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件用密封图案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82746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器件用密封图案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件的密封图案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件包括阵列基板、滤色器基板和置于阵列基板和滤色器基板之间的液晶层。阵列基板和滤色器基板分别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和围绕该显示区边缘的非显示区。
图1的平面图示出了依据现有技术的用于液晶显示器件的密封图案。
如图1所示,液晶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具有假区(dummy region)18。沿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边界L形成用于连接阵列基板和滤色器基板的密封图案15。
图2的平面图放大了图1的依据现有技术的从滤色器基板的上方观察的液晶板的A区。如图2所示,液晶板包括在滤色器基板上形成的多个滤色器层9、在滤色器层9之间形成的黑底7,形成在阵列基板上的选通线20和数据线22。所形成的选通线20和数据线22与黑底7相对应。
图3是图2的依据现有技术的液晶板的沿I-I的剖面图。图4是图2的依据现有技术的液晶板的沿II-II的剖面图。
如图3和图4所示,图4的选通线20和数据线22通过垂直交叉限定了像素。在第一基板1上形成在两条线交叉处的薄膜晶体管T和像素电极11。防止漏光的黑底7、用于显示颜色的红(R)、绿(G)、蓝(B)滤色器层9、外敷层17和公共电极13形成在第二基板3上。薄膜晶体管T包括栅极、有源层以及源极和漏极。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3相互面对,其间设有液晶层5。
所形成的黑底17对应于显示区的选通线20和数据线22以及薄膜晶体管T。显示区具有像素区P和非像素区NP,像素区P通过液晶的分子排列来显示观察者观看的图像,非像素区NP包括该薄膜晶体管T。包括薄膜晶体管T和像素电极11的第一基板1被称作阵列基板,包括黑底7、滤色器层9、外敷层17和公共电极13的第三基板3被称作滤色器基板。
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3之间的间隔,即被定义为液晶层5的厚度的单元间隙,应该保持一致。为此,间隔体(未示出)被布置在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3之间,密封图案15形成在相互面对、其间布置有液晶层5的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3之间,并沿着各基板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边界形成。密封图案15形成在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3之一上。
接下来,通过配送法(dispensing method)在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3之一上形成液晶层5,然后由密封图案15连接这两个基板1和3。连接工艺包括密封图案15的硬化处理。换句话说,通过在加压连接这些基板的状态下向基板加热来硬化密封图案15。
然而,当如上所述地形成密封图案时,液晶板的尺寸越大,液晶配送区就越宽。结果,很难精确地了解液晶配送量,并且液晶的分散度(spreading degree)下降。此外,还会出现液晶向放置面板的方向倾斜的情况。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意在一种液晶显示器件用密封图案,其可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局限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件,其通过形成密封图案来分割大尺寸的液晶板,可以精确而简单地了解在配送区的液晶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件,其通过形成密封图案分割大尺寸的液晶板来提高液晶在配送区的分散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件,通过形成密封图案分割大尺寸的液晶板,防止液晶在面板的放置方向倾斜。
将在以下的说明中阐述本发明附加的特征和优点,这些特征和优点部分地在说明中变得明显,或可通过对本发明的实践而习得。通过所撰写的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具体指出的结构,可以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优点。
为实现这些和其它的优点,并依据本发明的目的,如所具体实施并广义描述的,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件,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分别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沿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的边界布置的第一密封图案;将显示区分割成多个空间的第二密封图案;以及布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所述多个空间中的液晶层。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件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一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边界形成第一密封图案;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一的显示区中形成第二密封图案,所述第二密封图案将所述显示区分成多个空间;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一上形成液晶层;连接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应该理解,前述的一般说明和后面的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旨在进一步解释本发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于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其被合并在申请中,构成了本申请的一部分,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了依据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件的液晶板的平面图;图2是图1的依据现有技术的A区的放大平面图;图3是图2的依据现有技术的液晶板的沿I-I的剖面图;图4是图2的依据现有技术的液晶板的沿II-II的剖面图;图5是依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件的液晶板的密封图案的平面图;图6的平面图放大了依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5的B区的TN型液晶显示板;
图7的平面图放大了依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5的B区的IPS型液晶显示板;图8是沿依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图6的III-III的剖面图;图9是沿依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图6的IV-IV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详细说明在附图中示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5是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件的液晶板的密封图案的平面图。
如图5所示,液晶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具有假区128。沿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边界L形成用于连接阵列基板和滤色器基板的第一密封图案125。另外,在显示区形成对应于黑底的第二密封图案129。
图6的平面图放大了依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5的B区的TN型液晶显示板。图7的平面图放大了依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5的B区的IPS型液晶显示板。图6和图7都是从在上面的滤色器基板上观看的。
如图6所示,液晶板包括在滤色器基板上形成的多个滤色器层119、在滤色器层119之间形成的黑底117,形成在阵列基板上的选通线130和数据线132。所形成的选通线130和数据线132与黑底117相对应。此外,对应于选通线130和数据线132形成第二密封图案129。第二密封图案129的宽度比选通线130和数据线132的宽度小。
由于当第二密封图案129被形成为带有间隙的虚线时,液晶可能流入被分出的相邻空间中,因此,将第二密封图案129形成为不带间隙的实线。这样,所分出的相邻空间相互隔绝。另外,第二密封图案129在黑底117的大约1/2到3/4的范围内,从而第二密封图案129形成的密封污点(seal stain)将最小。
第二密封图案129将液晶板的显示区分成多个小尺寸的单元。因而,由于面积大于50英寸的液晶显示板具有各个分开的空间,可以很容易了解配送到液晶板的液晶量,并且可以防止液晶向液晶板的放置方向倾斜。
在一个大面积液晶板中形成第二密封图案129,从而该液晶板被分成最多的小单元是理想的。然而,因为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连接时的困难,分割出的空间理想地为15到18英寸。
本发明不但可以应用于如图6所示的TN(扭转向列)型液晶显示器件,还可应用于如图7所述的IPS(板内切换)型液晶显示器件。
图8是依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图6的沿III-III的剖面图。图9是依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图6的沿IV-IV的剖面图。
如图8和图9所示,液晶板包括第一和第二基板111和113(分别具有显示区和围绕该显示区的非显示区)以及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基板111和113之间的液晶层115。液晶板包括形成在第一基板111上的通过垂直交叉限定了像素的图9的选通线130和数据线132;在这两种线交叉处的薄膜晶体管T;以及像素电极121。形成在第二基板113上的防止漏光的黑底117、用于显示颜色的红(R)、绿(G)、蓝(B)滤色器层119、外敷层127和公共电极123。薄膜晶体管T包括栅极、有源层以及源极和漏极。第一基板111和第二基板113相互面对,其间布置有液晶层115。
所形成的黑底117对应于显示区的选通线130和数据线132以及薄膜晶体管T。显示区具有像素区P和非像素区NP,像素区P通过液晶的分子排列来显示观察者观看的图像,非像素区NP包括该薄膜晶体管T。包括薄膜晶体管T和像素电极121的第一基板111被称作阵列基板,包括黑底117、滤色器层119、外敷层127和公共电极123的第二基板被称作滤色器基板。
第一基板111和第二基板113之间的间隔,即被定义为液晶层115的厚度的单元间隙,应该保持一致。为此,在第一基板111和第二基板113之间布置间隔体(未示出),在相互面对、其间布置有液晶层5的第一基板111和第二基板113之间形成第一密封图案125,并且其沿着各基板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边界形成。此外,在显示区的非像素区NP形成第二密封图案129。换句话说,第一密封图案125形成在液晶板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边界L处,第二密封图案129形成为对应于液晶板的显示区的黑底117以及选通线130和数据线132。如上所述,第二密封图案129的宽度在黑底117的1/2到3/4的范围内,并且宽度比选通线130和132的宽度窄。分别在第一和第二基板111和113之一上形成第一密封图案125和第二密封图案129。
在形成密封图案之后,形成液晶层115。为解决依据现有技术的液晶真空注入法的缺点,目前建议通过配送法形成本发明的液晶层115。配送法并不利用板内外的压力差注入液晶,而是直接在基板配送并分开液晶。并通过板的连接压力在板的整个表面上均匀地分布这些配送的液晶。由于配送方法在短时间内直接在基板上配送液晶,所以可以快速地形成大面积的液晶显示器件的液晶层。此外,由于只有所需的液晶量被直接配送到基板上,液晶的消耗可以最小。可以减少制造成本。液晶层115可以形成在第一基板111和第二基板113之一上,并可形成在形成有第一和第二密封图案125和129的基板或其它基板上。
接下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互连接。所述连接包括第一密封图案125和第二密封图案129的硬化工艺。换句话说,通过在加压连接这些基板的状态下对这些基板加热来硬化热硬化树脂的第一密封图案125和第二密封图案129。连接之后,液晶层115和第二密封图案129可具有相同的厚度。
虽然未示出,但可以如IPS型液晶显示器件那样,第一基板还可包括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而第二基板还包括滤色器层。此外,虽然未示出,但可以如COT(滤色器在薄膜晶体管上)型液晶显示器件或TOC(薄膜晶体管在滤色器上)型液晶显示器件那样,第一基板包括薄膜晶体管、滤色器层和像素电极。
现在已经描述了本发明,很明显,本发明可以以很多形式变化。这些变化不能被认为是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的,并且只要这些变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明显的,就应该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本申请要求2004年10月19日在韩国提交的第10-2004-0083370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其合并在本文中,就如同在本文中完全阐明了一样。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器件,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分别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第一密封图案,沿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的边界布置;第二密封图案,将所述显示区分割成多个空间;以及液晶层,布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所述多个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密封图案对应的黑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第二密封图案的宽度大约是所述黑底宽度的1/2到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密封图案对应的选通线和数据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图案的宽度小于所述选通线和数据线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滤色器层和公共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滤色器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薄膜晶体管、滤色器层和像素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空间相互隔绝。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图案布置在所述显示区的非像素区。
11.一种液晶显示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一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边界形成第一密封图案;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一的显示区中形成第二密封图案,所述第二密封图案将所述显示区分成多个空间;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一上形成液晶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图案和第二密封图案形成在同一基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图案和第二密封图案形成在彼此不同的基板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密封图案和液晶层具有彼此相同的高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密封图案对应的黑底。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密封图案的宽度大约是所述黑底宽度的1/2到3/4。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密封图案对应的选通线和数据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图案的宽度小于所述选通线和数据线的宽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由配送法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滤色器层和公共电极。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滤色器层。
2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薄膜晶体管、滤色器层和像素电极。
2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空间相互隔绝。
2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图案布置在所述显示区的非像素区。
全文摘要
一种液晶显示器件,包括第一和第二基板,分别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第一密封图案,沿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的边界布置;第二密封图案,将所述显示区分割成多个空间;以及液晶层,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所述多个空间中。
文档编号G02F1/1341GK1763600SQ200510112890
公开日2006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9日
发明者韩淳九 申请人: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