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650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影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涉及用于诸如激光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显影盒。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含有色粉的显影盒都是可以拆除地安装在诸如激光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中。显影盒在其壳体中还配备构造成储存色粉的色粉腔,可旋转地设置在色粉腔中的搅拌器,构造成供给色粉的供给辊,构造成在其上携带色粉的显影辊,构造成在显影辊上形成色粉薄层的层厚调节片。
显影盒在安装到主体中后被驱动时,色粉腔内的色粉通过搅拌器的转动提供到供给辊上。此后,色粉根据供给辊的旋转提供到显影辊上。然后色粉根据显影辊的旋转在层厚调节片与显影辊之间通过,从而作为一个厚层被携带在显影辊上。在显影辊上施加显影偏压。最后显影辊上携带的色粉将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
显影盒包括构造成驱动显影辊、供给辊以及搅拌器的齿轮机构。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03-295614公开了设置在显影盒壳体的一个侧壁上的一种齿轮机构。该显影盒中的齿轮机构包括输入齿轮,驱动力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输入到该输入齿轮。
构造成用于支撑显影辊端部的轴承构件设置在显影盒壳体的另一面侧壁。轴承构件与向显影辊施加显影偏压的馈入构件整体形成。
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03-295614公开的显影盒中,一条平行于显影辊轴线并穿过设置在一个侧壁上的输入齿轮的直线,和另一条平行于显影辊轴线并穿过设置在另一个侧壁上的馈入构件的直线设置成彼此平行并且两者之间相距一定距离。当驱动力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输入到输入齿轮时,如果产生显影盒围绕输入齿轮转动或扭转的这样的转动力或扭力施加到显影盒上,设置在另一侧壁上的馈入构件就处于不适当位置,从而导致来自图像形成设备的主壳体的电力供给或电力馈入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影盒,即便当驱动力直接从图像形成设备的驱动耦联部向显影盒的被驱动耦联部传输时,该显影盒也能稳定地向显影辊轴馈入或提供电力。
为了达到上述的各个方面,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显影盒包括一个壳体,该壳体包括第一侧壁和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设置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显影辊,该显影辊包括构造成在显影期间旋转的显影辊轴和构造成其上携带显影剂的显影辊构件,显影辊构件设置在显影辊轴周围,显影辊轴在显影期间围绕第一轴线旋转;设置在第一侧壁上邻近显影辊轴的电极,该电极电气连接到显影辊构件;和设置在第二侧壁上的被驱动耦联部,该被驱动耦联部连接到图像形成设备的驱动耦联部上,并构造成在显影期间围绕第二轴线旋转。在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个方面中,根据权利要求1,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可以设置成互相平行。至少电极的一部分可以设置成与第二轴线相交。
当驱动力直接从图像形成设备的驱动耦联部传输至被驱动耦联部,在显影盒上施加产生显影盒绕着被驱动耦联部旋转或扭转的旋转力或扭力时,由于上述的结构,可以防止旋转力或扭力对电极产生重大影响,因为至少电极的一部分设置成与第二轴线相交。这样,可以防止电极处于不适当的位置。从而电力可以稳定地提供到显影辊轴。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6,显影盒可以包括外壳,外壳包括第一侧壁和与其相对的第二侧壁;设置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显影辊,显影辊包括构造成在显影期间旋转的显影辊轴和构造成在其上携带显影剂的显影辊构件,显影辊构件设置在显影辊轴周围,在显影期间显影辊轴绕第一轴线旋转;设置在第一侧壁上邻近于显影辊轴的电极,该电极电气连接到显影辊构件;和设置于第二侧壁上的被驱动耦联部,该被驱动耦联部连接到图像形成设备的驱动耦联部上,并构造成在显影期间绕第二轴线旋转。在一个方面中,第一线垂直于第一轴线延伸并与第二轴线相交,第二线垂直于第一轴线延伸并至少与电极的一部分和第二轴线相交。在根据权利要求16的权利要求17中的另一个方面中,第一线和第一轴线的交点与第一线和第二轴线的交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可以等于第二线和第一轴线的交点与第二线和第二轴线的交点之间的第二距离。
当驱动力从图像形成设备的驱动耦联部传输至被驱动耦联部,在显影盒上施加产生显影盒绕着被驱动耦联部旋转或扭转的旋转力或扭力时,由于上述的结构,因为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相等,就可以防止旋转力或扭力对电极产生重大影响。这样,可以防止电极处于不适当的位置。从而电力可以稳定地提供到显影辊轴。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32,显影盒可以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第一侧壁和与其相对的第二侧壁;设置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显影辊,该显影辊包括构造成在显影期间旋转的显影辊轴和构造成在其上携带显影剂的显影辊构件,该显影辊构件设置在显影辊轴周围;设置在第一侧壁上邻近于显影辊轴的电极,该电极电气连接到显影辊构件;和设置在第二侧壁上的被驱动耦联部,该被驱动耦联部连接到图像形成设备的驱动耦联部上。当被驱动耦联部在平行于显影辊轴的方向上突出时,至少电极的一部分可以设置在该突出部分内。
当驱动力直接从图像形成设备的驱动耦联部传输至被驱动耦联部,在显影盒上施加产生显影盒绕被驱动耦联部旋转或扭转的旋转力或扭力时,由于上述的结构,因为当被驱动耦联部在平行于显影辊轴的方向上突出时至少电极的一部分设置于该突出部分内,就可以防止旋转力或扭力对电极产生重大影响。这样,可以防止电极处于不适当的位置。从而电力可以稳定地提供到显影辊轴。
根据权利要求46,在根据权利要求1,16和32中任何一项的显影盒中,至少显影辊的一端可以由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支撑。
由于这种结构,至少显影辊的一端可以由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支撑。因此,当显影辊被牢固地支撑时,动力可以稳定地提供到显影辊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47,在根据权利要求1,16和24中任何一项的显影盒中,显影辊的各端可以由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支撑。
由于这种结构,显影辊的各端可以由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支撑。因此,当显影辊被牢固地支撑时,电力能稳定地提供到显影辊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48,在根据权利要求1,16和47中任何一项的显影盒中,至少显影辊的一端可以由邻近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设置的构件支撑。
由于这种结构,至少显影辊的一端可由邻近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设置的构件支撑。因此,显影辊可以被有效地装配或紧固到该邻近构件上。当显影辊被牢固地支撑时,电力可以稳定地提供到显影辊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49,在根据权利要求48的显影盒中,显影辊的各端可以由邻近于第一侧壁设置的第一构件和邻近于第二侧壁设置的第二构件支撑。
由于这种结构,显影辊的每一端都可由邻近于第一侧壁设置的第一构件与邻近于第二侧壁设置的第二构件支撑。因此,显影辊可以有效地装配或者紧固到该邻近构件上。当显影辊被牢固地支撑时,电力就可以被稳定地提供到显影辊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50,在根据权利要求1,16,32以及46-49中任何一项的显影盒中,电极可以由金属制成。
由于这种结构,电极可以由金属制成。因此电力可以被可靠地提供到电极。
根据权利要求51,在根据权利要求1,16,32以及46-49中任何一项的显影盒中,电极可以由导电树脂制成。
由于这种结构,电极可以由导电树脂制成。因此电极可以形成任何形状,电力可以稳定地提供到显影辊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52,在根据权利要求1,16,32以及46-51中任何一项的显影盒中,显影辊轴可以包括导电构件。电极和显影辊构件可以通过显影辊轴电气连接。
由于这种结构,电极和显影辊构件可以通过显影辊轴电气连接。因此电力可以可靠地从电极提供到显影辊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53,在根据权利要求52的显影盒中,显影辊轴可以由导电材料构成。
由于这种结构,显影辊轴可以由导电材料构成。因此电力可以更可靠地从电极提供到显影辊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54,在根据权利要求53的显影盒中,显影辊轴可以由金属构成。
由于这种结构,显影辊轴可以由金属制成。因此,电力可以更可靠地从电极提供到显影辊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55,在根据权利要求52-54中任何一项的显影盒中,电极可以是直接接触显影辊轴的构件的一部分。
由于这种结构,电极可以是直接接触显影辊轴的构件的一部分。因此电力可以可靠地从电极提供到显影辊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56,在根据权利要求52-54中任何一项的显影盒中,电极可以通过至少一个导电构件间接地接触显影辊轴。
由于这种结构,电极可以通过至少一个导电构件间接接触显影辊轴。因此电极和显影辊轴的相对位置可以自由地选择。这样当设计有效地被改进后,电力能可靠地从电极提供到显影辊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3,19和33,在分别根据权利要求1,16和32的显影盒中,电极可以围绕显影辊轴的圆周部分。
由于这种结构,显影辊可以不必由其它构件支撑。这样需要使用的部件的数目和成本就可以降低。
根据权利要求57,在根据权利要求1,16,32以及47-56的显影盒中,被驱动耦联部可以包括第一圆柱部分和设置在第一圆柱部分周围的第二圆柱部分。
由于这种结构,被驱动耦联部可以包括第一圆柱部分和设置在第一圆柱部分周围的第二圆柱部分。因此第一圆柱部分可以可靠地接收来自驱动耦联部的驱动力。第二圆柱部分可以可靠地将驱动力传送到显影辊轴。
根据权利要求58,在根据权利要求57的显影盒中,第一圆柱部分基本上为中空的并配备内周表面,与驱动耦联部啮合的被驱动部分从该内周表面突出。
由于这种结构,通过使被驱动部件与驱动耦联部相啮合,驱动力可以可靠地从驱动耦联部接收。
根据权利要求59,在根据权利要求57或58的显影盒中,第一圆柱部分可以包括齿轮。
由于这种结构,第一圆柱部分可以包括齿轮。因此驱动力可以从驱动耦联部可靠地接收。
根据权利要求4,20和34,在分别根据权利要求1,16和32的显影盒中,显影辊可以包括连接成可与显影辊轴一起旋转的显影辊齿轮。被驱动耦联部可包括直接与显影辊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
由于这种结构,被驱动耦联部可以包括与显影辊齿轮直接啮合的驱动齿轮。因此,通过被驱动耦联部从驱动耦联部接收的驱动力可以直接从被驱动耦联部传递到显影辊齿轮。这样,显影辊就能被可靠地旋转。另外,由于这样的结构,来自图像形成设备的驱动力可以不直接传递到显影辊齿轮,从而使显影辊轴可以作为安装显影盒过程中的引导。因此引导件可以不必另外设置,所使用的零部件的数量和成本得以降低。
根据权利要求5,21和35,分别根据权利要求4,20和35的显影盒还可以包括构造成将显影剂提供到显影辊的供给辊,供给辊与显影辊相平行设置。供给辊可以包括构造成在显影期间旋转的供给辊轴,构造成向显影辊提供显影剂的供给辊构件,该供给辊构件设置于供给辊轴周围,还包括连接成与供给辊轴一起旋转的供给辊齿轮,该供给辊齿轮构造成与驱动齿轮相啮合。
由于这种结构,供给辊齿轮可与驱动齿轮啮合。因此由被驱动耦联部从驱动耦联部接收的驱动力可以从被驱动耦联部传递到供给辊齿轮。这样,供给辊齿轮可以可靠地旋转。此外,由于这种结构,驱动力可以从被驱动耦联部传递到显影辊齿轮和供给辊齿轮。这样,驱动力就能被有效地传递,显影辊和供给辊能被有效地旋转。
根据权利要求6,22和36,在分别根据权利要求5,21和35的显影盒中,电极可电气连接到供给辊轴。
由于这种结构,电极可以电气连接到供给辊轴。因此电力也能被提供到供给辊。
根据权利要求7,23和37,在分别根据权利要求6,22和36的显影盒中,电极可以具有构造成围绕显影辊轴的圆周部分的第一部分和构造成围绕供给辊轴的圆周部分的第二部分。
由于这种结构,显影辊轴和供给辊轴可以分别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靠地支撑。
根据权利要求8,24和38,在分别根据权利要求7,23和37的显影盒中,电极可以具有构造成接触图像形成设备的馈入构件的接触部,该接触部设置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上方。
由于这种结构,电极可以具有设置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上方的接触部。因此,电极可以在接触部与馈入构件实现可靠接触。这样,电力可以可靠地从图像形成设备提供到电极。
根据权利要求60,在根据权利要求1,16和32的显影盒中,显影盒可以安装在感光盒中,感光盒包括感光构件,静电潜像成形于该构件上。
由于这种结构,显影盒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包括感光构件的感光盒中。因此,只有显影盒可以根据残留的显影剂的量用新显影盒更换,不需要考虑感光构件的寿命。感光盒可以根据感光构件的寿命更换,不需要考虑残留在显影盒内的显影剂的量。
根据权利要求61,根据权利要求1,16和32的显影盒还可以包括突出部分,当显影盒安装在感光盒中时,该突出部分接触感光盒中的偏置部分。
由于这种结构,当显影盒被安装在感光盒中时,显影盒的突出部分可以接触感光盒的偏置部,从而使显影辊可以接触感光构件。因此通过显影辊和感光构件之间的可靠接触,显影辊上携带的显影剂可以使形成在感光构件上的静电潜像可靠地显影。
根据权利要求62,在根据权利要求61的显影盒中,突出部分可以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向外延伸。
由于这种结构,突出部分可以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向外延伸。因此突出部分可以与偏置部可靠地接触。这样就保证了显影辊和感光构件之间的可靠接触。
根据权利要求39,在根据权利要求32的显影盒中,被驱动耦联部可以包括第一圆柱部分和设置在第一圆柱部分周围的第二圆柱部分。通过使第一圆柱部分突突出可以形成突出部。电极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该突出部内。
由于这种结构,电极还可以被防止置于不适当的位置。这样保证了电力稳定地提供到显影辊轴。
根据权利要求63,在根据权利要求39的显影盒中,第一圆柱部分可以基本上呈中空并配备内周表面,与驱动耦联部相啮合的被驱动部件从该内周表面突出。
由于这种结构,通过使被驱动部件与驱动耦联部相啮合,可以可靠地丛驱动耦联部接收驱动力。
根据权利要求9,25和40,在根据权利要求1,16和32的显影盒中,电极可以包括构造成围绕显影辊轴的圆周部分的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可以可移动地设置成接触显影辊轴。
由于这种结构,电力能被可靠地提供到显影辊轴。
根据权利要求10,26和41,在分别根据权利要求9,25和40的显影盒中,电极可以包括通过固定构件附接到第一侧壁上的第二部分。固定构件侧壁包括构造成防止电极从第一侧壁分离的部分。第二部分的一个端面面对固定构件的该部分的一个端面并与其在空间上分离。
由于这种结构,第一部分可以可靠地接触显影辊轴。
根据权利要求11,27和42,在分别根据权利要求10,26和41的显影盒中,固定构件可以是螺纹件,固定构件的该部分可以是螺纹件头部。
由于这种结构,电极可通过螺纹件可靠并容易地附接到第一侧壁,使得电极轻微移动。
根据权利要求12,28和43,在分别根据权利要求10,26和40的显影盒中,第一侧壁可以配备接收部,该接收部被构造成使第二部分围绕该接收部并且使固定构件插入该接收部。接收部的端面可以构造成从第二部分的端面向外突出以接触固定构件的所述部分的端面。
由于这种结构,固定构件可以设置成在固定构件和第二部分之间带有一定的距离。因此,第二部分的端面和固定构件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可以精确并可靠地设置。因此,第一部分可以可靠地接触显影辊轴,同时保证显影辊轴相对于第一部分的平滑旋转。
根据权利要求13和29,在分别根据权利要求10和26的显影盒中,第一部分和接触部分可以在相对于第二侧壁的方向上沿着第一轴线从第一侧壁延伸。
由于这种结构,图像形成设备的馈入构件可以与接触部可靠接触。当保证显影辊轴相对于显影辊轴支撑部的平滑旋转时,显影辊轴支撑部可以可靠接触显影辊轴。
根据权利要求15,31和45,分别根据权利要求1,16和32的显影盒还可以包括构造成将显影剂提供到显影辊的供给辊。供给辊可以设置成与显影辊平行。供给辊可以包括构造成在显影期间旋转的供给辊轴和构造成将显影剂提供到显影辊的供给辊构件。供给辊构件可以设置于供给辊轴周围。电极可以配备构造成围绕供给辊轴的圆周部分的部分。
由于这种结构,电力也可以提供到供给辊轴。
根据权利要求64,在根据权利要求10-13,15,26-29,31,41-43和45中任何一项的显影盒中,构造成支撑显影辊轴的轴承可以与电极分离地设置在第一侧壁上。
由于这种结构,显影辊轴可以由该轴承支撑。因此,显影辊轴支撑部可以可靠接触显影辊轴。同时保证显影辊轴的平滑旋转。甚至当轴承不是被作为电极采用时电力仍能够可靠地提供到显影辊轴。
根据权利要求14,30和44,在分别根据权利要求8,26和40的显影盒中,电极可以包括通过螺纹件附接到第一侧壁上的第二部分。第一侧壁可以配备螺纹件接收部,该螺纹件接收部构造成使第二部分围绕螺纹件接收部并且使螺纹件拧进螺纹件接收部中。螺纹件接收部的中心和显影辊轴轴线之间的距离不同于由第二部分环绕的区域的中心与由第一部分环绕的区域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螺纹件接收部构造成被包围在第二部分中,显影辊轴的圆周部分被包围在第一部分中。
由于这种结构,侧壁,第一部分可以可靠接触显影辊轴。
根据权利要求1,可以防止电极处于不适当的位置。这样电力就可以稳定地提供至显影辊轴。
根据权利要求16,可以防止电极处于不适当的位置。这样,电力可以稳定地提供到显影辊轴。
根据权利要求32,可以防止电极处于不适当的位置。这样电力就可以稳定地提供至显影辊轴。
根据权利要求46,当显影辊被牢固地支撑时,电力可被稳定地提供到显影辊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47,当显影辊被牢固地支撑时,电力可以被稳定地提供至显影辊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48,显影辊可以被有效地装配或固定到相邻构件上。当显影辊被牢固地支撑时,电力可以稳定地提供到显影辊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49,显影辊可以被有效地装配或固定到相邻构件上。当显影辊被牢固地支撑时,电力可以稳定地提供至显影辊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50,电力可被稳定地提供到电极。
根据权利要求51,电极可以形成为任何形状,电力可以稳定地提供至显影辊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52,电力能被稳定地从电极提供到显影辊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53,电力可以更加稳定地从电极提供至显影辊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54,电力能被更加可靠地从电极提供到显影辊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55,电力可以稳定地从电极提供至显影辊轴。
根据权利要求56,电极和显影辊轴的相对位置可以自由地选择。这样,当设计被有效地改进后,电力能被可靠地从电极提供到显影辊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3,19和33,显影辊可以不必由其他构件支撑。这样,所使用的部件数量和成本都可以减少。
根据权利要求57,第一圆柱部可以可靠地接收来自驱动耦联部的驱动力。第二圆柱部可以可靠地将驱动力传送到显影辊轴。
根据权利要求58,驱动力可以可靠地从驱动耦联部接收。
根据权利要求59,驱动力能被可靠地从驱动耦联部接收。
根据权利要求4,20和34,显影辊可以可靠地旋转,而且,显影辊轴可以在显影盒安装期间发挥引导作用。这样,所使用的部件数量和成本都可以被减少。
根据权利要求5,21和35,供给辊可以可靠地旋转。此外,显影辊和供给辊可以有效地旋转。
根据权利要求6,22和36,电力也可以被提供至供给辊。
根据权利要求7,23,37,显影辊轴和供给辊轴可以可靠地分别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件支撑。
根据权利要求8,24和38,电力可以可靠地从图像形成设备提供至电极。
根据权利要求60,只有显影盒可以根据残留的显影剂的量用新的显影盒更换,而不需要考虑感光构件的寿命。感光盒可以根据感光构件的寿命更换,而不需要考虑显影盒中包含的残留的显影剂的量。
根据权利要求61,随着显影辊和感光构件之间可靠的接触,形成于感光构件上的静电潜像可以通过显影辊上携带的显影剂可靠地显影。
根据权利要求62,可以保证显影辊和感光构件之间的可靠接触。
根据权利要求39,可以进一步防止电极处于不适当的位置。这样,电力可以稳定地提供至显影辊轴。
根据权利要求63,驱动力可以可靠地从驱动耦联部接收。
根据权利要求9,25和40,电力可以通过接触部分和第一部分从馈入构件可靠地提供至显影辊轴。
根据权利要求10,26和41,第一部分可以与显影辊轴可靠接触。
根据权利要求11,27和42,电极可以通过螺纹件可靠容易地附接到第一侧壁上。
根据权利要求12,28和43,第一部分可以与显影辊轴可靠接触,同时保证显影辊轴相对于第一部分的平滑旋转。
根据权利要求13和29,图像形成设备的馈入构件可以与接触部分可靠地接触。在保证显影辊轴相对于第一部分平稳旋转的同时,第一部分可以与显影辊轴可靠地接触。
根据权利要求15,31和45,电力也可被提供到供给辊轴。
根据权利要求64,在保证显影辊轴平稳旋转的同时,第一部分(可以可靠地接触显影辊轴。即使当轴承不作为电极使用时,电力仍可以可靠地提供至显影辊轴。
根据权利要求14,30和44,第一部分可以与显影辊轴可靠接触。
附图的简要说明
各个说明性的方面将参考下列附图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根据说明性的方面的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的激光打印机的总体结构的侧视截面图2是根据说明性的方面的用在如图1所示的激光打印机中的处理盒的侧视截面图3是根据说明性的方面的用在如图1所示的激光打印机中的鼓盒的侧视截面图4是根据说明性的方面的用在如图1所示的激光打印机中的显影盒的侧视截面图5是从上后左侧看的显影盒的透视图
图6是从上后右侧看的显影盒的透视图7是从下前左侧看的显影盒的透视图
图8是从下前右侧看的显影盒的透视图9是从后侧看的显影盒的平面图10是从前侧看的显影盒的平面图儿是从顶部看的显影盒的平面图12是从底部看的显影盒的平面图13是齿轮盖附接在显影盒上的显影盒的左侧视图14是齿轮盖从显影盒拆除的显影盒的左侧视图15是显影盒的右侧视图16是从上后左侧看的鼓盒的透视图; 图17是从上前右侧看的处理盒的透视图18A和18B分别提供了显示根据说明性的方面的显影轴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和显影轴的侧视图19是根据说明性的方面的对应于图13的显影盒的左侧视图,接触板在显影盒的宽度方向突出;
图20是根据说明性的方面的对应于图15的显影盒的右侧视图,被驱动耦联部在显影盒的宽度方向突出;
图21是根据说明性的方面的对应于图6的显影盒的从上后右侧看的透视图,电极构件从显影盒上拆除;
图22是根据说明性的方面的对应于图8的显影盒的从下前右侧看的透视图,电极构件从显影盒上拆除;
图23是对应于图15的显影盒的右侧视图24是沿图23的A-A线的显影盒的截面图25是沿图23的B-B线的显影盒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注意,接下来的描述中将阐述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各种的关系。注意,除非另行规定,这些关系一般可以是直接的或者间接的,而且本说明书的目的不是在本方面中限制这个关系。
下面将参考附图解释各个说明性的方面。图1是根据说明性的方面的在其中安装显影盒的激光打印机的总体结构的侧视截面图。图2是根据说明性的方面的用在如图1所示的激光打印机中的处理盒的侧视截面图,图3是根据说明性的方面的用在如图1所示的激光打印机中的鼓盒的侧视截面图,图4是根据说明性的方面的用在如图1所示的激光打印机中的显影盒的侧视截面图。
如图1中所示,激光打印机1包括主壳体2,提供纸张3的馈入单元4和在所提供的纸张3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5。馈入单元4和图像形成单元5都设置在主壳体2中。
(1)主壳体开口6形成在主壳体2的前侧(图1右侧),处理盒20通过该开口6插入或者移出主壳体2。用于开启和关闭开口6的前盖7设置在主壳体2的前侧。前盖7用盖轴8枢轴地支撑,盖轴8被插入前盖7的下端部。当前盖7绕盖轴8枢轴闭合时,开口6被前盖7闭合。当前盖7绕盖轴8枢轴开启时,开口6开启。这样,处理盒20能够通过开口6插入或者移出主壳体2。
在下面的描述中,当处理盒20安装在主壳体2中时,设置前盖7的一侧被定义为激光打印机1/处理盒20(包括显影盒30)的前侧,相对于前侧的一侧被定义为后侧。
(2)馈入单元如图1中所示,馈入单元4设置于主壳体2中的底部,纸张提供盘9沿着前后方向可滑动地安装在主壳体2中,分离辊10和分离垫11设置于纸张提供盘9的上前端部,拾取辊12设置于分离辊10的后侧(纸张馈入方向上分离垫11的上游侧)。馈入单元4还包括设置于分离辊10的上前部(纸张馈入方向上分离辊10的下游侧)的纸张粉末清除辊13和面对纸张粉末清除辊13设置的夹紧辊14。
馈入单元4包括一对位于U形部分的纸张馈入路径下游处,安装时设置于处理盒20下方的套准辊15,该U形部分在纸张粉末清除辊13附近弯成朝向后侧的U形。构造成在其上堆叠纸张3的纸张安装板16设置于纸张提供盘9中。纸张安装板16在其基本平行于纸张提供盘9的底板,同时其前端位于较低位置的安装位置,和纸张安装板16呈一个角度,同时其前端处在较高位置的提供位置之间可以枢轴转动。
在纸张提供盘9的前端设置一个用于提升纸张安装板16的前端的杠杆17。杠杆17被支撑在纸张安装板16的前端部的下面以便绕设置在杠杆17后端的杠杆轴18枢轴转动。杠杆17可以在杠杆7的前端基本平行于纸张提供盘9的底板的平行位置与杠杆17的前端位于提升纸张安装板16的角度位置之间枢轴转动。当驱动力输入到杠杆轴18时,杠杆17绕杠杆轴18枢轴转动。相应地,杠杆17的前端将纸张安装板16的前端抬起以将纸张安装板移动到提供位置。
当纸张安装板16位于提供位置时,纸张安装板16上的最上方的纸张3被压靠向拾取辊12,并通过拾取辊12的旋转馈入分离辊10和分离垫11之间的分离位置。
当纸张提供盘9被从主壳体2中移走时,纸张安装板16被置于安装位置。当纸张安装板16被置于安装位置时,可以将一叠纸张安装到纸张安装板16上。
被拾取辊12朝着分离位置馈入的纸张3被夹在分离辊10和分离垫11之间时通过分离辊10的旋转而一一分离。馈入的纸张3通过纸张粉末或纤维被清除的纸张粉末清除辊13和夹紧辊14之间的部分。然后,纸张13沿着U形纸张馈入途径向套准辊15馈入。
套准辊15套准纸张3或者减少纸张3的歪斜。然后套准辊15将纸张3馈入到作为感光构件的光电导鼓28和转印辊31之间的转印位置,在转印位置,光电导鼓28上的色粉图像被转印到纸张3上。
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单元5包括扫描单元19,处理盒20和定影单元21。
(a)扫描单元描单元设置在主壳体2的上部位置。扫描单元19包括激光源(未图示),被驱动旋转的多角镜22,fθ透镜23,反射镜24,透镜25以及反射镜26。如图1中所示的虚线所示,从激光源基于图像数据发射的激光束被多角镜22偏转后穿过fθ透镜23。然后激光束被反射镜22反射并穿过透镜25到达反射镜26,于该处激光束向下朝着处理盒20的光电导鼓28的表面弯曲。这样光电导鼓28的表面就被激光束照射。
(b)处理盒处理盒20通过开口6可拆除地安装在主壳体2中位于扫描单元19下方。如图2中所示,处理盒20包括作为感光盒的鼓盒27和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说明性的方面的可拆除地安置在鼓盒中的显影盒30。
(b-1)鼓盒如图3所示,鼓盒27包括鼓框架58,光电导鼓28,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转印辊31和设置在鼓框架58中的清洁构件32。
鼓框架58包括支撑充电器29和清洁构件32的上框架141,和支撑光电导鼓28和转印辊31的下框架142。
如图3和16所示,下框架142配备一体形成以便向上开口的底壁143,左右侧壁144L、144R,前壁15和后壁146。底壁143基本上是矩形板状。左右侧壁144L、144R设置成在底壁143的左右两端彼此面对。前壁145设置在底壁143的前端。后壁146设置在底壁143的后端。
下框架142的前部被定义为安装显影盒30于其中的显影盒安装部分147。下框架142的后部被定义为鼓支撑部148,该鼓支撑部148中,下框架142和上框架141在垂直方向上互相面对,同时光电导鼓28在该处被支撑。
如图3所示,感光鼓28包括圆柱鼓体33和金属鼓轴34,该鼓体33在其最外表面具有由例如聚碳酸酯制成的可以充正电的光电导层,鼓轴34沿鼓体33的轴向设置在鼓体33的轴线处。鼓轴34被下框架142的左右侧壁144L、144R支撑。鼓体33被可旋转地支撑在鼓轴34上。在图像形成期间,通过从电动机(未显示)输入驱动力驱动光电导鼓28在鼓轴34上旋转。
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在光电导鼓28的上后部处被上框架141支撑。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被设置成面对光电导鼓28并与其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从而防止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接触光电导鼓28。充电器29包括面对光电导鼓28并与其有一定距离设置的放电丝67和设置于放电丝67和光电导鼓28之间用于控制从放电丝67向光电导鼓28的充电量的栅极68。图像形成期间,偏压施加到栅极68上。同时高电压施加在放电丝67上,以从放电丝67产生电晕放电。这样,光电导鼓28的表面被充电器29均匀地充以正电。
转印辊31设置在下框架142中光电导鼓28下方。转印辊31在垂直方向接触光电导鼓28以在转印辊31和光电导鼓28之间形成辊隙部分。转印辊31包括金属转印辊轴56,该辊轴56被由导电橡胶材料制成的橡胶辊体57覆盖。转印辊轴56由下框架142的左右侧壁144L、144R可旋转地支撑。在将色粉转移到纸张3的过程(图像形成过程)中,驱动力从电动机(未显示)输入以旋转转印辊31。在色粉转移到纸张3的过程中向转印辊31施加转印偏压。
清洁构件32在感光鼓28后方由上框架141支撑以面对鼓28。清洁构件32包括用于捕获光电导鼓28上的纸张粉末或纤维的清洁刷65,和相对于清洁刷65(光电导鼓28后方)面对光电导鼓28支撑清洁刷65的支撑板66。
清洁刷65包括其上固定许多导电纤维状刷毛的无纺纤维织物。清洁刷65被双面胶带附接到支撑板66上。清洁刷65被设置成接触光电导鼓28。支撑板66在支撑清洁刷65的同时被上框架141支撑。
平行于光电导鼓28的鼓轴34的方向可以称为“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指向主壳体2前侧的方向可称为“第二方向”。在显影盒安装部147中,在鼓盒27安装或拆除期间被握住的手柄149形成于前壁145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基本中心部分。
压力杠杆150相对于第一方向设置在前壁145的每一端,该杠杆将安装在显影盒安装部147中的显影盒30压向后侧,从而稳固地把显影辊38压靠在光电导鼓28上。每个压力杠杆150都由厚板制成并且从侧面看形成为三角形。每个压力杠杆150的下端都由从左右侧壁向内延伸的固定轴(未显示)枢轴地支撑。
压缩弹簧(未图示)设置于各个压力杠杆150和前壁145之间。因此,各个压力杠杆150总是被压缩弹簧的推动力压向后或者向后倾斜。
锁定杠杆151设置在一个侧壁(右侧壁144R)上并且锁定杠杆151和一个压力杠杆150之间在前后方向上有一段距离。锁定杠杆151从侧面看为基本矩形的形状。锁定杠杆151配备从锁定杠杆151向下延伸的柔性部152。锁定杠杆151由右侧壁144R通过与形成在底壁143上的肋(未显示)相接合的柔性部152枢轴地支撑。
在左右侧壁144L,144R的后端显影盒安装部分147中设置导向槽153,环构件116和显影辊轴遮盖部118(下文将叙述)沿着该导向槽153引导以将显影盒30安装入显影盒安装部147中。如图2和3中所示,在第二方向上底壁143中心部分稍前的显影盒安装部147中形成安装基座155,显影盒30的安装部分133放置在安装基座155上。
(b-2)显影盒如图16和17所示,当处理盒20与主壳体2分开或从主壳体2移走时,显影盒30可拆除地安装在下框架142的显影盒安装部147中。如图4所示,显影盒30包括显影框架36和设置在显影框架36中的供给辊37,显影辊38和层厚度调节片39。
显影框架36形成为向后开口的箱状。在显影框架36中设置分隔板40以及被分隔板40隔开的色粉腔41和显影腔42。分隔板40设置在第二方向上显影框架36的中间,在前后方向隔开显影框架36。开口43形成于垂直方向上分隔板40的中部。
色粉腔41限定在显影框架36的内部空间中由分隔板40分隔的前侧。色粉腔41含有作为显影剂的可充正电的非磁性单组份色粉。色粉是例如通过使用诸如悬浮聚合法的聚合方法共聚可聚合单体得到的聚合色粉。可聚合单体可以是诸如苯乙烯的苯乙烯基单体,或者是诸如丙烯酸,烷基丙烯酸,烷基甲基丙烯酸的丙烯酸基单体。这种聚合色粉的粒子基本具有球形形状,这样就使得聚合色粉具有极好的流动性从而有利于高品质的图像形成。
色粉与石蜡和诸如碳黑的着色剂以及诸如硅石的外部添加剂混合,用于改进色粉的流动性。色粉的平均粒径大约在6-10μm之间。
色粉提供到色粉腔41中时通过的色粉填装口形成在色粉腔41中显影框架36的左右侧壁69L、69R(下文叙述)上。如图15所示,色粉填装口被色粉盖35覆盖。
用于检测剩余色粉量的色粉检测窗44设置在色粉腔41中显影框架36的各个左右侧壁69L,69R上。色粉检测窗44形成于显影框架36的左右侧壁69L,69R上分隔板40附近,沿着显影盒30的宽度方向(垂直于前后方向和垂直方向)彼此面对。如图13,14和15中所示,通过将透明的圆板嵌入显影框架36的左右侧壁69L,69R中形成的开口中形成各个色粉检测窗44。
在色粉腔41中设置搅拌色粉腔41内的色粉的搅拌器45。搅拌器45配备搅拌器转轴46和搅拌构件47。搅拌器转轴46由显影框架36的左右侧壁69L69R可旋转地支撑在色粉腔41的基本中心部位。搅拌构件47设置在搅拌器转轴46上。在显影(图像形成)过程中电动机(未显示)的驱动力输入到搅拌器转轴46使搅拌器45旋转。
搅拌器45配备擦具48。每个擦具48设置于搅拌器转轴46相对于其轴向的各端上。当搅拌器转轴46旋转时,每个擦具48沿着色粉腔41中的圆周方向绕着搅拌器转轴46枢轴地移动,以清扫显影框架36的左右侧壁69L,69R上设置的色粉检测窗44。这样,通过擦具48来清扫色粉检测窗44。
显影腔42被限定在显影框架36的内部空间中由分隔板40分隔的后侧。供给辊37设置在中底壁75(后面详述)上开口43后面。供给辊37包括被海绵辊体51覆盖的金属供给辊轴50,海绵辊体51作为供给辊构件由导电发泡材料构成。供给辊轴50由显影腔42中显影框架36的左右侧壁69L,69R可旋转地支撑。供给辊轴50的每一端都从左右侧壁69L,69R向外延伸。在显影(图像形成)过程中电动机(未显示)的驱动力输入到供给辊轴50以使供给辊37旋转。在显影(图像形成)过程中,向供给辊37施加与施加到显影辊38的显影偏压同样的偏压。
如图4中所示,显影辊38设置在显影腔42中供给辊37后方,以及后底壁76上方(下面会有相关描述)。显影辊38接触供给辊37,从而彼此施加一定的压力。显影辊38包括金属显影辊轴52,金属显影辊轴52上覆盖用导电橡胶材料制成的作为显影辊构件的橡胶辊体53。显影辊轴52平行于供给辊轴50延伸。显影辊轴52由显影腔42中显影框架36的左右侧壁69L,69R(下面会有相关描述)可旋转地支撑。
显影辊轴52的每一端都从左右侧壁69L,69R向外延伸(下面详述)。橡胶辊体53由含有精细碳微粒的导电性聚氨酯或者硅橡胶构成。橡胶辊体53的表面涂有含有氟的聚氨酯橡胶或者硅橡胶。在显影(图像形成)过程中,电动机(未显示)的驱动力输入到显影辊轴52而使显影辊38旋转。在显影(图像形成过程)过程中向显影辊38施加显影偏压。
层厚度调节片39包括用金属弹簧片制成的刀片体54和截面呈半圆形用绝缘硅橡胶制成的压力部55。压力部55设置于刀片体54的自由端处。层厚度调节片39的刀片体54的与自由端相对的基端通过附接构件134支撑在刀片附接部77(下面会有相关描述)中显影辊38上方。刀片体54的自由端向下倾斜并向前朝向供给辊37延伸。刀片体54的弹力将压力部55压靠向显影辊38。
(b-3)显影和转印操作在图像形成过程中,电动机(未显示)的驱动力输入到搅拌器转轴46,搅拌器转轴46旋转,从而使搅拌构件47绕搅拌器转轴46在色粉腔41内的圆周方向作枢轴运动。相应地色粉腔41内的色粉被搅拌构件47搅拌,并通过形成在分隔板40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以在前后方向造成流体连通的开口43朝着显影腔42排出。
穿过开口43朝着显影腔42排出的色粉根据供给辊轴50的旋转而通过供给辊37的海绵辊体51提供至显影辊38的橡胶辊体53。这时,色粉通过供给辊37的海绵辊体51和显影辊38的橡胶辊体53之间的摩擦被充正电。提供至显影辊38的橡胶辊体53上的色粉根据显影辊轴52的旋转在层厚度调节片39的压力部55和显影辊38的橡胶辊体53之间通过。作为厚度被调节的薄层的色粉被携带在显影辊38的橡胶辊体53上。
如图2所示,当光电导鼓28旋转时,鼓体33的表面被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均匀地充正电。然后来自扫描单元19的激光束高速扫描过鼓体33的表面,从而在鼓体33表面形成对应于将形成在纸张3上的图像的静电潜像。
接下来,当携带在显影辊38的橡胶辊体53上并被充正电的色粉随着显影辊轴52的旋转与光电导鼓28的鼓体33接触时,色粉被提供至形成于鼓体33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也就是说,提供至鼓体33表面的暴露在激光束下,势能低于被均匀充上正电的其余部分的部分。这样,就可以看见鼓体33上的静电潜像。这样,鼓体33上的静电潜像变得可见。这样,通过反转显影在鼓体33上形成色粉图像。
然后,当被套准辊15运送的纸张3通过鼓体33和转印辊15的橡胶辊体57之间的转印位置时,通过向转印辊31的橡胶辊体57上施加转印偏压,使鼓体33表面携带的色粉图像转印到纸张3上。带有转印到其上的色粉图像的纸张3被馈入到定影单元21。
色粉图像转印后残留在鼓体33表面上的色粉被显影辊38的橡胶辊体53收集。色粉图像转印后由于与纸张接触而附在鼓体33表面上的纸张粉末或纤维通过清洁构件32的清洁刷65从光电导鼓28的鼓体33表面清除。
(c)定影单元如图1所示,定影单元21设置在处理盒20的后面,并且处理盒20的光电导鼓28与定影单元21之间在基本水平的方向上有一定的距离。定影单元21包括单元框架59,以及设置在单元框架59中的加热辊60和压力辊61。
加热辊60包括表面涂有碳氟树脂的金属管和嵌入金属管中用于热量施加的卤素灯。加热辊60在定影期间(图像形成期间)通过电动机(未图示)的输入动力旋转。
压力辊61设置在加热辊60下方与加热辊60相对从而压靠住加热辊60。加热辊61包括被由橡胶材料构成的橡胶辊体覆盖的金属辊轴。压力辊61因加热辊60的旋转而被驱动。
在定影单元21中,当纸张3通过加热辊60和压力辊61之间时,在转印位置处转印至纸张3上的色粉图像被热定影。带有定影到其上的色粉图像的纸张3向主壳体2顶表面上形成的纸张输出盘62传送。从定影单元21向纸张输出盘62的纸张输出路径形成为基本上的U形,从定影单元21转向前侧。馈入辊63设置在纸张输出路径中。输出辊64设置在纸张输出路径的下游端部处。
在定影单元21受到热定影处理的纸张3被运送到纸张输出路径上。纸张3通过馈入棍63馈入到输出辊64。然后纸张3被输出辊64输出到纸张输出盘62上。
2.显影盒图5是从上后左侧看的显影盒的透视图;图6是从上后右侧看的显影盒的透视图;图7是从下前左侧看的显影盒的透视图;图8是从下前右侧看的显影盒的透视图;图9是从后侧看的显影盒的平面图;图10是从前侧看的显影盒的平面图;图11是从顶部看的显影盒的平面图;图12是从底部看的显影盒的平面图;图13是齿轮盖附接到显影盒上的显影盒的左侧视图;图14是齿轮盖不附接到显影盒上的显影盒的左侧视图;图15是显影盒的右侧视图;图19是对应于图13的接触板在显影盒的宽度方向突出的显影盒的左侧视图;图20是对应于图15的被驱动耦联部在显影盒的宽度方向突出的显影盒的右侧视下面将参考附图4-15,19和29详细叙述显影盒30。
(1)显影框架如图4和5中所示,显影框架36包括整体形成的一对左右侧壁69L,69R,上壁70,底壁71和前壁72。显影框架36形成为箱状,上面形成后开口部73。
左右侧壁69L,69R都是平板状。如图11所示,左右侧壁69L,69R设置成在第一方向彼此相对以将色粉腔41和显影腔42设置在左右侧壁69L,69R之间。如图14,15所示,左右侧壁69L,69R靠近色粉腔41和显影腔42的每一端。如图4,11所示,上壁70呈平板状。上壁70连接到左右侧壁69L,69R的上端从而在左右侧壁69L,69R之间延伸。上壁70封闭色粉腔41和显影腔42的上部。
如图4和7中所示,底壁71呈弯曲的板状。底壁71连接到左右侧壁69L,69R的下端从而在左右侧壁69L,69R之间延伸。底壁71闭合色粉腔41和显影腔42的下部。底壁71包括整体形成的前底壁74,中底壁75和后底壁76。
前底壁74形成为与色粉腔41中的搅拌器45的旋转路径相关的基本半圆形截面的形状。
中底壁75设置在前底壁74后方。中底壁75形成为与显影盒42中的供给辊37相关的基本半圆形截面的形状。
后底壁76设置在中底壁75的后面。后底壁76从前侧向后侧向下倾斜。
前壁72呈平板状。前壁72连接到左右侧壁69L,69R的前端,从而在左右侧壁69L,69R之间延伸。前壁72封闭色粉腔41的前部。
如图4所示,刀片附接部77设置在左右侧壁69L,69R之间左右侧壁69L,69R的上后部。刀片附接部77形成为侧截面为基本三角形的形状以使刀片附接部77的宽度向下侧变窄。刀片附接部77的后端面形成为倾斜表面,从刀片附接部77的上端向下端朝着前侧倾斜。
如图4和9中所示,刀片体54的基端通过附接构件134固定到刀片附接部77的后端面上,密封构件135设置在刀片附接部77的后端面和刀片体54的基端之间。密封构件135设置于刀片附接部77的后端面上,以防止色粉从刀片附接部77的后端面和附接构件134之间的部分泄漏。
附接构件134包括形状像板的前支撑构件138,截面基本L形状的后支撑构件136以及螺纹件137。前支撑构件138设置在密封构件135的后侧。刀片体54的基端设置在前支撑构件138的后侧。后支撑构件136设置在刀片体54的基端的后侧。螺纹件在前后方向上穿过后支撑构件136,刀片体54的基端和前支撑构件138,从而将后支撑构件136,刀片体54的基端和前支撑构件138整体紧固在一起。通过固定螺纹件139将刀片体54的基端固定到刀片附接部77,同时刀片体54的基端和附接构件134将密封构件135夹在刀片体54的基端与刀片附接部77之间。
(0109)如图4和5中所示,后开口部73由附接构件134的后支撑构件136,左右侧壁69L,69R的后端以及后底壁76的后端限定。后开口部73呈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基本上的矩形。显影辊38的一部分从后开口部73暴露。更具体地,如图13中所示,从侧面看,显影辊38的一个部分穿过后开口部73从显影框架36的内部向外突出。
如图9所示,显影辊38设置成使显影辊轴52的每一端部都旋转地支撑在相对的侧壁69L,69R中。环构件116被安装在从左侧壁69L延伸的显影辊轴52的一端。如图5和7所示,显影辊轴52的端部与环构件116一起被插入到设置在左侧壁69L一侧的齿轮盖93(下面详述)的显影辊轴插入部111中。显影辊轴52的端部可旋转地支撑在齿轮盖93的显影辊轴插入部111中。
如图6和8中所示以及如下所述,设置于右侧壁69R一侧上的轴承构件201安装在从右侧壁69R延伸的显影辊轴52的另一端上。显影辊轴52的另一端穿过轴承构件201延伸。电极构件117设置在轴承构件201一侧上。形成于电极构件117中的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安装在穿过轴承构件201的显影辊轴52的另一端上。显影辊轴52旋转地支撑在电极构件117的显影辊轴遮盖部118中。这样,显影辊38的端部由齿轮盖93的显影辊轴插入部111以及电极构件117的显影辊轴遮盖部118支撑。
当显影盒30被安装在显影盒安装部147中时,环构件116和显影辊轴遮盖部118由形成在显影盒安装部147的侧壁144L,144R中的引导槽153引导,如图17所示。这样,就能保证显影盒30平滑安装到显影盒安装部147中。
如图5和9中所示,相对于显影盒30的宽度方向,后侧端壁78设置在其左右侧处的后底壁76后端上的后开口部73的下方。每个后侧端壁78形成为基本上呈L形,其内下部被切掉。加强部80设置在后底壁76后端上的后侧端壁78之间,位于后开口部73下方。
加强部80沿着显影盒30的宽度方向在后侧端壁78之间延伸。加强壁80适配在后侧端壁78间的切除部分中。如图4和5所示,加强部80从后底壁76的后端连续地形成。加强部80包括加强上壁82,加强前壁85,加强底壁83以及加强侧壁84。这些壁82-85整体形成为朝后敞开的基本象盒子的形状。更加具体的是,沿着垂直于显影盒30的宽度方向的侧截面图看时,加强部80形成为基本上是后部敞开的U型。
加强上壁82与后底壁76的后端整体形成而向后延伸。加强前壁85与后底壁76的后端整体形成而从加强上壁82的前端向下延伸。加强底壁83设置成在垂直方向上与加强上壁82相面对。加强底壁83与加强前壁85的下端整体形成而向后和向下延伸。
加强侧壁84与加强上壁82,加强前壁85和加强底壁83的端部相对于显影盒30的宽度方向整体形成。如图4所示,下胶片87附接到加强上壁82上。下胶片87由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下胶片87的后端部附接到加强上壁82的上表面,并且向前向上延伸以接触显影辊38的橡胶辊体53的下表面。相应地,下胶片87封闭加强上壁82和显影辊38之间的间隙以防止色粉从间隙泄漏。
如图4和7中所示,引导板81从加强部80连续地设置在显影框架36的底壁71上。引导板81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以及从底壁71向下延伸的筋状或平板状。相邻的引导板81设置成在显影盒30宽度方向上互相平行,并且互相之间相隔一定距离。
更为具体地说,每个引导板81的后端都连接到加强前壁85和加强底壁83。每个引导板81的前端都连接到前底壁74的后端部。每个引导板81都从后底壁76,中底壁75和前底壁74向下延伸。每个引导板81都与加强底壁83,加强前壁85,后底壁76,中底壁75和前底壁74整体形成。每个引导板81的下端都从加强底壁83的后端向前侧以基本直线的方式延伸,在中底壁75下面向上向前弯曲,最后到达前底壁74的后端部。
如图7和12中所示,加强各个引导板81的引导加强板86设置在中底壁75上。引导加强板86呈板状,在引导板81的相对于其前后方向的某中部处,沿着基本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方向从中底壁75向下延伸。引导加强板86在显影盒30的宽度方向上连接引导板81,以加强各个引导板81。
前底壁74配备安装部133和安装板88,用于将显影盒30安装在鼓框架58的显影盒安装部147中。每个安装部133设置在前底壁74的相对于前后方向的中部相对于显影盒30的宽度方向的其每个端部的位置。每个安装部133都在前底壁74的底部形成为在仰视图中为基本矩形板的形状。
一对在显影盒30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面对的安装板88相对于显影盒30的宽度方向在各端处形成在前底壁74的前端上。各个安装板88形成为基本呈三角形,从前底壁74向下延伸。各个安装板88的下端在各个安装部133的稍上方沿着前后方向延伸。
如图7和10所示,显影框架36的前壁72配备手柄89。手柄89形成在平面图上的基本U形的形状。手柄包括两个设置在前壁72上且两者之间在显影盒30的宽度方向间隔一定距离的手柄支撑板90和设置在手柄支撑板90之间的手柄91。每个手柄支撑板90都具有从前壁72的上部向前延伸的板状。手柄91连接到手柄支撑板90的前端。
突起132作为受压部设置在显影框架36的各个左右侧壁69L,69R上。当显影盒30安装在鼓框架58的显影盒安装部147中时,突起132接触相关的压力杠杆150。各个突起132设置在各个左右侧壁69L,69R的前下部,从侧壁69L,69R的外表面向外突出。如图14和15中所示,从侧面看,各个突起132形成为基本上呈开口向后的U形。各个突起132设置在左右侧壁69L,69R上相对于第一方向对称的位置。
当显影盒30被安装在鼓盒框架58的显影盒安装部147中时,安装部133被放置在相关的安装基座155上,如图2所示,并且安装板88被放置在显影盒安装部147的底壁143上。
如图8,16和17中所示,各个突起132的前端接触相关的压力杠杆150。通过推动压力杠杆150的压缩弹簧的推动力,各个突起132被相关的压力杠杆150向后压。因此,显影框架36相对于显影盒安装部147向后移动,从而显影辊38的橡胶辊体53被压靠向光电导鼓28。
如图6和8所示,接合部181与右侧壁69R整体地设置在突起132的后面以向外延伸。当显影盒30安装在鼓盒27的显影盒安装部147中时,接合部181定位在锁定杠杆151下面。锁定杠杆151通过柔性部152的推动力与接合部181相接合。当显影盒30被从显影盒安装部147移出时,锁定杠杆151被向下按压以使接合部181从锁定杠杆151中脱离接合。
(2)齿轮机构部和齿轮盖如图14中所示,搅拌器转轴46,供给辊轴50和显影辊轴52的端部在第一方向上从作为第二侧壁的左侧壁69L向外突出。如图5和13中所示,设置在左侧壁69L上的有用于驱动搅拌器转轴46,供给辊轴50和显影辊轴52旋转的齿轮机构部92,和遮盖齿轮机构部92的齿轮盖93。
如图14所示,齿轮机构部92设置在左侧壁69L上。齿轮机构部92包括作为被驱动耦联部的输入齿轮94,作为供给辊齿轮的供给辊驱动齿轮95,作为显影辊齿轮的显影辊驱动齿轮115,中间齿轮96,搅拌器驱动齿轮97和检测齿轮98。
输入齿轮94由第一方向上从左侧壁69L向外延伸的输入齿轮支撑轴99可旋转地支撑在显影辊轴52和搅拌器转轴46之间。
输入齿轮94整体配备作为第一圆柱部的被驱动耦联部100,作为第二圆柱部的驱动齿轮101,驱动齿轮101与被驱动耦联部100共心设置并围绕在被驱动耦联部100周围。被驱动耦联部100是中空的圆柱形。与作为驱动耦联部的驱动耦联部200(如图5)相啮合的作为被驱动部的啮合止动部102从被驱动耦联部100的内周表面径向向内延伸。啮合止动部102设置成相对于输入齿轮支撑轴99彼此相对。这样,被驱动耦联部100形成为与驱动耦联部200相啮合的齿轮齿(如图5)。
驱动齿轮101在第一方向上相邻于被驱动耦联部100置于被驱动耦联部100和左侧壁69L之间。
供给辊驱动齿轮95安装在供给辊轴50的一端以在输入齿轮94下面与其相啮合。供给辊齿轮95设置成与供给辊轴50一起旋转,以使供给辊驱动齿轮95不与供给辊轴50相对旋转。
显影辊驱动齿轮115安装在显影辊轴52一端以与输入齿轮94在其下后侧相啮合。显影辊驱动齿轮115设置成与显影辊轴52一起旋转,这样显影辊驱动齿轮115不与显影辊轴52相对旋转。
在输入齿轮94前面,中间齿轮96被旋转地支撑在沿第一方向从第一侧壁69L向外延伸的中间齿轮支撑轴103上。中间齿轮96整体配备与输入齿轮94相啮合的外齿轮104和与搅拌器驱动齿轮97相啮合的内齿轮105。内齿轮105设置在相对于显影盒30的宽度方向上外齿轮104的内侧。
搅拌器驱动齿轮97安装在搅拌器转轴46的一端以与搅拌器转轴46一起旋转,这样搅拌器驱动齿轮97不与搅拌器转轴46相对旋转。搅拌器驱动齿轮97定位在中间齿轮96下前侧。搅拌器驱动齿轮97整体配备与中间齿轮96的内齿轮105啮合的内齿轮106和与检测齿轮98啮合的外齿轮107。外齿轮107设置在显影盒30的宽度方向上的内齿轮106的外侧。
检测齿轮98由从左侧壁69L在第一方向向外延伸的检测齿轮支撑轴108旋转地支撑在搅拌器驱动齿轮97的上前侧。检测齿轮98是部分缺齿齿轮。检测齿轮98与在检测齿轮支撑轴108的径向向外延伸的使用确定突出部109整体形成。检测齿轮98被缠绕在检测支撑轴108周围的螺旋弹簧110推动以与搅拌器驱动齿轮97的外齿轮107啮合。
如图13中所示,齿轮盖93附接到显影盒30的左侧壁69L上,相对于显影盒30的宽度方向从外面遮盖齿轮机构部92。齿轮盖93具有显影辊轴52和环构件116插入其中的显影辊轴插入孔111,还具有从中暴露被驱动耦联部100的输入孔112。另外,齿轮盖93配备在输入孔112的前侧遮盖检测齿轮98的检测齿轮遮盖部113。
检测齿轮遮盖部113在第一方向向外延伸。检测齿轮98适配在检测齿轮遮盖部113的延伸部中。扇形的检测窗口114形成在检测齿轮遮盖部113的后侧。根据检测齿轮98的旋转沿检测齿轮98的圆周方向移动的使用确定突起109从检测窗口114暴露。
如图5中所示,当带有设置在其中的显影盒30的处理盒20安装在主壳体2中时,驱动耦联部200插入显影盒30的输入齿轮94的被驱动耦联部100中,来自设置于主壳体2中的电动机(未图示)的驱动力传递至该驱动耦联部200。这样,被驱动耦联部100与驱动耦联部200相啮合。
驱动耦联部200相关于主壳体2的前盖7的开/合动作可移除地插入被驱动耦联部100中。更具体地,当前盖7打开时,驱动耦联部200从被驱动耦联部100抽出,这样处理盒20可以从主壳体2中移除。当带有设置在其中的显影盒30的处理盒20通过开口6安装在主壳体2中,然后前盖7闭合时,驱动耦联部200向前推进并插入被驱动耦联部100中。
当来自电动机的驱动力从驱动耦联部200输入至被驱动耦联部100时,输入齿轮94旋转。然后,直接与输入齿轮94的驱动齿轮101啮合的供给辊驱动齿轮95旋转。从而,供给辊轴50引起供给辊37旋转。而且,直接与输入齿轮94的驱动齿轮101啮合的显影辊驱动齿轮115旋转。从而,显影辊轴52引起供给辊37旋转。
此外,与输入齿轮94的驱动齿轮101啮合的中间齿轮96的外齿轮104被转动。与外齿轮104整体形成的中间齿轮96的内齿轮105被转动。当中间齿轮96的内齿轮105转动时,与中间齿轮96的内齿轮105啮合的搅拌器驱动齿轮97的内齿轮106被转动。从而,搅拌器转轴46引起搅拌器45转动。
当搅拌器驱动齿轮97的内齿轮106被转动时,与内齿轮106整体形成的搅拌器驱动齿轮97的外齿轮107被转动。接着,与搅拌器驱动齿轮97的外齿轮107啮合的检测齿轮98转动。
当不使用显影盒30时,检测齿轮98被置于如图14中所示的位置上,该位置上,检测齿轮98被螺旋弹簧110推动而与搅拌器驱动齿轮97的外齿轮107啮合。一旦检测齿轮98转动,检测齿轮98的缺齿部分面对搅拌器驱动齿轮97的外齿轮107,这样检测齿轮98没有和外齿轮107啮合。因此,检测齿轮98将不会再转动。在一个方向上,不使用的显影盒30的使用确定突出部109只越过检测窗114一次。在激光打印机1中,通过使用主壳体2中设置的使用检测传感器(未图示)检测使用确定突出部109是否移动而作出有关使用还是不使用被安装的显影盒30的确定。
(3)电极构件如图6,8和15中所示,支撑显影辊轴52一端的轴承构件201设置在作为第一侧壁的右侧壁69R上。轴承构件201用一种不导电树脂材料制成平板形状。内径基本上与显影辊轴52的直径相同的环部202在其后端整体形成在轴承构件201上。环部202呈圆柱形,并在其中插入显影辊轴52。显影辊轴52的端部可滑动并可转动地支撑在环部202的内周表面上。
(0138)两个接合开口128形成在轴承构件201的后侧,以便在垂直方向上将环部202插入接合开口128之间。接纳供给辊轴50的开口(未图示)形成于轴承构件201的前侧。两个接合突出部129形成于右侧壁69R上与接合开口128相对应的位置。轴承构件201附接到右侧壁69R,这样轴承构件201的后端与右侧壁69R的后端齐平。由于轴承构件201附接到右侧壁69R,显影辊轴52和供给辊轴50分别插入环部202和开口(未图示)中,接合突出部129被适配在相关的接合开口128中。
作为用于施加显影偏压于显影辊轴52上的电极的电极构件117形成于轴承构件201的表面上。电极构件117用一种包括碳粉的导电树脂制成。电极构件117整体配备附接板120,作为显影辊轴支撑部的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和终端部119。
附接板120用薄板形成从侧面看基本上呈三角形的形状。显影辊轴遮盖部118设置在附接板120后端上。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形成圆柱形,以接纳显影辊轴52的一端,并设置成与环部202同心。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在第一方向上从附接板120的后端延伸。
显影辊轴52具有被环部202支撑的大直径部分和被显影辊轴遮盖部118支撑的小直径部分。大直径部分的直径大于小直径部分的直径。显影辊轴遮盖部118的外径基本上与环部202的内径相同。当显影辊轴遮盖部118插到显影辊轴52上时,显影辊轴遮盖部118的一部分适配在环部202中。
终端部119设置在附接板120的前端,在前后方向上终端部119和显影辊轴遮盖部118之间相距一定距离。终端部119配备基座121,作为接触部分的接触板122。
基座121整体配备垂直方向上延伸以形成从侧面看呈椭圆形的基板123,和在显影盒30宽度方向上从基板123外周向外延伸的环形外缘板124。形成于基板123上端的外缘板124的一部分在第一方向向外延伸,该部分比外缘板124余下的部分更长。
接触板122从侧面看基本上呈开口朝下的U形。接触板122在第一方向上从基座121上端形成的外缘板124向外延伸。
附接板120上形成上加强肋125,下加强肋126和作为供给辊支撑部分的供给辊轴遮盖部127。上加强肋125在第一方向上从附接板120向外延伸。上加强肋125被形成为使其从接触板122后端朝向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向后向下延伸,并连接到显影辊轴遮盖部118。
下加强肋126在第一方向上从附接板120向外延伸,以形成从侧面看基本上开口朝上的U形,同时覆盖终端部119的下部。更具体地,下加强肋126包括连续形成的第一下加强肋126A,第二下加强肋126B和第三下加强肋126C。
第一下加强肋126A从其上端向后和向下延伸。第一下加强肋126A的上端连接到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和终端部119之间设置的上加强肋125。第一下加强肋126A的下端连接到第三下加强肋126C。
第二下加强肋126B的上端连接到基座121的前下端。第二下加强肋126B的上端平行于第一下加强肋126A向后向下延伸。第二下加强肋126B的下端连接到第三下加强肋126C。
第三下加强肋126C设置在基座121下方,以便连接第一下加强肋126A和第二加强肋126B的下端。
(0145)供给辊轴遮盖部127设置在基座121和第三下加强肋126C之间。供给辊轴遮盖部127形成圆柱形以接纳供给辊轴50的一端。供给辊轴遮盖部127在第一方向从短于外缘板124的接触板120向外延伸。
螺纹件孔(未图示)形成于基座121的基板123上。螺纹件孔(未图示)也形成于轴承构件201上与基板123上的螺纹件孔相对应的位置上。螺纹孔(未图示)形成于右侧壁69R上与基板123上的螺纹件孔相对应的位置上。
在使显影辊轴52和供给辊轴50的端部被分别插入到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和供给辊轴遮盖部127的同时,使用插入基板123上的螺纹件孔,穿过轴承构件201上的螺纹件孔,然后拧进右侧壁69R的螺纹孔的螺纹件130,将电极构件117附接到右侧壁69R。
由于这种结构,显影辊轴52的端部可滑动地接触显影辊轴遮盖部118的内周表面。类似地,供给辊轴50的端部可滑动地接触供给辊轴遮盖部127的内周表面。
当带有设置在其中的显影盒30的处理墨盒20被安装在主壳体2中时,设置在主壳体2中的作为馈入构件的显影偏压终端131弹性地接触接触板122的上表面,如图15中的虚线所示。
更具体地,接触板122相对于垂直方向设置在插入供给辊轴遮盖部127的供给辊轴50附近。显影偏压终端131在其与面对供给辊轴50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弹性地接触接触板122。
显影偏压终端131连接到设置在主壳体2中以施加显影偏压的高压线路板。当显影偏压终端131弹性地接触接触板122的上表面时,来自高压线路板的显影偏压通过由导电树脂形成的电极构件施加到显影辊轴。然后,显影偏压从显影辊轴52施加到导电的橡胶辊体53。
电极构件117支撑显影辊轴52和供给辊轴50,这样,通过供给辊轴50向导电的海绵辊体51施加与显影偏压相同的偏压。
(4)输入齿轮和电极构件的相对位置如图11,13和15所示,在显影盒30中,当输入齿轮94在平行于显影辊轴52的方向即第一方向突出时,电极构件117的接触板122设置在突出平面内。
更具体地,如图19和20中所示,当输入齿轮94的被驱动耦联部100在第一方向上突出时,电极构件117的接触板122设置在突出平面内。此外,当被驱动耦联部100在第一方向上突出时,接触板122设置成在突出平面内接触显影偏压终端131。尤其是,接触板122设置成在被驱动耦联部100在其上旋转的输入齿轮支撑轴99的延长线(如下所述的第二轴线X2)上接触显影偏压终端131。
如图11所示,作为显影辊轴52轴线的第一轴线X1和作为输入齿轮94轴线的第二轴线X2在前后方向上千行并等距离地设置。电极构件117的一对接触板122设置在第二轴线X2上。更具体地,如图13所示,第一线L1在垂直于显影辊轴52轴向的方向上连接输入齿轮在其上旋转的输入齿轮支撑轴99的轴线和显影辊38在其上旋转的显影辊轴52的轴线。如图15所示,第二线L2在垂直于显影辊轴52轴线的方向上连接接触板122与作为电极构件117的接触板122的一部分的显影偏压终端131的接触点和显影辊38在其上旋转的显影辊轴52的轴线。如图11所示,第一线L1和第二线L2彼此平行。在如图13所示的第一线L1上的第一轴线X1与第二轴线X2之间的距离D1,与如图15所示的第二线L2上的第一轴线X1与第二轴线X2之间的距离D2相等。
(5)显影盒的作用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显影盒30中,当输入齿轮94在平行于显影辊轴52的方向即第一方向上突出时,电极构件117的接触板122设置在突出平面内。更具体地,当被驱动耦联部100在第一方向上突出时,电极构件117的接触板122设置在突出平面内。在一些方面,当被驱动耦联部100在第一方向上突出时,接触板122在突出平面内接触显影偏压终端131。尤其是,接触板122在被驱动耦联部100在其上旋转的输入齿轮支撑轴99的延长线上接触显影偏压终端131。此外,第一轴线X1和第二轴线X2彼此平行。电极构件117的接触板122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二轴线X2上。更具体地,第一线L1和第二线L2彼此平行,第一距离D1和第二距离D2相等。
因此,当来自电动机的驱动力被从驱动耦联部200输入到被驱动耦联部100时,即使当产生显影盒30绕输入齿轮94转动或扭转的这种旋转力或者扭力被施加在显影盒30上时,也可以防止旋转力和扭力对电极构件117的接触板122的重大影响。结果,就能防止接触板122处于不适当位置。这样,接触板122和显影偏压终端131彼此稳定接触以使电力从电极构件117稳定地提供到显影辊轴52。
如果当被驱动耦联部100在第一方向上突出时,接触板122和显影偏压终端131之间的接触点被置于突出平面内任何位置,可以将转动力或扭力的影响减小到最少。
此外,在显影盒30中,通过将显影辊轴52的每个端部旋转支撑在左右侧壁69L,69R中,使显影辊38的每个端部被支撑在左右侧壁69L,69R中。相应地,当显影辊38被稳固地支撑时,显影偏压可以稳定地施加到橡胶辊体53上。
显影辊轴52的一端通过环构件116可转动地支撑在齿轮盖93的显影辊轴插入部111中。显影辊轴52的另一端可转动地支撑在电极构件117的显影辊轴遮盖部118中。显影辊38的各端也由齿轮盖93的显影辊轴插入部111或者电极构件117的显影辊轴遮盖部118支撑。这样,当显影辊轴52有效地插入齿轮盖93的显影辊轴插入部111和电极构件117的显影辊轴遮盖部118中时,显影辊38可以被稳固地支撑。因此,显影偏压可以稳定地施加到橡胶辊体53上。
在显影盒30中,电极构件117由导电树脂构成。因此,电极构件可以形成任何形状以向橡胶辊体53稳定地施加显影偏压。
当带有设置在其中的显影盒30的处理盒20安装在主壳体2中时,显影偏压终端131弹性地接触接触板122的上表面。通过电极构件117,高压电路板将显影偏压从显影偏压终端131施加到显影辊轴52上。然后,显影偏压从显影辊轴52施加到导电的橡胶辊体53上。这样,显影偏压可以稳定地从电极构件177施加到橡胶辊体53上。
显影辊轴52由金属构成,以使显影偏压可以更加可靠地从电极构件117施加到橡胶辊体53上。另外,在显影盒30中,电极构件117的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可旋转地支撑显影辊轴52。因此,不必用其他构件或者部件支撑显影辊轴52。这样,可以达到降低零件数量并节省成本。
在显影盒30中,输入齿轮94整体配备被驱动耦联部100和驱动齿轮101。因此,当被驱动耦联部100能可靠地接收来自驱动耦联部200的驱动力时,驱动齿轮101将驱动力传送到供给辊驱动齿轮95,显影辊驱动齿轮115和中间齿轮96。这样,供给辊轴50和显影辊轴52以及搅拌器转轴46可以可靠地旋转。
被驱动耦联部100呈中空的圆柱形。被驱动耦联部100形成为具有啮合止动部102的齿轮齿,啮合止动部102从被驱动耦联部100的内周表面径向向内延伸。因此,当啮合止动部102与驱动耦联部200相啮合时,可以可靠地从驱动耦联部200接收驱动力。
当输入齿轮94的驱动齿轮101直接与显影辊驱动齿轮115啮合时,从驱动耦联部200输入到输入齿轮94的驱动力直接从输入齿轮94传送到显影辊驱动齿轮115。因此,显影辊38可以可靠地转动。此外,当驱动力这样传输时,来自主壳体2的驱动力没有直接传输到显影辊驱动齿轮115,因此显影辊轴52可以作为引导件。更具体地,当显影盒30安装在显影盒安装部147中时,显影辊轴52上设置的环构件116和显影辊轴遮盖部118被沿着引导槽153引导。这样,显影辊轴52可以作为引导件。因此,就没有必要另外设置引导件,所使用的部件数量和成本都可以被减少。
输入齿轮94的驱动齿轮101也直接与供给辊驱动齿轮95相啮合,以使从驱动耦联部200输入到输入齿轮94的驱动力被直接传送到供给辊驱动齿轮95。因此,供给辊能可靠地旋转。此外,由于驱动力被这样传送,驱动力直接从输入齿轮94传送到显影辊驱动齿轮115和供给辊驱动齿轮95。这样,驱动力就能被有效地传送,显影辊38和供给辊37就能有效地旋转。
电极构件117配备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和供给辊轴遮盖部127。因此,显影辊轴52和供给辊轴50可以分别可靠地由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和供给辊轴遮盖部127支撑。
当显影盒30被安装在主壳体2中时,显影偏压终端131弹性接触接触板122的上表面,接触板122定位在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和供给辊轴遮盖部127的上方并且与面对供给辊轴50的表面相对。因此,能达到显影偏压终端131与接触板122之间的可靠接触。这样,能够由高压线路板(未显示)通过显影偏压终端131可靠地将显影偏压施加到接触板122。
当显影盒30安装在鼓框架58的显影盒安装部147中时,突起132的前端接触相关的压力杠杆150。通过推动压力杠杆150的压缩弹簧的推动力,各个突起132被相关的压力杠杆150向后压。这样,显影辊38被压靠向光电导鼓28。由于显影辊38和光电导鼓28之间可靠的接触,显影辊38上携带的色粉可以可靠地显影形成在光电导鼓28上的静电潜像。
每个突起132都在左右侧壁69L,69R的前下侧在第一方向上从每个左右侧壁69L,69R的外表面向外延伸。由于这种结构,突起132可以可靠地接触相关的压力杠杆150,从而能够保证显影辊38与光电导鼓28之间的可靠接触。
显影盒30可拆除地安装在鼓盒27中。不管光电导鼓28的寿命如何,可以根据剩余色粉量用新的显影盒更换显影盒30。不管显影盒30中含有的剩余色粉量多少,可以根据光电导鼓28的寿命更换鼓盒27。
3.其他方面(1)根据其他方面的电极构件以上描述中,包括附接板120,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和终端部119的作为电极的电极构件117由导电树脂整体形成,如图6,8,15所示。然而,附接板120,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和终端部119也可以分开形成,然后再一起装配成电极构件117。
例如,配备基座121和接触板122的终端部199可以作为电极用金属整体制成。附接板120和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可以作为导电构件用导电树脂整体制成。然后,终端部119可以通过螺纹件130紧固到附接板120上。电极构件117就可以这样形成。
由于这种电极构件117,因为终端部由金属构成,显影偏压能可靠地从显影偏压终131端施加到接触板122。电力可通过附接板120和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可靠地从作为电极构件117一部分的终端部119提供到显影辊轴52。
终端部119通过附接板120和显影辊轴遮盖部118间接地接触显影辊轴52。因此,终端部119相对于显影辊轴52的位置或显影辊轴52相对于终端部119的位置可以自由选择。这样,在提高设计效率的同时,电力可以可靠地从接触板122提供至显影辊轴52。
(2)根据其他方面的显影辊轴以上描述中,显影辊轴52由金属构成。然而,显影辊轴52也可以由导电树脂构成。此外,显影辊轴52也可以由诸如绝缘树脂材料的绝缘材料构成。
当显影辊轴52用绝缘材料制成时,电极构件117和橡胶辊体53可以电气连接,因此显影偏压可以直接从电极构件117施加到橡胶辊体53上。这样,橡胶辊体53的电阻可以设置得低于根据上述各个方面的橡胶辊体53的电阻。
例如如图18所示,绝缘的显影辊轴52A的表面可以用由诸如铝箔的金属箔构成的导电片154覆盖以与橡胶辊体53接触。导电片154可以接触显影辊轴遮盖部118的内周表面。由于这种结构,可以将显影偏压通过导电片154从电极构件117施加到橡胶辊体53。
(3)根据其他方面的输入齿轮以上描述中,输入齿轮94上整体形成被驱动耦联部100和驱动齿轮101。然而,输入齿轮94上可以整体形成例如驱动齿轮101和啮合止动部102。
图21是显影盒的对应于图6的透视图,图中电极构件从显影盒上拆除图22是显影盒的对应于图8的透视图,图中电极构件从显影盒上拆除;图23是显影盒的对应于图15的右侧视图。图24是显影盒的沿图23中A-A线的截面图,图25是显影盒的沿图23中B-B线的截面图。
下文将参考图21和25详尽描述根据一些其他方面的显影盒。需要注意的是,相似的参考数字表示相似的部件,因此省略对其的详尽描述。
(1)显影框架根据一些方面的显影盒30具有除了以下的结构外类似于以上描述的方面的显影盒30的显影框架36。
如图21和22中所示,一些方面的显影框架36具有作为螺纹件部分的圆柱螺纹件部79,用于将电极构件117附接到右侧壁69R,闭合显影腔42的一侧(右侧)。圆柱螺纹件部79呈从右侧壁69R向外延伸的圆柱形。螺纹槽形成于圆柱螺纹件部79的内周表面上,用于将螺纹件130的轴130a拧进圆柱螺纹件部79中。圆柱螺纹件部79的自由端79a的上下两端沿着前后方向被切除。这样,自由端79a基本上呈椭圆形,在其上下端具有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平整部分。
(2)齿轮机构部和齿轮盖根据一些方面的显影盒30具有类似于根据以上描述的方面的显影盒30的齿轮机构部92和齿轮盖93。
(3)电极构件根据一些方面的显影盒30具有除了以下结构以外类似于根据先前所述方面的显影盒30的电极构件117。
在轴承构件201的前侧形成开口161。当轴承构件201附接到右侧壁69R上时,显影辊轴52被插入环部202,供给辊轴50被插入开口161。为了防止在第一方向从右侧壁69R向外延伸的圆柱螺纹件部79与轴承构件201发生干扰,圆柱螺纹件部79在该处延伸的轴承构件201的外周的一部分被切除。当轴承构件201附接到右侧壁69R上时,圆柱螺纹件部79从轴承构件201的外周暴露。
作为向显影辊轴52施加显影偏压的电极,电极构件117与轴承构件201分离地设置在右侧壁69R上,这样,轴承构件201的一部分插入右侧壁69R和电极构件117之间。如图24中所示,电极构件117的作为附接部的基板123相对于第一方向与附接板120平行地设置在附接板120外面的位置。如图21和22中所示,作为插入部分的螺纹件孔140形成在基板123的基本中心部位上。与圆柱螺纹件部79的自由端79a相关,螺纹件孔140基本上呈椭圆形,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平整部分。
外缘板124在第一方向上从基板123外周延伸,以便连接基板123和附接板120。在根据一些方面的显影盒30中,电极构件117以下述的方式附接到右侧壁69R上。首先,显影辊轴52和供给辊轴50的端部被分别插入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和供给辊轴遮盖部127。同时,设置于右侧壁69R上的圆柱螺纹件部79插入基板123上的螺纹件孔140中,将圆柱螺纹件部79的自由端79a适配在螺纹件孔140中。然后,作为固定构件的螺纹件130被拧入从基板123暴露的圆柱螺纹件部79中。
螺纹件130上整体形成具有沿轴线方向形成的螺纹的轴130a,和设置于轴130a的端部上,像蘑菇一样在轴130a的径向上延伸的作为防止分离部分的螺纹件头部130b。螺纹件头部130b的直径与圆柱螺纹件部79的直径相同或略大。
如图24和25中所示,螺纹件130拧入圆柱螺纹件部79中,直到螺纹件头部130b相对于螺纹件130轴向的作为第二端面的内端面工f接触圆柱螺纹件部79的作为第三端面的自由端面Ff。
当电极构件117这样附接到右侧壁69R时,设置在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和基座121之间的附接板120接触轴承构件201,这样,电极构件117相对于第一方向(显影盒30的宽度方向)定位。圆柱螺纹件部79的自由端面Ff被设置成在第一方向上从基板123的作为第一端面的外表面朝着螺纹件头部130b的侧面略向外突出(例如0.2mm)。
相对于螺纹件130的轴向,螺纹件头部130b的内端面If设置成接触圆柱螺纹件部79的自由端面Ff并面向基板123的外表面Of,与螺纹件轴130a的上下方相隔很小的距离(例如0.2mm)。在与圆柱螺纹件部79的自由端面Ff相对的位置处,螺纹件头部130b限制或防止基板123从圆柱螺纹件部79分离或移除。
由于螺纹件头部130b的内端面If和基板123的外表面Of之间的距离,电极构件117不会和基板123外表面Of密切接触。因此,与电极构件117和圆柱螺纹件部79之间微小的间隙相关联,电极构件117可以轻微移动。当设置于主壳体2中的显影偏压终端131弹性地接触接触板122的上表面时,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在电极构件117和圆柱螺纹件部79之间是微小间隙的范围内轻微地移动。因此,显影辊轴52端部的外周表面与显影辊轴遮盖部118的内周表面可滑动地和紧密地接触。这样,显影辊轴52的端部由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可转动地支撑。供给辊轴遮盖部127同样在该微小间隙的范围内移动。因此,供给辊轴50端部的外周表面同样与供给辊遮盖部127的内周表面可滑动地和紧密地接触。这样,供给辊轴50的端部由供给辊轴遮盖部127可转动地支撑。
(4)显影盒的作用如上所述,在显影盒30中,电极构件117可以在微小间隙的范围内轻微移动。当主壳体2中设置的显影偏压终端131弹性地接触接触板122的上表面时,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在该微小间隙的范围内移动。因此,当显影辊轴52端部的外周表面可靠地与显影辊轴遮盖部118的内周表面接触时,显影辊轴52被转动。换句话说,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可转动地支撑显影辊轴52,电极构件117被移动,这样,当显影偏压终端131接触接触板122时,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可靠地与显影辊52接触。因此,通过接触板122和显影辊轴遮盖部118,显影偏压可靠地从显影偏压终端131施加到显影辊轴52上。
在显影盒30中,电极构件117用螺纹件130容易地附接到右侧壁69R,这样电极构件可以轻微移动微小的间隙。
更具体地,当螺纹件头部130b相对于螺纹件130的轴向的内端面If接触圆柱螺纹件部79的自由端面Ff时,螺纹件头部130b和基板123被设置成两者之间设有一定距离。这样,可以精确和可靠地设置基板123的外表面Of和螺纹件头部130b的内端面If之间的距离。因此,在保证显影辊轴52相对于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平稳旋转的同时,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可以可靠地与显影辊轴52接触。
在显影盒30中,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和接触板122被设置成在第一方向上从右侧壁69R沿着显影辊轴52向外延伸。因此,当接触板122可靠地与显影偏压终端131接触时,可以保证显影辊轴52相对于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平稳的转动,而且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可以可靠地与显影辊轴52接触。
在显影盒30中,供给辊轴遮盖部127设置在电极构件117中。当供给辊轴50由供给辊轴遮盖部127可转动地支撑时,显影偏压也可以施加到供给辊轴50上。
在显影盒30中,轴承构件201与电极构件117分离地设置在右侧壁69R上。由于轴承构件201可以承载或支撑显影辊轴52,因此在案保证显影辊轴52平稳转动的同时,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可以可靠地与显影辊轴52接触。即使当轴承不能作为电极构件117使用时,电力还是可以可靠地提供到显影辊轴52。
(5)根据其他方面的电极构件以上描述中,由于螺纹件头部130b的内端面If和基板123的外表面Of之间存在距离,显影辊轴遮盖部118被移动,这样其内周表面可靠地接触显影辊轴52端部的外周表面。然而,显影辊轴遮盖部118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移动,这样其内周表面可以可靠地接触显影辊轴52端部的外周表面。
例如,在电极构件117附接到右侧壁69R上前,电极构件117可以形成为使电极构件117的螺纹件孔140的中心与显影辊轴遮盖部118的轴线之间的距离略微不同于圆柱螺纹件部79的轴线与显影辊轴5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当这样形成的电极构件117附接到右侧壁69R上时,螺纹件孔140的中心和圆柱螺纹件部79的轴线彼此相匹配。然而,显影辊轴遮盖部118的轴线和显影辊轴52的轴线互相略有不同并且不相匹配。因此,显影辊轴52端部的外周表面可靠地接触显影辊轴遮盖部118的内周表面。
虽然结合以上概述的各个示例方面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各种替代、修改、变化、改进和/或实质上的等同物,不管是已知的还是当前未预见的,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熟练技术人员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上文所述的本发明的说明性的各个方面只是用来举例说明而非限制。可以作出各种变化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发明的意图是包括所有的已知或后开发的替代、修改、变化、改进和/或实质上的等同物。
1激光打印机2主壳体27鼓盒28光电导鼓30显影盒36显影框架37供给辊38显影辊50供给辊轴51海绵辊体52显影辊轴53橡胶辊体69侧壁79圆柱螺纹件部
93齿轮盖94输入齿轮95供给辊驱动齿轮102啮合止动部100被驱动耦联部101驱动齿轮115显影辊驱动齿轮117电极构件118显影辊轴遮盖部119终端部120附接板122接触板123基板127供给辊轴遮盖部130螺纹件130b螺纹件头部132突起140螺纹件孔150压力杠杆201轴承构件X1第一轴线X2第二轴线L1第一线L2第二线D1第一距离D2第二距离If螺纹件头部的相对于螺纹件轴线方向的内端面Ff圆柱螺纹件部的自由端面Of基板的外表面
权利要求
1.一种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第一侧壁(69R)和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69L)的壳体(36);设置在第一侧壁(69R)与第二侧壁(69L)之间的显影辊(38),显影辊(38)包括构造成在显影过程中旋转的显影辊轴(52)和构造成在其上携带显影剂的显影辊构件(53),显影辊构件(53)设置成围绕显影辊轴(52),在显影过程中显影辊轴(52)绕第一轴线(X1)旋转;设置在第一侧壁(69R)上相邻于显影辊轴(52)的电极(117),电极(117)电连接到显影辊构件(53);和设置在第二侧壁(69L)上的被驱动耦联部(94),被驱动耦联部(94)连接到图像形成设备(1)的驱动耦联部(200)并且构造成在显影过程中绕第二轴线(X2)旋转,其中,电极(117)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成与第二轴线(X2)相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第一(X1)和第二轴线(X2)设置成彼此平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电极(117)围绕显影辊轴(52)的圆周部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显影辊(38)包括连接成与显影辊轴(52)一起旋转的显影辊齿轮(115),被驱动耦联部(94)包括与显影辊齿轮(115)相啮合的驱动齿轮(10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该显影盒(30)还包括构造成向显影辊(38)提供显影剂的供给辊(37),供给辊(37)设置成与显影辊(38)平行,其中供给辊(37)包括构造成在显影过程中旋转的供给辊轴(50),构造成向显影辊(38)提供显影剂的供给辊构件(51),该供给辊构件(51)设置成围绕供给辊轴(50),和连接成与供给辊轴(50)一起旋转的供给辊齿轮(95),供给辊齿轮(95)构造成与驱动齿轮(101)相啮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电极(117)电连接到供给辊轴(5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电极(117)具有构造成围绕显影辊轴(52)的圆周部分的的第一部分(118),和构造成围绕供给辊轴(50)的圆周部分的第二部分(127)。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电极(117)具有构造成接触图像形成设备(1)的馈入构件(131)的接触部(122),接触部(122)设置在第一部分(118)和第二部分(127)上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电极(117)具有构造成围绕显影辊轴(52)的圆周部分的第一部分(118),第一部分(118)可移动地设置成接触显影辊轴(52)。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电极(117)包括用固定构件(130)附接到第一侧壁(69R)上的第二部分(127),其中,固定构件(130)包括构造成防止电极(117)从第一侧壁(69R)分离的部分(130b),以及其中,第二部分(127)的端面(Of)面对固定构件(130)的所述部分(130b)的端面(If),并且在空间上从固定构件(130)的部分(130b)的端面(If)分离。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固定构件(130)是螺纹件,并且固定构件(130)的部分(130b)是螺纹件头部(130b)。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第一侧壁(69R)包括接收部(79),接收部(79)构造成使第二部分(127)能围绕该接收部(79),并且使固定构件(130)能插入到该接收部(79)中,接收部(79)的端面(Ff)面构造成离开第二部分(127)的端面(Of)突出以接触固定构件(130)的所述部分(130b)的端面(If)。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118)和接触部分(122)沿着第一轴线(X1)在与第二侧壁(69L)相背离的方向上从第一侧壁(69R)延伸。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电极(117)包括通过螺纹件(130)附接到第一侧壁(69R)上的第二部分(120),第一侧壁(69)包括螺纹件接收部(79),该螺纹件接收部(79)构造成允许第二部分(120)围绕螺纹件接收部(79),并且允许螺纹件(130)能被拧入螺纹件接收部(79)中,以及螺纹件接收部(79)的中心与显影辊轴(5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不同于由第二部分(120)围绕的在其中螺纹件接收部(79)构造成被围绕的区域的中心与由第一部分(118)围绕的在其中显影辊轴(52)的圆周部被围绕的区域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该显影盒(30)还包括构造成向显影辊(38)提供显影剂的供给辊(37),供给辊(37)设置成平行于显影辊(38),供给辊(37)包括构造成在显影过程中旋转的供给辊轴(50),和构造成向显影辊(38)提供显影剂的供给辊构件(51),供给辊构件(51)设置在供给辊轴(50)周围,其中,电极(117)包括构造成围绕供给辊轴(50)的圆周部分的部分(127)。
16.一种显影盒(30),包括包括第一侧壁(69R)和与第一侧壁(69R)相对的第二侧壁(69L)的壳体(36);设置在第一侧壁(69R)与第二侧壁(69L)之间的显影辊(38),显影辊(38)包括构造成在显影过程中旋转的显影辊轴(52)和构造成在其上携带显影剂的显影辊构件(53),显影辊构件(53)设置成围绕显影辊轴(52),在显影过程中显影辊轴(52)绕第一轴线(X1)旋转;设置在第一侧壁(69R)上相邻于显影辊轴(52)的电极(117),电极(117)电连接到显影辊构件(53);设置在第二侧壁(69L)上的被驱动耦联部(94),被驱动耦联部(94)连接到图像形成设备(1)的驱动耦联部(200)并且构造成在显影过程中绕第二轴线(X2)旋转,其中第一线(L1)垂直于第一轴线(X1)延伸并且与被驱动耦联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二轴线(X2)相交,以及第二线(L2)垂直于第一轴线(X1)延伸并且与电极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二轴线(X2)相交。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第一线(L1)与第一轴线(X1)的交点和第一线(L1)与第二轴线(X2)的交点之间的第一距离(D1)等于第二线(L2)与第一轴线(X1)的交点和第二线(L2)与第二轴线(X2)的交点之间的第二距离(D2)。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第二线(L2)平行于第一线(L1)。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电极(117)围绕显影辊轴(52)的圆周部分。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显影辊(38)包括连接成与显影辊轴(52)一起旋转的显影辊齿轮(115),以及被驱动耦联部(94)包括与显影辊齿轮(115)相啮合的驱动齿轮(101)。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该显影盒(30)还包括构造成向显影辊(38)提供显影剂的供给辊(37),供给辊(37)平行于显影辊(38)设置,其中,供给辊(37)包括构造成在显影过程中旋转的供给辊轴(50),构造成向显影辊(38)提供显影剂的供给辊构件(51),供给辊构件(51)设置成围绕供给辊轴(50),和连接成与供给辊轴(50)一起旋转的供给辊齿轮(95),供给辊齿轮(95)构造成与驱动齿轮(101)相啮合。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电极(117)电连接到供给辊轴(50)。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电极(117)具有构造成围绕显影辊轴(52)的圆周部分的第一部分(118),和构造成围绕供给辊轴(50)的圆周部分的第二部分(127)。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电极(117)具有构造成接触图像形成设备(1)的馈入构件(131)的接触部(122),接触部(122)设置在第一部分(118)和第二部分(127)上方。
25.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电极(117)具有构造成围绕显影辊轴(52)的圆周部分的第一部分(118),第一部分(118)可移动地设置成接触显影辊轴(52)。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电极(117)包括用固定构件(130)附接到第一侧壁(69R)上的第二部分(120),其中,固定构件(130)包括构造成防止电极(117)从第一侧壁(69R)分离的部分(130b),以及其中,第二部分(120)的端面(Of)面对固定构件(130)的部分(130b)的端面(If),并且在空间上与固定构件(130)的部分(130b)的端面(If)分离。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固定构件(130)是螺纹件,并且固定构件(130)的部分(130b)是螺纹件头部。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第一侧壁(69R)包括接收部(79),该接收部(79)构造成允许第二部分(127)能围绕接收部(79),并且允许固定构件(130)能插入接收部(79)中,接收部(79)的端面(Ff)构造成离开第二部分(127)的端面(Of)突出以接触固定构件(130)的部分(130b)的端面(If)。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118)和接触部(122)沿着第一轴线(X1)在与第二侧壁(69L)相背离的方向上从第一侧壁(69R)延伸。
30.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电极(117)包括通过螺纹件(130)附接到第一侧壁(69R)上的第二部分(120),第一侧壁(69)包括螺纹件接收部(79),该螺纹件接收部(79)构造成允许第二部分(120)能围绕螺纹件接收部(79),并且允许螺纹件(130)能被拧入螺纹件接收部(79),以及螺纹件接收部(79)的中心与显影辊轴(5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不同于由第二部分(120)围绕的在其中螺纹件接收部(79)构造成被围绕的区域的中心与由第一部分(118)围绕的在其中显影辊轴(52)的圆周部分被围绕的区域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3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该显影盒(30)还包括构造成向显影辊(38)提供显影剂的供给辊(37),所述供给辊(37)平行于所述显影辊(38)设置,供给辊(37)包括构造成在显影过程中旋转的供给辊轴(50),和构造成向显影辊(38)提供显影剂的供给辊构件(51),供给辊构件(51)设置成围绕供给辊轴(50),其中,电极(117)包括构造成围绕供给辊轴(50)的圆周部分的部分(127)。
32.一种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第一侧壁(69R)和与第一侧壁(69R)相对的第二侧壁(69L)的壳体36);设置在第一侧壁(69R)与第二侧壁(69L)之间的显影辊(38),显影辊(38)包括构造成在显影过程中旋转的显影辊轴(52)和构造成在其上携带显影剂的显影辊构件(53),显影辊构件(53)设置成围绕显影辊轴(52);设置在第一侧壁(69R)上相邻于显影辊轴(52)的电极(117),电极(117)电连接到显影辊构件(53);和设置在第二侧壁(69L)上的被驱动耦联部(94),被驱动耦联部(94)连接到图像形成设备(1)的驱动耦联部(200),其中当被驱动耦联部(94)在平行于显影辊轴(52)的方向突出时,电极(117)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该突起内。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电极(117)围绕显影辊轴(52)的圆周部分。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显影辊(38)包括连接成与显影辊轴(52)一起旋转的显影辊齿轮(115),被驱动耦联部(94)包括与显影辊齿轮(115)相啮合的驱动齿轮(101)。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该显影盒(30)还包括构造成向显影辊(38)提供显影剂的供给辊(37),供给辊(37)平行于显影辊(38)设置,其中,供给辊(37)包括构造成在显影过程中旋转的供给辊轴(50),构造成向显影辊(38)提供显影剂的供给辊构件(51),供给辊构件(51)设置成围绕供给辊轴(50),和连接成与供给辊轴(50)一起旋转的供给辊齿轮(95),供给辊齿轮(95)构造成与驱动齿轮(101)相啮合。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电极(117)电连接到供给辊轴(50)。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电极(117)具有构造成围绕显影辊轴(52)的圆周部分的第一部分(118),和构造成围绕供给辊轴(50)的圆周部分的第二部分(127)。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电极(117)具有构造成接触图像形成设备(1)的馈入构件(131)的接触部(122),接触部(122)设置在第一部分(118)和第二部分(127)上方。
39.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被驱动耦联部(94)包括第一圆柱部(100)和设置成围绕第一圆柱部(100)的第二圆柱部(102),所述突起通过突出第一圆柱部(100)而形成。
40.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电极(117)包括构造成围绕显影辊轴(52)的圆周部分的第一部分(118),第一部分(118)可移动地设置成接触显影辊轴(52)。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电极(117)包括用固定构件(130)附接到第一侧壁(69R)上的第二部分(120),其中,固定构件(130)包括构造成防止电极(117)从第一侧壁(69R)分离的部分(130b),以及其中,第二部分(120)的端面(Of)面对固定构件(130)的部分(130b)的端面(If),并且从空间上从固定构件(130)的部分(130b)的端面(If)分离。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固定构件(130)是螺纹件,并且固定构件(130)的部分(130b)是螺纹件头部(130b)。
43.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第一侧壁(69R)包括接收部(79),该接收部(79)构造成允许第二部分(120)能围绕该接收部(79),并且允许固定构件(130)能被插入接收部(79)中,接收部(79)的端面(Ff)构造成离开第二部分(120)的端面(Of)突出以接触固定构件(130)的部分(130b)的端面(If)。
44.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电极(117)包括通过螺纹件(130)附接到第一侧壁(69R)上的第二部分(120),第一侧壁(69R)包括螺纹件接收部(79),该螺纹件接收部(79)构造成允许第二部分(120)能围绕螺纹件接收部(79),并且允许螺纹件(130)能拧入螺纹件接收部(79)中,以及螺纹件接收部(79)的中心和显影辊轴(5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不同于由第二部分(120)围绕的在其中螺纹件接收部(79)构造成被围绕的区域的中心和由第一部分(118)围绕的在其中显影辊轴(52)的圆周部分被围绕的区域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45.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该显影盒(30)还包括构造成向显影辊(38)提供显影剂的供给辊(37),供给辊(37)平行于显影辊(38)设置,供给辊(37)包括构造成在显影过程中旋转的供给辊轴(50),构造成向显影辊(38)提供显影剂的供给辊构件(51),供给辊构件(51)设置成围绕供给辊轴(50),其中,电极(117)包括构造成围绕供给辊轴(50)的圆周部分的部分(127)。
46.如权利要求1,16和32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显影辊(38)的至少一端由第一侧壁(69R)和第二侧壁(69L)中的至少一个支撑。
47.如权利要求1,16和32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显影辊(38)的每一端由第一侧壁(69R)和第二侧壁(69L)支撑。
48.如权利要求1,16,32和4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显影辊(38)的至少一端由相邻于第一侧壁(69R)和第二侧壁(69L)的中至少一个设置的构件(53)支撑。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显影辊(38)的每一端由相邻于第一侧壁(69R)设置的第一构件(53)和相邻于第二侧壁(69L)设置的第二构件(53)支撑。
50.如权利要求1,16,32和46-49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电极(117)由金属形成。
51.如权利要求1,16,32和46-49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电极(117)由导电树脂形成。
52.如权利要求1,16,32和46-51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显影辊轴(52)包括导电构件,电极(117)和显影辊构件(53)通过显影辊轴(52)电连接。
5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显影辊轴(52)由导电材料形成。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显影辊轴(52)由金属形成。
55.如权利要求52-5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电极(117)是直接接触显影辊轴(52)的构件的一部分。
56.如权利要求52-5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电极(117)通过至少一个导电构件间接接触显影辊轴(52)。
57.如权利要求1,16,32和47-5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被驱动耦联部(94)包括第一圆柱部(100)和设置在第一圆柱部(100)周围的第二圆柱部(101)。
58.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第一圆柱部(100)基本是中空的并且配备有内周面,与驱动耦联部(200)相啮合的被驱动部件(102)从该内周面突出。
59.如权利要求57或58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第一圆柱部(100)包括齿轮。
60.如权利要求1,16和3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显影盒可安装在包括静电潜像形成于其上的感光构件的感光盒中。
61.如权利要求1,16和3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该显影盒(30)还包括当显影盒(30)被安装在感光盒(27)中时接触设置在感光盒(27)中的偏置部(150)的突出部(132)。
62.如权利要求61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突出部(132)从第一侧壁(69R)和第二侧壁(69L)向外延伸。
63.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第一圆柱部(100)基本是中空的并且配备有内周面,与驱动耦联部(200)相啮合的被驱动部件(102)从该内周面突出。
64.如权利要求10-13,15,26-29,31,41-43和4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盒(30),其特征在于,构造成支撑显影辊轴(52)的轴承(201)与电极(117)分离地设置在第一侧壁(69R)上。
全文摘要
在显影盒中,当被驱动耦联部在第一方向上突出时,电极构件的接触板设置成在突出平面内接触显影偏压终端。作为显影辊轴的轴线的第一轴线和作为输入齿轮的轴线的第二轴线设置成互相平行并在前后方向上距离相等。接触板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二轴线上。连接输入齿轮围绕其旋转的轴线和显影辊轴的第一线与连接接触板和显影辊轴的第二线设置成互相平行。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轴线和接触板之间的距离。
文档编号G03G15/08GK1892485SQ20061009247
公开日2007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8日
发明者佐藤正吾, 高木猛行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