感器350、352和354的操作。

参见图4,流量调节装置208包括歧管360、362和364。歧管360的一端366流体连接到输入端口296,另一端368流体连接到输入端口304。歧管360包括朝向打印头108延伸的输出管线370,以及远离打印头108延伸的一个或多个输出管线372。二通阀374将输出线370流体连接到流体管线376。流体管线376连接到流量调节装置208的输出端口306,通向打印头108的输入端口310(参见图3)。歧管360的每个输出管线372连接到向上远离打印头108延伸的相应立管、烟囱、或管380的底部378。

歧管362包括与每个立管380以及流体管线382相关联的流体管线381。每个流体管线381连接到与其相关联的立管380的顶部383。流体管线382经由二通阀385连接到流体管线384,并且流体管线384连接到端口346,端口346经由流体管线378连接到压力控制装置348c。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14打开二通阀385以将流体管线382连接到流体384,并操作压力调节装置348c以增加或减小立管380中的压力。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当不需要这种压力调节时,控制器114关闭二通阀385以将立管380与压力调节装置348c隔离。

歧管364包括分别连接到流量调节装置208的输出端口318和320的端部386和388,以及连接到二通阀392的管线390。阀392将管线390流体连接到管线394,管线394连接到端口316,从而连接到打印头108的输出端口312(参见图3)。

流量调节装置208设置在打印头108的上方并沿平行于轴线116和/或118(参见图1)的方向与打印头108一起移动。流量调节装置208减轻了下储存器204、上储存器206、将这些储存器连接到流量调节装置208的流体管线280和336、以及打印头108内的油墨压力变化,该油墨压力变化可能引起流量调节装置208和打印头108的加速。

特别地,如图3和图4所示,端口296和304设置在流量调节装置208的相对侧396和398上,并且这些端口在流量调节装置208的移动方向,例如轴线116或118上分开。如果打印头108和流量调节装置208以增加连接到端口296的流体管线286和292中的油墨压力的方式加速,这种加速将导致连接到端口304的流体管线288和300中的油墨压力的相应减小。类似地,由打印头108和流量调节装置208的加速引起的流体管线288和300中的油墨压力的增加将伴随着流体管线286和292中油墨压力的相应减小。由于流体管线286和292(或288和300)中的油墨压力的增加与流体管线288和300(或286和292)中的油墨压力的相应减小基本抵消,因此在连接到流体管线286和288的流体管线280,进一步地上油墨储存器206中不会产生这种油墨压力变化。

出于类似的原因,端口318和320设置在流量调节装置208的相对侧396和398上。由于打印头108和流量调节装置208的加速而产生的连接到端口318的流体管线322和326中的油墨压力增加(减小)将伴随着流体管线328和332中的相应的压力减小(增加)。因此,流体管线322、326、328和332中的油墨的压力变化而传递到流体管线336和下储存器338的这种油墨压力的变化将减轻。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侧396和398在与轴线116或118中的一个相同的方向上分开,沿着该方向打印头108在操作期间经受最大的加速度。在不存在流量调节装置208的情况下,打印头108沿着该轴线的快速加速相较于沿着其他轴线的较低加速可能会在油墨供应源112中产生更多的压力变化。

由于打印头108(和流量调节装置208)的加速,流量调节装置208的一个或多个立管380会减少歧管360中,流体管线370和376中,进一步地打印头108中的压力变化的影响。特别地,如果流体管线362中的压力增加,这种增加将导致油墨流入一个或多个立管380而不是流入流体管线370。类似地,流体管线362中的压力减小将导致油墨从一个或多个立管380流出以补偿压力的这种减小。

再次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储存器206设置成使得整个上储存器206比打印头108的喷嘴板400更远离地面。在其他实施例中,上储存器206设置成使得该储存器中最低液位的油墨总是在打印头108的喷嘴板400的上方。此外,下储存器204设置成使得整个下储存器或至少上储存器206中的最高液位的油墨比打印头108的喷嘴板400更靠近地面。在上储存器206、打印头108和下储存器204的这种配置中,当上储存器206和下储存器204之间存在流体通道时,油墨基本上会由于重力的作用排入下储存器204。此外,如果打印头108处于上储存器206和下储存器204之间的流体通道中,油墨将从上储存器206排出,通过打印头108,并进入下储存器204。

图5是示出油墨供应单元112的操作模式的状态图450。参见图3和图5,油墨供应单元112最初以填充模式452操作,在该模式期间,主油墨供应源202连接到油墨供应单元112,并且下油墨储存器204和上油墨储存器206填充有来自主油墨供应源202的油墨。特别地,操作者验证主油墨供应源202具有油墨,并且流体管线220和242分别连接到主油墨供应源202的端口222和244,并指令控制器114启动填充模式452。

控制器114将三通阀228设定为将流体管线220流体连接到流体管线230,将三通阀236设定为将流体管线234流体连接到流体管线238。控制器114还将三通阀258设定为将流体管线254流体连接到流体管线260。

然后,控制器114致动泵232和泵262。泵232使油墨从主油墨供应源202抽出,通过端口222、流体管线220、阀228、流体管线230、泵232、流体管线234、阀236、流体管线238、端口240,并进入下油墨储存器204。

在一些实施例中,泵232和262是双通道隔膜泵的泵。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流体管线234和238连接到一个通道,并且流体管线260和264连接到另一个通道。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当下油墨储存器204充满油墨时,泵262从上油墨储存器206抽吸空气,通过端口256、流体管线254、三通阀258、流体管线260、泵262、流体管线264、端口266,将抽吸的空气返回到下储存器204中。这种空气再循环防止了将油墨和空气吸入泵262中,其可能产生油墨和空气泡沫。这样的泡沫将干扰液位传感器352和354的操作并损害油墨系统112的操作。

油墨以这种方式从主油墨供应源202被抽吸到下油墨储存器204中,直到油墨液位高于低油墨液位传感器352之上。此后,控制器114操作阀228以将体管线224流体连接流到液体管线230,使得下储存器中的油墨通过流体管线224、230、234和238再循环。同时,控制器114将阀258设定为将流体管线250流体连接到流体管线260,从而使得油墨从下油墨储存器204,通过流体管线250通过过滤器268和脱气机270、三通阀258、流体管线260、泵262、流体管线264、端口266,进入上油墨储存器206。

油墨以这种方式从下储存器204流动到上储存器206,直到下储存器204中的油墨液位低于低油墨液位传感器352。然后,控制器114操作阀228以流体连接流体管线220和流体管线230,以将更多的油墨从主油墨供应源202吸入下油墨储存器204。同时,控制器114操作阀258以将流体管线254与流体管线260流体连接,以再循环上油墨储存器206中的油墨。控制器114以这种方式操作阀228和258,以将油墨从主油墨供应源202吸入下油墨储存器204,并将油墨从下油墨储存器204吸入上油墨储存器206,直到下油墨储存器204和上油墨储存器206中的油墨液位分别高于低油墨液位传感器342和35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下油墨储存器204和上油墨储存器206中的油墨液位分别到达低油墨液位传感器342和354之后,控制器114操作泵232和262,以及阀228和258预定的时间量。由于滞后性,这种额外的操作会将更多的油墨吸入储存器204和206,而阻止泵232和262以及阀228和258的循环。

此后,控制器114操作阀228以将流体管线224与流体管线230流体连接,以再循环下油墨储存器204中的油墨,操作三通阀258以将流体管线254与流体管线260流体连接,以再循环上油墨储存器206中的油墨。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14致动泵232(而不是泵262),直到下油墨储存器204a中的油墨液位至少处于油墨液位传感器352的液位,然后致动泵262以填充上油墨储存器206。

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油墨供应单元112转变为运行模式456或下述的再循环/旁路模式458。在其他实施例中,油墨供应单元112在局部再循环模式454中操作,在此期间,油墨在下油墨储存器204和上油墨储存器206中的每一个中循环。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局部再循环模式454期间,控制器关闭泵232和262,调节下储存器204和上储存器206中的真空,并关闭阀258、228和236。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14操作压力控制装置348以将下储存器204和上储存器206中的真空保持在大约1英寸和约6英寸水(在约249帕斯卡和1,500帕斯卡之间)。真空量可以根据打印头108的类型和所使用的油墨的类型来选择。

在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352、356、354和358是诸如由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图尔克公司(Turck,Inc.)制造的电容式液位传感器。

油墨供应单元112在局部再循环模式454中操作,直到打印系统100的所有油墨供应单元112a、112b、……和112n(参见图1)的上和下储存器204和206均被填充,使得该上和下储存器204和206分别在其低油墨传感器352和354的上方具有油墨,并且打印系统的所有油墨供应单元112a、112b、……和112n都在局部再循环模式454中运行。在一些实施例中,油墨供应单元112a、112b、……和112n的储存器被同时填充,并且这种局部再循环模式454可能不是必须的。

在所有油墨供应单元112的上和下储存器204和206被填充之后,操作者可以将打印头108连接到流量调节装置208(如果该打印头108还没有被连接),并且指令控制系统114以运行模式456操作油墨供应单元112,在运行模式456期间,打印系统100可用于在介质104上进行打印。可替代地,如果打印系统100未准备好用于打印,操作者可以指令控制系统114以再循环/旁路模式458操作油墨供应单元112,在此期间油墨供应单元112中的油墨被再循环和/或搅动以防止其沉降。如果长时间不使用打印系统100,则操作者可以指令控制器114关闭阀392和394,并移除打印头108进行清洁和存储。

图5A是示出油墨供应单元112的另一实施例的操作模式的状态图464。参照图3、图5和图5A,操作者启动与特定颜色或类型的油墨(即,油墨通道)相关联的油墨供应单元112,并且油墨供应单元112在油墨通道启用模式466中操作。在油墨通道启用模式466期间,控制器114初始化油墨供应中使用的部件和传感器,然后将油墨供应单元112切换到上述填充模式452。在下油墨储存器204和上油墨储存器206如上所述填充之后,控制器114将油墨供应单元112切换为停止模式468。在停止模式468中,控制器114等待操作者选择运行模式456、局部再循环模式454和上述再循环/旁路模式458中的一个。

例如,如果打印头108连接到油墨供应单元112并且打印系统100要用于打印,则操作者可以选择运行模式456。可替代地,例如,如果打印头没有连接和/或打印系统100的其他部件正在准备打印,则操作者可以选择再循环/旁路模式454。此外,操作者可以选择例如局部再循环模式454,以在系统一段时间不使用时保持搅动下和上油墨储存器204中的油墨。

此外,操作者可以指令控制器114使油墨供应单元112从以运行模式456、局部再循环模式454和循环/旁路模式458中的一个操作切换到以这些模式中的另一个模式操作。操作者还可以指令控制器114使油墨供应单元112从以运行模式456、局部再循环模式454和再循环/旁路模式458中的一个操作切换到以排放模式462操作,以开始关闭油墨供应单元。此外,如果主油墨供应源202中的油墨耗尽,油墨供应可以自动地或者根据操作者的指令从运行模式456、局部再循环模式454和再循环/旁路模式458中的一个切换到供应改变模式460。

与打印系统100的各个油墨通道相关联的油墨供应单元112独立于与其它油墨通道相关联的油墨供应单元112操作。操作者可以监视与不同油墨通道相关联的油墨供应单元112,直到所有这样的油墨供应单元112例如在停止模式468中操作,然后将各个这样的油墨供应单元112切换到运行模式456以开始打印。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油墨供应单元112处于活动状态,即,当油墨供应单元112处于局部再循环模式454、运行模式456、停止模式468、和再循环旁路模式458中的一个时,控制器114操作压力控制装置348a和348b以施加负压并且始终保持下储存器204和上储存器206内的真空。

参见图3-5,当启动运行模式456时,控制器进行一系列旁路清除循环,以从流体管线280、286和288以及流量调节装置208的流体通道中清除空气,并用油墨替换该空气。特别地,控制器114操作阀290以将流体管线286与流体管线292流体连接,关闭阀298以使流体管线288与流体管线300和302分离(如果该阀尚未关闭),并且关闭流量调节装置208的阀374和392(如果这些阀是打开的)以将打印头108与油墨供应单元112分离。控制器114操作压力控制装置348c,以排放流体管线378。可替代地,控制器114可以操作压力控制装置348c,以向流体管线378施加负压(即,真空)。此后,控制器114操作压力控制装置348b,以在增加上储存器206中的压力第一预定的时间量和释放上储存器206中的压力第二预定的时间量之间循环。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14以这种方式操作压力控制装置348b三个和四个循环之间,并且第一预定的时间量约为8秒。

在每个清除循环期间,控制器114产生一阵压力,以强制地用来自上储存器206的油墨替换流体管线280、286和292以及歧管360中的所有空气。这阵压力也迫使油墨进入立管380。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立管380约为十英寸长,这阵压力用于迫使足够的油墨进入立管380,使得立管380中的油墨的高度为大约四至五英寸之间的油墨。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14可以指令操作者目视确认每个立管380中存在足够的油墨。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器114可以查询设置在立管380中的传感器(未示出),以确定立管380中是否有足够的油墨。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14首先进行一个或多个清除循环,以油墨替换管线286、288、294、304、326、332和336中的空气,而不需要管线280和336之间的流体通道内的压力控制装置208。特别地,控制器114操作阀298以将流体管线288与流体管线302和332连接,阀290以将流体管线286与流体管线294和326连接。然后,控制器114操作压力调节装置348b以迫使来自上储存器206的油墨通过管线286、288、294 304、326、332和336进入下储存器204,从而强制地用油墨替换这些管线中的任何空气。

此后,控制器114操作阀290以将流体管线286与流体管线292连接,阀298以将流体管线288与流体管线300连接,以将压力控制装置208引入流体通道,这导致油墨流经流体控制装置208。然后,控制器114操作阀385以将歧管362连接到压力调节装置348c,并在预定的负压下操作压力调节装置348c,该预定的负压大于由压力调节装置348b施加给上储存器206的预定的负压。由压力调节装置348c施加的这种负压将油墨吸入立管380。选择由压力调节装置348c施加的预定的负压使得立管380中的油墨液位达到每个立管380的大约一半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流体传感器(未示出)可以在每个立管380的大约一半的长度处设置在每个立管380中,并且当每个立管380中的油墨液位到达该辅助流体传感器时,控制器114关闭阀385。在一些实施例中,立管380可以由透明材料制造或包括透明窗口,并且操作者可指令控制器打开或关闭阀385,以控制立管中的油墨液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油墨供应单元112以运行模式456操作时,控制器114保持阀385处于打开状态并且主动地调节由压力调节装置施加的压力,以将油墨保留在立管380中。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器114关闭阀385,而油墨供应器单元112以运行模式456操作。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如果上述辅助传感器检测到管380中的油墨下降到预定的液位以下,或操作者指令时,仅在必要时,控制器114打开阀385。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立管具有约0.375英寸(约0.9525厘米)的内径。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立管380由透明管制造,优选地由不粘附油墨的材料制成。这样的立管380可以暴露,使得操作者可以容易地确定立管380中的油墨液位。

在流体管线280、286和292已被油墨注入之后,控制器114关闭阀290以使流体管线286与流体管线292分离,并且操作阀298使流体管线288与流体管线300流体连接。控制器114再次循环上述压力控制装置348b,以在上储存器206中产生阵阵压力,以迫使油墨进入流体管线288和300。

在流体管线282、286、288、292和300,歧管360和(多个)立管380被油墨填充之后,控制器114操作阀374(参见图4)以流体连接流体管线370与流体管线376,从而将通向打印头108的流体管线308与流体管线370连接。控制器114还操作三通阀392以流体连接流体管线390与流体管线394,从而将来自打印头108的流体管线314与流体管线390连接。

控制器114还操作阀290和298以将流体管线286和288分别连接到流量调节装置208。

此后,当以运行模式456操作时,重力使得油墨从上储存器206,通过流体管线280、286、288、292和300进入歧管360,从歧管360经由流体管线370、376和308进入打印头108,以及从打印头108经由流体管线314、328、332和336进入下储存器204。

为了在打印介质102上打印图像,如上所述,控制器114相对于打印头108传送打印介质102,接收表示待打印图像的数据,并操作打印头108,以可控地从设置在打印头108的喷嘴板400中的喷嘴将墨滴喷射到打印介质102上,以在其上打印图像。来自打印头108油墨喷射可能导致另外的油墨从上储存器206抽出。

当油墨供应单元112以运行模式456操作时,控制器114操作压力控制装置348a和348b以向下油墨储存器204和上油墨储存器206供应相同量的负压。这样当打印头108不喷射油墨时,负压防止油墨从打印头108的喷嘴板400的喷嘴中渗出。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114操作压力控制装置348和348b以施加约1英寸和约6英寸水(在约249帕斯卡和1,500帕斯卡之间)的负压。

此外,控制器114操作压力控制装置348c以通过流量调节装置208的端口346供应足够的负压,以保持立管中的流体高度等于上储存器206内的油墨的高度以及上储存器206与立管380之间的压力差之和。例如,如果上储存器206中的液位与立管380的基座处于相同的高度,则上储存器206中的负压保持在3英寸(7.62厘米)油墨,并且每个立管380保持在10英寸(25.4厘米)油墨,然后立管208中的液位将为7英寸(7.78厘米)。

如果上述油墨的排放和/或喷射将上储存器206中的油墨液位降低到低于低油墨液位传感器354,则控制器操作三通阀258以将流体管线250与流体管线260流体连通,使得泵262从下储存器204抽出油墨,通过流体管线250(以及沿着流体管线250设置的过滤器268和脱气机270)、阀258、流体管线260、泵262、流体管线264进入上储存器206。当足够的油墨已经从下储存器204被吸入上储存器206,使得上储存器206中的油墨液位高于低油墨液位传感器354时,控制器114操作阀258以将流体管线254与流体管线260流体连接,使得泵262停止从下油墨储存器204抽取油墨,并且相反地再循环上油墨储存器206中的油墨。

当以运行模式456操作时,如果下储存器204中的油墨液位下降到低于低油墨液位传感器352,则控制器114操作三通阀228以将流体管线220与流体管线230流体连接,使得泵232从主油墨供应源202抽出油墨,经由流体管线220、230、234和238进入下储存器204。一旦下储存器中的油墨液位高于低油墨传感器352,控制器114操作三通阀228以使流体管线224与流体管线230流体连接,以再循环下油墨储存器204中的油墨。

在运行模式456期间,控制器114使流体管线224、230、234、242和220以及泵232中的油墨再循环。特别地,控制器114操作阀228以将流体管线224连接到流体管线230,阀238以将流体管线234连接到流体242。此后,控制器114操作泵232以将油墨从下储存器204抽出到主油墨供应源202中。以这种方式抽吸油墨直到下储存器中的油墨液位到达低油墨传感器352。然后,控制器114操作阀228以将管线220连接到管线230,阀236以将管线234连接到管线238,以及泵232将油墨从主油墨供应源202吸入下储存器204。油墨从主油墨供应源202转移到下储存器204中,直到下储存器204中的油墨液位到达低液位油墨传感器352,并且此后经过预定的时间量,使得油墨液位高于该传感器352。此后,控制器114再次操作阀228和236以将油墨从下储存器204吸入主油墨供应源202。控制器114使得油墨在主油墨供应源202和下储存器204之间如此运动,以在大量油墨未被用于印刷的期间防止流体管线224、230、234、252和220中的油墨停滞。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主油墨供应源202中的油墨液位下降到低于与低油墨传感器350相关联的液位,则控制器114以供应改变模式460操作油墨供应单元112。供应改变模式460中,控制器114产生视觉和/或听觉信号以提醒操作者改变主油墨供应源202。另外,控制器114操作三通阀228以将流体管线224与流体管线230流体连接。此外,如若必要,控制器114操作三通阀236以将流体管线234与流体管线238流体连接。此后,流体管线222和242可以与端口222和244分离,通过将替代主油墨供应源202的端口222和244与流体管线220和242分别连接,主油墨供应源202可以替换为具有足够油墨的替代主油墨供应源202。操作者可以向控制器114指令替代油墨供应源202就位,并且控制器114返回到运行模式45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主油墨供应源202中的油墨液位下降到低于与低油墨传感器350相关联的液位,控制器114产生视觉和/或听觉信号,以警告操作者改变主油墨供应源202并停止油墨供应单元112和打印系统100的操作,直到主油墨供应源202被替换或填充。

当油墨供应112以局部再循环模式454操作,并且每个油墨供应单元112a、112b、……和112n的下储存器204和上储存器206填充完成时,如果打印未准备就绪,例如如果油墨供应单元112的流体管线308和314未连接到打印头108,控制器114可以以旁路/再循环模式458操作油墨供应源112。在旁路/再循环模式458中,控制器114操作三通阀298以使流体管线288与流体管线302流体连接。在旁路/再循环模式458中,油墨从上储存器206流出,通过流体管线280、288、302、332和336,进入下储存器204。当上储存器206中的油墨液位低于低油墨液位传感器354时,如上所述,油墨从下储存器204传送到上储存器206。油墨以不通过上储存器206和下储存器204之间的流量调节装置208的方式循环。这种再循环使油墨保持运动并防止油墨停滞。

当打印开始时,控制器114可以将油墨供应单元112从旁路/再循环模式458切换到运行模式456,并且如上所述以运行模式456操作油墨供应单元。

在打印完成之后,操作者可以用盖子(未示出)覆盖每个打印头108的喷嘴板400。控制器114继续以运行模式456操作油墨供应单元112,以保持油墨再循环通过油墨供应单元112。

可替代地,油墨供应单元112可以以上述的旁通再循环模式458操作,并且打印头108可以被移除并冲洗。

此外,如果油墨供应单元112不打算长时间使用,则操作者可以指令控制器114关闭油墨供应单元112。作为响应,控制器114以排放模式462操作油墨供应单元112。在排放模式462中,控制器114操作三通阀228以将流体管线224和流体管线230流体连接,以及三通阀236以将流体管线234和流体管线238流体连接。然后控制器114指令操作者用废物瓶(未示出)替换主油墨供应源202,并将流体管线242引导至废物瓶。在一些情况下,还可以指令操作者从流体管线250移除过滤器268和脱气机270。如果移除了过滤器268和脱气机270,操作者将流体管线250的部分250a、250b和250c彼此连接。此后,控制器114操作三通阀236以将流体管线234与流体242流体连接,并且致动泵232,其使油墨从下储存器204排出,经由流体管线224、230、234和242进入废物瓶。

同时,控制器114关闭三通阀290和298以阻止上储存器206中的油墨排放到下储存器204中,操作三通阀258以将流体管线250与流体管线260流体连接,并且操作泵262以将油墨从下储存器204抽出,经由流体管线250、260和264进入上储存器206中。控制器114还操作压力控制装置348b以排放端口344至通过从下储存器204抽出的油墨移动的上储存器206的空气中。操作泵262直到上储存器206中的油墨液位高于低油墨液位传感器354。

在填充上储存器206之后,控制器114操作三通阀290以使流体管线286与流体管线292流体连接,并操作三通阀298以使流体管线288与流体管线300流体连接。控制器114还操作阀374(图4)以将流体管线370与流体管线376流体连接,阀392以将流体管线390与流体394流体连接。此后,控制器114操作压力控制装置348b以突然增加上储存器206中的压力,以迫使油墨从上储存器206,通过流体管线280、286、288、300和318进入歧管360。阵阵压力还迫使油墨从歧管360,通过打印头108进入歧管364。歧管364中的油墨被迫通过流体管线322、328、326、332和336进入下油墨储存器204。施加这样阵阵压力直到上储存器206、流量调节装置208、打印头108、下储存器204以及它们之间的流体管线中的所有油墨都已经被排放到废物瓶中。控制器114可以指令操作者检查油墨是否被排出,或者是否油墨供应单元112中有任何油墨残留,例如,通过检查是否有任何油墨从流体管线242中流出。在油墨从油墨供应单元112排除后,油墨泵232和262以及压力控制装置348关闭。

如上所述,下油墨储存器204包括高油墨液位传感器356。如果下油墨存储器204中的油墨液位增加到与高油墨液位传感器356相关联的预定的激活液位,则控制器114产生视觉或听觉警告,以提醒操作者。如果下油墨储存器204中的油墨液位在预定的时间内没有下降到预定的激活液位以下,则控制器114关闭油墨供应单元112,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关闭打印系统100。

类似地,上油墨储存器206包括高油墨液位传感器358。如果上油墨储存器206中的油墨液位增加到与高油墨液位传感器358相关联的预定的激活液位,则控制器114产生视觉或听觉警告,以提醒操作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上储存器206中的油墨液位到达预定的激活液位,则控制器114关闭油墨供应单元112,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关闭打印系统100。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器114允许油墨供应单元112和打印系统100继续操作,但是如果在预定的时间量内上油墨储存器206中的油墨液位没有下降到与高油墨液位传感器358相关联的预定的激活液位以下,则它们将关闭一者或两者。

参见图3和6,在一些实施例(图6所示)中,t型连接器284和334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用歧管块替换。例如,t型连接器284可以由具有通道502和504的歧管块500替换。来自流体管线280并进入歧管块500的流体被引导到这些通道502和504中。通道502经由二通阀506连接到流体管线286。通道504经由二通阀508连接到流体管线288。控制器114可以打开和/或关闭阀506和508中的一者或两者以引导油墨从管线280,经由歧管块500和通道502和504,进入流体管线286和288中的一者或两者或均非。

类似地,t型连接器334可以用具有通道512和514且连接到流体管线336a的歧管块510替换。通道512经由阀516连接到流体管线326,通道514经由阀518连接到流体管线332。当阀516和518打开时,来自流体管线326和332的流体进入通道512和514,并且被引导通过歧管510进入流体管线336a。控制器114操作阀516和518,以经由歧管510经由通道512和514将流体从流体管线326和332中的一者或两者或均非引导到流体管线336a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所示的下储存器204可以由图5所示的类似的下储存器204’替换。两个下储存器204和204’基本上相同,除了下储存器204'不包括输出端口252。相反,来自输出端口226的油墨流经流体管线520并进入歧管块522,其引导该油墨进入流体管线224和250a。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储存器204(和204’)和上储存器206的内部基本相同,并且在传感器352和354分别被激活之前,每个该储存器填充有大约230毫升的油墨。该储存器的最大容积约为340毫升。显而易见的,油墨供应单元112可以被配置为具有更小或更大的储存器204和206。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油墨供应源202可以由主油墨供应源202’替换。主油墨源202和202’基本相同,除了主油墨源202’不包括油墨输出端口。主供应源202’的输出端口222连接到流体管线524。流体管线242和524连接到歧管块526,使得来自这些管线的流体被引导到流体管线220中。参见图5,在运行模式456或再循环/旁路模式458期间,控制器114打开阀228和236,并且操作泵232以如上所述在管线220、230、234和242中循环油墨以减少在最少油墨消耗期间的停滞。如上所述,在这些模式期间,下储存器204或204’根据需要填充来自主油墨供应源202’的油墨。

参见图5和7,在一些实施例中,流量调节装置208(图4)可以用流量调节装置208’替换。流量调节装置208’基本上与流量调节装置208相同,除了流体管线360流体连接到流体管线550,流体管线550经由阀552流体连接到流体管线554,以及流体管线554流体连接到流体管线364。

在这种设置下,例如,在运行模式456期间,控制器114关闭阀552并打开阀374和392,使得流体管线360中的油墨经由流体管线370、阀37、流体管线376、端口306、流体管线308和端口310进入打印头108。进入打印头108的油墨可以通过喷嘴板400进行喷射以打印,或者可以经由端口312、流体管线314、端口316、流体管线394、阀392和流体管线390返回到流体管线364。进入流体管线364的油墨经由流体管线332和336(以及设置在其间的阀和/或歧管)返回到下油墨储存器204或204’。

此外,在旁路/再循环模式458期间,控制器114打开阀552,以允许油墨从流体管线360绕过打印头108流入流体管线364,以使油墨在上油墨储存器206和下油墨储存器204、204’之间再循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量调节装置208或208’用歧管块实现。在这样的实施例中,上述流量调节装置208或208’的一个或多个流体管线可以是该歧管块的流体通道。然而,在这样的实施例中,以与上述通过流体管线输送油墨基本相同的方式通过歧管块的流体通道输送油墨。

参见图5-7,如上所述,控制器114进行一系列旁路清除循环以迫使油墨进入油墨供应单元112的流体管线。如上所述,在旁路清除循环期间,油墨供应单元112的流体管线中的空气被油墨替换。旁路清除循环不消耗任何油墨,并且没有流体流经打印头108。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旁路清除循环从进入和离开流量调节装置208’的一侧396的流体管线清除空气,然后另一清除循环从进入和离开流量调节装置208’的一侧398的流体管线清除空气。可替代地,可以进行一系列旁路清除循环以从进入和离开侧398的流体管线清除空气,然后可以进行另一系列清除循环,以从进入和离开侧396的流体管线清除空气。

为了从进入和离开侧396的流体管线清除空气,控制器114关闭阀374和392以流体分离打印头108与流量调节装置208’。此外,控制器114打开阀506和516,以将流体管线286和326分别流体连接到上储存器206和下储存器204’。控制器114关闭阀508和518以使流体管线288和332分别与上储存器206和下储存器204’流体分离。控制器114还关闭阀385并打开阀552。此后,控制器114操作压力控制装置348b以增加上储存器206中的压力。这种压力的增加使得油墨从上储存器206的端口282流出,通过流体管线280、歧管块500、流体通道502、阀506、流体管线286,并经由端口296进入流量调节装置208’。进入端口296的油墨流经通道360并进入立管380,并且压缩其中油墨上方的空间内的空气。此外,油墨流经流体管线550、阀552、流体管线554、通道386,并经由端口318离开流量调节装置208’。油墨从端口318流经流体管线326、阀516、歧管510,通过管线336,并经由端口338进入下储存器204’。

类似地,为了从进入和离开侧398的流体管线清除空气,控制器114关闭阀374和392,以将打印头108与流量调节装置208’流体分离,并打开阀508和518,将流体管线288和332流体分别连接到上储存器206和下储存器204’。然后,控制器114关闭阀506和516,使流体管线286和326分别与上储存器206和下储存器204'流体分离。控制器114还关闭阀385并打开阀552。此后,控制器114操作压力控制装置348b以如上所述增加上储存器206中的压力,以迫使油墨从上储存器206的端口282,通过流体管线280、歧管块500、流体通道504、阀508、流体管线288,并经由端口304进入流量调节装置208’。进入端口304的油墨流经通道360并进入立管380并且压缩其中油墨上方的空间内的空气。此外,油墨流经流体管线550、阀552、流体管线554、通道386,经由端口320离开流量调节装置208’。油墨从端口320流经流体管线332、阀518、歧管510,通过管线336,并经由端口338进入下储存器204’。

在每个旁路清除循环期间,控制器114将上储存器206中增加的压力保持预定的时间量。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预定的时间量在大约5秒到10秒之间。在该时间期间,立管380中的油墨液位上升并压缩立管380中的油墨上方的空间内的空气。在预定的时间量过去之后,控制器114将上储存器206中的压力降低到预定的真空压力。这样通过流量调节装置208减少油墨的流动,而且立管380中的油墨液位下降。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旁路清除循环期间,控制器114操作压力控制装置348b,以将上储存器206中的压力增加约15磅/平方英寸(约103千帕)。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清除循环期间,控制器操作压力控制装置348a,以将下储存器204’保持在低于环境压力的预定的真空压力。

如上所述的清除循环内,如果上储存器206中的油墨液位下降到低于低油墨液位传感器354的液位,则如上所述将油墨从下储存器泵送到上储存器。

控制器114进行多个旁路清除循环,以确保空气被迫离开流体管线286、288、326和332以及流量调节装置208’的流体通道和管线,并被油墨替换。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14在从管线286和326清除空气以及从管线288和332清除空气之间交替。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器114执行预定数量的从管线286和326清除空气的空气清除循环,然后执行预定数量的从管线288和332清除空气的空气清除循环。如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控制器114可执行其它组合的空气清除循环。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空流体管线最初填充有油墨时,在压力控制装置208的每一侧上使用三个旁路清除器,每个旁路清除器持续工作约八秒钟。此外,操作者可以指令控制器114进行额外的旁路清除以从已经填充有油墨的流体管线移除小气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一到两次该附加旁路清除,每个旁路清除持续约五到约八秒。

除了上述旁路清除循环之外,控制器114可以执行一个或多个交叉清除循环,以迫使油墨移动通过油墨供应单元112的管线和打印头108。如上所述结合运行模式456(图5),控制器114将油墨供应单元112的流体管线连接到打印头108。然后,控制器114操作压力控制装置348b,以增加上储存器206中的压力,以迫使油墨从上储存器206通过打印头108进入下储存器204。当打印头108最初连接到油墨供应单元112时,可以使用这种交叉清除循环。

此外,控制器114可以进行常规清除循环以通过打印头108的喷嘴板400的孔排出油墨。可以进行该常规清除循环以,例如迫使油墨进入打印头108或强制地从这些孔中清除碎屑。为了进行常规清除循环,控制器114的将流体管线连接到打印头108,与运行模式456(图5)期间它们的状态一样,然后关闭阀392以使返回管线314与打印头108和歧管分离。之后,控制器114操作压力控制装置348b,以增加上储存器206中的压力,以迫使油墨通过打印头108。

参见图8,为了有助于搅动下储存器204或204’以及上储存器206中的油墨,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储存器204的端口226和/或上储存器206的端口240可以连接到歧管600。歧管600包括沿X、Y和Z轴彼此分离的至少两个输出端口602和604。此外,两个端口602和604被定向成使得油墨从不同方向的两个端口排出。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端口602和604被定向成使得油墨从彼此正交的方向的端口离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歧管600包括沿着平行于X轴的方向上延伸到储存器中并终止于输出端口602的第一部分606。歧管包括连接到第一部分606的沿着与Y轴平行的方向向下延伸的第二部分608,连接到第二部分608的沿着与X轴平行的方向向内延伸的第三部分610,连接到第三部分610的沿着与Z轴平行的方向向内延伸的第四部分612,以及连接到第四部分612的沿着与Y轴平行的方向向上延伸的第五部分614。第四部分612终止于端口60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口602和第二端口604的直径可以不同,使得油墨以不同的速度流过该端口。第一端口602和第二端口604的位置上的这种差异,油墨从第一端口602和第二端口604排出的方向以及油墨离开端口602和604的速度产生湍流以搅动下油墨储存器204和/或上油墨储存器206中的油墨。从端口602进入储存器204、204’和/或206的油墨在该储存器的油墨中产生旋转效应,并且从端口604进入的油墨迫使油墨从该储存器的底部喷出。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下油墨储存器204或204’和上油墨储存器206的内部是圆柱形的。

参考图9和10,在一些实施例中,流体管线220、224、230、234、238、242、250、254、260、264、280、286、288、292、294、300、302、308、314、326、332、328和336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一个或多个部分618具有非光滑表面,例如其上有凹口620。这些凹口620在油墨流过该部分618时会破坏油墨的流动并搅动油墨以防止油墨在该流体管线中沉降。

参考图11,油墨供应单元112a、112b、……、112n中的主油墨供应源202a、202b、……、202n,下油墨储存器204a、204b、……、204n以及上油墨储存器206a、206b、……、206n设置在油墨供应柜630中。例如,油墨供应柜630包括搁架632、634和636。主油墨供应源202设置在搁架632上,下油墨储存器204设置在搁架634上,并且上油墨储存器206设置在搁架636上。可个别调整下储存器204a、204b、……、204n和上储存器206a、206b、……、206n之间的距离Da、Db、……、Dn以补偿储存器中不同油墨的粘度和/或密度差异。这样的调整影响打印头108所考虑到的相对真空度和油墨供应单元112的自然重力驱动再循环速率。

在优选实施例中,上储存器206的输出端口282设置地面上方的一高度,该高度等于或高于喷嘴板400的高度。下储存器204或204’设置在距离地面的一高度,该高度小于上储存器206所处的高度。上储存器206和下储存器204(204’)之间的这种高度差有助于流体从上储存器206通过打印头108,由于重力作用而流到下储存器204(204’)。上储存器206和下储存器204(204’)之间的地面高度差在大约11英寸(27.9厘米)和大约18英寸(45.72厘米)之间。随着上储存器206和喷嘴板400之间的距离增加,可能需要由压力调节装置348b向上储存器206和下储存器204(204’)供应附加的真空。

下储存器204或204’与上储存器206或206’相关联的高度差取决于打印头108的结构,由油墨供应单元112供应的油墨或流体的特性,以及贯穿上储存器206或206’到打印头108以及从打印头108到下储存器204或204’的通道的水头损失。例如,随着通道中的配件和歧管的数量增加,储存器之间的距离增加。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罗德岛州东普罗维登斯市的公司制造的流体管理系统,将流体管线220、224、230、234、238、242、250、254、260、264、280、286、288、292、294、300、302、308、314,326、332、328和336中的一个或多个布置在油墨供应单元112的部件之间以及油墨供应单元112和打印头108之间。

上述油墨供应单元112维持油墨的连续运动,以防止油墨中的组分沉降。虽然该油墨供应单元112特别适用于具有可沉降组分的油墨,但是该油墨供应单元112可用于任何类型的油墨甚至非油墨流体。此外,油墨供应单元112可以与具有固定打印头108的打印系统100以及具有移动打印头108的打印系统100一起使用。此外,显而易见的是,本文所述由操作者承担的一个或多个操作可以通过连接到控制器114的机器人系统和/或传感器组合完成。

工业应用性

所有引用的参考文献,包括出版物、专利申请和专利,在此通过引用并入本发明的一部分,其程度如同每个参考文献被单独并具体地指明被引入作为参考并以其整体阐述本文。

除非本文另有说明或与上下文明显矛盾,本申请上下文(尤其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上下文中)所使用一些术语如“一”,“所述”及类似引用都将被解释为涵盖单数和复数。除非本文另有说明,本文数值仅作为简写形式,旨在用作单独提及每一个单独的值落在该范围内,并且每个单独的值的叙述被并入说明书中,如同单独列举。所述所有方法可以以任何合适的顺序施行,除非在此另有说明或与上下文明显矛盾。除非另有声明,本文使用的任何和所有示例,或提供的示例性语言(例如,“如”),仅仅是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说明书中的任何语言不应被解释为表示任何对本发明的实施必要的未要求保护的元素。

在前述说明书的基础上,很多对本发明的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说明书被解释为仅是说明性的,并且是出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制造和使用本发明以及教导实施相同的最佳模式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