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稿输送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7433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原稿输送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将原稿自动地输送到原稿台上的原稿读取位置的功能的原稿输送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将原稿托盘上所存放的原稿自动地输送到原稿读取位置以便依次读取多张的散页纸状的原稿的原稿输送装置,在原稿读取装置或图像形成装置中获得广泛的应用。供给到原稿读取位置的原稿通过从原稿存放部到原稿台之间形成的原稿输送路。当在原稿输送路上发生了原稿输送故障时,将构成原稿输送路的上部的装置主体的顶盖打开,使原稿输送路向上方敞开、或将由定位辊(registration roller)夹住的原稿的前端抽出,从而将滞留在原稿输送路内的原稿清除。
可是,由于在原稿机盖内形成的原稿输送路的形状的不同,有时很难将滞留在原稿输送路内的原稿清除。近年来,为了在保持适当长度的原稿输送距离的同时尽可能地从接近水平的方向将原稿供给原稿台、且为了节省原稿输送装置所占的空间,往往在原稿输送装置中形成弯曲成横U字形状的原稿输送路。当按横U字形状弯曲地形成原稿输送路时,使原稿输送路为上下2段结构。因此,当因输送阻塞等使原稿滞留在横U字形状的原稿输送路的下侧的原稿输送路内时,即使将原稿输送装置的顶盖打开,也很难将滞留在原稿输送路内的原稿清除。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有一种使将静止原稿按住不动的原稿底板(mat)以与原稿输送方向平行地配置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从而将在该原稿底板的上部形成的原稿输送路敞开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5659号公报但是,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为能适当地将位于原稿输送路上的原稿清除,必须使原稿按压部件有很大的移动。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如原稿按压部件的转动角度小,则手很难够得着滞留在装置主体的背面侧的原稿,因而存在着难于将原稿清除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使原稿按压部件移动很大就能适当地将滞留在原稿输送路内的原稿清除的原稿输送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原稿输送装置,备有敞开机构,通过使安装在原稿机盖上的原稿按压部件的横向的一个端部从一定位置退离、且使夹在该一定位置和原稿按压部件中间的分隔壁移动,使原稿输送路敞开。所谓原稿按压部件的横向,通常,相当于原稿按压部件的长度方向。为使原稿按压部件的横向的端部从一定位置退离,在本发明中将原稿按压部件构成为使原稿按压部件的其他部分易于挠曲,或将原稿按压部件构成为使原稿按压部件的其他部分可以相对于原稿机盖自由滑动。
使原稿输送路向原稿机盖的与原稿台的相对面一侧敞开,很容易将滞留在原稿输送路内的原稿清除。特别是,即使当原稿滞留在包含弯曲部的上下2段结构的横U字形的原稿输送路的下侧时,也无需使原稿按压部件有很大的移动就能将滞留在原稿输送路内的原稿清除。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复印机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原稿读取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原稿读取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原稿输送装置的底面的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将原稿按压部件去掉后的状态的原稿输送装置的底面的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原稿按压部件的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原稿输送装置的底面的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敞开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敞开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敞开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敞开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敞开机构的动作的图。
符号说明1原稿读取部;2图像形成部;3原稿导向部件;5原稿底板;10扫描光学系统30原稿输送装置;31原稿托盘;32排纸托盘100复印机。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用

作为本发明的原稿输送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00。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00,包括读取原稿的图像数据的原稿读取部1和根据原稿读取部1读取到的图像数据执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图像形成部2。
如图2所示,原稿读取部1,包括由台板玻璃构成的用于放置原稿的原稿台21A、21B、读取放置在原稿台21A、21B上的原稿的图像的扫描光学系统10和具有原稿托盘31并将原稿托盘31上所存放的原稿依次输送到原稿台21B上的原稿输送装置30。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原稿读取部1构成本发明的原稿读取装置,复印机100构成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
如图3所示,扫描光学系统10配置在原稿台21A、21B的下方,具有光源单元13、反射镜单元14、成像透镜11、和光电变换元件(以下,简称CCD)12。光源单元13具有发射用于读取原稿的照明光的光源13A、将从光源13A照射的读取用的照明光会聚到原稿台21上的规定的读取位置的凹面反射镜13B、仅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通过的狭缝13C、具有相对于原稿台21的面倾斜了45度的反射面以便将通过了狭缝13C的光的光路改变90度的反射镜13D。
反射镜单元14具有配置成使反射面相互正交以便将由光源单元13中的反射镜13D反射后的光导向CCD12的一对反射镜14A、14B。
光源单元13和反射镜单元14如箭头A所示配置成可沿平行于原稿台21A、21B的方向自由地往复移动。此处,图3中示出的光源单元13的配置位置P1为移动原稿读取位置,配置位置P2为静止原稿读取开始位置,配置位置P3为对A3尺寸的原稿进行原稿读取时的光源单元13的折返位置。为使从原稿到CCD12的光路长度一定,将反射镜单元14的移动速度设定为光源单元13的移动速度的一半。光源单元13和反射镜单元14的移动,由步进电动机或伺服电动机进行。
成像透镜11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在CCD12上成像。CCD12根据来自原稿的反射光生成电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成像透镜11和CCD12构成CCD读取单元。
将由CCD12生成的电信号作为图像数据供给图像形成部2。在图像形成部2中根据所供给的图像数据执行众所周知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处理,形成读取后的原稿的复印件。
再来参照图2,原稿输送装置30配置在原稿台21A、21B的上方,起着有选择地将原稿台21A、21B打开或关闭的原稿机盖的作用。原稿输送装置30由配置在与原稿台21A、21B为同一平面的纵深侧的合叶16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原稿台21A、21B上。
原稿输送装置30在与原稿台21A、21B相对的位置将原稿台21A、21B关闭,并通过以合叶16为转动支点向上方转动而将原稿台21A、21B打开。通常,当读取散页纸状的原稿时,在将原稿台21A、21B保持关闭的状态下由原稿输送装置30将原稿输送到原稿台21A、21B上。在像书籍、已装订的原稿等那样的不能由原稿输送装置30执行自动原稿输送的原稿的情况下,可以将原稿输送装置30向上方转动而将原稿台21A、21B打开,直接将原稿放置在原稿台21A、21B上。
另外,如图2所示,在原稿输送装置30的读取时与原稿台21A、21B相对的原稿输送装置30的底面上配置用具有弹性的原材料形成的原稿底板(mat)5。在本实施方式中,原稿输送装置30的底面构成本发明的「原稿机盖的与原稿台的相对面」。即,此处,将读取原稿时与原稿台21A、21B相对的面作为「与原稿台的相对面」。此外,关于原稿底板5的安装结构等,是本发明的特征部分,其详细内容将在下文中说明。
进一步,如图3所示,在原稿输送装置30中,在从原稿托盘31经由原稿读取位置到排纸托盘32之间形成包含弯曲部的上下2段结构的原稿输送路R。原稿输送路R从侧面看去时呈现出使U字向左倾斜约90度后的横U字形状。沿着原稿输送路R,从上游侧起配置将存放在原稿托盘31上的最上边的原稿捏起的搓纸轮(pick-up roller)41、将由搓纸轮41捏起的原稿分离以防止原稿的重叠输送的分离输送辊42、将通过了分离输送辊42的原稿向原稿输送路R的更下游侧输送的输送辊43~45、调整将原稿导向原稿读取位置的时刻的定位辊46。进一步,沿着原稿输送路R,还配置用于检测原稿的多个检测器。
在原稿托盘31上,配置着用于检测原稿的有无的原稿检测器51、用于检测原稿尺寸的第一尺寸检测传感器50和第二尺寸检测传感器57。进一步,沿着原稿输送路R,从上游侧起还配置着检测搓纸轮41的高度方向的位置的搓纸轮位置检测器52和检测所供给的原稿的供纸检测器53~55。
在夹着原稿输送路R的原稿台21B的相反一侧,配置CIS(ContactImage Sensor)15,使其与原稿台21B相对。CIS15具有例如按阵列状排列的图像传感器和导光装置(自聚焦透镜等透镜阵列)、以及光源(LED阵列光源或荧光灯)等。
在原稿输送路R上,由输送辊43~45将原稿向下游侧输送,但在原稿输送路R上原稿是否正被适当地输送着,则由供纸检测器53~55检测。原稿输送路R上的弯曲部具有可以稳定地输送所有种类的原稿的曲率,并且是可以圆滑地输送可读取的原稿中最厚的原稿、即最硬的原稿的曲率。
在原稿输送路R上,在上述的弯曲部的下游侧,形成一个对原稿台21A、21B的倾斜角度变小的定位(registration)区域6,在该定位区域6上执行将原稿的前端对齐的操作。
定位区域6是位于原稿输送路R的下游侧的从输送辊45到定位辊46之间用于进行原稿的对齐和斜行校正的区域。原稿输送路R的定位区域6,构成为在输送辊45和定位辊46之间使原稿面的状态变得接近平坦因而与原稿输送路R的导向面的摩擦减小。此外,输送辊45和定位辊46之间的距离,只要大于作为原稿输送装置可以处理的原稿中最小尺寸的原稿的输送方向的长度即可。
将原稿导向部件3配置在接近原稿输送路R的定位区域6的位置。该原稿导向部件3构成本发明的分隔壁。原稿导向部件3是具有五角形截面的板状部件,包括构成原稿输送路R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平面3A和固定了原稿底板5的一部分的第二平面3B。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原稿导向部件3呈现具有多边形的截面的板状,但是,只要包括第一平面3A和第二平面3B,原稿导向部件3的形状也可以与本实施方式的形状不同。
原稿导向部件3以沿着与原稿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的转动轴4为中心转动自如地配置着。原稿导向部件3配置在将第一平面3A构成原稿输送路R的一部分的位置,并在将原稿输送路R封闭的闭塞位置和使原稿输送路R向外部敞开的敞开位置之间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原稿输送路R的位于原稿底板5侧的第一平面3A、用作原稿导向部件3的转动中心的转动轴4、和当原稿导向部件3以转动轴4为中心转动时将原稿底板5的一部分向远离原稿输送路R的方向按压的第二平面3B构成本发明的敞开机构。
如图4所示,在原稿输送装置30的底面配置着原稿底板5,原稿底板5配置在原稿输送装置30的底面上的规定的安装区域。该安装区域,根据可由原稿读取装置1读取的最大原稿尺寸,分配在原稿输送装置30的底面的规定区域。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谓原稿输送方向,是指与原稿台21A、21B平行的面上的原稿输送方向,即图4中由箭头X指示的方向。另外,所谓与原稿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是指由箭头Y指示的方向。
图5示出将原稿底板5去掉后的原稿输送装置30的底面的结构,在图5中用「阴影网纹」表示上述的安装区域。如图5所示,安装区域Z,由敞开区域Z1、非固定区域Z2和固定区域Z3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沿原稿输送装置30的底面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敞开区域Z1、非固定区域Z2和固定区域Z3。
敞开区域Z1是配置在安装区域上的原稿底板5中的可退离的部位所位于的区域,是当发生了原稿输送阻塞时使原稿输送路R的一部分敞开的区域。非固定区域Z2配置成由敞开区域Z1和固定区域Z3夹在中间,是不固定原稿底板5的区域。然后,固定区域Z3,是将原稿底板5固定的区域。原稿底板5通过6个紧固件(Magictape)(注册商标)7A~7F固定于原稿输送装置30的底面的安装区域Z。6个紧固件7A~7F中的2个紧固件7A、7B配置在敞开区域Z1,其余4个配置在固定区域Z3。
之所以像这样用6个紧固件7A~7F在6个部位保持原稿底板5,是因为如只在4角保持原稿底板5,则当使原稿底板5的一部分从敞开区域Z1退离时将使原稿底板5产生很大的挠曲,因而在原稿底板5上将会形成很深的折痕。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紧固件7A~7F尺寸为20mm×25mm,但各紧固件7A~7F的尺寸可以是任意的尺寸。
图6示出原稿底板5的贴装于原稿输送装置30的底面的一侧的面的结构。原稿底板5的大小,只要是能将进行读取的最大尺寸的原稿盖住的大小即可。此处,按310mm×440mm形成,以便能将尺寸A3的原稿(297mm×420mm)和帐簿纸(11英寸×17英寸)盖住。
另外,原稿底板5沿原稿输送装置30的长度方向按顺序分配贴装于安装区域的敞开区域Z1的部分(敞开部分)A1、贴装于非固定区域Z2的部分(非固定部分)A2和贴装于固定区域Z3的部分(固定部分)A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原稿输送方向上,敞开部分A1的长度为60mm、非固定部分A2的长度为150mm、固定部分A3的长度为230mm。进一步,对上述的6个紧固件7A~7F,将紧固件7A的中心和紧固件7C的中心的距离D2设定为200mm、紧固件7C的中心和紧固件7E的中心的距离D3设定为150mm、紧固件7A的中心和紧固件7B的中心的距离D1设定为250mm。
原稿底板5结构上薄到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挠曲的程度,具有包含与原稿接触的白色薄片8C、采用了氨基甲酸乙酯(urethane)等泡沫材料的缓冲垫8B和作为内衬的聚酯薄膜(Mylar)片8A的多层结构。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白色薄片8C的材质为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使用厚度约为0.125mm的片。缓冲垫8B,采用厚度约为5mm的海绵状的垫,使其能在整个面上均匀地压住原稿。
作为内衬的聚酯薄膜片8A,使用厚度为0.125mm的薄膜片。聚酯薄膜片8A备有具有平滑性的粘贴面。聚酯薄膜片8A是鉴于将紧固件7A~7F直接装在缓冲垫8B上时粘贴强度弱因而易于剥落、且当发生了剥落时缓冲垫8B很容易被揪断而设置的,在缓冲垫8B和紧固件7A~7F之间起中间部件的作用。此处,通过采用大于紧固件7A~7F的尺寸的聚酯薄膜片8A,可以防止原稿底板5挠曲时产生的作用力引起的剥落或揪断。同时可以支承原稿底板5。
可是,在原稿底板5上粘贴聚酯薄膜片8A的部分,只是敞开部分A1和固定部分A3,在非固定部分A2上并不粘贴聚酯薄膜片。这是因为,由白色薄片8C、缓冲垫8B和聚酯薄膜片8A形成的3层结构的部分,挠曲强度高因而很难弯曲。对于像非固定部分A2那样的有意地使其挠曲的部分不粘贴增强用的聚酯薄膜片8A,因此,可以使原稿底板5更平滑地挠曲。由于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在非固定部分A2上不粘贴聚酯薄膜片8A,当如后文所述使原稿底板5从敞开区域Z1退离时,可以使非固定部分A2平滑地挠曲。
此处,说明在工厂装配时将原稿底板5安装于原稿输送装置30的底面的方法的一例。首先,转动原稿输送装置30,将原稿台21打开。将原稿底板5安放在原稿台21上的适当位置。然后,将由环眼(loop)侧和钩扣(hook)侧组合而成的紧固件7A~7F的一个面通过双面胶带粘贴在原稿输送装置30的底面侧上所形成的粘贴凹部。进一步,在由环眼侧和钩扣侧组合而成的紧固件7A~7F的另一个面上也粘贴双面胶带,当在使该双面胶带的粘接面向原稿底板5侧露出的状态下转动原稿输送装置30并将原稿台21关闭时,即可将原稿底板5安装在原稿输送装置30的底面的规定的安装位置。
图7示出原稿输送装置30的底面上的敞开区域Z1的附近的结构。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原稿导向部件3的第二平面3B构成原稿输送装置30的底面上的敞开区域Z1的一部分。在原稿导向部件3的长度方向的端部配置捏手(tab)23。另外,在敞开区域Z1还配置着在使原稿导向部件3返回闭塞位置的方向施加弹力的受扭螺旋弹簧即弹簧25。进一步,在敞开区域Z1的附近配置有用于以手动方式转动定位辊46的旋钮22。旋钮22与定位辊46的转动轴联接。
在上述结构中,当用手指拉住捏手23将原稿导向部件3移动到敞开位置时,如图8所示,使原稿底板5的非固定部分A2挠曲。因此,可以在使原稿底板5的固定部分A3固定于原稿输送装置30的底面的固定区域Z3的状态下使原稿底板5的一部分从敞开区域Z1退离。
通常,当在原稿输送路R的上侧发生了原稿输送阻塞时,将顶盖48打开就可以将滞留在原稿输送路R内的原稿清除,另外,当在发生了原稿输送阻塞的情况下原稿正被定位辊46夹住时,通过转动旋钮22就可以将被定位辊46夹住的原稿从原稿输送路R清除。
可是,当在原稿输送路R的定位区域6内发生了原稿输送阻塞时,用上述任何一种方法都很难将滞留在原稿输送路R内的原稿清除。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上述的敞开机构使原稿输送路R的一部分在上述的敞开区域Z1敞开就可以将原稿清除。
当使原稿底板5从敞开区域Z1退离并使原稿输送路R的一部分在敞开区域Z1敞开时,使原稿输送路R向外部敞开。即使在呈横U字形的上下2段结构的原稿输送路R的下段发生了原稿输送阻塞时,也能将滞留在原稿输送路R内的原稿从敞开区域Z1清除。
如图9所示,通过用捏手23转动原稿导向部件3,使原稿输送路R的一部分在敞开区域Z1敞开。而且,原稿导向部件3还由图7中示出的弹簧25在从敞开位置向闭塞位置返回的方向上施加着力。当滞留在原稿输送路R内的原稿的清除结束后放开捏手23时,由该力使原稿导向部件3自动地移动到使原稿输送路R闭塞的位置从而将原稿输送路R封闭。因此,不会在原稿导向部件3保持在敞开位置的状态下将原稿输送装置30向使原稿台21关闭的方向转动,因而不会损伤原稿台21,也不会使原稿导向部件3损坏。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弹力施加部件使用了由弹簧用不锈钢丝或钢琴丝等形成的弹簧25,但也可以将拉伸螺旋弹簧、由弹簧用不锈钢板或弹簧用磷青铜(phosphor-bronze)形成的板弹簧等用作弹力施加部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原稿输送路R往左敞开,当使原稿输送路R往右敞开时也能取得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图10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原稿输送装置的结构。第二实施方式的原稿输送装置30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原稿输送装置30相同。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原稿底板5从敞开区域Z1退离的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原稿输送装置30的底面的规定位置配置多个吊挂销钉(hanging pin)9A。另一方面,在原稿底板5的端部的规定位置形成用于使吊挂销钉9A通过的多个长孔9B。在将原稿底板5配置在原稿输送装置30的底面的安装区域时,使吊挂销钉9A插入长孔9B,由吊挂销钉9A的头部从下支承原稿底板5。因此,使原稿底板5可以在与长孔9B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相当的范围上滑动。
在这种结构中,当如上所述用捏手23将原稿导向部件3转动到敞开位置时,一边使原稿底板5的敞开部分A1以外的部分沿原稿输送装置30的底面滑动,一边使原稿底板5从敞开区域Z1退离。因此,当在原稿输送路R中发生了原稿输送阻塞时,使原稿输送路R的一部分通过敞开区域Z1向外部敞开,从而可以将滞留在原稿输送路R内的原稿清除。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原稿底板5的敞开部分A1转动时产生的使原稿底板5弯曲和折曲的力由原稿底板5的滑动缓冲,所以不会使原稿底板5有很大的挠曲。因此,即使在原稿底板5上不形成易于挠曲的部分,在发生原稿输送阻塞时也能使原稿底板5适当地退离。此外,这里是由吊挂销钉9A和长孔9B来保持原稿底板5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吊挂销钉9A和长孔9B而在原稿输送装置30侧形成轨道沟槽,并在原稿底板5侧安装沿该轨道沟槽滑动的滑动部件。
图11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原稿输送装置的结构。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原稿输送装置30的基本结构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原稿输送装置30相同。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原稿底板5从敞开区域Z1退离的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不同。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不同,不将原稿导向部件3的第二平面3B和原稿底板5的敞开部分A1固定。此处,由吊挂销钉9A和长孔9B将整个原稿底板5保持在原稿输送装置30上。因此,可以使原稿底板5整体沿原稿输送装置30的底面滑动。
进一步,原稿输送路上的配置在原稿底板5侧的原稿导向部件3,以与原稿输送路正交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自如地保持着。因此,通过转动原稿导向部件3而使原稿输送路敞开、且使原稿底板5沿着与原稿输送路平行的方向滑动,当发生了原稿输送阻塞时等可以使原稿输送路向外部敞开。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转动原稿导向部件3使其远离原稿输送路时,使原稿导向部件3与原稿底板5的端部碰触,因此,可以构成为随着原稿导向部件3的转动使原稿底板5自动地沿原稿输送装置30的底面滑动。
按照这种结构,如图11所示,可以使原稿底板5完全不挠曲地从敞开区域Z1退离,从而使原稿输送路R的一部分向外部敞开。因此,不会使原稿底板5产生折痕,能防止原稿底板5的恶化。
图12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原稿输送装置30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使原稿底板5整体沿原稿输送装置30的底面在原稿输送方向上滑动,从而使原稿底板5从敞开区域Z1退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通过沿原稿输送装置的底面的滑动将原稿导向部件3移动到敞开位置,而不是使原稿导向部件3转动而将其移动到敞开位置。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在使原稿导向部件3返回闭塞位置的方向施加弹力的弹力施加部件,配置着作为拉伸螺旋弹簧的弹簧25′。
在该实施方式中,用户用捏手23使原稿导向部件3滑动,即可使原稿输送路R的一部分在敞开区域Z1敞开。而且,在将原稿从原稿输送路R清除后,由弹簧25′使原稿导向部件3自动地返回闭塞位置。
此处,本发明的原稿底板5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结构,其材质、尺寸、厚度等可以任意设定。
按照上述的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使原稿导向部件3以与原稿输送方向正交的转动支点轴为中心转动而使原稿输送路R敞开,因此,即使不使原稿底板5有很大的移动,也能将滞留在原稿输送路R内的原稿清除。特别是,由于是使原稿导向部件3在与起着原稿机盖作用的原稿输送装置30的转动方向正交的方向转动而使原稿输送路R敞开,所以即使原稿输送路R的敞开量很小时也能很容易地将手指伸入到原稿输送路R内而很方便地将原稿取出。
最后,应该知道,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在所有方面都只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给出,而不是上述实施方式。进一步,在与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均等的意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稿机盖,具有在内部形成有将原稿输送到原稿台的原稿输送路的原稿自动输送部,并用于将所述原稿台打开或关闭;原稿按压部件,安装在所述原稿机盖的与所述原稿台的相对面上;以及敞开机构,通过使夹在分配于所述原稿机盖上的原稿按压部件的安装区域的横向的一个端部的敞开区域和所述原稿输送路中间的分隔壁、及安装在所述敞开区域上的原稿按压部件向远离所述敞开区域的方向移动,使所述原稿输送路通过所述敞开区域向外部敞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壁具有构成所述原稿输送路的一部分的第一面、和与所述敞开区域的所述原稿按压部件连接的第二面,并以在与原稿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自如地被支承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力施加部件,对所述分隔壁施加使其从将所述原稿输送路敞开的敞开位置移动到将所述原稿输送路闭塞的闭塞位置的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安装区域的与所述敞开区域邻接的规定的范围为不将所述原稿按压部件与所述原稿机盖固定的非固定区域,而且,使所述安装区域的夹着所述非固定区域与所述敞开区域相反的一侧为将所述原稿按压部件与所述原稿机盖固定的固定区域;同时,所述原稿按压部件在所述敞开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上由所述分隔壁保持,在所述固定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上由所述原稿机盖保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开机构是使配置在所述敞开区域的原稿按压部件向远离所述原稿输送路的方向转动退离的机构;所述原稿按压部件构成为使配置在所述非固定区域的部分平滑地挠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原稿按压部件的贴装在所述敞开区域的部分和贴装在所述固定区域的部分上,配置具有平滑性的薄片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稿按压部件可相对所述分隔壁和所述原稿机盖自由地装卸。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开机构是使配置在所述敞开区域的原稿按压部件向远离所述原稿输送路的方向转动退离的机构;所述原稿按压部件使配置在所述敞开区域以外的部位沿所述原稿机盖的与所述原稿台的相对面自由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开机构使配置在所述安装区域的原稿按压部件沿着所述原稿机盖的与所述原稿台的相对面向远离所述原稿输送路的方向退离。
10.一种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稿机盖,具有在内部形成有将原稿输送到原稿台的原稿输送路的原稿自动输送部,并用于将所述原稿台打开或关闭;原稿按压部件,沿所述相对面横向移动自如地配置在所述原稿机盖的与所述原稿台的相对面上;以及分隔壁,配置在夹在分配于所述原稿机盖上的原稿按压部件的安装区域的横向的一个端部的敞开区域和所述原稿输送路的中间的位置,在使所述原稿输送路敞开的敞开位置和使所述原稿输送路闭塞的闭塞位置之间自由移动。
11.一种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稿机盖,具有在内部形成有将原稿输送到原稿台的原稿输送路的原稿自动输送部,并用于将所述原稿台打开或关闭;原稿按压部件,安装在所述原稿机盖的与所述原稿台的相对面上;敞开机构,通过使夹在分配于所述原稿机盖上的原稿按压部件的安装区域的横向的一个端部的敞开区域和所述原稿输送路中间的分隔壁、及安装在所述敞开区域上的原稿按压部件向远离所述敞开区域的方向移动,使所述原稿输送路通过所述敞开区域向外部敞开;以及原稿读取部,读取位于所述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图像信息。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稿机盖,具有在内部形成有将原稿输送到原稿台的原稿输送路的原稿自动输送部,并用于将所述原稿台打开或关闭;原稿按压部件,安装在所述原稿机盖的与所述原稿台的相对面上;敞开机构,通过使夹在分配于所述原稿机盖上的原稿按压部件的安装区域的横向的一个端部的敞开区域和所述原稿输送路中间的分隔壁、及安装在所述敞开区域上的原稿按压部件向远离所述敞开区域的方向移动,使所述原稿输送路通过所述敞开区域向外部敞开;原稿读取部,读取位于所述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图像信息;以及图像形成部,根据从所述原稿读取部供给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处理。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进行原稿的输送的原稿输送装置和备有该原稿输送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使配置在起着将原稿台(21A、21B)打开或关闭的原稿机盖的作用的原稿输送装置(30)的安装区域上的原稿底板(5)的横向的端部从规定的配置位置退离,从而使原稿输送路(R)通过原稿底板(5)退离后的区域向外部敞开。当使原稿输送路(R)向外部敞开时,使原稿输送路(R)向右侧或左侧敞开。
文档编号G03G15/00GK1829647SQ200480021428
公开日2006年9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4日
发明者小野泰宏, 增田麻言, 高田聪一, 山中久志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