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纸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2506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供纸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该申请根据专利法第119条(a)项,基于2008年3月28日在曰本 申请的特愿2008-87311主张优先权。言及于此,在本申请中组入其全部 的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适用于对纸张(用纸)等片材进行既定的处理的 图像形成装置等的装置的供纸装置,特别地,涉及一种利用拾取辊将装载 的片材之中最上方的片材拉出并利用供纸辊来输送被该拾取辊拉出的片 材的供纸装置以及具备该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片材进行既定的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等的装置中, 一般地,设置 有供纸装置,该供纸装置具备供纸机构,所述供纸机构从装载的片材之中 位于最上部的片材顺序地一张张地向片材输送路进行供纸。
作为该供纸机构,具备拾取辊,用于将装载的片材之中最上方的片 材拉出;供纸辊,用于输送#_该拾取辊拉出的片材。
因此,若将纸张等片材保持暴露在外部气体中,或者例如将片材以装 栽的状态放置在片材收纳部,则由于湿气及温度等的影响,片材有时会巻 曲。此外,例如,在片材输送方向上有时会巻曲为与中央部相比片材的两 端部逐渐变高。若这样,则产生如下的不良。
片材在一般的周围的环境条件下易于产生巻曲。例如,是低温低湿或 者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的情况,更具体地,所谓低温低湿是10"C、 20%RH, 此外所谓高温高湿是30X:, 85。/iRH这样的情况。特别地,在像硬挺度较强 的厚纸及光泽纸等这样,单位重量在100g/W以上,具有某种程度厚度的 片材上产生巻曲的情况下,存在所谓片材的堵塞(以下,称为卡纸)产生 的问题。
在以下说明通过具备拾取辊以及供纸辊的供纸装置,由于供纸时的片 材的巻曲引起的问题。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使用旋转板的情况举例 而说明,所述旋转板作为能够装载片材的装载部件能够绕沿与片材输送方 向垂直的水平方向的轴线转动。图7A、 7B以及图8A、 8B是用于说明具备拾取辊202以及供纸辊203 的以往的供纸装置120的概略图。图7A表示未巻曲的片材P在片材收纳 部80内下降的状态,图7B表示未巻曲的片材P在片材收纳部80内上升 后被输送的状态。此外,图8A表示巻曲的片材P在片材收纳部80内下降 的状态,图8B表示巻曲的片材P在片材收纳部80内上升后被输送的状态。 另外,图8B中的虚线表示片材P前端的输送轨迹。
该供纸装置120从图7A所示的状态使旋转板121转动以便接近拾取 辊202而利用旋转板121使正规的未巻曲的片材P的捆上升,则最上方的 片材P与拾取辊202接触,若进而使片材P上升,则如图7B所示,用作 为第 一检测部件的图片传感器208检测到与第 一供纸辊202 —体地移动的 作为第二检测部件的检测片207,片材P的上升停止。而且,拾取辊202 将片材P从片材收纳部80向供纸辊203与分离辊204之间的夹压部y送 出, 一张张地输送片材P。
在拾取辊202与供纸辊203之间,有时设置例如用于从拾取辊202 向供纸辊203平滑地引导片材P的输送引导部件206。
因而,在由于湿气及温度等的影响,片材P巻曲的情况下,如图8A 以及图8B所示,在片材P的输送时片材P有时与输送引导部件206的局 部抵接(参照图8B的cc部分)。若将片材P的输送方向的下游测端部作为 前端部Pl,则巻曲的片材P的前端部Pl与输送引导部件206抵接同时被 输送,则存在由于在片材P与输送引导部件206抵接部分oc的摩擦负荷导 致输送力降低的危险。由此,有时产生供纸延迟及由于片材P的前端部 Pl的钩挂导致卡纸等的供纸不良。
为了使该片材的输送力提高,在特开2003-171026号公报(专利文献 1)中提出一种供纸装置,所述供纸装置具有以与装载在供纸台上的片材 的上表面推压接触的状态被旋转驱动并在供纸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的分 离用和调出用的各供纸滚子,各供纸滚子设置在纸张的宽方向中央部,且
比调出用的^纸i子刚性低的辅助供纸滚子。° 5 55
但是,在专利文献l所述的供纸装置中,如上述图7A等所示的结构, 在调出用的供纸滚子与分离用的供纸滚子之间设置输送引导部件的情况 下,即使在拾取辊的同轴上设置辅助供纸滚子,也不能避免巻曲的纸张的 向该输送引导部件的抵接,难以防止由巻曲引起的供纸延迟及卡纸等的供纸不良的产生。
此外,提出有如下构成在供纸辊与拾取辊之间的外周区域安装辊带, 由此通过该带输送,对巻曲的片材提供输送力。在该结构的供纸装置中, 在供纸辊与拾取辊之间的外周区域安装辊带,由此即使巻曲的片材与辊带 接触也与该辊带一起移动,由此能够对该片材提供输送力。
进而,在特开2002-37465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提出一种供纸装置,
所述供纸装置以包围在底面产生负压的负压产生装置的方式在输送方向 下游侧的滑轮以及上游侧的滑轮上巻绕输送带,利用负压吸引记录纸而进 行输送。
但是,在供纸辊与拾取辊之间安装辊带的以往的供纸装置中,能够对 巻曲的片材提供输送力,另一方面存在如下的不良。
即,供纸辊以及拾取辊利用安装在它们上的辊带同步旋转。由此,拾 取辊在片材通过之后也与供纸辊的旋转联动而继续旋转。因而,利用拾取 辊供纸最上方的片材之后,也与供纸辊联动而旋转,因此由于与该供纸辊 联动的拾取辊的旋转,导致在装栽部件上装载的下一个片材净皮拾取的新的 问题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该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纸装置以及具 备该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用供纸辊输送被拾取辊拉出的片材时,不 会拉出下一个片材而能够对巻曲的片材提供输送力,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 由巻曲引起的供纸延迟及卡纸等的供纸不良。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供纸装置,具备拾取辊,用于 拉出装载的片材之中最上方的片材;供纸辊,用于输送被上述拾取辊拉出 的片材,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上述拾取辊与上述供纸辊之间相对于该供纸 辊的外周面能够沿周向相对移动地架设的辊带,上述辊带从上述拾取辊获 得旋转驱动。此外,本发明也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 述本发明的供纸装置。
在本发明的供纸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中,对于巻曲的片材,利用架 设在上述拾取辊与上述供纸辊之间的上述辊带提供输送力,由此能够顺利 地输送该巻曲的片材。而且,上述辊带相对于上述供纸辊的外周面能够沿 周向相对移动,从上述拾取辊获得旋转驱动,因此在片材通过上述拾取辊之后,能够将该拾取辊的旋转相对于上述供纸辊的旋转以独立的状态停 止。即,即便在装载的片材之中最上方的片材供纸后上述供纸辊旋转,上 述拾取辊也能够与该供纸辊独立地停止旋转,因而,不会拉出下次的片材。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用上述供纸辊输送被上述拾取辊拉出的片材时, 不会拉出下次的片材而能够对巻曲的片材提供输送力,由此能够可靠地防 止由巻曲引起的供纸延迟及卡纸等的供纸不良。该情况在例如使用厚纸及 光泽纸等的具有厚度的纸张作为上述片材的情况下,特别地有效。
在本发明中,优选具有相对于上述供纸辊同轴地设置的旋转自如的旋 转辊,上述辊带架设在上述拾取辊与上述旋转辊之间。
由此,上述旋转辊相对于上述供纸辊旋转自如地设置在同轴上,上述 辊带架设在上述拾取辊与上述旋转辊之间,因此为简单的结构,并且在片 材通过上述拾取辊之后能够相对于上述供纸辊的旋转以独立的状态可靠 地停止该拾取辊的旋转。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辊带安装为,在例如具备上述旋转辊的情况下, 巻挂在该旋转辊等的供纸辊侧的部分的外径比该供纸辊的直径小。
由此,能够用上述供纸辊可靠地输送通过上述拾取辊的片材。
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辊带安装为巻挂在上述拾取辊测的部分 的外径为该拾取辊的直径以下。
由此,能够用上述拾取辊可靠地拉出装载的片材之中最上方的片材。
这样,根据本发明,用供纸辊输送被拾取辊拉出的片材时,能够不拉 出下次的片材而对巻曲的片材提供输送力,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由巻曲引 起的供纸延迟及卡纸等的供纸不良。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的图,是表示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的图,是表示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分的局部详细图。
图3是概略地表示图1以及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4A以及图4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及供 纸托盘的概略结构的图。图4A是从正面看未巻曲的纸张在供纸托盘内下从正面看未巻曲的纸张在供纸托盘内上升的 状态的说明图。
图5A以及图5B是用于说明图4A以及图4B表示的供纸装置以及供纸 托盘的概略结构的图。图5A是供纸装置以及供纸托盘的俯视图,图5B是 从背面看供纸装置以及供纸托盘的说明图。
图6A至图6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的概略结 构的图。图6A是表示供纸装置的拾取辊以及供纸辊以及其周边部分的侧 视图,图6B是供纸装置的拾取辊以及供纸辊局部的俯视图,图6C是供纸 装置的拾取辊以及供纸辊局部的剖面图。
图7A以及图7B是用于说明具备拾取辊以及供纸辊的以往的供纸装置 的概略图,图7A是表示未巻曲的片材在片材收纳部内下降的状态的图, 图7B是表示未巻曲的片材在片材收纳部内上升后被输送的状态的图。
图8A以及图8B是用于说明具备拾取辊以及供纸辊的以往的供纸装置 的概略图,图8A是表示巻曲的片材在片材收纳部内下降的状态的图,图 8B是表示巻曲的片材在片材收纳部内上升后被输送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以及图像形成 装置。
首先,参照图1以及图2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30的整体结构。图1 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30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处理来形成图像。 示例的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30具备感光鼓3,作为像栽持体;带电器 4,用于使感光鼓3表面带电;曝光单元1,作为用于在感光鼓上形成静 电潜像的曝光装置;显像器2,用于利用显像剂将上述静电潜像显像而在 感光鼓3上形成调色剂像;转印单元10,作为用于向记录纸张等的片材 (以下称为纸张)P上转印感光鼓3上的调色剂像的转印装置;定影单元 6,作为用于将纸张P上的转印图像定影在该纸张P上的定影装置;清洁 单元5,作为用于除去未被转印单元10转印而残留在感光鼓3的表面的 残留调色剂的清洁装置;除电装置41,将感光鼓3上的电荷除电;主控 制部54 (在图1中未图示,参照下述的图3)。
详细地,图像形成装置130基于从原稿读取的图像数据,或者从未图示的外部装置接收的图像数据而在纸张P上形成黑白(或者单色)图像。
图像形成装置130将其结构大致区分,则由装置主体131以及自动原稿处 理装置132构成。装置主体131具备图像形成部14、纸张输送路59、纸 张输送部7以及供纸部8。
在装置主体131的上表面部上设置有栽置有原稿的由透明玻璃构成 的原稿载置台21,在该原稿栽置台21的上方设置有朝向上方摆动开放自 如的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32。
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32具备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2a,沿原稿输送路 F输送原稿(未图示);扫描部22b,作为读取输送来的原稿或者被定位的 原稿的图像信息的原稿读取部而起作用。
在扫描部22b的下方配设有图像形成部14以及纸张排出部(在此是 排纸托盘)9,进而,在其下方配设有收纳多张的纸张P的供纸部8。
图像形成部14基于图像数据而将图像记录在纸张P上,具备已述的 感光鼓3、带电器4、曝光单元l、显像器2、转印单元IO、除电装置41、 清洁单元5以及定影单元6。
感光鼓3在此呈圆筒状,配设在曝光单元l的下方,利用未图示的驱 动机构向既定方向(图中的箭头A方向)旋转。沿该感光鼓3的外周面, 以图像转印结束后的位置为基准向感光鼓旋转方向A下游侧,顺序配置有 纸张剥离爪31、清洁单元5、作为电场产生部而起作用的带电器4、显像 器2、除电装置41。
纸张剥离爪31配置为能够利用螺线管32与感光鼓3的外周面接离。 在该纸张剥离爪31与感光鼓3的外周面抵接的状态下,在将感光鼓3上 的未定影调色剂像转印在纸张P上时将张贴在该感光鼓3的表面的纸张P 剥离。
另夕卜,作为纸张剥离爪31的驱动机构,可以替换螺线管32而采用驱 动用马达等,也能够选择其他的驱动机构。
带电器4作为用于使感光鼓3的表面均一地带电为既定的电位的带电 机构而起作用,在感光鼓3的上方配置为接近其外周面。带电器4在本实 施方式中,为充电器型的部件。另外,带电器4也可以另—接触感光鼓3的 辊型及刷型的部件。
啄光单元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具备两个激光照射部11、 11以及两 个镜组12、 12的激光扫描单元(LSU)。该膝光单元1与从图像处理部57(在图1以及图2中未图示,参照图3)输出的图像数据(即打印用图像 信息)对应,从各激光照射部11、 11分别射出激光。此外,曝光单元1 从激光照射部ll、 11经由镜组12、 12分别向感光鼓3照射激光,将利用 带电器4被均一地带电的感光鼓3表面曝光,由此,在感光鼓3的表面形 成静电潜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膝光单元1为了与高速图像形成处理对应而采用具 备两个激光照射部11、 11的两光束方式,能够减轻随着照射时间的高速 化而带来的负担。另外,作为曝光单元l,可以代替激光扫描单元而使用 将发光元件阵列状地排列的EL读写头及LED读写头。
显像器2向感光鼓3表面供给调色剂,将静电潜像显像,在感光鼓3 表面形成调色剂像。显像器2在感光鼓3的旋转方向A上以与感光鼓3接 近的状态在在比带电器4靠下游侧配置为大致水平(在图中右侧)。
在被输送的纸张P上施加与在感光鼓3上显像化的静电潜像所具有的 电荷的极性相反的电场,由此感光鼓3上的调色剂像被从转印单元10转 印在该纸张P上。
转印单元10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转印带103、驱动辊101、从动辊 102以及弹性导电性辊105。转印带103架设在这些辊101、 102、 105上。 转印单元IO在感光鼓3的下方配置为转印带103的表面与感光鼓3的外 周面的一部分接触。通过该转印带103,将纸张P推压在感光鼓3上并进 行输送。
详细地,转印带103通过这些辊101、 102、 105的旋转而表面移动, 由此输送栽置于其表面的纸张P。转印带103具有例如像1 x 109至1 x 1013 Q/cm的既定的电阻。在感光鼓3与转印带103的接触部104上配置有能
性辊105。弹性导电性辊105经由转印带103,皮压紧在感光鼓3表面。由 此,能够将转印带103上的纸张P压紧在感光鼓3表面。
在该弹性导电性辊105上施加有与感光鼓3表面的调色剂像的电荷极 性相反的转印电场。利用该极性相反的转印电场能够将感光鼓3表面的调 色剂像转印在转印带103上的纸张P上。例如,在调色剂像具有(-)极 性的电荷的情况下,施加在弹性导电性辊105上的转印电场的极性作为 (+ )极性。
在该转印单元10中,弹性导电性辊105由弹性橡胶、发泡性树脂等的软质材料构成。该弹性导电性辊105具有弹性,由此感光鼓3与转印带 103不是线接触,而是具有被称为所谓转印夹压的既定的宽度104的面接 触。由此,能够实现向输送的纸张P的转印效率的提高。
进而,在转印带103的转印区域的纸张输送方向(图中箭头X方向) 下游侧,与转印带103的背面(与纸张P的输送面相反側的面)接触配置 有除电辊106。除电辊106是用于将输送的纸张P在转印区域施加的电场 除电,顺利地进行向下个工序的输送。此外,在转印单元10上配置有除 电机构108。除电机构108是进行除去转印带103上的调色剂的带清洁单 元107以及转印带103的除电的机构。作为用于使用除电机构108进行除 电的方法,存在经由装置接地的方法,或者积极地施加与上述转印电场的 极性相反的极性的方法。
在转印单元10中,转印在纸张P上的静电像,净皮输送到定影单元6 而加压以及加热,由此熔融未定影调色剂而在纸张P上定影而形成。
定影单元6加热以及加压纸张P,从而使该纸张P上的调色剂像加热 定影。详细地,定影单元6具备加热辊6a以及加压辊6b,以利用该加热 辊6a以及加压辊6b夹持纸张P的状态使加热辊6a旋转,使纸张P在加 热辊6a与加压辊6b之间通过,从而使转印在纸张P上的调色剂像熔融而 定影。
在定影单元6的纸张输送方向X下游侧,设置有输送纸张P的输送辊16。
在加热辊6a的外周面上配置有纸张剥离爪611、辊表面温度检测部 件(热敏电阻)612以及辊表面清洁部件613。在加热辊6a的内侧设置有 用于将该加热辊6a表面加热到既定温度(定影温度大概160至200t:) 的热源614。此外,在加压辊6b的两端配置有未图示的加压部件,以使 加压辊6b以既定压力相对于加热辊6a压接。在该加压辊6b上配置有能 够在加压辊6b的两端部对加热辊6a以既定压量压接的加压部件621,进 而,在加压辊6b的外周面上与加热辊6a的外周面同样地,配置有纸张剥 离爪622、辊表面清洁部件623。
该定影单元6向加热辊6a与加压辊6b之间的^t称为定影夹压部的压 接部600输送纸张P,则利用这些辊6a、 6b输送纸张P,同时加热熔融纸 张P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像而进行加压。由此,能够 纸张P上将未定影的 调色剂像定影。除电装置41是为了将形成于感光鼓3表面的调色剂像容易地转印到 纸张P上而用于使该感光鼓3的表面电位降低的转印前除电机构。除电装 置41在感光鼓3旋转方向A上比显像器2靠下游侧配置为与该感光鼓3 接近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除电装置41构成为使用除电电极,也可以 代替除电电极使用除电灯,也可以是利用其它的方式除电的装置。
清洁单元5将显像、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的表面上的调色剂除去而回 收。清洁单元5在隔着感光鼓3而与显像器2大致对置的位置在感光鼓3 的侧方配置为大致水平(在图中左侧)。
纸张输送路59从供纸部8的纸张收纳部80向图像形成部14引导纸 张P。详细地,在纸张输送路59上设置有用于输送纸张P的多对的输送 辊84……84、 一对定位辊15。 一对的定位辊15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而 动作,以便将来自多对的输送辊84……84的纸张P与感光鼓3上的静电 潜像取得同步而向感光鼓3与转印带103之间输送。 一对定位辊15配置 在纸张输送方向X上比感光鼓3靠上游侧且比多对的输送辊84……84靠 下游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供纸部8上设置有纸张收纳部80以及供纸装置 110。纸张收纳部80由大容量供纸盒(LCC) 81、手动托盘82以及多个的 供纸托盘83……83构成。在纸张输送路59中,多对的输送辊84……84 通过供纸装置110从供纸托盘83…...83接受纸张P,输送该纸张P直到 纸张P的前端部到达定位辊15。即,多对的输送辊84……84输送该纸张 P,直到纸张P的前端部到达临时地停止的定位辊15并与之抵接而使该纸 张P挠曲。利用该挠曲的纸张P的弹力,能够将该纸张P的前端部相对于 定位辊15平行地对齐。定位辊15之后被旋转驱动,从而将该纸张P向图 像形成部14的转印单元10输送。
纸张输送部7利用排纸辊17将将在图像形成部14中形成图像的纸张 P向排纸托盘17输送。
另外,在纸张输送部7中,在各处配置有构成检测记录纸P的位置等 的纸张输送检测装置170 (在图1以及图2未图示,参照图3)的纸张检 测传感器171。由此,基于利用各传感器检测出的记录纸P的位置来驱动 控制多对的输送辊84……84及定位辊15,输送以及位置控制记录纸P。
与构成纸张收纳部80的多个的供纸托盘8 3……83对应而设置有供纸装置IIO。
各供纸托盘83用于预先蓄积输出即打印图《象信息的多张的纸张P, 安装在图像形成部14的下方的供纸部8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30以高速图像形成处理为目的,所 以各供纸托盘83确保能够收纳500至1500张例如A4、 A3、或者B4等的 定型尺寸的纸张P。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30的侧表面设置有大容量供纸盒(LCC) 81 以及手动托盘82。大容量供纸托盘81能够大量地收纳多种的纸张P。手 动托盘82主要用于供给不定型尺寸以及/或者少量的纸张P。
排纸托盘9配置在与手动托盘82相反侧的图像形成装置130的侧表 面。该图像形成装置130也能够构成为代替排纸托盘9,而将排出纸张的 后处理装置,及多级的排纸托盘作为选项而配置。排出纸张的后处理装置 是例如卡钉处理、打孔处理等的后处理装置。
以上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30通过纸张输送部7,将从纸张收纳部80 供给的纸张P —张张地向感光鼓3与转印单元10之间输送,对该纸张P 转印形成在感光鼓3上的调色剂像。而且,用定影单元将未定影调色剂像 定影在该纸张P上。其后,定影有调色剂像的纸张P与指定的处理模式对 应^l处理而向排纸托盘9排出。
接着,参照图3说明图1以及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30的控制系 统。图3是概略地表示图1以及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30的控制结构 的框图。
在图像形成装置130上具备的主控制部54控制该图像形成装置130 整体的动作。如图3所示,例如,主控制部54包括CPU等的中央处理单 元,与存储部53连接。存储部53包含ROM (Read Only Memory) 55、 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56等的半导体存储器。
ROM55存储作为主控制部54执行处理的顺序的控制程序。RAM56提供 操作用的处理区域。
主控制部54依据事先存储在ROM55的程序、使用RAM56等的临时的 存储机构而执行图像的读取处理、图像处理、图像形成处理、以及纸张P 的输送处理等。
另夕卜,能够代替ROM55及RAM56等的半导体存储器使用HDD( Hard DiskDrive)等的存储机构。
在图像形成装置130中,将利用扫描部22b读取的原稿的图像信息即 原稿图像数据、或者从与未图示的通信网络连结的各终端装置发送的原稿 图像信息经由通信处理部58输入到图像处理部57。
图像处理部57通过上述的程序将存储在RAM56等的存储部53的原稿 图像信息处理为适合于通过打印在纸张P形成图像的打印用图像信息。打 印用图像信息输入到图像形成部。
在图像形成部14、纸张输送路59等中进行纸张P的各种检测、控制 的纸张输送部7、定影单元6、在排纸辊17中进行纸张P的各种检测、控 制的排纸处理部60与各自的驱动控制部62联动。
被纸张输送部7输送的纸张P经过作为在图像形成部14的图像信息 的打印处理的打印工序,及在此之后成为对于该打印处理后的纸张的定影 工序的定影单元6而被向作为纸张排出部的排纸托盘9排出。
另夕卜,在纸张输送部7上,向主控制部54的输入系统输入定位前检 测开关596、纸5^险测传感器171……171、及未图示的定影检测开关以及 排纸检测开关等的检测信号。
定位前检测开关596是检测纸张P是否到达定位辊15的开关。定影 检测开关是检测纸张P是否到达定影单元6的开关。排纸检测开关是检测 纸张是否被排出的开关。此外,被纸张输送路59输送的纸张P利用纸张 检测传感器171…...171检测输送状态。
而且,主控制部54基于来自与输入系统连接的各种传感器及开关等 的部件的输入信号,进行与输出系统连接的马达及螺线管、灯等的部件的 时才几控制。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30上设置有运转条件设定部77。该运转条 件设定部77与使用者利用操作开关类76设定的图像形成要求或者纸张P 的种类等的图像形成条件对应,设定图像形成装置130的图像形成,或者 设定输送条件等的运转条件。
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30依据设定的上述运转条件,通过驱动控制部 62的控制而进行原稿读取驱动部64、纸张输送驱动部66、打印处理驱动 部68、定影驱动部70、以及排纸驱动部72的动作。该动作随着基于存储 在ROM55的程序的主控制部54的指令而同步进行。
原稿读取驱动部64是扫描部22b的驱动用致动器。纸张输送驱动部66是纸张输送部7的驱动用致动器,在此,是纸张输送部7的驱动用马 达。更具体地,纸张输送驱动部66是比纸张输送路59更靠纸张输送方向 X上游侧配置的下述供纸装置的下述调入部件230、多对的输送辊84…… 84以及定位辊15的驱动用马达。打印处理驱动部68是图f^形成部14的 驱动用致动器,在此,是感光鼓3的驱动用马达。定影驱动部70是定影 单元6的驱动用致动器,在此,是定影单元6的加热辊"以及加压辊6b 的驱动用马达。
排纸驱动部72是排纸处理部60的驱动用致动器,在此,是排纸辊 17等的驱动用马达。
这些各驱动部的驱动用马达能够分别将相同或者不同的马达作为驱 动源而适当地经由动力传递才几构而构成。
进而,在图像形成装置130上作为选项构成74,能够配置卡钉装置、 打孔装置、多级排纸托盘、移动装置等等的后处理装置,及自动原稿处理 装置132等的自动原稿读取装置。这些选项构成74构成为与图像形成装 置130的主控制部54分体地在各自的选项构成74内带有控制部74a,并 且经由通信处理部58使与图像形成装置130的时机调整同步。
接着,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110。另外,在此, 以对于纸张收纳部80之中的供纸托盘83应用供纸装置110的情况为例进 行说明。
在图4A以及图4B中,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110以及设 置有该供纸装置的供纸托盘83的概略结构。在图5A以及图5B中,说明 供纸装置110以及供纸托盘83的概略结构。另外,图4A以及图4B所示 的上限位置检测装置270在图5A以及图5B中省略图示。此外,图4A以 及图4B所示的拾取辊230以及供纸辊241在图5B中省略图示。此外,在 这些图中也省略了下述的辊带244的记载。
供纸托盘83具备收纳容器831,收纳纸张P;第一限制部件832, 限制收纳在收纳容器831的纸张P的后端部P3的向后方的移动;第二限 制部件833a、 833b,限制收纳在收纳容器831的纸张P的与纸张输送方 向X垂直的水平方向(图中箭头Y方向)的位置。纸张P的后端部P3称 为纸张P的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端部。
供纸装置110具备装载部件201。装载部件201能够装载多张的纸张P。
在本实施方式中,装载部件201能够装栽多张的纸张P,并且能够将 纸张输送方向X的至少前端部Pl向上下升降。示例的装载部件201是能 够绕沿与纸张P的输送方向X垂直的方向Y的轴线转动的旋转板201c。 收纳容器831以及装栽部件201 (在此的旋转板201c)都是俯视四边形。 旋转板201c被收纳在收纳容器831内。
供纸装置110进而具备供纸机构220。该供纸机构220具备拾取辊 230,用于拉出收纳在供纸托盘83中而装栽在旋转板201c的最上方的纸 张P;分离输送机构240,用于一张张地输送被拾取辊230拉出的纸张P; 升降装置280,使旋转板201c的至少前端部Pl向上下升降;上限位置检 测装置270,检测旋转板201c的上限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升降装置280具备升降机构250,使旋转板201c 的前端部Pl侧绕沿与纸张输送方向X垂直的方向Y配置的旋转轴Ql向上 下升降;升降驱动部260,驱动升降机构250。升降驱动部260在此是升 起驱动马达等的升降驱动用致动器。而且,供纸装置IIO将载置在通过升 降驱动部260的驱动利用升降机构250而成为上升状态的旋转板201c上 的纸张P之中位于最上部的纸张P用拾取辊230顺序地拉出(拾取)而用 分离输送机构240处理该纸张P,由此一张张地向纸张输送路59供给。
拾取辊230配置在供纸托盘83的纸张排出(纸张P的前端部Pl )侧 的上方。分离输送机构240具备供纸辊241,配置在用拾取辊230拉出 的纸张P的上表面侧;分离部件,与该供纸辊241对置。分离部件在此具 备分离辊242。
详细地,拾取辊230绕供纸辊241的轴线回旋自如。此外,向与供纸 辊241同方向驱动拾取辊230旋转。而且,在拾取辊230与供纸辊241之 间设置有输送引导部件206,所述输送引导部件206用于从拾取辊230向 供纸辊241顺利地引导纸张P。该输送引导部件206绕供纸辊241的轴线 回旋自如,绕轴线旋转自如地支承拾取辊230。另外,在之后说明拾取辊 230以及供纸辊241等的更详细的结构。
旋转板201c,在与该旋转板201c的纸张排出侧的相反侧端部被支承 部件831a、 831b (参照图5A)绕旋转轴Q1转动自如地支承。
详细地,支承部件831是收纳容器831的与纸张输送方向X垂直的方 向Y两侧的侧板,该两侧部831a、 831b分别支承旋转轴Ql、 Ql。旋转板201c具有在与纸张排出侧相反侧端部的与纸张输送方向X垂直的方向Y 两端部上向上方延伸的卡合支点部201a、 201a。在该卡合支点部201a、 201a上设置有沿与纸张输送方向X垂直的方向Y贯通的贯通孔201b、 201b。而且,旋转轴Q1、 Ql绕轴线旋转自如地嵌入该贯通孔201b、 201b。 由此,旋转板201c经由旋转轴Ql绕旋转轴Ql转动自如地被支承在两侧 板831b、 831c上。
升降机构250具备在纸张排出侧使旋转板201c绕旋转轴Ql向上下升 降的升降部件251。
详细地,升降部件251具备沿与纸张输送方向X垂直的方向IT配置的 旋转轴Q2以及被该旋转轴Q2支承的转动部251a,配置在旋转板201c与 收纳容器831的底板831c之间。旋转轴Q2绕轴线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在收 纳容器831的两侧板831a、 831b上。此外,旋转轴Q2具有比收纳容器 831的一方的侧板831a还向外部突出的突出部Q2a。即,在收纳容器831 的一方的侧板831a上设置有沿与纸张输送方向X垂直的方向Y贯通的贯 通孔831d。而且,旋转轴Q2绕轴线旋转自如地嵌入该贯通孔831d。
此外,在旋转轴Q2的突出部Q2a上相对不能旋转地设置有与升降驱 动部260的可动部260a卡合的卡合部Q2b。另外,旋转轴Q2的卡合部Q2b 以及升降驱动部260的可动部260a至少一方沿旋转轴Q2方向移动自如且 向另一方侧施力。而且,旋转轴Q2的卡合部Q2b与升降驱动部260的可 动部260a,在向供纸托83的供纸部8安装时,或者在安装后通过可动部 260a旋转、凹凸卡合,由此随着可动部260a的旋转而卡合部Q2b旋转。
转动部251a在旋转轴Q2的轴方向的一部分上向该旋转轴Q2的径方 向外方延伸设置。转动部251a通过旋转轴Q2的绕轴线的旋转与旋转板 201c的底面201d抵接并且滑动,由此旋转板201c能够成为与收纳容器 831的底板831c成为平行状态的下降姿态,和旋转板201c的纸张排出侧 上升而旋转板201c成为倾斜状态的上升姿态。而且,升降驱动部260从 可动部260a经由卡合部Q2b 4吏旋转轴Q2旋转,由此能够通过转动部251a 使旋转板201c在纸张排出部侧绕旋转轴Ql向上下升降。
上限位置检测装置270具备第一检测部件271,固定在既定位置; 第二检测部件272,配设在利用升降驱动部260的驱动升降的部分上。该 上限位置检测装置270通过随着升降驱动部260的驱动的第二检测部件 272的移动第一以及第二检测部件271、 272成为检测状态(在此为ON状态),而能够检测旋转板201c的既定的基准上限位置。在此,所谓基准上 限位置,是从装载在旋转板201c上的正常的未巻曲的纸张P的最上方面 沿该最上方面延伸的直线路径P通过供纸辊241与分离辊242之间的夹压 部Y的位置(参照图4B)。
在此,第一检测部件271是固定设置在供纸部8的既定位置的光电传 感器。此外,第二检测部件272是配设在设置于拾取辊230与供纸辊241 之间的输送引导部件206上的检测片。该结构的上限位置检测装置270通 过随着旋转板201c的上升的输送引导部件206的移动,第一检测部件271 检测第二检测部件272,由此能够检测旋转板201c位于上述基准上限位 置。
通过该检测,主控制部54构成为停止升降驱动部260的运行,停止 旋转板201c的上升。另外,主控制部54构成为,若旋转板201c上的纸 张P变少,输送引导部件206向下方转动,解除第一检测部件271对第二 检测部件272的检测,则使升降装置280的升降驱动部260运转,使旋转 板201c上升到第一以及第二检测部件271、 272为检测状态的位置。
接着,参照图6A至图6C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IIO的结构。另 外,在图6A至图6C中,输送引导部件206省略图示。 供纸装置110具备环状的辊带244,所述辊带244相对于该供纸辊241 的外周面向周向相对移动自如地架设在拾取辊230与供纸辊241之间。换 言之,供纸辊241的外周面与辊带244的内周面互相地向周向相对移动自 如。由此,即使拾取辊230的旋转停止也能够容许供纸辊241的旋转。而 且,辊带244从拾取辊230获得旋转驱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纸装置110具备旋转辊243,所述旋转辊243绕 轴线相对旋转自如地设置为相对于供纸辊241在同轴上且重合,在该旋转 辊243与拾取辊230之间架设有辊带244。即,对于辊带244,拾取辊230 成为驱动辊,在供纸辊241的同轴上设置的旋转自如的旋转辊243成为从 动辊。另外,旋转辊243的宽度比供纸辊241的宽度小。
详细地,主控制部54控制从纸张输送驱动部66向供纸轴245的驱动 时机。此外,主控制部54构成为控制从纸张输送驱动部66到作为与供纸 辊241最近的一对输送辊即供纸后输送辊84的驱动时机。而且,主控制 部54构成在与进行装载在旋转板201c的纸张P的供纸时,指示向供纸轴其后,若检测供纸后输送辊84的 纸张输送的输送传感器171检测供纸后输送辊84的纸张P的输送,则指 示向供纸轴245的驱动的切断。供纸辊241经由单向连结部件246 (以下,称为单向连接器)与供纸 轴245连结。该单向连接器246在供纸轴245向旋转驱动方向(输送纸张 P的方向)B旋转时相对于供纸轴245连结供纸辊241而为不能相对旋转,转自如。由此,供纸辊241通过来自相对于供纸轴245口的纸张输送i动部 66的驱动能够输送纸张P,另一方面在相对于供纸轴245的来自纸张输送 驱动部66的驱动切断后将分离辊242间隔而能够在用供纸后输送辊84输 送的纸张P空转。另夕卜,与供纸辊241对置而配置的分离辊242向与供纸 辊241同方向B (与输送纸张P的方向相反方向)旋转驱动。拾取辊230经由单向驱动传递才几构247与供纸轴245连结。单向驱动 传递机构247在供纸轴245向旋转驱动方向B旋转时将拾取辊230与供纸 轴245连结,另一方面若供纸轴245的旋转停止则令拾取辊230向旋转驱 动方向B旋转自如。在单向驱动传递机构247中,可以在供纸轴245与拾取轴231之间的 任何地方设置单向机构。在此,单向驱动传递机构247由与供纸轴245连 结的单向连结部件247a(以下,称为单向滑轮)、将来自该单向滑轮247a 的驱动力向拾取辊230传递的驱动传递部件247b构成。单向滑轮247a在供纸轴245向旋转驱动方向B旋转时经由驱动传递 部件247将拾取辊230与供纸轴245连结,另一方面若供纸轴245的旋转 停止则经由驱动旋转部件247b令拾取辊230为向旋转驱动方向B旋转自 如。由此,拾取辊230能够利用来自对供纸轴245的纸张输送驱动部66 的驱动而输送纸张P,另一方面在来自对供纸轴245的纸张输送驱动部66 的驱动切断后将叠层在旋转板201c上的纸张P间隔而能够利用在用供纸 后输送辊84输送的纸张P空转。另外,驱动传递部件247b只要是能够向拾取辊230传递来自单向滑 轮247a的驱动力就可以使用任何部件,本实施方式具备连结部件(在 此是滑轮,以下称为拾取滑轮)247c,相对不能旋转地设置在拾取辊230 的拾取轴231上;环状的拾取驱动带247d,巻桂在拾取滑轮以及单向滑 轮247上。旋转辊243为例如轴承部件等的圆筒状的部件,其内周面嵌入到供纸 辊241的外周面。而且,旋转辊243其外周面相对于供纸辊241的外周面 向绕轴线的周向相对移动自如。即,旋转辊243与供纸辊241互相地绕轴 线相对旋转自如。在具备该结构的供纸装置110中,对巻曲的纸张P,通过架设在拾取 辊230与供纸辊241之间的辊带244提供输送力,由此能够正常地输送该 巻曲的纸张P。而且,辊带244能够相对于供纸辊241的外周面在周向相 对移动,从拾取辊230获得旋转驱动,因此在纸张P通过拾取辊230后, 能够将拾取辊230的旋转相对于供纸辊241的旋转以独立的状态停止,并 且即使拾取辊230的旋转停止也能够容许供纸辊241的旋转。即,在装载 于旋转板201c的纸张P之中最上方的纸张P的后端通过后即使供纸辊241 旋转,拾取辊230也能够从该供纸辊241独立而停止旋转,因而,不会拉 出下次的纸张P。辊带244也可以相对于供纸辊241的外周面向周向相对 移动自如。根据这样的供纸装置110,在用供纸辊241输送被拾取辊230拉出的 纸张P时,不会拉出下次的纸张P且能够对巻曲的纸张P提供输送力,由 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巻曲引起的供纸延迟及卡纸等供纸不良。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辊243相对于供纸辊241旋转自如地设 置在同轴上,因此成为简单的结构。而且,辊带244架设在拾取辊230与 旋转辊243之间,因此在纸张P的后端通过拾取辊230之后将该拾取辊 230的旋转相对于供纸辊241的旋转能够以独立的状态停止,另一方面即 使拾取辊230的旋转停止也能够使供纸辊241顺利地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辊带244作为巻挂在拾取辊230侧的部分(参照图 6A中的附图标记Rl )的外径的拾取辊侧带外径rl安装为在拾取辊230的 外径r2以下。在此,拾取辊230的外周面的轴线方向中央部沿周向整体 区域而凹陷,在该凹部230a上巻挂有辊带244。该凹部230a的深度为辊 带244的厚度以上。此外,作为辊带244巻挂在供纸辊241侧(在此是旋 转辊243 )的部分(参照图6A中的附图标记R2)的外径的供纸辊侧带外 径r3安装为比供纸辊241的外径r4小。在此,供纸辊241的外周面的轴线方向中央部沿周向整个区域而凹 陷,在该凹部241a上设置旋转辊243,进而在其上巻挂有辊带244。在该 凹部241a上深度比旋转辊243的厚度和辊带244的厚度的合计深。20091 [供纸装置的动作]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110的动作。在本实施方式的供纸 装置110中,若向图像形成装置提出任务要求,则从图4A所示的状态利 用升降驱动部260使旋转板201c转动以接近拾取辊230而使旋转板201c 上的纸张P上升,则纸张P与拾取辊230接触,若进而使纸张P上升,则 如图4B所示,第一检测部件271检测到第二检测部件271,纸张P的上 升停止。而且,拾取辊230将纸张P从旋转板201c向供纸辊241与分离 辊242之间的夹压部y送出, 一张张地将纸张p供纸。接着,如图6A所示,若用输送传感器171检测纸张P的前端位置, 则利用内部计时器在经过既定时间后切断从纸张输送驱动部66向供纸轴 245的驱动,仅用供纸后输送辊84进行纸张P的输送。在以往的供纸装置中,例如在低温低湿(IOC 20%RH)、或者高温高 湿(30°C 85%RH)的环境条件下,在纸张P上易于发生巻曲。特别地,在 纸张P为硬挺度较强的厚纸及光泽纸等的纸张,平均重量在100g/m、乂上 的具有某种程度厚度的纸张的情况下,如图8B所示,巻曲状态的纸张P 与输送引导部件206抵接并且被供纸,则由于在纸张P与输送引导部件 206的抵接部分a的摩擦负荷导致有时产生输送力的不良。另外,在拾取 时施加于纸张P的力,原来防止纸张P的重送而设定为较低输送力。在此, 较低输送力作为例如1. 961N至3. 432N ( 200gf至350gf )。因此,存在由 于摩擦导致输送力的不良产生,由巻曲引起的供纸不良的影响易于出现的 倾向。即,以往的问题点是,特别地,在纸张输送方向X上以两端部Pl、 P3比中央部P2逐渐变高的方式巻曲(以下,称为上巻曲)的纸张P的整 纸上,纸张P利用拾取辊230的旋转向供纸辊241的方向前进,但巻曲的 纸张P的前端部Pl在拾取辊230与供纸辊241之间与输送引导部件206 钩挂,由此供纸延迟产生。此外,在纸张P的巻曲量较大的情况下,钩挂 负荷增大成为卡纸产生的原因。在本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110中,由于用辊带244连结旋转自如地设 置在供纸辊241上的旋转辊243与拾取辊230,所以在拾取辊230与旋转 辊243之间能够对纸张P提供输送力。此外,辊带244的拾取辊侧带外径rl,大致成为拾取辊230的外径 r2,辊带244的供纸辊241侧带外径r3大致成为供纸辊241的外径r4。此外,输送引导部件206设置在辊带244的内侧。由此上巻曲的纸张P的 前端部Pl不会与输送引导部件206接触而能够与辊带244抵接。而且, 上巻曲的纸张P的前端部Pl即使与辊带244抵接,也能够受到来自辊带 244的输送力而被输送。由此,能够实现稳定的纸张输送。在此,拾取辊側带外径rl为拾取辊230的除凹部230a的外径(最外 径)r2以下,且供纸辊侧带外径r3比供纸辊241的除凹部241a的外径 (最外径)小。即,下述式(1)以及式(2)的至少一方的关系成立。<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21</formula>接着,说明供纸时的动作。如图6A至图6C所示,通过供纸动作的开 始,若供纸轴245净皮旋转驱动,则向单向滑轮247a以及单向连接器246 传递驱动。而且,辊带244的驱动从供纸轴245经过单向驱动传递机构 247从拾取辊230获得。即,供纸轴245旋转,向单向滑轮247a传递驱 动,则经由拾取驱动带247d向拾取滑轮247c传递驱动,进而,经过拾取 辊230向辊带244传递驱动。此时,上巻曲的纸张P与辊带244抵接,则 从辊带244向该纸张P提供输送力。另一方面,供纸轴245旋转驱动,与单向滑轮247a同时地向单向连 接器246传递驱动,则向供纸辊241传递驱动,该供纸辊241旋转。如上 所述上巻曲的纸张P通过供纸辊241,向供纸后输送辊84以及输送传感 器171输送,则在利用内部计时器经过既定时间后切断从纸张输送驱动部 66向供纸轴245的驱动而使供纸轴245的旋转驱动停止。这样,在分离 辊242之间夹压纸张P的供纸辊241通过被供纸后输送辊84输送的纸张 P的抽出而空转。在以往的结构中,没有旋转辊243,辊带244从供纸辊241获得驱动, 所以随着供纸辊241的旋转拾取辊230的旋转也会发生。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若纸张P的后端通过拾取辊230,则 供纸辊241通过纸张P空转,但旋转辊243相对于供纸辊241旋转自如地 设置在同轴上,因此即使供纸辊241旋转,辊带244也不旋转,仅供纸辊 241空转。即,即使供纸辊241旋转而拾取辊230也不旋转,所以在旋转 板201c上装载的下次的纸张P不会跟送。在本实施方式中,拾取辊侧带外径rl在拾取辊230的最外径r2以下 的上述式(1)的关系成立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拾取辊230良好地拉出装栽在旋转板201c的最上方的纸张P。此外,供纸辊侧带外径r3比供纸辊 241的最外径r4小的上述式(2)的关系成立的情况下,即使拾取辊230 的旋转停止而辊带244的移动停止,也能够将纸张P从供纸辊241与分离 辊242之间顺利地抽出。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在此示例了适用于供纸托盘83 的情况,但也适用于例如装备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30的大容量 供纸盒81及手动托盘82。另外,本发明只要不脱离其主旨或者主要的特征,能够用其他的各种 的方式来实施。为此,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全部的要点只是简单的示例,并 不是限定的解释。本发明的范围在权利要求书中示出,不受说明书本文的 任何拘束。进而,属于权利要求书的均等范围内的变形及变更,全部是本 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供纸装置,具备拾取辊,用于拉出装载的片材之中最上方的片材;供纸辊,用于输送利用上述拾取辊拉出的片材,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上述拾取辊与上述供纸辊之间相对于该供纸辊的外周面而能够沿周向相对移动地架设的辊带,上述辊带从上述拾取辊获得旋转驱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相对于上述供纸辊设置在同轴上的旋转自如的旋转辊,上述辊带架设在上述拾取辊与上述旋转辊之间。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辊带安装为巻挂在上述供纸辊侧的部分的外径比该供纸辊的直 径小。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辊带安装为巻挂在上述供纸辊侧的部分的外径为该拾取辊的直 径以下。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片材,使用厚纸及光泽纸等的具有厚度的纸张。
6. —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 所述的供纸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供纸装置,具备拾取辊,用于拉出装载的片材之中最上方的片材;供纸辊,用于输送利用拾取辊拉出的片材。在拾取辊与供纸辊之间,具有相对于供纸辊的外周面的周向上能够相对移动地架设的辊带。辊带从拾取辊获得旋转驱动。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546148SQ20091013028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8日
发明者大石真嗣, 木村正治, 桂典史, 深田泰章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