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式气压立体热转印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0365发布日期:2018-09-14 23:5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热转印技术研究领域中的一种转印机构,特别是一种回转式气压立体热转印单元。



背景技术:

热转印,就是先把设计好的图案印刷到耐热性的一种热转印纸上面,然后通过加热加压的方式,把热转印纸上的图像转印到各种成品或材料上上的一种技术。针对该领域,我国大部分采用真空热转印工艺,这项工艺增加了真空环节,它利用真空的吸附作用,把成品或材料与印刷有图案的耐热性热转印纸两者紧紧的贴在一起,然后加热转印。采用该技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现有热转印工艺采用往复式输送机构把工件送进热转印室进行真空热转印,每次工作只能单独为单个工件进行热转印加工,只有完全完成该工件的全部加工工艺后才能进行后续其他工件的加工,只能实现单工件批次加工,加工速度慢,效率低,无法实现产品的连续、高速、大批量生产;

②现有热转印工艺采用真空热转印,就是在用带弹性的硅胶把热转印纸跟工件表面接触,然后用抽真空的办法,把硅胶跟工件之间的空气抽空,利用负压使热转印纸紧紧贴着工件表面,然后再加热转印,采用该办法转印速度快,缺点转印时抽真空会把部分的热转印热量带走,导致热转印温度变化大,令热转印的图案轮廓不清晰、转印颜色不够鲜艳真实,热转印后的图案不美观,图案与工件表面的结合力也会受到影响,会引起过早脱落或变色、退色;

③现有热转印工艺采用工件单面热转印加工的方法,每次只能对工件的一个表面进行热转印,如果需要双面转印的话,还必须把工件翻转进行二次加工,以实现工件背面的热转印加工,生产的效率低,速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转式气压立体热转印单元,使热转印的加工过程连续不间断,代替真空热转印中的单次加工,实现了热转印加工的连续在线生产,可大幅提高生产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回转式气压立体热转印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气压热转印结构,各所述气压热转印结构包括柔性输送带、驱使柔性输送带循环转动的链轮以及气囊,所述气囊安装在柔性输送带上后形成一个气腔,所述气腔内安装有加热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链轮的圆周上布置有多个链齿,每个所述链齿上布置有第一进气控制装置,所述链轮的圆周上布置有与第一进气控制装置相连的进气管,所述柔性输送带的内侧表面布置有多个与链齿配合的链槽,每个所述链槽上布置有与气腔连通的进气孔,所述链槽和进气孔之间布置有第二进气控制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进气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弹簧、第一活塞、布置在链齿内的第一孔以及让第一活塞穿过的第二孔,所述第一活塞中位于第一孔内的一端布置有第一活塞头,第一活塞的另一端布置有第二活塞头,所述第一弹簧套装在第一活塞后,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二活塞头压触,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链齿的外表面压触,所述第二孔的直径小于第一孔的直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头内部布置有第一管路;所述第二进气控制装置包括第二弹簧、第二活塞以及布置在柔性输送带内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靠近的第三孔、直径比第三孔大的第四孔以及直径比第四孔小的第五孔,所述第五孔连通链槽和第四孔,所述第二活塞内布置在第四孔内,第二活塞的一端插入到第三孔中、第二活塞的另一端布置有用于封堵第五孔的第三活塞头,所述第二弹簧套装第二活塞的外表面后,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三活塞头的外表面压触,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四孔的台肩压触,所述第二活塞和第三活塞头内布置有第二管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压热转印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气压热转印结构层叠布置后,两个气压热转印结构中的气囊之间形成热转印工作通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器包括安装在柔性输送带上的多个发热管,各所述发热管布置有两根支脚,同一个发热管中的两根支脚穿过柔性输送带后分别与导电金属轮连接,所述柔性输送带配置至少一条电木横梁,所述电木横梁上布置有两条与导电金属轮匹配的电导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输送带的两侧分别布置有一个嵌槽,所述气囊的安装在嵌槽上后形成所述气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循环转动的柔性输送带带动气囊转动,使热转印的加工过程连续不间断,代替真空热转印中的单次加工,实现了热转印加工的连续在线生产,可大幅提高生产率;在热转印生产中采用气压式热转印代替真空热转印,把加热空气保留在气囊中,可循环再用,克服了真空热转印抽真空时把加热空气抽走,带走大部分热量的缺点。可大幅提高转印的效果,提升热量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通过层叠设置两个气压热转印结构,采用上下布置气囊挤压使热转印膜与产品更好的接触,实施双面同时加热转印,解决了传统工艺中每次只能单面热转印的缺点,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还通过设置第一进气控制装置和第二进气控制装置,自由调节气囊内气体的压力,可精确控制热转印膜与产品之间的压力。解决了传统工艺中抽真空压制不可调节压力的缺点,可实现不同转印压力的转印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链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气囊进气示意图一;

图5是本发明中气囊进气示意图二;

图6是本发明中两个气压热转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

参照图1~图6,回转式气压立体热转印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气压热转印结构,各所述气压热转印结构包括柔性输送带1、驱使柔性输送带1循环转动的链轮3以及气囊2,所述气囊2安装在柔性输送带1上后形成一个气腔,所述气腔内安装有加热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链轮3的圆周上布置有多个链齿34,每个所述链齿34上布置有第一进气控制装置,所述链轮3的圆周上布置有与第一进气控制装置相连的进气管8,所述柔性输送带1的内侧表面布置有多个与链齿34配合的链槽10,每个所述链槽10上布置有与气腔连通的进气孔17,所述链槽10和进气孔17之间布置有第二进气控制装置。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进气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弹簧32、第一活塞31、布置在链齿34内的第一孔以及让第一活塞31穿过的第二孔,所述第一活塞31中位于第一孔内的一端布置有第一活塞头30,第一活塞31的另一端布置有第二活塞头33,所述第一弹簧32套装在第一活塞31后,第一弹簧32的一端与第二活塞头33压触,第一弹簧32的另一端与链齿34的外表面压触,所述第二孔的直径小于第一孔的直径,第一活塞31和第二活塞头33内部布置有第一管路;所述第二进气控制装置包括第二弹簧14、第二活塞15以及布置在柔性输送带1内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靠近的第三孔16、直径比第三孔16大的第四孔13以及直径比第四孔13小的第五孔11,所述第五孔11连通链槽10和第四孔13,所述第二活塞15内布置在第四孔13内,第二活塞15的一端插入到第三孔16中、第二活塞15的另一端布置有用于封堵第五孔11的第三活塞头12,所述第二弹簧14套装第二活塞15的外表面后,第二弹簧14的一端与第三活塞头12的外表面压触,第二弹簧14的另一端与第四孔13的台肩压触,所述第二活塞15和第三活塞头12内布置有第二管路。第一孔与进气管8连通。第一管路的入口布置在第一活塞31的活塞杆身,第一管路的出口布置在第二活塞头33上。第二管路的入口布置在第三活塞头12上,第二管路的出口布置在第二活塞15的活塞杆身上。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气压热转印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气压热转印结构层叠布置后,两个气压热转印结构中的气囊2之间形成热转印工作通道。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热器包括安装在柔性输送带1上的多个发热管4,各所述发热管4布置有两根支脚,同一个发热管4中的两根支脚穿过柔性输送带1后分别与导电金属轮5连接,所述柔性输送带1配置至少一条电木横梁7,所述电木横梁7上布置有两条与导电金属轮5匹配的电导轨6。优选地,电导轨6为铜导轨。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柔性输送带1的两侧分别布置有一个嵌槽,所述气囊2的安装在嵌槽上后形成所述气腔。

以下是将两个气压热转印结构安装到机架上并配置卷膜输送系统说明。

工作时,柔性输送带1动作,通过上下两个气囊2回转动作,把工件材料以及位于工件材料上下两个端面的热转印膜夹紧并往前输送。在输送的过程中,按照设定温度,用发热管对气囊2内的气体进行连续加热,通过电导轨6控制发热管通断电来控制发热量。气囊2的通过链轮3充气,通过电磁阀9控制气囊2的气压,从而精确控制上下两个气囊2对热转印时的压力,以上动作均由伺服电机精确控制速度,以保证同步。完成热转印后,完成转印工作的热转印膜残料被自动收卷回收,转印成功的卷装片材通过导向装置带动送出设备外部,以便于进行下一步加工。

卷膜输送系统,主要用于热转印膜及卷装片材进行连续输送。其中上膜跟下膜均为热转印卷膜,该两部分上下布置,把卷装片材夹在中间,这样热转印时就能对卷装片材的上下两个表面同时进行热转印印刷,这三部分均由各自的伺服电机精确控制输送速度,以保证工作时同步往前输送。

由链轮3带动柔性输送带1运动,柔性输送带1上安装有气囊2,气囊2主要对热转印膜及卷装片材施加压力进行压紧操作。

柔性输送带1,由耐高温的硅胶材料嵌套加强纤维制成,内部配置有用于与链轮3配合传递动力的链槽10,链槽10与链轮3啮合后通过进气孔17对气囊2进行加气工作。

当电磁阀9上的气压传感器检测气囊2气压低于标准值时,该电磁阀9打开把压缩空气通过链轮3打进气囊2内;当气压达标后,电磁阀9关闭。

当链齿34没与柔性输送带1啮合时,在第一弹簧32的作用下,第一活塞31往上伸出,这时第一气活塞中第一管路的入口被链轮3堵住,压缩空气无法通过。柔性输送带1上的每个链槽10也配置第二进气控制装置,在第二弹簧14的作用下,第二塞往下伸出,这时第二气活塞中第二管路的出口被柔性输送带1堵住,气囊2内的空气与外界隔离。当链轮3与柔性输送带1开始啮合时,链轮3的链齿34向链槽10底部靠近,第一活塞31的第二活塞头33先与第二活塞15的第三活塞头12接触。由于第一弹簧32的弹性系数比小弹簧的大,故第二弹簧14先变形,那么第一活塞31就会推着第二气活塞往进气孔17的方向运动,直至第二管路中的出口与柔性输送带1的喷气孔接通。随着啮合的进行,第二弹簧14完全重叠无法变形,这时候第二活塞15把第一活塞31往下推,第一弹簧32开始变形,直至第一管路中的入口与第一孔接通,这样从电磁阀9通过来的压缩空气就可以依次通过第一孔、第一管路、第四孔13、第二管路和进气孔17,最后充到气囊2内。当该气路接通后,通过电磁阀9上的气压传感器检测气囊2气压是否达标,如不达标则充气加压。

通过发热管的持续供电发热,对气囊2内的空气温度进行调节,以保证最佳的热转印温度。柔性输送带1上等间距安装有发热管,每个发热管的正负极均配置有可以自由滚筒的导电金属轮5,在机架上对应导电金属轮5的位置安装有两个电导轨6,这两条电导轨6分别接通电源的正负极。这两条电导轨6均安装在电木横梁7上,与机架隔离,以保证用电安全。柔性输送带1运动时,带动发热管在两个链轮3间来回运动,并在上下两个行程中保持与电导轨接触以保证稳定供电。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