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1620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有源矩阵驱动方式的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特别涉及该液晶面板的结构及其驱动方法。
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中,在密封有液晶的透明基板上具有有源矩阵驱动方式的液晶面板(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是把由薄膜晶体管、象素电极等形成的象素部按照矩阵方式排列。在JP特开昭63-237095号文献中描述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将与显示数据相对应的色调电压施加到薄膜晶体管上来进行彩色显示。
下面对采用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的已有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图15为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的等效电路图。在图15中,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201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多根栅极线202;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多根漏极线203;按照矩阵方式配置、并且与配置位置相对应的每根漏极线203和栅极线202连接的象素部204;按照为全部的象素部204共用的方式设置的共用电极(Com)209和共用电极(Strg)210。
每个象素部204由薄膜晶体管(TFT)205、象素电极206、液晶208、附加电容207构成。在这里,液晶208夹持于象素电极206与共用电极(Com)209之间,附加电容207夹持于象素电极206和共用电极(Strg)210之间。此外,相同行中的每个象素部204通过1根相同的栅极线202的电压驱动,相同列中的每个象素部204通过1根相同的漏极线203的电压驱动。
图16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在图16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将象素部按照m行n列配置的上述液晶面板201、输出显示数据与各种同步信号的液晶控制器302、将与显示数据对应的数据电压施加到漏极线203上的漏极驱动器306、将扫描电压施加到栅极线202上的栅极驱动器307、对施加到每个象素部204上的电压进行交流处理的交流电压形成电路309,310,313、分割电阻311。
液晶控制器302通过图17所示的电路,将显示数据随数据同步信号而依次锁闭,并传送给漏极驱动器306。另外,通过图18所示的电路,由垂直同步信号501与水平同步信号502形成指定基准电压的极性的交流信号304,并输出给交流电压形成电路309、310、313。该交流信号304以按照每个水平同步信号的各个周期使施加于每个象素部204上的电压的极性反转的方式而发生变化。
在栅极驱动器307中,就图19所示的结构来说,移位寄存器603按照与水平同步信号相同的频率值的同步信号602在内部使对第1行进行有效选择的同步信号601移位,根据该输出信号604的逻辑电平,电平移位器605与电压选择电路607形成液晶驱动用栅极电压G(1)、G(2)、G(3)、…,并将其施加到栅极线202上。由此,按照G(1)、G(2)、G(3)、…的顺序,在栅极线202上施加可使薄膜晶体管205处于导通状态的选择电压。
在漏极驱动器306中,就图20所示的结构来说,根据通过移位寄存器705形成的取样时钟706,锁存电路707按照顺序获取显示数据并逐行存储。所存储的每行中的显示数据通过具有与水平同步信号相同的频率值的同步信号704,同时为锁存电路709获取,通过色调电压电路711变换为与交流电压相对应的漏极电压Vd、并施加到漏极线203上。
另外,如果施加到液晶面板201中的每个象素部204的液晶208上的电压极性在每帧期间保持相同,会发生画面闪烁现象。为了减少该闪烁,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交流电压形成电路309、310、313等,在每行期间使施加到每个象素部204上的电压的极性反转。
下面根据图21对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与栅极驱动器307将第2水平线(第2行)的栅极线202的电压VG(2)确定为选择电压Vgon相并行,漏极驱动器306将根据第2行的显示数据和交流信号而得到的色调电压Vd施加到每根漏极线203上。由此,在第2行的每个象素部204中,薄膜晶体管205处于导通状态,在象素电极206上施加色调电压Vd,在共用电极(Com,Strg)209、210上也施加有根据交流信号而得到的基准电压。该色调电压与基准电压之间的电位差对液晶208的透过率进行控制,在电压VG(2)为非选择电压Vgoff而薄膜晶体管205处于关闭状态之后,该液晶208和附加电容207仍保持上述电位差。
如果栅极驱动器307将电压VG(2)变为非选择电压Vgoff、并且将第3行的栅极线202的电压VG(3)变为选择电压Vgon,则漏极驱动器306根据第3行显示数据和极性信号输出色调电压Vd。由此,第3行中的每个象素部204可进行与上述方式相同的驱动。
在上述的动作中,由于在施加到共用电极(Com,Strg)209、210上的基推电压的电平为正极性电平VcomP时,驱动对象行中的象素部204的象素电极206上施加负色调电压Vd,液晶208和附加电容207之间的电位差在以基准电压为基准的场合,其为负极性。与此相反,在共用电极(Com、Strg)209、210为负极性电平VcomN时,液晶208和附加电容207之间的电位差为正极性。
按照上述方式,在上述已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全部象素部204的附加电容207共同与共用电极Strg210连接,另外,其容量大于液晶208的每个象素部20中的附加电容207在每行保持相同的极性的电位差。由此,如果在驱动象素部时,附加电容207上施加不同极性的电压,则电流会从同时驱动的象素部204的附加电容207与共用电极Strg210之间集中流过,由于共用电极的导线的电阻或附加电容的影响,共用电极的电压会产生偏差。由于该偏差,在已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208中的施加电压与和显示数据相对应的原有的施加电压不同,从而产生图象质量变差的问题。
此外,在上述已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防止产生闪烁,要对施加于共用电极上的基准电压进行交流处理,并且在按每行驱动时使其极性反转。由此,必须使施加于共用电极上的电压按照30kHz~60kHz的较高的频率进行变化,这样还会产生增加耗电量的问题。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不增加闪烁的情况下,降低施加于共用电极上的电压的频率值。另外,本发明的还一个目的是减少因共用电极中的电流集中而产生的图象质量降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面板,其具有相对设置的2块基板、填充于上述2块基板之间的液晶,其特征在于该液晶面板具有形成于上述基板上的与M行N列的象素相对应的M×N个象素部、多根漏极线、多根栅极线、2根对置电极线;上述每个象素部包括薄膜晶体管,该薄膜晶体管具有与任意1根上述栅极线连接的栅电极、与任意1根上述漏极线连接的漏电极、源电极;象素电极,该象素电极与上述薄膜晶体管的源电极连接;对置电极,该对置电极与上述象素电极相对,对上述液晶施加电场,使相对应的象素中的上述液晶的透过率发生改变;上述对置电极分成2组,其在每一组中与上述的2根对置电极线分别连接。
在上述的液晶面板中,通过2个对置电极线,可在2组对置电极中施加极性不同的基准电压。另外在施加极性不同的基准电压的场合,当液晶面板的每个象素的液晶被施加正极性的基准电压时,由于与施加有负极性的基准电压的液晶相区别,即使在基准电压的极性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会产生与使基准电压发生变化的已有实例相同的效果。因此,按照本发明,即使在按照比已有技术低的频率值使基准电压的极性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仍可完全对闪烁进行控制。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液晶面板中,上述对置电极与上述象素电极相对,形成维持上述电场的电容,在与上述每根栅极线连接的薄膜晶体管内部,与相同的对置电极线连接的对置电极以及与成对的象素电极连接的薄膜晶体管的数量为N/2个左右。
在上述的液晶面板中,比如在同时驱动N个薄膜晶体管的场合,由于从液晶和电容流出的电流基本按照均等的方式分配给2根对置电极线,这样电流不会集中于其中的一根对置电极线中,从而与已有技术相比较,可减少因对置电极线中的电流造成的图像质量的降低。
图1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等效电路图;图2为第1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图;图3为液晶控制器中的数据处理部的方框图;图4为液晶控制器中的交流信号形成部的方框图;图5为表示数据处理部的处理的时序图;图6为栅极驱动器的方框图;图7为漏极驱动器的方框图;图8为表示第1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的波形图;图9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等效电路图;图10为第2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图;图11为表示第2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的波形图;图12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等效电路图;图13为表示第3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图;图14为表示第3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的波形图15为已有的液晶面板的等效电路图;图16为已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图;图17为已有的液晶控制器中的数据处理部的方框图;图18为已有的液晶控制器中的交流信号形成部的方框图;图19为已有的栅极驱动器的方框图;图20为已有的漏极驱动器的方框图;图21为表示已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的波形图。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等效电路图。在这里,对下述实施例进行说明,在该实施例中,分别沿水平、垂直方向排列有4排象素部。
图1所示的液晶面板101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5根栅极线102、沿垂直方向延伸的4根漏极线103、按照4排和4列排列并与每根漏极线103和栅极线102连接的象素部104、按照为奇数行(1,3行)中的象素部104共用的方式设置的共用电极(Strg0)109、按照为偶数行(2,4行)中的象素部104共用的方式设置的共用电极(Strg1)110。此外,在把象素部104按照m行n列排列的场合,设置(m+1)根栅极线102,设置n根漏极线103。
每个象素部104由薄膜晶体管(TFT)105、象素电极106、液晶107,111、附加电容108、对置电极112构成。此外,在每行的相邻的3个象素部104中分别设置有R(红)、G(绿)、B(蓝)色的滤色器(图中省略)。液晶111为液晶107的辅助液晶。
如图所示,液晶107、111与附加电容108夹持于象素电极106与对置电极112之间。
位于奇数行中的对置电极112与共用电极(Strg0)109连接,位于偶数行中的对置电极112与共用电极(Strg1)110连接。
位于第1行的奇数列(1,3列)中的象素部104通过栅极线102的电压G(1)驱动。位于第1行的偶数列(2,4列)中的和位于第2行的奇数列中的象素部104通过电压G(2)驱动。位于第2行的偶数列中的和位于第3行的奇数列中的象素部104通过电压G(3)驱动。此外,位于作为最后一行的第4行的偶数列中的象素部104通过电压G(5)驱动。
相同列中的每个象素部104通过相同的一根漏极线203的电压驱动。
在象素部104按照m行n列排列的场合,位于(a-1)行的偶数列中的象素部104、与位于a行的奇数列中的象素部104通过电压G(a)驱动(但是,1<a<m)。此外,位于b列中的象素部104通过电压D(b)驱动。
图2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其中的显示部104按照m行n列排列的上述液晶面板101、形成并输出显示数据与各种同步信号的液晶控制器902、在对漏极线103上施加与显示数据相对应的数据电压的漏极驱动器907、在对栅极线102上施加扫描电压的栅极驱动器908、通过共同电极对每个象素部104中的对置电极112施加基准电压的交流电压形成电路910,911、对每个象素部104中的象素电极施加色调电压的分割电阻912,913。
图3为液晶控制器902中的形成显示数据的电路部的结构图,图4为液晶控制器902中的形成交流信号904,905的电路部的结构图。
如图3所示,形成显示数据的电路部包括数据延迟电路1003和选择电路1005。由系统(图中未示出)供给的总线信号901中所包含的显示数据1001、与表示显示数据的发送时间的同步信号1002传送给数据延迟电路1003。所供给的显示数据1001在数据延迟电路1003中刚好按照同步信号1002中的规定周期延迟,并作为显示数据1004输出。选择电路1005通过由图5中的时序图所表示的方法,根据显示数据1001与经延迟的显示数据1004形成新的显示数据1006,之后输出给漏极驱动器907。比如,上述电路部按照(R2-0,G1-0,B2-0)、(R1-1,G2-1,B1-1)、…的顺序,将按第1行的显示数据(R1-0,G1-0,B1-0)、 (R1-1,G1-1,B1-1)、…,第2行的显示数据(R2-0,G2-0,B2-0)、(R2-1,G2-1,B2-1)、…的顺序输入的显示数据进行行替换。此外,与上述动作相并行,将可显示显示数据1006的同步信号输出给漏极驱动器907与栅极驱动器908。
如图4所示,形成交流信号的电路部包括触发电路1103、1105、1111、1112,异或电路1107,反转电路1109。总线信号901中所包含的垂直同步信号1101通过触发电路1103进行2分频处理,形成信号1104,并传送给触发电路1111。触发电路1111通过下述信号1110获取所提供的信号1104,该信号1110是对总线信号901中的水平同步信号1102进行反转而获得的,之后作为交流信号905输出给交流电压形成电路910、911。该交流信号905为在每1帧期间极性反转的信号。另一方面,总线信号901中所包含的水平同步信号1102在通过触发电路1105进行2分频后,通过运算电路1107与上述信号1104进行异或运算。该运算结果在触发电路1112中通过上述信号1110获取,之后作为交流信号904输出给漏极驱动器907。该交流信号904为在每行期间极性反转的信号。
图6为栅极驱动器908的方框图。
在图6中,栅极驱动器908包括m+1位的移位寄存器1303、电平移位器1305、电压选择电路1307。由液晶控制器902传送给栅极驱动器908的同步信号906中包含有对第1行进行有效选择的同步信号1301、指示对所选择的行进行切换的同步信号1302。当移位寄存器1303输入同步信号1301,则将输出信号1304的最先信号的电平定为高电平,随着同步信号1302的输入,具有高电平的输出信号1304按照顺序移动。电平移位器1305与电压选择电路1307对与具有高电平的输出信号1304相对应的栅极线102施加可使薄膜晶体管105导通的选择电压,对其它的栅极线102施加可使薄膜晶体管205关闭的非选择电压。由此,在栅极线102中,电压G(1),G(2),…,G(m+1)按顺序成为选择电压,反复进行上述操作。
图7为漏极驱动器907的方框图。
在图7中,漏极驱动器907包括形成显示数据获取时间的移位寄存器1405、获取保持1行的显示数据的行锁存电路1407,1409、形成与显示数据相对应的带正电的色调电压的正色调电压形成电路1411、形成与显示数据相对应的带负电的色调电压的负色调电压形成电路1413、对正色调电压与负色调电压进行选择并输出的电压选择器1415。
移位寄存器1405根据由液晶控制器902提供的总线信号903中所包含的同步信号1402,1403,形成下述定时信号1406并将其输出给锁存电路1407,该定时信号1406用于使锁存电路1407以按顺序每次一条水平行的方式获取总线信号901所包含的显示数据1401。为锁存电路1407所获取的并保存于其内的1个水平行的显示数据通过总线信号903的同步信号1404同时为锁存电路1409所获取,并通过数据总线1410传送给正色调电压形成电路1411、负色调电压形成电路1413。每个色调电压形成电路1411、1413分别形成与所提供的1水平行的显示数据相对应的正极性的漏极电压Vd+1412、负极性的漏极电压Vd-1414,并将其输出给电压选择电路1415。电压选择电路1415根据由液晶控制器902提供的交流信号904,选择所提供的漏极电压Vd+1412与漏极电压Vd-1414中的一个,并将其施加到漏极线103上。此时,奇数列的漏极线103与偶数列的漏极线103中所施加的漏极电压Vd的极性不同。此外,在每条漏极线103中,在每行期间,交替地施加有正极性的漏极电压与负极性的漏极电压。
下面对根据图8对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液晶控制器902将按照图5所示的行替换所得到的显示数据(R2-0,G1-0,B2-0)、(R1-1,G2-1,B1-1)、…输出给漏极驱动器907。当通过栅极驱动器908,栅极线102的电压G(2)为选择电压Vgon时,第1行的偶数列与第2行的奇数列中的每个象素部104的薄膜晶体管105处于导通状态。与此相并行,根据第1行的偶数列与第2行的奇数列中的每个象素的显示数据(上述的R2-0,G1-0,B2-0,R1-1,G2-1,B1-1…)与交流信号904,色调电压从漏极驱动器907传送给漏极线103。该色调电压施加到处于导通状态的每个象素部104的象素电极106上。交流基准电压通过共用电极(Strg0,Strg1)109或110施加到对置电极上。由于施加到液晶107和附加电容108上的电压的电位差的作用,液晶107的透过率受到控制,从而可进行色调显示。另外,在栅极线102的电压G(2)变为非选择电压Vgoff之后,液晶107和附加电容108仍保持上述电位差。
在1行期间之后,当电压G(2)变为非选择电压Vgoff,电压G(3)变为选择电压Vgon时,第2行的偶数列与第3行的奇数列中的每个象素部104中的薄膜晶体管105处于导通状态,与此相并行,根据第2行的偶数列与第3行的奇数列中的每个象素的显示数据与交流信号904,色调电压输出给漏极线130。这样,在每1行期间,反复进行上述的动作,在每1帧期间,驱动全部的象素部104。
比如,在电压G(2)变为选择电压Vgon的期间,如图8所示,由于在第1行的偶数列的象素部104中,共用电极(Strg0)109的基准电压Vstrg0为负极性的VstrgN,这样会产生正的电位差。此时,由于在第2行的奇数列的象素部104中,共用电极(Strg1)110的基准电压Vstrg1为正电压VstrgP,这样会产生负的电位差。也就是说,在每个象素部104中所产生的电位差在每一行极性会交替反转。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同时被驱动的n个象素部104中因基准电压的变化而产生的电流分为两路而流入共用电极(Strg0,Strg1)109,110。由于电流不会集中流入其中的一个共用电极,这样与已有实例相比较,可减少共用电极的施加电压的变化所造成的图像质量的降低。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即使施加到每个共用电极(Strg0,Strg1)109,110上的电压的极性在1帧期间保持一定的情况下,由于正电压与负电压均等地施加到液晶面板中的每个象素的液晶上,从而可获得防止闪烁的效果。由此,保持防止闪烁的效果并施加到共用电极(Strg0,Strg1)109,110上的基准电压的频率值减小,因此可减少电的消耗。
下面根据图9~11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9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等效电路图。
图9所示的液晶面板1601包括4个栅极线1602、4个漏极线1603、按照4行4列排列的象素部1604、共用电极(Strg0)1609、共用电极(Strg1)1610。每个象素部1604与图1所示的液晶面板101相同,由薄膜晶体管1605、液晶1607,1611、附加电容1608、象素电极1606、对置电极1612构成。
上述液晶面板1601中的每个象素部1604与和所排列的行相对应的栅极线1602以及所排列的列相对应的漏极线1603连接。也就是说,在第a行中的第b列中的象素部1604通过电压G(a)、D(b)驱动。
此外,在奇数行中的象素部1604中,奇数列中的对置电极1612共同与共用电极(Strg1)1610连接,偶数列中的对置电极1612共同与共用电极(Strg0)1609连接。在偶数行中的象素部1604中,与上述方式相反,奇数列中的对置电极1612与共用电极(Strg0)1609连接,而偶数列中的对置电极1612与共用电极(Strg1)1610连接。因此,对置电极1612之间的导线在形成象素部1604的区域中沿倾斜方向延伸,并与倾斜方向的象素部1604连接。
图10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10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象素部按照m行n列排列的上述液晶面板1601、液晶控制器1701、漏极驱动器907、栅极驱动器908、交流电压形成电路910,911、分割电阻912,913。在液晶面板1601中,由于逐行驱动象素部1604,这样液晶控制器1701通过已有的图17所示的电路,将显示数据传送给漏极驱动器907。另外,还可在栅极驱动器908中采用已有的图19所示的电路。交流处理动作与图2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相同,其采用图2中的交流电压形成电路910,911、分割电阻912、913,在漏极驱动器907中,采用与图7相同的电路。此外,在液晶控制器1701中形成交流信号的电路也可使用与图4相同的电路。
下面根据图11对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进行描述。
与栅极驱动器908将栅极线1602的电压G(2)作为选择电压(Vgon)的情况相并行,漏极驱动器907将根据第2行中的显示数据(R2-0,G2-0,B2-0,R2-1,G2-1,B2-1…)与交流信号904而选择的漏极电压Vd+、Vd-输出给漏极线1603。由此,在第2行中的每个象素部1604上施加有漏极电压Vd+或Vd-和基准电压。由于施加于液晶1607与附加电容1608上的电压的电位差的作用,液晶1607的透过率受到控制,而进行色调显示。于是,上述电位差也在栅极线1602的电压G(2)变为非选择电压Vgoff之后,保持在液晶1607和附加电容1608中。
在每1行期间之后,如果电压G(2)变为非选择电压Vgoff,电压G(3)变为选择电压Vgon,则第3行的每个象素部104中的薄膜晶体管1605处于导通状态,与此相并行,根据第3行中的显示数据与交流信号904得到的色调电压输出给漏极线1603。按照上述方式,在每1行期间反复进行相同的动作,在1帧期间驱动全部的象素部104。
比如,在电压G(2)变为选择电压Vgon期间,在第2行中的奇数列的象素部1604中,如图11所示,由于共用电极(Strg0)1609的基准电压Vstrg0变为负极性的VstrgN,则会产生正极性的电位差。此时,在第2行的偶数列中的象素部中,由于共用电极(Strg1)110的基准电压Vstrg1变为正极性的电压VstrgP,这样会产生负极性的电位差。也就是说,每行中的象素部104中所产生的电位差使每列的极性反转。另外,流入每个共用电极(Strg0,Strg1)1609、1610的电流分别通过在构成象素部1604的区域中的每个象素的电流的相应导线中流动,从而成为构成象素部1604的区域之外的导线区域中的n/2象素的电流。与通过稍稍加粗构成象素部1604的区域之外的导线区域中的导线而降低电阻的情况相对,在构成象素部1604的区域中很难降低电阻。由此,在构成象素部1604的区域中的导线中只流动每个象素的电流有助于液晶施加电压的偏低情况。
按照上述方式,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在同时驱动的每行的n个象素部1604中因电压的变化而产生的电流不集中地流入共用电极(Strg0,Strg1)1609、1610中的一个,从而与已有实例相比较,可降低因共用电极的电压的变化而造成的图像质量的变差。此外,即使施加于每个共用电极(Strg0,Strg1)109、110上的基准电压的极性在每1帧期间保持固定的情况下,由于液晶面板中的每个象素的液晶中均匀地施加正极性的电压与负极性的电压,这样即使在基准电压的频率值减小的情况下,仍可获得防止闪烁的效果,与已有实例相比较,可减小耗电量。
下面根据图12~14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2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等效电路图。在图12中的液晶面板1901中,仅仅每个象素部与共用电极的连接状态与图9中的液晶面板1601不同。即,在本实施例中的液晶面板1901中,对置电极1612之间的导线在构成象素部1604的区域中沿垂直方向延伸,按照每隔一个的方式与垂直方向的象素部1604连接。由此,奇数行中的奇数列的象素部1904以及偶数行中的偶数列的象素部1904与共用电极(Strg0)1909连接,所有其它的象素部1904与共用电极(Strg1)1910连接。
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图。图13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除了采用作为液晶面板的上述的液晶面板1901以外,其它的结构与图10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相同。
下面根据图14对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进行描述。
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与第2实施例相同,与栅极线1902的电压G(2)变为选择电压(Vgon)相并行,根据第2行的象素的显示数据与交流信号904而选择的漏极电压Vd+、Vd-输出给漏极线1903。由此,在第2行中的每个象素部1904上施加有漏极电压Vd+或Vd-与基准电压。在1行期间之后,如果电压G(2)变为非选择电压Vgoff、而电压G(3)变为选择电压Vgon,则第3行的每个象素部1904中的薄膜晶体管1905处于导通状态,与此相并行,根据第3行的每个象素部的显示数据与交流信号904而得出的色调电压输出给漏极线1903。按照上述方式,在每1行期间反复进行相同的动作,在1帧期间,驱动全部的象素部1904。
比如,在电压G(2)变为选择电压Vgon期间,在第2行的奇数列的象素部1904中,如图14所示,会产生正极性的电位差,在第2行的偶数列的象素部19041904中,会产生负极性的电位差。也就是说,每行的象素部1904中所产生的电位差使每列的极性反转。另外,流人每个共用电极(Strg0,Strg1)1909、1910中的电流通过在构成象素部1904的区域中的每个象素的电流的相应导线中流动,从而成为构成象素部1904的区域之外的导线区域中的n/2象素的电流。由此,与第2实施例相同,可使液晶施加电压保持稳定。
由于上述原因,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与已有的实例相比较,可降低因共用电极的电压的变化而造成的图像质量的变差。另外,即使在基准电压的频率值减小的情况下,仍可获得防止闪烁的效果,这样与已有的实例相比较,可减小耗电量。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不会增加闪烁程度,并可降低施加于共用电极上的电压频率值,可减小液晶显示装置的耗电量。此外,电流不会集中于共用电极,这样可降低显示图像质量的变差。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面板,其具有相对设置的2块基板、填充于上述2块基板之间的液晶,其特征在于该液晶面板具有形成于上述基板上的与M行N列的象素相对应的M×N个象素部、多根漏极线、多根栅极线、2根对置电极线;上述每个象素部包括薄膜晶体管,该薄膜晶体管具有与任意1根上述栅极线连接的栅电极、与任意1根上述漏极线连接的漏电极、源电极;象素电极,该象素电极与上述薄膜晶体管的源电极连接;对置电极,该对置电极与上述象素电极相对,对上述液晶施加电场,使相对应的象素中的上述液晶的透过率发生改变;上述对置电极分成2组,其在每一组中与上述的2根对置电极线分别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对置电极与上述象素电极相对,形成维持上述电场的电容;在与上述每根栅极线连接的薄膜晶体管内,与相同的对置电极线连接的对置电极以及与成对的象素电极连接的薄膜晶体管的数量为N/2个左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每根漏极线与和每列相对应的薄膜晶体管中的漏电极连接;上述2根对置电极线内的一根对置电极线与和奇数行的薄膜晶体管相对应的对置电极连接;另一根对置电极与和偶数行的薄膜晶体管相对应的对置电极连接;上述每行栅极线与每行中的偶数或奇数列中的薄膜晶体管连接,或者与上述薄膜晶体管以及与和上述每行相邻的1行中的奇数或偶数列的薄膜晶体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每根漏极线与和每列相对应的薄膜晶体管中的漏电极连接;上述2个对置电极线中的一根对置电极线与和奇数行中的薄膜晶体管相对应的对置电极连接;另一根对置电极线与和偶数行的薄膜晶体管相对应的对置电极连接;上述每根栅极线与每行中的偶数或奇数列中的薄膜晶体管连接,或者与该薄膜晶体管以及与和上述每行相邻的1行中的奇数或偶数列的薄膜晶体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每根漏极线与和每列相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极连接;上述每根栅极线与每行中的薄膜晶体管连接;一根对置电极线共同与和奇数行中的奇数或偶数列、以及偶数行中的偶数或奇数列的薄膜晶体管相对应的对置电极连接;另一根对置电极线共同与和奇数行中的偶数或奇数列、以及偶数行中的奇数或偶数列的薄膜晶体管相对应的对置电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每根漏极线与和每列相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极连接;上述每根栅极线与每行中的薄膜晶体管连接;一根对置电极共同与和奇数行的奇数或偶数列中的,以及偶数行的偶数或奇数列中的薄膜晶体管相对应的对置电极连接;另一对置电极线共同与和奇数行中的偶数或奇数列、以及偶数行中的奇数或偶数列的薄膜晶体管相对应的对置电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2根对置电极线由下述多根相互平行的导线构成,该导线在上述基板上沿垂直方向或倾斜方向延伸;在与上述每根栅极线连接的薄膜晶体管内,与和相同的上述导线连接的对置电极相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数量为1个。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2根对置电极线由下述多根相互平行的导线构成,该导线在上述基板上沿垂直方向或倾斜方向延伸;在与上述每根栅极线连接的薄膜晶体管内,与和相同的上述导线连接的对置电极相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数量为1个。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2根对置电极线由下述多根相互平行的导线构成,该导线在上述基板上沿垂直方向或倾斜方向延伸;在与上述每根栅极线连接的薄膜晶体管内,与和相同的上述导线连接的对置电极相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数量为1个。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2根对置电极线由下述多根相互平行的导线构成,该导线在上述基板上沿垂直方向或倾斜方向延伸;在与上述每根栅极线连接的薄膜晶体管内,与和相同的上述导线连接的对置电极相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数量为1个。
1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液晶控制器,该液晶控制器获取显示数据和同步信号,根据所获取的显示数据和同步信号,形成可将表示上述显示数据的图像显示于上述液晶面板上的液晶显示数据和液晶同步信号;扫描电压形成机构,该扫描电压形成机构根据上述液晶同步信号,将选择电压或非选择电压施加于上述栅极线上;基准电压形成机构,该基准电压形成机构根据上述液晶同步信号,在上述2个对置电极上分别施加极性相互不同的具有所定电平的基准电压,并按照规定的周期使该2个基准电压的极性反转;色调电压形成机构,该色调电压形成机构根据上述液晶同步信号,形成根据上述液晶显示数据和上述基准电压得到的色调电压,将该色调电压施加到上述漏极线上。
12.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面板;液晶控制器,该液晶控制器获取显示数据和同步信号,根据所获取的显示数据和同步信号,形成可将表示上述显示数据的图像显示于上述液晶面板上的液晶显示数据和液晶同步信号;扫描电压形成机构,该扫描电压形成机构根据上述液晶同步信号,将选择电压或非选择电压施加于上述栅极线上;基准电压形成机构,该基准电压形成机构根据上述液晶同步信号,在上述2个对置电极上施加基准电压;色调电压形成机构,该色调电压形成机构根据上述液晶同步信号,形成根据上述液晶显示数据和上述基准电压得到的色调电压,将该色调电压施加到上述漏极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基准电压形成机构在每当上述液晶显示数据的1帧显示期间,使上述基准电压的极性反转;上述色调电压形成机构在每当上述显示数据的1行显示期间,根据极性不同的基准电压形成上述色调电压。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控制器根据上述液晶面板中的上述薄膜晶体管和栅极线与漏极线的连接状态,通过对上述获取的显示数据进行行替换而形成上述液晶显示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控制器根据上述液晶面板中的上述薄膜晶体管和栅极线与漏极线的连接状态,通过对上述获取的显示数据进行行替换而形成上述液晶显示数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在驱动液晶面板过程中,不增加闪烁程度,从而可降低施加于共用电极上的基准电压的频率值。另外,可降低电流集中流向共用电极而造成的图像质量的变差。在形成具有薄膜晶体管的象素部104的液晶面板101中,每个象素部共同采用构成象素部104的液晶107和与附加电容108的象素电极106相对的对置电极112,另外与相同的栅极线102连接的象素部104的对置电极中的一半左右与2根对置电极线109、110连接,从而形成液晶面板。
文档编号G09G3/36GK1184261SQ97126289
公开日1998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1996年10月22日
发明者古桥勉, 新田博幸, 大石纯久, 二见利男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