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2728887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基板(substrate)、该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具有该显示基板的显示设备、以及驱动该显示设备的方法。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提高透反(transflective)型液晶显示器(“LCD”)设备的显示质量的显示基板、一种制造该显示基板的方法、一种具有该显示基板的显示设备、以及一种驱动该显示设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液晶显示器(“LCD”)设备的LCD面板包括互相面向对方的下基板和上基板,以及插入所述两个基板之间的液晶层。LCD面板通过施加的电场改变在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的排列,由此来显示图像。
LCD面板根据光源类型来分类。具体来讲,LCD面板分为反射型、透射型和透反型,其中反射型通过反射从外部入射的外部光来显示图像,透射型通过透射从背面(rear)入射的内部光来显示图像,而透反型通过反射外部光和透射内部光两者来显示图像。
在传统透反型LCD面板中,在透射模式下的透射率-电压曲线(transmissivity-to-voltage curve,以下称为“T-V曲线”)不同于在反射模式下的反射率-电压曲线(reflectivity-to-voltage curve,以下称为“R-V曲线”)。T-V曲线与R-V曲线之间的差别意味着相对于相同电压的透射率和反射率互相不匹配。这种T-V曲线与R-V曲线之间的差别导致了透反型LCD设备的显示质量恶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认识到匹配透反型LCD设备的T-V曲线与R-V曲线的重要性,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在实施(embodying)单一液晶盒间隙(cell-gap)并施加单一电压的同时,使相对于电压的反射率与相对于电压的透射率相匹配的显示基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造该显示基板的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显示基板的显示设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驱动该显示设备的方法。
在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显示基板中,该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像素部分。每个像素部分被分成包括反射电极的反射区域和包括透明电极(transparent electrode)的透射区域。该像素部分包括第一栅极线、第二栅极线、源极线、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泵浦电容器(pumping capacitor)、以及第三晶体管。第二栅极线与第一栅极线平行。源极线与第一和第二栅极线交叉。第一晶体管包括第一源极电极、连接到第一栅极线的第一栅极电极、以及与透明电极连接的第一漏极电极。第二晶体管包括连接到第一栅极线的第二栅极电极、与第一漏极电极连接的第二源极电极、以及与反射电极连接的第二漏极电极。泵浦电容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泵浦电容器的第一端与第二漏极电极连接。第三晶体管包括连接到第二栅极线的第三栅极电极、与源极线连接的第三源极电极、以及与泵浦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的第三漏极电极。
在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制造显示基板的方法中,该方法包括在基础基板(base substrate)上的每个像素区域中形成沟道图案;在其上形成了沟道图案的基础基板上形成栅极金属图案;在其上形成了栅极金属图案的基础基板上形成第一绝缘隔层;形成通过接触孔与沟道图案接触的源极金属图案;在其上形成了源极金属图案的基础基板上形成具有均匀厚度的有机绝缘层;以及形成通过第一过孔(via-hole)与第一晶体管连接的透明电极、和通过第二过孔与第二晶体管连接的反射电极。栅极金属图案包括第一栅极线、第二栅极线、与沟道图案重叠(overlap)的第一公共线、以及泵浦电容器的电极图案。第一绝缘隔层包括多个暴露(exposing)沟道图案的接触孔。源极金属图案包括与第一栅极线电连接的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源极电极和第一漏极电极、与第一栅极线电连接的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源极电极和第二漏极电极、以及与第二栅极线电连接的第三晶体管的第三源极电极和第三漏极电极。有机绝缘层包括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
在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中,该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栅极驱动部分、源极驱动部分、以及输出选择部分。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部分。每个像素部分包括透射部分,其中充电有根据第一栅极线的激活而通过源极线传输的透射电压(transmission voltage);反射部分,其中充电有所述透射电压;以及调整部分,其基于根据第二栅极线的激活而通过源极线传输的控制电压将充电在反射部分中的透射电压调整为反射电压。栅极驱动部分将第一和第二栅极信号分别输出到第一和第二栅极线。第一和第二栅极信号在第一时间段中激活第一和第二栅极线两者,而在第二时间段中只激活第二栅极线。源极驱动部分在第一时间段中输出透射电压。输出选择部分在第一时间段中输出透射电压到源极线,并且在第二时间段中选择性地输出控制电压到源极线。
在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驱动显示设备的方法中,该显示设备包括多个像素部分。每个像素部分包括第一晶体管,包括与第一栅极线连接的第一栅极电极;与第一晶体管连接的第一液晶电容器;与第一栅极线和第一液晶电容器连接的第二晶体管;与第二晶体管连接的第二液晶电容器;与第二栅极线和源极线连接的第三晶体管;以及分别与第二和第三晶体管连接的泵浦电容器。该方法包括通过在第一时间段中激活第一和第二栅极线来导通第一、第二和第三晶体管;利用根据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晶体管的导通而施加到源极线的透射电压对第一和第二液晶电容器充电;通过在第二时间段中只激活第二栅极线来关断第一和第二晶体管并导通第三晶体管;以及通过根据第三晶体管的导通而将施加到源极线的控制电压施加到第二液晶电容器来将充电在第二液晶电容器中的透射电压调整为反射电压。
根据上述显示基板、制造该显示基板的方法、具有该显示基板的显示设备、以及驱动该显示基板的方法,本发明能够在实施单一液晶盒间隙并施加单一电压的同时匹配相对于电压的光反射率和光透射率。


通过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中图1A是示出现有技术的透反型显示设备的T-V曲线和R-V曲线的图形;而图1B是例示示范性透反型显示设备的概略的截面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产生反射电压的示范性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示范性像素部分的等效电路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示范性像素部分的等效电路图;图5是用于描述驱动图3例示的示范性等效电路的示范性方法的时序图;图6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的示范性第一显示基板的俯视图;图7是沿图6中的I-I′线得到的截面图;图8A到8D是用于描述制造图6中的示范性第一显示基板的示范性方法的截面图;图9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第四示范性实施例的示范性第一显示基板的俯视图;图10是沿图9中的II-II′线得到的截面图;图11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第五示范性实施例的示范性显示设备的框图;图12是例示图11中的示范性主驱动部分和示范性输出选择部分的框图;图13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六示范性实施例的驱动示范性显示设备的示范性方法的时序图;图14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七示范性实施例的驱动示范性显示设备的示范性方法的时序图;以及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改进的示范性透反显示设备相对于电压的亮度特性的图形。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考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发明也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而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制在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相反,这些实施例被提供用来使本公开充分和完整,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一个元件(element)被称为“在另一个元件之上”或“到另一个元件之上”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之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间的元件。相反,当一个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之上”时,则不存在居间的元件。相似的参考标记始终表示相似或相同的元件。在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所列出的相关项目的任意及全部组合。
应当理解,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在这里被用来描述各种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当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仅仅是用来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以下所讨论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而不脱离本发明的教导。
这里所用到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这里所用到的单数形式“一”、“该”以及“所述”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清楚地进行了其它表示。还应当理解当术语“包含”或“包括”用在本说明书中时,它们指定了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区域、整体(integer)、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也并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描述简便,可能在这里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面”、“下”、“在......之上”、“上”等空间相关术语来描述图中所例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或多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理解这些空间相关术语除了在图中所描述的方向以外,还旨在包含在使用或操作中的设备的不同方向。例如,如果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面”或“之下”的元件将被定向为在所述其它元件或特征“之上”。因此,示范性术语“在......下面”能够包含在......上面和在……下面的方向两者。可以使设备具有另外的朝向(旋转90度或朝向其它方向),而此处所使用的空间相关描述符将被相应地解释。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这里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还应当理解,诸如定义在常用的字典中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及本公开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当被解释为理想化的或极端形式化的含义,除非在这里定义为那样。
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参考截面图例来进行描述,这些图例使本发明的理想化的实施例的示意性图例。因此,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允许误差而出现与所述图例形状的偏差是可以预料的。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制在这这里所例示的区域的具体形状,而是应当包括例如由于制造所导致的形状上的偏差。例如,被例示或描述为平面的区域可以典型地具有粗糙和/或非线性的特征。而且,所例示的锐角也可以是圆的。因此,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并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例示区域的精确形状,而且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
图1A是示出现有技术的透反型显示设备的T-V曲线和R-V曲线的图形。图1B是例示示范性透反型显示设备的概率截面图。
参考图1A和1B,透反型LCD面板包括透射部分和反射部分。在透射部分,通过从LCD面板背面入射并穿过透射窗的第一光线(light)L1来显示图像。在反射部分,通过从LCD面板的正面入射并从底部反射的第二光线L2来显示图像。
由于在透射部分和反射部分之间的光路差别,相对于施加到液晶的电压的光反射率和光透射率互相不同。当液晶模式为寻常黑(normally black)时,在透射模式中发光强度(luminous intensity)在大约5V(伏特)时为最大。相反,在反射模式中,发光强度在大约3.5V时为最大。换句话说,透射部分需要约5V的透射电压来显示白灰度(white gradation),而反射部分需要约3.5V的反射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施加到透射部分的5V透射电压应当被降到3.5V电压,即要施加到反射部分的反射电压。因此,5V透射电压被充电在透射部分中,而3.5V反射电压被充电在反射部分中,从而可以显示具有均匀的白灰度的图像。因此,尽管采用了单一液晶盒间隙并施加单一电压,也可以在反射模式和透射模式两者中获得均匀的发光强度。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产生反射电压的示范性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参考图1B和图2,该等效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器CLC、第二电容器CST和第三电容器CP。第一电容器CLC,诸如液晶电容器,包括被施加第一公共电压VCOM的第一端以及电连接到电压线VL的第二端。第二电容器CST,诸如存储电容器,包括被施加第二公共电压VSTG的第一端以及电连接到电压线VL的第二端。第三电容器CP,诸如泵浦(pumping)电容器,包括与节点“A”电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节点“B”,即电压线VL,电连接的第二端。
以下,将描述该等效电路的操作。首先,5V透射电压被施加到电压线VL和节点“A”的每一个,以便第一到第三电容器被充以5V透射电压。接下来,0V控制电压被施加到节点“A”,以便节点“A”的电压从5V透射电压下降到0V控制电压。因此,节点“B”的电压下降预定电压,该预定电压取决于节点“A”的电压变化ΔV2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电容器CLC、CST和CP的电容比。
节点“B”的电压变化ΔV1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定义。
Qratio=CpCLC+Cp+CST]]>在公式1中,“ΔV2”表示节点“A”的电压变化。
例如,当第一、第二和第三电容器CLC、CST和CP的电容比Qratio为大约0.3,并且节点“A”的电压变化ΔV2为大约5V时,节点“B”的电压变化ΔV1为大约1.5V(=0.3×5V)。也就是,当节点“A”的电压从5V透射电压下降到0V控制电压时,在节点“B”的反射电压为大约3.5V,因为节点“B”的电压已经从大约5V下降到大约1.5V。因此,由第一、第二和第三电容器CLC、CST和CP的电容比、以及在透射电压与控制电压之间的电压差所导致的3.5V反射电压被施加到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LC和CST。
下面的表1示出了在寻常黑模式中透射电压与反射电压之间的关系。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示范性像素部分的等效电路图。
参考图3,第一像素部分P1包括第一透射部分Pt1、第一反射部分Pr1和第一调整部分Pa1。驱动信号通过源极线DL、第一栅极线GL1和第二栅极线GL2被传送到第一像素部分P1。第一透射部分Pt1、第一反射部分Pr1和第一调整部分Pa1由所述驱动信号来驱动。
第一透射部分Pt1包括第一晶体管TR1、第一液晶电容器CLCt和第一存储电容器CSTt。第一晶体管TR1包括第一栅极电极、第一源极电极和第一漏极电极。第一栅极电极与第一栅极线GL1连接。第一源极电极与第一调整部分Pa1的第三晶体管TR3电连接,这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第一漏极电极与第一液晶电容器CLCt和第一存储电容器CSTt连接。第一液晶电容器CLCt包括与第一漏极电极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被施加第一公共电压VCOMt的第二电极。第一存储电容器CSTt包括与第一漏极电极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被施加第二公共电压VCSTt的第二电极。
第一反射部分Pr1包括第二晶体管TR2、第二液晶电容器CLCr和第二存储电容器CSTr。第二晶体管TR2包括第二栅极电极、第二源极电极和第二漏极电极。第二栅极电极与第一栅极线GL1连接。第二源极电极与第一液晶电容器CLCt的第一电极和第一存储电容器CSTt的第一电极连接。第二漏极电极与第二液晶电容器CLCr和第二存储电容器CSTr连接。第二液晶电容器CLCr包括与第二漏极电极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被施加第一公共电压VCOMr的第二电极,其中VCOMr=VCOMt。第二存储电容器CSTr包括与第二漏极电极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被施加第二公共电压VCSTr的第二电极,其中VCSTr=VCSTt。
第一调整部分Pa1包括第三晶体管TR3和泵浦电容器CP。第三晶体管TR3包括第三栅极电极、第三源极电极和第三漏极电极。第三栅极电极与第二栅极线GL2连接。第三源极电极与源极线DL连接。第三漏极电极与泵浦电容器CP的第一电极连接。泵浦电容器CP包括与第三漏极电极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与第二晶体管TR2的第二漏极电极连接的第二电极。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示范性像素部分的等效电路图。
参考图4,第二像素部分P2包括第二透射部分Pt2、第二反射部分Pr2和第二调整部分Pa2。驱动信号通过源极线DL、第一栅极线GL1和第二栅极线GL2被传送到第二像素部分P2。第二透射部分Pt2、第二反射部分Pr2和第二调整部分Pa2由所述驱动信号来驱动。
第二像素部分P2类似于图3例示的根据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第一像素部分P1,但是第二透射部分Pt2的第四晶体管TR4的连接方式与第一像素部分P1的不同。例如,第二透射部分Pt2的第四晶体管TR4包括第四栅极电极、第四源极电极和第四漏极电极。第四栅极电极与第一栅极线GL1连接。第四源极电极与源极线DL连接。第四漏极电极与第一液晶电容器CLCt的第一电极和第一存储电容器CSTt的第一电极连接。
除上述连接方式之外,第二像素部分P2的第二反射部分Pr2和第二调整部分Pa2可以具有与第一像素部分P1的第一反射部分Pr1和第一调整部分Pa1基本相同的配置。因此,细节和重复的解释将被省略。在这种情况下,第五晶体管TR5与图3中的第二晶体管TR2基本等效,而第六晶体管TR6与图3中的第三晶体管TR3基本等效。
图5是用于描述驱动图3例示的示范性等效电路的示范性方法的时序图。
参考图3和图5,在第一时间段l1期间,高电平的第一和第二栅极信号G1和G2被施加到第一和第二栅极线GL1和GL2。因而,第一、第二和第三晶体管TR1、TR2和TR3被导通,并且此时透射电压Vd_t被施加到源极线DL。透射电压Vd_t经由第三晶体管TR3和第一晶体管TR1被充电在第一液晶电容器CLCt和第一存储电容器CSTt中。透射电压Vd_t还经由第二晶体管TR2被施加到节点“B”,即泵浦电容器CP的第二电极。因而,透射电压Vd_t经由第三晶体管TR3被施加到节点“A”,即泵浦电容器CP的第一电极。因此,透射电压Vd_t被施加到泵浦电容器CP的第一和第二电极两者。
在第二时间段l2期间,低电平的第一栅极信号G1被施加到第一栅极线GL1,并且高电平的第二栅极信号G2被维持在第二栅极线GL2。因而,具有连接到第一栅极线GL1的第一和第二栅极电极的第一和第二晶体管TR1和TR2被关断,而第三晶体管TR3维持导通状态。此时,控制电压Vc被施加到源极线DL。控制电压Vc经由导通的第三晶体管TR3被施加到节点“A”,即泵浦电容器CP的第一电极。节点“A”的电压被从透射电压Vd_t调整为控制电压Vc。相应地,节点“B”,即泵浦电容器CP的第二电极的电压也被从透射电压Vd_t调整为反射电压Vd_r。
在这种情况下,施加到节点“B”的反射电压Vd_r被从透射电压Vd_t调整了公式1的电压变化ΔV1。也就是,如先前对公式1所描述的,反射电压Vd_r由节点“A”的电压差ΔVd_t,即透射电压Vd_t与控制电压Vc之间的电压差,以及泵浦电容器CP、第二液晶电容器CLCr和第二存储电容器CSCr的电容比Qratio来确定。
因而,透射电压Vd_t被充电在第一透射部分Pt1的第一液晶电容器CLCt和第一存储电容器CSTt中,而反射电压Vd_r被充电在第一反射部分Pr1的第二液晶电容器CLCr和第二存储电容器CSTr中。
图6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的示范性第一显示基板的俯视图。图7是沿图6中的线I-I′得到的截面图。图8A到8D是描述制造图6中的示范性第一显示基板的示范性方法的截面图。
参考图3、图6和图7,显示面板100-1包括第一显示基板110-1、第二显示基板120以及液晶层130。
第一显示基板110-1包括源极线(也称为“数据线”)、栅极线(也称为“扫描线”)以及公共线。源极线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栅极线和公共线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二方向可以基本垂直于第一方向。源极线、栅极线以及公共线定义了多个像素部分。
例如,每个像素部分P1包括源极线DL以及分别与源极线DL交叉的第一公共线CVLt、第一栅极线GL1、第二栅极线GL2和第二公共线CVLr。像素部分P1被分成透射第一光线L1的透射区域TA和反射第二光线L2的反射区域RA。反射区域RA包括如图3所例示的第一透射部分Pt1的驱动元件CLCt、CSTt和TR1、第一反射部分Pr1的驱动元件CLCr、CSTr和TR2以及第一调整部分Pa1的驱动元件TR3和CP。
参考图8A,第一显示基板110-1包括第一基础基板101。沟道图案(channel pattern)102被形成在反射区域RA中的第一基础基板101上。沟道图案102形成在与第一、第二和第三晶体管TR1、TR2和TR3相对应的区域。第一绝缘隔层103形成在其上形成了沟道图案102的基础基板101上。
参考图8B,栅极金属图案被形成在第一绝缘隔层103上。栅极金属图案包括第一和第二栅极线GL1和GL2、第一和第二公共线CVLt和CVLr以及电极图案CPE,该电极图案CPE是泵浦电容器CP的第一电极。
第一反射部分Pr1的第一存储电容器CSTt由沟道图案102、第一绝缘隔层103以及第一公共线CVLt定义。第一反射部分Pr1的第二存储电容器CSTr由沟道图案102、第一绝缘隔层103以及第二公共线CVLr定义。第一调整部分Pa1的泵浦电容器CP由沟道图案102、第一绝缘隔层103以及电极图案CPE定义。
参考图8C,第二绝缘隔层104被形成在其上形成了栅极金属图案的基础基板101上。源极金属图案被形成在第二绝缘隔层104上。源极金属图案包括源极线DL以及分别形成第一、第二和第三晶体管TR1、TR2和TR3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源极电极和第一、第二和第三漏极电极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金属图案MP1、MP2和MP3。
源极线DL与第三晶体管TR3的第三源极电极整体地(integrally)形成。第一源极金属图案MP1包括第一晶体管TR1的第一漏极电极和第二晶体管TR2的第二源极电极。第一源极金属图案MP1通过第一接触孔C1与沟道图案102接触。
第二源极金属图案MP2包括第一晶体管TR1的第一源极电极和第三晶体管TR3的第三漏极电极。第二源极金属图案MP2通过第二接触孔C2与沟道图案102接触,并且通过第四接触孔C4与泵浦电容器CP的电极图案CPE接触。从而,泵浦电容器CP由沟道图案102、第一绝缘隔层103以及电极图案CPE所定义。
第三源极金属图案MP3包括第二晶体管TR2的第二漏极电极。第三源极金属图案MP3通过第三接触孔C3与沟道图案102接触。
参考图8D,有机绝缘层105被形成在其上形成了源极金属图案的基础基板101上。有机绝缘层105在反射区域RA和透射区域TA两者中以均匀的厚度形成。可以在有机绝缘层105的表面形成压印图案(embossing pattern)。从而,显示面板100-1在反射区域RA和透射区域TA两者中具有均匀的液晶盒间隙。
像素电极形成在与像素部分P1相对应的有机绝缘层105上。该像素电极包括透明(transparent)电极TE1和反射电极RE1。透明电极TE1形成在透射区域TA中,并且透射从第一显示基板110-1的背面入射的第一光线L1。反射电极RE1形成在反射区域RA中,并且反射从第一显示基板110-1的正面入射的第二光线L2。
透明电极TE1通过第一过孔VH1与第一源极金属图案MP1接触。透明电极TE1与第一晶体管TR1的第一漏极电极电连接,并定义了第一液晶电容器CLCt的第一电极。反射电极RE1通过第二过孔VH2与第三源极金属图案MP3连接。反射电极RE1与第二晶体管TR2的第二漏极电极电连接,并定义了第二液晶电容器CLCr的第一电极。
再次参考图7,第二显示基板120包括第二基础基板121。滤色层(colorfilter layer)122和公共电极层123形成在第二基础基板121上。
滤色层122形成在像素部分中,并且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图案。虽然未例示出,但是光孔(light hole)可以形成在与反射区域RA的预定区域相对应的滤色层122中。光孔透射第二光线L2,因此统一了反射区域RA和透射区域TA的亮度。
公共电极层123与形成在第一显示基板110-1上的透明电极TE1和反射电极RE1相对。公共电极层123等效于公共电极,并且定义了第一和第二液晶电容器CLCt和CLCr的第二电极。
液晶层130包括多个液晶分子。液晶分子的取向角度通过第一显示基板110-1的像素电极RE1和TE1与第二显示基板120的公共电极层123之间的电势差来改变,从而显示灰度图像(gradational image)。液晶层130可以具有寻常黑模式和寻常白模式。当电势差变大时,在寻常黑模式下所显示的灰度的亮度变高。相反,当电势差变小时,在寻常白模式下所显示的灰度的亮度变高。
图9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第四示范性实施例的示范性第一显示基板的俯视图。图10是沿图9中的线II-II′得到的截面图。
参考图4、9和10,显示面板100-2包括第一显示基板110-2、第二显示基板120和液晶层130。
第一显示基板110-2包括源极线、栅极线和公共线。源极线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栅极线和公共线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二方向可以基本垂直于第一方向。源极线、栅极线以及公共线定义了多个像素部分。
例如,每个像素部分P2包括源极线DL、以及分别与该源极线DL交叉的公共线CVL、第一栅极线GL1和第二栅极线GL2。像素部分P2被分成透射第一光线L1的透射区域TA和反射第二光线L2的反射区域RA。反射区域RA包括图4中例示的第二透射部分Pt2的驱动元件CLCt、CSTt和TR4、第二反射部分Pr2的驱动元件CLCr、CSTr和TR5、以及第二调整部分Pa2的驱动元件TR6和CP。
第一显示基板110-2包括第一基础基板101。沟道图案102形成在第一基础基板101上的像素部分P2中。沟道图案102形成在与第四、第五和第六晶体管TR4、TR5和TR6相对应的区域。
第一绝缘隔层103被形成在其上形成了沟道图案102的基础基板101上。栅极金属图案被形成在第一绝缘隔层103上。栅极金属图案包括公共线CVL、第一和第二栅极线GL1和GL2、以及作为泵浦电容器CP的第一电极的电极图案CPE。
第二绝缘隔层104被形成在其上形成了栅极金属图案的基础基板101上。源极金属图案被形成在第二绝缘隔层104上。源极金属图案包括源极线DL、以及分别形成第四、第五和第六晶体管TR4、TR5和TR6的第四、第五和第六源极电极和第四、第五和第六漏极电极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金属图案MP11、MP22和MP33。
源极线DL与第四晶体管TR4的第四源极电极和第六晶体管TR6的第六源极电极整体地形成。第一源极金属图案MP11包括第四晶体管TR4的第四漏极电极和第五晶体管TR5的第五源极电极。第一源极金属图案MP11通过第一接触孔C11与沟道图案102接触。
第二源极金属图案MP22包括第五晶体管TR5的第五漏极电极,并且通过第二接触孔C22与沟道图案102接触。
第三源极金属图案MP33包括第六晶体管TR6的第六漏极电极。第三源极金属图案MP33通过第三接触孔C33与沟道图案102接触,并且通过第四接触孔C44与泵浦电容器CP的电极图案CPE接触。
因此,在第一源极金属图案MP11与公共线CVL相互重叠的区域中定义了第二透射部分Pt2的第一存储电容器CSTt,并且在第二源极金属图案MP22与公共线CVL相互重叠的区域中定义了第二反射部分Pr2的第二存储电容器CSTr。第二调整部分Pa2的泵浦电容器CP由沟道图案102和电极图案CPE所定义。
有机绝缘层105被形成在其上形成了源极金属图案的第一基础基板101上。有机绝缘层105在反射区域RA和透射区域TA两者中以均匀的厚度形成。可以在有机绝缘层105的表面上形成压印图案。因此,显示面板100-2在反射区域RA和透射区域TA两者中具有均匀的液晶盒间隙。
像素电极被形成在与像素部分P2相对应的有机绝缘层105上。像素电极包括透明电极TE2和反射电极RE2。透明电极TE2被形成在透射区域TA中,而反射电极RE2被形成在反射区域RA中。
透明电极TE2通过第一过孔VH11与第一源极金属图案MP11接触。因此,透明电极TE2与第四晶体管TR4的第四漏极电极电连接,并且定义了第一液晶电容器CLCt的第一电极。反射电极RE2通过第二过孔VH22与第二源极金属图案MP22接触。因此,反射电极RE2与第五晶体管TR5的第五漏极电极电连接,并且定义了第二液晶电容器CLCr的第一电极。
第二显示基板120和液晶层130与图7所例示的基本相同,因此其细节和重复的解释将被省略。
图11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第五示范性实施例的示范性显示设备的框图。
参考图11,显示设备包括液晶显示器(“LCD”)面板100、驱动设备200、以及柔性印刷电路板(“FPC”)300。FPC 300将驱动设备200与外部设备(未示出)电连接。
LCD面板100包括第一显示基板100、第二显示基板120、以及插在显示基板110和120之间的液晶层(未示出)。LCD面板100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该显示区域的外围区域。
显示区域包括“m”条源极线DL1、......、DLm和2n条栅极线GL1、......、GL2n。栅极线GL1、......、GL2n与源极线DL1、......、DLm交叉。源极线DL1、......、DLm和栅极线GL1、......、GL2n定义了显示区域中的m×n个像素部分“P”。这里,“n”和“m”代表自然数。
像素部分“P”包括透射部分Pt、反射部分Pr和调整部分Pa。驱动信号通过源极线DL、第一栅极线GL1和第二栅极线GL2被传送到像素部分“P”。透射部分Pt、反射部分Pr和调整部分Pa由所述驱动信号来驱动。透射部分Pt包括第一晶体管TR1、第一液晶电容器CLCt和第一存储电容器CSTt。反射部分Pr包括第二晶体管TR2、第二液晶电容器CLCr和第二存储电容器CSTr。调整部分Pa包括第三晶体管TR3和泵浦电容器CP。
驱动设备200包括主驱动部分210、输出选择部分220和栅极驱动部分230。
主驱动部分210可以是安装在外围区域中的单芯片(single chip)。主驱动部分210通过使用从FPC 300传送的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输出用于驱动像素部分“P”的驱动信号。
输出选择部分220选择性地将数据电压和控制电压Vc,即从主驱动部分210输出的输出信号,输出到源极线DL。在这种情况下,数据电压是充电在透射部分Pt的第一液晶电容器CLCt和第一存储电容器CSTt中的透射电压Vd_t。控制电压Vc是用于将透射电压Vd_t调整为反射电压Vd_r的预设电压。输出选择部分220在水平周期(horizontal period)的第一时间段期间将透射电压Vd_t输出到源极线DL,并在水平周期的第二时间段期间将控制电压Vc输出到源极线DL。
栅极驱动部分330可以集成在外围区域中,或者可以被安装为分立的芯片。栅极驱动部分230在从主驱动部分210提供的驱动信号的基础上将栅极信号输出到栅极线GL1、......、GL2n。
图12是例示图11中的示范性主驱动部分和示范性输出选择部分的框图。
参考图11和12,主驱动部分210包括控制部分211、存储器213、电压生成部分215和源极驱动部分217。
控制部分211从外部接收数据信号210a和控制信号210b。控制信号210b包括水平同步信号、垂直同步信号、主时钟信号和数据使能信号。
控制部分211根据控制信号210b向存储器213写入数据信号210a以及从存储器213读出数据信号210a。控制部分211输出栅极控制信号211a到栅极驱动部分230。栅极控制信号211a包括垂直起始信号STV、第一时钟信号CK、第二时钟信号CKB和栅极电压VSS。
控制部分211还输出源极信号211b到源极驱动部分217,并将从存储器213读出的数据信号211d输出到源极驱动部分217。源极信号211b包括水平起始信号、负载信号和反转信号(reverse signal)。
控制部分211还将诸如主时钟信号、反转信号等的控制信号211c输出到电压生成部分215。此外控制部分211还输出选择信号211e到输出选择部分220。
电压生成部分215通过使用从外部施加的外部电源210c生成驱动电压。驱动电压包括栅极电压215a、参考伽玛(gamma)电压215b和公共电压215c。
栅极电压215a被提供给控制部分211,而参考伽玛电压215b被提供给源极驱动部分217。公共电压215c被提供给LCD面板100。公共电压215c包括液晶公共电压VCOMt和VCOMr,以及存储电压VSTGt和VSTGr。液晶公共电压VCOMt和VCOMr被施加到第二显示基板120的公共电极。存储电压VSTGt和VSTGr被施加到第一显示基板110的公共电极。液晶公共电压VCOMt和VCOMr以及存储电压VSTGt和VSTGr可以具有基本相同的电平,例如VCOMt=VCOMr=VSTGt=VSTGr。
除了驱动电压,电压生成部分215还将控制电压215d,即用于将透射电压Vd_t调整为反射电压Vd_r的Vc,输出到输出选择部分220。
控制电压Vc依据LCD面板100的T-V和R-V特性,以及像素部分“P”的第二液晶电容器CLCr、第二存储电容器CSTr和泵浦电容器CP的电容比Qratio来设置。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采用了其中控制电压Vc具有与公共电压相同的电平的情况作为例子。
源极驱动部分217根据参考伽玛电压215b将从存储器213读出的数据信号211d转换为模拟数据电压,并输出该模拟数据电压到形成在第一显示基板110的输出选择部分220。在这种情况下,从源极驱动部分217输出的数据电压是将要充电在相应像素部分“P”的透射部分Pt中的透射电压Vd_t。
输出选择部分220包括与源极驱动部分217的输出端的数量相对应的多个开关SW1、......、SWm。开关SW1、......、SWm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与源极驱动部分217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输入端,以及第二输入端,通过该第二输入端输入从电压生成部分215提供的控制电压215d(Vc)。每个开关,例如开关SW1,在通过第一输入端输入的透射电压Vd_t与通过第二输入端输入的控制电压Vc之间选择一个电压,并输出所选择的电压到相应的源极线DL。
图13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六示范性实施例的驱动示范性显示设备的示范性方法的时序图。
参考图11、图12和图13,电压生成部分215将公共电压215c VCOM输出到LCD面板100。公共电压215c VCOM基本上与第一液晶电容器、第二液晶电容器、第一存储电容器和第二存储电容器的公共电压相同,即,VCOM=VCOMt=VCOMr=VSTGt=VSTGr。根据线反转(line inversion)方法,公共电压VCOM在每个水平周期1H被反转。
电压生成部分215将控制电压215d Vc输出到输出选择部分220。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采用其中控制电压Vc具有与公共电压VCOM相同电平的情况作为例子。源极驱动部分217在水平周期1H的第一时间段l1期间输出对应于一个水平线的数据电压DATA。
栅极驱动部分230将第一和第二栅极信号G11和G12输出到第一和第二栅极线GL1和GL2,以驱动该水平线的相应的像素部分。第一栅极信号G11具有对应于第一时间段l1的第一脉冲宽度W1。第二栅极信号G12与第一栅极信号G11的上升沿同步,因而也在第一时间段l1上升。第二栅极信号G12具有大于第一脉冲宽度W1的第二脉冲宽度W2。第二脉冲宽度W2可以持续水平周期1H的持续时间。
控制部分211输出对应于第一和第二栅极信号G11和G12的、用于控制输出选择部分220的选择信号211e SC。根据该选择信号SC,输出选择部分220在第一和第二栅极信号G11和G12处于高电平的时间段内选择源极驱动部分217的输出信号,并且在第一栅极信号G11处于低电平而第二栅极信号G12处于高电平的时间段内选择控制电压Vc。
例如,在第一水平周期1H的第一时间段l1期间,栅极驱动部分230输出高电平的第一和第二栅极信号G11和G12到形成在第一水平线的像素部分的第一和第二栅极线GL1和GL2。输出选择部分220在该第一时间段l1期间根据选择信号211e SC将第一水平线的数据电压1L_DATA,即源极驱动部分217的输出信号,输出到源极线DL1、......、DLm。
施加到任意源极线DL的数据电压Vd_t分别经由第三晶体管TR3和第一晶体管TR1被充电在第一液晶电容器CLCt和第一存储电容器CSTt中,并经由第二晶体管TR2被施加到节点“B”,即泵浦电容器CP的第二电极。数据电压Vd_t经由第三晶体管TR3被施加到节点“A”,即泵浦电容器CP的第一电极。因此,数据电压Vd_t被施加到泵浦电容器CP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两者。
在第一水平周期1H的第二时间段l2期间,栅极驱动部分230将低电平第一栅极信号G11输出到第一栅极线GL1,并且在第二栅极线GL2维持高电平的第二栅极信号G12。在这种情况下,输出选择部分220根据来自控制部分211的选择信号211e SC,将控制电压215d Vc,即电压生成部分215的输出信号,输出到源极线DL1、......、DLm。
因此,施加到任意源极线DL的控制电压215d Vc经由第三晶体管TR3被施加到节点“A”,即泵浦电容器CP的第一电极。节点“A”的电压从数据电压Vd_t下降到控制电压Vc,而节点“B”,即泵浦电容器CP的第二电极的电压也相应地下降。
根据公式1,节点“B”的电压是由节点“A”的电压变化Vd_t-Vc、以及泵浦电容器CP、第二液晶电容器CLCr和第二存储电容器CSTr的电容比Qratio所调整的反射电压Vd_r。因此,反射电压Vd_r被充电在第二液晶电容器CLCr和第二存储电容器CSTr中。从而,数据电压Vd_t被充电在第一水平线的透射部分1L_Pt中,而反射电压Vd_r被充电在第一水平线的反射部分1L_Pr中。
以相同方式,第二水平线的像素部分在第二水平周期期间被驱动。因此,数据电压-Vd_t被充电在第二水平线的透射部分2L_Pt中,而反射电压-Vd_r被充电在第二水平线的反射部分2L_Pr中。
图14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七示范性实施例的驱动示范性显示设备的示范性方法的时序图。
参考图11、12和14,在水平周期1H期间,源极驱动部分217顺序地输出分别与组成一个水平线的第一色彩“R”、第二色彩“G”以及第三色彩“B”的像素部分相对应的第一色彩数据电压“R”、第二色彩数据电压“G”以及第三色彩数据电压“B”。
例如,在第一水平周期1H的第一时间段l1期间,栅极驱动部分230将高电平的第一和第二栅极信号G11和G12输出到形成在第一水平线的像素部分中的第一和第二栅极线GL1和GL2。输出选择部分220在第一时间段l1期间根据选择信号211e SC将第一、第二和第三数据电压“R”、“G”和“B”,即源极驱动部分217的输出信号1L_DATA,输出到源极线(DL1、......、DLm)。因此,透射电压Vd_t被充电在构成第一水平线的透射部分1L_Pt的第一液晶电容器CLCt和第一存储电容器CSTt中。
然后,在第一水平周期1H的第二时间段l2期间,栅极驱动部分230将低电平的第一栅极信号G11输出到第一栅极线GL1,并在第二栅极线GL2维持高电平的第二栅极信号G12。输出选择部分220根据选择信号211e SC将控制电压215d Vc输出到源极线DL1、......、DLm。因此,反射电压Vd_r被充电在构成第一水平线的反射部分1L_Pr的第二液晶电容器CLCr和第二存储电容器CSTr中。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示范性透反显示设备的改进的相对于电压的亮度特性的图形。
参考图15,在传统的透射率-电压曲线T-V中,发光强度在大约0V时最小。随着电压逐渐增加,发光强度逐渐增加,因此发光强度在大约5V时最大。在传统的反射率-电压曲线R-V中,发光强度在大约0V时最小。随着电压逐渐增加,发光强度逐渐增加,因此在大约3.5V时发光强度最大。该R-V曲线具有在电压大于大约3.5V时发光强度降低的特性。
相反,根据由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透射电压的电压降所生成的反射电压的反射率-电压曲线Rc-V几乎与T-V曲线匹配。因此,可以在反射模式和透射模式两者中实现均匀的亮度特性。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利用控制电压对透射电压进行调整以作为反射电压使用,从而可以在实施单一液晶盒间隙并使用单一电压的同时,使R-V曲线与T-V曲线相匹配。控制电压可适用于各个透反显示设备,用以匹配各种透反显示设备的R-V和T-V曲线。
因此,与使用双液晶盒间隙以及双电压来匹配R-V和T-V曲线的显示设备相比,制造成本可以降低。具体来说,过程的长度短于实施双液晶盒间隙的显示设备,所以可以降低制造成本。而且,与使用双电压的显示设备相比,驱动电路的实施被简化。从而可以降低驱动电路的制造成本。
虽然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应当被限制在这些示范性实施例,而是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以下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保护内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像素部分,每个像素部分被分成包括反射电极的反射区域和包括透明电极的透射区域,每个像素部分包括第一栅极线;与所述第一栅极线平行的第二栅极线;与所述第一栅极线和第二栅极线交叉的源极线;第一晶体管,包括第一源极电极、连接到所述第一栅极线的第一栅极电极、以及与所述透明电极连接的第一漏极电极;第二晶体管,包括连接到所述第一栅极线的第二栅极电极、与所述第一漏极电极连接的第二源极电极、以及与所述反射电极连接的第二漏极电极;泵浦电容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该泵浦电容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漏极电极连接;以及第三晶体管,包括连接到所述第二栅极线的第三栅极电极、与所述源极线连接的第三源极电极、以及与所述泵浦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的第三漏极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每个像素部分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漏极电极连接的第一存储电容器、以及与所述第二漏极电极连接的第二存储电容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在所述反射区域中形成所述第一栅极线、第二栅极线、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泵浦电容器、第一存储电容器、以及第二存储电容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源极电极与所述源极线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源极电极与所述第三漏极电极连接。
6.一种制造显示基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基础基板上的每个像素区域中形成沟道图案;在其上形成了所述沟道图案的基础基板上形成栅极金属图案,所述栅极金属图案包括第一栅极线、第二栅极线、与所述沟道图案重叠的第一公共线、以及泵浦电容器的电极图案;在其上形成了所述栅极金属图案的基础基板上形成第一绝缘隔层,所述第一绝缘隔层包括多个暴露所述沟道图案的接触孔;形成经由所述接触孔与所述沟道图案接触的源极金属图案,所述源极金属图案包括与所述第一栅极线电连接的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源极电极和第一漏极电极;与所述第一栅极线电连接的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源极电极和第二漏极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二栅极线电连接的第三晶体管的第三源极电极和第三漏极电极;在其上形成了所述源极金属图案的基础基板上形成具有均匀厚度的有机绝缘层,所述有机绝缘层包括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以及形成通过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一晶体管连接的透明电极、以及通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二晶体管连接的反射电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栅极金属图案还包括形成包括与所述第一公共线基本平行的第二公共线的栅极金属图案,并与所述沟道图案重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沟道图案与所述第一公共线定义了第一存储电容器,所述沟道图案与所述第二公共线定义了第二存储电容器,而所述沟道图案与所述电极图案定义了所述泵浦电容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源极金属图案包括形成所述源极金属图案,其包括第一源极金属图案,包括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漏极电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源极电极;第二源极金属图案,包括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源极电极和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三漏极电极;第三源极金属图案,包括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漏极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三源极电极整体地形成的源极线。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源极金属图案包括形成所述源极金属图案,其包括第一源极金属图案,包括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漏极电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源极电极,所述第一源极金属图案与所述第一公共线的第一部分重叠;第二源极金属图案,包括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漏极电极,所述第二源极金属图案与所述第一公共线的第二部分重叠;第三源极金属图案,包括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三漏极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源极电极和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三源极电极整体地形成的源极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公共线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源极金属图案定义了第一储存电容器,所述第一公共线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源极金属图案定义了第二存储电容器,并且所述沟道图案与所述电极图案定义了所述泵浦电容器。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栅极金属图案包括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栅极电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栅极电极整体地形成所述第一栅极线,并且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三栅极电极整体地形成所述第三栅极线。
13.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部分,每个像素部分包括透射部分,其中充电有根据第一栅极线的激活而通过源极线传送的透射电压;反射部分,其中充电有所述透射电压;以及调整部分,其基于根据第二栅极线的激活而通过所述源极线传送的控制电压将充电在所述反射部分中的透射电压调整为反射电压;栅极驱动部分,其将第一和第二栅极信号分别输出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栅极线,所述第一和第二栅极信号在第一时间段内激活所述第一和第二栅极线两者,并且在第二时间段内只激活所述第二栅极线;源极驱动部分,其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输出所述透射电压;以及输出选择部分,其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输出所述透射电压到所述源极线,并且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选择性地输出所述控制电压到所述源极线。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是水平周期(“1H”)的较早的时间段,而所述第二时间段是所述1H的较迟的时间段。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透射部分包括第一晶体管,包括与所述第一栅极线连接的第一栅极电极;第一液晶电容器,其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漏极电极连接;以及第一存储电容器,其与所述第一漏极电极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反射部分包括第二晶体管,包括与所述第一栅极线连接的第二栅极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一漏极电极连接的第二源极电极;第二液晶电容器,其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漏极电极连接;以及第二存储电容器,其与所述第二漏极电极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调整部分包括第三晶体管,包括与所述第二栅极线连接的第三栅极电极、以及与所述源极线连接的第三源极电极;以及泵浦电容器,包括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三漏极电极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二漏极电极连接的第二端。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调整部分包括第三晶体管,包括与所述第二栅极线连接的第三栅极电极、与所述源极线连接的第三源极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源极电极连接的第三漏极电极;以及泵浦电容器,包括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三漏极电极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二漏极电极连接的第二端。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透射电压与所述反射电压之间的电压差(ΔV1)由下面的公式定义ΔV1=ΔV2×CPCLC+CP+CST,]]>其中ΔV2是所述透射电压与所述控制电压之间的电压差,CLC是所述第二液晶电容器的电容,CST是所述第二存储电容器的电容,而CP是所述泵浦电容器的电容。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液晶电容器包括与所述第一漏极电极连接的透明电极,并且所述第二液晶电容器包括与所述第二漏极电极连接的反射电极。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输出所述控制信号的电压生成部分,所述电压生成部分还将公共电压分别输出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液晶电容器的公共电极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存储电容器的公共电极。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控制电压具有与所述公共电压基本相同的电势电平。
23.一种驱动显示基板的方法,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像素部分,每个像素部分包括包括与第一栅极线连接的第一栅极电极的第一晶体管;与所述第一晶体管连接的第一液晶电容器;与所述第一栅极线和第一液晶电容器连接的第二晶体管;与该第二晶体管连接的第二液晶电容器;与第二栅极线和源极线连接的第三晶体管;以及分别与第二和第三晶体管连接的泵浦电容器,该方法包括通过在第一时间段内激活所述第一和第二栅极线来导通所述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根据所述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以及第三晶体管的导通,利用施加到所述源极线的透射电压对所述第一和第二液晶电容器充电;通过在第二时间段内只激活所述第二栅极线来关断所述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并导通所述第三晶体管;以及通过根据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导通而将施加到所述源极线的控制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二液晶电容器,将充电在所述第二液晶电容器中的透射电压调整为反射电压。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选择性地对在所述第一时间段中将所述透射电压施加到所述源极线、以及在所述第二时间段中将所述控制电压施加到所述源极线进行控制。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是水平周期(“1H”)的较早的时间段,而所述第二时间段是所述1H的较迟的时间段。
全文摘要
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像素部分,每个像素部分包括第一和第二栅极线、源极线、第一、第二和第三晶体管、以及泵浦电容器。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栅极驱动部分、源极驱动部分、以及输出选择部分。显示面板的每个像素部分包括透射部分、反射部分、以及调整部分。调整部分根据控制电压将充电在反射部分中的透射电压调整为反射电压。因此,施加到透射部分的透射电压被调整为要施加到反射部分的反射电压。从而,在实施单一液晶盒间隙并施加单一电压的同时,相对于电压的光反射率和光透射率互相匹配。
文档编号G02F1/133GK101046943SQ200710091499
公开日2007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31日
发明者李起昌, 金一坤, 金哲民, 朴俊河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