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04786阅读:来源:国知局
滑架18的第2被支承部18b和引导框架12的侧剖视图,图8是第I被支承部18a和引导框架13的侧剖视图。
[0043]另外,图9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引导框架12A和滑架18的立体图,图10是滑架18的第2被支承部18b和另一实施方式的引导框架12A的侧剖视图,图11是第I被支承部18a和另一实施方式的引导框架13A的侧剖视图,图12的㈧、⑶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引导框架12A的端部的立体图。
[0044]并且,在各图所示的x-y-z直角坐标系中,X方向和y方向是水平方向,其中,X方向是与打印纸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打印纸宽度方向),并且是装置左右方向,还是滑架18的移动方向(主扫描方向)。另外,y方向是打印纸搬送方向,还是装置进深方向。另外,z方向是重力方向,并且是装置高度方向。
[0045]以下,参照图1和图2,对打印机I的结构进行概述。打印机I是通过交替进行记录动作和打印纸搬送动作来完成记录的所谓串行式的喷墨打印机,考虑到便携性,该打印机构成为小型。打印机I的装置主体2利用由多个框架构成的框架组件7 (后述)来构成基体(骨架)。
[0046]在装置后方具有能够设置作为被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的记录打印纸(主要为单页纸:以下称作“打印纸P”)的供纸口 3,设置在供纸口 3的多张打印纸P被储纸器4、和位于该储纸器4的上部的未图示的纸张支架支承成倾斜姿势。
[0047]储纸器4以未图示的摆动支点为中心摆动,由此使支承着的打印纸P相对于送纸辊5进退。通过储纸器4上升,由此,设置的打印纸P中的最上位的打印纸与送纸辊5接触,并且通过送纸辊5的旋转被向下游侧输送。
[0048]在送纸辊5的下游设置有具备搬送驱动辊16和搬送从动辊15的打印纸搬送构件,打印纸P被这些辊搬送至喷墨记录头21的下方。
[0049]喷墨记录头21被设置于滑架18,该滑架18搭载有墨盒20,并且接受来自滑架驱动用马达17(还参照图6)的动力,沿着打印纸宽度方向(X方向)往复运动。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滑架18是搭载墨盒的所谓墨盒在滑架上的类型,但也可以是墨盒相对于滑架18独立地设置、且墨盒和记录头21通过墨管连接的所谓的墨盒与滑架分离的类型。
[0050]滑架18在装置前方侧具有第I被支承部18a,在装置后方侧具有第2被支承部18b。第I被支承部18a被引导框架13支承,第2被支承部18b被引导框架12支承。SP,滑架18被引导框架13和引导框架12支承。另外,第I被支承部18a被引导框架13支承,并且在引导框架13上滑动。
[0051]同样,第2被支承部18b被引导框架12支承,并且在引导框架12上滑动。而且,引导框架12规定滑架18的y方向位置。即,引导框架12沿着主扫描方向引导滑架18。并且,关于第I被支承部18a、第2被支承部18b、引导框架12、13,在后面详细叙述。
[0052]接下来,在与喷墨记录头21对置的位置设置有支承打印纸P的打印纸支承部件22,在喷墨记录头21和打印纸支承部件22的下游侧,设置有用于将进行了记录后的打印纸P排出的排出驱动辊25和排出从动辊26。并且,标号24是限制打印纸浮起的限制辊。
[0053]并且,作为介质支承部件的打印纸支承部件22如图5所示这样被固定于主框架8和侧框架10。另外,在图6中,标号34是作为搬送驱动辊16和排出驱动辊25的驱动源的打印纸搬送用马达,该打印纸搬送用马达34被固定于侧框架10。滑架驱动用马达17被固定于主框架8。
[0054]以上是打印机I的概要,以下,还参照图3以后的附图对框架组件7进行说明。
[0055]框架组件7如上述那样形成装置主体2的基体(骨架),该框架组件7由多个框架构成,具体来说,如图3和图4所示,由主框架8、侧框架9、侧框架10、副框架11、引导框架12、引导框架13这些框架构成。
[0056]主框架8、侧框架9、侧框架10、副框架11这些框架作为“第I框架”,并且引导框架12、引导框架13这些框架作为“第2框架”,来发挥后述的功能。
[0057]主框架8、副框架11、引导框架12、13这些框架形成为沿着打印纸宽度方向延伸的形状,侧框架9、10形成为沿着打印纸搬送方向延伸的形状。
[0058]主框架8在剖视观察时如图2所示这样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上部形成为向装置后方侧呈L字状弯折的形状,且下部形成为向装置前方侧呈L字状弯折的形状。在该主框架8上安装有包括储纸器4和送纸辊5的打印纸传送构件,另外,组装有驱动滑架18的马达17、和支承搬送从动辊15的辊支承部件14(图2)等各种构成部件。
[0059]引导框架12在剖视观察时如图7所示这样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下部形成为向装置前方侧弯折、然后向上方侧弯折、接下来向装置后方侧弯折的钩这样的形状。更详细来说,在图7中,标号12a表示在引导框架12的剖视图中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部分(以下称作“垂直部12a”),标号12b表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部分(以下称作“水平部12b”),标号12c表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部分(以下称作“第2垂直部12c”),标号12d表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部分(以下称作“第2水平部12d”)。通过像这样在剖视图中形成钩这样的形状,由此实现了引导框架12的长度方向(打印纸宽度方向)的刚性的提高。
[0060]在此,引导框架12中的水平部12b的上表面12e成为供设在滑架18上的滑块18c滑动的滑动面。另外,在滑架18上设置有滑块18d、18e,其中的滑块18d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滑块18e进退,并且设置成被向滑块18e侧施力的状态。由此,通过滑块18d和滑块18e将第2垂直部12c夹入。并且,随着滑架18的移动动作,滑块18d、18e相对于第2垂直部12c滑动。标号12f表示供滑块18d滑动的滑动面,标号12g表示供滑块18e滑动的滑动面。因此,优选的是,滑动面12e、12f、12g这些面光滑地形成。
[0061]另一方面,设在装置前方侧的引导框架13在剖视图中如图8所示这样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装置前方侧端部形成为向上方弯折、接下来向装置后方侧弯折的钩这样的形状。更详细来说,在图8中,标号13a表示在引导框架13的剖视图中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部分(以下称作“水平部13a”),标号13b表示沿垂直方向延伸的部分(以下称作“垂直部13b”),标号13c表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部分(以下称作“第2水平部13c”)。通过像这样在剖视图中形成钩这样的形状,由此实现了引导框架13的长度方向(打印纸宽度方向)的刚性的提闻。
[0062]并且,引导框架13中的水平部13a的上表面(标号13d)成为供设在滑架18上的第I被支承部(滑块)18a滑动的滑动面。因此,优选的是,滑动面13d光滑地形成。
[0063]接下来,返回图3和图4,侧框架9、10分别与引导框架12、13的端部接合,在侧框架9、10上装配有参照图2进行了说明的搬送驱动辊16、排出驱动辊25、打印纸支承部件22等构成打印纸搬送路径的各种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侧框架9与主框架8 一体形成。
[0064]并且,作为各框架的接合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框架8和引导框架12通过螺钉固定进行接合。另外,主框架8和侧框架10通过螺钉固定进行接合。另外,侧框架10和引导框架13通过螺钉固定进行接合。另外,侧框架9和引导框架13通过螺钉固定进行接合。另外,引导框架13和副框架11通过螺钉固定进行接合。但是,各框架的接合方法并不限于螺钉固定,可以采用嵌合、粘接、焊接、其他多种接合方法。
[0065]如以上这样构成的框架组件7构成了滑架18的周围,在与滑架18的关系中,框架组件7构成为具备:没有形成与滑架18接触的接触面(滑动面)的第I框架;和形成所述接触面的、硬度比所述第I框架高的第2框架。
[0066]S卩,构成为具备作为第I框架的主框架8、侧框架9、10、副框架11、和作为第2框架的引导框架12、13,第2框架由硬度比第I框架高的材料形成。作为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I框架的主框架8、侧框架9、10、副框架11这些框架由铝或铝合金形成,作为第2框架的引导框架12、13由铁系金属材料形成。在本说明书中,铁系金属材料是与非铁金属成对的用语,是铁和以铁为主要成分的合金,作为一个例子,使用了镀锌钢板(SECC)。
[0067]由于框架组件7如以上这样构成,因此,能够利用铁系金属材料(第2框架)确保相对于滑架18滑动的滑动面(12e、12f、12g、13d)的耐磨损性,并且能够通过利用铝合金等非铁金属材料形成其他的框架(第I框架)而实现轻量化。
[0068]以上的结构也能够如以下这样进行说明。即,框架组件7构成为具备:作为第I框架的主框架8、侧框架9、10、副框架11 ;和作为第2框架的引导框架12、13,其比这些第I框架靠内侧,且由比重比第I框架大的材料形成。由此,能够如上述这样利用第2框架确保相对于滑架18滑动的滑动面(12e、12f、12g、13d)的耐磨损性,并且能够通过其他框架(第I框架)实现轻量化。
[0069]另外,位于外侧的第I框架(主框架8、侧框架9、10、副框架11)的比重比位于内侧的第2框架(引导框架12、13)小,因此,在打印机整体上靠外侧的重量变轻。由此,在使打印机I相对于打印机I的设置面倾斜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