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装置和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149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夹持装置和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校正柱面片材的歪斜的夹持装置,以及用于在柱面片材上打印图像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利用具有并排设置的大致半圆筒形形状的大量透镜的柱面片材以肉眼观察3D图像的柱面3D摄影是公知的。在柱面3D摄影中,例如,将从右、左两个视点中捕获的R视点图像和L视点图像中的每一个分割成窄条(线),并且将R视点图像的条纹图像与L视点图像的条纹图像交替地设置在柱面片材的背面,使得两个邻接的条纹图像位于单个透镜的下方。由于右眼和左眼分别通过每个透镜观看具有视差的R视点图像和L视点图像,因此实现了 3D图像。同样已知的是,捕获N个(N为3或以上)视点图像并将其分割为窄条,并且将N个条纹图像设置在单个透镜的后面以进一步地增强立体效果。 存在两种类型的柱面3D摄影,包括将柱面片材叠置在其上打印有条纹图像的片材上的类型,以及将条纹图像打印到柱面片材的背面的类型。在使用打印机将条纹图像打印到柱面片材的背面的情况下,沿副扫描方向间歇地传送柱面片材。刚好在每次间歇传送之后启动打印头,以便将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条纹图像逐一地打印到柱面片材的背面。从而,将具有视差的至少两种视点图像打印在柱面片材的背面(参见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已知将条纹图像打印到片材上然后将片材粘接到柱面片材上的打印机(参见专利文献3)。该打印机需要将柱面片材相对于条纹图像进行正确地定位并对片材进行粘接的机构。为此,这种将条纹直接打印到柱面透镜背面类型的打印机在尺寸和成本上具有优点。顺便提及,当将多个视点图像打印到柱面片材的背面时,有时柱面片材是在倾斜的情况下被传送的。这种倾斜被称为歪斜。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条纹图像是在透镜纵向与主扫描方向不重合的状态下被打印的,因此打印质量明显地下降。为了防止因柱面片材的歪斜而引起的打印质量的降低,已常规地设计了各种技术。专利文献I描述了一种打印机,其中设置在打印头附近的光学传感器检测透镜的位置,并且基于位置检测结果调整条纹图像的打印位置。即使柱面片材是歪斜的,也可以根据歪斜来调整条纹图像的打印位置。专利文献2描述了预先校正柱面片材的歪斜的打印机。在该打印机中,检测透镜纵向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倾斜角度。根据检测结果使沿副扫描方向的传送量在右侧与左侧不同,从而使柱面片材围绕与其传送表面垂直的轴线转动,以校正歪斜。另一方面,已知打印机的两种传送类型,直线传送型和压纸鼓型。在打印例如彩色图像时,在前一种类型中,在直线传送路径上传送打印片材,并且在往复传送期间利用颜色顺序方法打印彩色图像。在后一种类型中,使其上缠绕有打印片材的压纸鼓旋转,并且在沿压纸鼓的旋转方向传送打印片材的同时打印彩色图像(例如参见专利文献4)。在前一种类型中,由于在打印头的前、后需要打印片材的后退空间,因此打印机的尺寸容易变大。另一方面,在后一种类型中,不需要后退空间,并且可以围绕压纸鼓布置打印头和片材排出机构,因此这种类型的打印机具有减小尺寸的优点。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2007-76084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8-137034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7-219084专利文献4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61-12867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顺便提及,在调整条纹图像的打印位置的情况下,如专利文献I所述,存在如果柱面片材的歪斜较大,则打印在柱面片材上的视点图像的失真变大并且导致打印质量降低的问题。通过采用压纸鼓型,在柱面片材上打印条纹图像的打印机能够获得尺寸方面的优点。然而,与专利文献2不同的是,由于不能使传送量在右侧和左侧不同,因此无法校正柱面片材的歪斜。此外,如果以校正柱面片材的歪斜为目使压纸鼓围绕与其旋转轴线垂直的轴线转动,则打印头与压纸鼓之间的距离变得不均匀。这导致了图像质量的下降。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产生图像失真的情况下恰当地校正柱面片材的歪斜的夹持装置和打印机。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结构简单且尺寸小的打印机。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夹持装置,包括夹持器、夹持器移动机构、夹持器转动机构和控制器。夹持器具有带弹性的按压部件,并且夹持器将柱面片材的一部分夹持在该按压部件与支撑部件之间。所述支撑部件支撑所述柱面片材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夹持器移动机构使所述夹持器在退避位置、第一夹持位置和第二夹持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在所述退避位置,所述按压部件远离所述支撑部件。在所述第一夹持位置,所述按压部件按压所述柱面片材的所述部分以防止所述柱面片材与所述按压部件之间以及所述柱面片材与所述支撑部件之间的滑动。在所述第二夹持位置,所述按压部件按压所述柱面片材的所述部分,以防止所述柱面片材与所述按压部件之间的滑动并允许所述柱面片材与所述支撑部件之间的滑动。所述夹持器转动机构使所述夹持器围绕与所述柱面片材垂直的旋转轴线转动。为了使被夹持的所述柱面片材转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夹持器移动机构和所述夹持器转动机构,以转动被设定在所述第二夹持位置的所述夹持器。为了将柱面片材固定到支撑部件上,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夹持器移动机构,以便将所述夹持器设定在所述第一夹持位置。所述按压部件优选地具有多个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形成在与所述支撑部件相面对的按压面上。在所述第一夹持位置,所述按压面在被按压到所述柱面片材的所述部分上的同时压缩每个突起部,从而将所述柱面片材的所述部分夹持在所述按压面与所述支撑部件之间。在所述第二夹持位置,各个突起部以比处于所述第一夹持位置时更小压缩量被按压到所述柱面片材的所述部分上,以便将所述柱面片材的所述部分夹持到各个突起部与所述支撑部件之间。所述突起部的尺寸优选为与从所述旋转轴线到所述突起部的距离对应。在所述第二夹持位置,所述突起部的与所述柱面片材接触的区域优选为根据从所述旋转轴线到所述突起部的距离而有所不同。优选地,在所述支撑部件的表面区域以外,至少与每个突起部相面对的区域加上每个突起部的能够被所述夹持器转动机构移动的区域被分配为非形成区域,而其余区域被分配为形成区域,并且具有弹性的弹性层形成在所述形成区域上以使所述非形成区域中的摩擦系数小于所述形成区域中的摩擦系数。所述形成区域包括所述支撑部件的与所述按压面相面对的部分,从而当所述夹持器处于所述第一夹持位置时,所述柱面片材的所述部分被夹持在所述按压面与所述弹性层之间。一种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其沿副扫描方向传送柱面片材,在所述柱面片材的正 面形成有多个透镜,并且所述打印机在所述柱面片材的背面依次地打印多个与主扫描方向平行的条纹图像,所述主扫描方向垂直于所述副扫描方向,所述打印机包括压纸件、夹持器、夹持器移动机构、歪斜检测部分、夹持器转动机构和控制器。所述压纸件支撑所述柱面片材并沿所述副扫描方向移动所述柱面片材。所述夹持器具有按压部件,所述按压部件具有弹性,所述夹持器将所述柱面片材的片材端部按压到所述压纸件上以便将所述片材端部夹持在所述夹持器自身与所述压纸件之间。所述夹持器移动机构使所述夹持器在退避位置、第一夹持位置和第二夹持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在所述退避位置,所述按压部件远离所述压纸件。在所述第一夹持位置,所述按压部件按压所述柱面片材的片材端部以防止所述柱面片材与所述按压部件之间以及所述柱面片材与所述压纸件之间的滑动。在第二夹持位置,所述按压部件按压所述柱面片材的所述部分,以防止所述柱面片材与所述按压部件之间的滑动并允许所述柱面片材与所述支撑部件之间的滑动。所述歪斜检测部分用于检测所述柱面片材的歪斜。所述夹持器转动机构使所述夹持器围绕与所述柱面片材垂直的旋转轴线转动。为了校正所述柱面片材相对于所述主扫描方向的歪斜,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歪斜检测部分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夹持器移动机构和所述夹持器转动机构,使被设定在所述第二夹持位置的所述夹持器转动。为了沿所述副扫描方向传送所述柱面片材,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夹持器移动机构,并且在所述压纸件沿所述副扫描方向移动的同时,将所述夹持器设定在所述第一夹持位置。所述按压部件优选地具有多个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形成在与所述压纸件相面对的按压面上。在所述第一夹持位置,所述按压面在被按压到所述片材端部上的同时压缩每个突起部,以便将所述片材端部夹持在所述按压面与所述压纸件之间。在所述第二夹持位置,各个突起部以比处于所述第一夹持位置时更小的压缩量被按压到所述片材端部上,以便将所述片材的所述部分夹持到各个突起部与所述压纸件之间。所述突起部的尺寸优选为与从所述旋转轴线到所述突起部的距离对应。在所述第二夹持位置,所述突起部的与所述柱面片材接触的区域优选为根据从所述旋转轴线到所述突起部的距离而有所不同。在所述压纸件的表面区域以外,优选地将至少与每个突起部相面对的区域加上所述突起部的能够被所述夹持器转动机构移动的区域分配为非形成区域,并优选地将其余区域分配为形成区域。优选地,具有弹性的弹性层形成在所述形成区域上,并且所述非形成区域中的摩擦系数小于所述形成区域中的摩擦系数。
所述形成区域优选地包括所述压纸件的与所述按压面相面对的部分,从而当所述夹持器处于所述第一夹持位置时,所述片材端部被夹持在所述按压面与所述弹性层之间。所述压纸件优选为其上缠绕着所述柱面片材的可旋转的压纸鼓。柱面片材的片材前端部优选地被夹持在所述夹持器与所述压纸件之间。发明的技术效果根据本发明,可以用简单的结构校正柱面片材的歪斜 。另外,在有助于简化结构和减小尺寸而不会发生诸如图像失真等图像质量劣化的情况下执行打印。


图I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打印机的概要的说明图。图2是柱面片材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通过剥离爪剥离柱面片材的状态的说明图。图4是示出夹持器的底侧的透视图;图5A是示出处于退避位置的夹持器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B是示出处于第一夹持位置的夹持器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C是示出处于第二夹持位置的夹持器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是示出压纸鼓的具有弹性层的区域和不具有弹性层的区域的说明图。图7是示出夹持器的按压面及突起部与不具有弹性层的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8是示出透镜传感器相对于柱面片材的布置的说明图。图9是夹持单元的透视图。图10是示出后端夹具及其开闭机构的透视图。图11是示出从歪斜校正到打印的过程的流程图。图12是其中仅将与突起部相面对的区域加上突起部的可移动区域分配给弹性层的非形成区域的实施例的说明图。图13是其中突起部的尺寸根据其与夹持器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而变化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I中,打印机2通过升华的方法在柱面片材(在下文中简称为片材)3的背面打印用于观看3D图像的视差图像(视点图像的集合)。该打印机2将两视点图像转换为六视点图像,并将六视点图像分割成许多条纹图像,并在片材3上打印条纹图像。如众所周知的那样,如图2所示,在片材3的正面侧设置许多有形状大致为圆柱形(柱状)的透镜4,并且片材3的背面是平的。每个透镜4沿着主扫描方向延伸。片材3的背面实际上根据单独的透镜4被划分为图像区域5,并且单个图像区域5与单个透镜4对应。根据视点图像的数量,沿着透镜4的排列方向划分每个图像区域5。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区域5被划分成第一小区域5a至第六小区域5f。将六视点图像分割成条所得的条纹图像打印在第一小区域5a至第六至5f上。小区域5a至小区域5f以一对一的方式与第一视点图像至第六视点图像对应。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小区域5a至5f具有大约40 μ m的宽度(沿副扫描方向的长度),并且单个线条具有大于20 μ m的宽度。从而,例如,第一视点图像的两条相邻接的线作为单个条纹图像并排地打印在第一小区域5a上。如图I所示,打印机2设置有供纸盒9。供纸盒9容纳有堆叠的片材3。在打印时,供纸机构(未示出)从供纸盒9向供给路径6供应单页片材3。片材3以透镜4面向下的方式沿透镜4的排列方向(副扫描方向)传送经过供给路径6。请注意,也可以代替为将片材3手动插入供给路径6。在供给路径6中,从上游侧(供纸盒9的一侧)起按顺序设置有供纸辊对7和传感部分8,并且压纸鼓10设置在供给路径6的下游。供给路径6沿着压纸鼓10的外周的切线方向延伸,从而将来自供给路径6的片材3供给至压纸鼓10的外周表面。供纸辊对7由主动辊7a和压紧辊7b构成,主动辊7a通过电动机12旋转,压紧辊7b可在下述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将片材3咬合在压紧辊7b与主动辊7a之间的咬合位置, 以及远离片材3的解除位置。供纸辊对7咬合片材并通过主动辊7a的旋转将片材3传送至压纸鼓10。压纸鼓10以可旋转方式由与主扫描方向平行的轴IOa支撑,并且压纸鼓10可以通过电动机14旋转。电动机14的旋转方向是可改变的,从而,压纸鼓10沿以箭头A所示的正转方向和与之相反的反转方向之一旋转。在打印时,片材3缠绕在压纸鼓10的外周表面IOb上。压纸鼓10通过其自身旋转沿副扫描方向传送片材3。片材3以这样的取向缠绕在压纸鼓10上透镜4面向压纸鼓侧并且透镜4的排列方向与压纸鼓10的周向(副扫描方向)对应。夹持器15、夹持器移动机构16和夹持器转动机构17构成夹持单元。夹持器15将片材3的如端部(在下文中称为片材如端部)夹持在夹持器15自身与外周表面IOb之间。夹持器15与压纸鼓10形成为一体,并且与压纸鼓10 —体地向副扫描方向旋转。在本实施例中,压纸鼓10用作支撑部件。压纸鼓10和电动机14构成沿副扫描方向传送片材3的传送机构。夹持器移动机构16沿压纸鼓10的径向移动夹持器15。通过夹持器移动机构16,夹持器15在下述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将片材前端部夹持在夹持器15自身与外周表面IOb之间的夹持位置,以及解除该夹持的退避位置。夹持位置包括第一夹持位置,适合紧紧地夹持片材前端部;以及第二夹持位置,适合比第一夹持位置更松地夹持片材前端部。夹持器转动机构17使夹持器15围绕与片材3的表面垂直的旋转轴线转动。夹持器15在夹持片材3的同时转动,从而使片材3转动任意角度以校正片材3的歪斜。在本实施例中,压纸鼓10的径向与垂直于缠绕在压纸鼓10上的片材3的方向一致。在压纸鼓10的外周设置有热头18和剥离爪19。热头18的底部具有两个加热元件列阵18a,每个列阵18a由沿主扫描方向直线排列的多个加热元件构成。提供彼此邻接的两个加热元件列阵18a使得能够在同一时间打印单个条纹图像(两条线)。然后,沿副扫描方向以小区域宽度传送片材3六次,这使得能够打印单个图像区域5。每个加热元件列阵18a沿主扫描方向的长度稍长于片材3的打印区域的宽度(沿主扫描方向的长度)。热头18在下述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在打印膜21覆盖在压纸鼓10上的片材3的背面上的状态下将打印膜21按压到片材3的背面的按压位置,以及从推压位置向上退避的退避位置。打印膜21包括图像接受膜、黄色墨膜、品红色墨膜、蓝绿色墨膜和背衬层膜。每层膜的尺寸与片材3的尺寸大致相同。这些膜一层接一层地接合,以构成单个片材的膜组。打印膜21与片材3的传送同步地从一个卷筒供给到另一个卷筒并缠绕在该卷筒上。图像接受膜在片材3的背面形成图像接受层(基层),用来自墨层的彩色墨对图像接受层进行染色。当图像接受膜在覆盖在片材3的背面的同时被热头18加热时,透明的图像接受层被转印至片材3的背面。黄色、品红色和蓝绿色墨膜是公知的热升华墨膜。当每层墨膜在覆盖在形成于片材3背面的图像接受层上的同时被热头18加热时,墨升华并且被转印至图像接受层。膜的附着量根据热头18的发热量而增大或减小,这有助于中间色调的呈现。请注意,通过使用黑色墨膜,可以执行使用四种颜色而实施的打印。当背衬层膜在覆盖在图像(打印在片材3上)上的状态下被热头18加热时,背衬层膜将白色背衬层转印至图像。该背衬层反射光,并且可以观看到明亮和颜色鲜明的3D图 像。头驱动器22连同热头18构成打印部分23。头驱动器22驱动热头18的每个加热元件。在形成图像接受层和背衬层时,头驱动器22驱动热头18,使得每个加热元件产生相同的发热量。该发热量被设定为转印图像接受层和背衬层所必须的量。在使用墨膜打印图像时,头驱动器22通过三色场顺序式打印来打印全彩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六视点图像的图像数据加热每个加热元件,以获得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墨浓度。待打印图像的图像数据被输入至控制器24。所输入的数据例如是来自于两视点的视点图像。控制器24将来自两视点的图像数据转换为来自六视点的图像数据。转换后的来自六视点的图像数据被发送至头驱动器22。剥离爪19将已打印的片材3从压纸鼓10上剥离,并将片材3引导至切割单元25。剥离爪19设置在片材3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并且剥离爪19可以在下述两个位置之间摆动剥离爪19的顶端远离外周表面IOb的退避位置(如图I所示);以及剥离爪19的顶端与外周表面IOb接触的剥离位置(如图3所示)。在将剥离爪19设定在剥离位置的状态下,当压纸鼓10沿反转方向旋转时,剥离爪19用其后端铲起片材3并将片材3引导至切割单元25中。切割单元25切割片材3的页边,即上面未打印图像的由夹持器15所夹持的片材ill端部和由后端夹具27所夹持的片材3的后端部(在下文中称为片材后端部)。然后,切割单元25将所切割的片材3从打印机排出。请注意,剥离爪19的位置被调节为当通过压纸鼓10的反向旋转使剥离爪19铲起片材3的后端部并且压纸鼓10沿反转方向继续少量旋转时,如将在后面进行说明的,压纸鼓10的旋转位置被设定为用于启动夹持器15的待机位置。从而,在解除对片材3的夹持之后,容纳在切割单元25中的传送机构可以对片材3进行传送。在压纸鼓10的外周设置有多个引导辊26。当片材3缠绕在压纸鼓10上时,这些引导辊26挤压压纸鼓10从而将片材3夹持在引导辊26与压纸鼓10之间。因此,在后端夹具27夹持片材后端部之前,引导辊26防止片材3因片材3自身的刚性而从外周表面IOb上浮起。请注意,引导辊26例如可以沿压纸鼓10的径向移动,从而引导辊26不会干扰移动的夹持器15。由开闭机构28 呆作后端夹具27,并且后端夹具27在夹持片材3的夹持位直和解除夹持的退避位直之间移动。后端夹具27将片材后端部夹持在后端夹具27自身与压纸鼓10之间,以防止在打印期间片材3因片材3自身的刚性而从外周表面IOb上浮起。这些后端夹具27与压纸鼓10 —体地旋转。除了夹持器移动机构16、夹持器转动机构17、头驱动器22等之外,控制器24还控制包括电动机12和14、剥离爪19、开闭机构28等在内的打印机2的每个部分。图4示出处于底面(面向压纸鼓的一侧)面向上的姿态的夹持器15。该夹持器15由具有刚性的基板31以及一体地设置在基板31的下表面上的按压部件32构成。基板31是矩形板,其沿主扫描方向具有与片材3大致相等的长度,并且沿副扫描方向具有适当的宽度。按压部件32具有与基板31相同的尺寸。在按压部件32中,一对突起部32b形成在平的按压面32a上。按压部件32由具有高摩擦系数的弹性材料制成。这种材料例如包括橡胶。突起部32b由与按压部件32相同的材料一体地形成,但是突起部32b也可以由与按压部件32不同的材料形成,只要突起部32b的材料具有弹性和高摩擦系数即可。 突起部32b的突起量(高度)近似为O. I至O. 3mm。这对突起部32b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窄于片材3的宽度,并且两突起部32b同时与片材3接触。为了便于描述,在图4和其他附图中,每个突起部32b被放大。如图5A所示,在退避位置,夹持器15在突起部32b与压纸鼓10之间形成适当的间隙。这使得从供给路径6供给的片材3能够进入突起部32b与外周表面IOb之间的空间内,并且能够将片材3从突起部32b与外周表面IOb之间的空间内抽出。如图5B所示,在第一夹持位置,夹持器15以其整个按压面32b按压片材前端部。在该第一夹持位置,每个突起部32b被按压到片材前端部上,并发生弹性变形且被压缩。如上所述,通过以整个按压面32a夹持片材前端部,片材前端部被紧紧地夹持而不会从按压部件32和外周表面IOb上滑脱。在传送片材3时,夹持器15被设定在第一夹持位置。如图5C所示,在第二夹持位置,与第一夹持位置相比,夹持器15稍微移向退避位置侧。因此,按压面32a远离片材3,而每个突起部32b以比第一夹持位置处的压缩量小的压缩量被压缩。仅由突起部32b按压和夹持片材前端部。该夹持位置允许片材前端部从外周表面IOb上滑脱,同时阻止片材前端部从突起部32b上滑脱。在校正片材3的歪斜时,夹持器15被设定在第二夹持位置。当夹持器15被设定在第二夹持位置并发生转动时,片材3跟随夹持器15的转动而转动。如图6所示,在例如由金属制成的鼓主体34的表面上形成有具有弹性的弹性层
35。设置该弹性层35的目的是借助弹性层35与片材3的紧密接触来防止因滑动而片材3上造成擦痕,改善热头18与片材3的接触,等等。这种弹性层35例如由橡胶喷涂层形成。在压纸鼓10的整个圆周上形成如上文所述的弹性层35,可以减少片材前端部与弹性层35之间的滑动。从而,即使被设定在第二夹持位置的夹持器15发生转动,片材3也无法随着夹持器15的转动而精确地转动。因此,在压纸鼓10上,将外周表面IOb的一部分分配为其中没有形成弹性层35的非形成区域36,而将外周表面IOb的其余部分分配为其中形成有弹性层35的形成区域37。非形成区域36位于面向夹持器15部分中。鼓主体34的表面从非形成区域36露出,其中鼓主体34的表面的摩擦系数低于弹性层35的表面的摩擦系数。如图7所示,非形成区域36沿主扫描方向形成在压纸鼓10的整个宽度上,而非形成区域36在副扫描方向上窄于按压面32a的宽度。外周表面IOb的面向按压面32a的一部分构成形成区域37的一部分。由于如上所述地形成弹性层35,因而当夹持器15被设定在第二夹持位置时,无论夹持器15处于任何转动位置,突起部32b都在非形成区域36以内按压片材前端部。从而,片材前端部的被突起部32b按压的部分与压纸鼓10的具有低摩擦系数的金属表面接触,使得片材前端部与外周表面IOb之间的滑动不受阻碍。另一方面,当夹持器15处于第一夹持位置时,按压面32a将片材前端部紧紧按压在具有高摩擦系数的弹性层35 (形成区域37)上以维持对片材的保持。这防止了在打印等的传送期间片材3发生滑动。可以适当地确定检测片材的歪斜、转动夹持器15等过程。在本实施例中,该过程由三个步骤组成,包括对倾斜方向的判断、粗略调整和精细调整。在通过压纸鼓10的旋转传送片材3时检测片材3的歪斜。当片材3的传送停止时,执行歪斜校正。在图I中,传感部分8连同控制器24构成检测片材3的歪斜的歪斜检测部分。控制器24基于来自传感部分8的检测信号判断片材3的倾斜方向和片材3的倾斜角度Θ,并且通过控制夹持器转动机构17使夹持器15转动以便校正歪斜。倾斜方向指的是透镜4的纵向相对于主扫描方向 的倾斜方向。倾斜角度Θ指的是透镜4的纵向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倾斜角度。如图8所示,传感部分8包括沿主扫描方向对齐的第一透镜传感器41至第三透镜传感器43。透镜传感器41至43设置为彼此之间具有不相等的间距(SI Φ S2,S2 Φ S3,SI辛S3)。每个透镜传感器41至43由设置在片材3下方的LED (发光二极管)和设置在片材3上方的与LED对置的光敏元件构成。光敏元件接收已从LED发射出并穿过片材3的检测光,并根据检测光的强度输出检测信号。例如,在从透镜传感器41至43面向透镜4之间的边界到透镜传感器41至43面向透镜4的顶点期间,来自各透镜传感器41至43的检测信号逐渐地增强,并且当透镜传感器41至43面向该顶点时,检测信号达到峰值。在此之后,检测信号逐渐地减弱,并且当透镜传感器41至43面向透镜4之间的边界时,检测信号再次变为逐渐地增强。请注意,在本实施例中,传感部分8还在供给期间检测片材3的前端部,测量透镜4的间距,等等。在判断倾斜方向的过程中,测量从第一透镜传感器41的检测信号在片材3传送期间达到其峰值的时刻到此后第二透镜传感器42的检测信号达到其峰值的时刻所传送的片材3的传送长度LA。换句话说,测量从第一透镜传感器41检测到任意透镜4的顶点的时刻到此后第二透镜传感器42检测到透镜4的顶点的时刻所传送的片材3的传送长度。请注意,可例如基于被供应至作为压纸鼓10的驱动源的电动机14的驱动脉冲的数量来获得传送长度,但是也可以使用连同压纸鼓10 —起旋转的编码器等来测量传送长度。测定第一至第三透镜传感器41至43的距离并阻止所供给的片材3的大的歪斜,使得在夹持器15夹持所供给的片材3的情况下,所有下述条件得到满足。I :当片材3的倾斜方向是顺时针方向(图8中的C. W.方向)时,第一透镜传感器41至第三透镜传感器43按照顺序检测同一透镜4的顶点。2 :第一透镜传感器41至第三透镜传感器43不同时刻检测不同透镜4的顶点。3 :当片材3的倾斜角度是顺时针方向时,在第一透镜传感器41检测到任意透镜4的顶点之后,第二透镜传感器42检测同一透镜4的顶点。在上述条件下,基于传送长度LA和已知的第一透镜传感器41与第二透镜传感器42之间的距离SI,通过下述表达式⑴计算片材3的倾斜角度Θ。假设片材3的倾斜方向是顺时针方向。使用计算出的倾斜角度Θ和已知的第一透镜传感器41与第三透镜传感器43之间的距离S3,通过下述表达式(2)计算在第三透镜传感器43检测到与已由第一透镜传感器41所检测的透镜4相同的透镜4的顶点时所传送的传送长度LB的预计值。(I) Θ = tan-1 (LA/S1)(2) LB = S3 X tan θ
在计算出传送长度LB的预计值之后,对从第一透镜传感器41的检测信号达到其峰值的时刻起的传送长度和第三透镜传感器43的检测信号进行监视,并且从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判断倾斜方向。当片材3的倾斜方向如假设的那样是顺时针方向时,第三透镜传感器43的检测信号在与传送长度LB对应的位置附近达到其峰值。另一方面,当片材3的倾斜方向是逆时针方向时,第三透镜传感器43的检测信号在与传送长度LB对应的位置附近未达到其峰值。因此,在第三透镜传感器43的检测信号在与传送长度LB对应的位置附近达到其峰值的情况下,判断片材3的倾斜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在其他情况下,判断片材3的倾斜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如上文所述的对逆时针方向的判断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当片材3的实际倾斜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时,上述表达式(I)和表达式(2)不成立。更具体地说,当片材3的倾斜方向是逆时针方向时,传送长度LA是从第一透镜传感器41检测到透镜4的顶点的时刻到第二透镜传感器42检测到下一个透镜4的顶点的时刻的传送长度LA,因此,表达式(I)和表达式(2)不成立。在判断倾斜方向之后,执行粗略调整。当判断出的片材3的倾斜方向是顺指针方向时,将在判断倾斜方向时由表达式(I)计算出的倾斜角度Θ设定为粗略调整倾斜角度,并且朝逆时针方向以粗略调整倾斜角度转动夹持器15。相应地,倾斜角度Θ几乎变为O°。另一方面,当判断出的片材3的倾斜方向是逆时针方向时,以第一透镜传感器41的检测信号达到其峰值的时刻作为基准,将从该基准到第二透镜传感器42的检测信号中最接近该基准的峰值之间的距离计算为传送长度LI。接下来,通过将用作传送长度LA的传送长度LI代入上述表达式(I),得到粗略调整倾斜角度。然后,朝顺时针方向以粗略调整倾斜角度转动夹持器15。此时,当第二透镜传感器42的检测信号中最接近的峰值晚于第一透镜传感器41的检测信号的峰值时,该最接近的峰值对应于与第一透镜传感器41在先检测的透镜4的顶点相同的顶点。因此,在该情况下,计算出的粗略调整倾斜角度几乎等于片材3的实际倾斜角度Θ。另一方面,当第二透镜传感器42的检测信号中最接近的峰值早于第一透镜传感器41的检测信号的峰时,该最接近的峰值对应于比第一透镜传感器41所检测的透镜4的顶点提前一个顶点的顶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计算出的粗略调整倾斜角度与实际倾斜角度Θ不同,但是,由于在粗略调整中倾斜角度Θ不必变为0°,因而这不构成问题。在粗略调整之后执行精细调整。在精细调整中,与计算粗略调整倾斜角度的情况基本类似地,以第一透镜传感器41的检测信号的峰值作为基准,计算从该基准到第三透镜传感器42的检测信号中最接近该基准的峰值的传送长度L2。接下来,通过将用作传送长度LA的传送长度L2代入上述表达式(I),得到精细调整倾斜角度。在粗略调整之后,如上文所述地计算的精细调整倾斜角度等于实际倾斜角度Θ。由于精细调整是在粗略调整之后执行的,因此倾斜角度Θ足够小。因此,在精细调整中,当片材3的倾斜角度是逆时针方向时,第三透镜传感器43的检测信号的峰值晚于第一透镜传感器41的检测信号的峰值。相反,当片材3的倾斜角度是顺时针方向时,第三透镜传感器43的检测信号的峰值早于第一透镜传感器41的检测信号的峰值。因此,可以从第一透镜传感器41和第三透镜传感器43的检测信号的峰值中判断倾斜方向。控制器24基于判断出的片材3的倾斜方向和计算出的精细调整倾斜角度旋转夹持器15,以便使片材3的倾斜角度Θ变为0°。请注意,当精细调整倾斜角度是0°时,没有必要在精细调整中转动夹持器15。在图9中,夹持器移动机构16由可移动板51和52、凸轮53、离合器盘54a和54b、电动机55等构成。在可移动板52的一侧,以相同的方式设置有另一组凸轮53、离合器盘54a和54b、电动机55等(尽管在图中未示出)。
可移动板51和52与压纸鼓10的侧表面连接,从而将压纸鼓10夹在可移动板51与可移动板52之间,并且可移动板51和52可以沿径向移动。通过例如弹簧60等偏置装置使可移动板51、52向下偏压,并且可移动板51、52与位于每个可移动板51、52下方的凸轮53的凸轮面接触。凸轮53以可旋转方式与压纸鼓10的每个侧面连接。 位于电动机侧的离合器盘54b可以在如图所示的远离凸轮侧离合器盘54a的解除位置和与离合器盘54a接合的接合位置之间移动。在接合位置,离合器盘54a和54b在无滑动的情况下传递旋转。当压纸鼓10的旋转位置被设定为待机位置时,离合器盘54b可以与离合器盘54a接合。待机位置是等待从供给路径6供给到压纸鼓10与夹持器15之间的片材3的片材前端部的插入的位置。电动机55在控制器24的控制下使离合器盘54b旋转。从而,使凸轮53旋转,并且使夹持器15与可移动板51和52 —体地沿径向移动。在凸轮53上形成有凸轮面53a至53c,凸轮面53a至53c分别与夹持器15的退避位置、第一夹持位置和第二夹持位置对应。通过调节凸轮53的旋转角度,凸轮面53a至53c中的一个面与可移动板51、52的底面接触。从而,夹持器15移动到退避位置、第一夹持位置和第二夹持位置之一。与第一夹持位置和第二夹持位置对应的凸轮面53b和凸轮面53c中的每个面是平坦的,并且凸轮面53b和凸轮面53c中的每个面在以下状态下与可移动板51、52的底面接触,即与垂直于可移动板51、52的移动方向的方向相平行的状态。该对弹簧60具有相同的偏压力。因此,即使离合器盘54b处于解除位置,弹簧60的偏压力阻止被可移动板51、52所按压的凸轮53的旋转,并且将夹持器15稳定地保持在第一夹持位置或第二夹持位置。请注意,与第一夹持位置对应的凸轮面53b和与第二夹持位置对应的凸轮面53c通过曲面相连接,该曲面的直径等于或者小于凸轮面53c与凸轮53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因此,当夹持器15在第一夹持位置与第二夹持位置之间移动时,夹持器15不会移动至退避位置的超过第二夹持位置的一侧。夹持器15的位于可移动板52 —侧的端部设置有轴56,而位于可移动板51 —侧的另一个端部设置有两个轴57。轴56的一端连接在可移动板52上并且轴56可以在压纸鼓10的径向中心沿转动方向转动。可移动板51具有形成为与压纸鼓10的切线方向平行的长开口 51a。轴57延伸穿过长开口 51a。因此,夹持器15可以围绕与片材3的片材表面垂直的旋转轴线(在下文中称为夹持器旋转轴线)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夹持器旋转轴线穿过轴56与可移动板52的连接位置,但是例如也可以穿过夹持器15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夹持器转动机构17由如上文所述的以可转动方式保持夹持器15的机构、板58a和58b、致动器59等构成。滑动板58a固定在轴56的位于可移动板51外侧的端部上。使滑动板58b在如图9所示的解除位置和滑动板58b与滑动板58a以适当的压力紧密接触的接合位置之间移动。当压纸鼓10处于待机位置时,滑动板58b可以与滑动板58a紧密接触。每个滑动板58a、58b的表面具有适当的弹性和高的摩擦系数。在接合位置,滑动板58a和58b —体地滑动。请注意,滑动板58b在夹持器15的移动方向上比滑动板58a长。无论夹持器15处于退避位置、第一夹持位置和第二夹持位置中的任何位置,滑动板58b都可以与滑动板58a紧密接触。致动器59在控制器24的控制下使处于接合位置的滑动板58b滑动。从而,使夹持器15围绕夹持器旋转轴线转动以校正被夹持器15夹持的片材3的歪斜。在将夹持器15设定在第二夹持位置的状态下执行该转动操作。 当夹持器15转动时,滑动板58a与夹持器15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因此,上述轴57中的每一个是可伸长且可缩短的。每个轴受到例如内藏式弹簧施加的朝向使其长度缩短的方向的偏压。因此,轴57的长度可以根据滑动板58a与夹持器15的端部之间的距离的变化而伸长和缩短。请注意,轴56可以伸长或缩短。作为选择,彼此接触的可移动板51的表面和滑动板58a的表面可以形成为曲面,使得滑动板58a与夹持器15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不会变化。请注意,当滑动板58a和58b被设定在解除位置时,夹持器15不会由于滑动板58a与可移动板51之间的摩擦力等原因而围绕夹持器旋转轴线转动。可以单独地设置制动机构等,以防止夹持器15的无意移动或无意转动。如图I所示,后端夹具27沿压纸鼓10的周向设置在远离夹持器15适当距离的位置。后端夹具27设置在压纸鼓10的两侧,并且将片材3的后端部的两侧边缘夹持在后端夹具27自身与外周表面IOb之间。如图10所示,后端夹具27可以在下述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后端夹具27的一个端部27a将片材3的侧缘夹持在该端部27a自身与压纸鼓10之间的夹持位置,以及该端部27a如双点划线所示地从夹持位置向外打开以解除对片材的夹持的解除位置。用于操作后端夹具27的开闭机构28由凸轮61、离合器盘62a和62b、电动机63等构成。后端夹具27的另一端27b受到偏压,从而与凸轮61的凸轮面接触,并且通过凸轮61的旋转改变凸轮面上的滑动位置,从而后端夹具27可以在夹持位置与解除位置之间移动。电动机侧的离合器盘62b沿压纸鼓10在打印时的旋转方向(换句话说,沿前进方向)设置在稍微提前于剥离爪19的位置。为了操作后端夹具27,压纸鼓10旋转至离合器盘62a面相离合器盘62b的旋转位置(在下文中称为后端夹具开闭位置)。离合器盘62b在下述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如图所示的远离离合器盘62b的解除位置,以及与离合器盘62b接合的接合位置。受控制器24控制的电动机63通过被设定在接合位置的离合器盘62b驱动凸轮53旋转。从而,将后端夹具27设定在夹持位置和解除位置中的一个位置。接下来,参考图11所示的流程图,对在柱面片材上的打印进行说明。首先,将从不同的视点看到的相同场景的两视点图像的数据输入打印机2的输入I/F(未示出)。该两视点图像作为视差图像被临时地存储在控制器24的存储器(未示出)中。设置在控制器24中的数据转换部分从存储器中读取两视点图像,并将两视点图像转换为六视点图像的数据。将六视点图像的数据再次存储于存储器中。当指示打印开始时,控制器24确认压纸鼓10处于待机位置、夹持器转动机构17的滑动板58b处于解除位置。接下来,控制器24使离合器盘54b与离合器盘54a接合,然后通过控制夹持器移动机构16将夹持器15移动至退避位置。请注意,可以通过位置传感器等检测夹持器15的位置,并且可以基于检测结果控制夹持器移动机构16。当夹持器15被移动至退避位置时,可以通过旋转编码器等检测夹持器15的旋转位置,并且可以基于检测结果控制夹持器转动机构17,从而使夹持器15与主扫描方向平行。在将夹持器15设定到退避位置之后,从供纸盒9将单页的片材3供给到供给路径6中。然后,由电动机12驱动旋转的送纸棍7在咬合片材3的同时将片材3向下游传送。通过该传送,片材3经过传感部分8被传送至压纸鼓10。从传感部分8检测到片侧3的前端部的时刻起,送纸辊对7将片材3传送一定的长度。然后,在片材前端部做好被夹持器15 夹持的准备之后,电动机12的旋转停止以停止片材3的传送。在片材3的传送停止之后,控制器24启动夹持器移动机构16,将夹持器15设定在第一夹持位置。从而,将片材前端部夹持在夹持器15与压纸鼓10的外周表面IOb之间。此时,由于夹持器15处于第一夹持位置,因此按压部件32的整个按压面32a与片材前端部紧密接触。在夹持器15夹持片材前端部之后,送纸辊对7解除对片材3的咬合,并且夹持器移动机构16的离合器盘54b移动至解除位置。此外,在已确认热头18被设定在退避位置之后,控制器24启动电动机14。从而,压纸鼓10沿正转方向旋转,并且开始沿副扫描方向传送片材3。在传送期间,控制器24基于来自透镜传感器41至43的检测信号执行对倾斜方向的判断和对粗略调整倾斜角度的计算。如上文所述,透镜4的倾斜方向是基于来自透镜传感器41至43的检测信号而判断出的,而粗略调整倾斜角度是在对倾斜方向的判断之后基于第一透镜传感器41和第二透镜传感器42的检测信号而计算出的。在完成对倾斜方向的判断和对粗略调整倾斜角度的计算之后,切换电动机14的旋转方向,从而压纸鼓10反向旋转并返回待机位置。这时,向供给路径6的上游传送片材3。当压纸鼓10停止在待机位置时,离合器盘54b与离合器盘54a接合。在此之后,夹持器移动机构16将夹持器15从第一夹持位置移动至第二夹持位置。在该移动中,夹持器15从第一夹持位置直接移动至第二夹持位置并通过控制凸轮53的旋转方向防止夹持器15被设定在退避位置。相应地,按压面32a远离片材3地移动,并且仅仅由突起部32b按压片材如端部。接着,滑动板58b移动至与滑动板58a接合的接合位置,然后由夹持器转动机构17来转动夹持器15。此时,控制致动器59的操作,使得夹持器15朝与所判断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与粗略调整倾斜角度相同的角度。当夹持器15如上文所述地转动时,片材3连同夹持器15 —起转动,并且片材3的位置被改变,以粗略地调整透镜4在纵向上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倾斜。此时,由于夹持器15被设定在第二夹持位置,因此片材前端部不会从突起部32b滑脱,而是会容易地从鼓主体34的前表面滑脱。因此,片材3仅精确地旋转粗略调整倾斜角度。在完成粗略调整之后,滑动板58a被设定在解除位置,并且夹持器移动机构16将夹持器15从第二夹持位置移动至第一夹持位置。在该移动中,夹持器15被直接从第二夹持位置移动至第一夹持位置,而不会被设定在退避位置。在离合器盘54b被设定在解除位置之后,压纸鼓10沿正转方向旋转,并且片材3开始沿副扫描方向旋转。在片材3的传送期间,基于来自第一透镜传感器41至第三透镜传感器43的检测信号计算精细调整倾斜角度。在计算出精细调整倾斜角度之后,切换电动机14的旋转方向,并且使压纸鼓10反向旋转并返回待机位置。当压纸鼓10停止在待机位置时,与粗略调整的情况相同,夹持器移动机构17将夹持器15从第一夹持位置移动至第二夹持位置。在此之后,滑动板58b返回接合位置,然后,夹持器转动机构17基于对倾斜方向的判断结果和对精细调整倾斜角度的计算结果来转动夹持器15,从而在精细调整中使透镜4的纵向与主扫描方向平行。 在完成精细调整之后,滑动板58b被移动至解除位置,并且夹持器移动机构16将夹持器15移动至第一夹持位置。在此之后,离合器54b被设定在解除位置。在如上文所述地校正了片材3的歪斜之后,将片材3缠绕到压纸鼓10上。为了将片材3缠绕到压纸鼓10上,使压纸鼓10正向旋转。通过该旋转,片材3被拉出供给路径6并继而缠绕在外周表面IOb上。在片材3的传送期间,基于传感部分8的检测结果来检查片材3的透镜间距。请注意,例如可以将透镜间距计算为从传感部分8的检测信号到达其峰值的时刻到检测信号到达其下一个峰值的时刻的传送长度。即便当片材3的后端部缠绕在压纸鼓10上时,压纸鼓10还继续旋转,直到压纸鼓10到达后端夹具开闭位置。当压纸鼓10停止在后端夹具开闭位置时,离合器盘62b与离合器盘62a接合,并且开闭机构28将后端夹具27设定在夹持位直。从而,片材如端部被后端夹具27所夹持。离合器盘62b被设定在解除位置,并且压纸鼓10正向旋转。当夹持器15移动至超过热头18的位置时,压纸鼓10停止。在打印膜21的图像接受层被设定在热头18的正下方之后,将热头18移动至按压位置。从而,热头18将图像接受层按压到片材3的背面上。在热头18的按压之后,压纸鼓10再次正向旋转。从而,开始沿副扫描方向传送片材3。与片材3的传送同步地供给图像接受层。在片材3开始传送之后,控制器24基于供应至电动机14的驱动脉冲的数量监视片材3的传送长度。当通过监视传送长度检测到片材3的打印区域到达热头18时,头驱动器22被指示形成图像接受层。头驱动器22向热头18的两个加热元件列阵18a供应公共电力以便在加热元件列阵18a内产生热量,并且加热图像接受膜。从而,图像接受膜被均匀地加热,并且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透明图像接受层的两条线例如被并排地转印到小区域5a中。当在小区域5a上形成图像接受层的两条线之后,片材3仅被传送与此前检测出的透镜间距的六分之一对应的传送长度。该间歇传送量与单个条纹图像的打印宽度对应并且等于小区域的宽度。与此同时,图像接受膜移动两条线。在该移动之后,热头18被再次启动以加热图像接受膜。从而,将图像接受层形成在与在先形成图像接受层的小区域5a邻接的小区域5b上。
同样地,通过片材3和图像接受膜的传送,基于两条线形成图像接受层,并且最终在整个打印区域上形成透明的图像接受层。在完成对图像接受层的形成之后,热头18返回退避位置。压纸鼓10继续正向旋转,并且当夹持器15移动至远离热头18的位置时,压纸鼓10停止。在此之后,将打印膜21的黄色墨膜设定在热头18的正下方,并且将热头18移动至按压位置。由此,黄色墨膜覆盖在片材3的背面。在热头18的按压之后,压纸鼓10再次正向旋转以传送片材3。此时,控制器24监视片材3的传送长度,并且当热头18的加热元件列阵18a位于打印区域的第一小区域5a时,从六视点图像中读取例如第一视点图像的黄色图像的两条邻接的线。基于黄色图像的数据驱动热头18。通过由两个加热元件列阵18a产生的热量,从背面对黄色墨膜进行加热。从而,从黄色墨膜升华的黄色墨附着到小区域5a的图像接受层上。结果,由两条线的黄色图像组成的单个条纹图像被打印到小区域5a上。在小区域5a上的打印之后,片材3仅被压纸鼓10的旋转传送与透镜间距的六分之一对应的传送长度。在传送片材3的同时,黄色墨膜被缠绕为使得黄色墨膜的未使用部分取代已使用部分面对热头18。在传送之后,读取 第二视点图像的黄色图像数据的两条邻接的线,并且头驱动器22根据黄色图像数据使两个加热元件列阵18a产生热量,从而将由黄色图像的两条线组成的条纹图像打印到小区域5b上。同样地,每当片材3和黄色墨膜被传送与透镜间距的六分之一对应的传送长度时,基于黄色图像数据的两条线启动热头18,以便将第一至第六视点图像的条纹图像分别打印到小区域5a至5f上。当黄色图像被完全打印到片材3的整个打印区域上时,热头18被移动至退避位置。压纸鼓10继续正向旋转,并且停止在夹持器15经过热头18的位置。然后,供给打印膜21以便将品红色墨膜设定在热头18的正下方。在这之后,将热头18移动至按压位置。如同上述黄色图像的情况一样,当间歇地传送片材3和品红色墨膜时,第一至第六视点图像的每个品红色图像被分割为条纹图像,并且条纹图像被打印到片材3的背面以覆盖黄色图像的条纹图像。在完成品红色图像的单幅画面之后,使用蓝绿色墨膜将蓝绿色图像打印到片材3上。在打印蓝绿色图像之后,将热头18移动至退避位置。压纸鼓10继续旋转至夹持器15经过热头18的位置,并且停止在该位置。在此之后,将打印膜21的背衬层设定在热头18的正下方,然后将热头移动至按压位置。当通过压纸鼓10的正向旋转再次间歇地传送片材3时,启动热头18以便在其上已打印有三种颜色的图像的打印区域上形成背衬层。在形成背衬层之后,将热头18移动至退避位置。压纸鼓10向前旋转一点,然后停止在后端夹具开闭位置。在压纸鼓10停止之后,离合器盘62b移动至接合位置,然后通过开闭机构28使后端夹具27移动至解除位置。剥离爪19摆动至剥离爪19与外周表面IOb接触的剥离位置。在这之后,压纸鼓10反向旋转。当片材3的后端部通过该反向旋转到达剥离爪19的位置时,剥离爪19将片材3的后端部从外周表面IOb上铲起。压纸鼓10继续反向旋转,从而将片材3从其后端引导至切割单元25。当压纸鼓10通过反向旋转到达待机位置时,压纸鼓10的反向旋转临时地停止。此时,被供给入切割单元25的片材3已达到恒定长度,并且切割单元25的传送机构可以传送片材3。当压纸鼓10停止在待机位置时,如上文所述,夹持器移动机构16将夹持器15移动至退避位置。在这之后,由于切割单元25的传送机构传送片材3,因此,片材3的前端部从夹持器15与压纸鼓10之间被拉出,并且整个片材3被传送至切割单元25。在切割单元25中,作为未打印有图像的页边的片材前端部和片材后端部被切除,并且剩下的片材3被排出。如果在另一页片材3上执行打印,重复上述过程。在上述实施例中,没有形成弹性层的非形成区域呈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具有适当宽度的矩形形状,但是,非形成区域也可以呈其他形状,只要非形成区域至少形成在压纸鼓的周表面的与突起部相面对的区域和突起部的可被转动机构移动的区域中即可。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非形成区域36a和36b仅形成在突起部32b与片材3紧密接触的部分加上该部分的周围。在校正片材3的歪斜时,由于夹持器15转动并且突起部32b移动,因此非形成区域36a和36b形成在突起部32b的可移动区域中。请注意,在图12的该实施例中,考虑到夹持器与轴56枢接,位于轴56侧的非形成区域36b较小,而位于轴57侧的非 形成区域36a较大。设置在按压部件32上的突起部的尺寸可以彼此不同。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位于夹持器15的枢接侧的相对于另一个突起部72移动较少的突起部71较小,而位于枢接侧的相对侧的移动较多的突起部72较大以增加与片材3的接触区域的尺寸。请注意,设置在夹持器15的按压部件上的突起部的数量可以是三个或更多个。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描述了具有作为支撑部件的压纸鼓的压纸鼓型打印机,但是也可以使用与夹持器等一体地移动的平的压纸台来代替压纸鼓。在另一个例子中,在面向热头的位置可以设置固定的压纸台或者具有小的直径的压纸辊。热头可以将片材按压到压纸台或者压纸辊上面的用于打印的片材上,同时片材可以被夹持在夹持器与独立于压纸台设置的支撑部件之间,并且支撑部件与夹持器可以沿副扫描方向一体地移动以传送片材。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描述了行式打印机,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诸如串行打印机等其他类型的打印机。此外,本发明不仅适用于打印记录3D图像的视差图像,还适用于打印其中可视图像随着观察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所谓的变化图像。除了升华型热打印机之夕卜,本发明还可以应用在热熔型热打印机、喷墨打印机等中。此外,虽然上面描述了打印机,但是除打印机以外,根据本发明的夹持装置还适用于需要在歪斜校正状态与片材固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各种类型的装置。例如,本发明适用于以切割方向与透镜的纵向垂直或平行的方式将柱面片材切割成合适的尺寸的切纸装置。在该切纸装置中,支撑部件上的柱面片材被夹持器按压和夹持。为了校正柱面片材相对于切割刀片的歪斜,将夹持器设定在第二夹持位置并且转动夹持器。在切割柱面片材时,将夹持器设定在第一夹持位置以防止柱面片材的滑动。当然,本发明可以用于不传送片材的情况。只要在夹持柱面片材的过程中夹持装置与图像打印、切割等过程不发生干涉,夹持装置就可以夹持柱面片材的任何部分。在打印机中,柱面片材可以被夹持在其上没有打印图像的任何部分处,并且该部分可以是片材的端部,包括片材前端部、片材后端部、侧端部等。在将柱面片材切割为恒定尺寸的情况下,柱面片材可以被夹持在其中间部分处。附图标记说明2打印机3柱面片材4 透镜8传感部分10压纸鼓15夹持器 16夹持器移动机构17夹持器转动机构18 热头24控制器32按压部件32a按压面32b突起部
权利要求
1.一种夹持装置,包括 夹持器,其具有按压部件,所述按压部件具有弹性,所述夹持器用于将柱面片材的一部分夹持在所述按压部件与支撑部件之间,所述支撑部件用于支撑所述柱面片材的至少一部分; 夹持器移动机构,其用于使所述夹持器在退避位置、第一夹持位置和第二夹持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在所述退避位置,所述按压部件远离所述支撑部件,在所述第一夹持位置,所述按压部件按压所述柱面片材的所述部分以防止所述柱面片材与所述按压部件之间以及所述柱面片材与所述支撑部件之间的滑动,在所述第二夹持位置,所述按压部件按压所述柱面片材的所述部分以防止所述柱面片材与所述按压部件之间的滑动并允许所述柱面片材与所述支撑部件之间的滑动; 夹持器转动机构,其用于围绕与所述柱面片材垂直的旋转轴线转动所述夹持器;以及 控制器,其中 在转动被夹持的所述柱面片材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夹持器移动机构和所述夹持器转动机构,以便将所述夹持器设定在所述第二夹持位置并转动所述夹持器; 在将所述柱面片材固定在所述支撑部件上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夹持器移动机构,以便将所述夹持器设定在所述第一夹持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夹持装置,其中 所述按压部件具有多个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形成在与所述支撑部件相面对的按压面上; 所述第一夹持位置表示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所述按压面在被按压到所述柱面片材的所述部分上的同时压缩所述各个突起部,以便将所述柱面片材的所述部分夹持到所述按压面与所述支撑部件之间;并且 所述第二夹持位置表示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所述各个突起部以比处于所述第一夹持位置时更小的压缩量被按压到所述柱面片材的所述部分上,以便将所述柱面片材的所述部分夹持到所述各个突起部与所述支撑部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中,所述突起部的尺寸与从所述旋转轴线到所述突起部的距离对应,并且在所述第二夹持位置,所述突起部的与所述柱面片材接触的区域根据从所述旋转轴线到所述突起部的距离而有所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中,在所述支撑部件的表面区域以外,至少与所述突起部相面对的区域加上所述突起部的能够被所述夹持器转动机构移动的区域被分配为非形成区域,而其余区域被分配为形成区域,并且具有弹性的弹性层形成在所述形成区域上以使所述非形成区域中的摩擦系数小于所述形成区域中的摩擦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装置,其中,所述形成区域包括所述支撑部件的与所述按压面相面对的部分,从而当所述夹持器处于所述第一夹持位置时,所述柱面片材的所述部分被夹持在所述按压面与所述弹性层之间。
6.一种打印机,所述打印机具有沿副扫描方向传送柱面片材的打印部分,在所述柱面片材的正面形成有多个透镜,并且所述打印机在所述柱面片材的背面依次地打印多个与主扫描方向平行的条纹图像,所述主扫描方向垂直于所述副扫描方向,所述打印机包括 压纸件,其用于支撑所述柱面片材和使所述柱面片材沿所述副扫描方向移动;夹持器,其具有按压部件,所述按压部件具有弹性,所述夹持器用于将所述柱面片材的片材端部按压到所述压纸件上以便将所述片材端部夹持在所述夹持器自身与所述压纸件之间; 夹持器移动机构,其用于使所述夹持器在退避位置、第一夹持位置和第二夹持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在所述退避位置,所述按压部件远离所述压纸件,在所述第一夹持位置,所述按压部件按压所述片材端部以防止所述柱面片材与所述按压部件之间以及所述柱面片材与所述压纸件之间的滑动,在所述第二夹持位置,所述按压部件按压所述片材端部以防止所述柱面片材与所述按压部件之间的滑动并允许所述柱面片材与所述压纸件之间的滑动; 歪斜检测部分,其用于检测所述柱面片材的歪斜; 夹持器转动机构,其用于围绕与所述柱面片材垂直的旋转轴线转动所述夹持器;以及 控制器,其中 当相对于所述主扫描方向校正所述柱面片材的所述歪斜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夹持器移动机构和所述夹持器转动机构,以便将所述夹持器设定在所述第二夹持位置,并基于所述歪斜检测部分的检测结果转动所述夹持器;并且 当沿所述副扫描方向传送所述柱面片材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夹持器移动机构,以便在所述压纸件沿所述副扫描方向移动的同时,所述夹持器移动机构将所述夹持器设定在所述第一夹持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按压部件具有多个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形成在与所述压纸件相面对的按压面上; 所述第一夹持位置表示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所述按压面在被按压到所述片材端部上的同时压缩所述各个突起部,以便将所述片材端部夹持到所述按压面与所述压纸件之间;并且 所述第二夹持位置表示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所述各个突起部以比处于所述第一夹持位置时更小的压缩量被按压到所述的所述部分上,以便将所述的所述部分夹持到所述各个突起部与所述压纸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突起部的尺寸与从所述旋转轴线到所述突起部的距离对应,并且在所述第二夹持位置,所述突起部的与所述片材端部接触的区域根据从所述旋转轴线到所述突起部的距离而有所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打印机,其中,在所述压纸件的表面区域以外,至少与所述突起部相面对的区域加上所述突起部的能够被所述夹持器转动机构移动的区域被分配为非形成区域,而其余区域被分配为形成区域,并且具有弹性的弹性层形成在所述形成区域上,且所述非形成区域中的摩擦系数小于所述形成区域中的摩擦系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形成区域包括所述压纸件的与所述按压面相面对的部分,从而当所述夹持器处于所述第一夹持位置时,所述柱面片材的所述部分被夹持在所述按压面与所述弹性层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压纸件是其上缠绕着所述柱面片材的可旋转的压纸鼓。
12.根据权利要求I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柱面片材的片材前端部被夹持在所述夹持器与所述压纸件之间。·
全文摘要
为了适当地校正柱面片材的歪斜,本发明公开了夹持装置和打印机。片材(3)的片材前端部被夹持在夹持器(15)与压纸鼓(10)之间。夹持器(15)设置有具有弹性的按压部件(32),并且按压部件(32)具有两个突起部(32b)。在传送期间,按压面(32a)与片材(3)的前端部紧密接触,同时每个突起部(32b)发生弹性变形并且被压缩。在校正片材(3)的歪斜时,使夹持器(15)转动,同时仅由突起部(32b)按压片材(3)的前端部。
文档编号G03B35/00GK102811932SQ20118000362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3日
发明者栢沼康修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