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9870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液晶显示装置在现代社会中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原有液晶显 示装置的显示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1是现有技术胶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示 意图。如图1所示,该胶框1包括分别放置背光模组和液晶面板的底板10,并且在胶框1的 内侧壁上形成有凸出 部11,该凸出部11的侧壁110与液晶面板的侧边接触,从而起到固定 液晶面板的作用。如图2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采用了侧入式并包括液晶面板3、背光模组 2、胶框1和铁框4 ;液晶面板3包括依次叠放在胶框1底板10上的下偏光片30、阵列基板 31、彩膜基板32和上偏光片33,其中彩膜基板32和阵列基板31之间填充有液晶;背光模 组2包括依次叠放在胶框1底板10上的反射板20、导光板21、扩散片22、下棱镜片23和上 棱镜片24以及位于导光板21侧边的光源25 ;铁框4与胶框1卡合,固定内部的液晶面板3 和背光模组2。在制造上述液晶显示装置时,需要将整张尺寸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进行真空压 合组装成整张的对盒基板后,通过切割操作再切割成单个的液晶面板。但是,将上述整张的对盒基板用刀轮切割出单个液晶面板时,会出现切割边缘不 平坦的现象,即在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的切割面上残留毛边。将上述带有毛边的液晶面板 与胶框组装后,由于液晶面板的毛边与胶框接触后产生胶框微粒,因此在实际运输等过程 中该胶框微粒容易进入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之间的缝隙内,从而引起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 不良,如出现亮点等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以便减少胶框微粒的产生,提高显 不品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背 光模组和胶框,所述液晶面板由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对盒而成,其中,在所述胶框的内侧壁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液晶面板的凸出部;且至少一个 的所述凸出部中,与所述液晶面板侧面接触的侧壁的高度,低于所述彩膜基板上表面的高度。在所述凸出部中,与所述液晶面板侧面接触的侧壁为矩形或锯齿形。所述呈锯齿形的侧壁的最低高度等于或低于所述阵列基板上表面的高度。所述呈锯齿形的侧壁的最低高度等于或低于所述阵列基板下表面的高度。在所述彩膜基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上偏光片,在所述阵列基板底面设置有下偏光 片。[0013]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依次叠放在所述胶框底板上的反射板、导光板、扩散片、下棱镜 片和上棱镜片以及位于所述导光板侧边的光源。所述背光模组的光源为发光二极管或冷阴极荧光灯。上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铁框,所述铁框与所述胶框卡合。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降低与液晶面板侧面接触的胶框凸出部的 高度,以此减少胶框与液晶面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胶框微粒的产生,提高液晶显示 装置的显示品质。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胶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胶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胶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胶框 2-背光模组 3-液晶面板4-铁框 10-底板11-凸出部110-侧壁 20-反射板 21-导光板22-扩散片 23-下棱镜片 24-上棱镜片25-光源 30-下偏光片 31-阵列基板32-彩膜基板33-上偏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 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胶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 施例一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从图3和图4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 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3、背光模组2和胶框1,液晶面板3由阵列基板31和彩膜基板32对 盒而成,其中,在胶框1的内侧壁设置有用于固定液晶面板3的凸出部11 ;且至少一个的凸 出部11中,与液晶面板3侧面接触的侧壁110的高度,低于彩膜基板32上表面的高度。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降低与液晶面板侧面接触的凸出部侧壁的高度,降低了凸出部侧壁与液晶面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了因带有毛边的液晶面板侧面与胶框摩擦而产生的胶框微粒,从而减少了进入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之间的胶框微粒的数量,提 高了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凸出部11中,与液晶面板3侧面接触的侧壁110形状 为矩形,即凸出部11的整个上表面为没有高度差的平坦的面。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 以是锯齿形,即凸出部11的整个上表面为具有高度差的凹凸面。上述液晶面板3中,彩膜基板32的上表面还可以设置有上偏光片33,并且在阵列 基板31底面也可以设置有下偏光片30。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2采用了侧入式,包括依次叠放在胶框1底板10上的反射板 20、导光板21、扩散片22、下棱镜片23和上棱镜片24以及位于导光板21侧边的光源25,该 光源25可以是发光二极管或冷阴极荧光灯。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背光模组也可以采用直下式,即光源位于背光模组的下 方,从光源射出的光被反射板反射后,通过扩散板等光学膜片均勻分散,并射入至液晶面 板,此时无需导光板。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与上述胶框1卡合的铁框4,铁框4盖住胶框 1的外侧,从而夹固中间的液晶面板3和背光模组2,上述卡合的方式可以通过在胶框1的 侧壁上设置突起部并在铁框4的与突起部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卡口来实现。实施例二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胶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 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胶框1的凸出部11中,与液晶面板3侧面接触的侧壁110形状为锯齿 形,即凸出部11的整个上表面为具有高度差的凹凸面。上述呈锯齿形的侧壁110的最低高度可以等于或低于阵列基板31上表面的高度, 或者也可以等于或低于阵列基板31下表面的高度,即凸出部11的部分侧壁110可以完全 不与液晶面板3的侧面接触。在上述实施例中,凸出部11的作用在于将液晶面板3固定在胶框1内,因此无论 怎样改变凸出部11侧壁110的高度,也应当确保凸出部11侧壁110与液晶面板3的部分 侧面接触,从而使凸出部11起到固定液晶面板3的作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使凸出部的部分侧壁完全不与液晶面板的侧面接 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与液晶面板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少了胶框微粒的产生,提高了显示品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 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 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背光模组和胶框,所述液晶面板由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对盒而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胶框的内侧壁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液晶面板的凸出部;且至少一个的所述凸出部中,与所述液晶面板侧面接触的侧壁的高度,低于所述彩膜基板上表面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出部中,与所述液晶面板侧面接触的侧壁为矩形或锯齿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呈锯齿形的侧壁的最低高度等于或低于所述阵列基板上表面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呈锯齿形的侧壁的最低高度等于或低于所述阵列基板下表面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彩膜基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上偏光片,在所述阵列基板底面设置有下偏光片。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依次叠放在所述胶框底板上的反射板、导光板、扩散片、下棱镜片和 上棱镜片以及位于所述导光板侧边的光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模组的光源为发光二极管或冷阴极荧光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铁框,所述铁框与所述胶框卡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背光模组和胶框,液晶面板由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对盒而成,其中,在胶框的内侧壁设置有用于固定液晶面板的凸出部;且至少一个的凸出部中,与液晶面板侧面接触的侧壁的高度,低于彩膜基板上表面的高度。本实用新型通过降低与液晶面板侧面接触的胶框凸出部的高度,以此减少胶框与液晶面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胶框微粒的产生,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文档编号G02F1/133GK201569826SQ201020046728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4日
发明者张智钦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