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价变应原致IgE抗体交联活化致敏靶细胞模型教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9851阅读:8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拆卸的三维立体的多价变应原致IgE 抗体交联活化致敏靶细胞模型教具。



背景技术:

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超敏反应又常被称为变态反应。

I型超敏反应主要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可发生于局部,也可发生于全身。其主要特征是:超敏反应发生快,消退也快;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几乎不发生严重组织细胞损伤;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变应原是指能够选择性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的免疫应答,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针对某种变应原的特异性IgE抗体是引起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因素。IgE为亲细胞抗体,可通过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高亲和力IgE Fc受体( FcεR I) 结合,而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变应原进入机体后,可选择诱导变应原特异性B细胞产生IgE类抗体应答。IgE抗体与IgG类抗体不同,它可在不结合抗原的情况下,以其Fc段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的FcεR I结合,而使机体处于对该变应原的致敏状态。表面结合特异性IgE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称为致敏的肥大细胞和致敏的嗜碱性粒细胞。处于对某变应原致敏状态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时,变应原与致敏的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IgE抗体特异性结合。研究表明,单独IgE同FcεR I的结合,并不能刺激细胞活化;只有变应原与致敏细胞表面的2个或2个以上相邻IgE抗体结合,并与FcεR I交联成复合物,才能启动活化信号。活化信号通过FcεR I中β链和γ链胞质区ITAM模体所引发,通过多种酶的刺激,使NFAT和AP-1转录因子活化,钙离子内流,导致细胞生物学活性介质的释放。释放的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介质包括两类,即预先形成储备在颗粒内的介质,主要为组织胺和激肽原酶;以及细胞活化后新合成的介质,包括白三烯、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多种细胞因子。活化的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的过敏反应。

在医学教学领域,深入了解多价变应原致IgE 抗体交联活化致敏靶细胞的研究对理解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原理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教学中常采用示意图来展示多价变应原致IgE 抗体交联活化致敏靶细胞,图片的局限性无法生动体现其原理,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合理的可拆卸的三维立体的多价变应原致IgE 抗体交联活化致敏靶细胞模型教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价变应原致IgE 抗体交联活化致敏靶细胞模型教具,包括椭球形的本体,设置在本体上端部的两个形状相同的第一插体、第二插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插体、第二插体上端部的形状相同的“Y”形的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上端部的端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椭球形的嵌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内凹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多个吸附球。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插体为一底部设置有第一插杆、上端设置有第一凹槽的长方体,所述第二插体为一底部设置有第二插杆、上端设置有第二凹槽的长方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插体通过第一插杆固定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第二插体通过第二插杆固定设置在所述本体上。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体由三根连接杆组成。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端体为一下表面设置有四个球形凸起,上表面设置有四个三角凸起和一个球形凸起的椭球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端体上表面的球形凸起设置在四个三角凸起的中间。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上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球形凸起相配合的卡槽。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腔及所述吸附球具有磁性,所述吸附球吸附在所述空腔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体代表多价变应原致IgE 抗体交联活化致敏靶细胞中的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第一插体、第二插体代表FcεR I;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代表IgE;端体代表变应原;嵌体代表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核;空腔代表含有生物活性介质的颗粒;吸附球代表活化的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包括预先形成并储备的生物活性介质(组织胺和激肽原酶)以及细胞活化后新合成的生物活性介质(白三烯、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多种细胞因子)。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为拆装式的三维立体结构,更适合教学使用,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多价变应原结合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IgE抗体使其交联而活化细胞过程的记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本体;2、第一插体;3、第二插体;4、第一连接体;5、第二连接体;6、端体;7、嵌体;8、空腔;9、吸附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多价变应原致IgE 抗体交联活化致敏靶细胞模型教具,包括椭球形的本体1,设置在本体1上端部的两个形状相同的第一插体2、第二插体3,分别设置在第一插体2、第二插体3上端部的形状相同的“Y”形的第一连接体4、第二连接体5,连接第一连接体4、第二连接体5上端部的端体6;本体1上设置有椭球形的嵌体7,本体1上设置有多个内凹的空腔8,空腔8内设置有多个吸附球9。

第一插体2为一底部设置有第一插杆、上端设置有第一凹槽的长方体,第二插体3为一底部设置有第二插杆、上端设置有第二凹槽的长方体。

第一插体2通过第一插杆固定设置在本体1上,第二插体3通过第二插杆固定设置在本体1上。

第一连接体4由三根连接杆组成。

端体6为一下表面设置有四个球形凸起,上表面设置有四个三角凸起和一个球形凸起的椭球体。

端体6上表面的球形凸起设置在四个三角凸起的中间。

第一连接体4、第二连接体5上端部设置有与球形凸起相配合的卡槽。

空腔8及吸附球9具有磁性,吸附球9吸附在空腔8内壁上。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

在教师进行教学讲解时,本体1代表多价变应原致IgE 抗体交联活化致敏靶细胞中的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第一插体2、第二插体3代表FcεR I;第一连接体4、第二连接体5代表IgE;端体6代表变应原;嵌体7代表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核;空腔8代表含有生物活性介质的颗粒;吸附球9代表活化的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包括预先形成并储备的生物活性介质(组织胺和激肽原酶)以及细胞活化后新合成的生物活性介质(白三烯、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多种细胞因子)。

本实施例为可拆装形式,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展现I型超敏反应发生原理的结构特征、能加深学生的记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