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2654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影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由装卸地安装在激光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 置中的显影盒。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具有可动部件的显影盒,该可动部件通过从外部输入 的旋转驱动力而从第一位置圆周移动到第二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267994号公报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有的显影盒的改良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式的显影盒,具有框体,用于收容 显影剂;显影辊,可旋转地被轴支撑在上述框体上;可动部件,从上 述框体向外部突出地设置,能够直线移动到比第一位置远离上述显影 辊的第二位置;和驱动部,设置在上述框体上,通过从外部输入的旋 转驱动力将上述可动部件从上述第一位置直线驱动到上述第二位置。根据该实用新型,通过构成为使可动部件直线移动,在将本显影 盒应用于新品检测机构时,与使可动部件圆周移动相同距离相比,可 以增大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距离。从而可以防止新品检测时的误检第二方式的显影盒,具有释放单元,在上述可动部件从上述第一 位置移动到上述第二位置时,该释放单元释放从上述可动部件传递的4力。根据该实用新型,即使从外部向可动部件施加了不期望的力时, 也可以防止可动部件、驱动部等的破损。第三方式的显影盒中,上述驱动部具有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 体,离开上述第一旋转体设置;无齿带,将上述第一旋转体的旋转传 递到上述第二旋转体;第一齿轮,与上述第二旋转体设置在同一轴上, 并与上述第二旋转体一体旋转;齿条,设置在上述可动部件上,接受 来自上述第一齿轮的驱动力;和传递机构,将从外部输入的旋转驱动 力传递到上述第一旋转体及上述显影辊,上述释放单元是上述无齿带。根据该实用新型,将第一旋转体的旋转传递到第二旋转体的带是 无齿带,因此施加不期望的力而使可动部件向第二位置侧移动时,第 二旋转体相对于第一旋转体空转。从而从可动部件传递的力被释放。第四方式的显影盒中,上述驱动部具有单向齿轮,具有第一齿 轮、及与第一齿轮设置在同一轴上的第二齿轮;齿条,设置在上述可 动部件上,接受来自上述第二齿轮的驱动力;和传递机构,将从外部 输入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上述第一齿轮,上述第二齿轮构成为,当从 上述第一齿轮侧受力时,传递来自上述第一齿轮的驱动力,当从上述 齿条侧受力时,相对于上述第一齿轮空转,上述释放单元是上述第二 齿轮。根据该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单向齿轮,第二齿轮相对于第一齿轮 空转,因此从可动部件传递的力被释放。第五方式的显影盒中,上述第一位置为新品位置,上述第二位置 为旧品位置,通过将上述框体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使上述驱动部 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部件扣合,从上述驱动部件输入旋转驱动<实用新型的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构成为使可动部件直线移动,在将本显影 盒应用于新品检测机构时,与使可动部件圆周移动相同距离相比,可 以增大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距离。从而可以防止新品检测时的误检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透视图。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侧视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示意图。 图6B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示意图。 图6C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示意图。 图6D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8A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示意图。 图8B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示意图。 图8C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示意图。 图8D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示意图。 图8E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侧视图。 图IOA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示意图。 图IOB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示意图。 图IIA是表示检测臂的位置偏离的示意图。图II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参照图1 图8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图1是表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显影盒1的激光打 印机2 (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侧面剖视图的示意图。激光打印机2包括主体箱28;用于向主体箱28内传送纸张3 的供纸部4;和用于在传送的纸张3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5等。在 以下的说明中以图1中的右为前、左为后来进行说明。<供纸部的构成>供纸部4包括供纸盘6,可装卸地安装在主体箱28内的底部; 纸张压板7,设置在供纸盘6内;送出辊ll,设置在供纸盘6的一端 侧的上方;供纸辊8,相对于送出辊11设置在纸张3的传送方向下游 侧;供纸小块(pat) 9;纸粉取出辊50,相对于供纸辊8设置在传送 方向下游侧;定位辊12,相对于纸粉取出辊50设置在下游侧。供纸盘6内的纸张3在纸张压板7的作用下靠向供纸辊8侧,由 供纸辊8及供纸小块9逐张地送出,经过各种辊IO、 50、 12后,传送 到图像形成部5。<图像形成部的构成〉图像形成部具有扫描单元16、工艺盒17、定影部18等。 <扫描单元的构成〉扫描单元16设置在主体箱28的上部,具有未图示的激光发光部、多棱镜、透镜、反射镜等。根据图像数据从激光发光部发出的激光束,如点划线所示,经过 多棱镜、透镜、反射镜、透镜、反射镜等的通过或反射,以高速扫描 而照射到工艺盒17的感光鼓27的表面上。<工艺盒的构成〉工艺盒17由感光体盒51和显影盒1构成,自由装卸地安装在扫 描单元16的下方。另外,显影盒1在主体箱28内的安装,可以通过显影盒l单独进 行,也可以通过在感光体盒51上安装有显影盒1的工艺盒17来进行。<显影盒的构成>显影盒l具有收容调色剂(显影剂的一例)的框体35;可旋转 地被轴支撑在框体35上的显影辊31、供给辊33及搅拌器34a;以及层 厚限制刮刀32、可动部件60 (参照图4)等。框体35内的调色剂由搅拌器34a搅拌后,由供给辊33供给到显 影辊31,此时在供给辊33和显影辊31之间摩擦带电为带正电。供给 到显影辊31上的调色剂伴随显影辊31的旋转而进入到层厚限制刮刀 32和显影辊31之间,进而在摩擦带电的同时作为固定厚度的薄层而承 载在显影辊31上。<显影盒的详细结构>图2是示意地表示显影盒1的一端侧的透视图。显影盒1的框体 35具有盒主体35a;和盖体35b,可装卸地设置在盒主体35a的一端 侧,部分覆盖该一端侧。在盖体35b上形成有用于插入可动部件60的突起60a的直线状的长槽61 (参照图3A、图3B)。可动部件60的突起60a插入到长槽61 中,并且可动部件沿着长槽61直线移动。此外,在盖体35b上在长槽61的周围形成有用于保护突起60a的 肋62。图3A及图3B是示意地表示显影盒1的上述一端侧的侧视图。在 图3A中突起60a位于前后方向的后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位置称为 新品位置(第一位置的一例)。在此,新品是指显影辊31未驱动的显 影盒。另一方面,在图3B中突起60a位于前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位 置称为旧品位置(第二位置的一例)。旧品位置相对于新品位置离显 影辊31远。在此旧品是指显影辊31已驱动的显影盒。图4是示意地表示拆下了盖体35b的状态的显影盒1的侧面、且 可动部件60位于新品位置的状态的侧面的侧视图。在盒主体35a和图 2所示的盖体35b之间设置有驱动部74、可动部件60等。驱动部74包括传递机构63,第一滑轮64(第一旋转体的一例), 第一齿轮67,图中隐藏在第一齿轮67之后的看不到的第二滑轮65 (第 二旋转体的一例),无齿带66,齿条68等。传递机构63具有输入齿轮69、显影辊驱动齿轮70、供给辊驱动 齿轮71、中间齿轮72、搅拌器驱动齿轮73。显影辊驱动齿轮70 —体地设置在图1所示的显影辊31的端部, 与输入齿轮69啮合。供给辊驱动齿轮71 —体地设置在图1所示的供给辊33的端部,9与输入齿轮69啮合。搅拌器驱动齿轮73 —体地设置在图1所示的搅拌器34a的端部, 经由中间齿轮72与输入齿轮69啮合。第一滑轮64与搅拌器驱动齿轮73设置在同轴上,与搅拌器驱动 齿轮73—体地旋转。第一齿轮67在从第一滑轮64离开的位置可旋转地轴支撑在框体 35上。图中看不到的第二滑轮65与第一齿轮67同轴且与该第一齿轮67 一体地形成,与第一齿轮67—体地旋转。无齿带66是没有形成齿的平带。无齿带66在由第一滑轮64和第 二滑轮65展开的状态下被架起,将第一滑轮64的旋转传递到第二滑 轮65。可动部件60包括突起60a,从盒主体35a侧向外侧突出地设置; 和基部60b,与突起60a—体地形成。基部60b在纸面里侧可滑动地支 撑在引导槽35c上,在引导槽35c被引导而可以直线移动。齿条68与可动部件60的基部60b —体地形成,从基部60b的前 端侧沿着基部60b向后端侧直线状地延伸。在齿条68的与朝向基部60b 侧的面相反侧的面上在延伸方向上以预定间隔形成有齿68a。齿条68 的这些齿68a与第一齿轮67啮合,从而将第一齿轮67的旋转运动变换 为可动部件60的直线运动。齿条68被形成为越是从前端部靠近后端部越是远离基部60b的形 状。将齿条68形成为这种形状,可以使齿条68容易与第一齿轮67啮合,并且在啮合后还可以通过弹力使齿条68与第一齿轮67压接,从 而可以确保两者的啮合。输入齿轮69,在显影盒1被安装在主体箱28内的预定的安装位 置时,与设在主体箱28侧的驱动装置110 (参照图5)的旋转驱动轴 110a (驱动部件的一例)扣合,并通过从旋转驱动轴110a输入的旋转 驱动力("从外部输入的旋转驱动力"的一例)而旋转。显影辊驱动齿轮70及供给辊驱动齿轮71通过输入齿轮69的旋转 而旋转,从而旋转驱动力被传递到显影辊31及供给辊33,并且中间齿 轮72及搅拌器驱动齿轮73通过输入齿轮69的旋转而旋转,从而旋转 驱动力被传递到搅拌器34a及第一滑轮64。<感光体盒的构成>如图1所示,在感光体盒51上设置有感光鼓27、有栅格电极 (scorotron)型带电器29、转印辊30等。感光鼓27可旋转地支撑在感光体盒51的框体上。感光鼓27的鼓 主体接地,并且其表面部分由正带电性的感光层形成。在感光鼓的上 方配置有孔状地形成在感光体盒51的框体上的曝光窗51a。有栅格电极型带电器29,在感光鼓27的上方与感光鼓27不接触 地隔开预定间隔相对配置。有栅格电极型带电器29是由钨等带电用金 属丝产生电晕放电的正带电用的有栅格电极型的带电器,使感光鼓27 的表面均匀地以正极性带电。转印辊30以与感光鼓27相对且接触的方式配置在感光鼓27的下 方,可旋转地支撑在感光体盒51的框体上。转印辊30通过在金属制 的辊轴上覆盖导电性的橡胶材料而构成。在转印时在转印辊30上通过 恒流控制被施加转印偏压。感光鼓27的表面通过有栅格电极型带电器29均匀带正电后,通过来自扫描单元16的激光束的高速扫描而曝光。从而曝光的部分的电位下降,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影。在此"静电潜影"是指均匀带正电的感光鼓27的表面中由激光束 曝光而电位下降的曝光部分。承载在显影辊31上的调色剂,通过显影辊31的旋转在与感光鼓 27相对且接触时,供给到在感光鼓27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影上。调 色剂通过选择性地承载在感光鼓27的表面上而被可视图像化,从而通 过反转显影而形成调色剂图像。感光鼓27和转印辊30被驱动旋转以在两者之间夹持并传送纸张 3,通过在感光鼓27和转印辊30之间传送纸张3,将承载在感光鼓27 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3上。<定影部的构成>定影部18配置在工艺盒17的下游侧,包括加热辊41,与加热 辊41相对配置且推压加热辊41的加压辊42,以及设置在该加热辊41 及加压辊42的下游侧的一对排纸辊45等。定影部18在纸张3经过加热辊41和加压辊42之间的期间使转印 到纸张3上的调色剂热定影。热定影后的纸张3由排纸辊45排出到排 纸盘46上。<主体箱内的详细结构>在主体箱28的前侧设置有自由开闭的前盖2a。在打开前盖2a时 可以从开口装卸工艺盒17。图5是表示从主体箱28仅拆下显影盒1的状态的示意图。在主体 箱28内的安装显影盒1的安装位置附近设置有向显影盒1的输入齿 轮69传递旋转驱动力的驱动装置110;和检测显影盒1是否为新品的新品检测装置120 (新品检测机构的一例)。驱动装置110包括未图示的驱动电机、由驱动电机驱动而旋转的未图示的齿轮组、由齿轮组驱动而旋转的旋转驱动轴110a等。在驱动装置110中,与输入齿轮69扣合的旋转驱动轴110a与前 盖2a的开闭连动而相对于显影盒1进退。将显影盒1安装到主体箱28 内后关闭前盖2a时,旋转驱动轴110a朝向输入齿轮69进入,输入齿 轮69与旋转驱动轴110a扣合。打开前盖2a时,旋转驱动轴110从输 入齿轮69退出,旋转驱动轴110a和输入齿轮69的扣合被解除。新品检测装置120包括检测臂122、摆动限制部123、未图示的 光传感器、及未图示的螺旋弹簧等。检测臂122自由摆动地设置在主体箱28上。图5示出了没有摆动 的位置的检测臂122,检测臂122位于盖位置时,来自发光部的光被检 测臂122遮住,光传感器接收不到光。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位置称 为初始位置。在检测臂122的适当位置安装未图示的螺旋弹簧,检测 臂122平时在螺旋弹簧的作用下处于初始位置。摆动限制部123,在检测臂122向A方向摆动一定角度时,与检 测臂122抵接,限制检测臂122的摆动。未图示的光传感器,在检测臂122从初始位置摆动后,接收到来 自发光部的光,并向未图示的控制装置输出ON信号。未图示的控制装置,根据来自用于检测前盖2a的关闭动作的传感器的关闭信号、或接通激光打印机的电源时发出的信号,使搅拌器34a旋转,执行搅拌调色剂的空转(力'?回L)动作。控制装置,根据光传感器在空转动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期间有无检测到检测臂122的摆动 (可动部件60的移动),来判断显影盒1是否为新品。<显影盒的动作>接下来对显影盒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此,对第一情形、和与第 一情形相比检测臂122向远离安装位置的方向偏离的第二情形进行说 明。<第一情形>图6A是表示安装前的状态的显影盒1的示意图,图6B是表示安 装中途的状态的显影盒1的示意图,图6C是表示刚安装完且可动部件 被直线驱动到旧品位置前的状态的显影盒1的示意图,图6D是表示在 安装后且可动部件被直线驱动到旧品位置后的状态的显影盒1。新品的显影盒1如图6A所示,可动部件60位于新品位置。可动 部件60位于新品位置时,齿条68的齿68a从第一齿轮67脱离。可动 部件60位于新品位置时,经过齿68a的与显影盒1的移动方向A相反 方向上的端部且与移动方向A垂直的线401、和经过第一齿轮的中心 且与移动方向A垂直的线402的间隔为Dl。使显影盒1向主体箱28内的安装位置侧移动时,可动部件60的 突起60a与检测臂122抵接。检测臂122平时在螺旋弹簧的作用下处于 初始位置,可动部件60与检测臂122抵接时,由检测臂122限制向安 装位置侧的移动。如图6B所示,在可动部件60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使显影盒1 进一步向安装位置侧移动时,可动部件60相对于盒主体35a向旧品位 置侧移动预定距离,线401和线402的间隔变为D2。 D2比D1窄,线D2时,如图6B所示齿条68的齿68a与第一齿 轮67啮合。齿条68与第一齿轮67啮合时,由于经由第二滑轮65等与第一齿 轮67连接的显影辊31、供给辊33、搅拌器34a等的重量,可动部件 60不能向旧品位置侧相对移动。因此,可动部件60伴随显影盒1的移 动而再次开始向安装位置侧的移动。伴随显影盒l的移动,可动部件60再次开始向安装位置侧移动时, 由可动部件60抵抗螺旋弹簧的作用力而推压检测臂122,检测臂122 摆动。检测臂122摆动时,从光传感器向控制装置输出ON信号。图6C是显影盒1到达了安装位置的状态。在第一情形下,如图 6C所示,显影盒1在检测臂122与摆动限制部123抵接前到达安装位 置。另外,摆动限制部123防止了检测臂122的过度摆动。控制装置,在显影盒1被安装后被输入表示前盖2a的关闭动作的 信号时,使旋转驱动轴110a进入,使输入齿轮69与旋转驱动轴110a 扣合。输入齿轮69与旋转驱动轴110a扣合后,控制装置开始空转动作。 开始空转动作后,驱动装置110的驱动力经由传递机构63、第一滑轮 64、无齿带66、第二滑轮65及第一齿轮67传递到齿条68,可动部件 60直线移动到旧品位置侧。可动部件60直线移动到旧品位置侧时,突起60a从检测臂122离 幵,因此检测臂122通过螺旋弹簧的作用力而返回到初始位置。检测 臂122返回到初始位置后,停止从光传感器向控制装置发送ON信号。空转动作在检测臂122返回到初始位置后继续进行,从而可动部件60进一步向旧品位置侧直线移动。图6D表示可动部件60移动到旧 品位置的状态,如图6D所示,可动部件60移动到旧品位置时,齿条 68的齿68a从第一齿轮67脱离,可动部件60的直线移动停止。可动部件60—旦移动到旧品位置,就无法进行从旧品位置向新品 位置的反向的移动。具体地说,如果可动部件60要从旧品位置向新品 位置侧反向移动,则齿条68与第一齿轮67啮合,经由第二滑轮64等 向可动部件60作用来自显影辊31、供给辊33、搅拌器34a等的反作用 力,可动部件60因该反作用力被限制向新品位置侧移动。控制装置至少在可动部件60移动到旧品位置之前持续空转动作, 在预定的时间结束空转动作。空转动作结束后,控制装置根据来自光 传感器的ON信号的有无进行新品判断。具体地说,为新品的显影盒l时,可动部件60位于新品位置,因 此在安装该显影盒1时检测臂122摆动。因此向控制装置输出ON信号, 控制装置判断为新品。另一方面,为一度安装后拆下的旧品的显影盒1时,可动部件60 已经移动到旧品位置,因此安装该显影盒1时检测臂122不摆动。因 此不向控制装置输出ON信号,控制装置判断为旧品。<第二情形〉在此,检测臂122被组装到主体箱28上时,存在配置位置偏离的 情况。图7是表示第二情形下的检测臂122的位置的示意图。第二情形 与第一情形相比,存在检测臂122向面前侧偏离的情况。图8A 图8E是以时间序列表示显影盒1的安装的图。图8A 图8C是与第一情形的图6A 图6C对应的图。但是,在第二情形下,在 图8C的状态下显影盒1还没有到达安装位置,因此在第二情形下需要 使显影盒1进一步向安装位置侧移动。使显影盒I从图8C的状态进一步向安装位置侧移动时,如图8D 所示,检测臂122与摆动限制部123抵接而被限制摆动。在第二情形 下检测臂122向面前侧偏离,从而即使达到检测臂122与摆动限制部 123抵接而被限制摆动的状态,显影盒1也还没有到达安装位置。从该 状态进一步向安装位置侧移动显影盒1时,来自检测臂122的反作用 力作为不期望的力而作用到可动部件60上。该反作用力作为旋转驱动力输入到第一齿轮67。输入的旋转驱动 力从第一齿轮67传递到第二滑轮65、无齿带66、第一滑轮64。但是, 如上所述,第一滑轮64经由传递机构63而与显影辊31、供给辊33、 搅拌器34a等连接,因此为了使第一滑轮64旋转,需要较大的旋转驱 动力。因此,如果没有释放输入的旋转驱动力,则显影盒1被强制地 按向安装位置侧,在该情况下在第一滑轮64旋转前存在可动部件60、 驱动部74等破损的可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滑轮64的旋转传递到第二滑轮65的带 是没有齿的无齿带66,调整无齿带66的张力或其与第一滑轮64或第 二滑轮的摩擦力,以使其在施加了必要以上的较大的力时,相对于第 一滑轮64或第二滑轮65滑动。艮卩,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滑轮65相对于第一滑轮64空转,从而 可以释放从可动部件60传递到第一齿轮67的旋转驱动力。图8E表示显影盒1的安装完成的状态、且可动部件60被直线驱 动到旧品位置侧之前的状态。传递到第一齿轮67的旋转驱动力被释放 时,如第二情形那样,检测臂122向前侧偏离,在安装时从检测臂122向可动部件60施加了不期望的力的情况下,如图8E所示,也可以使可动部件60相对于盒主体35a向旧品位置侧移动,从而不会使可动部 件60、驱动部74等破损,而可以使显影盒1移动到安装位置。显影盒1的安装完成后的动作与第一情形相同,因此省略说明。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显影盒1的效果进行说明。在安装到主体箱28内后拆下的旧品的显影盒1,可动部件移动到 旧品位置。将旧品的显影盒1再度安装到主体箱28内时,如果可动部 件60使检测臂122摆动,则会误判断为新品。为了避免该问题,需要 设定旧品位置,以使在将旧品的显影盒1安装到主体箱28内时,位于 旧品位置的可动部件60不会使检测臂122摆动。然而,检测臂122如图IIA所示还存在向上下左右偏离位置的情 况。在图11A中,实线所示的检测臂122表示处于图5所示的位置的 检测臂122,虚线所示的检测臂122表示相对于图5所示的位置偏离的 检测臂122。这样一来,由于检测臂122存在向上下左右位置偏离的情 况,因此将旧品的显影盒1再度安装到主体箱28内时,为了使可动部 件60不会使检测臂122摆动这一情况更加切实,优选增大新品位置和 旧品位置的距离。图11B表示了从新品位置到旧品位置仅直线移动距离L1的情况、 和作为比较例从新品位置到旧品位置仅圆周移动距离L1的情况。仅直 线移动距离Ll时,新品位置和旧品位置的距离为Ll。与之相对,曲 线移动距离Ll时,新品位置和旧品位置的距离为L2,与直线移动时 相比,新品位置和旧品位置的距离变短。艮口,在移动相同距离L1的情况下,直线移动与曲线移动相比,新 品位置和旧品位置的距离可以更大。因此,在移动相同距离L1的情况下,直线移动可以降低误判断的可能性。根据实施方式1的显影盒1,构成为使可动部件60直线移动,从 而将显影盒1应用于新品检测装置120时,与使可动部件60圆周移动 相同距离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大新品位置和旧品位置的距离。进而,根据显影盒1,由于在设计上的制约而无法确保用于在主体箱28内圆周移动可动部件60的空间,但可以确保用于直线移动的 空间时,可以通过直线移动确保移动空间。g卩,根据显影盒l,可以提 高设计的自由度。<实施方式2〉 <工艺盒的构成〉图9是实施方式2的显影盒201的侧视图,是拆下了盖体35b的 状态的显影盒201的侧视图。在实施方式2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 同的构成标以相同标号而省略说明。实施方式2的驱动部205,取代实施方式1的驱动部74的第一滑 轮64、无齿带66及第二滑轮65,而具有由第一齿轮202a(参照图10A) 和第二齿轮202b (参照图10A)构成的单向齿轮202、第三齿轮203 及第四齿轮204。第三齿轮203可旋转地轴支撑在盒主体35a上,与第二齿轮202b 啮合。进而,第三齿轮203在将显影盒201安装到主体箱28内时也与 齿条68的齿68a啮合。第四齿轮204与搅拌器驱动齿轮73同轴且与搅拌器驱动齿轮73 一体形成,与第一齿轮202a啮合。图IOA及图10B是示意地表示搅拌器驱动齿轮73、单向齿轮202、第三齿轮203及可动部件60的透视图。如果设上述图9是表示这些部 件的外侧的图,则图IOA及图IOB是从斜向观察这些部件的内侧的图。图10A表示搅拌器驱动齿轮73通过从驱动装置110输入的旋转驱 动力而旋转的情况。搅拌器驱动齿轮73空转时,从传递机构63输入 旋转驱动力以使其向A方向旋转,搅拌器驱动齿轮73向A方向旋转时, 单向齿轮202的第一齿轮202a向B方向旋转。第一齿轮202a向B方向旋转时,第二齿轮202b被第一齿轮202a 驱动而向相同方向旋转。第三齿轮203与可动部件60的齿条68啮合, 将第二齿轮202b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可动部件60。从而直线驱动可动 部件60。图10B表示从可动部件60向第三齿轮203传递力的情况。即,图 IOB表示以与图IOA相反的路径输入旋转驱动力的情况。可动部件60向C方向移动而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第三齿轮203 时,单向齿轮202的第二齿轮202b向D方向旋转。D方向是与图10A 所示的B方向相同的方向,第二齿轮202b相对于第一齿轮202a向D 方向旋转时,第二齿轮202b的旋转驱动力无法传递到第一齿轮202a, 第二齿轮202b相对于第一齿轮202a空转。即,在实施方式2中从可动 部件60传递到第三齿轮203的旋转驱动力由单向齿轮202释放。通过 这种构成也可以得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其他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说明及附图所述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实 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1)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安装显影盒时显影盒移动到安装位置的 移动路径,作为可动部件从新品位置直线移动到旧品位置时的移动路径,但也可以与可动部件从新品位置直线移动到旧品位置的移动路径 不同。(2)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无齿带以没有形成齿的平带为例进行 说明,但无齿带也可以是没有形成齿的v带。
权利要求1.一种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具有框体,用于收容显影剂;显影辊,可旋转地被轴支撑在上述框体上;可动部件,从上述框体向外部突出地设置,能够直线移动到比第一位置更远离上述显影辊的第二位置;和驱动部,设置在上述框体上,通过从外部输入的旋转驱动力将上述可动部件从上述第一位置直线驱动到上述第二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具有释放单元,在上述可动部件从上述第一位置移动到上述第二 位置一侧时,该释放单元释放从上述可动部件传递的力。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部具有第一旋转体; 第二旋转体,离开上述第一旋转体而设置;无齿带,将上述第一旋转体的旋转传递到上述第二旋转体; 第一齿轮,与上述第二旋转体设置在同一轴上,并与上述第二旋 转体一体旋转;齿条,设置在上述可动部件上,接受来自上述第一齿轮的驱动力;禾口传递机构,将从外部输入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上述第一旋转体及上述显影辊,上述释放单元是上述无齿带。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部具有单向齿轮,该单向齿轮具有第一齿轮、及与第一齿轮设置在同一轴上的第二齿轮;齿条,设置在上述可动部件上,接受来自上述第二齿轮的驱动力;和传递机构,将从外部输入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上述第一齿轮, 上述第二齿轮构成为,当从上述第一齿轮侧受力时,传递来自上述第一齿轮的驱动力,当从上述齿条侧受力时,相对于上述第一齿轮空转,上述释放单元是上述第二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位置为新品位置,上述第二位置为旧品位置,通过将上 述框体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使上述驱动部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部件扣合,从上述驱动部件输入旋转驱动力。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现有的显影盒的改良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显影盒具有显影辊(31),被轴支撑在用于收容显影剂的框体(35)上并能够旋转;可动部件(60),从框体(35)向外部突出地设置,能够从第一位置直线移动到比第一位置更远离显影辊(31)的第二位置;和驱动部(74),设置在框体(35)上,通过从外部输入的旋转驱动力将可动部件(60)直线驱动到第二位置。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新品检测时的误检测。
文档编号G03G15/08GK201170840SQ20082000349
公开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31日
发明者福田纮也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