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道结构体、液体喷出装置及液体喷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94098发布日期:2019-05-03 22:13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流道结构体、液体喷出装置及液体喷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道结构体、液体喷出装置及液体喷出方法。



背景技术:

关于流道结构体,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过滤器和气泡室的流道部件,其中,所述过滤器被设置于流道的中途,所述气泡室对通过过滤器而被除去的气泡进行贮留。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流道部件(流道结构体)中,可能会在被贮留在气泡室中的气体与液体的气液界面上产生异物。当在气液界面上所产生的异物流出流道而向喷嘴流动时,可能会产生喷嘴的堵塞等情况。此外,即使在与气泡室相比靠下游侧的流道内设置有过滤器的情况下,若在气液界面上所产生的异物堆积在过滤器中,则可能会使过滤器的寿命降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3172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发明,且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而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提供了一种流道结构体。该流道结构体具备:流通流道,其用于使液体从液体供给源向喷嘴流通;气泡室,其与所述流通流道相连接,且用于对气泡进行贮留;以及气泡室过滤器,其以将所述气泡室的空间分割为与所述流通流道相连接的第一空间、和经由所述第一空间而与所述流通流道相连接的第二空间的方式被配置,且用于捕集在所述气泡室内的气液界面上所产生的异物。根据该方式的流道结构体,在气泡室内的气液界面上所产生的异物通过被设置于气泡室内的气泡室过滤器而被捕集。因此,能够抑制在气泡室内的气液界面上所产生的异物向流通流道流出而向喷嘴流动,从而能够抑制由异物所引起的喷嘴的堵塞。

(2)上述方式的流道结构体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具备流道过滤器,所述流道过滤器被配置于所述流通流道之中,且用于捕集流经所述流通流道的所述液体中所包含的异物,所述气泡室过滤器的滤孔疏密度与所述流道过滤器的滤孔疏密度相比而较密。根据该方式的流道结构体,由于即使在气泡室内的气液界面上所产生的异物为可穿过流道过滤器的大小,也能够通过气泡室过滤器来捕集,因此能够进一步地抑制由异物引起的喷嘴的堵塞。

(3)上述方式的流道结构体所述流道结构体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而与具备所述喷嘴的液体喷射头相连接,所述气泡室过滤器的滤孔疏密度与头过滤器的滤孔疏密度相比而较密,所述头过滤器被配置于所述液体喷射头的头流道之中,且用于捕集流经所述头流道的所述液体中所包含的异物。根据该方式的流道结构体,由于气泡室过滤器的滤孔疏密度与头过滤器的滤孔疏密度相比而较密,因此气泡室过滤器先于头过滤器而引起堵塞的可能性较高。在气泡室过滤器引起了堵塞的情况下,能够对以可拆装的方式而与液体喷射头相连接的流道结构体进行更换。因此,由于通过更换流道结构体而能够再次通过气泡室过滤器来捕集异物,因此能够抑制异物向头过滤器的堆积,从而能够实现液体喷射头的寿命延长化。

(4)在上述方式的流道结构体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气泡室过滤器具有亲液性。根据该方式的流道结构体,液体易于穿过气泡室过滤器,从而能够抑制气泡附着在气泡室过滤器中。因此,能够抑制成为异物的产生源的气液界面形成于气泡室过滤器的流通流道侧的面上。

(5)在上述方式的流道结构体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气泡室过滤器在所述气泡室内以相对于水平方向而倾斜的方式被配置。根据该方式的流道结构体,由于根据气液界面随着气泡的积累而下降的情况,气泡室过滤器与气液界面相接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实现气泡室过滤器的寿命延长化。

(6)上述方式的流道结构体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具备阀机构,所述阀机构被配置于所述气泡室的下游侧,且根据与所述流通流道相比靠下游侧的所述液体的压力而对所述流通流道进行开闭。根据该方式的流道结构体,能够抑制在气泡室内的气液界面上所产生的异物向被设置于与气泡室相比靠下游侧的阀机构流动,从而能够抑制异物卡在阀机构的阀体中。

(7)上述方式的流道结构体也可以如下方式,即,具备:流道过滤器,其被配置于所述流通流道之中,且用于捕集流经所述流通流道的所述液体中所包含的异物;以及阀机构,其被配置于所述流道过滤器的上游侧,且根据与所述流通流道相比靠下游侧的所述液体的压力而对所述流通流道进行开闭,所述气泡室被连接在所述阀机构与所述流道过滤器之间。根据该方式的流道结构体,即使随着阀机构的开闭动作而产生气泡,也能够通过被设置于与阀机构相比靠下游侧的气泡室而对气泡进行贮留,并且即使在气泡室内的气液界面上产生异物,也能够通过气泡室过滤器来捕集异物。因此,能够抑制气泡或异物向喷嘴流动。此外,能够抑制在气泡室内的气液界面上所产生的异物堆积在被设置于与气泡室相比靠下游侧的流道过滤器中从而流道过滤器的寿命下降的情况。

本发明也能够以上述的流道结构体之外的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能够以液体喷出装置、液体喷出方法、异物除去过滤器、液体喷射单元等方式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出装置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2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流道结构体的概要的主视图。

图3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流道结构体的概要的后视图。

图4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阀机构的概要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出方法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6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出装置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7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出装置的概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0的概要的说明图。本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出装置100作为喷墨打印机而被构成,并具备:液体喷射头20,其具有用于喷出从液体供给源10被供给的油墨(液体)的喷嘴26;流道结构体30,其被连接在液体供给源10与液体喷射头20之间,并且使从液体供给源10被供给的油墨向液体喷射头20流通。流道结构体30以可拆装的方式而与液体喷射头20连接。有时也将液体喷射头20与流道结构体30一并称为“液体喷射单元”。

液体供给源10为油墨的供给源。本实施方式中的液体供给源10为,以能够相对于液体喷出装置100而拆装的方式被构成的油墨盒。油墨既可以为颜料油墨,也可以为染料油墨。液体喷出装置100既可以为液体供给源10不位于液体喷射头20之上的非托架装载型的打印机,也可以为液体供给源10位于液体喷射头20之上的托架装载型的打印机。液体喷出装置100也可以具备从油墨盒抽吸油墨从而进行加压供给的泵。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供给源10以能够相对于液体喷出装置100而拆装的方式被构成,但是也可以被构成为相对于液体喷出装置100而被固定的罐。在这种情况下,从收纳有油墨的瓶向罐适当地补充油墨。

液体喷射头20具备供给针21、头流道22、贮液器24、头压力室25和喷嘴26,并且油墨按照该顺序而流动。供给针21被插入至流道结构体30的流通流道31中,并从流通流道31向头流道22内导入油墨。供给针21与流通流道31之间被密封,以使油墨不会泄漏。也可以在流道结构体30与液体喷射头20之间确保油墨的接触点,以代替供给针21。被导入至头流道22中的油墨经由被设置在头流道22内的头过滤器23而流向贮液器24。头过滤器23为用于捕集油墨中所包含的异物的过滤器。贮液器24与头压力室25连通,并且暂时地对被供给至头压力室25的油墨进行贮留。

头压力室25与喷嘴26连通。此外,在头压力室25上设置有压电致动器27。当通过压电致动器27的驱动而使头压力室25的容积缩小从而头压力室25内的压力超过喷嘴26内的油墨的弯液面耐压时,油墨从喷嘴26被喷出。另一方面,当通过压电致动器27的驱动而使头压力室25的容积扩大从而头压力室25内成为负压时,从贮液器24被供给油墨。另外,此时,由于贮液器24的压力也会降低,因此油墨从头流道22侧被供给至贮液器24。另外,液体喷射头20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压电方式,例如也可以为热敏方式。

图2为表示流道结构体30的概要结构的主视图。图3为表示流道结构体30的概要结构的后视图。以下,参照图1至图3,对流道结构体30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流道结构体30的主体例如由聚丙烯(pp)形成。在流道结构体30的正面上设置有流通流道31。流通流道31为,由形成在流道结构体30的主体的正面上的槽、和熔敷在流道结构体30的主体的正面上的薄膜部件46所包围的、供油墨流通的流道。在流道结构体30的背面上,也通过槽和薄膜部件46而以相同的方式设置有流通流道31。流通流道31具有第一流通流道311、第二流通流道312、第三流通流道313、第四流通流道314、第五流通流道315、第六流通流道316、第七流通流道317和第八流通流道318,并且油墨按照该顺序而流动。各流通流道311~318通过贯穿流道结构体30的主体的正面和背面的贯穿孔h而被连接。另外,图2和图3所示的箭头标记表示油墨的流动方向。

在第二流通流道312与第三流通流道313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道过滤器32a。在第六流通流道316与第七流通流道317之间,设置有第二流道过滤器32b。以下,在不特别区分第一流道过滤器32a和第二流道过滤器32b而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将它们称为流道过滤器32。

流道过滤器32为,用于捕集流经流通流道31的油墨中所包含的异物或气泡从而抑制异物或气泡向喷嘴26流出的过滤器。在本实施方式中,流道过滤器32具有圆形形状,并且由网状的不锈钢而形成。另外,第二流道过滤器32b与第一流道过滤器32a相比而较大(参照图2)。

在第二流通流道312的铅直方向上侧设置有第一气泡室33a。在第六流通流道316的铅直方向上侧设置有第二气泡室33b。以下,在不特别区分第一气泡室33a和第二气泡室33b而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将它们称为气泡室33。

气泡室33为,贮留有流经流通流道31内的油墨中所包含的气泡的空间。通过使气泡被贮留在气泡室33中,从而抑制了气泡流向喷嘴26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气泡室33a被设置于第一流道过滤器32a的上游侧,从而通过第一流道过滤器32a而被捕集的气泡被贮留在第一气泡室33a中。此外,第二气泡室33b被设置于第二流道过滤器32b的上游侧,从而通过第二流道过滤器32b而被捕集的气泡被贮留在第二气泡室33b中。另外,由于气泡易于随着阀机构40的开闭动作而产生,因此,被设置在与阀机构40相比靠下游侧的第二气泡室33b的容积大于被设置在与阀机构40相比靠上游侧的第一气泡室33a的容积。(参照图2)。

在第一气泡室33a内设置有第一气泡室过滤器34a。在第二气泡室33b内设置有第二气泡室过滤器34b。以下,在不特别区分第一气泡室过滤器34a和第二气泡室过滤器34b而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将它们称为气泡室过滤器34。

气泡室过滤器34以将气泡室33内的空间分割为与流通流道31相连接的第一空间331、和经由第一空间331而与流通流道31相连接的第二空间332的方式被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气泡室过滤器34在使液体向流道结构体30流通的使用时,沿着水平方向而被配置,气泡室33内的空间通过气泡室过滤器34而沿着铅直方向被上下分割。气泡室33内的空间中的与气泡室过滤器34相比靠铅直方向下侧(流通流道31侧)的空间成为第一空间331,而与气泡室过滤器34相比靠铅直方向上侧的空间成为第二空间332。另外,第一气泡室33a内的空间通过第一气泡室过滤器34a而被分割为第一空间331a和第二空间332a,第二气泡室33b内的空间通过第二气泡室过滤器34b而被分割为第一空间331b和第二空间332b。

气泡室过滤器34为,用于捕集在气泡室33内的气液界面上所产生的异物的过滤器。本实施方式的气泡室过滤器34通过网状的不锈钢而形成。气泡室过滤器34也可以为树脂制或玻璃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气泡室33b大于第一气泡室33a,且气液界面的面积较大,因此,被设置于第二气泡室内的第二气泡室过滤器34b大于被设置于第一气泡室33a内的第一气泡室过滤器34a(参照图2)。

本实施方式的气泡室过滤器34的滤孔疏密度与流道过滤器32的滤孔疏密度相比而较密。此外,气泡室过滤器34的滤孔疏密度与头过滤器23的滤孔疏密度相比而较密,所述头过滤器23被配置于液体喷射头20的头流道22之中,并用于捕集流经头流道22的油墨中所包含的异物。另外,气泡室过滤器34的滤孔疏密度并不限于上述方式,只要是能够捕集在气液界面上所产生的异物并且能够使油墨穿过的大小即可。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气泡室过滤器34通过等离子照射、二氧化硅涂层等而被赋予亲液性。“亲液性”是指,润湿性良好,且固体(过滤器)与液体(油墨)的接触角较小的状态。另外,气泡室过滤器34也可以不具有亲液性。

在第四流通流道314与第五流通流道315之间设置有阀机构40。阀机构40根据与流通流道31相比靠下游侧(液体喷射头20侧)的油墨的压力,而对第四流通流道314与第五流通流道315之间进行开闭。

图4为表示阀机构40的示意性结构的剖视示意图。阀机构40在液体喷射头20侧的压力在预定的压力以上时,会关闭内部的阀从而不向液体喷射头20侧供给油墨,而在液体喷射头20侧的压力低于预定的压力的情况下,内部的阀会被打开,从而向液体喷射头20侧供给从液体供给源10所供给的油墨。也可以将阀机构40称为“自密封阀”或“差压阀”。为使加压力不从液体供给源10直接作用于负压状态的液体喷射头20,阀机构40发挥对液体喷射头20内的负压状态和液体供给源10侧的正压状态进行分隔的作用。

在图4中,示出了油墨从液体喷射头20被抽吸从而内部的阀体44成为打开状态的状态。阀机构40具备与液体供给源10侧的流通流道31(第四流通流道314)相连接的液体供给室41、和与液体喷射头20侧的流通流道31(第五流通流道315)相连接的压力室42。液体供给室41和压力室42通过隔壁53而被分隔。油墨穿过供给口51而从液体供给源10侧被供给至液体供给室41。油墨从压力室42穿过排出口52而向液体喷射头20侧被排出。在隔壁53上形成有连通孔43。液体供给室41的内部空间与压力室42的内部空间通过连通孔43而连通。

在液体供给室41中,配置有大致圆盘状的阀体44。阀体44具有向压力室42侧突出的圆柱状的轴45。轴45穿过连通孔43内,并且其顶端部位于压力室42内。轴45的顶端部能够经由受压板47而与划定压力室42的一部分的薄膜部件46相接触。

液体供给室41内的油墨穿过轴45与连通孔43的内表面之间而流入压力室42。阀体44在朝向压力室42侧的面上以轴45为中心而设置有环状的密封部件48。在隔壁53的连通孔43的周围,在朝向压力室42侧的面上设置有阀座49。在阀体44的关闭状态下,被设置于阀体44上的密封部件48与阀座49以环状的方式相接触。通过使密封部件48与阀座49接触,从而油墨从液体供给室41向压力室42的流通被切断。另外,阀座49也可以不采用独立的部件,朝向隔壁53的阀体44侧的面也可以作为阀座而发挥功能。

在阀体44的与压力室42侧为相反侧的面与阀机构40的框体之间,配置有弹簧部件50。弹簧部件50为用于将阀体44设为关闭状态的部件,并将阀体44朝向阀座49而进行按压。另外,除了弹簧部件50以外,在阀机构40中,也可以在受压板47与隔壁53之间配置有弹簧部件。此外,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即,在不配置弹簧部件50的条件下,例如以使轴45朝向铅直下方的方式来配置阀机构40,从而通过阀体44的自重而使阀体44的密封部件48与阀座49相接触,由此切断油墨的流通。

薄膜部件46具有挠性。通过薄膜部件46在压力室42内的压力下降的情况下挠曲,从而使阀体44移动而设为打开状态。具体而言,当压力室42内的压力成为与大气压相比较低的负压时,薄膜部件46向使压力室42的容积减小的方向(图的左侧)挠曲。于是,被设置于薄膜部件46上的受压板47对轴45的顶端部进行按压,从而使阀体44向远离阀座49的方向移动。因此,阀机构40通过根据压力室42内的压力、即液体喷射头20侧的压力而使阀体44在内部进行移动,从而无需被其他的动力驱动,由此能够对油墨从液体供给源10向液体喷射头20的流通进行控制。

图5为表示通过液体喷出装置100所实施的、液体喷出方法的内容的流程图。在实施该方法之前,在流通流道31、气泡室33、阀机构40、头流道22内使油墨充满。首先,随着液体喷射头20侧的负压产生,阀机构40被打开,从而油墨从液体供给源10被供给至流道结构体30内。将该工序称为“供给工序”(步骤s110)。接下来,使被供给至流道结构体30内的油墨经由流通流道31而向液体喷射头20的喷嘴26流通。将该工序称为“流通工序”(步骤s120)。然后,油墨通过压电致动器27的驱动而从喷嘴26被喷出。将该工序称为“喷出工序”(步骤s130)。

在步骤s120的流通工序中,在流经流通流道31的油墨中所包含的气泡通过被设置于流通流道31内的流道过滤器32而被捕集,并且通过与流道过滤器32的上游侧的流通流道31相连接的气泡室33而被贮留。由于在初始状态下,气泡室33内被油墨充满,因此当贮留有气泡时,气泡室33内的气液界面会逐渐降低。

在被贮留在气泡室33中的空气(气泡)与油墨的气液界面中,由于油墨与空气相接,因而油墨表面易于干燥。存在以下情况,即,由于油墨表面干燥,因此油墨会局部地浓缩,从而产生分散破坏,由此作为油墨的成分的树脂彼此粘结使得粒子巨大化而成为异物。由于该异物是作为油墨的成分的树脂彼此粘结而成的粒子,因此难以再次溶解于油墨中,且一旦产生便易于作为异物而残留下来。当在气液界面上所产生的异物生长时,其比重会变得大于油墨,从而会向流通流道31侧流动。然而,由于在气泡室33内的气液界面与流通流道31之间设置有气泡室过滤器34,因此,在异物向流通流道31流出之前,会通过气泡室过滤器34而被捕集。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流道结构体30,在气泡室33内的气液界面上所产生的异物通过被设置于气泡室33内的气泡室过滤器34而被捕集。因此,能够抑制在气泡室33内的气液界面上所产生的异物向流通流道31流出而流向喷嘴26的情况,从而能够抑制由异物引起的喷嘴26的堵塞。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气泡室过滤器34的滤孔疏密度与流道过滤器32的滤孔疏密度相比而较密,因此,即使在气泡室33内的气液界面上所产生的异物为可穿过流道过滤器32的大小,也能够通过气泡室过滤器34来进行捕集,因此,能够抑制由异物引起的喷嘴26的堵塞。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气泡室过滤器34的滤孔疏密度与头过滤器23的滤孔疏密度相比而较密,因此,气泡室过滤器34先于头过滤器23而引起堵塞的可能性较高。在气泡室过滤器34引起了堵塞的情况下,能够对以可拆装的方式而与液体喷射头20连接的流道结构体30进行更换。因此,通过对流道结构体30进行更换,而能够再次通过气泡室过滤器34来捕集异物,因此,能够抑制异物向头过滤器23的堆积,从而能够实现液体喷射头20的寿命延长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气泡室过滤器34具有亲液性,因此油墨易于穿过气泡室过滤器34,从而能够抑制气泡附着在气泡室过滤器34的流通流道31侧的表面上。因此,能够抑制成为异物的产生源的气液界面形成于气泡室过滤器34的流通流道31侧的表面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气泡室33a内的气液界面上所产生的异物通过第一气泡室过滤器34a而被捕集。因此,能够抑制在第一气泡室33a内的气液界面上所产生的异物流向被设置于与第一气泡室33a相比靠下游侧的阀机构40,从而能够抑制异物卡在阀机构40的阀体44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气泡室33b被连接在阀机构40与第二流道过滤器32b之间,因此,即使随着阀机构40的开闭动作而产生气泡,也能够通过被设置于与阀机构40相比靠下游侧的第二气泡室33b来贮留气泡,并且即使在第二气泡室33b内的气液界面上产生异物,也能够通过第二气泡室过滤器34b来捕集异物。因此,能够抑制气泡或异物向喷嘴26流动的情况。此外,能够抑制在第二气泡室33b内的气液界面上所产生的异物堆积在被设置于与第二气泡室33b相比靠下游侧的第二流道过滤器32b中,从而第二流道过滤器32b的寿命下降的情况。

b.第二实施方式

图6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0b的概要的说明图。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0b中,被设置于气泡室33中的气泡室过滤器34的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图1)不同。在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道结构体30中,气泡室过滤器34在使液体在流道结构体30中流通的使用时沿着水平方向而配置,气泡室33内的空间通过气泡室过滤器34而沿着铅直方向被上下分割。与此相对,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流道结构体30b中,气泡室过滤器34在使液体在流道结构体30b中流通的使用时,以相对于水平方向而倾斜的方式被配置。在该方式的流道结构体30b中,也能够通过气泡室过滤器34来捕集在气液界面上所产生的异物。此外,与沿着水平方向而配置气泡室过滤器34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气泡室过滤器34的面积。另外,由于根据气液界面随着气泡的积累而下降的情况,气泡室过滤器34与气液界面相接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多气泡室过滤器34可捕集异物的量。因此,能够实现气泡室过滤器34的寿命延长化。

c.第三实施方式

图7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0c的概要的说明图。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0c中,气泡室33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图1)不同。在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道结构体30中,气泡室33与流通流道31直接连接。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流道结构体30c中,如图7所示,气泡室33经由分支流道333而与流通流道31相连接。在该方式的流道结构体30c中,气泡室33也能够对气泡进行贮留,并且在气液界面上所产生的异物也能够通过气泡室过滤器34而被捕集。

d.其他实施方式

(d-1)在图1中所示的气泡室33中,被设置于各气泡室33内的气泡室过滤器34的数量为一个。与此相对,也可以在气泡室33内设置有多个气泡室过滤器34。例如,能够在气泡室33内的铅直方向上侧、和气泡室33内的铅直方向下侧分别设置一个气泡室过滤器34。在该方式的流道结构体30中,首先,异物会堆积在靠近气液界面的铅直方向上侧的气泡室过滤器34中。此后,即使随着气泡室33内的空气(气泡)的增加而使气液界面降低至铅直方向上侧的气泡室过滤器34与铅直方向下侧的气泡室过滤器34之间,也能够通过铅直方向下侧的气泡室过滤器34而进一步捕集异物。因此,即使铅直方向上侧的气泡室过滤器34由于堵塞等而无法捕集异物,也能够通过铅直方向下侧的气泡室过滤器34来捕集在气液界面上所产生的异物。

(d-2)在图1中所示的流道结构体30中,流道结构体30具备第一气泡室33a和第二气泡室33b。与此相对,流道结构体30也可以省略第一气泡室33a和第二气泡室33b中的任意一个。此外,流道结构体30也可以具备三个以上的气泡室33。即使采用该方式的流道结构体30,也能够对在气液界面上所产生的异物进行捕集。

(d-3)具备气泡室33的流道结构体30也可以被设置在油墨盒内。如果采用该方式的流道结构体30,则能够对在油墨盒内的气液界面上所产生的异物进行捕集。

(d-4)流道结构体30也可以不具备流道过滤器32。由于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气泡室过滤器34来捕集在气泡室33内的气液界面上所产生的异物,因此能够抑制异物流向喷嘴26。

(d-5)流道结构体30也可以不以可拆装的方式而与液体喷射头20相连接。即,流道结构体30也可以被固定在液体喷射头20上。此外,液体喷射头20也可以不具备头过滤器23。

(d-6)流道结构体30也可以不具备上述结构的阀机构40,而具备其他结构的阀。例如,流道结构体30也可以具备蝶形阀,从而通过蝶形阀来实施流通流道31的开闭。此外,流道结构体30也可以不具备像阀机构40那样用于实施流通流道31的开闭的阀。

(d-7)本发明并不限于喷出油墨的液体喷出装置,也能够应用于喷出油墨之外的其他液体的任意的液体喷出装置中。例如,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以下这样的各种各样的液体喷出装置中。

(1)传真机装置等图像记录装置。

(2)在液晶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用的滤色器的制造中所使用的颜色材料喷出装置。

(3)在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或面发光显示器(fieldemissiondisplay:fed)等的电极形成中所使用的电极材料喷出装置。

(4)喷出包含在生物芯片制造中所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在内的液体的液体喷出装置。

(5)作为精密移液管的试料喷出装置。

(6)润滑油的喷出装置。

(7)树脂液的喷出装置。

(8)在利用针头而向钟表、照相机等精密机械中喷出润滑油的液体喷出装置。

(9)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所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在基板上喷出紫外线固化树脂液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出装置。

(10)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出酸性或碱性的蚀刻液的液体喷出装置。

(11)具备喷出其他任意的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出头的液体喷出装置。

另外,“液滴”是指,从液体喷出装置被喷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粒状、泪状、丝状拉出尾状物的状态。此外,在此所说的液体只要是能够被液体喷出装置消耗的材料即可。例如,“液体”只要是物质处于液相时的状态下的材料即可,粘性较高或较低的液状体的材料、及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液状体的材料也被包括在“液体”中。此外,不仅是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有由颜色材料或金属粒子等的固态物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的物质等也被包括在“液体”中。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示例,可列举出油墨或液晶等。在此,油墨包括一般的水性油墨、油性油墨、以及胶状油墨、热熔性油墨等的各种液体组合物在内的油墨。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的结构来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达成上述技术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对与发明的内容部分所记载的各个方式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特征适当地进行实施替换或组合。此外,只要在本说明书中并未将该技术特征作为必要技术特征来进行说明,则能够适当地删除。

符号说明

10…液体供给源;20…液体喷射头;21…供给针;22…头流道;23…头过滤器;24…贮液器;25…头压力室;26…喷嘴;27…压电致动器;30、30b、30c…流道结构体;31…流通流道;32…流道过滤器;32a…第一流道过滤器;32b…第二流道过滤器;33…气泡室;33a…第一气泡室;33b…第二气泡室;34…气泡室过滤器;34a…第一气泡室过滤器;34b…第二气泡室过滤器;40…阀机构;41…液体供给室;42…压力室;43…连通孔;44…阀体;45…轴;46…薄膜部件;47…受压板;48…密封部件;49…阀座;50…弹簧部件;51…供给口;52…排出口;53…隔壁;100、100b、100c…液体喷出装置;311…第一流通流道;312…第二流通流道;313…第三流通流道;314…第四流通流道;315…第五流通流道;316…第六流通流道;317…第七流通流道;318…第八流通流道;331、331a、331b…第一空间;332、332a、332b…第二空间;333…分支流道;h…贯穿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