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模制导光板的上主型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2742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模制导光板的上主型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一背光单元的导光板,且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模制导光板的一光出射表面的上主型芯,及一种用于使用下主型芯制造所述导光板的方法,其可在对应显示面板的整个区域内提供均匀的亮度分布。
背景技术
本专利申请主张在韩国知识产权局2004年9月19日递交的第10-2004-0083539号韩国专利申请和2005年2月17日递交的第10-2005-0013164号韩国专利申请的权利,且其中的全部揭示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通常,平板显示器(FDL)分为发光型(或光发射型)和非发光型(或接收光型)。发光型FDL的实例包括一阴极射线管(CRT)、一电致发光显示器(ELD)和一等离子显示面板(PDP)。非发光型FDL的实例包括液晶显示器(LCD)。
LCD并非自行发光的,因此其通过使用从一独立光源(例如背光单元)所接收到的光再现图像。
通常,根据光源的安装位置,背光单元分为直下型和上下型。上下型背光单元适合于需要薄而轻的显示器。因为在上下型背光单元的两端布置光源来发射直线光,所以上下型背光单元需要一用来均匀地引导所发射的直线光到其液晶面板较低部分的导光板。
图1是常规上下型背光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1,上下型背光单元1包括一导光板2。在导光板2的较厚侧布置一光源6。光源6和围绕光源6的一侧的光反射板7构成一光源单元8。在导光板2的下方布置一反射片9,并且在导光板2的上方有顺序地堆叠棱镜片10、散射片11和保护片12。尽管没有在图1中说明,在棱镜片10上形成一棱镜模型,以此方式来在Y轴方向上延伸。
导光板2的上表面形成一光出射表面3,其下表面形成一底表面4,并且和光源单元8相邻的导光板2的侧表面形成光接收表面5。在导光板2的下表面上形成一棱镜模型(未图示),以此方式使得从光源8在Y轴方向上延伸,从而形成一倾斜的棱镜表面。在光接收表面3的全部或部分上形成一粗糙模型5。
从光源6发光,并且通过光接收表面5将所发射的光接收到导光板2中。由导光板2上的棱镜模型的倾斜棱镜表面将光散射,并且通过光出射表面3朝着棱镜片10发射所散射的光。由棱镜片10将通过光出射表面3发射的光再次散射,并且通过棱镜片10朝着散射片11发射再次散射的光。然而,通过棱镜片10所发射的光总量在棱镜片10的整个上表面上可能变得不均匀。
图2是说明已穿过棱镜片10但还没到达散射片11的光的亮度分布的图,如图2所示,由于光的不均匀而交替出现了亮线和暗线。
为了防止这些亮线和暗线的出现,在棱镜片10上叠加散射片11。即,散射片11用来散射通过棱镜片10所发射的光,藉此使在相应显示面板的整个区域上的亮度变均匀。
如同上文所提到的,常规背光单元1必须不可避免地具有叠加在棱镜片10上的散射片11,才能形成均匀的光亮度。同时,在光接收表面5上形成的粗糙模型15用来产生一额外的散射效应,藉此减少不合需要的亮线。然而,因为在光接收表面5的上和下边缘部分17和19上集中的光多于其它部分上的,所以这种使用粗糙模型15的结构引起一漏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背光单元的改进型导光板,其在光接收表面上不具有粗糙模型,从而防止了漏光问题,并且其不产生不合需要的亮线和暗线,从而在其整个区域中维持了均匀的光亮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主型芯,其用来模制用于背光单元的导光板的光出射表面,及一种使用所述上主型芯制造导光板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背光单元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一发射光的光出射表面、一相对于光出射表面配置的底表面、一配置在光出射表面的纵向末端和底表面的纵向末端之间用来接收从背光单元的光源发射的光的光接收表面,和一形成在光出射表面上的散射图样。所述散射图样包括一第一倾斜图样,其在光出射表面上形成且和光接收表面成一预定角度;一第二倾斜图样,其相对于第一倾斜图样以一相反角度形成在光出射表面上。
散射图样可能进一步包括一在光出射表面上形成且平行于光接收表面的水平图样。
第一和第二倾斜图样相对于一条垂直於水平图样的直线而朝相反的方向倾斜,且朝相反的方向倾斜的角度为5°到60°。
可在光出射表面和光接收表面接界的边缘处形成散射图样。
可从边缘处开始推拔散射图样。
可在离边缘20mm到50mm的距离以内形成散射图样。
可在光接收表面上进一步形成一喷砂图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主型芯,其用来模制背光单元的导光板的光出射表面,所述上主型芯包括一在其模制表面上形成的散射图样,所述散射图样包括一第一倾斜图样,其在模制表面上形成且和对应于导光板的光接收表面的其边缘成一预定角度;一第二倾斜图样,其相对于第一倾斜图样以一相反角度形成在模制表面上。
散射图样可能进一步包括一在模制表面形成且平行于所述边缘的水平图样。
第一和第二倾斜图样可相对于一条垂直於该水平图样的直线而朝相反的方向倾斜,且该朝相反的方向倾斜的角度为5°到60°。
可在所述边缘处形成散射图样。
可从边缘处开始推拔散射图样。
可在离边缘20mm到50mm的距离以内形成散射图样。
模制表面可以是经过喷砂处理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背光单元的导光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形成一上主型芯,其用来模制导光板的光出射表面;形成一下主型芯,其用来模制导光板的底表面;通过在模架处安装所述上和下主型芯而组装一模制外壳;和通过使用该已组装完成的模制外壳来模制导光板,其中,形成上主型芯包括在上主型芯的模制表面上形成一第一倾斜图样,且相对于第一倾斜图样以一相反角度在模制表面上形成一第二倾斜图样。
在模制表面上可进一步形成一水平图样。
第一和第二倾斜图样相对于一条垂直於水平图样的直线而朝相反的方向倾斜,且朝相反的方向倾斜的角度为5°到60°。
可从上主型芯的边缘处开始推拔第一和第二倾斜图样,所述边缘对应于导光板的光接收表面。
可在离边缘20mm到50mm的距离以内形成第一和第二倾斜图样。
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喷砂所述模制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背光单元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一发射光的光出射表面、一相对于光出射表面布置的底表面、一布置在光出射表面的纵向末端和底表面的纵向末端之间用来接收从背光单元的光源发射的光的光接收层和一形成在光出射表面的一端区域上的倾斜表面。
可以以二次曲线表面的形式形成倾斜表面。
倾斜表面可包括一在其上形成的阶梯式图样。
可在靠近光接收表面的光出射表面上形成倾斜表面。
可在离光出射表面靠近光接收表面的一端20mm距离以内形成倾斜表面。
从光出射表面之靠近光接收表面端起,该倾斜表面的深度为10微米。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上主型芯,其用来模制背光单元的导光板的光出射表面,所述上主型芯包括一在其模制表面上形成的倾斜表面。
可以以二次曲线表面的形式形成倾斜表面。
倾斜表面可包括一在其上形成的阶梯式图样。
可朝着对应于导光板的光接收表面的型芯表面形成倾斜表面。
可在离模制表面的一边缘20mm距离内形成倾斜表面。
从边缘起,倾斜表面的高度为10微米。


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与优势将显而易见。
图1是常规上下型背光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说明了当图1中的导光板用在常规上下型背光单元中时所出现的亮度分布的图;图3是一流程图,其说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导光板的过程;图4是一透视图,其说明在图3所说明的过程中在上主型芯上形成水平图样的操作。
图5是一透视图,其说明在通过图4所说明的操作形成棱镜模型后,在上主型芯上形成倾斜图样的操作。
图6是一平面图,其说明通过图4和图5所说明的操作在上主型芯的模制表面上所形成的模型的分布和形状。
图7是说明喷砂上主型芯的模制表面的操作的图。
图8是一模架的垂直剖视图,其中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安装上主型芯。
图9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过程所制造的导光板的透视图。
图10是说明了当在背光单元中使用图9中的导光板时所出现的亮度分布的照片。
图11是一流程图,其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制造用于背光单元的导光板的过程。
图12是一流程图,其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制造用于背光单元的导光板的过程。
图13是一平面图,其说明了在图12所说明的过程期间在上主型芯的模制表面上形成的模型的分布和形状。
图14是一流程图,其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制造用于背光单元的导光板的过程。
图15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或第四实施例的过程所制造的导光板的透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用来模制用于背光单元的导光板的光出射表面的上主型芯的局部透视图。
图17是图16中所说明的上主型芯的侧面剖视图。
图18是说明了图17中所说明的上主型芯的阶梯式图样的详细尺寸的图表。
图19是图16中所说明的上主型芯的平面图。
图20是其中安装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上主型芯的模架的垂直剖视图。
图21是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上主型芯所制造的导光板的侧面剖视图。
图22是图21中所说明的导光板的透视图。
图23是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上主型芯所制造的经修改的导光板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参照显示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例的附图更完整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具体化,并且不应理解为限制于本文所阐述的实施例,更确切地说,提供这些实施例以使得所揭示的内容详尽且完整,并将全面地向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传达本发明的概念。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来模制背光单元的导光板的上主型芯,一种通过使用下主型芯制造所述导光板的方法,和一种通过所述方法制造的背光单元。
图3是一流程图,其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导光板的制造过程。
参照图3,制造过程包括一形成下主型芯的常规操作,所述下主型芯用来模制导光板的底表面(未图示);一形成用来模制导光板的光出射表面的上主型芯的操作S1,;一通过在一模架中安装上和下主型芯来组装模制外壳的操作S2;一通过使用所组装的模制外壳来注射成型导光板的操作S3。
操作S1包括在上主型芯的模制表面上形成一水平图样的次操作S1a,在模制表面上形成一和水平图样成一角度的第一倾斜图样的次操作S1b,在模制表面上形成一相对于第一倾斜图样成一对角的第二倾斜图样的次操作S1c,和一喷砂上主型芯的模制表面的次操作Sb。
在这里,可在次操作S1b和S1c之前和之后形成次操作S1a。
使用常规技术执行常规操作,因此为了简明扼要省略了常规技术的详细描述。尽管如此,此种常规技术仍然并入本发明中。独立地执行常规操作和操作S1。因为最终得到的上和下主型芯是独立地安装在模架中的,所以可首先执行两个操作中的任何一个。如有必要,可进一步使用一滑动型芯来模制导光板的光接收表面上的固定模型。
图4是一透视图,其说明了图3中所说明的操作S1期间,在上主型芯上形成水平图样的次操作S1a。
在图4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和上主型芯100的尺寸比较起来,大大地放大了水平图样105的尺寸。
参照图4,在上主型芯100的模制表面103上形成水平图样105,以此方式使得在X轴方向中从对应于导光板的光接收表面的型芯表面102开始延伸。通过重复地使用一车刀104在X轴方向切削模制表面103而使水平图样105成形,以使得具有连续的平行凹槽。
也就是说,水平图样105包括复数个水平凸槽。相邻凸槽间的距离“p”可为0.5mm。凸槽的宽度“2r”可为0.3mm。
在离型芯表面102的边缘“l”距离以内形成水平图样105。距离“l”可为20mm到50mm。同时,车刀104优选地具有一圆形割嘴,其用来形成具有一3R到5R的深度的凸槽。
水平图样105的形状不限制为上述形状。举例来说,相邻凸槽间可没有距离。也就是说,距离“p”可为零。
图5是一说明次操作S1b和S1c的透视图。
在图5中,集中在切削角方面说明用于在下主型芯100上形成第一和第二倾斜图样的次操作S1b和S1c。
参照图5,为使第一和第二模型成形准备了一车刀126。车刀126可以和用于使水平图样105成形的车刀104是一样的。然而,车刀126优选地不同于车刀104,因为车刀126具有和车刀104不同的切削角。
从对应于导光板的光接收表面的型芯表面102开始使倾斜图样成形。相应地,在导光板的光出射表面和光接收表面接界的边缘处形成倾斜图样。
向和Y轴(即,与水平图样105垂直的方向)成预定角度的方向形成倾斜图样。从而,形成倾斜图样以使得和水平图样105重叠,并且重叠的模型形成一星号型(“*”)模型。
同样,当在倾斜图样之后形成水平图样时,所得到的重叠模型也形成星号型(“*”)模型。
用来形成第一倾斜图样的车刀126的移动路径是向和Y轴成一角度“a”的方向倾斜的。向和Y轴成一对角“-a”的方向形成第二倾斜图样。
也就是说,车刀126首先在XY平面上向和Y轴成顺时针角度“a”的方向移动来形成第一倾斜图样,然后在XY平面上向和Y轴成逆时针角度“-a”的方向移动来形成第二倾斜图样。或者,车刀126可以首先向和Y轴成逆时针角度“-a”的方向移动来形成第二倾斜图样,然后可以向和Y轴成顺时针角度“a”的方向移动来形成第一倾斜图样。也就是说,可首先形成第一和第二倾斜图样的任何一个。
另外,向和Z轴成一预定角度的方向向上移动以使得倾斜图样从初始切削点上升。如图5中所显示,车刀126从型芯表面102的初始切削点向和Z轴成预定角度“b”的方向向上移动。相应地,倾斜图样的深度从型芯表面102开始降低,从而从型芯表面102开始推拔倾斜图样。
从而,当使用上述结构的上主型芯模制导光板时,在导光板上形成倾斜图样,以此方式其从导光板的光出射表面和光接收表面接界的边缘处开始推拔。
优选地确定预定角度“b”以使得其中形成倾斜图样的区域的长度“l”可在离型芯表面102 20mm到50mm的范围内。因此,车刀126沿着以一预定角度向Y/Z轴倾斜的路径移动来切削模制表面103,从而形成第一倾斜图样和第二倾斜图样。
在这里,第一倾斜图样可和Y轴成一逆时针角度“-a”的方向而形成,而第二倾斜图样可和Y轴成一顺时针角度“a”的方向而形成。也就是说,术语“第一倾斜图样”和“第二倾斜图样”仅仅用来区分这两个不同的倾斜图样。
以一预定深度“t”形成倾斜图样的凸槽,并且角度“a”优选地为5°到60°。因此,角度“b”可由方程式[tan b=t/l]计算得到。
图6是一平面图,其说明通过图4和图5所说明的操作在上主型芯的模制表面上形成的模型的分布和形状。
参照图6,在水平图样105上离型芯表面102l距离以内的区域内形成第一倾斜图样和第二倾斜图样,以此方式使得其彼此和水平图样105叠加,从而形成一星号型(“*”)散射图样110。
图7是说明喷砂上主型芯100的模制表面103的次操作Sb的图。在模制表面103上形成水平图样105和倾斜图样后,用一喷砂材料喷砂所得到的模制表面103,从而进一步增强散射效应。
可由Stavax(特种透明镜面钢)形成上主型芯100,并且可在其上镀镍。
图8是一安装了上述经结构化的上主型芯的模制外壳的垂直剖视图。
参照图8,以模制表面103面向模制空间132的方式将上主型芯100安装到上模架140上,从而形成一用来注射成型导光板的模制外壳。尽管没有详细描述,但是将以一预定形状形成的下主型芯142安装到下模架130上,并且将侧面型芯144安装到模架侧壁的内部表面上。
相应地,在下和上模架130和140之间形成和所需要的导光板尺寸相配的模制空间132。尽管没有在附图中显示,但是通过一注射成型装置注射模制材料到模制空间132中来模制所需要的导光板。
模架并不限于仅包括上和下模架的结构。举例来说,在具有一滑动型芯的模架的情况下,可额外地使用一单独的模架和一单独的模制型芯。
图9是通过图3中所说明的过程所制造的导光板的透视图。
参照图9,为了说明和理解的方便,说明了光源206。一模制的导光板202包括一上表面,也就是由上主型芯100模制的光出射表面203,和一下表面,也就是由下主型芯142模制的底表面204。
在光出射表面203上离光接收表面205一预定距离以内的区域内连续地形成一星号型散射图样210,其对应于上主型芯100的散射图样110。相应地,星号型散射图样210包括水平图样205和倾斜图样208和209。在光出射表面203上远离光接收表面205一预定距离或更大距离的区域内形成一喷砂图样。
通过导光板202的这种结构,通过光出射表面203的星号型散射图样210将通过光接收表面205从光源206接收到导光板202的光有效地散射,然后通过光出射表面203将其发射。相应地,大大地减少了光的不合需要的亮线,其穿过布置在导光板202上方的棱镜片。
图10是说明了当在背光单元中使用图9中的导光板时出现的亮度分布的照片。
如图10所示,由于在靠近光接收表面205处的光出射表面203上形成的星号型散射图样210,亮线减少了,从而导致了均匀的亮度。
图11是一流程图,其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制造用于背光单元的导光板的过程。
参照图11,制造过程包括形成用来模制导光板的底表面的下主型芯的常规操作(未图示),一形成用来模制导光板的光出射表面的上主型芯的操作S1′,通过在一模架中安装上和下主型芯来组装模制外壳的操作S2,和通过使用所组装的模制外壳注射成型导光板的操作S3。
操作S1′包括喷砂上主型芯的整个模制表面的次操作Sb,在上主型芯的模制表面上形成一水平图样的次操作S1a,在模制表面上形成一和水平图样成一角度的第一倾斜图样的次操作S1b,和在模制表面上形成一相对于第一倾斜图样成一对角的第二倾斜图样的次操作S1c。
因为在次操作Sb之后执行次操作S1a、S1b和S1c,所以操作S1′稍稍不同于操作S1。
和第一实施例相似,可在次操作S1b和S1c之后执行次操作S1a。
图12是一流程图,其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制造用于背光单元的导光板的过程。
参照图12,制造过程包括形成用来模制导光板的底表面的下主型芯的常规操作(未图示),一形成用来模制导光板的光出射表面的上主型芯的操作S1″,通过在一模架中安装上和下主型芯来组装模制外壳的操作S2,和通过使用所安装的模制外壳来注射成型导光板的操作S3。
操作S1″包括在模制表面上形成一和水平图样成一角度的第一倾斜图样的次操作S1b,在模制表面上形成一相对于第一倾斜图样成一对角的第二倾斜图样的次操作S1c,和喷砂上主型芯的整个模制表面的次操作Sb。
因为忽略了形成水平图样的次操作S1a,所以操作S1″不同于操作S1和操作S1′。相应地,通过第一和第二倾斜图样互相叠加而形成了一菱形散射图样。
图13是一平面图,其说明了在图12所说明的过程期间在上主型芯的模制表面上形成的模型的分布和形状。
参照图13,在上主型芯103的模制表面103上离型芯表面102e距离以内的区域内形成第一倾斜图样和第二倾斜图样,以此方式其相互叠加,从而形成菱形散射图样110′。
倾斜图样的形成角度和区域大体上和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
图14是一流程图,其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制造用于背光单元的导光板的过程。
参照图14,除了在次操作S1b和S1c之前执行次操作以外,制造过程大体上和第三实施例的制造过程相同。
图15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或第四实施例的过程所制造的导光板的透视图。
参照图15,为了说明和理解的方便,说明了光源206。一模制的导光板202包括一上表面,即由上主型芯100模制的光出射表面203,和一下表面,即由下主型芯142模制的底表面204。
在光出射表面203上离光接收表面205一预定距离以内的区域内连续地形成菱形散射图样210′,其对应于上主型芯100的散射图样110。相应地,菱形散射图样210′包括倾斜图样208和209。在光出射表面203上远离光接收表面205一预定距离或更大距离的区域以内形成喷砂图样。
通过导光板202的这种结构,通过光出射表面203的菱形散射图样210′将通过光接收表面205从光源206接收到导光板202的光有效地散射,然后通过光出射表面203将其发射。相应地,大大地减少了光的不合需要的亮线,其穿过布置在导光板202上方的棱镜片。
图16是一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用来模制导光板的光出射表面的上主型芯的局部透视图,且图17是图16中所说明的上主型芯的侧面剖视图。
参照图16和17,上主型芯302是粗略的片状,且更精确地为六面体形状。上主型芯302具有一模制表面310,其用作模制导光板的光出射表面的模制表面310。在上模架的内表面上安装上主型芯302,因此模制表面310用来模制导光板的光出射表面。
上主型芯302进一步具有型芯表面304和型芯侧表面314。
模制表面310包括一上升到型芯表面304的倾斜表面308,和一连接到倾斜表面308的下端的平面表面306。也就是说,形成倾斜表面308以从和型芯表面304接界的一边缘下降到远离边缘一预定距离的一条线,并且形成所述平面表面以从直线延伸。
预定距离表达为“l”,并且从平面表面306到倾斜表面308的上端的高度表达为“h”。也就是说,倾斜表面具有一水平长度“l”和一高度“h”。
在倾斜表面308的整个区域上形成一阶梯式图样312。
图18是说明了阶梯式图样312的详细尺寸的图表。
请注意,阶梯式图样312的详细尺寸仅仅是例示性的,不应理解为限制或约束。
参照图18,垂直轴表示倾斜表面308离平面表面306的高度“h”,而水平轴表示离型芯表面304的水平距离“l”。如图18中所示,倾斜表面308不是以一固定角度倾斜的,而是粗略地经配置来形成二次函数图。
详细地说,倾斜表面308的倾斜角从型芯表面304逐渐地降低到倾斜表面308和平面线306之间的边界线。同样,配置阶梯式图样312以包括水平表面和倾斜表面。
阶梯式图样312的水平总长度“l”是20mm,阶梯式图样312的总高度“h”是10微米,且阶梯式图样312的一对水平表面和倾斜表面的水平长度是1mm。
阶梯式图样312的倾斜表面的高度(也就是,模型312的相邻水平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值)从型芯表面304逐渐降低到倾斜表面308和平面线306之间的边界线。详细地说,最左面的倾斜表面的高度是0.9微米,最右边的倾斜表面的高度是0.05微米,并且每一倾斜表面的高度以二次函数的形式朝着右边降低。
图19是图16中所说明的上主型芯的平面图。
参照图19,配置模制表面310包括倾斜表面308和平面表面306。倾斜表面308的水平长度对应于离型芯表面304的预定距离“l”。配置倾斜表面308包括所述阶梯式图样312。配置阶梯式图样312包括复数个平面表面312a和复数个倾斜表面312b。在这里,阶梯式图样312的一对水平表面和倾斜表面的水平长度是一恒定值,例如,1mm。
在一模制外壳的上模架的内表面上安装上文所配置的上主型芯302。当注射一种模制材料到模制外壳的内部空间中时,上主型芯302用来模制对应于其模制表面310的导光板的光出射表面。
优选地,由Stavax形成上主型芯302,并且可在其上镀镍。
图20是一安装了上主型芯302的模架的垂直剖视图。
参照图20,以模制表面310面向模制空间332的方式将上主型芯302安装到上模架340上,从而形成一用来注射成型导光板的模制外壳。下模架330具有侧壁,其能够提供一比安装下主型芯300所要求的空间更大的空间。尽管没有详细描述,但是将以一预定形状形成的下主型芯300安装到下模架330上,并且将侧面型芯344安装到模架侧壁的内部表面上。
相应地,在下和上模架340和330之间形成和所需要的导光板尺寸相配的模制空间332。尽管没有在附图中显示,但是通过一注射成型装置注射模制材料到模制空间332中来模制所需要的导光板。
模架并不限于仅包括上和下模架的结构。举例来说,在用于模制导光板的光接收表面的具有一滑动型芯的模架的情况下,可额外地使用一单独的模架和一单独的模制型芯。
如同图20中所说明的,在上主型芯302的一端形成倾斜表面308。在图16和17中倾斜表面308向上突出。然而,因为在下模架340的内表面上上下颠倒地安装了图16和17中的上主型芯302,所以在图20中倾斜表面308向下突出。
图21是使用图20中所说明的模制外壳制造的导光板的侧面剖视图。
参照图21,对应于模制外壳的模制空间332形成导光板。也就是说,对应于上主型芯302的模制表面310形成导光板的光出射表面410。相应地,对应于模制表面310的平面表面306形成一平面表面406,且对应于模制表面310的倾斜表面308在光出射表面410上形成倾斜表面408。尽管没有在图21中显示,但是在倾斜表面408上以二次曲线的形状形成复数个阶梯式图样412(见图22)。厚度如同图22中所说明的逐渐降低的导光板是当仅在光接收表面404的一个侧面处布置光源的时候使用的导光板。这类导光板一般安装在笔记本LCD的背光单元中。
图22是图21中所说明的导光板的透视图。
参照图22,为了说明和理解的方便,说明了光源420。一模制的导光板402包括一上表面,即由上主型芯402模制的光出射表面410,和一下表面,即由下主型芯300模制的底表面405。
在光出射表面410上离光接收表面404一预定距离以内的区域内连续地形成阶梯式图样412,其对应于模制表面310的阶梯式图样312。在光出射表面410上远离光接收表面404一特定距离或更大距离的区域内形成对应于平面表面306的平面表面406。
通过导光板402的这种结构,通过光出射表面410的阶梯式图样412将通过光接收表面404从光源420接收到导光板402的光有效地散射,然后通过光出射表面410将其发射。相应地,大大地减少了光的不合需要的亮线,其穿过布置在导光板402上方的棱镜片。
图23是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上主型芯制造的经修改导光板的侧面剖视图。
参照图23,在光出射表面510上形成倾斜表面508和平面表面506。尽管没有在图23中显示,但是在倾斜表面508上形成阶梯式图样,其对应于图18中所说明的阶梯式图样。和图21中的导光板不同,图23中的导光板具有一固定厚度。这类导光板一般用在LCD监视器或LCD电视的背光单元中。
同样地,通过倾斜表面508的阶梯式图样将通过光接收表面504接收到导光板中的光有效地散射,然后通过光出射表面510将其发射。相应地,大大地减少了光的不合需要的亮线,其穿过布置在导光板上方的棱镜片。
如同上文所描述的,在导光板的光出射表面的一预定区域上形成星号型散射图样或菱形散射图样来有效地散射所接收的光。因此可防止不合需要的亮线和暗线,从而可均匀地维持相应显示面板的整个区域中的亮度分布。同样,因为通过使用上主型芯的注射成型过程可以低廉的价格大量制造这种用于背光单元的导光板,所以其提供了优良的再生产能力。
同样,在导光板的光出射表面上邻近光接收表面的区域内形成阶梯式图样来有效地散射所接收的光。因此可防止不合需要的亮线和暗线,从而可均匀地维持相应显示面板的整个区域中的亮度分布。
虽然已参照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例详尽地显示且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可对本发明的形式和细节进行多种改变而不偏离由以上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一背光单元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光出射表面,其发射出光线;一底表面,其相对于该光出射表面;一光接收表面,其配置于该光出射表面的一个纵向末端和该底表面的一个纵向末端之间来接收从该背光单元的一光源发射的光;和一散射图样,其在该光出射表面上形成,该散射图样包括一第一倾斜图样,其形成在该光出射表面上且和该光接收表面夹一预定角度;和一第二倾斜图样,其相对于该第一倾斜图样以一相反角度形成在该光出射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散射图样进一步包括一水平图样,其形成在该光出射表面上且平行于该光接收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中该第一和第二倾斜图样相对于一条垂直於该水平图样的直线而朝相反的方向倾斜,且该朝相反的方向倾斜的角度为5°到60°。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散射图样是从该光出射表面和该光接收表面相连接的一边缘处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散射图样是从该边缘开始推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散射图样在离该边缘20mm到50mm的一距离以内形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喷砂图样形成在该光接收表面上。
8.一种用来模制用于一背光单元的一导光板的一光出射表面的上主型芯,其特征在于该上主型芯包括一散射图样,形成在其一模制表面上,该散射图样包括一第一倾斜图样,其形成在对应于该导光板的一光接收表面的该模制表面上且和该模制表面之一边缘成一预定角度;和一第二倾斜图样,其相对于该第一倾斜图样以一相反角度形成在该模制表面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主型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散射图样进包括一水平图样,其形成在该模制表面上且平行于对应于该光接收表面的一边缘。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主型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和第二倾斜图样相对于一条垂直於该水平图样的直线而朝相反的方向倾斜,且该朝相反的方向倾斜的角度为5°到60°。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上主型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散射图样从该边缘开始形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上主型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散射图样从该边缘开始推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上主型芯,其特征在于其中在离该边缘20mm到50mm的一距离以内形成该散射图样。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光,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模制表面经过喷砂处理的。
15.一种用于一背光单元的一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形成一上主型芯,其用来模制该导光板的一光出射表面;形成一下主型芯,其用来模制该导光板的一底表面;通过在一模架处安装该上和下主型芯来组装一模制外壳;通过使用该已组装完成的模制外壳来模制该导光板,其中该上主型芯的形成包括在该上主型芯的一模制表面上形成一第一倾斜图样;和相对于该第一倾斜图样以一相反角度在该模制表面上形成一第二倾斜图样。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在该模制表面上形成一水平图样。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和第二倾斜图样相对于一条垂直於该水平图样的直线而朝相反的方向倾斜,且该朝相反的方向倾斜的角度为5°到60°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从该上主型芯的一边缘处开始推拔该第一和第二倾斜图样,该边缘对应于该导光板的一光接收表面。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离该边缘20mm到50mm的一距离以内形成该第一和第二倾斜图样。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对该模制表面进行喷砂。
21.一种用于一背光单元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光出射表面,其发射出光线;一底表面,其相对于该光出射表面;一光接收表面,其配置于该光出射表面的一个纵向末端和该底表面的一个纵向末端之间来接收从该背光单元的一光源发射的光;和一倾斜表面,其形成在该光出射表面的一个末端区域上。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倾斜表面以一二次曲线表面的形式形成。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倾斜表面包括其上形成的一阶梯式图样。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倾斜表面在靠近该光接收表面的该光出射表面上形成。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倾斜表面在离该光出射表面靠近该光接收表面的一端20mm的一距离以内形成。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其中从该光出射表面之靠近该光接收表面之该端起,该倾斜表面的深度为10微米。
27.一种用来模制用于一背光单元的一导光板的一光出射表面的上主型芯,该上主型芯包括一倾斜表面,形成在该上主型芯的一模制表面上。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上主型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倾斜表面以一二次曲线表面的形式形成。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上主型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倾斜表面包括一形成在其上的阶梯式图样。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上主型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倾斜表面形成在朝着对应于该导光板的一光接收表面的一型芯表面。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上主型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倾斜表面形成在离该模制表面的一边缘20mm的一距离以内,该边缘对应于该光接收表面。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上主型芯,其特征在于其中从该边缘起,该倾斜表面的高度为10微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一背光单元的导光板,且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模制所述导光板的一光出射表面的上主型芯,和一种通过使用下主型芯制造所述导光板的方法。所述导光板具有一用来发光的光出射表面。相对于所述光出射表面布置一底表面。在所述光出射表面的一个纵向末端与所述底表面的一个纵向末端之间布置一光接收表面来接收从所述背光单元的一光源发射的光。在所述光出射表面上形成一散射图样。所述散射图样包括一第一倾斜图样和一第二倾斜图样。在所述光出射表面上形成和所述光接收表面成一预定角度的所述第一倾斜图样。在所述光出射表面上形成相对于所述第一倾斜图样成一相反角度的所述第二倾斜图样。
文档编号G02F1/13GK1808235SQ20051011287
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9日
发明者金大岘, 孔成铉 申请人:株式会社又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