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196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可传输光学信号的连接器组 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促发电子产品中的信息量呈爆炸性的增长,迫使消 费者产生较高的传输需求,光学信号传输具有较高的传输速度,在将来会逐渐受消费者所 接受。与本案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考中国专利公告第201429716号揭示的一种连接器 组件,该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用以传输光学信号的光 纤装置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凸伸的舌板,遮 蔽壳体围设于舌板外围形成有收容对接插头的插接孔,导电端子具有排设于舌板的下表面 上并暴露于插接孔内的接触部,光纤装置固定于绝缘本体基部上,光纤装置具有向前暴露 于插接孔内的透镜,透镜与接触部暴露于同一插接孔内,以致插接孔只能插入一个对接插 头,该对接插头只能同时传输光学信号及电信号或光学信号与电信号其中之一,不能给使 用者多方面的选择,而且该绝缘本体的结构紧凑。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连接器组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供使用者多方面选择的连接器组件。为达成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 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光纤装置及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具有对接面及自对接面向 后凹设的第一、第二插接孔,光纤装置具有暴露于第一插接孔内的光学信号接收透镜,导电 端子包括与绝缘本体相固定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延伸入第二插接孔内的接触部及自固定部 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位于第一、第二插接孔之间的分离壁。所述分离壁是自对接面向后延伸而成。所述第一、第二插接孔之间是相对密封的。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第一插接孔及分离壁是自基部的前表面向前延伸,所述 基部设有与第一插接孔贯通的固定孔,固定孔前后贯穿基部,光纤装置固定于固定孔内。所述光纤装置包括本体部及安装在本体部上与透镜进行光耦合的光纤,本体部前 端具有缺口,透镜位于本体部的前端及缺口的一侧,固定孔内具有连接于固定孔上、下内壁 的直立壁,直立壁收容于缺口内以阻止光纤装置向前移动。所述直立壁是自基部的前表面向后延伸,缺口的两侧分别具有一对所述透镜,本 体部在每一对透镜的外侧具有向前凸伸入第一插接孔内的凸柱。所述绝缘本体为一件式结构,第一插接孔位于第二插接孔的顶部,光纤装置上的 透镜沿左右方向对齐排布,分离壁水平设置。[0013]所述绝缘本体为一件式结构,第一、第二插接孔左右排布,光纤装置上的透镜沿上 下方向对齐排布,分离壁竖直设置。所述第一、第二插接孔在上下或左右方向上相对齐,导电端子为传输电源信号的 电源端子,接触部包括均勻排布于第一圆周面上的若干第一接触部及第一圆周面内侧的第 二圆周面上的第二接触部,以使对接电源插头可被夹持在第一、第二接触部之间,第一、第 二圆周面具有共同的圆心。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向前凸伸 入第二插接孔内的圆形对接部,第二插接孔设置为环形结构并围设于对接部外围,所述对 接部中心凹设有收容孔,导电端子包括延伸入收容孔内的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一、第二接触 部分别凸伸出第二插接孔的两相对环形内侧壁进入第二插接孔内。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通过分离壁将第一插接孔与第二插接孔 分隔开,使得使用者可以同时插入两个插头,或仅插入一个插头,满足了使用者多方面的需 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与对接插头的立体图。图3为图2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图4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组合图。图7为图6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100为安装于电路板(未图示)上用 以传输电源信号及光学信号的复合连接器,可以对接单一的电源插头(未图示)、单一的光 纤插头(未图示)或集合光纤插头201与电源插头202的复合式的对接插头200,对接插头 200的光纤插头201及电源插头202间隔排列,可以实现光纤插头201与电源插头202同时 插拔。连接器100包括一件式的绝缘本体1、固定于绝缘本体1内的光纤装置2、若干导电 端子3及包覆绝缘本体1的金属遮蔽壳体4。绝缘本体1大致为方形,其包括顶壁11、底壁12、两侧壁13、位于最前端对接面14 及位于后端的基部15。自对接面14向后凹设有第一、第二插接孔16、17,第一插接孔16大 致为扁平状,第一、第二插接孔16、17上下对齐,且第一插接孔16位于第二插接孔17的上 方,绝缘本体1包括位于第一、第二插接孔16、17之间的水平分离壁18,使得第一、第二插 接孔16、17之间相对密封,可避免第一插接孔16的光学信号向第二插接孔17漏光。顶壁 11、两侧壁13及基部15围设于第一插接孔16,使得第一插接孔16仅在对接面14上与外 界连通。基部15设有前后贯穿的固定孔151,固定孔151与第一插接孔16相贯通,固定孔 151在左右及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均小于第一插接孔16,光纤装置2向前组装于固定孔151 内,固定孔151内具有连接固定孔151上、下内壁的直立壁152,直立壁152大致位于中间位置,直立壁152还是自基部15向前暴露于第一插接孔16内的前表面向后延伸而成,固定孔 151下内壁上设有前后延伸的两凹陷153,固定孔151的两相对内侧壁上分别凸设有扣持块 (未图示)及导引光纤装置2插入的斜面154。绝缘本体1包括自基部15向水平凸伸入的第二插接孔17内的圆柱形对接部171, 对接部171中心凹设有收容电源插头202的收容孔172,第二插接孔17为围设于对接部171 外围的环形状。基部15开设有分别向后贯穿基部15的第一端子槽155、第二端子槽156及 第三端子槽157,第一、第二端子槽155、156与第二插接孔17连通,绝缘本体1底壁12具 有向后延伸至基部15后端面的凹槽121,第一端子槽155向下延伸至凹槽121,第三端子槽 157向下贯穿绝缘本体1底壁12并与收容孔172连通。 导电端子3包括三支第一端子31、四支第二端子32及一支第三端子33,第一、第 二端子31、32为传输电源信号的电源端子,第三端子33为接地端子,第一端子31包括固定 于第一端子槽155内的第一固持部311及自第一固持部311向前延伸的弧形第一接触部 312,第一接触部312自第二插接孔17的环形外侧壁向对接部171方向凸伸入第二插接孔 17内,其中位于底侧的一第一端子31具有分开的两个第一固持部311、分开两个第一接触 部312及与连接于该两第一固持部311之间的水平部314,自该水平部314前、后端分别向 下垂直弯折延伸有第一焊接部313,水平部314收容于绝缘本体1凹槽121内,而另外两第 一端子31分别仅具有一个第一固持部311及一个第一接触部312,这四个第一接触部312 均勻排布于一第一圆周面上。两第一焊接部313向下延伸出绝缘本体1,用以焊接在电路板 上。第二端子32分开设置为两对即第一、第二对,第一对第二端子32设于第二对第二 端子32的上下两侧,每一第二端子32均包括固定于第二端子槽156内的第二固持部321 及自第二固持部321向前延伸的弧形第二接触部322,第二接触部322自对接部171的外侧 壁向外凸伸入第二插接孔17内,其中第一对第二端子32还包括有自第二固持部321向下 延伸出绝缘本体1的第二焊接部323,第二焊接部323还向前抵压在绝缘本体1上,所述第 二接触部322均勻排布于第二圆周面上并且在左右及上下方向上相对齐设置。第一、第二 圆周面具有共同的圆心,第二圆周面设于第一圆周面的内侧,当电源插头202插入后,电源 插头202是被夹持在第一、第二接触部312、322之间。第三端子33包括固定于第三端子槽157内的第三固持部331、自第三固持部331 向前延伸入收容孔172内的音叉状第三接触部332及自第三固持部331向下垂直弯折延伸 的第三焊接部333。光纤装置2的后端用以连接光纤(未图示),其包括绝缘的本体部21、自本体部21 两侧向前凸伸入第一插接孔16内的一对凸柱22、自本体部21向后凸伸的一对弹性臂23 及安装在本体部21后端的光纤(未图示)。本体部21前端凹设有收容直立壁152的缺口 215,用以限制光纤装置2向前移动,本体部21在缺口 215的两侧分别装设有一对光学信号 接收透镜212,四个透镜212沿左右方向对齐排布,每一对透镜212位于缺口 215与凸柱22 之间。凸柱22与光纤插头201上的圆孔2011相配合,透镜212向前暴露于第一插接孔16 内,用以与光纤插头201上的透镜2012进行光学信号传输,光纤与透镜212进行光耦合而 进行光学信号传输。弹性臂23位于本体部21的左右两端,光纤装置2组装时,两弹性臂23 沿固定孔151两侧的斜面154向前插入,两弹性臂23的外侧表面分别设有与绝缘本体1固定孔151内的扣持块相扣持的扣持槽232,本体部21底面具有定位于固定孔151凹陷153内移动的凸肋213,用以保证光纤装置2能够准确插入固定孔151内。遮蔽壳体4包括顶壁41及自顶壁41左右两端向下垂直弯折延伸的侧壁42。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100通过分离壁18将第一插接孔16与第二插接孔17分 隔开,使得使用者可以同时插入光纤插头201与电源插头202,或仅插入插入光纤插头201 与电源插头202两者之一,满足了使用者多方面的需求。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300,该连接器 组件300绝缘本体5的第一插接孔56位于第二插接孔57的一侧,两者左右对齐,第一插接 孔56用以插接光纤插头201,第二插接孔57用以插接电源插头202,位于第一、第二插接孔 56、57之间的分离壁58竖直设置,光纤装置6上的四个透镜612沿上下方向对齐排布,该连 接器组件300同样可以达成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器组件100相同的技术效果,满足使用 者多方面的需求。
权利要求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光纤装置及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具有对接面及自对接面向后凹设的第一、第二插接孔,光纤装置具有暴露于第一插接孔内的光学信号接收透镜,导电端子包括与绝缘本体相固定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延伸入第二插接孔内的接触部及自固定部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位于第一、第二插接孔之间的分离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壁是自对接面向后延伸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插接孔之间是相对密 封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第一插接孔 及分离壁是自基部的前表面向前延伸,所述基部设有与第一插接孔贯通的固定孔,固定孔 前后贯穿基部,光纤装置固定于固定孔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装置包括本体部及安装在 本体部上与透镜进行光耦合的光纤,本体部前端具有缺口,透镜位于本体部的前端及缺口 的一侧,固定孔内具有连接于固定孔上、下内壁的直立壁,直立壁收容于缺口内以阻止光纤 装置向前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立壁是自基部的前表面向后 延伸,缺口的两侧分别具有一对所述透镜,本体部在每一对透镜的外侧具有向前凸伸入第 一插接孔内的凸柱。
7.如权利要求1至6其中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为一件 式结构,第一插接孔位于第二插接孔的顶部,光纤装置上的透镜沿左右方向对齐排布,分离 壁水平设置。
8.如权利要求1至6其中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为一件 式结构,第一、第二插接孔左右排布,光纤装置上的透镜沿上下方向对齐排布,分离壁竖直 设置。
9.如权利要求1至6其中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插接孔 在上下或左右方向上相对齐,导电端子为传输电源信号的电源端子,接触部包括均勻排布 于第一圆周面上的若干第一接触部及第一圆周面内侧的第二圆周面上的第二接触部,以使 对接电源插头可被夹持在第一、第二接触部之间,第一、第二圆周面具有共同的圆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包覆绝缘本体 的金属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向前凸伸入第二插接孔内的圆形对接部,第二插接孔 设置为环形结构并围设于对接部外围,所述对接部中心凹设有收容孔,导电端子包括延伸 入收容孔内的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一、第二接触部分别凸伸出第二插接孔的两相对环形内 侧壁进入第二插接孔内。
专利摘要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光纤装置及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具有对接面及自对接面向后凹设的第一、第二插接孔,光纤装置具有暴露于第一插接孔内的光学信号接收透镜,导电端子包括与绝缘本体相固定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延伸入第二插接孔内的接触部及自固定部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位于第一、第二插接孔之间的分离壁,使得使用者可以同时插入两个插头,或仅插入一个插头,满足了使用者多方面的需求。
文档编号G02B6/38GK201774026SQ20102026974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4日
发明者何家勇, 康玉慧, 郑启升, 龚鸿斌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