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5223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液晶显示器内各部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请参阅图1,图I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11、光学准直器12 (譬如透镜或者反射罩)、光学膜片13以及反射片14。其中,光学准直器12采用抛物面反射镜,光源11安装在所述光学准直器12内并被所述光学准直器12包围,光学准直器12的出口对准形成于所述光学膜片13与所述反射片14之间的一导光区域。光学准直器12将光源11的光线近似准直后直接射入所述光学膜片13和所述反射片14之间的导光区域内。进入上述导光区域的光线,一部分直接入射至所述光学膜片13,另一部分经所述反射片14反射后进入所述光学膜片13。由于光学准直器12的尺寸较大,其长度L' 一般超过15_,占用较多的空间,制约了背光模组窄边框发展的趋势。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存在光学准直器,且该光学准直器的长度较长,占用了较多的空间,制约了背光模组窄边框发展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构造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至少一光源、平行设置的光学膜片和反射板,在所述光学膜片和反射板之间形成一导光区,该导光区的长度等于所述光学膜片和所述反射板中长度较长的一方;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一曲面反射片,所述曲面反射片的一端沿所述光学膜片的长度方向伸入所述导光区并与所述反射板连接,而所述曲面反射片的另一端与所述光学膜片分居所述光源的两相反侧;所述光源包括一发光面,所述发光面朝向所述曲面反射片和反射板,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线全部射向所述曲面反射片和所述反射板,并经所述曲面反射片和所述反射板反射后,进入所述光学膜片。在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中,所述光源的发光面位于所述光学膜片所在的平面内;其中,所述光学膜片的长度大于所述反射板的长度,所述曲面反射片伸入所述导光区的一端与所述反射板靠近所述光源的一端连接。在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中,所述曲面反射片为一半边抛物面反射罩,该半边抛物面反射罩具有一由其顶点与焦点而确定的中心线,该中心线相对所述光源的发光面具有一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的范围为O至10度。在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中,所述曲面反射片的中心线相对所述光学膜片逆时针旋转 形成所述预设角度。
在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中,所述光源相对所述光学膜片顺时针旋转形成所述预设角度。在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两个相对所述光学膜片对称设置的光源;若所述预设角度是通过所述光源顺时针旋转而形成时,则在所述反射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下凹结构;若所述预设角度是通过将所述曲面反射片的中心线相对所述光学膜片逆时针旋转而形成时,则所述反射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上凸结构。在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中,所述曲面反射片由多个平面弯折段连接构成,且上述平面弯折段中靠近所述光源的平面弯折段垂直于所述光学膜片。 在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中,所述曲面反射片为平滑的曲面,沿着所述光学膜片的长度方向,该曲面的斜率逐渐增加。在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中,所述曲面反射片与所述反射板一体成型。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存在光学准直器,且该光学准直器的长度较长,占用了较多的空间,制约了背光模组窄边框发展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构造了一种液晶显示器,所述液晶显示器包括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用曲面反射片代替现有技术的光学准直器,该曲面反射片的一端可以伸入所述导光区,另一端设置在光源处,光源的发光面朝向该曲面反射片和反射板,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线全部进入所述曲面反射片和所述反射板。显然,由于本发明的曲面反射片可沿光学膜片的长度方向伸入导光区,因此可减小背光模组的长度,而且还能保证导光效果。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I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背光模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曲面反射片对应的全抛物面反射罩不意图;图5为本发明中背光模组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反射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中背光模组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中背光模组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
图2为本发明中背光模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21、反射板22、光源23以及曲面反射片24。所述光学膜片21和所述反射板22平行设置,所述光学膜片21和反射板22之间形成一导光区Q,所述光源23包括一发光面231。其中,沿着所述光学膜片21的长度方向A,所述导光区Q具有一长度(图未标示),该导光区Q的长度取决于所述光学膜片21和所述反射板22中长度较长的一方。譬如,若所述光学膜片21的长度大于所述反射板22的长度,则所述导光区Q的长度为所述光学膜 片21的长度。请一并参阅图3,图3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所述光源23为长条形,在本实施例中,沿其长度方向B的中心线M位于所述光学膜片21所在的平面内。请再参阅图2,所述曲面反射片24的一端241伸入所述导光区Q,另一端242与所述光学膜片21分居所述光源23的两相反侧,亦即所述光源23位于所述光学膜片21的一侧边与所述曲面反射片24的另一端242之间。该曲面反射片24用于将来自所述光源23的光线反射入所述导光区Q。更具体的,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曲面反射片24的一端241伸入所述导光区Q内,并与所述反射板22连接。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曲面反射片24与反射板22之间的连接可以是对接或贴合或重叠在一起,还可以是采用一体成形的方式而直接形成的一体式结构,只需要要防止二者之间漏光就可以将来自所述光源23的光线完全反射入所述导光区Q,此处不再详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23的发光面231朝向所述曲面反射片24和反射板22。本发明通过控制所述发光面231的朝向以使得从所述发光面231出射的光线全部射向所述曲面反射片24和所述反射板22,并经所述曲面反射片24和所述反射板22反射后,进入所述光学膜片21。在图2所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曲面反射片24优选为一半边抛物面反射罩。如图4所示,该半边抛物面反射罩具有一由其顶点O与焦点F确定的中心线0F,更进一步地,该半边抛物面反射罩对应一全抛物面反射罩AOA'(请参阅图4),该全抛物面反射罩AOAi的对称轴就是中心线0F,该中心线OF相对于所述光源23的发光面231具有一预设角度Θ,所述预设角度Θ的范围为O至10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预设角度Θ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第一,控制所述光源23的发光面231与所述光学膜片21共面,并控制所述曲面反射片24对应的中心线OF相对所述光学膜片21逆时针旋转Θ角度,请参阅图4;第二,保持所述曲面反射片24对应的中心线OF沿图2所示的方向A不变,控制所述光源23的发光面231相对所述光学膜片21顺时针旋转Θ角度。本发明通过控制所述曲面反射片24的中心线OF相对所述光源23的发光面231呈所述预设角度Θ,可以使得从光源23出射的光线全部射向所述曲面反射片24与该反射板22,该曲面反射片24与该反射板22将来自所述光源23的光线反射至所述导光区Q,实现一较佳的光线稱合效果。其中,图2所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为单侧入光模式,图2至图4所示的单侧入光的背光模组的工作原理为
所述背光模组在工作时,由于所述光源23的发光面231朝向所述曲面反射片24和所述反射板22,从所述光源23出射的光线射向所述曲面反射片24和所述反射板22,经所述曲面反射片24和所述反射板22反射后,进入所述光学膜片21。所述光源23的发光面231沿图3所示的其长度方向B的中心线M与所述光学膜片21共面,并可沿着图2所示的方向A移动以调整其合适的发光位置。所述曲面反射片24的一端241伸入至所述导光区Q,另一端242位于所述光源23 的一侧。因此,所述光源23和所述曲面反射片24可沿图2所示的方向A自由移动。显然,本发明中的曲面反射片24和光源23可以根据需要沿图2所示的方向A伸入所述导光区Q内,以缩短背光模组在方向A上的长度。而且,从所述光源23出射的光线经所述曲面反射片24和所述反射板22的反射后,可全部进入所述光学膜片21,很好的保证了所述背光模组的导光效果。图5为本发明中背光模组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图2所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图5所示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为双侧入光模式。详细地,图5所示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有光学膜片21、反射板22、位于反射板22的两端的两个曲面反射片24以及位于所述光学膜片21两侧的两光源23。所述光学膜片21和所述反射板22平行设置,所述光学膜片21和反射板22之间形成一导光区Q,所述两光源23均包括发光面231,所述发光面231均朝向与其对应的所述曲面反射片24和所述反射板22。如图5所示,每个所述曲面反射片24的一端均伸入所述导光区Q并与反射板22的对应的一端衔接,而每个所述曲面反射片24的另一端242则位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光源23的一侧,以使得从每个光源23的发光面231出射的光线全部能够射入与该光源23相对应的所述曲面反射片24和所述反射板22上,并经所述曲面反射片24和所述反射板22反射后,进入所述光学膜片21。在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反射板22是一个平面结构,但所述反射板22还可以根据特定的光学需求而设置成自由曲面的形状,如图6所示。请参阅图6,所述曲面反射片24是采用图4所示的方式而使其中心线OF相对所述光学膜片21逆时针旋转Θ角度,此时,所述反射板22的中间位置则被设计为渐变式的上凸结构,从而能够满足特定的光学需求。当然,若所述光源23的发光面231相对所述光学膜片21顺时针旋转Θ角度,则所述反射板的中间位置221形成下凹结构,当然该下凹结构为渐变的下凹,此处不再给出图示。图7为本发明背光模组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与图2所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图7所示的该第三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曲面反射片24由多个平面弯折段连接构成,且在上述平面弯折段中靠近所述光源23的平面弯折段243垂直于所述光学膜片21,其目的是可以防止在曲面反射片24的靠近光源23发光面的近光端出现亮线,以更进一步提高光线耦合效果。当然,该形状的曲面反射片24也可以用于双侧入光模式,此处不再详述。图8为本发明背光模组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与图2所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图8所示的该第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曲面反射片24为一平滑的曲面,在沿着图2所示的方向A上,该曲面的斜率逐渐增加。关于上述第二至第四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工作原理请参阅以上针对图2所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工作原理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本发明还提供一液晶显示器,该液晶显示器包括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鉴于该背光模组在上文已有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总之,本发明通过用曲面反射片代替现有技术的抛物面反射镜,该曲面反射片的一端可以伸入所述导光区,另一端设置在光源的一侧,光源的发光面朝向该曲面反射片和反射板,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线全部射向所述曲面反射片和所述反射板。显然,由于本发明的曲面反射片可沿光学膜片的长度方向伸入导光区,因此可减小背光模组的长度,而且还能保证导光效果。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至少一光源、平行设置的光学膜片和反射板,在所述光学膜片和反射板之间形成一导光区,该导光区的长度等于所述光学膜片和所述反射板中长度较长的一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一曲面反射片,所述曲面反射片的一端沿所述光学膜片的长度方向伸入所述导光区并与所述反射板连接,而所述曲面反射片的另一端与所述光学膜片分居所述光源的两相反侧; 所述光源包括一发光面,所述发光面朝向所述曲面反射片和反射板,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线全部射向所述曲面反射片和所述反射板,并经所述曲面反射片和所述反射板反射后,进入所述光学膜片。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的发光面位于所述光学膜片所在的平面内; 其中,所述光学膜片的长度大于所述反射板的长度,所述曲面反射片伸入所述导光区的一端与所述反射板靠近所述光源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反射片为一半边抛物面反射罩,该半边抛物面反射罩具有一由其顶点与焦点而确定的中心线,该中心线相对所述光源的发光面具有一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的范围为O至1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反射片的中心线相对所述光学膜片逆时针旋转形成所述预设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相对所述光学膜片顺时针旋转形成所述预设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两个相对所述光学膜片对称设置的光源; 若所述预设角度是通过所述光源顺时针旋转而形成时,则在所述反射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下凹结构; 若所述预设角度是通过将所述曲面反射片的中心线相对所述光学膜片逆时针旋转而形成时,则所述反射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上凸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反射片由多个平面弯折段连接构成,且上述平面弯折段中靠近所述光源的平面弯折段垂直于所述光学膜片。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反射片为平滑的曲面,沿着所述光学膜片的长度方向,该曲面的斜率逐渐增加。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反射片与所述反射板一体成型。
10.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器包括权利要求I至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包括平行设置的光学膜片和反射板,还包括光源,所述光学膜片和反射板之间形成一导光区,该导光区的长度取决于所述光学膜片和所述反射板中长度较长的一方,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一曲面反射片,所述曲面反射片的一端沿所述光学膜片的长度方向伸入所述导光区,另一端与所述光学膜片分居所述光源两侧;所述光源包括一发光面,所述发光面朝向所述曲面反射片和反射板,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线全部进入所述曲面反射片和所述反射板,并经所述曲面反射片和所述反射板反射后,进入所述光学膜片。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102661537SQ201210110850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6日
发明者方扩军 申请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