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77320发布日期:2019-11-29 22:27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喷墨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供线装置,向外部的用线机器进行线材供给。这样的供线装置中,有些供线装置能够驱动梭芯(bobbin)旋转装置正向和反向旋转。这种供线装置中,从梭芯开始,通过可上下移动并用于调整松弛度的动滑轮,进行线材供给。这种供线装置中,通过3个光传感器分级检测动滑轮上下移动后的位置,基于检测结果来控制马达的旋转方向和转速。



技术实现要素:

近年来有一种需求,在喷墨记录装置的打印输送单元相对于记录头进行升降时,需要控制梭芯的旋转,以使梭芯从线材完全供给完的状态开始沿适当的旋转方向进行旋转。然而,这种供线装置中,需要通过3个光传感器对动滑轮的位置进行检测,因此使梭芯沿适当的旋转方向进行旋转的结构和控制都很复杂。因此,无法用简单的结构在进行打印输送单元的升降动作时抑制线材的错误卷绕。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在进行打印输送单元的升降动作时抑制线材的错误卷绕。

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具备打印输送单元、记录头、升降机构和控制部。所述打印输送单元将片材承载在放置面上进行输送。所述记录头配置成与所述放置面相对,并向所述打印输送单元所输送的所述片材喷射油墨。所述升降机构含有与所述打印输送单元相连接的线材。所述升降机构通过卷绕所述线材,使所述打印输送单元在所述放置面的交叉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记录头进行升降。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线材相对于所述交叉方向的倾斜度,对所述升降机构卷绕所述线材的动作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在进行打印输送单元的升降动作时抑制线材的错误卷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

图3(a)和图3(b)是喷墨记录装置的图像形成部的一部分。

图4(a)是图像形成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b)是喷墨记录装置的升降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卷绕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使用同样的附图标记,不再重复说明。还有,本实施方式中,x轴和y轴平行于水平轴,z轴平行于铅垂轴。x轴、y轴和z轴彼此正交。沿着z轴的方向是本发明的“放置面的交叉方向”的一个例子。

参照图1,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示意性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喷墨记录装置1的结构图。喷墨记录装置1例如是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或者兼具这些功能的多功能一体机。

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打印输送单元31、记录头34、升降机构7、存储部8和控制部6。

打印输送单元31、记录头34和升降机构7构成图像形成部的一部分。打印输送单元31将片材承载在片材放置面上进行输送。记录头34配置成与放置面相对。记录头34向打印输送单元31所输送的片材喷射油墨。升降机构7含有线材71。线材71与打印输送单元31相连接。升降机构7通过卷绕线材71,使打印输送单元31在放置面的交叉方向上相对于记录头34进行升降。另外,关于图像形成部的结构和动作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参照图2进行说明。

存储部8例如由hdd(harddiskdrive)、ram(randomaccessmemory)和rom(readonlymemory)构成。存储部8存储各种数据、控制程序和应用程序。控制程序用于控制喷墨记录装置1的各部件动作,由控制部6执行控制程序。

控制部6是含有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之类处理器的硬件电路。处理器读出并执行存储部8中存储的控制程序,使控制部6对喷墨记录装置1的各部件动作进行控制。例如,控制部6基于线材71的倾斜度,对升降机构7卷绕线材71的动作进行控制。还有,处理器读出并执行存储部8中存储的应用程序。

如上述参照图1进行的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打印输送单元31将片材承载在放置面上进行输送。记录头34配置成与放置面相对。记录头34向打印输送单元31所输送的片材喷射油墨。升降机构7含有线材71。线材71与打印输送单元31相连接。升降机构7通过卷绕线材71,使打印输送单元31在放置面的交叉方向上相对于记录头34进行升降。控制部6基于线材71的倾斜度,对升降机构7卷绕线材71的动作进行控制。这样的话,控制部6不依赖于打印输送单元31的当前位置,就能够控制升降机构7进行的升降动作。因此,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在进行打印输送单元31的升降动作时抑制线材71的错误卷绕。

接下来,参照图2,对喷墨记录装置1的详细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图2表示喷墨记录装置1。如图2所示,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参照图1说明了的打印输送单元31、记录头34、升降机构7、存储部8、控制部6,还具备装置壳体100、进给部2、片材输送部4、输送引导器36和片材排出部5。

装置壳体100大致是长方体形状,具有底壁、竖立在底壁上的4个侧壁以及顶壁。装置壳体100收纳打印输送单元31、记录头34、升降机构7、存储部8、控制部6、进给部2、片材输送部4、输送引导器36,还收纳片材排出部5的一部分。

进给部2含有匣盒21、进给辊22和引导板23。进给部2配置在装置壳体100的内部下方。下方例如是沿着铅垂轴的下方。在匣盒21内,收纳若干枚片材s。片材s例如是纸制或者合成树脂制的片材。进给辊22从匣盒21中取出片材s。取出的片材s由引导板23引导到第一输送辊对42。

片材输送部4含有片材输送通道41、第一输送辊对42、第二输送辊对43和配准辊对44。片材s由第一输送辊对42送到片材输送通道41内,并由第二输送辊对43沿着片材s的输送方向进行输送。然后,片材s抵接到配准辊对44并停止,进行偏斜校正。然后,配合图像形成时间,片材s被配准辊对44送向图像形成部3。

除了参照图1说明了的打印输送单元31、记录头34和升降机构7,图像形成部3还具备输送引导器36。图像形成部3配置在进给部2的上方。上方例如是沿着铅垂轴的上方。

记录头34向打印输送单元31所输送的片材s喷射油墨。具体来说,4种记录头34(34a、34b、34c和34d)从片材s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并排设置。记录头34a、34b、34c和34d各自具备排列在输送带32的宽度方向上的若干个喷嘴(未图示)。油墨(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由若干个喷嘴喷出,在片材s上形成文字、图形之类的图像。记录头34a、34b、34c和34d是线型的,构成线状打印头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记录头34a、34b、34c和34d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有时也统称为记录头34。

打印输送单元31含有皮带速度检测辊311、吸附辊312、驱动辊313、张力辊314、一对引导辊315、输送带32和负压施加部33。打印输送单元31沿着预定方向(图2中是向左)输送片材s。在侧视图中,打印输送单元31具有基本扁平且横向较长的矩形形状。

打印输送单元31将片材s承载在片材s的放置面32a上进行输送。具体来说,放置面32a是输送带32的外周面中放置片材s的面。输送带32是环形带,拉伸架设在皮带速度检测辊311、驱动辊313、张力辊314和一对引导辊315上。输送带32被驱动为沿着片材s的输送方向(图2中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将片材s承载在放置面32a上进行输送。在装置壳体100内,打印输送单元31配置成与4种记录头34(34a、34b、34c和34d)相对。也就是说,记录头34配置成与放置面32a相对。另外,以下,除非另有说明,“上”是指:在放置面32a的交叉方向d1上,相对于放置面32a朝向记录头34侧的方向。还有,“下”是指:在交叉方向d1上,相对于放置面32a朝向记录头34侧的相反侧的方向。放置面32a的交叉方向d1例如是垂直于放置面32a的方向。

张力辊314将输送带32拉紧,使输送带32不弯曲。

皮带速度检测辊311相对于负压施加部33配置在片材s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图2中的右侧),通过其与输送带32之间的摩擦力进行旋转。皮带速度检测辊311含有脉冲板(未图示)。脉冲板与皮带速度检测辊311一体旋转。通过测量脉冲板的转速,来检测输送带32的转速。

相对于负压施加部33,驱动辊313配置在片材s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图2中的左侧)。优选为:驱动辊313配置成其与皮带速度检测辊311一起保持输送带32中面对记录头34的位置的平整度。驱动辊313由马达(未图示)进行驱动而旋转,使输送带32沿着图2的逆时针旋转方向进行旋转。

一对引导辊315配置在负压施加部33的下方,在负压施加部33的下方形成一定的空间。

吸附辊312是从动辊。吸附辊312配置成隔着输送带32与引导部件332相对。吸附辊312将配准辊对44送出的片材s引导到输送带32上,并使片材s吸附在输送带32上。

负压施加部33隔着输送带32对片材s施加负压,使片材s被吸附在输送带32上。还有,负压施加部33配置在输送带32的背面侧(图2中的下侧),隔着输送带32与4种记录头34相对。负压施加部33具备空气流通室331、引导部件332和负压发生部336。

空气流通室331形成产生负压的空间,负压用于将片材s吸向输送带32。空气流通室331由顶面开口的有底筒形箱形部件构成。在构成空气流通室331的侧壁的顶面上,固定了引导部件332。空气流通室331的顶面开口由引导部件332覆盖。

引导部件332通过输送带32对片材s进行支承。引导部件332例如是输送板,由金属材料构成。还有,在引导部件332上,形成有贯通孔(未图示)。贯通孔是从形成在引导部件332的顶面上的凹槽(未图示)的底面贯通引导部件332。

负压发生部336是使空气流通室331内产生负压的装置,例如是风扇或真空泵。负压发生部336配置在空气流通室331的底面上。负压发生部336通过排气口(未图示)将空气流通室331内的空气排出到空气流通室331外,使空气流通室331内产生负压。由于空气流通室331内产生的负压,通过输送带32的抽吸孔(未图示)和引导部件332的贯通孔,片材s被吸向输送带32,从而片材s被吸附在输送带32上。由此,打印输送单元31能够将片材s吸附在输送带32上进行输送。片材s由输送带32输送到输送引导器36。

片材排出部5含有排出辊对51和排出托盘52。通过了输送引导器36的片材s被排出辊对51送向排出口11的方向,由排出托盘52引导并通过排出口11被排出到装置壳体100的外部。

升降机构7通过卷绕线材71,使打印输送单元31在放置面32a的交叉方向d1上相对于记录头34进行升降。具体来说,控制部6对升降机构7进行控制,使打印输送单元31在上限位置p1与下限位置p2之间沿着下降方向d11或者上升方向d12进行移动。打印输送单元31到达上限位置p1或者下限位置p2时,例如能够被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到。下限位置p2例如可以是打印输送单元31的底部与装置壳体100的支撑条(未图示)抵接的位置,也可以是打印输送单元31的底部与进给部2的上端部相隔规定间隔的位置。

例如,在使图像形成部3的顶部单元(未图示)或者刮擦单元(未图示)移动到与记录头34相对的位置时,为了确保顶部单元或者刮擦单元的移动空间,升降机构7使打印输送单元31进行升降。还有,例如,在开始对卡纸问题进行维护操作时,为了确保使用者的手的插入空间,升降机构7使打印输送单元31进行升降。

接下来,参照图2的同时也参照图3(a)和图3(b)、图4(a)和图4(b),对升降机构7的结构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图3(a)和图3(b)是图像形成部3的一部分。另外,图3(a)、图3(b)和图4(a)中,为了避免附图过度复杂,简化了打印输送单元31和记录头34。

图3(a)是打印输送单元31配置在上限位置p1的状态(以下,有时记载为“上限配置状态”)。上限配置状态下,记录头34在放置于放置面32a的片材s上形成图像。上限配置状态下,放置面32a和记录头34的下端以可输送片材s的间隔(例如,3mm)接近。

除了参照图1和图2说明了的线材71,升降机构7还包含卷绕部72、第一滑轮部73、第二滑轮部74、第三滑轮部75、固定部76、检测部77和框架部件78。

线材71是线状部件,例如由金属和/或合成树脂制成。线材71的截面直径例如是1mm。通过采用这样的线材71,能够使卷绕部72小型化。

线材71的2个端部711、712中,一个端部711被固定在卷绕部72。一个端部711相当于“与打印输送单元31进行连接的一侧端部的相反侧端部”。另一个端部712被固定在固定部76。另一个端部712相当于“与打印输送单元31进行连接的一侧端部”。具体来说,线材71从卷绕部72开始依次通过第一滑轮部73、第二滑轮部74和第三滑轮部75并延伸到固定部76。由此,在第二滑轮部74与第三滑轮部75之间,线材71形成了沿着打印输送单元31的放置面32a的方向上延伸的区域713。沿着放置面32a的方向例如是水平方向。以下,在第二滑轮部74与第三滑轮部75之间在沿着放置面32a的方向上延伸的区域713有时记载为“水平区域”。水平区域713与打印输送单元31的底部可滑动地进行连接。打印输送单元31的底部例如由打印输送单元31的框架构成。打印输送单元31的底部可以具有钩部件,用于勾住线材71,且线材71可以在沿着放置面32a的方向上滑动。由此,打印输送单元31被支承成大致水平的状态。因此,根据第二滑轮部74与第三滑轮部75的间隔,能够对各种大小的打印输送单元31进行支承。其结果,无论打印输送单元31的大小如何,都能够容易地稳定打印输送单元31的姿势。

卷绕部72通过使旋转轴722绕中心旋转来对线材71进行卷绕。具体来说,卷绕部72含有绕线轮721、旋转轴722和驱动机构。线材71的2个端部711、712中,卷绕部72与端部711固定在一起,端部711是与打印输送单元31进行连接的一侧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绕线轮721固定在旋转轴722上。绕线轮721随着旋转轴722的旋转进行卷绕,对线材71进行卷绕收线和送出喂线。旋转轴722是轴部件。旋转轴722的端部与驱动机构相连结,被框架部件78支承为可旋转。旋转轴722沿着x轴延伸,例如与打印输送单元31的各种辊(例如,驱动辊313)的旋转轴方向平行。驱动机构例如含有驱动用马达和齿轮。驱动机构按照控制部6发来的控制信号,对旋转轴722进行驱动使其旋转。

第一滑轮部73配置在打印输送单元31与卷绕部72之间。第一滑轮部73例如是定滑轮。第一滑轮部73固定在框架部件78上。第一滑轮部73在卷绕部72的上方将线材71支承为可滑动。

线材71于卷绕状态下在卷绕部72与第一滑轮部73之间延伸,优选为沿着交叉方向d1延伸。卷绕状态是指:以规定卷绕方向卷绕的线材71的卷绕部分还残留在绕线轮721上的状态。也就是说,卷绕状态是指:以规定卷绕方向卷绕的线材71还没有被卷绕部72全部送出的状态。规定卷绕方向例如在图3(a)中是顺时针卷绕方向。详细来说,规定卷绕方向是指:在绕线轮721的非旋转状态下,从绕线轮721与线材71的端部711之间的固定点开始,另一个端部712沿着绕线轮721的外周面以圆周方向顺时针卷绕前进的方向。

第二滑轮部74配置在打印输送单元31与第一滑轮部73之间。第二滑轮部74例如是动滑轮。第二滑轮部74在第一滑轮部73的下方,与线材71可以相对滑动。第二滑轮部74可以配置在打印输送单元31的底部。线材71在第一滑轮部73与第二滑轮部74之间延伸,优选为沿着交叉方向d1延伸。

第三滑轮部75配置在第二滑轮部74与固定部76之间。也就是说,相对于打印输送单元31,第三滑轮部75隔着水平区域713配置在第二滑轮部74的相反侧。与第二滑轮部74同样地,第三滑轮部75例如是动滑轮。第三滑轮部75优选为在固定部76的下方并且在和第二滑轮部74相同的高度与线材71可以相对滑动。第二滑轮部74可以配置在打印输送单元31的底部。由此,打印输送单元31被支承为大致水平的状态。

固定部76隔着水平区域713配置在第一滑轮部73的相反侧。固定部76例如固定在框架部件78上。固定部76例如在第三滑轮部75的上方与线材71的端部712固定在一起。

检测部77含有致动器771、传感器772和弹簧部件773。检测部77例如是光遮断器。致动器771例如被卷绕部72的旋转轴722支承为可自由摇摆。传感器772对致动器771的旋转进行检测。传感器772例如是透射型传感器。弹簧部件773将致动器771和框架部件78进行连接,以使致动器771的下端部离开传感器772的方式对致动器771的下端部进行施力。弹簧部件773例如是拉伸螺旋弹簧。另外,检测部77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参照图4(b)进行说明。

框架部件78例如在侧视图中是大致矩形板状的框架。框架部件78固定在装置壳体100的侧壁上。例如,框架部件78固定在图2中沿着驱动辊313的旋转轴的远离身前一侧的侧壁上。

另外,喷墨记录装置1可以具备若干个结构与升降机构7类似的升降机构(未图示)。例如,对于基本扁平且横向较长的矩形形状的打印输送单元31,也可以在图3(a)和图3(b)所示的升降机构7的靠近身前一侧进一步配置升降机构。一对升降机构以各卷绕部72的旋转轴722为共同的轴。这样的话,一对升降机构能够分别支承打印输送单元31的靠近身前一侧的端部和远离身前一侧的端部(例如,打印输送单元31的底部的4个角部)。因此,能够容易保持打印输送单元31的水平状态。

上限配置状态下,控制部6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旋转轴722,使旋转轴722沿着旋转方向d2(图3(a)中是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时,绕线轮721沿旋转方向d2进行旋转。由此,打印输送单元31根据线材71的移动,从上限位置p1向图3(b)中的下限位置p2下降。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中,与打印输送单元31的下降动作相对应的规定旋转方向(以下,有时记载为“下降旋转方向”)是旋转方向d2。

图3(b)是打印输送单元31配置在下限位置p2的状态(以下,有时记载为“下限配置状态”)。下限配置状态下,放置面32a与记录头34的下端之间的间隔例如是200mm。此时,线材71的水平区域713例如下降到框架部件78的底端附近。打印输送单元31在非卷绕状态下位于下限位置p2。非卷绕状态是指:线材71的卷绕部分没有残留在绕线轮721上的状态。也就是说,非卷绕状态是指:以规定卷绕方向卷绕的线材71被卷绕部72全部送出的状态。

下限配置状态下,控制部6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旋转轴722,使旋转轴722沿着旋转方向d3(图3(b)中是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时,绕线轮721沿旋转方向d3进行旋转。由此,打印输送单元31根据线材71的移动,从下限位置p2向参照图3(a)说明了的上限位置p1上升。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中,与打印输送单元31的上升动作相对应的规定旋转方向(以下,有时记载为“上升旋转方向”)是旋转方向d3。

图4(a)是图像形成部3的局部放大图。图4(b)是升降机构7的局部放大图。图4(a)和图4(b)表示在参照图3(b)说明了的下限配置状态下绕线轮721相对于上升旋转方向d3进行了反向旋转的状态。

如图4(a)所示,检测部77检测到在卷绕部72与第一滑轮部73之间延伸的线材71的倾斜度大小超过了阈值(阈值角度)th。详细来说,在非卷绕状态下,绕线轮721相对于上升旋转方向d3反向旋转(沿着旋转方向d2旋转)后,线材71相对于放置面32a的交叉方向d1发生倾斜。也就是说,线材71中在卷绕部72与第一滑轮部73之间延伸的部分根据绕线轮721的反向旋转,以第一滑轮部73为支点,沿着方向d4(图4(a)中是沿着y轴的右方向)移动,方向d4是指离开在第一滑轮部73与第二滑轮部74之间延伸的部分的方向。阈值th例如是20度,可以根据第一滑轮部73与绕线轮721的配置进行改变,也可以根据使用者对检测灵敏度的调整进行改变。

线材71与致动器771抵接并使致动器771沿着旋转方向d2进行了旋转后,传感器772检测到倾斜度大小超过了阈值th。具体来说,如图4(b)所示,致动器771具有基部771a和抵接部771b。致动器771大致是倒立的l字形状。基部771a沿着卷绕部72的径向延伸。基部771a上形成有贯通孔,旋转轴722插入贯通孔中。卷绕部72的驱动机构723驱动旋转轴722进行旋转时,基部771a不跟随旋转轴722的旋转。抵接部771b是从基部771a的一个端部开始在沿着旋转轴722的方向d5上延伸。传感器772具有底部772a以及竖立在底部772a上的发光部772b和受光部772c。传感器772从发光部772b发出红外线,由受光部772c接收红外线。

根据绕线轮721沿着旋转方向d2的旋转,线材71的端部711沿着绕线轮721的圆周方向进行移动后,线材71与抵接部771b抵接。由此,致动器771沿着旋转方向d2进行旋转。致动器771的下端部771c在发光部772b与受光部772c之间移动。由发光部772b发出的红外线被下端部771c遮挡。其结果,传感器772检测到倾斜度大小超过了阈值角度th。

控制部6基于检测部77的检测结果,对卷绕部72进行控制,使卷绕部72停止旋转。具体来说,检测部77将表示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给控制部6。驱动机构723根据由控制部6发送来的控制信号,停止使旋转轴722沿着旋转方向d2旋转而进行的驱动。

如上述参照图2~图4(b)进行的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卷绕部72通过使旋转轴722绕中心旋转来对线材71进行卷绕。第一滑轮部73在卷绕部72的上方将线材71支承为可滑动。检测部77检测到在卷绕部72与第一滑轮部73之间延伸的线材71的倾斜度大小超过了阈值。控制部6基于检测结果,使卷绕部72停止旋转。因此,在使打印输送单元31相对于记录头34进行升降时,例如,即使在卷绕部72已将线材71全部送出的状态下,也能够控制卷绕部72的旋转,使卷绕部72沿着适当的旋转方向进行旋转。换句话说,能够容易地抑制卷绕部72在与适当旋转状态不同的状态下进行旋转。其结果,通过卷绕线材71进行输送单元的升降动作时,能够用简单的结构来控制打印输送单元31的升降动作。

还有,根据本实施方式,线材71优选为在第一滑轮部73与第二滑轮部74之间沿着放置面32a的交叉方向d1延伸。由此,在升降机构7使打印输送单元31进行升降时,能够抑制线材71受到过度负荷。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线材71与致动器771抵接并使致动器771发生旋转后,倾斜度大小超过了阈值th时,传感器772检测到超过了阈值th。由此,利用卷绕部72的旋转方向变化,无需其他特别的处理就能够对线材71的倾斜度进行检测。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致动器771优选为具有基部771a和抵接部771b。由此,能够以更简单的结构对线材71的倾斜度进行检测。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打印输送单元31在线材71的非卷绕状态下位于下限位置p2,卷绕部72相对于上升旋转方向d3反向旋转时,线材71相对于放置面32a的交叉方向d1发生倾斜。检测部77对线材71的倾斜度进行检测。由此,控制部6即使没有识别出是何种问题引起打印输送单元31到达了下限位置p2,也能够在打印输送单元31的下限配置状态时抑制卷绕部72沿着下降旋转方向d2进行旋转。因此,能够用简单的结构抑制由于多余的反向旋转而引起打印输送单元31意外上升。

接下来,参照图1~图5,对卷绕部72的动作进行说明。图5是卷绕处理的流程图。通过执行步骤s101~步骤s107,喷墨记录装置1执行使卷绕部72进行旋转的卷绕处理。具体如下。

步骤s101中,控制部6使卷绕部72进行旋转。处理前进到步骤s103。

接下来,步骤s103中,控制部6判断线材71的倾斜度是否大于阈值th。在线材71的倾斜度大于阈值th的情况下(步骤s103中的yes),处理前进到步骤s105。另一方面,在线材71的倾斜度不是大于阈值th的情况下(步骤s103中的no),处理前进到步骤s107。

在步骤s103中的yes的情况下,步骤s105中,控制部6使卷绕部72停止旋转。然后,处理结束。

在步骤s103中的no的情况下,步骤s107中,控制部6使卷绕部72继续旋转。然后,处理结束。

如上所述,参照附图(图1~图5)说明了本发明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还有,可以通过适当组合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若干个结构要素,来形成各种发明。例如,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结构要素中删除几个结构要素。而且,也可以适当组合不同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主要对各结构要素进行了示意性地表示,为了方便作图,图示各结构要素的厚度、长度、个数、间隔等可能与实际有出入。还有,上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各结构要素的材质、形状、尺寸等只是一个例子,不是特别限定,可以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1)参照图1~图5说明了的升降机构7含有线材71,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升降机构7只要含有能够替代线材71的线状部件或者带状部件即可。

(2)参照图3(a)、图3(b)、图4(a)和图4(b)说明了的传感器772是透射型传感器,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传感器772例如也可以是反射型传感器。反射型传感器通过发光部发出红外线,在受光部接收到由致动器771进行了反射的红外线时,检测到线材71的倾斜。还有,传感器772也可以是检测可见光或者超声波的传感器。

(3)参照图3(a)、图3(b)、图4(a)和图4(b)说明了的升降机构7含有第二滑轮部74、第三滑轮部75和固定部76,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升降机构7只要能够对连接到打印输送单元31的线材71进行卷绕收线和送出喂线来使打印输送单元31进行升降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将线材71的端部712固定在打印输送单元31的框架上并且能够使打印输送单元31悬吊下来的结构。这样的实施方式中,例如,第二滑轮部74和第三滑轮部75可以省略。还有,升降机构7也可以在第二滑轮部74和第三滑轮部75的基础上还具有其它滑轮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